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阿菩作品唐骑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薛复沉思片刻,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听田瀚说,当日在瓜州大泽旁时,也有兵将主张拿下曹元忠,但大都护却力主放人,可有此事?”

田瀚道:“是的。”

薛复道:“既然这样,那就是大都护相信曹元忠的人品,我与曹元忠虽然不熟,但我相信大都护的判断!”

诸将听他这么说便都无话,薛复当即下令,一切依慕容归盈所请行事。

曹元忠当即调了城外兵马,将沿途附随在后的数千众都劝退回去,只领一千本军,径往瓜州而来。

第097章 回敦煌去!

张迈站在玉门关城头,赤缎血矛已经在这里竖立了超过一个月,关城内的米面都吃完了,连肉干也没得剩,现在将士们吃的乃是薛云山让一些牧民运过来的劣质食物。

郭漳有些受不了了,卫飞却反而恢复了他在火寻海周边时的活力,他组织了一群人连夜摸下大泽捕鱼,以此来为玉门关补充一些食物。

“大都护,高昌那边,真的会来救我们吗?”

郭漳忽然担心了起来。

张迈没有回答他,只是坐在赤缎血矛下,那眼神,并不容别人有丝毫的怀疑。

此刻的玉门关虚弱到了极点,如果敌人攻来,张迈最好的选择大概就是立即逃跑,但他却没有逃跑,越是虚弱就越进攻。

“准备马,”张迈道:“今天黄昏我要去窥探一下阎肃的大营。”

薛云飞吃了一惊,但张迈面对部下疑虑的目光却没有半点改变主意的意思。

当天傍晚张迈带领二十骑驰出关外,对周围据点以及阎肃的军事布置进行了探访,归义军见安西军忽然出城都十分诧异,他们派出骑兵来追逐阻截的时候,张迈早领兵马绕开了,如此在自玉门关以西到以南四十里的扇形范围内来来去去,仗着汗血宝马的脚力摆脱归义军的阻截,又在日落以后才回关。

虽然不是大军,但那二十余骑显然是侦察之用,归义军的将领当晚分析,认为从侦查的方向看来,安西军可能要反攻,或者要突围!

“赶紧报阎公!”

冥河河畔,阎肃的大营在玉门关一战之后向南移动了五六里,那一仗让阎肃变得异常谨慎,但近日又开始向玉门关的方向威逼过来。

“张迈要反攻?”阎肃微微一惊:“难道沙州不稳的消息他已经知道了?是谁泄露了!”

对玉门关的外围封锁仍然完整,也正因此隔绝了沙州方向鲁嘉陵再次向玉门关传递消息的可能。

可那毕竟是很大的一片地面,阎肃知道只要有一个将领稍微疏神或者被张迈收买,消息就可能像水滴穿过罗网一样穿过去。

战场的双方,这时都知己不知彼,张迈还不知道沙州正在发生的事情,正如阎肃也摸不透张迈究竟是否已经知道。

正如同玉门关与沙州的关系被阎肃截断一样,阎肃和狄银之间的联系由于距离的缘故也显得有些疏,他们必须绕过瓜州大泽兜个大圈子,然后才能传话递信。正是这种距离延误了双方沟通的及时与深入,狄银和阎肃无法面对面地交谈,而有些话并不是书信所能尽道的,就算派使者传话,也无法做到像面谈那样的效果。比如阎肃和狄银如何见面,当能够从对方说话的神色中来判断出一些言语之外的信息,但现在,阎肃这边此时已经听到了一些来自沙州的不利消息,只是消息还不够确切,他也就不敢随意地就透露给狄银,而狄银那边,也没打算和阎肃共享一切情报,比如说狄银就没有第一时间告诉阎肃:豹文山部已经再次答应出兵了。

上次被张迈偷袭以至于差点失掉性命,让狄银在对安西军行动的时候变得很犹豫。杨易在瓜州大泽以北布置的局面是局部的强攻战和草原游击相配合。

草原游击就是调动百帐部的所有牧民,利用在自家地面活动的有利条件,骚扰狄银的后方、侧翼,让甘州回纥无法迅速地进兵,而局部强攻则是杨易聚集安西进入泽北草原的两千骑兵,以百帐部精锐为向导,局部地发起对狄银的阻击战。

杨易的兵力屈居弱势,正面迎战并不划算,如果被对方围住甚至会有战败的危险,但所谓的草原游击只是让狄银感到很头疼,单靠游击根本就无法有效地遏制胡马的西进,因此正面的阻击是必须的。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杨易已经组织了两次阻击,第一次是在瓜州大泽的西北角,也就是绕过那个角落就能望见玉门关的地方。

按照薛云山原先的规划,是要在瓜州大泽北畔的中段先来一次伏击,如果无法击退狄银,再在大泽西北角做第二次的阻截,如果还抵挡不住,那时候就只剩下退入玉门关另想办法了。

但杨易却否定了这个步步为退的方略,尽管这个方略看起来合理。

出乎曹昆、姜山等人意料之外,却又让他们佩服不已的是:杨易将第一次阻击战就安排在了瓜州大泽的西北角。

“那里!”当时薛云山比任何人都感到意外:“如果是那里的话,一旦失败,那我们就…”

就没有退路了!

