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阿菩作品唐骑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杨易在驱逐北庭回纥的同时也做起了治安工作,剿肃高昌盆地内残留的回纥兵马以及在战争期间倒向敌人的叛徒,天气正变得越来越冷,但安西丝路的行情却逆着天气越来越是高涨。

郑汉带着疏勒方面刚刚送到的资财进入高昌,却发现形势与二哥所料的一样,按理说,高昌才刚刚经历过战争,一切正是百废待兴时节,但地价却比他预期中要高得多。

商界中人只要有点眼光的都已经将当前的局势看得分明:毗伽的这次败逃与上次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上次张迈虽然驱逐了毗伽,但安西唐军在西北的根基毕竟未稳,而且东面还受到曹议金的牵制,而如今,张迈在吞并归义军之后再将毗伽驱逐,他在西北几乎已无敌手,所有人都已经认为毗伽此次败走之后将再也没有机会南下,天山南麓的丝绸之路从此将成为一片坦途!

“从宁远到甘州,已经全在张大将军的控制之下了!”奈布对他妹妹石奈氏说:“而萨曼与安西的贸易也已经稳定下来,如今库巴的边境榷场生意越做越大,商人来往的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宽松,以前两国商人还只能在边境榷场交易,现在只要花半两黄金向边关买到通关文书,得到官方作保,就可以从布哈拉一直走到龟兹,现在高昌一打通,那么这条路,就可以一直延伸到甘州了!不久之后,我估计连凉州、兰州都会打通。”

他本来是怛罗斯地区的区域商人,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对丝绸之路的总体情况也关注了起来,所以对东方的地理也下了一番苦工去搜集。

石奈氏道:“兰州打通,那么离长安也就不远了吧。”

“是啊。”奈布笑道:“到了那时候,这条路跑动起来的就不止是骆驼,而是丝绸与黄金了!我们也不能只做棉布生意了,这一块盯着的人太多,利润慢慢薄了,我已经将其中一部分配额外包出去,以后我们要再考虑考虑别的更能做大的门路了。”

在高昌的商家蠢蠢欲动之际,东方有一支大军正行走在通往北庭的荒野上。

大军延绵千里,总数怕不竟有三万人!三万人,却带着不下十万匹马!

看看大军的旗号,来的竟是契丹皮室军右统军耶律朔古!

他从璜水带着精锐五千人,西进五百里,下令乌古敌烈统军司一万人来会合,到了阻卜部,又征调了一万二千人,继续西进,又征调了西北路招讨司南部辖境的达旦部九千多人,一路浩浩荡荡,后军还在乌山(今杭爱山脉)以东八百里,前锋却已经接近北庭回纥边境了。

耶律朔古用兵神速,他本人也身处大军第二拨之中,他的计划是赶在严冬全面到来之前,前军九千人抵达浮屠城附近,到来春大军四集,那时便慑领毗伽,经略西域,在西进的路上他已经做好了来年战争的总体盘算。

不料这日过了乌山,前方忽然奔来急骑,竟是耶律勒泰古派回来的告急使者。听了使者的汇报以后,耶律朔古心头微震:“浮屠城已经被烧了?”

“是的。”

“那勒泰古呢?”

“耶律将军正领兵东归。北庭草料都已经被唐军付之一炬,无法久驻了。”

对于勒泰古的败逃,耶律朔古心中是很不满的,尽管说对方的兵力较多,但耶律朔古也认为契丹骑兵不该轻易败逃!

可是眼前的形势,似乎又不宜在此事上多做纠缠。在璜水岸边时,他对述律平的判断还不是很服气,觉得太后有些太过抬举唐军了,但经过这件事情以后,他心中对西北唐军已经高了五分!

“进兵!加速进兵!”耶律朔古道:“要赶紧与毗伽会合!”然后他本人就带着数百骑,连夜疾驰追上了前锋三千人。

在继续西进的路上,他首先遇到的是耶律勒泰古,两军合并后,耶律朔古命耶律勒泰古回头领路。

耶律勒泰古道:“详稳(即契丹语统军之意),那个慕容春华手段毒辣,他一路追着我来,又放火将北庭境内的草料全部焚毁,现在我们的大军如果继续西进,只怕会被冻死饿死在庭州的旷野上!”

