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戴尔·卡耐基作品戴尔·卡耐基传记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1901年,马可尼认为实现他计划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匆匆忙忙渡过大西洋,很有自信地期待一个更大的成功到来。他希望能在美国接收到从英国拍发的音讯。

他在纽芬兰登岸后,就先放弃一只用丝竹做成飞机型的风筝,但却被大风撕裂了;再放弃一只气球,也给大风刮落到海里去了;最后他屏息静气地听了数个钟头,急切盼望能得到由英国拍来的讯号;但渐渐地,他失望了,居然连一点声音也没有。他开始灰心颓丧,认为实验已经失败了,计划显然已无实现的希望了。

谁知道,最大的欢欣就在已极度失望时到来。突然间,他听到了一些极细弱的滴答声。他自言自语说:“对了,就是这个,这不就是电报拍发员所用的三个S的信号吗?"他觉得自己的努力很有意义,他相信这项成功的实验可以和历史永垂不朽,但他虽满心欢喜和兴奋,却又不敢立刻跑出来跳上屋顶向众人大声宣布这个奇迹,因为他恐怕人们不信任他的话。在四十八小时内,他没有让第二个人知道他的秘密。终于,他放大胆子去拍发电报,将这个秘密泄露到伦敦当局,这消息也震惊了全世界,各地的报纸纷纷以大字标题刊出,尤其科学界更是兴奋得发狂。马可尼已创造了一个新的时代,替我们发明了无线电,让我们的消息可能随时传递到全世界去。这时候,马可尼才只有二十七岁!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后,受到许多严厉的反对和攻击。很多幻想家写信给马可尼,责备他,甚至警告他不应该发明无线电,因为他们以为电波要经过他们的身体,会毁坏他们的神经,使他们不能够安睡。有一个法国人写信给马可尼,声称为了保障人类的安全,他决意要刺死他;并说他已由法国起程来英国。他连忙将这封信交给警察局,幸亏英国政府防护得早,拒绝此怪客上岸,马可尼总算幸免于难。

卡耐基钦佩马可尼,是为马可尼锐意进取、不断攀登新高峰的精神所折服。我们在生活中不正是需要这种精神吗?

卡耐基还谈到了一位名医。这位名叫葛林费尔的拉白利多名医,整天在寒风里奔波,在冰雪中挣扎,使他的双手变得非常粗糙。他曾遭遇过四次冰山撞船的危险,也曾整夜卧在浮冰上睡觉,有一次几乎被冻死在拉白利多的荒野。又有一次,他真的饿极了,就把皮鞋上的海豹皮拿来吃。他终生没有一点私蓄,可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之一。

你为葛林费尔医生担心吗?那你就错了,你不必为他担心,你应该嫉妒他,因为他比你更幸福,他已获得了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快乐"与"知足"。

葛林费尔毕业于牛津大学,后来在伦敦贵族居住区设立诊所为人看病,渐渐有了名声,成为伦敦的名医之一,但他并不自满骄矜。他觉得自己需要休息与修养,于是决定到拉白利多去消磨夏天。

拉白利多位于加拿大东岸,南起纽芬兰,北至哈得逊湾,长一千五百哩,是一个严寒荒凉的区域,一年有九个月以上为冰雪所覆没,直到七月还没解冻。因为是不毛之地,居民只能以鱼类喂饲他们的牛群。这儿有的是咸鳘鱼和鲸鱼尾。

让葛林费尔医生感到惊异和不安的是,在这荒凉的海岸边挣扎的三万渔民,要是不幸病了,就只好"听天由命",因为这里没有一个医生。

他竭尽自己所有的力量,为渔民们服务了整个夏季。然后照原定的计划,在秋天时返回伦敦。但他已厌恶替阔人开药方的生活,不愿意再象以前一样敷衍下去,他甚至轻视所谓名医的声誉。他知道,北方正需要他,于是,他终于又返回拉白利多了。他不畏劳苦地在那里服务了四十五年,全世界都知道他是一位慈爱的名医,英皇乔治也钦慕他,封他为爵士,奖励他的忘我与壮烈的事迹。

