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阿菩作品唐骑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张毅笑道:“这个自然,自然。”跟着便请教了一些安西、河西政制的异同,张迈略为析说,张毅底子很厚,乃是在野人物中文派的佼佼者,虽然没有实职,但他时时观察着河西政制的变化,内心自有一套想法,张迈和郑渭一起建立起来的安西文官系统虽然朝气蓬勃,但说到精密处也未必能胜过大唐故有的文官体系,所以这时张毅听张迈一说很快就掌握到了两者的异同所在,而张迈在张毅的言谈之中也看出他见识大为不凡,心想:“敦煌张氏有着近千年的底蕴,虽然被压制了二十多年,但这未必不是一件坏事,将来若能引入以张氏家族为代表的沙州文化精英再加以培训改造,一定能够大大充实我们安西唐军的文官系统,减轻郑渭的压力。”

两人谈话既涉及到安西的政治制度,这种事情千头万绪,真要深入说下去只怕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李膑看看已过四更,提醒道:“大都护,这些事情是否可容日后慢慢再说?”

张毅呀了一声,道:“看看我,看看我,因与大都护言语投契,竟然忘了时辰,耽搁了大都护歇息,真是该死。”

张迈笑道:“我其实倒也很想与待飞先生彻夜长谈,不过明日要去祭拜张义潮公,还是应该睡上一觉,免得明日顶着一双黑圆圈去,那却是对张公不敬了。”

张毅道:“如此,张毅便告退了,但是临走前还是有一件事情要告知李司马。”

“哦?”李膑有些意外:“请问何事?”

张毅道:“在张大都护抵达敦煌之前,北边已经来了一伙人,人数不多,大概只有三五之数,但来历却有些奇特,乃是从伊州方面入境。且入城之后便不见了,至今不知藏在哪里?”

李膑为之愕然:“来自伊州?伊州如今已是归义军治下,伊州来人,倒也不算什么奇特之事情。”

张毅道:“不对,这伙人虽然从伊州入境,但我可断定他们绝非伊州之人,只是借道伊州罢了!”

这些本地的世家大族,根基之深、耳目之广,绝不是李膑、嘉陵派出几个几十个探子就能比拟的,因此能够探查到许多探子无法接触到的情报。

“那先生认为这些人是?”

“我怀疑…”张毅道:“这些人很可能是来自北庭,甚至可能来自契丹!”

第054章 招魂

灵俊与张毅离开以后,张迈问李膑:“你看如何?”

李膑道:“若真是契丹或者北庭的使者来到沙州,则归义军中必有人与之暗相勾结。如今河西在大都护的带动下民气正旺,汉民犹思宗唐,如果曹议金真勾结了毗伽来对付我们,那绝不是好招,反而是昏招!不过我们也不得不有所防备。”

杨易道:“高昌乃是一盆地,虽然没有巴蜀盆地那样的绝险可也四面环山,年初经过一番清洗以后内部已经干净得很,只要不出差错,就算是东面北面同时遭受攻击也还扛得住。但我们现在人在敦煌,曹议金动向未明,要小心的反而是我们。”

李膑道:“依我看来,曹议金与北庭暗中来往是很可能的,不过现在最多也就眉来眼去,是曹议金尚不肯断绝与北庭回纥的关系,但要真公开连胡叛友,我想他不至于这么昏!”

议论既定,当下各自休息,因第二天还有一件大事要办——那就是前往莫高窟祭奠张义潮。

张义潮乃华夏民族之大英雄,其功业之盛足可附于班超之后,张迈一路西行又一路东进,对这位民族英雄极尽仰慕,所以未入敦煌,已经和归义军的使者议定,此次前来沙州,祭奠张义潮便是一早就定下的行程之一。