耶律朔古冷冷道:“如果就此不管毗伽,等到来年,毗伽要么投降唐人,要么就如你所说,被冻死饿死在这片旷野上,那个时候我们契丹便相当于是被汉人截断一条右臂了!西进,西进!那个慕容春华是第一次到北庭,对这边的道路还不熟悉,或许就会露出破绽,无论如何我们得接应上毗伽,不能轻易放弃我们布置在西域的这条臂膀!”

因此他不顾耶律勒泰古的劝阻,冒险继续西进,走出二百余里,这一日黄昏,前方忽然来报:“前方出现火光!”

“什么!”

他疾驰而往,却见火光已经渐渐熄灭,在一片灰烬之中插着两支大旗,一直写着“唐”字,一支写着“慕容”!

“详稳,那慕容大旗之下,挂着一个包裹。”

“取来!”

包裹打开,里面却是一团灰烬,此外就是一封书信,写的乃是汉文。

耶律朔古不识汉字,但契丹的汉化程度远较回纥为深,又长期与汉人打交道,因此军中自有汉人参谋,耶律朔古将汉人参谋叫来,那参谋打开书信,翻译成契丹话,读道:“大唐骠骑大将军张迈麾下中郎将慕容春华,致契丹来将:北庭已焚,大雪将至,若要送死,我军将候阁下于轮台废墟之上。”下面是慕容春华的亲笔画押。

契丹诸将听到了那汉人参谋的翻译之后无不大怒,都道:“这个叫慕容春华的汉儿好生猖狂,就是卢龙、灵武的汉家名将,也不敢说这样的大话!”

纷纷请战,但耶律朔古是从耶律阿保机时代就已经成名的人,年纪早已不轻了,望望这片遍布灰烬的荒野,叹道:“走吧,回去吧。”

诸将均大叫道:“那怎么行!敌人都还没见着就回去,我们怎么向太后与皇帝陛下交代!”

耶律朔古冷冷道:“如果现在不回去,只怕我们只能变成鬼去向太后与皇帝陛下交代了!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那个慕容春华,而是即将变成白色的天,还有这已经变成黑色的地!”

即将变成白色的天,是指大雪,而已经变成黑色的地,则是指灰烬。

“走!”

藏在远处,用千里镜望见耶律朔古的旗号回旋,慕容春华才算松了一口气:“回去吧。”

“回去?”室辉道。

“嗯,”慕容春华道:“这北庭他们没法呆了,我们也一样,马上撤回到伊州北部的折罗漫城,我们要在那里过冬。”

室辉道:“北庭境内就不驻军了么?”

慕容春华道:“不用。我们的粮草也差不多了,这个冬天这里将变成一片死亡旷野,若要从伊州运粮食过来,费用又太大,我们没必要落下一批兄弟在这里陪毗伽挨冻挨饿。”

“可是来春契丹再来时,可怎么办?”

慕容春华道:“契丹从他们最近据点到北庭也有数千里之遥,我们越过折罗漫山,或者杨将军穿过轮台山道却只有数百里,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一定快不过我们的。”

九千大军几乎没有太大的损失,便带着二万多俘虏回到伊州北部,慕容春华命杨涿带人将俘虏送往伊州的首府伊吾城,他自己却驻扎在折罗漫城,扼守北庭进入伊州的要道,以防北庭回纥垂死反击。

杨涿才出发不久,南面就传来了新的任命,传令的使者连声道:“恭喜慕容将军,贺喜慕容将军!”

慕容春华心中一奇,寻思自己这番功劳虽然不小,但战况才刚刚报上去,张迈那边不应该这么快就有封赏才对啊,便问:“喜从何来?”

却听使者道:“慕容将军,大将军那边刚刚调整了我军的军力部署,在西、北两个方面,增设两个军区,每区各设一位都督。西面是宁远军区,以郭洛将军为都督,北面是轮台军区,以杨易将军为都督,而慕容将军你,刚刚被委任为轮台副都督!因此下官在公是来册封,在私则是来贺喜了。”

麾下诸将一听无不大喜,一起来向慕容春华道贺,慕容春华虽还来不及询问军区部署的详情,但一听到轮台二字,心中便有所动了:“轮台…轮台…”

“啊,下雪了!”

“瑞雪兆丰年啊!”