卡耐基曾和葛林费尔医生会见过,他告诉了卡耐基许多不平凡的事情:有一次,他诊治一位不幸被冰块折断腿的老妇,因为传染病菌已经侵入,所以非割去她的大腿不可。这位老妇虔诚崇拜旧约的戒律,以为上帝要她遭遇一点痛苦,她就应该忍受,才不愧为基督门徒。因此,她的意志非常坚决,嘱咐葛林费尔医生在动手术时,绝不可用麻醉药。这真有点使这位慈爱的医生为难了,他邀请她那五个已长大的儿子到来,在他硬起心肠施行手术时,吩咐他们要紧紧抱住她,等到手术完毕,葛林费尔医生的心几乎要碎了,但这位勇敢的老妇,反而连一点呻吟也没有。

葛林费尔医生实在太慈爱了,所以没有一个人不喜欢他。常常有人送礼物给他,不论是书或是衣服。甚至有一次,他收到了一双渔人捕鳘鱼时所穿的大短脚绊,也有人送过他一件红色的猎衣和一顶丝质的帽子。他还收到过一件极珍贵的礼物,那是一本百年前出版的有关礼仪的书,但他却将这本书拆开,象壁报似的贴在墙上,让渔民们自由阅读。

拉白利多的渔民刻苦耐劳,但也很迷信。有一次,某个村子里的居民好几个礼拜仅靠面和糖水混合的稀糊来充饥,差不多就要饿死了;可是,在这村子里,有的是养得肥肥的猪,他们却不敢去宰来吃。据说,因为那群猪曾冲进教堂,吞吃了一本圣经,所以,他们认为这些猪已变得神圣而充满圣灵,绝对不能屠杀。

在葛林费尔一生的事迹中,有一幕最为悲壮伟大。那是1908年复活节那一天,为了尽快拯救在六十哩外一个即将死亡的病人,他急急忙忙地备好雪车,用四只狗来拖车。为了节省时间,他想抄近路越浮冰而过,没想到突然风势转变,浮冰随着海流去,四只狗尽管努力地向前冲,也无济于事,结果都掉落到寒冷的海中。这时形势真是非常危急,葛林费尔医生却很镇静。他取出随身携带的利刃,先剪断勒狗的绳子,使狗脱离雪车,让它们游到一块浮冰上。可是在雪车沉落到海里的时候,却把他的毛衣裳也带了下去。他身上的衣服已被冰水所浸,再也不能御寒了。这时候,冽风刺骨,黑夜来临了,他被冻得昏昏然几乎失去了知觉,他知道就要被冻死了。

终于,他想到了一个最后挣扎求生的方法。他抽出利刃,忍痛把那四只忠驯的狗宰去三只,用它们的尸体堆放在周围御风,再剥下它们的毛皮披在身上御寒,然后整夜睡卧在浮冰上,一直到天明。第二天,他利用死狗的骨骼作桨,想将浮冰划近海岸;虽然他觉得希望很渺小,但他只知道作最后的奋斗。忽然,他在晨光下瞥见了一个船桨的影子,起初他以为是眼花了,但立刻就证实那确是一条船在海面上驶过,他高兴得狂喊求救,于是,他被救了。

葛林费尔给卡耐基的启示是:要对所有人怀有慈爱之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尽管可能会遇到一些危险,但最终总会取得胜利的。

甘地,有人尊他为圣人,也有人相信他是印度神的化身。他振臂一呼,把印度人从数百年的睡梦中唤醒了。

人们也许还记得,好多年前,印度有一个穿着破旧衣服、身材瘦小的棕色人,躺在帆布床上,宣布绝食,并劝勉其他的人也吃素,直到他死。这件事轰动了全世界,各报都当作重要新闻,竞相以大标题来刊载,因为这个绝食的人,正是默罕达·甘地,是本世纪中的一位世界伟人。

从物质上说,甘地是非常贫穷的,曾经有人估计过,将他的全部家私变卖,也值不了七角五分钱。然而,全世界有哪一位富翁能赶得过甘地的权力呢?

