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袁腾飞作品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同年,一战爆发。墨索里尼在报上撰文鼓吹战争。跟那些吹鼓手不同,墨索里尼自己还走上了战场。1917年2月22日,一门已经烧得过热的迫击炮在发炮时,炮身爆炸,当场炸死5人,多人受伤。墨索里尼被崩出好几米远,衣服几乎被炸光了。当战地医院的医生议论他的死亡时,他说:“不!我拒绝死亡!我要活着,死亡不是我的命运!”最终,墨索里尼忍受了27次手术,活了下来。国王来到前线视察时,还看望了他,这让他感到十分荣幸。这时候,他的思想开始跟社会党出现裂痕。

向罗马进军

一战结束后,意大利是所谓的战胜国。虽然墨索里尼念念不忘重振昔日罗马帝国的雄风,但战后意大利政局动荡不安,物资奇缺,大量退伍老兵找不到工作。墨索里尼看准这机会,抬出“阵亡将士”的灵牌,指出“我们从前线归来而没有死的人,有能力有资格问鼎意大利的最高统治权”。在他的蛊惑下,一批亡命的退伍军人被煽动起来,聚集到他的麾下。

1919年3月23日,墨索里尼在米兰成立了一个叫“战斗法西斯”的组织,意欲振兴意大利,使其重获古罗马帝国的荣耀。“法西斯”一词,原意是指古罗马官吏外出巡视时所执的象征权力和威势的大棒,这种大棒中间插着一把斧头。“战斗法西斯”组织的成员都穿黑衫,又名黑衫党。墨索里尼说:“黑衫是吃苦耐劳的标志。”他叫嚷:打倒一切政党,把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和布尔什维克一起清除掉。

“战斗法西斯”组织成员多半是失业的退伍军人,其中包括法西斯主义哲学家邓南遮的信徒,起初只有四五十人,到1920年时也不过150人。随着意大利国内形势的发展,该组织得到了统治阶层的资助,人数急剧增加。到1922年,法西斯党徒已达32万,基层支部遍及全国。在这期间,他将“战斗法西斯”组织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并建立起党内的个人独裁。

1922年6月,国家法西斯党公开与王国政府抗衡,宣布要夺取国家政权。墨索里尼在一篇文章中宣称:“法西斯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同年10月,法西斯代表在那不勒斯召开大会,这是夺权之前的动员大会。在会上,墨索里尼宣布:“不管是政府给我们权力,还是我们去夺权,我们都要向罗马进军。”他公开要求首相一职,声称“法西斯主义者不想从奴隶的门走向权力”。

墨索里尼的黑衫党按军队形式编制。1922年10月28日,法西斯四巨头分别率领四个军团向罗马进军,墨索里尼自任最高指挥。其实,这支军队更像散兵游勇,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武器,但还是进展顺利,沿途没有遇到真正的抵抗。此时,意大利的金融集团、上层贵族渴望结束混乱局面,寄希望于墨索里尼,王室重要成员也支持他。11月2日,意大利国王召见墨索里尼,请他组阁,并与他一起检阅进入罗马的法西斯“军队”。

新经济进程

1922年11月3日,墨索里尼组成新内阁。他深知法西斯党立足未稳,因此在新内阁中并未全部安插法西斯党徒。他还起用了包括左右翼其他党的成员,部长的任命也兼顾了其他党派。但这只是权宜之计,最终他连议会都取消了。墨索里尼上台后,制定了一系列迎合王室和统治阶层的内外政策。他宣布实行“新经济进程”,大力压缩政府开支,以便使大量资金用于工业投资。在军事上取缔党派武装,建立法西斯民兵,为集党政大权于一身,他建立了“法西斯大委员会”。

为了笼络工人,墨索里尼提倡翻修道路,架设桥梁,兴办学校,开设医院,建造低价的房舍以及扩大工厂。不到几年光景,意大利铁路就实现了现代化运输,粮食产量也逐年提高。他提议整顿社会治安,搞好房屋建筑规划,加强卫生设施及兴修水利等。墨索里尼这些为社会谋福利的开创性举动,为后来不少民主党派所效仿。