果然,窗外飘洒起了鹅毛般的大雪,慕容春华心中却还被那“轮台”二字萦绕着,他晓得,不管张迈有没有另外给杨易追发命令,光是这“轮台都督”四字,就已经包含着很多、很多杨易一见就会明白的含义了。

※※※

注:轮台的所在,有过几次变更,曾经在天山北麓,也曾经在天山南麓。北庭都护府所在,也就是庭州城,地址也变过几次,曾经就在轮台附近,但在五代的时候,应该是在轮台东北方向上。北疆地方广袤,城市的地址一迁徙就可能是几百里,但乌鲁木齐附近则是肯定会有一座城堡的,本文的设定,将乌鲁木齐附近的城堡叫做北轮台城,以区别于天山南麓曾经存在过的轮台城。

第131章 凉州大会(一)

冬,凉州。

这个冬天的凉州显得特别热闹,以往由于割据变成一盘散沙的河西,西部的伊沙瓜肃甘诸州都已经纳入张迈之下,在短短几个月之中,张迈就已经建立起了他在这个地区的有效统治,尽管离他所追求的全民温饱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请编入户的汉民心里却都已经充满了希望。

而东部呢?凉兰河鄯廓诸州以前是盗贼横行、杂虏遍地,但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却都被一个名字所震撼——张迈!不管是支持他的,还是反对他的,在经过这几个月各方面的博弈之后,心中不知不觉中都将张迈作为河西未来最有可能的统治者。

在佛教诸宗大庙的推动下,一场凉州大会召开了。对佛教诸宗大庙来说,他们很乐意这次大会的举行。

“理由很简单,”鲁嘉陵笑着对张迈说道:“如果他们成功阻止大将军登上凉州的宝座,那么就可以保持眼下割据一方的好处,如果他们帮助大将军平定河西,由于大将军是在他们的推举下登上宝座,也就是相当于变相承认佛教在河西的国教地位。此事无论成或不成,对他们来说都有好处,所以这些高僧、主持便都很支持这次的大会。慕容老的这条计策,真是洞明了这些高僧、主持的心。”

海印却摇头道:“也不能完全这样说,还是有很多高僧是因为看到了大将军治世有功,真心希望河西能够在大将军的统治下早臻和平的。”

佛教在西北的影响力非常之大,不知不觉间,所有的大小势力都自觉地为这次大会开了方便之门,因为谁都知道,任何人要是在这次的大事上做了妨碍,那将同时与整个西北佛教为敌,与所有与会土豪为敌,与骠骑大将军张迈为敌,将受千夫所指、万人仇视,就算是再有实力的土豪,也是死十次都不够的。

已经有很多年,河西东路未有这样强大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事件了,诸州的高僧,或者亲自出发,或者派遣代表,冒着秋末冬初的寒风,分头赶往凉州,一路上无论各族群还是盗伙,听说是前往凉州赴会的高僧大德、豪强留后纷纷让道。

十一月,李文谦变得忙碌异常,他在孙超离境前往沙州的时候,得到孙超的提名以及凉州汉民的推举,代理孙超的职务,如今孙超由于病重还留在甘州调养,凉州留后的重任就落在了他的身上,可是要接待河西诸部、诸寺的代表,主持这样一次大会,对他来说却有些超负荷了。不但他个人的能力有所不支,就是凉州的财政要供应这么多的来宾也显得很勉强。

幸好,境内本来事事与凉州留后作对的吐蕃人,在这两个月也变得温顺异常,在一些事情十分配合,境内的一些寺庙,无论汉传还是蕃系,都量力给与了支持。

这天,当李文谦听说连鄯城(今青海西宁)弘德寺的主持,年近九旬的宗晦大师也已经入境时,李文谦赶紧派人前往张掖,以邀请的名义实际上是催促张迈赶紧来。

不过在他之前,番禾土豪折逋璜以及永昌寺的主持就已经派了人前往迎接了。刚刚从中原回来的折逋瑛,还有一路护卫着他的丁浩便成了番禾以及永昌寺迎接张迈的不二人选。

凉州农奴中的勇士——丁浩回到了番禾时,折逋瑛果然守诺,求了折逋璜,赏了他一头牛,并许他三年之内所种粮食可以留下一半,换了以前丁浩势必满心欢喜,但在中原走了一趟,他的眼界却有些开了,他老婆见他闷闷不乐的样子,问道:“怎么了?这么大的喜事,你也不是很高兴的样子。”丁浩道:“我不知道该怎么跟你说。”好久,才说:“咱们将这条牛拿到永昌寺供了吧,我要发个愿。”

他老婆吓了一跳,虽然她也挺虔诚,但要拿一条牛去供啊!这可是命根一样的东西,忙问:“你要发什么愿?”