印度民族不是占地球上人类的六分之一以上吗?不过,数百年来他们都沉在睡梦中,因此尽管人多,可是有什么用呢?任起你生得高大,又有什么能耐呢?但是,一位瘦小得不满百磅的人,振臂一呼,却把印度人都唤醒了。

关于甘地,有许多值得记述的传闻,比如他那副假牙齿,在不吃东西的时候,总是放在他那破旧的衣服内,等到要吃东西时,才把它放在嘴里;吃完,立刻又拿出来洗一洗,依然放在他那破旧的衣服里。

甘地曾肄业于伦敦大学,并且做过律师,当他第一次在法庭为人辩护时,感到非常害怕,两条腿不自觉地嗦嗦抖着……他的律师生活,也就此"寿终正寝"了。

他虽然缺乏做律师的才能,但曾做过一件很有益于人类的事情,并且因此每年能获得一万五千元,因此,我们不能说甘地缺乏办事才能。

那么,他对于每年能获得这么一笔巨款,一定是很快乐吧?因为他同情在贫困中挣扎的同胞们,又眼望着许多同胞们在饥饿中死亡;所以他认为自己的小小成就实在是微不足道,他把所获得的钱全部救济了穷人,并且立志终生为那些贫穷的人们服务,尽自己的力量去扶助他们。

所以甘地,有人尊他为圣人,也有人相信他是印度神的化身。

卡耐基敬仰伟人,不是只崇拜他们身上的光环,而是从对他们的理解中发现他们的可贵之处、超人之处。而当卡耐基自己在生活中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时,这些伟人们的处理方式就会给他提供榜样,促使他奋发向上,不断前进。

------------------

五对诘难者的反批驳

卡耐基课程的教学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同时也有许多人站出来否定他、攻击他。当然卡耐基自己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教学中的弱点,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不可能总是完美无缺的。

对卡耐基的诂难首先来自于一些评论家评论卡耐基的教学方法。而正是这个时候,卡耐基总结了一些其他演讲秘诀,如:勿事先写演讲词,切莫逐字背诵,讨论中应穿插解说及范例、著作,与朋友对话时训练你的演说,不必担心你的演说,不要试着模仿他人,要忠于自己等。

不少学员遵循卡耐基的方法,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正因为此引起了评论家的争议。

评论家莫卡因认为卡耐基的课程造就了一些社会投机分子,他的毕业生能巧妙地处理事物而爬上那些不曾学习过卡耐基基本方法的伙伴头上,造成社会的不平衡。

卡耐基则反驳说,他的课程是解决一些人处理问题上的方法,而且每个人都有富有的权利,不应该贫穷。社会本来是不平衡的,无须他来制造不平衡。他还邀请许多评论家听听他的教学课程的一节或两节。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参与者解除戒心。在几节课后,有些人可能认为这象一场精神振奋的集会游行,但若对这种课程作出评价,那就是观察者感受到教室内充满诚挚的气氛。

又有些评论家则批评卡耐基对于有关真诚的问题似乎显得过于天真。例如在《影响力本质》这本书中,他描述约翰·洛克菲勒对于历时两年的流血、痛苦的罢工事件,仍是以善待罢工者的方式取得喜剧收场。卡耐基只提到他的友善使罢工者回到工作岗位,而只字未提罢工所提出的加薪问题。

这位评论家说卡耐基把问题的事实作简单化的评价。他提出洛克菲勒的确对工人发表直接且具有信心的演说,但是,他也提出了实际解决之道游说罢工者支持他,那便是很有威力的一项对新工资、工作生活气质及训练雇员的特别契约。