这日天色却忽然转阴,回春寒的风拂得人有些惊寒,张迈纵马驰至莫高窟三里外,望见张义潮的衣冠冢便即下马。张义潮卒于长安,所以河西军民所立坟墓只是衣冠冢,并非原坟。

自景琼一事后,曹家对张迈的态度变得微妙起来,原本计划中要大张其事的“联祭”这时也变成了应付之举,曹议金推说旧疾发作,只派了曹元德代表自己出席。

不过张义潮乃是河西汉民心目中的“护国神”,张迈要祭奠张义潮的事情沙州百姓大多早有耳闻,这一日虽然天气不好却还是空巷前来赴会,对此曹家也不好横加阻挠。

到了衣冠冢边时,头顶的乌云越来越黑,竟然淅淅沥沥下去回寒春雨来,曹元德缩了缩被凉雨洒到的脖子,匆匆将一片骈四俪六的祭文念完烧了,不料祭文被雨打湿竟然烧不着。

张迈出列,眼看天凉雨冻,但数千百姓却无一退去,知道他们不是来看热闹,而是真心敬爱他们心目中的河西护国神,心头感动,将祭文藏在怀中,站于高处,一阵狂风刮来,将雨点如铁豆一般劈在张迈脸上,张迈全身都湿了却全不躲避,对着数千沙州百姓朗声背诵起安西唐军的《祭右神武大将军张公文》来。

这时风势渐敛,雨势渐弱,方圆数里全无人声,只有张迈那雄壮的声音在莫高窟左近回荡——

赫赫大唐!雄立东方!

以仁以武,辟土开疆。

东渐于海,西被流沙,

声教宇内,威临万邦!

降及安史,国祚几斩,

君险臣危,万姓仓皇。

安东不守,北庭成墟,

安南割据,河西沦丧。

赖有将军,重开旧路,

慷慨归义,图盛图强。

惜乎伟业,未克全功,

中兴未至,英雄已亡。

大恨诸胡,趁乱觊觎,

侵我四镇,吞我甘肃。

西域万里,遍地狼虎,

我为鱼肉,人为刀俎。

泱泱中华,岂甘为臣?

汉家苗裔,誓不为奴!

迈等不才,愿效先烈,

奋剑驰马,整军经武。

重建律令,重整河山,

以期规复,以期雪辱!

丹心碧血,倾出肺腑。

汉道不昌,此志不渝!

伏惟尚飨!

这祭文写得颇文,百姓也未必全听得懂,但张迈的念诵铿锵有力,又在风雨之中屹立不动,所有人还是都被他感染了,张迈朗诵着,朗诵着,风势忽大忽小,乌云却飘得远了,阳光透了过来,天色忽而大霁,明媚的春阳照耀着莫高窟,一扫方才的阴霾阴冷,仿佛是祭文引来了温暖的阳春。

这一刻的气氛,没有张迈刀斩景琼时的那种猛烈,有的却是另外一种肃穆,遥念张义潮,又一起展望“重建律令,重整河山,以期规复,以期雪辱”的未来,忽然间数千人的心似乎都融在了一起,这一刻不分你,不分我,唯有的只是一群不甘为奴的汉家苗裔,似乎张义潮的英灵听到了张迈的召唤,超越生死时空回到了敦煌,回到了莫高窟,回到了这片他曾经叱咤驰骋的土地,唤醒了他昔日部属后裔的热血与豪情!

张迈这才取出了祭文,当众烧奠,没有再说多余的话,便带着杨易等人默默回城。

回到城门边时,只听莫高窟旁传来了若隐若现的歌声,那是敦煌的旧曲,那是沙州的旧歌,张迈侧耳细听,那歌声反复回环,听了数遍,终于听明白了歌词,却是河西百姓对张义潮的回忆与颂歌:“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路阻萧关雁信稀…路阻萧关雁信稀…”

杨易呢喃默念,忽然想起了安西军还在葱岭以西时渴盼着听到中原消息的那种心情,游子思国,犹如赤子恋母,安西河西,并无区别!不知不觉间这名令诸胡闻风丧胆的大唐虎将竟然流下了两行热泪,此刻的杨易,恨不得取出琵琶来和上一曲,只有那样才能宣泄他内心澎湃的浪潮!

刚才是安西感动了河西,此刻却是河西感动了安西!

就在这时,远方一骑驰近,竟是加急军情!来人望见曹元德翻身下马,呈上书信,曹元德拆开一看脸色大变,来到张迈身边,张迈问道:“大公子,出什么事了么?”

