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法医秦明作品逝者之书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中暑死

中暑,这个词儿我们并不陌生。在炎热夏季,经常有人发生中暑。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中暑是件比较危险的事情,中暑可以导致死亡。

环境温度很高的时候,尤其是在密闭、湿度较大的空间时,机体散热功能衰竭,热量大量蓄积在体内,可能引起全身性损伤,甚至引起机体死亡。

中暑主要分为热射病和日射病。热射病是指在高温环境中,尤其是密闭空间内,无防暑降温措施导致的全身性损伤。日射病是指日光直射头部时间过长引起的全身性损伤。

在热射病的发展过程中,湿度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湿度较大的环境里,容易发生中暑。

中暑和环境因素、个体因素都有很大的关系。根据法医学实践中所见,很多中暑死的死者在生前最后一刻都是突然虚脱、丧失意识,这个时候会有高热、潮红、皮肤干燥无汗等临床表现同时发生。那么,法医怎么确定死者是否为中暑死呢?

因为中暑死的尸体表现并不会有特异性改变,所以法医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排除其他可能存在的死因。

首先,法医会对尸表进行检验,排除死者颅脑损伤或身体其他部位遭受机械性损伤导致死亡。只要尸表没有明显损伤痕迹,这一点并不难。

其次,法医会对尸体的口鼻、颈部、胸部等特殊部位进行检验,排除死者是被别人捂压口鼻腔、掐扼颈部、按压胸部导致的机械性窒息死亡。

再次,法医会对尸体的心血、胃内容物进行毒物化验,排除死者死于中毒,并且排除有安眠镇静类药物等催眠的可能。

最后,法医还会对尸体的脏器进行切片处理,进行组织病理学检验,排除死者是因患有潜在性疾病导致的猝死。

排除了上述死因以后,法医会结合现场进行初步判断。中暑死发生的必然环境因素是高温,如果不具备高温环境,那就不能判断为中暑死。

在排除其他死因,并且现场确实存在高温、高湿、密闭等环境条件的情况下,法医会对尸体进行进一步观察、检验,发现支持中暑死的尸体现象。那么中暑死会有哪些较为明显的尸体现象呢?

首先,中暑死的尸体皮肤温度较高且干燥,同时伴有潮红迹象。

其次,中暑死的尸体尸斑非常明显,而且出现得早。

最后,也是较为有辨识度的,是对尸体的脏器进行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验,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结构的一些细微改变。

比如,死者小脑浦肯野细胞数目会明显减少,骨骼肌会有一些出血。

以上都是对诊断中暑死有参考价值的因素。结合之前说的排除法,那么诊断中暑死也就不难了。

上述案例中,夏晓曦因在一个密闭不透风的车内环境睡觉,未曾想到外界空气温度会迅速升高导致车内温度增高,加之刚刚下雨,空气湿度很高,所以她就直接从睡眠状态转变为中暑后的休克状态,从而不幸身亡。

重症中暑发病急骤,如不及时抢救就会导致死亡。在炎热的夏季,我们很可能会发现身边的人或者路人出现急骤的中暑症状,如果我们不出手相救,可能就会有一个鲜活的生命凋谢。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法医说,生命是最可贵的东西,我们不仅要珍惜,更要尊重。

所以,老秦在这里告诫大家,夏天的户外运动一定要有度,要经常补充水分,要避免在高温、密闭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否则可能一个不经意,中暑就会落在自己的头上。

炎炎夏日,注意防暑降温哦。

自救×小剧场

小白:“这天儿也太热了,这么热的天还要出现场,我感觉我要中暑了。”

聂之轩:“没搞错吧?你坐在车里,还开着空调,没有太阳长时间直射头顶,没有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你中什么暑?”

小白:“师父,你这么瘦,是体会不到我们胖子多穿了一件‘脂肪衣’的感受的,好不好?”

聂之轩:“胖子易出汗,某种程度上,还更不容易发生中暑。中暑高发的人群是高温环境下工作的重体力劳动者、老年人、婴幼儿和体质弱的人,再就是产褥期女性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病的患者。你说,你属于哪一种?”

小白:“谬论,谬论!我现在就觉得自己意识很模糊。”

聂之轩:“意识模糊?你还知道偷懒,怎么就意识模糊了?”