对于这种批评,卡耐基承认他对洛克菲勒罢工事件的确存在器重,但这种器重恰恰反映出卡耐基的信念。他说他相信洛克非勒取得优势的原因在于善用人际关系技巧。

卡耐基认为和平地处理罢工问题就是成功。工人们是否获得提高工资可以不问,因为结果不如方法来得重要。如果工人在相同的友善方式下加了两倍的工资而停止罢工,他认为洛克菲勒仍然是赢家。

为了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卡耐基又举出了许多实例来驳斥这位评论家的观点。

在他的早期事业生涯之中,他既对自己的演说经验进行观察,也对许多学生们进行观察,并把这些观察总结为一点:

很少有人能有足够的技巧去表演虚伪的真诚,因为大多数听众擅长于以直觉来判断真诚还是不真诚。

由于存在着这样的事实,所以说他对真诚的理解过于天真也似乎过于偏激了。他在教学中没有教导人们试着去欺骗任何人,而是去用自己的真诚感动别人,使别人来支持你的事业和帮你建设你的目标,使你获得成功。

另一位有影响的评论家马丹·史密斯在一这报纸上撰文评论卡耐基。

马丹·史密斯认为这位密苏里的农村男孩已忘记什么是贫困,他说他从别人的不幸中而获取生计,并且致富。

卡耐基的内心对此也有一点点认同。随着他的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他的书籍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他因此而变得十分的富有。他的确清楚并理解他是从别人的不幸中获取生计并且富起来的,但他认为他没有理由处于贫困之中。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有追求富裕的权利。

卡耐基多年的教学实践使他有充分理由让人相信,他使那些曾经不幸的人改变了命运,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他们也因接受自己的课程和教育而在社会中一展身手,去追求人生的目标。尽管卡耐基对一些诘难作出了反批驳,但他还是处于深深的困惑之中。

这种困惑可以从他的一篇文章中体现出来。1938年,他为《矿工》杂志撰写的启发性文稿中,标题非常的简单,叫《拉你的鞋带》。从这篇文章中让人体会到一种愉悦感,这种愉悦感是因为在他的生命中融入了成功,从而荡涤了他原先的抑郁生活。

他在这篇文章中以亲身经验证明,任何人都能超越贫困和精神沮丧,倘若失败了,那只能说是他们自己的过失。

财富的增加,以及家庭生活的不和谐,有人能理解他,有人又不能理解他,深深的寂寞感和孤独占据着他的心。然而他自身曾经历的贫困使他铭记贫困的苦楚,现在他又似乎忘却了这些。他对矿工的描写便可见这种矛盾。

面对着别人的贫困,卡耐基确实提供了一些如何面对"这些艰难的时光"的一些特殊建议。他认为,当你的朋友谈论丧平时,你应该有谈论的勇气。不要在接受文化教育时心里牵挂着你的麻烦,而应该表现出你们不害怕并且保持身体力行。愈是丧气,就愈应该参加到更多的高尔夫球运动中去。

这种直面困难的勇岂不仅是他自己成功的基础和生活的信心,同时也是他鼓舞别人的方法。

有一次,《周末晚报》记者奥古里诺采访卡耐基时,卡耐基认为世界充满了恐惧并且永远对抗,在黑暗中随处可见被幽灵追逐的人们。并且他同时认为一个成功者应是具有坚毅之心的人,随时准备应付最糟处境的人。

卡耐基充分运用他那种乐观的精神,去与命运拼搏。这种信心和乐观既是家庭的影响,也和他那种乐天知命的心境是分不开的。

卡耐基成功了,但他的困惑也越来越多了。

虽然他有自己的信念,学生时代的成功就开始肯定了他的信念,但如今他总觉得路还很长。他也未曾停下来分析这些困惑。

面对这些困惑,他不禁问自己:这一切是否源于他是一名陷于教学习惯的作家?再不就是商界的救赎传教士?或是为他人传福音的行善者?他是个不为答案而深入研究的人。虽然如此,他确实在他的作品中,试着寻找解决这些疑惑的答案。

