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酒徒作品明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不妨,不妨,叫人给张将军换个夜光杯。小瑶,你去陪张将军喝酒,酒席散后,你就是张将军的人了,孤王给你准备一份嫁妆”。秦王的大笑着驱散了尴尬气氛。

“使不得,使不得”,张正武脸红得差点滴出血来。

蓝玉也被他的狼狈相貌逗笑了,拍着桌案打趣道:“算了,还不好好谢谢秦王。这军中一出征就不见腥,也难为你这正在壮年的人了。小瑶是秦王的心头肉,赐给了你,你可要懂得怜香惜玉,不要向打仗一样向前冲啊”。

哄笑中,那个胡姬坐到了张正武身边,收了人家这么大好处的张正武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谢意,尴尬地说了几遍欲尽死力效忠秦王的话,很快,眼睛又色迷迷地盯到了胡姬那高耸的胸脯上。

蓝玉摇摇头,叹了口气对秦王说道:“没办法,这老张就是好色。家里妻妾成群了,还嫌不够热闹。好在他当年在北平学过算术,否则连自己有多少妾室都说不清楚了”。

秦王也觉得张正武好笑,心情一松,嘴上的话越发近乎:“军中男儿么,每天过的都是刀头舔血的日子,回到家自然要放松一下,不妨事。孤王喜欢这样直性子的人,不花心思。说实话,如果不是出身皇家,孤王还真想和你结为异姓兄弟呢……”。

“岂敢,岂敢,折杀蓝某”,蓝玉也感动得热泪盈眶。

谈笑间,二人交待清楚了这次巡视边境的收获。除了官市上卖出去大量紧俏货外,还将大批帖木儿在西边各地劫掠而来的珍宝古物带了回来,这一趟少说也能赚五、六十万。蓝玉放心不下,所以才亲自押着货物回临洮。参与武装走私的商团明天开始分赃,大后天就可以把货物转向中原各地。

听蓝玉汇报完毕,秦王知道自己又发了一笔横财。当年要知道这西北的钱好赚,他早就请求父王封到这里了。当年还以为这真的像传说中一样,穷得鸟不拉粪呢。正核计该给宠妃买些什么礼物,却听见蓝玉低声劝谏道:“殿下,这种事以后不能再做,特别是运军火出境,一旦走漏风声,对殿下非常不利”。

“别担心,有老四在那勾着,皇兄才顾不上我呢”?秦王根本听不进这种让他有财不发的谏言,大声打断了蓝玉的话。“喝酒,喝酒,我这不也是穷得没法子么,况且赚了钱又不是乱花,前些日子听说武公那里治淮缺钱,我从私库里给他捐献了二十万。”

“秦王殿下真是菩萨心肠,蓝某多嘴,自罚一杯”,蓝玉端起面前酒杯将里边的葡萄美酒一口倒进肚子。“那老武治河,朝廷不好好给他拨款,还得自己花钱,这叫什么事儿。不成,得让百姓知道知道,谁对他们最好”。

“我也是怜惜家乡百姓,毕竟凤阳是父皇的故乡。咱们也不算亏,武公答应分流堤坝造好后,就叫定西堤,给咱们西北弟兄扬名”。秦王提起自己做的善举一脸得意,根本不顾自己这些钱来路本非正道。

“什么定西堤,应该叫秦王堤才对,咱们定西军是跟着秦王的军队,秦王叫咱们打哪里,咱们就打哪里”,张正武抱着美人大声嚷嚷,唯恐别人不知道他对秦王的忠心。

“对,咱们这定西军就是秦王的黑旗军,各位大人就是当年的天策府”,蓝玉随声附和,不知是喝多了酒还是因为激动,脖子上血脉喷张。

“誓死效忠秦王”,守在秦王身边幕僚们齐声呼喝。

“好说,好说”,秦王微笑着制止了大家的喧闹。“有我在一天,就保证大家的富贵一天。眼下,咱们守住这点儿家业,别给人谋夺了就好”。

第二章 儒 (二) 下

第二章儒(二)下

从秦王府回家,夜,已经深了。北风夹杂着雪花打得窗户玻璃啪啪作响。张正武府的女人们已经习惯了侯爷一惯荒唐,见他又给大家领回一个姐妹来,嬉笑着接受了这个事实,七手八脚将那个唤做小瑶的胡姬带去沐浴更衣,安置住所。

顾不上美人幽怨的目光,张正武醉醺醺地晃悠向后堂,后院夫人的卧房里是他每次酒醉后固定的居所。每月张侯爷总会醉上七、八回,仆役们也习惯了他如此,帮助夫人房里的丫头打上热水后,忙不迭地悄悄退去。今晚后堂肯定又要鸡飞狗跳一番,大家自然是躲得越远越好,以免遭受池鱼之殃。

“杀千刀的,又灌完了黄汤才回来,怎么不死在外边”!