建筑师受尊敬

在墨索里尼时代,尽管很多人遭到了迫害,但建筑师是一个受人尊敬的独特群体。二战期间,大多数建筑师都没逃到国外,而是留下来参与法西斯政权的建筑项目。“御用建筑师”及其同事们,共同设计了墨索里尼的新城镇,为他在利比亚、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修建了殖民地风格的小社区,在意大利各个城市建造了党部大楼。

墨索里尼还准备修建一座属于自己的宫殿——威权大厦,同时将其作为法西斯党总部。大厦计划坐落在圆形大剧场的对面。墨索里尼为此曾发起设计大赛,也得到了很多设计方案。这些设计方案相对于希特勒的总理府来说,更为现代,但其所表现的气质,与德国纳粹建筑一脉相承,都表达了一种威慑和领导者对个人征服成就的渲染。

创办电影节

1932年,墨索里尼在水城威尼斯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至今还在举办,如今它的目的已转换为促进电影工作者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各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为发展电影贸易提供方便。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比戛纳电影节早14年,比柏林电影节早19年。

墨索里尼喜好女色,共有14个情人。然而他在世时发出的最后一封信,是寄给他妻子的,说妻子才是他唯一真正爱过的女人。其实,相对于妻子来说,他更热爱对外扩张和侵略。

03.耍权谋超一流

为了梦想去打仗

1935年10月,墨索里尼悍然发动了侵埃战争,此时意大利已占领了埃塞俄比亚(当时叫阿比西尼亚)东面的索马里和北面的厄立特里亚。现在,它希望迅速占领埃塞俄比亚,控制红海这条战略交通要道。

当时的意大利虽然不能与德国相比,但对于埃塞俄比亚这样一个几乎还处于原始社会的封建王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无霸。它拥有当时先进的现代化武器,有大量飞机、坦克和装甲车,而埃塞俄比亚连统一的军队都没有,只有属于海尔·塞拉西皇帝的卫队和各封建领主的私人军队。他们的武器主要是原始的长矛、弓箭、棍棒和少量枪支。力量对比如此悬殊,难怪墨索里尼狂叫:“惩罚这些非洲蛮子,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其实,意大利要打埃塞俄比亚,不是因为那里矿产资源丰富,也不是因为那里有石油,而是因为墨索里尼渴望能实现他恢复大罗马帝国的梦想。这场战争,说白了就他一个人想打,对其他人来说都是浮云。当年罗马帝国的辉煌就是击败了非洲的腓尼基人,所以他觉得自己也应该这么干。

墨索里尼想打非洲,当时非洲只有两个独立国家,一个是阿比西尼亚,一个是利比里亚。利比里亚是一些美国黑人回到家乡建立的,和美国关系比较亲密。利比里亚的首都叫蒙罗维亚,说是为纪念美国第五任总统门罗。国旗也是星条旗,不过只有一颗大星。因此,这块地盘有美国大哥保护,没人敢惹。而埃塞俄比亚则没人保护。1896年,意大利远征军进攻埃塞俄比亚时被击败,颜面扫地,忍了40年,这一次又卷土重来。

就怕别国不同意

不过,埃塞俄比亚当时是一个独立国家,意大利想打,恐怕其他国家不答应,比如说怕英国、法国不同意,另外怕德国也不同意。当时德国和意大利虽然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可毕竟没有结盟,还有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墨索里尼想在非洲扩张势力,肯定会影响到英、法两国的利益。英、法两国虽然经历了一战,元气大伤,但对付意大利还是绰绰有余。英国的地中海舰队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意大利全国的海军击沉到地中海里。法国陆上优势更明显,法国陆军当时号称欧洲第一,虽然对付德国不够,但对付意大利这种逢战必败的对手,绝对有把握。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是意大利能够战胜的,它连1896年的埃塞俄比亚都打不过。

另外,就是背后还有一个不知什么时候就要撸胳膊挽袖子出手的德国。德国觉得一战时意大利跟它结盟,后来却叛变,虽然意大利逢战必败,是负资产,但德国人毕竟面子上挂不住。一战之后,德国是战败国,强大的德意志变成战败国,狗屁不是的意大利却成了战胜国。而且,意大利还真以战胜国自居,一点不见外,居然认为它对奥地利负有保护义务。当时,德国处心积虑地想吞并奥地利,意大利竟恬不知耻地把奥地利当成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德、意两国是有矛盾的。