曹元德哼道:“回城再议。”

张迈杨易等莫测深浅,回到府邸之后,李膑因双腿不便一直留守,听说了后道:“只怕是甘州回纥那边出事了。”

灵俊道:“待老僧派人前去打听打听。”

过了有半个多时辰,张毅派了他的儿子张中谋赶来拜见,仍然由灵俊牵引从偏门进府,进来后便报急:“大都护,快走吧!”

张迈问道:“怎么?”

张中谋叫道:“药罗葛·狄银为景琼的事情怒火冲天,如今引了五万大军兵逼瓜州晋昌城,声言曹令公若不将大都护交出去便要踏平沙瓜,覆灭归义!眼下曹令公已经召集了慕容家、阎家、康家、李家商议决策,阎家、康家认为此事错在大都护,不该为袒护大都护而得罪狄银,慕容家的人却反对这么做,李家暗中漏出消息来,我父亲一得知赶紧派我来报!大都护,如今曹令公那边也不知道有什么决断,请你领兵快点走吧。”

杨易李膑等都吃了一惊,石拔怒道:“曹议金就这么怕狄银?被人一吓就要拿我们去挡祸不成?”

郭漳卫飞都道:“大都护,宁可,不可冒险,咱们不如走吧!”

“不!”张迈道:“现在事情未发,就这么走了反而显得我们心虚。且再等等,让咱们看看曹令公究竟是豪杰,还是懦夫。”

李膑微微皱眉,杨易对石拔道:“我去整军,万一曹令公昏了脑袋,你就护送大都护来与我会合!”又对郭漳卫飞道:“万一城内有变,我们无法会合,而你们又得脱身,那就护送大都护杀往蒲昌海——于阗的朋友当不会负我们。”说着便走了。

杨易走了没多久,曹议金便派人来请,郭漳卫飞等都道:“大都护,不能去!”

张迈沉吟片刻,道:“曹令公敌意未露,我若不去反而贻人口实。”对石拔道:“你跟我去见他。”石拔想也不想,就道:“好!”

张迈又对郭漳、卫飞道:“若曹议金真敢动我,你们便杀去见杨易,闯出敦煌,然后传檄河西,就说曹是叛国背义,倾安西之兵灭了曹家为我报仇。”

一拍石拔的肩膀:“走!”

石拔提了獠牙棒,与张迈一起骑上汗血马往曹府赶来。

郭漳卫飞要拦住他们,李膑道:“别拦,此去一定无事。”

两个少年不明白,灵俊道:“我料也无事,曹令公的个性不是足够刚断之人,而且他也断断不愿担承这等恶名的。否则他早就动手了,不会等到现在让我们有防范反应的机会。”

张迈走到半路,孙超带了几个人来,远远叫道:“大都护!张大都护!”张迈停了下来,孙超年纪已经老迈,这次匆匆赶来,停马之后传檄不已,使个眼色,他手下的几个人便将曹议金的使者隔开了,孙超拉了张迈走开两步,问道:“大都护,你此去可是曹议金所邀?”

“不错。”张迈点了点头。

孙超握住了他的手道:“那就千万去不得!”他压低了声音道:“老夫从凉州来,这次药罗葛氏虽然答应借道,但我仍然十分小心防备,因此一路都安插了眼线,我刚刚收到消息,狄银已经兴兵围攻瓜州,又宣称不得大都护誓不罢休!”

张迈道:“那又如何?”

孙超顿足道:“大都护你何等英明,这时怎么还不明白?我料曹议金断断不敢得罪狄银,此次请了大都护去,怕是要用大都护的头颅去退狄银之兵。”

张迈哈哈一笑,道:“孙令公此言差矣,若曹令公这样懦弱,嘿,他会怕狄银,难道就不怕我安西的数万虎贲猛士么?”

孙超见他要走,忙拦住他道:“大都护,万万去不得!这事真不是开玩笑的!”

张迈道:“我也没当孙令公在和我开玩笑。你放心,我此去也不是去送死。”

孙超见拦他不住,顿足道:“也罢,既然大都护要赴鸿门宴,那老孙便随大都护走一遭吧。”

张迈大喜,只从孙超这报信、同行二事,他就知道自己又交到了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挽了他的手,道:“好,咱们一起去见曹令公!”