但杨易却说:“我们本来就没退路了!如果在大泽北畔的中段伏击,不成功的话,我们根本就没有时间组织第二次阻击了。”

因此他在接掌了泽北军事之后反而故意放了狄银深入,而将第一次的阻击就安排在了瓜州大泽的西北角。

那是一次军事冒险,当时杨易的精锐尽敛,光靠百帐部在沿途的骚扰,并无法阻挡狄银大军的行动。

百帐部这种零零散散的袭击反而坚定了狄银的看法:认为张迈此刻应该是困守在玉门关,泽北这边只能利用百帐部来牵制自己了,而只有百帐部的话,狄银却并不很放在心上。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当狄银的前锋走到瓜州大泽的西北角,眼看玉门关在望时,杨易的精锐猛地冲了出来!

两千精兵如虎扑羊,先击败了狄银疲弱的先锋,跟着直犯中军!在这里狄银再次遭到了失败,尽管这次失败不像上次那般惊险,但这一败打乱了狄银心中对安西军兵力部署的所有预判,他在惊疑之中不敢久留,一下子退到了瓜州与肃州的边界上,也就是那场仗,让豹文山部推迟了投效甘州的打算。这些边鄙部落,总是要等大族分出胜负后才决定去向的。

之后狄银赶紧与阎肃沟通,询问玉门关以南的情况,而阎肃则一口咬定张迈还在敦煌。

对阎肃的保证,狄银并不敢完全相信,所以他在泽北的行动也跟着变得保守。不过,局势并不容许他过分畏缩。

虽然泽北草原满布着不可测的危险,但狄银此时已经没有退路了,他必须继续进军,否则他在族内的威望将无法恢复,为此狄银筹划着第二次进军,这已是被杨易阻击之后将近半个月的事情了,在半个多月以后狄银再次进军,并在瓜州大泽北畔的中段,再次遇到了杨易的阻击。杨易这回是选择阻击狄银的左翼。

然而,杨易这次没有讨到便宜,双方从未时激战到日落,各自负伤而退,第二天兵力较多的狄银卷土重来,而杨易则没再出现在这个战场。

表面上看第二次阻击战双方不分胜负,甚至从伤亡比例来说安西军还远远低于甘州回纥,但杨易自己的评分却认为那场仗他打败了。

果然,这次的阻击让狄银看透了杨易的虚实,那次阻击到现在还不到七天,但狄银却已经再次挺进,并且豹文山部也已经答应马上就南下夹击百帐军。

这一次,杨易必须将狄银再次遏制住,否则以甘州回纥现在的进军速度,其前锋三日之后就能绕到玉门关的后方了!一旦甘州回纥到达玉门关北,关南的归义军也势必戮力进军,那时候玉门关就完了!

“也就是说,今天我们要进行的,是最后的一次阻击战了。”杨易道。

“最后?为什么说最后?”作为他的副手,石拔问。

“因为我们没力气了。”杨易说。

“没力气?我还有!”

杨易笑了笑:“你是还有,不过大军却没力气了。”他的笑容显得有些勉强。

力气,有时候不仅指体力,更是指物资。出征所需要耗费的体力,是由食物转化过来的,半饥半饱的人或许可以帮忙守城,但一支吃不饱的军队是没法进行野战的。

而军需的情况,几个高层将领心里都清楚。

“杨将军的意思,是说我们这一次一定要取得胜利,将狄银赶出泽北?”曹昆问道。

在过去一个月的并肩作战中,他目睹了杨易干净利落的用兵手段和安西铁骑勇猛无比的战场风采,心中佩服不已,已经逐渐融入到这个新的团体中来,也明白了安西军为什么能在过去的几年里横行西域了。

“不是,”杨易知道,由于狄银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玉门关,所以杨易无法轻易诱使他进入泽北草原中最危险的那些地方,而以当前双方的兵力来考虑的话,正面阻击打败狄银几乎是不可能的,他说:“我的意思是说,我们这次一定要活下来,然后就…”

“就怎么样?”