一会儿功夫,张夫人的独门内功佛家狮子喉就传遍了院子中每个角落。

“嘿,嘿,嘿,醉卧沙场君莫笑,古,古来征战几人回”,张正武以柔克钢的功夫炼得炉火纯青。

“自己滚回来就回来吧,还带个狐狸精回来气我,我怎么这么倒霉啊,上辈子亏了你们张家什么”!伴随着稀里花啦的砸东西声,张夫人的怒吼婉转悠长。

“老爷和夫人又吵起来了,熄灯,熄灯”,十几个偷听的小妾们彼此招呼着,将各自房间里的烛火熄灭。“战火”,没个把个时辰不会结束,大家今晚谁也不用指望老爷的宠幸了,不如早点儿休息,耳不听为净。

“睡觉,睡觉,嗨,这张将军真是,战场上那些本事回到家半点儿全无。惨啊,北平的女人惹不得”。侍卫们悄悄地溜回各自的房间,两口子打架,侍卫们武功再好也没有插手的余地。

这张夫人是张正武在匠户营的原配,不识字,据说耍得一手好斧子,劈起木头来一斧两断,一般壮年男子都没这手劲。凭着这手腕,夫人把张正武收拾得服服帖帖,整个临洮城内,张正武第一闻名的是怕老婆,第二才是好色。至于领兵打仗的手段,那就不知要排到多少位了。

大半个时辰后,张家的吵闹声渐渐转低,院墙外角落里,几个冻得半死的黑影骂骂咧咧地现出身来,一边拍打着身上的积雪一边抱怨道:“冻死老子了,这狗呲牙的天气,非给老子派这么个差事。这种人也用费心看着,***,真不知当年他怎么混上的一师之长,简直就是笑话”!

“嘘,小声,别让巡夜的听见动静。殿下吩咐的,咱们能不做么”!旁边瘦瘦的黑影低声提醒,看样子估计是个带头的长官。

“头儿,撤吧,就这窝囊废还用得着咱们在这挨冻”?底下人不满地建议,“就这窝囊废,早让他老婆就收拾死了,出不了事”。

“走吧”,带队者点头答应,一行人消失于漫天风雪里。

“可惜了一个美人,给了这么个混蛋”,半个时辰后,接到密报的秦王府幕僚不满地嘀咕。这个胡姬是秦王朱樉花大价钱特地从回回商人那里买来的,为了监视张正武训练了几个月。保险起见,秦王自己都没舍得碰,王府内好几个高级幕僚想起张正武的桃花运羡慕得直流口水。

“小心为上,当年这家伙可是定西军军胆,现在咱大明的炮兵训练手册和弹道计算方法还是他当年总结的呢。多年没仗打,人是废了,可威望毕竟还在。军中将士很多人唯其马首是瞻”。秦王帐下第一军师庞相如不同意大家的看法。“派人告诉小瑶,暂时不要轻举妄动,等那个色狼没有提防的时后再开始向外送消息”。

秦王朱樉铁青着脸,坐在一旁看着幕僚们忙碌。空为一方诸侯,至今他也弄不清楚定西军能否对自己绝对忠心,真的要谋大事,身边可用的仅有王府圈养的那三千甲士。据朝中传来的消息,自己那个有谋朝篡位的大哥没几年好活了,到时候晋王、燕王、周王、韩王,哪个不想趁机大捞一把。要是定西军肯听从指挥,这天下说不准就轮到他秦王来坐坐。谁不知道当年父亲本来有废掉太子之意,没想到被大哥强了先手。自己要是当了皇帝,肯定强过当前这位纵容着手下贪污的昏君。

“殿下,都统计清楚了,银两数目对,蓝玉他们没瞒您”,负责估算蓝玉此行收获的幕僚将一堆数字放到秦王朱樉面前。朱樉不喜欢银圆二字,所以属下和他汇报都将银圆折合成两。

“对帐就行,凉那蓝玉也不敢跟本王玩花样。将这笔钱拨一部分出来,到北平购买军火,要最好的,留着咱们自己用”。秦王朱樉低声吩咐,话语中有些烦躁。

“帖木儿这次来信怎么回,还请王爷定夺”。庞相如听出了主子心中不快,轻轻走到秦王身边请示一些要事的具体操作细节。

“给他回信,告诉他本王答应他的东西绝对算数,时机一到,立刻会通知他”。朱樉不耐烦地说,心中还在后悔为了一个怕老婆的窝囊废白白浪费了一个绝代佳人。

知道此刻王爷在想什么,庞相如笑了笑,“王爷,有了这江山,咱们什么都有。眼前付出的,不过是本钱。早晚连本带利息全部收回来”。

秦王朱樉长长叹了口气,拍了拍庞相如的肩膀说道:“孤王知道,这点儿小东西孤还没放在眼里。只是孤王有些迷惑,不知道将来老四会不会动手。他不动手,咱们哪里来的机会”!