丁浩道:“我希望我们一家子,下一辈子能生在中原。不要再在河西做农奴了。”

他老婆听得呆了,丁浩随即笑着说:“算了,一头牛,佛祖也不一定就会许我们这样大的愿望。”

这次折逋瑛又征调了他和那些强悍的农奴作为护卫,一过焉支山,丁浩就隐隐觉得甘州的氛围与凉州不同,至于有什么不同,他却说不上来,抵达张掖河畔时,但见土地上坐满老人孩子,许多自由农正在积雪下的麦田边讴歌。

忽然之间丁浩有一种梦幻般的错觉,觉得自己仿佛再次到了中原一般。

河西虽较关中干旱,但在有河水灌溉的地方,如甘州的张掖河流域,凉州的马城河流域,土地之肥沃并不在关中平原之下,在盛唐时,河西论富庶虽然还比不上京畿,却也不在河东之下,这数十年来,河西之所以变成蛮荒,主要原因乃在政治上的失秩。

张迈在进入甘州之初用上了十分狠辣的手段肃清所有的异见者,等到他确立起统治以后,却很快将民间的秩序放得很宽,因此折逋瑛一行到了张掖,对他们的接待就显得十分宽松,并没有对他们做过多的约束——这也是张迈自信心的体现。

说到财富的积累,甘州自然不可能在几个月内就突飞猛进,但像凉州的那种胡马横行、蟊贼拦道的情况却已经没有了。这时许多商人已经跟随郑济来到了甘州,交易与建设也在进行着,得到张掖河公田的农夫也对来年的收成充满了希冀,在一片平安的土地上努力劳作,脸上自然而然就带着欢快并充满了希望,尽管甘州是初初安定,但相比于战乱才刚刚结束的关中并不逊色。

丁浩凭着直觉,从过往行人的脸上,嗅到了一种充满希望、积极向上的味道,在张掖河边呆住了,心想:“自己想要降生的地方,难道就离得这样近?”

凉州与关中离得较远,但是和甘州…那可是翻过焉支山就能到达的地方啊!丁浩不知道,这几个月来,他脑中隐隐冒出来的念头其实早有人在践行了,自张迈在甘州推行新的政治秩序以后,邻接的凉州、鄯州已有一些人闻风“偷渡”到甘州境内了。

忽然啪的一声,他的头上挨了一鞭,折逋瑛喝道:“呆什么!”呼喝着他们进城,到了城门口,当面对着守城士兵时,折逋瑛却又变得哈腰躬身,问兵老爷怎么才能见到张大将军。

守城士兵道:“我们是士兵,不是老爷,你们要求见大将军?是有冤屈要诉么?那去法曹就可以了。不是?是凉州的使者?那直去礼司衙门吧。沿着大道一直走,到了转弯处再问人吧。”跟着又教他们进城之后,得靠右边走路。

看着折逋瑛对自己如此倨傲而对守城士兵如此哈恭,丁浩有些愤懑,心想:“我究竟算什么呢,都说我是凉州有数的勇士,可是却还比不上张掖城门口一个站岗的小卒。”

张掖城内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一些新楼在赶建,也有些房屋在翻新,短短两个月过去,由于有大批商人的进入,这里已经有了市井的味道,和洛阳当然还不能相提并论,但城坊的街道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有人骑马,有人坐车,行人往来都靠右走路,对行而不冲撞,一切井然有序,已经不是番禾那种落后窒息的味道了。

丁浩一路走着,贪看市井的景象,贪看城中的秩序,一个失神没跟上折逋瑛,头顶自然不免又挨了一鞭。

不久到了礼司,自有相关属官接了折逋瑛去参见张迈,丁浩等人就蹲在外头,他的兄弟王安忽然道:“丁老大,如果我们能够在这里过活,那也不错啊!”

丁浩啊了一声,道:“你也这样觉得啊?”

周围几个农奴都道:“是啊,这里确实不错。”却又有一个说:“不过咱们是农奴,不是这命,这些都是佛祖的安排,想也没用。”

“是啊,是命。”丁浩叹息着,说:“咱们以后得设法多供奉佛祖,好让下一辈子降生到这样的地方来。”

可是,如果不寄希望于佛陀,而寄希望于自己呢?有一个念头忽然从内心某处冒了出来,丁浩想到了一个场景:自己带着妻儿,牵着牛,偷偷地溜出番禾,翻过焉支山,那不就到甘州了么?