“就慢慢地等候…”杨易回头望了望西北:“等候我们的朋友!大都护和我能够坚持到现在,靠的就是我们对我们后方的战友的信任。”

“将军!狄银进入土洼沼了!”

土洼沼,那是杨易预设的第三个阻击战场,位于瓜州大泽北畔的西段,在夏季最湿润的三个月——从三月到五月,那里是一片沼泽,不过西北的秋天来得快,进入六月以后这里便慢慢凝结成硬土。杨易打探到情报,知道狄银的右翼将可能会从这里经过,所以他决定在那里对狄银发起最后一次可能也是最惨烈的一次进攻。

“准备吧!兄弟们!”

两千五百名骑兵当天吃了“最后一顿饱饭”,然后翻身上马,酒是没有了,杨易用缺口的土碗斟一碗马奶,告诉所有兵将:“兄弟们,玉门关刚刚传来一个最新的消息。”

石拔、姜山、曹昆、薛云山等人都是一愕,玉门关有消息传来?他们怎么不知道?

却见杨易在汗血宝马上激动得似乎拿不稳手中的马奶:“高昌的大援到了,而且已经包围了敦煌!”

什么!石拔、姜山等人也都愣住了。他们可从来就没听到这个消息啊!

可是杨易的话简短、明了而有力,数千将士听清楚后登时如同炸开了一般!

这时离敌军已经很近了,数千人一起发出呼喊,那声音是有可能让敌军听到的!

但杨易却仿佛已经没有这样的顾虑,他等待那欢呼声低下,才继续说话。

“所以!兄弟们!这将是我们与狄银打的最后一场仗了!”杨易道:“打完了这场仗,我们就出发,到玉门关与大都护会合,然后回敦煌去!”

数千人发出欢快的狂嚷:“回敦煌去!回敦煌去!”

什么时候,到敦煌已经变成了“回去”?

就是现在!

这句话,包含着一种不用解释的赤裸裸的野心!一种赤裸裸的逻辑——马蹄所踏,便是大唐疆土!打下来的土地,就是故乡!

“所以,我们要打好在泽北的最后一仗!大家跟我来!”

“走!”

两千五百人欢吼着,跟在杨易的背后。

就连曹昆,在这一刻也热血沸腾起来,他甚至都无法辨别杨易说的究竟是真话还是假话。

绕过一座土丘,在已经凝结却还有些松软的草地上,等候着数千回纥骑兵——刚才他们已经听到了安西军的欢吼,所以有了防备。

可是杨易这一次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偷袭!如果说大泽西北角那一场仗还有伏击的味道,那今天的这场仗杨易要赖以取胜的,就只是勇气和力量!

就像以前的数十场大小战斗一样,杨易犹如一支离弦的箭一样射了出去,冲在了最前面!

“大唐威武!戮尽诸胡!杀!”

“呼呼——大唐威武!戮尽诸胡!”

背后二千五百骑如影随行跟到!

松软的地面让马蹄踏下时显得不够响亮,然而那如洪水用来般的态势却仍然让对面的回纥人心中吃惊。

“唐军,唐军!又是唐军!”

有些惊慌,最近几十天里他们日日夜夜都要担心百帐部牧民的偷袭,那也是他们防范的主要对象,但这一刻,安西军竟然不再是偷袭,而是正面的强攻!

第098章 泽北最后一战

狄银的右翼在河西也算不弱的存在,向东可以欺负欺负凉州,向西北可以欺负欺负百帐部,威吓威吓豹文山部,但胡儿之轻锐,不能当汉家之悍兵。

杨易纵出,第一批一百五十人是清一色的长兵器部队,杨易本人用的是丈八虎牙长槊,这是一种比陌刀还难普及的兵器,那一百五十精兵虽然不能拥有像主将一样的传家宝器,但疏勒后方工坊也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按照《汾阳兵典》所载,取西北最坚韧的高山寒带木料,经过选材、油浸、绳扎、暴晒等繁复工艺,制成了一百五十支长矛,这一百五十支长矛都可以两倍奔马疾驰的速度对撞中,保持矛身弯而不折。当然,这也要求骑士本身需要有极其强劲的力量与娴熟的运矛技巧。

一百五十骑以杨易为顶点,构成一个箭头形状向甘州回纥猛冲过去,骑兵与骑兵之间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既不至于太过拥挤而被敌人的弓箭当成了靶子,也不至于太过松散而失去了阵型组织的力量。

然而更可怕的是这支军队的勇气!他们由于冲的太快,和后续部队产生了一点距离,而对面则是五六千人的敌军,看起来密密麻麻的,但这一百五十人竟然全然没有半点畏怯,作为箭头,在刺入敌人身体之后就无法第二次使用,这一百五十名将士也似乎已经做好了扎进敌人身体之后就成仁的准备!