来到曹府大门外,见府内偶有人影奔来奔去,显得十分紧张,张迈问石拔:“你看怎么样?”

石拔望了一望,他对于杀戮之事有一种野兽般的直觉,凝神片刻,忽然笑道:“没事,没杀气。”

张迈便踏步入内,进到二门,有两个家丁拦住道:“请大都护和这位将军将佩刀、兵器交给小的暂管。”说着来解张迈的刀佩,张迈右手一下子按住了横刀,喝道:“退开!”

那两个家丁骇了一跳,被张迈一瞪连退数步,撞到了屏风上。

只听厅内曹议金问道:“何事?”

其中一个家丁道:“张大都护要带兵器入内。还有他带来的石将军,竟然要将那把大凶器带进去。”

厅内静了一下,便听门内曹议金道:“移开屏风。”

便有几个家丁来合力将挡在门口的屏风移开,露出厅内情景——这却是一个偏厅,占地不大,一眼望去更无剩余,此时门内只有曹氏父子以及慕容、康、阎、李登重臣,并无甲士。

曹议金道:“大都护,你可放心了吧。”

张迈一笑,命石拔在外等候,自与孙超踏步入内,问道:“令公,这么急召唤我来,不知有何吩咐。”

“吩咐如何敢当?”曹议金淡淡一笑,说:“大都护耳目众多,难道真不知道老夫请大都护来所谓何事么?”

说着向曹元忠点了点头,曹元忠便将那封加急军情战报呈给张迈,张迈看了一眼,战报中的描述果然与张中谋所说完全一致,便道:“原来是狄银反边,却不知令公准备如何应对此事。”

曹议金淡淡道:“刚才我招人商议,却是有人建议我割了大都护的首级送过去,好让狄银息怒退兵。”

张迈非但不惧,反而哈哈一笑,孙超微为凛然,厉声道:“曹令公,莫非你有此打算么?”

却见曹议金猛地怒道:“孙兄,你这是什么话!我曹议金如何能做这等卖友之事?哼,狄银竟然说出这等话来,可将曹某人看得小了!”

孙超暗暗松了口气,道:“这么说来,曹令公是有准备与狄银兵戎相见了?”

曹议金淡淡道:“狄银欺我老迈,但我归义军百年基业,难道就真的会怕了他不成?哼,他既然不愿以和为贵,那咱们就打上一场,好叫狄银知道我沙州非无英雄!”说到这里须发飘扬,豪气逼人,转头望向张迈,道:“眼下请张大都护来,就是要商议如何解晋昌之围。”

第055章 借刀

曹议金道:“狄银如此欺我汉家无人,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已决意与他周旋到底!眼下甘肃两州为乱,西北结盟之事只得暂缓,张大都护,敦煌如今已非待客之所,不过伊州之路也不安全,就请你走蒲昌海回龟兹吧,恕老夫不远送了。你与福安的婚事,只好待事情平息以后我再行操办。孙兄这边却得屈驾在我敦煌暂歇,待老夫破了狄银回来,打通了通往凉州的道路,再送孙兄归去。”

张迈一听马上就道:“曹令公这算什么话!安西与归义本属同盟,狄银既犯令公,与犯我何异?他既来到我自当与曹令公并肩作战!更何况此战可以说是由我而起,我更没有置身事外的道理了。”

慕容归盈暗中拿眼瞧着张迈,听他这么说心道:“张大都护也是个明白人,心里不糊涂。”

孙超也道:“不错,虽然西北之盟并未正式缔结,但我等均已有意抟为一体,狄银犯沙州,亦等如犯凉州!孙超麾下虽无兵马,亦愿与令公同生死、共存亡!”

曹议金喜道:“张大都护与孙兄果然都乃忠义之人,好罢,狄银要来就让他来,且看看我们汉家将士,手段又如何!”因传令曹元深、康隆去整顿兵马:“一个月后会于长城脚下,五月初出兵常乐,以解晋昌之围。”

孙超惊道:“救兵如救火!如何等得到一个月后?”