小白:“师父啊,其实我也不是偷懒。我就是想说,我们这么辛苦,上头应该给我们一人发一点儿防暑降温费,或者一人发两个西瓜,治疗一下我们这些‘中暑’的患者。”

聂之轩:“先别说你的胃装不下两个西瓜,就算装得下,如果你真的是中暑了,我也不能给你吃这么多西瓜。”

小白:“为什么?中暑了不能吃?”

聂之轩:“中暑了,也要讲究抢救的方法。对于一般中暑的患者,首先要给患者降温。”

小白:“对对对,快拿西瓜给我降温吧!”

聂之轩:“降温可不是吃西瓜。正确的降温手段是尽快将患者移至清凉的地方,用凉的湿毛巾敷前额和躯干,用电风扇或手扇使其降温。对于发病急骤的重症中暑患者,则要选择阴凉的地方让其坐卧,抬高下肢,同时用上述办法对患者进行降温处理。让其喝一些清凉的饮料或者盐水,但不可大量饮水。当然,在做这些之前,首先要打120通知专业的医务人员来进行专业救治。”

小白:“为什么不能大量饮水?中暑不就是脱水吗?”

聂之轩:“大量饮水反而会造成体内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小白:“这么严重!好吧,师父,你果真是料事如神啊,我确实没有中暑。现在可以给我买两个西瓜了吧?”

第3章 第三案 狗绳的秘密

她一动不动,脖子上的绳索痕迹显得异常诡异。

夏晓曦从来不在乎自己暴躁的脾气,尤其是在男友面前。她认为,男人就应该包容她的一切。

“你是个男人,有你这么窝囊的吗?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你还是个男人吗?都二十好几岁了,还一事无成,你不觉得你是个loser吗?”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可以惹怒夏晓曦。她口无遮拦地肆意辱骂着自己的男友。

“早知道你这么没用,我就去找李乘风了,和你在一起就只剩下窝囊事儿了。”夏晓曦越骂越带劲。

李乘风是个一直默默追求着夏晓曦的男人,也就是说,他是她男友的情敌。这一句话激怒了男友,他其实是一个沉默寡言的老好人。但是老好人也有愤怒爆发的时候。男友顺手拿下挂在墙上的遛狗绳索,一下套住了夏晓曦的脖子。

挣扎,无谓的挣扎。几分钟后,夏晓曦的挣扎停止了,她脸色乌青,一动不动。

“杀人了,我真的杀人了。”男友突然冷静了下来,但为时已晚。

接到报警后,警方抵达现场,发现夏晓曦悬挂在卫生间房顶的水管上,看上去像是上吊自尽了,悬挂着她脖子的,是一条遛狗的绳子。

“我下班后一回家,就看到她挂在这里了。”男友一脸沮丧地告诉警察,“我们因为一点小事吵了架,真没想到她会自杀!我对不起她啊!”

按照规定,所有的非正常死亡都必须经过法医初步尸表检验,才能办理火化手续。聂之轩和小白在接到派出所警察的通知后,赶到了案发现场。

夏晓曦尸体被放下后,聂之轩熟练地检查了死者颈部那深深的索沟。

“她真的是上吊的吗?”聂之轩抬眼看了看男友。

“是……是啊。”男友有些紧张。

“抓起来吧。”聂之轩朝民警挥了挥手,“是他杀死了夏晓曦。”

案情×剖析

缢死和勒死

缢死和勒死,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死法,虽然两者的致死机制是一模一样的。在这两种死法中,死者都是因为绳索类物体压迫颈部,导致呼吸道压闭而机械性窒息死亡。

既然是机械性窒息死亡,那么两种死法的死者都会具有机械性窒息死亡的一些尸体征象,比如指甲青紫、眼球突出、口唇青紫、心血不凝、眼睑出血点、内脏淤血、内脏表面出血点等。

在实践中,当法医怀疑死者是被勒死或者缢死时,首先要进行如下判断:

1. 通过尸表和解剖检验,排除死者系颅脑损伤、其他重要器官损伤引起的机械性损伤死亡。

2. 通过尸表和解剖检验,排除死者系疾病致死。

3. 通过毒物化验,排除死者系中毒致死。

在排除上述几大类死因后,如果尸体有明显的机械性窒息死亡征象,则可以判断死者系机械性窒息死亡。

机械性窒息死亡也有很多种方式,而缢死和勒死是其中两种。

首先,我们要知道缢死和勒死的区别。

缢死,就是用自身重量作用于颈部绳索导致的机械性窒息死亡;勒死则是利用外界作用力,使得绳索在颈部交叉,压迫颈部导致的机械性窒息死亡。

在排除其他死因的情况下,法医会首先判断死者是缢死还是勒死。有个好的区分办法:缢死,因为作用力来自死者的自身重量,所以位于尸体头部较低位置的颈部就会着力较重(多见于下颌下),而较高位置的部位就会着力较轻(多见于耳后)。着力较重的部位会呈现出深深的索沟,而着力较轻的位置,索沟会逐渐减轻直至消失。这一种现象被法医称为“提空”。法医经常会这样描述一个缢死尸体的颈部索沟:“死者颈部可见一索沟,绕颈一周。下颌下索沟较深,索沟在耳后提空。”