这已经不是杀气,这已经是一种死意!

“噢噢噢——”

圆口撮呼在两军接战时想了起来,那呼声犹如在召唤地狱之门一般,撼动着人心,叫人无法平静,无法镇定,甚至无法立定脚跟!

尚未接锋,可已经有一种刺透皮肤的砭针感在让回纥人感到恐惧。但在回纥那边看来这又不是那种野蛮的呼吼,而是百战精锐士兵摧破敌胆的锐劲!

一百五十支长矛全体向外,由于唐军来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回纥人才布开阵势唐军已经冲到了跟前!

毫无转圜的碰撞开始了!

杨易挥舞丈八虎牙槊,才接锋就击碎了迎面而来一个骑士的头颅,横扫敌军前锋,又扫倒了两个,然而能够将这样的长、重兵器运用得这么灵活的人不可能很多,其他的士兵用的是一种更加简单却靠集体冲杀力取胜的手段——一百五十支长矛向前挺得笔直,骑士上半身巍然不动,只是要靠马匹的冲击力来重创对方,马上作战,一寸长一寸强,长矛挺处,覆盖面约一里的战线同时刺入甘州回纥之中。

砰砰砰的声音陆续地响起,那是回纥士兵的身体撞中长矛发出的闷响,运气差的人当场便被那巨大的冲击力洞穿了胸腹,运气更差的可能由于穿着铠甲,长矛没有刺入,在巨力碰撞之际长矛猛地一弯,跟着便以极强的弹力将对方弹飞!有马匹和安西骑士贴身而过——但那时候已经变成了鞍上无人的空马。

便如一道堤防被冲破了一百五十一个小孔,在大概三弹指的功夫之后,后续骑兵犹如洪水一般冲来,从已经刺破的小孔之中冲了进去!

大乱!

锋矢长矛阵之后是马背刺刀流,他们手中拿的是三刃刀,一丈长的精制木杆上驳接着半尺长的三刃刺刀,可以戳,可以刺,可以撩,可以劈,可以削,人数有三百,每三个人为一组,从锋矢长矛阵的缝隙中穿过,锋矢开路,刺刀便杀敌!

刺刀过后是五百马背横刀兵,当横刀兵切入的时候,双方的主力部队已经完全贴身了!

肉搏!

杨易在敌群之中舞动着沉重的长槊,没有任何人马甚至兵器可以接近他所在的那个劲风大作的圈子,靠近的人非死即忘。但除了他以外,其他的长矛手却都已经放弃了长兵器,在贴身肉搏之际,那长矛就完全变成了鸡肋,他们在迎面一撞之后迅速地就丢掉了长矛,拔出横刀杀敌!

刀芒闪闪,犹如一株倒下的剑树,凡靠近着都必须付出血的代价!

如果说狄银的右翼是一块木盾,那么杨易就是一柄钢刀,杨易选择让九百五十精锐以最强劲的冲力冲入敌阵,便如猛力一砍破碎木盾,战斗才开始不久,但敌人胆已寒,敌阵已乱。

石拔在背后高呼着,剩下的一千多人便是游骑,利用前方战友创造的阵势上优势,剿杀所有落单的、畏怯的敌兵。

大战在一顿饭的时间内边分出了胜负!甘州回纥开始后逃,如果杨易这时肯见好就收,那么一场局部小胜就完成了。

然而杨易的目标还不是这一部人马,他选择较弱的敌军右翼作为冲锋点,目的是——

追逐了败兵,继续冲动狄银的阵脚!

五里之外就是狄银大纛所在。

“报——敌军出现了,为首的猛将勇不可挡!身中七箭却全不退缩,而且正向这边冲来。还有——”

“还有什么?”

“那人用的是丈八虎齿长槊!”

丈八虎齿长槊?

用这兵器的名将,眼下整个西北就只有一个人!

“杨易!是杨易!”

夜袭一战之后,狄银已经对安西军做了充分的调查,这时一听就知道对方是谁。

“阎肃在搞什么鬼!杨易都出现,他还说什么张迈的主力仍然在玉门关!”

安西军在冲垮狄银右翼之后,前锋九百多人集体换马,战场的形势有时候十分奇怪,越怕死的人躲在后方也能中流矢,越不怕死的人冲在最前面反而死不了!那一百五十名长矛兵竟然一个也未阵亡,只是有两个重伤退场。

石拔和曹昆等人先领着游骑兵,追杀着败兵向狄银的大纛冲去,后续的辅助骑兵跳下来从战场上捡起长矛,递到一百四十八名勇士的手中!