卡耐基从教学中致了富,同时也把致富的本领传授给大家。在他的观念里,每一个人都不应贫穷,都有理由富裕起来,关键是你必须掌握致富的决窍和机会。

由于他的书在整个美国社会大受欢迎,许多出版商纷纷找他约稿,源源不断的稿酬使他积累了许多财富。他有着更多的机会外出度假,或从事自由旅行。

基于他的影响力,他被视为众人不可缺少的公共演说家,这又给他带来了许多财富。

1938年10月,卡耐基由于工作的劳累以及与其子不和谐的生活,便想外出旅行。他的富有并没有使他要过奢侈的生活,所以,他在游艇上一点也不引人注目。但他度假的消息被电讯服务社记者知道了,便尾随而来。

记者先到一等舱去寻找卡耐基先生,然而他失望了,他发现几个有着富翁模样的人,但都不是他想要找的卡耐基。

记者终于在二等舱的餐厅里遇见了正在进餐的卡耐基,赶紧抓拍几张快照后,便上去与卡耐基交谈起来。令记者感兴趣的是他吃的并不算很丰盛,虽然他很富有。

卡耐基微笑着说道:“节约是一种美德,也是我的一个重要致富方法。我有了钱,并不会去浪费,即使我拥有全世界的财富,我也不会多浪费一分一毫。”

这种精神在卡耐基的一生中都得以保持,直至他逝世时。

在戴尔·卡耐基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可以被看作是成功的范例,他们每个人都是赢家。在实际生活中,的确也是如此。

公共演说是人们学习怎样与社会交往的有效途径。将自己展露于教室的安全环境下,成功地展示自己的信心,达到思维、语言、行为的完美统一,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并且使他人在现实的社会中变得更自在、更适应、更投入。

卡耐基要求他的学生以思维、语言、行为的完美统一,使自己在现实中取得地位。有一个工厂的经理依斯·麦克利逊是一位聪明机灵但又害羞的人。他有时会在公共场合怯场,从而导致他的生意冷落。在此情况下,他报名参加了当地的卡耐基训练班。

一开始他在班上对那种安全的环境还是感到害羞和惧怕。通过为期十四节的"卡耐基课程"的帮助,他逐渐敢于在班上展示信心而且忘掉了羞怯心。

三个月后,他从学校毕业了,他运用他所学到的知识拿到一堆订单,这一结果使他欣喜若狂。

但这些订单所要求的时间非常短,短得他都不敢去接受这些订单。

他没有催促工人加快速度来赶制这批货,他知道,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他又再次运用卡耐基课程中学到的东西。

"我们有什么办法完成这订单呢?”

"有没有别的的方法来处理它,使我们能接受这些订单呢?”

雇员们纷纷提供意见,并坚持他接下这些订单。他们用一种"我们可以办到"的态度如期完成了这批订单的任务。

依斯·麦克利逊成功地运用了卡耐基学说,在社会生活及生意场上表现得极为自在,游刃有余。这些成功的例子在卡耐基学生中比比皆是。

卡耐基强调,要想每个人都成为赢家,这一点并不困难。

卡耐基对现代心理学的人际关系"我很好,你很好"的方式感到很自在。他的最终目的是创造赢家,在人际关系的定义中赢家是真正的自我。也就是说,赢家是他们自己,赢家不把他们的精力放在成就上,或维护表面成功或操纵他人。赢家就是展露自己,而不是为讨好或触怒他人而表现。

这就是创造赢家时需注重的品格。这样,才是真正的赢家。

卡耐基致富的观点取向和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取向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富兰克林对卡耐基而言是个重要的参考形象。