勒死就不同了。勒死是运用自己或者他人的力量,使得交叉在颈部的绳索收缩,压迫颈部。既然是这个机制,那么被勒死的尸体整个颈周受力是均匀的,所以索沟深浅会基本一致。

除了索沟的明显区别,缢死和勒死还有一个明显不同的成伤机制问题,那就是用力不同。缢死是依靠死者自身重量,其重量可以达到五十多公斤;而勒死是依靠人为用力,其作用力度会小很多。这个机制可以导致两种死法有以下几种尸体征象方面的区别。

1. 颈部损伤。缢死的巨大下垂力,可以导致颈总动脉分叉下部血管内膜出现横向裂伤。而勒死的作用力不是下垂力,而是环收力,所以不会导致血管损伤。

2. 颜面和颅脑的征象。缢死的巨大下垂力会同时压闭颈部的动脉和静脉,导致血液无法通过动脉供应上头部,这样就会出现尸体颜面苍白、脑组织缺血的征象。而勒死的力量一般只能压闭靠近体表的静脉,而无法压闭深层的动脉,血液还可以继续通过动脉供应上头部,但无法通过静脉回流。所以勒死的尸体会出现颜面青紫、肿胀以及脑组织淤血的征象。

3. 脊髓损伤。尤其是在突然下坠的缢死案例中,尸体可能出现颈椎脱位、脊髓撕裂的情况,而勒死则不会出现。

除了上述索沟和力量的区别,绳索位置也会有区别。缢死的绳索一般都是沿着下颌走向的,位置较高,所以力量折断的都是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而勒死的绳索位置一般不会太高,都位于喉结附近,所以会导致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纵向骨折。

既然都是机械性窒息,为什么要分清死者究竟是缢死还是勒死呢?

因为这有着非常重要的法医学意义,分清缢死和勒死之后,就可以判断死者是自杀、意外还是他杀了!

死亡方式的判断不仅要参考法医学意见,也要结合调查、现场勘查的情况。分清缢死和勒死,会给死亡方式的判断带来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请注意以下用词:

缢死,多见于意外和自杀,罕见于他杀。

勒死,多见于他杀,少见于自杀。

有了上面这两句话,大家知道区别两种死因的重要意义了吧。

尤其是在法医判断了死者是缢死的情况下,结合现场勘查和调查,基本就可以判断死者究竟是死于意外还是自杀。

为什么缢死罕见于他杀呢?用缢死的方式杀人,真的那么难吗?

如图A,这样的身高差距是极为罕见的;如图B,这样的做法势必造成死者背部损伤,可以被法医发现。即便是采用上述两种做法勒死了别人,再伪装自缢的现场,也势必在死者颈部形成两条走向不同的索沟,一样会被法医发现端倪。另外,那个要被勒死的大活人,不知道反抗吗?即使反抗被你制服了,搏斗过程中不会留下伤痕吗?

A

B

有人说了,难道不能把人弄晕了再让他缢死?理论上说确实可以,但是别忘记了,如果是下药迷晕的话,躲不过警方的常规毒物化验。又有人可能会说,用打晕的方法如何?打晕的话,头部会有损伤被发现。

还有人说了,我先把人弄死,再伪装一个自缢现场该不会露馅吧?看过我的书的同学都知道,有个专业名词叫作“生活反应”。颈部索沟有无生活反应,可以让法医们直接判断出缢吊行为是在死者生前进行的,还是在死后进行的。而且,你先把人弄死,总要有个死因吧!你觉得哪种死因不会被法医发现?

所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法医科学是可以轻松判断此类案件的死因和死亡方式的。

最后,还要加注一句:缢死的力量来源于死者的“全部体重”或“部分体重”。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典型的缢死是我们常说的“上吊”——踩个凳子,用绳子挂住脖子,然后蹬掉凳子。但也有很多非典型缢死,半蹲位、坐位、跪位、趴位等其实都是可以导致缢死的。在很多小学生意外缢死的案例中,上述体位时常出现。所以在生活中也要注意类似的安全隐患。

自救×小剧场

小白:“师父,昨晚我看了个恐怖片,看完后我有个疑惑。”

聂之轩:“什么疑惑?”