庞相如又是淡淡一笑,呼啦一下打开手中折扇,轻摇慢扇,作出一幅气定神闲的智者相,“臣敢保证,三年之内肯定得打起来。这十来年的情况不明摆着吗,士大夫为了保证自己安安稳稳的贪污,不愿意打,所以也没人劝今上动手。北方那些商人想安安稳稳地从南方赚钱,也不支持燕王动手。所以急于在全国推行北平新政者和试图恢复洪武旧规的人都找不到动手的机会。大家都抱着混一天算一天的想法得过且过。但这种好日子马上就要到头,看看今年朝廷连治理淮河的钱都拿不出来的窘迫,就知道民间被搜刮得差不多已经见底。朝廷接下来要么从燕王手中要钱,要么把那些养肥了的贪官抄家以实国库。无论动哪一手,都会动摇到皇上的根基,到时候就是咱们的机会。若是万岁此时归天最好,新皇上任急于有所建树,两条路他必选一条。到时候咱们想办法让南北双方打起来,打到两败俱伤时,是出兵收拾残局还是拥立一方,还不是随您的心思”。

“那这定西军会不会跟咱们呢,蓝玉这家伙狡猾得很。张正武又不成器,咱们拉来也没有用”。秦王朱樉听着幕僚分析,眉头渐渐舒展。把话题又扯回眼前拉拢军中将领的要务上。

“蓝大将军即使不真心支持咱们,也会和咱们合作。当年常茂之死,先皇和今上都涉嫌参与其中。咱们可以许之以厚禄高官,有这么好的报仇机会,他肯定不放过。臣担心的却是那个色鬼将军,若不是先前几次混进他府的人都被他家那个泼妇给打了出来,臣也不会建议殿下舍此美人。这个色鬼壮年时从辽东打到西北,从小校打成的将军,绝对不能等闲视之。此时的颓废要么是心情郁结,要么就是玩韬光养晦之策。依臣之见,后者情况居多。咱们和帖木儿接头的双方信使,好几次都被人谋害在路上。要是总参派人干的,朝廷早找上门问罪了。至今没人找您的麻烦,就说明幕后指使者和朝廷没关系。整个西北有这个实力的和王爷较劲的,仅仅蓝玉和色鬼两人”。庞相如将问题逐一剖析,作为师爷,他的前程都在眼前的秦王身上。无论此人聪明或愚蠢,选择了主人,他就必须为尽心尽力。这就是作为一个谋士的悲哀,他们没有自己,没有亲朋,也不关心道义和国家。他们仅仅是个高级奴隶,一个可以代替主人思考的奴隶而已。

事实还真如庞相如所料,如果秦王朱樉知道此刻张府内堂发生的事情,他就不会任由其他幕僚取笑庞相如胡乱猜疑,浪费自己的钱财了。被老婆骂了大半个时辰的张正武此刻哪里有半分醉态,一边嘟嘟囔囔地说着讨饶的话,一边和妻子将送往北平的信用火漆封好。他家的母老虎温柔地给他打着下手,目光不时向窗外夜空中看看,抿嘴笑笑,然后突然发出几声叱责。

“行了,别装了,估计盯梢的早已经被你吓跑了”,张正武轻轻抚摩一下妻子已经不能称之为秀发的髻,怜惜地说。

张正武的妻子杨氏抿嘴一笑,做谦虚状“不就是装泼妇么,这费什么事,咱们小时候村西头的二婶骂二叔时花样可全呢,我学都学不来”。

张正武也笑了,这些年妻子为他付出的太多,整个临洮城内的人都知道张夫人是个泼妇。若有人看到此刻泼妇的温柔,不知他们的下巴会不会掉到地上。将信小心的收起,放入一个盛银圆的皮囊夹层里,张正武低声叹道:“妹子,这些年辛苦你”。

“老夫老妻的了,还跟我说这些”,杨氏轻轻白了丈夫一眼,目光如水温柔。“我不苦,你们男人才是真正苦。明明是聪明人,偏偏得装糊涂。明明心里盛着深仇大恨,却要装做忠心耿耿。哎,要不然你致仕了吧,咱们回家,爹这么大岁数了,不一直盼着大伙团聚么。人家愿意卖他朱家江山就卖去,你一个三等侯,在这里跟他们掺和什么劲”?

“位卑未敢忘忧国”,张正武低声念了一句他夫人听不懂的诗文。如果他还是匠户营那个小铁匠,没见过武安国,没经历过这些年的戎马生涯,此时他已经可以抱着孙子煮过年用的扣肉了吧。可现在不行,他不能走,如果他走了,这片土地怎么办,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怎么办。

“好好和你说话呢,你掉什么文呢你”,张夫人嗔怪着捅了丈夫一下,用玩笑话来分散丈夫的忧愁。

张正武摇摇头,悠悠地说:“伯老师讲过,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家一姓可有之。秦王没有权力卖,皇上也没有。他们不过是天下的治理者而不是拥有者。只要我在西北一天,就不能容忍他们这样做。”

“他们就要卖,你能怎样。早知现在这样,不如当初就起兵反了他。真不知武老师想什么,死活不肯答应”?