哄得法国团团转

鉴于以上情况,如果墨索里尼在非洲冒险,便会遇到这三强的联合抵制。但墨索里尼见招拆招,他治国是三流的政治家,打仗是不入流的军事家,可搞阴谋绝对一流。他知道,英、法两国跟德国矛盾更深,所以他就跟法国勾勾搭搭,法国果然上当。1935年,法国外长赖伐尔——二战时“维希政府”总理,著名的卖国贼——到了意大利,跟墨索里尼签订了一份《罗马协定》。赖伐尔这人天生就是一个卖国坯子,具有一切卖国贼应该具有的必备条件。他遇到了老奸巨猾、权谋一等一的墨索里尼,能是对手吗?法国派赖伐尔跟意大利谈判,能落个好吗?谈的结果,是法国人凭空给墨索里尼送上了一份厚礼。

签署《罗马协议》之后,法国人从意大利人那儿得到的就是一个承诺:一旦德国打法国,意大利会援助。虽然这个承诺被写到了纸上,但墨索里尼这样的人翻脸比翻书还快,想反悔就是几分钟的事,根本信不得。墨索里尼很了解女人,他把对付女人那套东西,全用在了对付法国外长上,一下凭空从法国人那儿捞到不少好处,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法国人默许他对埃塞俄比亚动手。不但如此,法国人还把法属西非11万平方公里的撒哈拉沙漠让给了意大利。另外,把跟意属厄立特里亚接壤的一小块法属索马里土地也割给了意大利。法属索马里的吉布提港、通往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铁路20%的股权也给了意大利。

国联就是个摆设

从法国那儿,意大利赚了个盆满钵满,墨索里尼心里肯定特别感谢好邻居德国,挨着一个又浑又横的国家真好,自己可以火中取栗。由于德国威胁到了英、法,英国跟法国态度一样,将德国看作主要威胁,对于意大利进攻一个遥远的、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非洲国家,直接装聋作哑。搞定英、法之后,剩下的就是中看不中用的国联了。

墨索里尼觉得国联绝对不会插手,为什么呢?有参照物,那就是中国。小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进攻中国,国联都无所作为。中国是比埃塞俄比亚强大得多、重要得多的国家,连这样一个国家遭到了侵略,国联都置之不理,意大利觉得,自己侵略一个由非洲土著组成的国家,国联肯定也不会管。

没有了这些顾虑,意大利军队就要大打出手。墨索里尼在非洲画了一个圈,意大利奔着这个圈就扑了上去。在墨索里尼看来,我一个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输给一个还处在部落时代的非洲土著国家,但这个还真不好说。

1935年10月,装备了各种新式武器的30万意大利军队,兵分三路,发动了对埃塞俄比亚的进攻。

04.成了一个大包袱

对比真鲜明

在埃塞俄比亚与意大利这场力量悬殊的较量中,埃塞俄比亚人民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品质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埃塞俄比亚大部分地区水源短缺。牧民们就把水装在皮袋里,穿过干旱的沙漠把水运到兵营,自己却常常因干渴而晕倒在路上。青年学生们走上街头进行宣传动员;妇女们组织了红十字协会和妇女协会,运送伤员。一些封建庄园主也拿出钱来,向国外购买武器、弹药和粮食,支援前线作战。有段记载非常感人,有个埃军的士兵身负重伤,他说:“我快要死了,鸟儿会把我的尸体吃掉,但我并不感到痛苦,因为那是埃塞俄比亚的鸟呀!”由于埃塞俄比亚军民的顽强抵抗,墨索里尼速战速决的计划完全落空了。

相比于埃塞俄比亚人的浴血奋战,意大利士兵的表现则能让人乐掉下巴。墨索里尼非常信任自己的士兵,首相不信任自己的士兵,这事儿还能办吗?可意大利军队未必能达到墨索里尼所期望的那种程度。意军虽然装备先进,人数众多,但军纪涣散,兵无斗志。在意大利军营里,士兵们每天雷打不动的事儿不是操练,而是喝下午茶,必须喝下午茶。即使在最艰苦的前线,士兵们正餐也要吃调料齐全的意大利面,吃不到意大利面,意军就没有战斗力。

据说,为了筹备这场战争,意大利人准备得最多最好的物资不是枪炮弹药,而是红茶和红酒,意大利面不能干吃,得就着红酒吃。当然,也不能说意军士兵上前线是为了享受,但战场是玩命的地方,你要吃得这么好,除非你有极其强大的运输能力。