小白:“为什么恐怖片里的吊死鬼都会伸出长长的舌头?”

聂之轩:“在有的缢死案件中,绳索勒颈的位置比较低,在舌骨以下,这样会因为下垂力推动舌骨,导致舌头伸到口腔之外。所以那些看到过这一类缢死者的人,就会认为吊死的人的舌头都吐在外面。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再加上润色、加工,恐怖片里的吊死鬼就都成了这副样子。”

小白:“可是我们看到过的几个缢死尸体,舌头都没伸出来啊。”

聂之轩:“在大部分缢死案件中,绳索是作用在舌骨上方的,所以并不会把舌头推出口腔。不过,在勒死的案件中,倒是有不少死者舌头伸到口腔外,或者位于上下牙列之间的。因为勒死的案件中,绳索更容易作用于舌骨之下。”

小白:“对了,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有个小朋友从后面拉我的红领巾,我当时不自觉地就伸出了舌头。那种感觉,现在想一想都有些害怕。”

聂之轩:“是了,勒死和缢死,这两种死亡案件中,有一大部分都是意外导致的。尤其在儿童群体当中,这种意外事件比较多发。小孩子打闹,用跳绳的绳索或者红领巾勒颈,又或者是小孩子自己在家没事,用红领巾学上吊什么的,都是意外致死案例中比较多见的类型。这都是极其危险的。所以家长一定要从小就给孩子灌输安全防护的意识,告诉他们我们的颈部是有多么多么重要和脆弱,是不能用绳索去缠绕、缢吊的。”

小白:“我现在真的很想去找到我那个儿时的同伴,谢谢他的不杀之恩!”

第4章 第四案 天台迷踪

“你说她是跳楼自杀的,那为什么身上衣服被撕裂了?”

夏晓曦是听从了同事的建议,才开始开户炒股的。她的同事们平时上班时间几乎都抱着个手机,目不转睛。据说,最近是很牛的牛市,很牛很牛。

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七八年了,夏晓曦还是没有多少存款,可能是因为她的开销太大了吧。现在无疑是赚钱的最好机会。

“股市每天的涨跌幅只有10%,凭着我那几万块钱存款,啥时候才能发财?如果我能有100万启动资金,运气好的话,一个礼拜我就能赚到100万。”夏晓曦这样想。

“领导经常会在我这里支取一些公款,我为什么就不能支取一些,神不知鬼不觉地用一个星期?”夏晓曦又想。

百般思量,夏晓曦决定铤而走险。

几天后,夏晓曦几乎崩溃。

满盘的红字,却只有夏晓曦选择的那只股票持续跌停。

算起来,那100万启动资金,现在只剩下了50多万。更糟糕的是,最近检察院频繁来公司调查,显然是在查资金问题,甚至她的领导都被约谈了好几次。接下来,可能就要开始查账了。

40多万,对夏晓曦来说显然是个天文数字,现在该怎么办?

在检察院通知公司进行对账的那一天,夏晓曦的同事发现她躺在公司写字楼的楼下,身下一片血迹,早已香消玉殒。

家属接到夏晓曦死亡的噩耗后,情绪非常激动。在他们看来,夏晓曦这样一个老实的孩子,绝对不可能存在经济问题。检察院频繁调查夏晓曦的领导,会不会是因为领导存在问题,从而导致夏晓曦被领导灭口的呢?

聂之轩通过尸检,排除了夏晓曦是其他原因导致的死亡。她的内衣崩裂、颅骨碎裂,头部存在明显的对冲性损伤,肝脏有破裂但出血并不多,尸体的全身损伤集中在一侧。显然,夏晓曦符合高坠死的特征。

经过对夏晓曦的经济调查,警方发现了她的经济问题,她存在自杀的动机。通过现场勘查,确定夏晓曦的坠楼地点是公司写字楼的楼顶。在那里,警方发现了夏晓曦跳楼的痕迹:楼顶的水泥围栏上,有夏晓曦的足迹和指纹。而在这一处痕迹的周围,并没有发现其他人的足迹,更没有任何打斗的痕迹。