“武老师担心燕王掌权后,不过是另一个太子。从郭大人来信上看,老师所料没错。那边有个新来的姓姚的和尚装神弄鬼,深得燕王信任。徐大人和老三劝了几次,殿下都听不进去。十多年了,燕王殿下始终不肯铁心支持新政。要不是想借助大伙力量对抗朝廷,估计北平也和秦王这边一样了”。张正武忧心忡忡地回答。

“那倒也是,我爹说过,人都是好人,当了官儿后就变成了王八蛋”。张夫人边收拾桌子上的杂物边念叨,“官儿当的越大胃口越大,也越没良心。皇上是天下最大的官,当然也最心黑。要是这天下没有皇上就好了,大伙省得供一个不干好事的白眼狼”。

“没有皇帝,这怎么可能”!张正武被夫人的话弄得苦笑不得,长这么大还第一次听到这种言论呢,古往今来,从三皇五帝到商纣夏桀,无论好坏这天下总得有个皇帝在管着。没有皇帝会怎么样,他还真没想过。

张夫人一撇嘴,不服气地说道:“有什么不可能,你说皇帝是干什么的。有他不多,没他不少的东西,不是废物是什么?不是不可能,要我看是你心中非要摆那么个牌位,磕头磕习惯了,不磕难受”。

真是磕头磕习惯了不磕难受么?张正武觉得妻子的话隐隐有些道理,虽然妻子没读过什么书,但头脑不比他这读过书的人差。将封进钱袋里的信掏出来,他又重新看了一遍,在信尾郑重添上了几句话。这封信是给郭璞的,往来的北平商人借着做生意的机会替他们彼此联络,十余年,大伙就这样共同探讨,共同应对这艰难时世。

人生易老,这漫漫长夜,不知何时才到尽头。

酒徒注:关于出版,酒徒可能要对大家说一声抱歉了。负责本书的编辑已经从原出版社离职,书的后续工作,酒徒已经联络不到任何人确认。唯一知道的数据是,一、二两卷销售了壹万两千套。在盗版满地的情况下,这个数字,估计是个亏本买卖。

《明》的版权属于起点,所以出版方面的事情,酒徒没有权力干涉太多了。对买了一、二两套的读者,酒徒只能说声抱歉了。

第二章 儒(三) 上

第二章儒(三)上

天快亮的时候,大儒伯文渊在他自己的房间里被逮捕。应天府的差役和数百名禁军官兵摆出捉拿江洋大盗的阵仗把伯文渊住的地方团团围住,让带队军官迷惑不解的是,上头交待下来神秘任务居然是捉拿这样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而伯辰身上表现出来的镇定与从容也让他折服,“也许我们逮到一个江湖豪杰吧”,有些士兵这样想,毕竟在传说江湖豪杰的江湖豪杰身上他们也没看到过这种胆色,这种平静得好像早已知道结局,偏偏不肯退缩的胆色。数十名被惊醒的学堂师生趴在窗口目送伯辰离去,这个谈锋如刀的教授最后留给大家的,是一个风雪里踯躅前行的背影,博带峨冠。

毕竟这里是京师,第二天中午时分,已经有消息灵通的学子通过各种渠道确认了伯辰的罪名――参与谋反。官府的证据十分确凿,但对伯文渊而言,称之祸从天降并不为过。问题就出在伯辰所著的那三本流传极广的书上,天府之国的一伙山贼居然将那本《平等论》奉为山寨中的镇山之宝,据官府内部消息,山寨被攻破时,此书就被供在聚义厅内的香案上,与千里走单骑的关云长的塑像并肩而立。

山寨的头领名字叫楚彤,原本是四川一家盐行的掌柜。有明之前,历朝历代食盐都由官府专卖,做此行生意者暗地里多有点儿结伙走私的行径,掌柜和伙计之间互相照应,内部分工精细,组织严密。洪武朝为了应对突然而来的饥荒,鼓励商人运粮赴灾区,官府逐步开放了食盐经营权,不再专卖。川盐入滇自此由暗转明,利润丰厚,数年内楚家积累不少财富。安泰帝继位后,吏治渐坏,虽然川滇之间的道路被武安国花费十余年之功整理得通畅许多,但运送食盐的利润却越来越薄了。扣除一路上各地官府的吃、卡、拿、要,一趟买卖下来,正经盐商们能支付伙计的工钱就算不错。干这行的商人纷纷开始寻找靠山或自己培养代言人,总之是要先买通了官府才能谋上安稳饭。

楚家的盐队买卖公道,货真价实,在滇南一代口碑很好。但楚家少东楚彤却是个白身,年少时即有豪侠之名,不肯入仕。楚家自己买卖受到官府欺压后,楚彤也总想凭正常渠道解决。结果自从其父亲去世,楚彤亲自接手盐行几年下来,老底渐渐赔光。屋漏偏逢连阴雨,安泰十三年,楚彤看准时机运往大理的一大批盐居然半路上被山贼所劫,折了货物又赔人命。眼看着若大盐行就要败在自己手里。

就在此节骨眼上,一个知府的公子提议入股,条件十分苛刻。楚彤自知盐行支持不下,又不想看着父亲当年的老伙计皆丢了饭碗,勉强答应。以保留盐行所有人员为条件,低价做了两千个金币将盐行卖给了知府公子。为了让盐行尽快恢复运作,交割时楚家只收了定金五百。谁知知府公子接手盐行后非但没将定金之外的一千五百金币付清,反而借口经营不景气,将运盐的车辆马匹全部拉走,将空架子给晾在了一边了。当年的老伙计们没了活路,纷纷找楚彤想办法。大伙儿齐心合力四处一打听,才知道人家知府公子另有一处盐行,设了这么个套子不过是为早日将楚家挤跨,独占当年盐业罢了。楚彤心下不服,拿了合约去理论,几场官司下来,输了个倾家荡产。