记得看过的1965年拍的电影《坦克大决战》,展现的是阿登战役。其中有一个镜头是这样的,一位德国装甲旅的上校缴获了一辆美军指挥车,他看到里面有一块生日蛋糕,一看日期是三天前洛杉矶生产的,那位上校就说这场战争德国必败。为什么呢?因为人家连蛋糕都能运来,枪炮子弹显然运得更多。德国人是这个思维,但如果用这个思维来看意大利人,那你就错了。你一看意大利人运蛋糕来了,赶紧打他们,灭了他们!为什么?他们不运枪炮子弹,光运蛋糕。意大利运输物资不靠卡车,靠骡车,还处在骡马化时代,骡子拉炮弹多沉啊,还不如拉红酒轻点。所以,意军到那儿根本不是去打仗的,是到那儿去打扑克、煮咖啡的。

占领埃塞俄比亚

综合以上种种情况,虽然意大利装备上占优,但仗打得并不顺,打了近一年。不过,对于埃塞俄比亚这种非洲部落国家,意大利毕竟显得很强大,特别是英、法对这场战争还不干涉,这等于纵容法西斯。墨索里尼说,他最担心的是英国关闭苏伊士运河。如果运河被关闭,意军就得绕道好望角才能增援前线,这样时间会增加两三个月,而通过苏伊士运河,意军随时都可以扑向埃塞俄比亚。

再一个就是没有实行石油禁运。埃塞俄比亚的战马不需要石油,可意大利的飞机、坦克、卡车都需要石油,如果英、美等西方大国对意大利实行石油禁运,意大利这些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就全动不了了。因此,在这场侵略战争中,墨索里尼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和女婿齐亚诺42伯爵都送去当飞行员,当时他最小的儿子才17岁。墨索里尼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没危险,你开着飞机随便飞,绝不会掉下来,除非你自己飞到海里去,除此之外绝对不会被人打下来,所以他才敢让自己的孩子们去作秀。

因此,埃塞俄比亚人民尽管英勇善战,艰苦卓绝,但西方大国搞绥靖政策,造成了他们的困难。美国更是宣布中立,不向交战双方出售武器。乍一看挺正义,比如一个国家爆发内战,你不能向交战的双方出售武器,出售武器等于出售死亡,这是对的。可问题是战争总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在强弱不对等的情况下,你如果不向正义的一方出售武器,你就相当于援助了非正义一方。再说,意大利不用你卖它武器,它自己都能生产,就算质量差点,对付长矛弓箭总还管用。可埃塞俄比亚急需武器援助,但却得不到。所以埃塞俄比亚很困难,困难到了什么程度呢?据说,意大利的飞机超低空轰炸,因为不用担心会遭到埃塞俄比亚高射炮的反击——埃塞俄比亚没高射炮这玩意儿。轰炸之后返航,飞机一落地,飞行员发现飞机翅膀上居然插着几支箭。那会儿飞机也是木头的,外面包着层铝皮或帆布,意大利人发现飞机上插着箭,这说明什么呢?箭都能射到飞机,可见飞机飞得多低多慢。如果当时埃塞俄比亚士兵手里有步枪,就能把飞机揍下来。可他们连枪都很少,做不到人手一支。只是皇帝的卫队有点炮,据说德国不知道出于什么动机,援助给埃塞俄比亚十多门PaK35反坦克炮,拿它打意大利那种薄皮大馅、跟公交车一样的坦克,一打一个准,可惜太少。

由于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即便是遭遇意大利这样的国家,埃塞俄比亚最后还是沦陷了。为了这场战争,意大利人花费了相当于过去三年军费总和的钱。为了确保这块新殖民地,每天要从本国输送大量补给以维持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的驻军。当时,这块土地上的矿藏基本上还没被发掘,意大利占领这片土地的唯一用途,就是为以后埃塞俄比亚人的反攻做准备。

这场战争不划算

意大利打这场仗纯粹是墨索里尼犯二,脑子短路了。可墨索里尼不这么看,他认为这是复兴罗马帝国的第一步。墨索里尼正做梦时,国联的制裁来了,对墨索里尼最要命的制裁就是石油禁运。意大利不产半滴石油,你的坦克、飞机、卡车烧菜籽油不行,烧花生油也不行,就得烧汽油。墨索里尼没有了汽油来源,这造成了他的海军、陆军缺乏训练,特别是陆军的机械化装备没法儿再用。