结合调查、现场勘查和尸检的结论,公安机关向夏晓曦的家属出具了不予立案通知书,明确告知,这是一起自杀事件。

案情×剖析

高坠死

高坠,是一种常见的自杀手段和意外事故,也偶见于他杀。根据高坠死的现场,判断是否为高坠死并不难,但因为种种原因,对高坠案件的性质产生怀疑的案例非常多见。

对于一起死亡事件的性质进行判定,法医判定学检验很重要,但并不是简单地根据法医学检验就可以判定的,对高坠现场也是这样,必须要综合走访调查、现场勘查和法医学检验诸多结果,才能对案件性质做出准确判定。

遇到高坠死的现场,对于法医来说,首要任务就是要搞清楚死者是不是死于高坠。如果是死于高坠,那就能进行下一步工作,如果是死亡后再从高处被抛尸,性质自然完全不同。那么,高坠死的征象有哪些呢?

1. 衣着特征。高坠死的尸体经常因为着地瞬间的巨大冲击力,而出现衣、裤、鞋、帽的撕裂,衣缝的崩裂,纽扣的崩脱,皮带、文胸的断裂等。这样的现场,对死者家属来说,经常不能理解:“如果不是强奸,为什么衣服会被撕裂呢?”然而,法医可以判断出这种冲击力形成的撕裂和人为造成的撕裂的不同,这一点不展开细说了。

2. 颈部损伤。高坠死的死者,因为在空中的过度伸屈,可能出现颈部深层肌肉出血,这会让死者家属认为是被掐颈所致。如何和掐颈区分呢?主要是看颈部皮肤和浅层肌肉有无出血。这种分辨也不难。

3. 体表损伤。高坠时,若在坠落过程中没有受到遮挡物的阻碍,那么体表损伤会比较少,有时仅有轻微擦伤,有时只在坠落点有皮下出血。如果身体在空中过度伸屈,可能会出现平行的浅表的皮肤伸展创。

4. 骨骼和内脏损伤。因为高坠的巨大冲击力,多发性骨折、颅脑损伤和内脏破裂通常成为高坠的主要损伤和死因。但因为死亡迅速,长骨骨折、肝脾破裂处出血量会非常少,容易被误认为是死后损伤。高坠过程中,由于脏器的牵拉作用,大血管、肠系膜等有时会牵拉出血,饱满的胃有时会破裂。

其实,生前高坠和死后抛尸的分辨很容易,重点是观察损伤处有无生活反应。当然,刚才也说了,即便肝脾破裂、长骨骨折处出血少,也不能完全断定没有生活反应,应该综合尸体全部损伤,尤其是着地点处的损伤判定。

还有就是,死后抛尸的,必须有除了高坠以外的死亡原因。如果完全符合高坠死的特点,没有其他的死因,那么肯定可以排除是死后抛尸了。

法医病理学总结了高坠死的五大特点:(1)外轻内重。(2)损伤广泛,多有骨折和内脏破裂。(3)多处损伤必须能用一次暴力解释完。(4)损伤分布有规律,比如身体的某一侧、头顶部或腰骶部损伤。(5)长骨骨折、肝脾破裂处出血少。

高坠死的鉴定要点很多,这里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说了皮毛。大家更关心的,应该是怎么判断高坠死的案件性质。前面也说过,这个不能靠法医一个专业来解决。尤其是痕迹检验,是确定案件性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点。一来老秦不太懂痕迹检验学,二来说出来可能会教给犯罪分子钻空子的技巧。所以,这里我就不说痕迹方面的问题,专说法医学。

有朋友问,昏迷的人被人从高处抛下,和清醒的人自己从高处跳下,有办法区分吗?

这个问题很简单。人为什么会昏迷?自然要有原因,比如机械性窒息、药物作用、颅脑损伤等。这些能够导致昏迷的因素,会被法医很轻易地发现(比如窒息会有相应损伤和窒息征象,药物可以通过毒物化验检出,颅脑损伤会有孤立于高坠伤以外的人为损伤)。如果程度足够严重,自然要怀疑是昏迷抛尸的案件,然后再通过其他手段验证。

又有朋友会问,如果是自己无缘无故地昏迷了,被别人抛下呢?如果这样,法医学就没有办法解决了。当然,这种假设也不科学。

还有朋友问,如果是凶手趁人不备把死者从高处推下呢?这和死者自己跳下去有什么区别吗?