也活该那个知府公子倒霉,他手下一个伙计生闷气喝醉了酒,不小心在饭桌上将主人派打手假扮盗贼袭击楚家商队的丑事给抖了出来。楚彤和一群伙计走投无路之下,趁知府公子外出嫖妓之时将这个狼心狗肺的恶贼砍了,扯起了“等贵贱,均贫富”的大旗上了山。思前想后,楚彤认为自己遭遇皆是官府欺压百姓造成,无意间得到伯辰的《平等论》,立刻奉为至宝,高高供于聚义厅内。此外,他以地方学子身份通过私邮给伯文渊修书数封,商讨平等的可能及均贫富是否为实现平等之途径。伯文渊不知就里,居然修书做答,以兄弟呼之,告诉他掠夺他人财产平均,其实是对平等的践踏。

知府丢了儿子,自然心怀不甘。几次借地方军队之手攻打山寨,却被盐行弟兄们采用游击战术杀了个丢盔卸甲。山寨缴获了不少火器,声威日盛,远近被官府逼迫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来投,转眼做大,今年夏天时居然夜袭府城,将那个纵子行凶的知府一家大小全部给砍了。

砍了知府,原来地方上欺瞒着的治安问题再也捂盖不住,苏老侯爷奉新继位的西平王之命带平南军一个旅入川剿匪。几千乌合之众怎是这纵横多年的精锐之师的对手,刚一交火,楚彤即丧命于平南军的娃娃炮下。主寨转眼被攻破,伯文渊的几本著作和他与反贼的往来书信全部被缴获。

本来这个案子已经过去一段时间,西平王的奏折里也没有提及伯辰及其与反贼的关系。不料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刑部不知从何渠道得知此事,快马加鞭取来了人证物证,趁伯文渊还在江南流连之际,将他捉拿归案。

“这不是飞来横祸么”,几个教授听了面面相觑。直到如期举办的北平复古儒学何理学辩论以伯辰不能到场而宣布取消的时候,大家才从打击中缓过神来。

“不战而屈人之兵”,几个理学学究洋洋得意,伯辰锒铛入狱,其所坚持的平等论随即也成了禁书,大街小巷的告示和官方报纸上都说的得清楚,有逾期不肯上缴伯辰著作或藏匿者,一经被发现,按通匪罪查办。

“还是少写几笔为妙,谁知哪天有人犯了罪,结果家中发现了我的书,岂不是冤枉”!几个著作等身的名流打着冷战,将自己的手稿扔进了水炉子。

雪夜挑灯读禁书,偏就有不怕死的学子,偷偷地从垃圾堆中或地摊上将伯辰的书找来,抱着猎奇的心思打发漫漫长夜。

“其实那些都是至理名言啊,不平等则没有止境,平等则能相互制衡”,一个学子读过伯辰的书后悄悄地对自己的好友说。

“不要命了你,敢读禁书”,其好友大惊诧失色,伸手捂住他的嘴巴。看看四下无人,低声喝命:“赶快烧了,什么时候还敢这样胡闹。谁不知道‘人皆欲置己于他人之上,不欲居他人之下’”。

此案带来的冲击巨大,几乎整个腊月,都有人在为伯辰的安危奔走。伯文渊的死对头白正白德馨千里迢迢从北平赶到了京城,一路上收集了上千士子签名联名担保伯辰;京城几所学堂更有数百胆大的学生集体在皇宫外请愿,恳求朝廷释放伯辰,并任命他为国学教授;一些小商小贩也以罢市要挟应天府秉公审理此案,闹得沸沸扬扬,直到朝廷动了真怒,出动禁军趋散了请愿的学生,并抓走了几个幕后组织嫌疑者,街市才恢复平静。爆竹声里,新的一年宣布来临。

“其实此案也不算冤枉,毕竟人证物证俱在,况且那句‘若官府不能保护百姓之权利,百姓则有权力重建官府’不是谋反是什么”,庆贺新春的酒席宴间,一个儒学教授提及此案,如是评论。

“你从哪里看到的,伯先生的书里边没这句话”。立刻有人站起来为伯辰喊冤枉。

“不是伯先生说的,是那个楚彤给伯老的信里写的,这句话在报纸上写得很清楚”。作为罪证的书信冲击着人们的思维限度,其中一些言论传播得比没禁止之前还广。

“嗨,应天府真是糊涂。这样一来,反倒成就了文渊的声名。白老夫子那天拦住黄大人的官轿,在弟子面前为伯辰喊冤的话说得明白‘放了文渊,大家还可将是是非非理论清楚,杀了文渊,则江南儒学永无立锥之地’”。

“是啊,从今以后,我们江南儒者见了北平那帮家伙,气势上就输了一筹。他们说我们知道讲道理要输,所以栽赃陷害伯辰来作弊,而我们偏偏无法反驳”。一直欲和伯辰在学术上分出高下的江南名儒们失去了对手,迷茫中发出声声叹息。

“不用着急,此人朝廷不敢杀。没见武大人、曹大人、朱大人都出来说话了吗,燕王殿下还亲自给皇上写了信,据说言辞非常激烈。说北方六省士子皆奉伯辰为师,若杀之,恐失去天下之心”。有人乐观地分析案子的进展,一件证据确凿的案子从腊月拖到正月,可见朝廷上也为伯辰案如何定罪犹豫不决。

“是啊,黄阁老和齐阁老已经给他们的师叔求情了,听说皇上也打算恩准呢”。一个消息灵通的教授小声嘀咕。特殊时刻,小道消息总比朝廷邸报来得快。

众人把期盼的目光看向消息的传播者,无论是否支持伯辰的观点,所有人都不希望伯辰因言获罪。

一个醉醺醺的声音打破了大伙的美梦,“别做梦了,书生之见,黄大人不求情则已,黄大人一求情,伯辰才必须死”!

