第29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京极夏彦作品后巷说百物语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这下轮到正马开口说道:

「这位六部是否真有法力?」

「这……老夫就不清楚了。」

老人一脸故弄玄虚地说道:

「不过,六部以祈祷驱除怪火,博得村民信任毕竟是事实。或许这怪火一如正马先生所言,不过是一种雷——那么,怪火自此销声匿迹,可就是出于巧合了。但虽说或许是巧合,但六部也因此博得信任,只要为人所信,要办什么可就都是易如反掌了。如此一来,不也等同于六部的祈祷果真灵验?」

「但若真是巧合,不就证明其法力是假的?」

没错没错,听揔兵卫这么一说,老人复以和蔼语气回答:

「不过,这种事儿还真是巧合。就好比人以为祈雨应验,只不过是碰巧遇上老天爷降雨,若未降雨,祈雨灵验的传闻便无人流传了。」

「无人流传——?」

「或许,这不过是一种话术罢了。倘若作法后仍未降雨,作法便可谓失败。既然谓之失败,便代表作法原本就是以能够成功召雨为前提。倘若原本的前提是作法亦无法召雨,一遇降雨,便将被视为巧合。」

有道理,与次郎心想。

但既然祈雨等同于祈求老天爷赏脸,这前提似乎也是理所当然。

先生这话或许没错,老人继续说道:

「不过,若将未降雨视为失败,此一失败便能证明作法并不具任何法力。作法多半无法成功召雨。但屡经失败后,哪回真碰上老天降雨,可就要被视为法力灵验了。相信仪式具法力者,便是如此想法。但若有不信者以作法亦无法召雨为前提,无法成功召雨便被视为理所当然,如遇降雨,便是罕见的巧合了。遇此罕见巧合,人便将为文记述或凭记忆传诵。非者,便不会留下任何记述。」

「不论是信或不信,问题终究在于——祈雨后是否真会降雨不是么?」

答得好,听与次郎这么一说,老人一脸开心地说道:

「祈雨不灵验时虽占压倒性多数,但也不知是何故,失败的例子却总为人所忽视。到头来,唯有真碰上降雨时,祈雨才为人所注意,并为此议论究竟是灵验,还是纯属巧合,但此种议论哪可能有任何结论?毕竟既无人能判断,亦无人能证明作法是否真有效用。老夫认为既然如此,不如端出未降雨的例子,议论祈雨为何不灵验较为有益,只可惜,似乎无人做如是想。」

话毕,老人合掌,搓揉起干枯的双手。

「亦即——大家只在意召雨应验时?」正马问道。

没错,老人回答:

「那怪火是如何消失的,已是无从知晓。欲调查古时记述之真相,更是注定徒劳。哪管如何费心推理,也无从做出结论。但六部作法后怪事便告止息,毕竟是事实,故此,村民对此名曰天行坊之六部才会如此信赖。噢,老夫也曾见过这位六部,果真是一位堂堂伟人。」

「不是个诈欺师么?」

「不,是个热心济世救人的大善人。」

此人必定是个诈欺师,一切不过是场骗局,正马说道:

「英国亦有通灵师,但悉数是卑劣的江湖郎中。」

「若仅是表演献技,或许真能造假。但这六部藉其济世救人,即便是诈欺,也不过是为了拉拢人心的手段。这手段也的确消弭了众人心中的恐惧。更何况此人生性和蔼可亲,为人完全无可挑剔。」

果真不收半点儿银两?揔兵卫说道:

「那还真是没话可说。」

「没错没错,因此,此人备受众人爱戴。老夫也是在这位六部的引介下,方得以前往庄屋先生宅邸寄宿。庄屋先生之父名曰权兵卫先生,亦隐居宅邸内,是个酷爱奇闻异事的老翁——噢,老夫当年还是个年轻人,故此——」

「这下,老隐士岂不是得以『大显身手』?」

「没错,老夫与这位老翁当然是臭气相投,当下便陈述了伊豆之舞首、与淡路岛之芝右卫门狸两桩奇闻,听得老翁是兴奋不已。由于与淡路相距不远,故此事之传闻亦曾流传至该地。」