这种情况,要看具体的案例了。有的时候是可以被法医发现的。在法医秦明系列小说万象卷第二季《无声的证词》里,我写过类似的案例,法医通过一些细节判断出了死者是不注意时被别人推下的。这里我卖个关子,小说里见分晓。但是那样的情况是要具备很多条件的,不适用于所有案件。所以这种情况的发生有可能无法通过法医学检验判断出来。毕竟法医是人不是神啊!那判断不出来怎么办?别忘了,命案侦破工作不只靠法医手段,开头就说了,还有很多别的手段哦。

另有朋友问,如果是几个凶手强行把死者控制住,然后从高处扔下呢?

只能说,这种手段真的不容易,一个大活人,在临死前的求生欲望会激发无穷的潜力,想强行把人扔出去不是件易事。法医可以通过死者身上有无明显的抵抗伤、约束伤来判断死者死亡前有没有抵抗、有没有被约束。当然,痕迹检验部门也会通过自己的专业印证法医的推断。

总之,通过高坠的手段杀人的情况虽然不是没有,但很少见。通过高坠的手段杀了人还想不被法医以及其他侦查、技术人员发现,更是难上加难。我不排除有因为办案人员工作不细致导致隐案发生的情况,但是我坚决相信,世界上没有完美犯罪。

自救×小剧场

小白:“哎呀!”

聂之轩:“怎么了?一惊一乍的。”

小白:“‘吃鸡’的时候从悬崖上掉下去了,摔掉了一大半血呢。”

聂之轩:“如果是真的在生活中从悬崖上掉下去,就没命了好不好?游戏不能玩得太痴迷,电视也不能看得太痴迷。我听说了一则新闻,说是一个孩子学哈利·波特,骑着扫把就从阳台上跳了下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小白:“放心吧,师父,像我这种恐高症患者,高的地方我都不会去。”

聂之轩:“对。溺水发生的时候,如果操作得当,又有人施救,还是有很大机会生还的。但是一旦高坠发生了,就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减少去那些没有设置防护措施的高处。要知道,消防部门经过统计发现,从三层楼高度的高处跌落,生还的概率就比较小了。”

小白:“从咱们法医学实践的角度看,似乎也是这样。而且,除了自杀,意外高坠死的事故还真是不少见呢。”

聂之轩:“确实是。而且,这些惨剧其实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防范措施得当。”

小白:“高坠也能防范?”

聂之轩:“当然!你想想,如果那些驴友在完全了解山路状况的情况下去‘探险’,就不会滑落山坡以致高坠死亡了;如果学校在高楼层走廊处安装防护栏,就不会有打闹嬉戏的学生从高处走廊跌落了;如果家长们在自己家的窗户上安装了防护网,就不会有孩童从窗户上跌落了;如果高空作业的工人都按照安全规则行事,攀登高处时使用安全绳,就不会发生那么多高坠的安全事故了。”

小白:“师父你这样一说,还真是。为了我未来孩子的安全,我今天下班就去定做防护网,让我家的窗户都安全起来。”

聂之轩:“那你先找个女朋友,好不好?”

第5章 第五案 炽热的雪夜

一具女尸出现在寒冬腊月的清晨,脸上带着诡异的笑容。

天气越来越冷了,北方都飘起了雪花。

夏晓曦最近升职了,成了公司秘书部副总监。因此,她的活动还真是有点多。除了参加各种婚礼等活动,还要接受同事、朋友、亲戚们的祝贺,各种喝酒,各种嬉闹。

今天,她的闺密又召集了一帮好朋友,共同来祝贺夏晓曦的升职。席间,杯来盏去,不知不觉,夏晓曦已经双眼蒙眬。

不知道什么时候,酒席结束了,夏晓曦隐约记得有朋友想送她回家,被她拒绝了。

“我可是秘书部的副总监!我怎么会喝多?我绝对不会喝多。”夏晓曦依稀记得自己是这样说的。

可是她心里知道,她这是打肿脸充胖子,她似乎已经分辨不清方向,也似乎已经迈不动自己的双腿了。

她内心告诉自己:我的家离这里很近的,很近很近的,只要再坚持一会儿就可以走到。坚持住,很快就到家了。

可是……为什么走了这么久还没到家?为什么周围的树木和楼房看起来这么陌生?为什么人流、车流越来越稀少?哎呀,真的是走不动路了,这里有片草地,在这里歇一会儿再走吧,歇一会儿就能走动了,就能到家了……

天气好像越来越热了,不对啊,现在都已经入冬了,今天还下雪了,难道这里有空调吗?太热了,太热了,不行了,我得脱衣服,我得脱……

第二天清晨,环卫工人报案,绿化带里居然躺着一具几乎全身赤裸的女尸!