儒 (三)下

英雄只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去做,燕王朱棣枯坐于辽阳的行宫内,静等窗外雪化。辽东大地要比北平冷得多,但自洪武十七年以来,朱棣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坐镇辽阳,很少回北平的燕王府。

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朱棣欲借此向哥哥朱标表明震北军并无南下争夺江山之野心,另一方面,他也怕北平离前线太近,一旦兄弟反目,连躲避的战略纵深都没有。哥哥朱标行事的果断让他佩服,父亲和哥哥的言传身教已经让他不再是那个一心纵横天下的热血少年。自从遇见自己的母亲开始,朱棣的眼睛就多了些什么,随着年龄增长,瞳孔中的光芒越汇越深,深遂到部将不敢再轻易面对。

十余年,朱棣一直以新政的保护者自居。如今,北方六省富可敌国,那些当年低价买了关外土地的移民们回家探访亲朋好友时总是趾高气扬,爆发户的嘴脸遭到了很多人的嫉妒,同时也给北方六省吸引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发展资金。全大明百姓都知道,在燕王治下,只要你找对路子,一夜暴富并不是梦。

新兴阶层在燕王的庇护下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也给他带来了足够的力量对抗朝廷。震北军是一支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军队,无论作战技巧还是作战装备都可称为举世无双。这支军队非但战斗力雄踞天下七军之首,经军校反复培训的军官们的个人能力也堪称一流。限于和朝廷的相互制约关系,震北军的依旧保持在四个整编师外加一个独立骑兵师的规模,但针对当年辽东特殊情况制订的居民可持火铳自保制度被朱棣刻意发扬光大,使民间储备了充足的兵源。一旦朝廷有意难为北方六省,逼得征召令下,朱棣有绝对把握可以在一个月内拼出令一个军团来。

如果找对了路子,治理这样一个地区很省心。六省布政使郭璞每天就好整以暇,很少听说他回到府中还处理公务的情景。大伙一同制订个都能接受的规则,规则以内各行其是,手下官员贤与不孝有各地爵士们监督着,用不着布政使操心。百姓行为有官府管理着,也犯不着郭璞事必躬亲。地位在郭璞之上的朱棣事情更少,除了军队建设与训练外,基本上没有事情需要他亲自过问,甚至是王府的开销都不需要他管。比起印象中终日操劳的父亲,朱棣有时觉得自己这样做是最聪明之举。现在的燕王府就像个大股东,每年的收入从地方财政中按比例提,年底的时候郭璞手下掌管钱粮的官员自然会送一张收支报告来请朱棣过目,当年财政收入与王府可提取多少费用作为私人开销列得清清楚楚,只要朱棣盖了印,五天之内自然有银票送到他夫人手上。

但这种撒手王爷的日子并不是事事顺心。指望这伙人和自己共同自保,容易。指望他们和自己一同对抗朝廷,难。这是朱棣自己酿造的苦酒,为了和哥哥比拼谁更英明,谁更适合治理国家,十余年来,地方贵族们的权力逐渐扩大,从弹劾官员逐步扩大到参与政令的修订。现在,除军令外,北六省地方政令发布之前都要交诸位勋爵们讨论投票通过才能发布,北方地区管这交爵士会。爵士会的权力比起朝庭当年的中书省还大。每年被扣住不发的政令不在少数。这让朱棣在感觉到手中这股力量的强大的同时,也感觉到了其中的潜在威胁。

特别是最近几年,朱棣终于明白为什么当年的哥哥放着这么有活力的力量不用而非要选择那从南宋时已经证明失败的理学为治国经典了。新兴工商阶层唯利的本性使他们呈现出一种混乱状态,文明揖让之风不见踪迹,等级秩序在此也荡然无存,官府在他们眼中的威信一天不如一天,发布的政令对他们有利则欢呼之,无利,自然要找一两个代理人前来说话,讨价还价一番,不捞足了好处绝不执行。除了一两个视金钱如粪土的异类外,那些各地的爵爷,包括一些女直、蒙古王公现在都成了业主,这些家伙对自己的钱包看得比性命还重,想说服他们退步比登天还难。就连他们自己之间也从来没有意见统一的时候,矿山和冶炼行业的业主是一伙,纺织与肉食行业成一团,还有诸行皆沾,行行赚钱的原北平起家的商团,南来北往的游商团伙,派系林立,彼此之间互不买帐。