“兄弟们!”杨易高举长槊:“冲上去,冲上去!五里之外就是狄银的大纛!这一次我们不止要他的王冠,我们还要他的头颅!”

“诺!”

应答声威武中带着雅正,不像正前方,石拔已经扯开了破嗓子高叫:“活捉狄银!”

他的部下也就跟着他高叫:

“活捉狄银!”“活捉狄银!”

喊杀声响遍方圆十余里,原本将兵马散开以便搜捕安西军的甘州回纥正在朝这边回聚,如果包围圈一成,那么形势就会变得对安西唐军很不利!毕竟对方有着多出将近二十倍的兵力!

而狄银现在也已经在接连两次败仗之后渐渐恢复了过来,战意重新在他心中萌发。这毕竟是曾据守甘肃二州二十多年的人物,跌倒之后还有重新爬起来的勇气。

更何况他现在的军队数量也超过了杨易许多。

“围住他们!宰了他们!”

被夜袭的时候狄银几乎没有什么心理防范,在瓜州大泽西北角被阻击的时候也让他大吃一惊,但现在却是正面作战。

对面败兵不断逃来,如果冲近的话,败兵可能会冲动甘州回纥的阵脚。狄银此刻手头有八千正规军外加四千部落军在手,但一万两千人如果阵势被打乱的话,也有可能会吃败仗的!

“传令——所有逃兵马上回头,否则杀无赦!”

传令官传下命令,但对面冲来的逃兵却仿佛没听到一般,因为背后就是威胁着他们的横刀,与军令相比,还是死神的权威更强。

然而对付死神也是有办法的,那就是请出另外一位死神来。

“弓箭准备——”

“放!”

箭雨射出,不管是敌人还是战友!石拔吃了一惊,他没想到对方的手段如此之辣,连对自己人也下得了手!安西军游骑掠过来的攻势稍稍一顿,箭雨还在继续,对败兵来讲往前面冲已经死路一条,那么他们就只有转身!

“杀啊,杀啊!”逃兵们不得已而转身,面对敌人而不得不举起兵刃——这时候有些逃兵连兵器都丢了,但现在也不能不拼命了,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自己能活下去!

“杀啊,杀啊!”

凌乱的逃兵变成了狄银对付安西军的先锋,石拔掠过来的攻势被扼住了,他有些着急,这时候背后响起了杨易的叫喊:

“小石头!让开!”

锋矢长矛阵再次挺出,犹如带刺的车轮一般滚过来,逃兵震慑于刚才锋矢长矛阵所展现的威力,有些人低头保命,有的人滚开求饶,再建奇功的锋矢长矛阵刺破逃兵群,跟着刺向狄银的主力大阵!

“放箭!”

疾奔而又不密集的锋矢长矛阵并不是一个很好瞄准的目标,但仍然有不少安西骑士壮烈地落了马。

一百余人冲近敌军,准备第三次建功,但是这次似乎没有了上一次那样的。狄银的主力部队硬得很,并不是一冲就垮的软货!长矛刺入泥土和刺入岩石的感觉是不同的!

更麻烦的是,甘州回纥吸收了一些肃州汉兵的战法,阵型之中竟然隐藏着部分钩镰手,马腿也被自己冲荡的惯势削断了,马匹嘶鸣与惨叫。

安西将士弃了长矛,用上了横刀,后续的刺刀手与横刀骑士跟着赶到,可是由于锋矢阵未能冲破敌人的防线,尽管冲得对方凹进去了一块,但凹字形两肩的兵马反而因此而围拢上来,兵力远逊的杨易一下子陷入了被包围的危机之中。

安西唐军一见都慌了,这个时候,游骑兵中有人叫道:“小石头,你换下一匹马以后,就冲不动了吗?”

石拔一下子被刺激到了,回过头,发现是自己的老上司田浩!

“谁冲不动了!”

他现在坐着的是一匹烈性马,刚刚才被他驯服,但上战场后也显得有些不听话,石拔一手抓住它的脑袋怒道:“再不听话,我就先杀了你然后去当步兵!”

那马似乎就听懂了,怒声长嘶,而石拔也发出了毫无意义的大叫:“哇哇哇——”

“宰了他们!救出杨将军!”

他忽然间忘记了自己的部下,甚至忘记了自己的生命,他不朝最弱的环节去,却毫无保留地冲入兵力最厚实的那个方向!

  如果觉得唐骑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阿菩小说全集东海屠唐骑大清首富边戎山海经密码桐宫之囚,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