而且,埃塞俄比亚被打下来之后就更有意思,夺取殖民地的目的是什么?要那儿的资源,要榨干殖民地人民的每一滴血汗。意大利人在非洲夺了那么大一块地盘,赶紧上吧,往回弄东西吧。但埃塞俄比亚人不甘心被意大利人统治,谁侵略我们,我们都能接受,就意大利人不行,为什么呢?丢不起那人,你几十年前就是我们的手下败将,现在爬到我们头上作威作福,凭什么啊?所以,天天就看埃塞俄比亚人挑铁道、拔电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天天干这种事儿。庄稼地我烧了,也不让你拿走一粒粮食。意大利从国内移民到埃塞俄比亚去开垦,去的没有意大利贵族,都是意大利下岗的人。贵族在家吃香的喝辣的,到那儿干吗啊?这帮下岗的意大利人去了之后,天天被埃塞俄比亚人袭击,工作环境、生存环境都极其恶劣,几乎无法立足。他们在那里不光连机器设备、劳动工具保不住,甚至连性命都保不住。最后,不但意大利的劳动者纷纷离开埃塞俄比亚,就连资本家都跑了。工厂也好、农庄也好,不要了,我得留条命,不能舍命不舍财。

这样一来,墨索里尼的所有美好愿景都落空了,不但得不到矿产,连粮食都得不到,埃塞俄比亚成了意大利的一个大包袱,这次侵略得不偿失。但墨索里尼不这么认为,他又把手伸向了巴尔干。1939年4月7日,墨索里尼为同英、法争夺巴尔干半岛,一面命令4万意军向阿尔巴尼亚推进,一面逼迫阿尔巴尼亚国王索古签署亡国“和约”。在谈判中,索古企图拖延时间,让他即将分娩的妻子逃跑,最后他没敢在“和约”上签字,自己也逃了。墨索里尼遂控制了这个拥有100余万人口的小国。意大利总算露了一小手。

05.仨首相被暗杀

整体向右转

这样一来,二战爆发前,意大利就吞并了两块地盘。而德国此时正在积蓄实力,以图“称霸武林”。除此之外,轴心国这个团伙里还有个兄弟,就是东方的日本。

在凡尔赛体系中最失意的是德国,而对华盛顿体系非常不满的则是日本。这两个国家成为二战的发起国,并非偶然。特别是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对日本的打击很重。20世纪2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就已跌至谷底,整个社会结构面临解体的危险。当时日本的社会结构也是金字塔形,千百万处在金字塔底层的人民,全在困境中挣扎。

1923年9月1日,日本经历了一场著名的关东大地震。那场大地震几乎使首都东京沦为一片废墟,比1945年两颗原子弹的杀伤力还大。地震造成很多银行倒闭,许多人毕生的积蓄化为乌有。到1926年,失业的产业工人已达300万。进城打工的农民返回家乡,发现家乡情况更糟,因为政府从朝鲜和中国台湾运来了大米,日本千百万的农民种米无利可图。日本当时农业生产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比较大,它在亚洲是称王称霸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上它的国力还不行。当时日本还有点像中国那种男耕女织的样子,男的种植大米,女的生产生丝,生丝主要出口美国,但美国受经济大萧条影响,不再需要那么多生丝。这样,不管是城市里的人,还是农村里的人,都非常绝望,整个日本社会面临爆发革命的危险。

面对经济崩溃和社会动荡,当时日本两种社会思潮非常活跃,一种是社会主义思潮,另一种就是法西斯主义思潮。这两派都认为要进行激烈的社会改革,分歧就在于是往左转还是往右转。当时右派分子,也就是法西斯分子占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社会主义学说在日本没什么基础,尤其没有群众基础。因为,日本是以天皇为首的神道教国家,天皇既是国家元首,又是人们的教主,这种思想千百年来根深蒂固。日本的右派就说,马克思主义跟日本的体制相抵触,日本人无法想象没有天皇的日子。日本历史上那么多将军改朝换代,杀掉旧的将军,自己当新的将军,但没有一个人想着要换掉天皇。马克思主义宣传没有天皇,人人平等,日本人就不知道该怎么过日子。任何带有共产主义气息的东西,在日本都很难生根发芽。