卡耐基本人财富不断增加,但他却没有沉溺于财富之中,他十分的节俭。

但他和富兰克林相似,愿意将金钱上的回馈推荐给他人并成为他人的目标。他因此开设了卡耐基课程,让学员们通过训练及锻炼而成为真正的赢家。

致富的关键字眼便是"只要你愿意"五个字,只要自己愿意便可去致富,这是最重要的。

卡耐基在他的公众演说教科书中,印上了罗素·康威尔《钻石田亩》一书的启发性观点,启发他们知道钻石就在他们自身——他们的个人品格及技能。

1937年,戴尔·卡耐基继续受到批评家们抨击。

当一个人成为公众注目的名人时,紧随于他不仅是鲜花和掌声,也有挥之不去的抨击和诽谤。卡耐基亦如此,但他对此显得十分超然洒脱。他有自己的整套看法。

"1929年,发生了一桩事件,轰动了全美教育界。"卡耐基讲评了故事,"各地学者纷纷拥向芝加哥,介入这一事件。一位名叫罗伯特·赫金斯的青年,在半工半读的情况下,于几年前完成了耶鲁大学的学业。他做过服务生、伐木工人、家庭老师、推销员等。然而,八年之后,他年仅三十岁,竟被任命为美国第四富裕的高等学府芝加哥大学的校长。资深的学界精英们纷纷大摇其头,抨击的炮口一平地瞄准了这位年轻的大学校长:'太年轻,太缺经验,教育观念有失偏差……'新闻界也和学术界保持了同一步调。在罗伯特·赫金斯校长举行就职典礼那天,他的一个朋友对他的父亲说道:'今天早上,我在报纸上读到攻击令郎的社论。我感到非常愤慨。'"老赫金斯不以为然,平静地说:'是的,他们的批评很刻薄。不过,任何人都不会去踢一只死狗的。'”

戴尔·卡耐基,作为著名的成人教育专家、人际关系学研究者,讲到这里并未停顿下来,他继续说:

"的确,越重要越勇猛越优秀的狗,去踢它逗弄它,才越有更大的满足感。英国皇太子——即后来的爱德华,现在的温莎公爵——在少年时代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他年方十四岁在德凡夏的达牧玛斯学院——相当美国的阿那伯利斯海军军官学校——就读。

"有一天,一个军官发现他正哭泣,便走上去询问原因。起初,他不愿回答。经再三追问,他才回答说一群军官学校的学生拿脚踢他。军官马上向校长报告。

"校长闻讯后,召集学生们训话。他表示,皇太子并没有怨言,但是,校方必须了解为什么只有他会遭到这种待遇。这些军官学校学生开始不敢据实交待,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后,经过一番动摇,他们坦白地讲出了真正的动机:'有朝一日,当我们当上舰长或海军司令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自豪地向世人宣称:“我曾经踢过国王一脚。"'”

戴尔·卡耐基评论道:

"所以,当你被批评时,完全可以认为,那是批评者企图借此体会某种成就感,这也就意味着你在从事着某一项值得世人瞩目的事业。世界上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可以通过抨击成功人物或比自己受过更高教育的人,来获得某种野蛮的满足感。”

卡耐基回忆到,因为他曾在电台上对英国宗教家、救世军的创立者布斯先生大加赞扬,所以收到了一位女士指责布斯将军的来信。她在信中指证布斯在募集的贫穷救济捐款中窃取了八百万美元。当然,这种指控是毫无根据的。她这样做并非为追求真实,而是想整垮一个居于高位的人,从而借以获得某种快感。

卡耐基的处理方式是,"这封充满恶意的信,我把它放进了字纸篓。感谢上帝,幸好这位女士不是我的妻子。这封信丝毫无损于布斯将军的人格。这封信的唯一效果,就是暴露了写信者的缺点。叔本华曾经说过:'卑贱的人对伟大的人的缺点或愚行最感兴趣。'这位哲学家的观察是正确的。”

卡耐基撰文说:

"大概没有人会认为耶鲁大学校长是卑俗的人。然而,却有一位早期的耶鲁校长,对辱骂政界的风云人物似乎有莫大的乐趣。这位名牌大学的校长警告选民:'这个男人如果当选为总统,我们的妻子和女儿将沦为公平制度的牺牲者,受到莫大的屈辱而堕落,同优雅的人格永远分道扬镳,从而遭到上帝和大众的厌弃。'

"这难道不是对希特勒的弹劾宣告吗?”