死者的衣服凌乱地散落在尸体周围,尸体上只穿有文胸和内裤。

一则“公司总监裸死绿化带”的新闻很快沸沸扬扬地传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聂之轩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出勘这一起被初步定性为“强奸杀人”的案件。经过现场勘查,尸体周围并没有其他人的足迹或其他痕迹。

“这种案件,很容易引起炒作。”聂之轩对小白说,“所以说,咱们对原始现场的固定工作必须做得非常细致。”

“可是,尸体周围什么痕迹也没有啊。”小白说,“难道凶手是飞过来作案又飞走的吗?”

现场检验完尸体,聂之轩和小白又去解剖室里对尸体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剖。死者脸上带着一种极其诡异的笑容,皮肤上遍布鸡皮疙瘩,被解剖的胃里有很多条红色的出血带。

最关键的是,经过尸体解剖检验,排除了死者被性侵的可能性,同时也排除了死者系机械性损伤、机械性窒息和中毒死亡的可能性。

“这不是一起命案。”虽然家属强烈反对,但聂之轩还是直接而果断地告知了结论,“这是一起意外事件,死者的死因是冻死。”

案情×剖析

冻死

前几天,有个朋友在问我关于冻死的法医学鉴定问题,这确实是一个不太多见,又容易引发争议的死因。虽然我在冬天骑车,常常会有一种差点被冻死的感觉,但即便是在三九严冬这样天气极度寒冷的日子,也不至于那么轻易地被冻死。

那么,冻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很多同学难以想象冻死会在什么环境、什么情况下发生。其实,从法医的角度看,冻死,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少见。尤其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更为常见。在中部地区的冬天,也时有发生。老秦曾经在实习的时候,跟着《尸语者》里提到的“飙哥”跑过几个典型的冻死现场,在这里就结合书上的理论来侃一侃。

首先,判定为冻死是要有条件的。即便具备个别冻死的征象,在不具备条件的现场,也是不能诊断为冻死的。老秦曾经看过一个法医的报告,说是在气温7℃的室内,穿着棉毛衫裤、皮夹克的人,被诊断为冻死。这让我说什么好呢?

众所周知,冻死是在气温寒冷的条件下才会发生。室外常见,御寒衣物不足时常见,水中常见。水的导热速度大约比空气快25倍,正常人浸在0℃的冰水里,半个小时就可以被冻死。所以大家这下知道为什么在回肠荡气的爱情电影《泰坦尼克号》里,“螺丝”没死,“街客”却死了吧?

另外,除去环境条件,冻死的个体差异非常大。比如老年人、患有糖尿病或营养不良的人更容易被冻死,瘦子比胖子更容易被冻死,饥饿、疲劳者更容易被冻死。(写到这里,胖秦叔叔忍不住偷偷一笑)

值得一提的是,在冻死案件中,酒精是一个影响比较大的因素,老秦出勘的几个现场,都是喝了酒的人被冻死的。这究竟又是什么原因呢?

饮酒过量,血流增加,会让人产生温暖感,并在主观上减少衣着,导致热量更易散发。深度醉酒者,体温调节中枢被酒精麻痹,同样易被冻死。尤其是很多喝了酒的人,不知不觉就在路边睡着了,遇上冬天,就更容易被冻死。最后一点,才是重点。

那么,冻死都有什么特征性或非特征性变化呢?法医又该如何判断死者是不是被冻死的呢?

1. 衣着。

很多朋友都知道,在冻死者中常常会出现一种叫作“反常脱衣现象”的情况。就是冻死的人多见全身裸露,或将衣服翻起、暴露胸部,或仅穿内衣裤。这个可能是体温调节中枢被麻痹,出现幻觉热感所致。出现了幻觉热感后,当事人会主动把衣服脱掉。有些生活习惯特别好的当事人,还会把衣服叠整齐了放在身边。

这样的冻死现场,看上去会非常像强奸、杀人现场。我也见过因为不了解反常脱衣现象,而认为死者是被强奸、杀害,不服冻死结论反复上访的案例。这也是上面我们说的故事里的症结所在。

