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京极夏彦作品后巷说百物语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伊佐治亡故时,此人是个五六岁的娃儿,算算如今应已是四十好几了。

伊之助终日游手好闲。也不知是生性懒惰,还是父母双亡使他变得桀骜不驯,总之就是从没干过任何活儿。若为他安排婚事,不是因看不顺眼立刻离异,就是动辄施暴将媳妇吓走。故即使已是年逾不惑,至今仍是孓然一身。

由于养父斋七生性耿直,即使伊之助并非己出,看来应是与其子正五郎一视同仁,不至于虐待这兄长遗孤才是。

但伊之助似乎就是对此不满。

通常,这类人可能会因备受冷落而变得愤世嫉俗,于迷惘中步入歧途,但伊之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此人似乎认为家中之主理应为已故伊佐治,如今不过是委由早该分家迁出的弟弟代为执掌。故此动辄向斋七与正五郎父子口出不逊,坚称自己才是承袭正统血脉之家主。

冢守家并非武门,何须在意血脉是否正统?更遑论时代早已物换星移。即便叔父曾供自己衣食无虞地长大成人,此人不仅不知报恩,还动辄咄咄相逼,行状之恶劣可见一斑。

即便如此,斋七父子似乎仍未有任何抱怨,只能任凭兄长这不成材的遗孤四处为害乡里,盼其有朝一日终能理解彼等之用心良苦。

伊之助终日为非作歹。

虽不曾窃盗杀人,但平日挥金如土,饮酒无度,终日与一群恶友放纵玩乐,不仅吃喝嫖赌样样精通,甚至曾因其恶行恶状而遭捕入狱。

不论用餐乘车均恣意赖帐,施暴伤人亦有如家常便饭。

甚至曾意图染指正五郎之妻室。

一切作为令人发指,但又教人束手无策。

但这么个恶霸,却于五日前突然猝死。

据传乃颈部遭蛇咬而死。

咬死伊之助的蛇虽已逃逸无踪,但根据目击者之证词,以及遗留其体内毒物之检验结果判断,致死的应是一条蝮蛇。

咽喉遭蝮蛇使劲一咬,的确是不死也难。就连脚遭轻轻一咬,若未妥善处理,也能教人魂归西天。

若是死于蛇吻,这就是一桩意外,无须官府差人处理。

不过——

事实上,教矢作一等巡查百思不解的,正是这条蛇究竟来自何处。

「是哪儿不对劲了?」

正马褪去上衣,解开了领口的扣子。

狭窄的房内至为闷热。但正马这番举措想必并非为了怕热,而是出于不习惯如此穿着罢。

「难不成,你是想逮捕这条蛇?」

「开什么玩笑。」

若是想嘲弄我,我可就不说了,剑之进赌气说道。

「这哪儿是嘲弄你了?我只是觉得这实在教人难解。为何为了区区一条蛇,得劳烦你这位东京警视厅的巡查大人前往池袋这等穷乡僻壤?」

有道理,揔兵卫也附和道。

正马与揔兵卫总是如油和水般不和,唯有攻击剑之进和与次郎时意见才可能一致。

因此,剑之进常揶揄他们俩活像萨长(注:萨摩藩与长州藩,应是比喻原本敌对的两大藩国,在坂本龙马的斡旋下于一八六六年组成攻守同盟)。

「就你的叙述听来,这百姓根本是个不值一顾的混帐东西。既不孝又无礼,既不仁又不义,根本是个四处为恶的坏东西。这等恶棍,死于天谴也是理所当然罢?」

若靠天谴两字便可搪塞,社稷哪还需要警察?

「揔兵卫,你不是一向厌恶迷信?这下怎又抛开平时的儒者风范,攀附怪力乱神之说?这番话听了,还真是教人错愕呀。」

「且慢。涩谷口中的天谴,不过是个比喻。指的是凡遭狗咬马踢、掉落洞穴溺死河中等灾祸,皆非外力使然,而是受灾者自个儿遭遇的不幸。」

但案情并非如此,剑之进说道。

看来死者的死因并不自然。

死前一日——

伊之助曾因轻薄了一农家姑娘而引起争执。据传到头来,此事演变成一桩冢守家所雇用的庄稼汉悉数前来声讨的大骚动。

弄伤了未婚的姑娘,虽是恩人冢守家的正统血脉,也不可轻易纵放。再加上实在看不惯伊之助平日的为非作歹,以及他对斋七老爷的言语胁迫,庄稼汉们终于决意一同挺身反抗。

由于这场骚动的规模过于庞大,或许是接获通报,曾为地回(注:今意指往来于城乡之间销售货品维生的商人。但江户时代特指被剥夺户籍的无宿人,多以四处兜售香具或经营博奕营生。因其浪迹天涯的性质,常为负贵维持治安之奉行所等机关吸收为线民或杂役。亦作地回)的冈引(注:于奉行所之与力、同心旗下协助调查刑案或逮捕嫌犯者。平时不持十手,必要时方由奉行所派发。此职无薪可领,但可自其他管道领取零用金,同心宅邸亦常时备有供冈引食用之饭菜。性质与今日的私家侦探大致相当。「十手」指江户时代捕吏所持,用来拘捕人犯的短铁棍)——亦即前幕府时代掌有官府授与十手的百姓——也前往关切。

伊之助原本准备以惯用的威吓朦混过去,但这回的对手并非仅一、两人,光凭这招已是无法收拾。平日言行温厚的斋七眼见情况如此严重,也不得不亲自出面,便当场制服伊之助,严厉斥责了一番。

除此之外,据传还向庄稼汉们下跪致歉,并逐一支付和解金以示歉意。庄稼汉们个个对斋七心怀敬意,本就不怀任何怨恨,看在大爷的情面上,这场骚动便就此宣告平息。

这下,冈引也不得不撤手。既然骚动业已平息,如今已不再有理由将伊之助逮捕。

但伊之助依旧是忿恨难平。

虽然当时眼见情势不利于己,只得被迫保持缄默,但伊之助心思如此扭曲,当然无法接受如此结果。

伊之助的想法是——自己贵为冢守家之主,怎可听任地位于己之下的斋七训斥?况且,斋七支付庄稼汉们银两以求和解一事,亦教伊之助极为不快。冢守家的财产理应归自己所有,怎可不经自己同意便迳行使用?