张迈亦眉头微皱。

曹议金苦笑道:“孙兄有所不知,当日我归义军响应安西进军伊州,精锐尽皆北上,此次景琼既去,我便已料到狄银可能会有动作,所以又命他率领从孔雀河带回来的兵将开赴晋昌增防。只是没想到狄银的动作竟然这么大,还是将晋昌围困住了。如今敦煌实是外强中干,我必须一边点集农兵,一边从伊州调回军马,否则实在是无兵可用!”

孙超道:“可是兵势如火,如果晋昌久等援军不至必然恐慌,若然瓜州沦陷,伊州隔绝,那么沙州只怕就危殆了!”

曹议金道:“我已有计较:我将命四子元忠引兵轻骑,突至晋昌城下,使城内军民知道沙州已经在设法营救,晋昌墙坚粮足,只要城内军民一心守城抗敌,那么支持一两个月应该没问题。”

孙超惊道:“敌军多达五万,四公子若是以千骑突入,只怕…只怕很危险啊!”

曹议金道:“大都护曾道,大丈夫若生则当扫平胡虏,若死则当马革裹尸!我儿虽不肖,却也愿学一学张大都护的英雄气概!”

张迈自知无法再沉默,踏上一步道:“令公!元忠将军能够奋不顾身,难道我张迈就是只会说、不会做的人么?狄银是冲着我来的,就让我领兵东进,与他决一胜负吧!”

归义军的大臣康隆、阎肃等一听都惊喜道:“安西精锐甲于西北,若有张大都护出手,必能马到功成!”

曹议金却摇头道:“大都护,你毕竟是客。狄银此来气势汹汹,大都护麾下却只有三千兵马,如何是他敌手?还是先让忠儿先往报信,我这边点兵点将,待兵力大集之后再与狄银决战,大都护如是有心,到时亦可前来回师。”

张迈道:“此去高昌,路途不近,一来一回早将战机全耽误了!曹令公,张迈一生征战从来不落人后,尤其在面对胡儿时更是如此!狄银虽然号称有五万大军,依我看最多有三万人马便算不错了,就算真有五万人马,其精锐也不会超过万人。我以三千人前往与晋昌城内守军里应外合,纵然不胜,料来也不至一败涂地。此番张迈自请为先锋,还望令公准许!”

曹议金道:“使不得!”再三不许,张迈再三坚持,曹议金才道:“好吧!既然张大都护心意已决,老夫若再推辞,那反而见外了。”当下命曹元忠领一千人为向导,与张迈的三千精锐凑成四千人,作为大军前锋,“大都护到了前线之后却与狄银周旋,待我大军集结完毕,再来与狄银决战!”

孙超在旁,忽然想到了什么似的,眼神中显露出几分不安来。

张迈带了石拔回府,路上遇到郭漳、卫飞,跟着又遇到杨易,众人见到了他都松了一口气,问他详情张迈却也不说。

回到住处,张迈才将与曹议金见面的经过详为述说。

灵俊一听惊道:“大都护,这前锋你如何争得,这恐怕是曹令公借刀杀人之计!”

张迈一笑,道:“我不是没有这个顾虑,只是当时的局势,只要我气势稍有不足,回头传将出去人人都要笑我言行不一了。”

灵俊道:“大都护言辞便给,难道当时就想不出一句托词么?就算被无知之徒讪笑两句,也总好过以三千骑去冲五万大军!”

张迈摇头道:“托词,托词,嘿!巧言令色,终究无法瞒得过天下人。再说,我也不屑做这等事!”

杨易也道:“不错,天下英雄不是傻子,任你如何饰词,不敢去就是不敢去!今日大都护若是沉默推托,明日便会有各种难听言语流传出来,一旦河西汉民对大都护的言行生疑,我们之前种种努力都将化为乌有。”

张迈问李膑道:“军师以为如何?”