2. 体表和皮肤。

当我们感到寒冷了,皮肤上会出现鸡皮疙瘩。同理,冻死的人身上也会出现鸡皮疙瘩。但是,起鸡皮疙瘩不是冻死独有的特征性改变。很多溺死、猝死、机械性窒息的尸体也会出现;有些人在冬天被掀起衣物进行胸外按压抢救的时候,因为有濒死期的反应,所以胸腹部也会出现鸡皮疙瘩。另外,因为超生反应,甚至很多尸体死后被冷冻时,也会出现鸡皮疙瘩(不可思议吧?但这是事实)。我上面说的那个法医误诊的案件,就是以鸡皮疙瘩作为冻死的特征性改变的依据,这是明显错误的。

除此之外,冻死的尸体阴茎、阴囊、乳头往往也会有缩小的现象,还可能在皮肤上出现冻伤。

3. 面容。

冻死的尸体,面部表情似笑非笑,被称为苦笑面容。老秦看过的几个冻死现场都是这样。要问原因,我真不知道。可能是和人体面部的肌肉受冷收缩有关吧。

4. 尸体现象。

冻死者的尸斑呈鲜红色或淡红色,同样,这样的尸斑也不是冻死独有的特征性改变。此外冻死者的尸僵发生迟,消失慢,强硬。

5. 器官改变。

将冻死者的内脏组织取下切片后进行病理学诊断,可能会发现每个脏器都有特异性改变。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消化道的糜烂,胃黏膜下会出现弥漫性斑点状出血,沿血管排列,颜色呈暗红色、红褐色或深褐色。

以上说的都是一些冻死的特征。但我觉得,法医在判断是否是冻死的时候,不仅要观察以上特征,更应该排除死者系损伤、窒息、中毒死亡等的可能性,防止犯罪分子伪装冻死的现场和尸体现象。

除此之外,要进行病理诊断,排除死者系疾病导致的猝死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很多猝死都是一些潜在性疾病被一些因素诱发急性发作导致的,寒冷也可以作为诱发猝死的因素。

所以老秦主张要在具备冻死条件的环境下,确定死者具备冻死的征象,且不存在潜在性疾病,排除其系损伤、窒息、中毒死亡以后,才能下冻死的结论。

自救×小剧场

小白:“这天儿也太冷了,我手都冻伤了,离冻死也不远了,这天儿真干不了活了。”

聂之轩:“你这手上不过只有一个冻疮而已。冻疮属于Ⅰ度冻伤,后面还有更严重的Ⅱ度、Ⅲ度、Ⅳ度,这离冻死还远得很呢。”

小白:“师父!你这技术宅也太不会心疼人了!我这冻伤在手上,影响工作呢!”

聂之轩:“局部冻伤都是末梢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的,所以都会发生在手、脚等肢体末端。发生冻伤的原因,有可能是活动较少、鞋袜过紧等因素导致的末梢循环障碍,也有可能是疲劳、虚弱、失血等因素导致的人体的温度调节能力下降。Ⅲ度、Ⅳ度冻伤会造成组织坏死,危害较大,但是你这个一度冻伤,并不是大事,组织是可以自我修复的。”

小白:“可是我明明冻得心跳都加速了。”

聂之轩:“你心跳快估计是想到了心仪的女孩了吧?冻死者在临死前是心跳过缓的。而且,在现代小康社会,如果你不是流浪汉,不是居无定所,并没有那么容易被冻死。在我们法医学实践中,现代社会遇见的冻死,多见于三种情况:一是居无定所的人。二是在冬季离家出走或者在山区迷路的人,只要杜绝独自一人去未知野外,是可以有效防范冻死的。三是喝酒后的人,这也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发生冻死的情况。”

小白:“喝酒不是可以取暖的吗?”

聂之轩:“饮酒加快血液循环,所以会给人暖和的假象。其实饮酒加快了机体的散热,并不会起到取暖的效果。如果处于寒冷环境中,反而会加快冻死的过程。”

小白:“这么说,防范冻死只有一种最好的办法了。”

聂之轩:“什么?”

小白:“多吃点儿,加厚我们的脂肪。”

聂之轩:“你又在为吃找借口吗?”

第6章 第六案 “光脚”的妻子

她躺在开着暖气的房间里,身旁散落着长长的电线。

  如果觉得逝者之书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法医秦明小说全集逝者之书玩偶守夜者4天演遗忘者:众生卷第2季守夜者3:生死盲点法医秦明7天谴者天谴者尸语者6偷窥者守夜者守夜者2黑暗潜能法医秦明6第六季:偷窥者尸语者5幸存者尸语者4清道夫尸语者3第十一根手指尸语者2无声的证词逝者证言尸语者,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