爵士会探讨政令的时候是最混乱的时候,此制度刚开始实行时,朱棣几次躲在隔壁偷看,每次都看到了几伙人互相扔臭鸡蛋的热闹场面。后来为了维护官府尊严,布政郭璞以君子动口不动手为原则,通过了各地爵士开会均不准带食物入会场及先动手为输的准则,才勉强止住了乱局,但会场外互相之间小动作从不间断。大伙都是有身家的人了,有了矛盾,杀人械斗的行为极为罕见,但报纸上互相之间的口诛笔伐却越演欲烈。特别是一伙人弹劾某个官员,而另一伙人死命要保这个官员时,对方中任何一人的隐私都会被小报写手们挖出来,大做文章,从抛妻弃子到忤逆不孝,反正是不利于对方形象的事情绝不纵容。

由于爵爷们手中权力过大,能在北六省文官队伍坐稳位置的,手里没有点真本事绝对不行。非但朝廷派来的官员很容易被各路勋爵们联手弹劾掉,即使是北方六省本地人,受到任命后也不容易干长久。六省依然继承了大明异地为官的传统,所以一县或一府长官到任之地绝对不会是他的故乡。到了当地应付完了那些小吏,再应付地方勋爵,摸清楚当地情况就得费九牛二虎之力,官位想做得和郭璞一样轻闲十分困难。十年来出过几次官员到任先拜望各位地方大佬的笑话,也出过无数官员和地方豪绅勾结欺压百姓的事,但不受控制的报纸和敌对派系为了各自利益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监督职能,丑闻很快就能被揭发出来,捅到律政部门的桌案边。处罚起违规官员和勋爵时朱棣和郭璞意见出奇一致,从不手软。看到前任丢官罢职发到极北之地拓荒,以前和自己平起平坐勋爵从此失去参政资格,罪行被依法查办的下场,新到任者如履薄冰,不得不小心谨慎。

有一个仁慈的哥哥在远处比较着,燕王朱棣也屏弃了他父亲朱元璋动辄将官员剥皮的凶残。按大明刑律和震北军军法处惯例,无论官员的百姓,只要犯了罪一般要经过相对严格的审理,按其罪行的轻重量刑。对于贪污受贿官吏,北六省的惩罚措施是没收全部财产,并根据贪污总额对其家族中全部涉案人员处以数额不等的罚款。主犯发配边远之地伐木拓荒,不足以判罪入狱的从犯则需要筹钱归还罚金,罚金没归还完毕之前一切行动都会被官府监视,发现有隐藏财产一律充公。真有个别官员和爵士被罚得沿街乞讨为生,在过往行人的目光中,他们看不出多少怜悯,百姓对这些曾经欺压过自己的人能施于的只是唾弃。

十余年没有战事,地方上获得朝廷封爵的人数增长缓慢,导致地方上各级爵士人数相对不足。远在南方的朝廷对捐爵一事不十分热衷,燕王朱棣每年争来争去,为地方上争得的空头爵位也不到十个。所以除了捐款之外,想得到爵位的人又增加了许多附加条款。特别是郭璞倡议的要事先在报纸上公示两个月,由百姓评论这一项,简直害苦了试图谋求爵位者。那些出身于派系力量比较均衡的地区的家伙最惨,地方上新增加一个爵位即意味着平衡再次被打破,所以从公示之日起,各方势力暗中较量旋即展开,被公示人往往被攻击得体无完肤。

这不是一个好的方法,目前来看这种依赖有爵之士监督官员和探讨政令的策略带来了很多不便。布政使郭璞多次向燕王朱棣提起过这件事,燕王朱棣也希望有所改变,至少要让爵士们讨论起政令来效率更高些,更容易受自己控制一些,但想改变这一切的确很难。除非北六省退到和朝廷一致的执政方式上去,但是真的那样做了,他燕王朱棣凭借什么和朝廷抗衡?

眼前就有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朝廷上下达政令要分散官府职权,将钱粮和海关部门直接划归户部和海部管辖,地方不得干涉。这个政令北方六省没有抵制的合适理由,但是归还了这项权力,意味着此后朱棣封地上的资金要接受朝廷的控制。北六省的百姓对朝廷向来就没好印象,各地勋爵过完年就都聚集到辽阳来,一致要求拒绝朝廷这项政令。朱棣当然不愿意把手中的权力再交还给朝廷,况且在永明城那边还有一伙庞大的商队瞒着朝廷在悄悄地发展,这个商团拥有几支装备了轻度火力的船队,生意以远洋贸易为主。隶属于辽蒙联号,但燕王朱棣的个人股份在里边占了三成。船队从事的买卖有很多见不得光,每年给都给地方上带来了巨额资金收益。如果将永明海关交了,这几支船队连同他们从事的生意就要暴露,肯定会引起士大夫们的非议和朝廷的不满。况且在船队成立之初,朱棣就抱有了一旦有战事发生,将这几支船队装备好火炮组合成一支护卫舰队的想法。

但眼下还不是和朝廷翻脸的时机,单凭六省之力主动挑起战争,朱棣没有必胜把握。名不正,言不顺不说,军事实力上双方也存在很大差距。靖海公曹振的水师让朱棣感到很大威胁,一旦打起仗来,水师封锁了全部出海口,对外和南北贸易中断,底下这些商人非闹事不可。到时候自己这边的军心一乱,实力雄据七军之手的震北军难保会一溃千里。

况且在震北军的侧后还有一支靖远军虎视眈眈,朝廷这几年没少向靖远省扔钱,辽王及其幕僚对安泰元年大封诸王,富庶的热河省划归燕王名下一事心存芥蒂。朱棣不能保证自己和哥哥翻脸后,这个名义上归燕王统属的辽王听朝廷的还是听自己的。利益之下,哥哥能和父亲翻脸,弟弟还不能和哥哥动刀子么?