李膑筹算良久,才道:“甘州回纥动兵不会全无征兆,晋昌虽然被围,曹议金却必定早有准备,我料瓜州短期内必无危险。西北地势开阔,最利骑兵驰骋,咱们带来的三千人都是精骑,放开马蹄之际,就算敌人有十倍兵力也未必能够留难。大都护此去,前方与狄银明刀明枪地打仗,就算不敌也不至于大溃。但来自后方的暗算就难当了。若是归义军给我们来个前后夹击,那大都护可就危险了。”

张中谋一直在一边旁听,这时也插口道:“对,大都护,你可千万不能去,曹氏诡计多端,这次一定是设下了陷阱在等着你!”

张迈沉吟不决,问石拔道:“小石头,你看怎么样?”

石拔哈哈笑道:“要我说,去就去,怕什么!就算有陷阱又怎么样!半尺深的陷阱困不住猛虎,百步强弓伤不了万丈高空中的雄鹰——咱们也不管他有计没计,就帮晋昌解围何妨?如果曹议金想斗阴的——有李司马在,我们未必玩不过他们!归义军如果真的在我们背后使坏,那我们不刚好可以堂堂正正地打回来么?如果打不下沙州又赢不了狄银,那我们就往北,打到伊州去!只要马屁股后面绑着十来斤肉干我们的骑兵就能一口气走出七八百里——我倒要看看谁拦得住我们!”

张迈听得精神一振,也跟着哈哈大笑,再问杨易,杨易道:“小石头说得不错,我们这三千人乃是精锐中的精锐,正面迎敌或许斗不过人多,但如果只求逃跑可不见得有人能拦得住我们!如今正值暮春,青草正长,这事来得突然,曹议金也没能清野,很多地方都可以因地就食,沙瓜两地路途通达,就算曹议金与低音前后夹击我们,也未必能困得死我们。危险可以冒,人心不可失!”

张迈见杨、李、石三人都与自己所料暗合,便决意出兵,李膑道:“此去不求有功,但求无祸。我且留在敦煌为大都护周旋。”因要张迈留下泣血檄文,以防不测。

文武两班商议既定,张迈反而安下心来,到黄昏时节,门子忽报孙超求见,张迈急忙迎出府来,这个凉州留后的身份与经历其实有些像郭师道、杨定国等新碎叶城老一辈的人,为人质朴实诚,但数十年处在胡人的包围圈里,又历练出了一种岁月所赋予的精明。

孙超进来后水也不喝一口,就请张迈屏退余人,才说道:“大都护,老孙乃是个粗人,刚才在曹令公跟前一时激动,说了许多急愤的话,但我回到住处后再想想,忽然觉得这里头只怕有阴谋,大都护你可得小心了!”

张迈本来觉得在孙超日间的表现竟有些帮腔的嫌疑,听他这么说心中释了疑云,笑道:“多谢孙令公提醒。不过我想曹令公不至于会与胡人一起来对付我。”

孙超道:“此处无人,大都护还叫我令公,那就还是疑我了?也罢,大都护你放心,我来之前早已向曹令公请了令做你的副手,此行若有意外,便叫孙超给大都护陪葬吧。”

张迈听得一愕,心想这个孤城老将性子真是纯真中带着直冲,不知道为何看着孙超竟让他想到了郭师道,心中一阵感动,忙改口叫他“孙老。”

孙超一喜,又道:“大都护,你得小心,我怀疑曹议金这一番是要借刀杀人!”

张迈听他点破了这一层,更无怀疑,说道:“这一层我不是没想过,但我既以保汉驱胡为己任,狄银来时我自非冲到最前线不可,就算真有人要用这一点来陷害我,我也不会因此退缩,更不会因此而自失立场!如果我是这样容易动摇的人,那还配作为安西数十万军民的领袖么?在灵图寺,在敦煌城外,在张义潮公的衣冠冢前面,我张迈所说的那些话都是算数的!永远算数!”