这故事与次郎也曾听说过。

内容为一狸猫化身为将军之私生子,一再拦路斩人,最后于德州公眼前为犬所噬。死后,斩人凶手之遗体竟化为一只狸猫。虽然听来教人难以置信,但这位久居江户的老人声称曾亲眼目睹。虽不知其他三人做何感想,与次郎个人认为是信之无妨。

老夫于宅内逗留数日,老人回题说道:

「发现当时村内是一团忙乱。」

「为何忙乱?」

「噢,其实是为了应付年贡。」

「上头增征年贡?」

「是的。该地实为关东某小藩之领地,此藩财政严重恶化,不得不如此。虽是个仅一万五千石的小藩,但事后调查发现,此藩积欠之债款已大幅超出银两千贯。」

听来果然窘迫,剑之进问道:

「敢问此藩于摄州领有多少石高?」

「噢,各郡相加凡十五村,约为五千石强。从一万五千石的规模看来,领地应有三成位于藩国之外。」

「如此听来,可真是困顿了。」

剑之进露出一脸愁容说道:

「绝非紧缩财政便可解决。」

「是的。不仅发行了藩札(注:各藩自行于领内发行的纸币),亦用尽其他各种手段,财务均未见好转。困顿至此,唯有增收年贡一途。」

「的确别无他法。」

揔兵卫颔首说道:

「要不,可就要亡国了。」

「没错。但不仅所要求的年贡远远超乎常理,同时还强逼村民赶制草鞋上缴、以及参与藩所举办的调达讲(注:财政紧迫的藩国为改善高筑的债务,而于民间推行的互助会),两者均可谓强人所难。」

「噢。」

闻言,揔兵卫皱起了眉头。

「只见返回村落的庄屋先生急得满脸通红。唉,村落原本是和平宁静。闹饥馑时虽曾有人殒命,但凭村民团结一致,还是熬了过来,谁知众人正欲开始休养生息时,竟遇此窘况。」

老人蹙着淡淡的双眉说道:

「被怪火吓坏了的村吏、名曰茂助之总代、以及其他村民齐聚庄屋先生宅邸,情况是一团忙乱,教老夫这外人甚感尴尬——唉,也不知该说自己是来错了时候,还是来错了地方。」

这也是理所当然,与次郎心想。毕竟村民们在此处议论一桩攸关生死的大事,老人则是只为瞧瞧那怪火而前来游山玩水,哪有受人款待的资格?设身处地想想老人当时的心境,就连与次郎也为他感到尴尬。

幸好有老隐士先生的关照,老夫方能放下心来,一白翁语带羞愧地继续说道:

「唉,即便村民们再怎么习于吃苦,过于苛酷的命令毕竟教人难以承受。故有人提议或许该与他村磋商,一同上大坂奉行所行箱诉(注:德川吉宗于一七二一年设立的直诉制度。于评定所门外设一名曰目安箱之直诉箱,投入箱内的诉状须由将军亲自开启)。」

「上奉行所?」

直诉(注:百姓未经规定手续,便可直接向主君上诉之行为,江户时代百姓对将军、领主所提出之直诉亦称越诉,属严禁行为)不是要来得妥当些?正马问道。

「噢,由于摄津一带领地归属至为纷杂,依法,各村落均享有向奉行所,亦即幕府迳直上诉,亦即提起国诉(注:江户时代规模扩大至郡、国规模的农民抗争,曾于十九世纪初至明治维新时期频繁发生)之权利。虽有人如此提议,但村民泰半不愿上诉。」

「为何不愿上诉?」

「噢,此地之代官大人,是个广为人所爱戴的清官。此官为人和蔼恭谦、开通明理,相较于他藩无恶不作之代官,可谓敬乡爱民。事实上,的确不乏乘饥馑之机大肆搜刮侵吞、中饱私囊之代官遭到国诉,幕府不是派来巡检官员调查,便是将之解任。」

「稍早曾言及之冈部藩便是一例。」

剑之进探出身子说道:

「遭国诉后,查明确有渎职情事,派驻阵屋(注:代官等官员驻守的宅邸。未拥有城寨的下级大名于领地内的行馆亦称阵屋)之藩士悉数遭到撤换。但即便如此,百姓之待遇不仅未获改善,反而还每下愈况,便纷纷揭竿起义——不过,这是老隐士离去后才发生的事儿了。」

「原来如此。」

如此看来,的确真有这种事儿——老人继续说道:

「但困扰此地者并非地方官渎职,而是藩政问题,更何况还是尚未施行之法令。此外,代官不过是代藩国传达政令,本人并无任何压榨情事。庄屋先生表示,代官甚至认为此法过于无理,欲向藩国提出抗议。唉,虽然单凭代官一人,毕竟难以改变藩国既颁之政令,但众人认为与其徒增事端,暂时静观其变似乎较为妥当。」

「村民反而对此代官心怀期待?」

「是的,一如正马先生所言,的确有这种气氛。众人皆期盼此官能为乡里做些什么,其人望之深厚,由此可见一斑。」

以一介代官而言,此人还真是个罕见的人才呀,正马语带揶揄地说道:

「这原本不是个于任期内竞相中饱私囊的职务么?」

「身为幕府要职之子,你哪有资格说这种话?」

揔兵卫瞪着正马说道:

「并非所有当官的皆是天下乌鸦一般黑。不,毋宁说腐败的是幕府自身才是。不正是因为过于藐视地方官,幕府才会给推翻的么?」

「这应与此事无关罢?」

剑之进打断了两人的争执,促老人继续说下去。剑之进想听的,其实是接下来的事儿。

「好的好的。总之,这位代官大人的确是人品高洁,为人绝无任何值得诟病之处。只不过,虽然此事无关村民生活——」

但其夫人却有个难言之隐,老人说道。

「什么样的难言之隐?」

「是的。这位夫人——这还真教人难以启齿,好事者传言,夫人其实患有淫病。」

「淫病——是个什么样的病?」

就是性好男色罢?正马说道:

「花癫——也就是淫乱症。据说患此病者,一夜不与男人共眠,便感痛苦难耐——」

这种低俗的事儿就甭再说了,揔兵卫制止道。

「不过,正马先生所言的确无误。或许这传言,反而助代官大人赢得了更多人望。」

「因此招致更多同情?」

「没错。据传此代官出身赘婿,夫人则为藩内某要职之千金。此事领民亦泰半知情,唉,当然是不至于说出口,或为此议论纷纷,但人人均理解此官或有不得忤逆其妻之苦衷——有传言指称其妻挟此威势,每夜均与下贱男人勾搭。」

「老隐士连这也打听到了?佩服佩服。」

与次郎说道。村内这类流言蜚语,通常是不向外人传述的。俗话所说的坏事传千里,也是在封闭的群落中发生的事儿。不能外传的事儿外人听不见,旅人基于礼仪也不应闻问。要探听出这种事儿理应是万般困难,但既然一般听不见的事儿都教外人给知道了,就证明这个群落已然濒临瓦解。

是老隐士告诉老夫的,一白翁回答:

「在老夫叙述了几桩故事后,老隐士便告知此事以为回报。噢,不过老隐士并不是在说这位代官大人的闲话,而是在褒奖其为人时,不经意说漏了嘴儿的。」

「而老隐士也没给听漏了?」

正马插嘴道:

「老隐士果真好凑热闹呀。」

「诚如先生所言。」

老人颤动着满脸皱纹笑道:

「总之,这下该交代的也都差不多了。接下来——就该提提老夫亲眼看见的天火了。」

老人恢复一脸严肃神情,环视起与次郎一行人说道:

「翌日——阵屋代官便遣使造访这位六部——亦即天行坊的小屋。」

  如果觉得后巷说百物语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京极夏彦小说全集后巷说百物语姑获鸟之夏非人不如去死百器徒然袋—雨百器徒然袋—风百鬼夜行—阴西巷说百物语,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