焦头烂额,越想越郁闷的朱棣暗中有些嫉恨起武安国来,如果当年他接到自己的信后肯北返,以新军缔造者的身份和自己一道率领震北军质问朱标的继承权和玄武湖事件的黑幕,现在的坐在龙椅上的能是哥哥朱标吗?当年天下七军当中可是有三军私下向自己表明的态度,对抗起朝廷来比现在容易得多。可那个武呆头就是不肯北返,居然还劝自己以天下苍生为念不要妄动干戈。不妄动干戈,现在朝廷日削月割,再这样下去连动干戈的机会都没有了。

“殿下为何而叹”!一个阴冷的声音把沉思中的朱棣吓了一跳,从窗口上回过头,映入眼中的是姚广孝那菩萨般的慈眉善目。

是朱棣自己派人请姚广孝过来并吩咐手下不用通报的,他发不了脾气。此时布政使郭璞正忙着和燕王朱棣的幕僚及各地赶来的勋爵们商讨如何与朝廷讨价还价,没时间陪朱棣闲聊。近卫师长张正心带着几十个斥候南下执行秘密任务,到京城准备劫狱去了,烦心之时,也只能找姚广孝这个闲人来解闷。

“穷啊,没听说过逢年过节当家的就犯愁吗”,朱棣苦笑着开了句虚虚实实的玩笑。若将这北方六省比喻成一个家,他不就是个当家的吗?

“王爷马上就要富有四海了,还哭什么穷”。姚广孝很会说话,从见到朱棣第一面,他就毫不避讳地说燕王有帝王之相,左右随从皆将相之貌,哄得很多人将信将疑。这个和尚名气很大,凭借几手古怪的治病救人之术网罗了不少善男信女。他四下宣扬朱棣是天命帝王,正可了燕王的私心。一些从龙之心甚盛的将士便开始私下准备,幻想着有朝一日可辅佐明君登上皇位,成就徐世绩、李靖般伟业,流芳千古。一些商人也希望燕王能主持朝政,将北六省的执政方式推广到全国,当然,能给有功之臣永远免税之权更好。

几伙人凑在一起声势极盛,将燕王本来就不安分的心思勾得越来越活,若不是郭璞和徐增寿等持重之人在一边分析局势,屡泼冷水,说不定已经闹出什么事端来。

“休得胡言乱语”,朱棣笑着训斥了一句,“火都烧到眉毛了,大师还拿本王开心”。

“阿弥驼佛,出家人不打诓语”姚广孝宝相庄严,以佛祖的名义撒了一个谎。“这里天寒地冻,南风不来,火从何起”?

双方都是聪明人,一句南风不来已经表明了姚广孝知道了自己为何事烦恼,朱棣也不再兜***,直接了荡地问道:“大师可有良策教我”。

“良策倒是有,不过需要些东西佛前礼敬,不知殿下舍不舍得”?姚广孝的话语依然不急不慢。

“佛祖不是普渡众生吗,怎么大师给人献策还要好处”?朱棣沉住气,笑嘻嘻的反问了一句。眼前这个僧人不比郭璞,双方不是一类人。郭璞虽然偶尔为了地方利益与自己唱唱反调,但是不必怀疑他的用心。从根本利益上而言,北平人马和燕王府相互依存。这个僧人则不然,他属于典型的出售谋略的游学之士,一旦满足不了他的胃口,朝秦暮楚之事在这类人眼中稀松平常。

“佛祖普渡众生,可佛们弟子是要靠米粮而活的啊,殿下难道没听说过‘佛也要钱’这个典故吗”。姚广孝继续吊人胃口。

“好了,本王不与你参禅,要什么就直接说吧,去年不是许你在辽阳建寺庙了吗”?

“殿下莫要误会,小僧要的不是钱财,要的是一个人“,见朱棣有些不耐烦,姚广孝赶紧赔罪,他对燕王所求颇多,不敢得罪了这个大施主。刚才那番做作其实为了提高朱棣对自己所现之策的重视程度。

蒙古诸部喇嘛教兴盛,北方女直诸部则各自有各自的信仰,大乘佛教所推崇的教义要在辽东辽北各地生根,少不了燕王的支持。这里民间富庶,如果得到燕王的首肯,筹建数十座寺庙花费不了多少时间,到那时姚广孝的功德就可以直追达摩了。

“谁,难道你想让我身边的人出家不成”。朱棣骤然提高警惕。

“非也,小僧是想劝殿下舍了一个人”。姚广孝低低垂下两道佛眉,仿佛为在哀叹命运的不公平。

“舍一个人”,燕王朱棣微微发楞,手下弟兄都没犯什么事,谈不上舍弃。没等他再度发问,姚广孝已经说出了答案。

“伯文渊”!

起风了,窗外的天空忽地阴了一下。

儒 (四)

  如果觉得明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酒徒小说全集男儿行乱世宏图烽烟尽处指南录隋乱(家园)开国功贼盛唐烟云,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