孙超听得一怔,看着张迈长长一叹,道:“大都护,你有这样的心胸,上天一定会庇佑你的,此去一定逢凶化吉,不过老孙却有一个主意,或可牵制得归义军这边不敢妄动。”

张迈忙向他请教,孙超道:“我与曹令公见面这虽然是第一次,但闻得他名却多年了,对他的性子也料到了几分,深知他有好名之癖,对自己的羽毛十分爱惜,等闲不肯玷弃。大都护可利用这一点,在出兵之前,就以壮我军威之名义,向于阗以及兰、河、廓、鄯四州诸侯借兵,于阗不说,这些小侯都是有名无实之辈,此来并不曾带多少兵马来,那也无妨,大都护就向他们借旗,同时向每一路诸侯借他两三个人做旗手,再加上老孙做你的副将,曹元忠做你的偏师,则我们这支军队虽只四千人,却已是代表了整个西北大唐的一支联军,那样一来,曹议金就算要使诡计,至少也得顾虑一下千秋万世之后被人骂死了。”

张迈大喜,连道:“孙老,有你给我出这个主意,至少便为我减去七成的后顾之忧!”

孙超走后他将这个主意跟李膑等一说,李膑等也都觉得不错,张迈当即派嘉陵去知会曹议金并向于阗以及四州诸侯借旗。

李从德一听道:“我这就去蒲昌海调兵过来!”嘉陵道:“那哪里来得及?只要借出太子旗号便可。”李从德有些担心,道:“可我听说狄银那边有五万大军啊!姐夫只有四千兵马,能打得赢吗?”

嘉陵笑道:“太子明鉴——只要无人从中作梗,大都护就算赢不了,自保也是不成问题的。”

李从德出于阗行走了这上万里路,近来又亲身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眼界已经渐渐打开,人也慢慢懂得用心思,这时并未问嘉陵谁会“从中作梗”,只道:“嘉陵师父,请你转告姐夫,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于阗都一定会站在他这一边的!”

四州诸侯那边也都没兵可借,只能借出两三个人来意思意思,又分别将旗号借出。张迈此举堂堂正正,曹议金倒也不加阻挠。

此行乃是救急,张迈第二天便引兵出发,出城后曹元忠引兵来会合,他麾下一千人兵强马壮,杨易是何等眼光,一瞥之下便知是归义军的精锐,心中暗暗喝彩。

送行之际,嘉陵私下对李膑道:“曹令公不但派儿子随大都护出征,更派出了精锐部队,这样的部队可不比寻常部伍,虽只一千人也十分难得的,我看这次他或许真没有陷阱。”

李膑嗤的一一笑,道:“如无香饵,如何钓得灵鳌?我们虽不必怕他们,却也万万大意不得!”

要出行时,只听城门有人高呼:“大都护,等等,等等!”

拥出许多百姓来,原来敦煌的市民这时多已听到消息,闻说甘州回纥来犯,携幼扶老,纷纷赶出城外前来相送。

数千人都是自发来的,有的带了包子,有的带了炒肉,分头走近四千兵将,几个父老带了一壶酒、一碟肉来到张迈马前,呈上酒肉,张迈慌忙翻身下马相扶,最老的老者道:“张大都护,我们听说甘州狄银来犯,大都护二话不说就要赶去救援晋昌、驱逐胡虏,敦煌城内无论男女老幼没有不感动的,因此昨晚夜里彼此通传,到今早起来,杀鸡的杀鸡,宰羊的宰羊,连夜做了这些面饼肉食来犒军,甘州的那帮回纥素来瞧不起我们,以为我们懦弱可欺,大都护此去一定要帮我们汉人争口气!老朽们年纪大了,没法随大都护上阵,只能在这里敬上一杯薄酒,预祝大都护旗开得胜!”

张迈心道:“曹令公的心思深浅难测,但沙州百姓对我的感情却是真的!”心头忍不住便被触动了,眼睛竟有些湿润,接过了酒一饮而尽,翻身上马,大声道:“兄弟们,将士们!谁说我们在河西是客人了?看看,看看——这些都是我们的亲人啊!大唐父老,哪个不是乡亲?大唐故土,何处不是家乡!河西不是客地,这里也是我们要保护的家园!”

数千兵将齐声应和,许多人声腔也都带着哽咽,张迈又对鞍前的父老道:“诸位叔伯请放心,有我张迈在一日,便断断不容狄银放肆!这口气,我张迈替大家争定了!”

  如果觉得唐骑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阿菩小说全集唐骑大清首富边戎山海经密码桐宫之囚,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