此人就是如此无理取闹。

死亡前夜,伊之助召来一伙恶友豪饮,并乘酒意大发牢骚。

据传,伊之助当时曾这么说。

——世间似乎以为冢守家之所以坐拥万贯家财,乃是斋七那臭老爷还是正五郎那臭小子卖力挣来的,但实情根本不是如此。

——冢守家有一笔大隐密财产。老子曾听言有一笔永远挥霍不尽的金银财宝被藏匿某处。

——这原本是一家之主才知悉的机密。想必是在老子的爹过世后,这笔宝物教那臭老头给据为己有。而这贪得无厌的家伙,竟然一文也没分给老子。

据说伊之助忿忿不平地说了这番话。

但这说法似乎并非空穴来风。其实,这传闻老早便已传遍这一带。

家宅后方的古冢——

这座代表一家人姓氏由来的古冢,邻近居民称之为口绳冢。

口绳,即为蛇之意。

据传任何人碰触到这宛如一座小山的古冢,便将为蛇魂所害。加上古冢又座落于冢守家的土地内,外人通常难以接近。

这座可怖的妖冢上,有座小小的祠堂。

据传祠堂内祭祀的,乃是冢守家的屋敷神(注:镇守某一宅邸或土地之土地神)。

这座祠堂的由来,似乎是颇为不祥。

不过,详情似乎没几个人知道。

也不知因谈论这由来是个禁忌,还是正确情况早因年代久远而失传。

只是,依然有冢守家的祖先曾因杀蛇而招来蛇魂作怪,或远祖曾杀了盗贼夺来财宝一类的流言悄悄流传。但此类说法均仅止于传说,无人将之视为事实。

总而言之——

这座古冢给人一股不祥的印象。似乎任何人均不敢接近,谈论起来亦是多所忌讳。

不过,有一人并不做如是想。

那就是伊之助。

——冢内藏有黄金。

伊之助如此告诉他的酒肉朋友。

毕竟是祭祀这一带首屈一指的望族家神所在地,哪可能任凭闹鬼、诅咒一类的传闻四处流传却不闻不问?因此,伊之助推测正因其中藏有黄金,因此家人才刻意散播此类传闻,意图藉此掩人耳目。

于是——

「伊之助便与五个同伙相约,于翌日——也就是五日前,攀上了那座古冢。」

「噢?」

正马惊叹道:

「竟然不相信迷信?这小憋三可真是进步呀。乡下人大多对迷信深信不疑,通常应会刻意避开这类据传闹鬼的地方才是。」

「哪有什么好佩服的?这家伙不过是利欲薰心罢了。」

与次郎说得没错,剑之进说道:

「但同行的五人似乎是惊恐不已,想到要上那种地方,便一肚子不舒服。」

人通常会趁夜晚潜入哪个地方。但对伊之助而言,这是自个儿家的土地,不必顾忌他人眼光,要攀上去何须偷偷摸摸的?因此便决意在堂堂白昼进行。

倘若是挑在入夜后,或许这些喽啰们就不敢同行了。

一伙小喽啰们便在伊之助的引领下,攀上了古冢。

上头果然有座小祠堂。

「还真有座祠堂?」

「这座祠堂在下也检查过了。」

「你也攀上了那座闹鬼的古冢?」

「那可是案发现场,当然得上去。否则案子哪办得成?」

「噢,想不到害怕妖怪,一想到亡魂就直打哆嗦的剑之进大人,这下竟然也敢攀上去。」

物心兵卫冷眼瞄向剑之进说道。

但剑之进可没把他的揶揄放在眼里,一脸严肃地继续描述:

「根据那群家伙的证词,当时祠堂的大门上着锁,上头还贴有一张纸符。」

「是张什么样的符?」

「或许可说是护符罢。一部分还残留在门上,剥落的部分则被在下当证物押收了。至今仍不知这张符是哪个寺庙或神社印制的,但上头印有某种咒文。向对此较有涉猎者请益后,方得知这种符叫做陀罗尼符。」

「不就是药研堀的老隐士常提及的那种符?」

隐居药研堀的博学隐士一白翁,在述说昔日种种故事时,的确常提及这种符。

「这张符破破烂烂的,看来年代相当久远。在祠堂外任凭风吹雨打,理应早就毁坏或掉落了才是,看来所用纸张还颇为强韧。」

「符贴在门上,可是为了将门给封住?」

但此符并非近日才封的,被与次郎这么一问,剑之进如此回答。

「并非近日才封的——何以见得?」

「噢。即使是张陈旧的纸符,也有可能是近日才贴上的。但在下曾观察门上贴有纸符的部分,至少看得出符并非近日才贴上的。不仅贴有纸符的门板未见褪色,也看不出任何变造的痕迹。看来门上至少贴了十余年了。」

「这下才教这名叫伊之助的家伙给剥下来?」

  如果觉得后巷说百物语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京极夏彦小说全集后巷说百物语姑获鸟之夏非人不如去死百器徒然袋—雨百器徒然袋—风百鬼夜行—阴西巷说百物语,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