给天皇做顾问的元老重臣们,日本的财阀、政客、将军们,都支持日本向右转。而且日本向右转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君主专制跟法西斯专制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就等于条件是现成的。日本不需要像德国、意大利那样,由一个来自民间的领袖,组织一个民间政党,通过合法选举或非法进军,自下而上夺取政权。日本完全没这个必要,一个现成的独裁者摆在那儿——天皇。只要天皇一声令下,日本全国就进入独裁体制。但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天皇行政要通过内阁,所以法西斯分子就认为内阁阻挠了日本的法西斯化。

主官管不了参谋

在当时日本全国向右转的情况下,帝国议会在1925年通过了《治安维持法》,授权警察镇压思想危险分子,粉碎旨在颠覆国家的组织。一支被称为特高的独立力量获得了授权,这就是日本的特别高等警察,有点像德国的盖世太保。特高对日本共产党进行了残酷的迫害。1927年,日本共产党在东京、大阪、神户发动五一节游行,警察逮捕了1600名党员,日本共产党由此遭到沉重打击。日本的农民团体和劳工团体,企图在日本的政治体制内建立起社会主义联盟,组织合法的工会、农会,但在特高的残酷打击下遭遇失败。同样是要求社会变革的右翼,特高不动他们分毫,甚至暗中支持。日本的两种极端势力,极左被打掉,极右却蓬勃发展。

日本特别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天皇是一个半人半神的角色,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同时还是国民的精神导师或精神象征。天皇通过内阁行政,通过军部来指挥军队。日本军队的特点之一是陆海军分立,内阁中有陆军省、海军省,相当于咱们的国防部。日本没有独立的空军,航空兵分别隶属于陆海军。特点之二就是军政、军令分立,陆军省、海军省只管招兵训练、工资晋级、评定军衔,指挥打仗他们管不了。那指挥打仗谁来管呢?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也就是说,军令机关是这些参谋机关。

在日本,陆军省、海军省、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组成了个叫军部的机构。这个机构并不是正式的,不是真有这么一个机构,而是习惯上称为军部。军部统帅权直属天皇,内阁和议会都无权过问。隶属于内阁的陆海军大臣有一项特权,叫“帷幄上奏权”,可以越过首相直接上奏天皇。一旦陆海军大臣对内阁不满,就会行使“帷幄上奏权”。这就说明,内阁根本指挥不了军队。军队的势力非常大,而军队中什么人势力更大呢?参谋。要是在咱们这儿,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参谋得听主官的。日本不是,日本是下一级参谋听上一级参谋的,比如我是联队的参谋,我听旅团参谋的,旅团参谋听师团参谋的,师团参谋听军参谋的,军参谋听大本营参谋的。你是师团长,但你指挥不了师团的参谋,旅团长指挥不了旅团的参谋,联队长也指挥不了联队的参谋。

三个愣小子捅破天

中国学者俞天任写了本书叫《有一类战犯叫参谋》,他就多次提到日本对外的战争不是高层计划的,而是几个参谋一拍脑门就干,先斩后奏。比如“九一八”事变实际上就是关东军的三个参谋策划的,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就这几个人就干了起来。石原莞尔当时是一个中佐,板垣和土肥原是大佐。这三人都是校级军官,营团级干部就能干出这么大的事来。石原莞尔说,日本政府的政策会导致满洲被极端反日的政权收回。他深信日本在满洲的扩张是解决日本国内危机的良方,所以日本军队高层对石原十分赞赏,暗中支持关东军占领中国东北,扶植伪满洲国。

在石原莞尔等人的梦想中,伪满洲国是一片乐土,中国人、朝鲜人、满洲人、蒙古人在日本人的统治下,就能解决日本的问题。这也就是说,关东军三个小小的参谋,就能挑起一场事变,建立一个新的国家,这对后来日本军队中的大小参谋们,有了明显的示范效应。后来日本的很多战役都是陆海军那些参谋力主发动的,比如陆军最有名的辻政信,号称“战争之神”。最终军衔也就是个大佐,二战打完他都没晋升到将官。但是,打所罗门群岛有他,打瓜达尔卡纳尔群岛有他,打印度也有他,没一个地儿没他。这是非常奇特的现象。

受不了了干掉你

  如果觉得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袁腾飞小说全集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2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3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4两宋风云,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