"事实并非如此。这位校长所说的'这个男人'不是法西斯疯子希特勒。他的抨击对象是汤姆斯·杰斐逊。他是民主主义的导师、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

"某报刊登了一幅这样的漫画:这个'男人'站在断头台前,旁边放着砍头用的大刀;'他'被拉到大街上游行,公众们指着他高声痛骂。在美国历史人物中,有谁做过这样的事呢?

"这个'他'究竟是谁?'他'干了什么磐竹难书的罪恶行径,竟至于遭到如此猛烈的口诛笔伐?

"这个'他',就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天国领袖'乔治·华盛顿。”

卡耐基说:“这些都是古老的故事了,如今的人性或许有所改善吧!我们不妨以海军军人、探险家伯利的故事为例证来说明问题吧。伯利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探险家,他1909年4月6日乘雪橇到达北极。这次探险取得的圆满成功,使他占尽风流,名噪全球。这次纪录是几个世纪以来许许多多勇敢者不惜冒着生命危险、饱尝艰难险阻之苦也没能达到的。伯利本身也付出了沉重的冻创,他不得不切除了八个脚趾头;接二连三而来的苦难,使得他几乎要发疯了。

"尽管这样,他的上司却因为他独霸了名声而对他表示出极大的怨愤。因此,当伯利再度提出北极探险计划时,他们立即予以强烈反对,抨击他是借'科学探险'之名,行募集资金'到北极去逍遥快活'之实。他们狼狈为奸,相互勾结,竭力阻挠北极探险计划。后在麦金雷总统的干预下,伯利才得以继续进行他的北极探险计划。”

"让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伯利一直都呆在华盛顿的海军总部大楼里进行他的日常事务,那么,他还会遭到那种抨击呢?"卡耐基评论道,"我相信,是不会的。这是因为,他在海军总部的重要性、知名度、影响力,都还不至于招引某些人的嫉妒。”

"格兰特将军的遭遇,比之伯利来更加惨痛。"卡耐基继续举例。

"南北战争期间,格兰特将军于1862年在北方旗开得胜,传出令军心民心都大为振奋的胜利喜讯。这一胜利是经过艰苦的奋战赢来的。这个胜利使得格兰特将军在一夜之间被全国民众奉为神圣的偶像。这是获得极大反响的胜利,是震撼世界的胜利,这是使得从大西洋沿岸至密西西比河的广大区域的教会鸣钟传递喜讯并鸣炮庆祝的胜利。

"然而谁也不曾料想到,还不到六个星期,这位大获全胜的北军英雄却遭到逮捕,并被削去军职。这位将军为这样的屈辱和绝望而哭泣。

"那么,为什么格兰特将军在达到胜利的项峰时却被捕了呢?这是由于格兰特将军显赫的名声和崇高的威望,使得他的上司们感到了巨大的震惊和嫉恨。”

所以,卡耐基得出一个结论:

"当你被不公正的批评所困扰的时候,你遵循的第一项原则应该是:

"不正当的抨击,往往经过伪装的赞美;一只死狗,根本就没有谁愿意花费心力去理睬它们。”

卡耐基正是基于他的这些见解,来处理他所受到的抨击。

"凡事务求至善,即可不在意任何人的批评。”

这是卡耐基恪守的一个信条。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为《不要受讥诮的伤害》。这是一篇很精彩的文章,我们应静下心来读读。卡耐基以第一人称写道:

我曾去拜访过享有"天眼通"、"地狱恶魔"等绰号之誉的史梅德利·巴特拉少将——美国海军中最出色的人物,一个活力充沛的司令官。

巴特拉将军告诉我,他年轻时十分在意声名,总是希望所有的人都对他作出良好的评价。只要一听到一点即便是极少的一点不好的批评,他就会紧张得不知所措。但是,在经历了三十年的海军陆战队生活之后,他的皮肤已经硬化起来了:“我常常遭到侮辱、恶骂,如'胆小鬼'、'毒蛇'、'臭鼬鼠'等。我被专家们批评得一文不值。大概英语词汇中所有的恶毒字眼都曾经落在我的身上,它们似乎都和我有过联系和交情。但是,现在,哪怕有人当面臭骂我,我连看也不会看对方一眼了。”

由此可见,这位"天眼通"可以说是已经从批评学校毕业了。但是,我们呢?

就大多数人而言,都会很在乎嘲笑或恶语。仅以我个人的经验为例来说吧。有一次,纽约太阳报记者前来采访我的成人班成果发表会,并在报道中讥讽我和我的工作是可笑有趣的。我在报上读到以后,感到非常愤慨,认为这是对我的人格和尊严的侮辱。于是,我立刻打电话给太阳报董事会执行主席吉尔·荷瑞斯先生,要求报社据实报道,并考虑追究执笔记者的责任。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所采取的行动实在太冒昧和冲动了。假如我冷静地分析,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太阳报的读者,也许有一半的人会没看到或者没有注意到这一篇报道;而且读到过这篇报道的读者中又会有半数的人会认为那是没有恶意的笑谈;另外,只消经过几个星期,这些人就会把这篇报道的内容统统忘得干干净净了。如此想来,我还有什么必要值得发火的呢?

经历了这么多事,现在的我对此种事情已有相当的了解,我认识到世上的人对别人的事情、别人的讥诮,实际上大都漠不关心。人们一天二十四小时,能思考的问题几乎全集中在为他自己这一焦点上。可以说,他们关心自己的轻微头痛千百倍地胜于关心别人的死讯。

所以,我们如果因为被欺骗、被嘲弄、被出卖,或背后被捅一刀,而陷入自怨自怜,那是一种非常可悲的愚蠢。我们再来看看基督,他最信任的二十二个信徒中,有一个只因为别人施予的约九美元的贿赂就背叛了耶稣;另一个还三度发誓说他根本就不认识耶稣。耶稣的遭遇尚且如此,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怎么能对于更好的待遇持太高的期望值呢?

卡耐基说,许久以前,他就有所了悟:尽管我们不可能阻止别人对你做出不公正的批评,但是,我们能够做到,可以不为这些批评所困扰。

虽然这是明确的事实,然而卡耐基并不主张对所有的批评都一概置之不理,束之高阁。他的意思是,希望你在面对恶意的攻讦时,大都可以付诸一笑,不要耿耿于怀。

卡耐基曾经问过小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叶丽娜:“你如何应对那些不当的批评?”

她告诉他说,她在少女时代的害羞几乎算得上是病态的了。她非常害怕任何闲言碎语。有一天她特意为此向她的姑妈——老罗斯福总统的妹妹——求教:

"我常常想做种种事情,却老担心人家会说闲话。您告诉我,我该怎么办呢?”

姑妈告诉她:

"只要你心中了解那是正当的事情,你就应该不必在意人家说什么。”

这位总统夫人透露,姑妈的这句忠告成为她后来作为白宫女主人的心理支柱。她说:

"摆脱无谓批评的唯一方法,就是像端坐在棚架上的瓷木偶那样:无动于衷。”

  如果觉得戴尔·卡耐基传记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戴尔·卡耐基小说全集戴尔·卡耐基传记,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