“啊,我在想什么啊我!”

他们在门外蹲了半日,才见折逋瑛匆匆出来,叫道:“快,快,准备回去了。”

原来张迈对凉州的情况了如指掌,早就准备妥当,随时都要出发的,见到折逋瑛来,说折逋家的人已经在焉支山下迎候,他问郑渭薛复的意见,郑渭笑道:“既然人家来迎,好意不可推却。”薛复虽然觉得折逋璜或者另有打算,不过他如今已经是西北名将,对番禾一介土豪的小动作并不放在心上。当下决定出发。

郑济等要从行,张迈道:“且等等,这次去应该还会有点反复,你们跟着我行事之际会有顾忌,等我将凉州平定,你们再来吧。”这次他也没带多余的人,只带了三千护卫,以石拔为统领,然而这三千人却是唐军的精锐,薛复不随行,他另有任务在身。

三千护卫开出张掖,城内城郊的父老都来相送,丁浩站在一旁,远远望见了一支大伞下面站着一个军装男子,心想:“他就是威震西北的张大将军?”

甘州父老捧酒敬上,道:“大将军,这次凉州土豪来请,或者是好心,或者有歹意,大将军身系河西百姓福祉,一切可得小心。”

张迈接过酒饮了,笑道:“凉州土豪是什么心眼我不知道,但我却知道,凉州的百姓必定也希望过上像甘州百姓这样的生活。我这次去,就是要将凉州、将兰州、将整个河西东部都变得和甘州这样安乐有序,我相信我这份心意河西百姓都会晓得的,只要有他们支持我,其他的什么事情我便都不怕了。”

甘州父老均道:“大将军仁心壮志,非我等所能蠡测。我等老朽,只能在家中遥祝大将军事事如意,马到功成。”

丁浩站得远了,也没听见他们说什么,不久队伍出发,他们跟在最后,却见百姓老弱的相互扶挟摇手,少壮的策马跟随,送出十里之外,拥戴之情,溢于言表。丁浩王安等看得暗中仰慕。

一路开到焉支山下,原本殿后的番禾众便被叫到最前,做了向导。

番禾在大唐时本是一座县城,位于凉州甘州之间,张迈的车队经过时折逋璜也来相迎,执礼甚恭,张迈见道路两旁立着两面大旗,上面写着“大唐凉州团练使”,折逋璜上前道:“下官凉州团练使折逋璜,参见骠骑大将军。”

张迈坐在汗血王座上,指着那两面大旗,笑问:“凉州团练使?”

折逋璜甚是得意,道:“这是朝廷新近册封的番号。与我同时受封的,还有凉州留后李文谦将军。”

张迈微微讶异,道:“朝廷?”

折逋璜道:“是啊,这是朝廷的旨意。”

张迈问道:“哪个朝廷?”

折逋璜道:“还有哪个朝廷,自然是中原啦。”

张迈哦了一声,道:“凉州之会,你也应该参加,在前引路吧。”

折逋璜应是,便在前带路。

番禾与凉州城之间本有大唐官道,道路十分通达,不一日到达喜麟县,又一日抵达凉州城外,凉州僧俗胡汉听说张迈到了,纷纷出城来接,连一众高僧大德也都来了,要看这位大将军是如何的英明神武。

忽然石拔道:“有异状!”一指东北,却见沙尘蔽天而来,有军队正在靠近,张迈对李文谦道:“你速速领一众官民僧俗入城,待我去看看来的是敌是友。”

李文谦道:“大将军无需过虑,东北面来的是朔方节度使张希崇张令公,此次是领了朝廷恩旨,前来册封大将军的。大家都是自己人。”

永昌寺主持蒙布哈虽然是胡人却精通汉语,当下朗声道:“大将军才到凉州,朝廷就有恩旨降下,想必是皇帝陛下表彰大将军为国立功,如此美事,真是可喜可贺。”

许多僧侣都一起道:“不错,可喜可贺!”

张迈笑道:“原来是中原来的使者,那也就是自己人了,很好,嘉陵。”

“在。”鲁嘉陵出列。

张迈道:“张希崇为西北名将,治理灵武素有贤名,压制胡人而有威名,我也正要与他结交,你就代我前去迎接,大家一起入城议事。”

鲁嘉陵应道:“是。”

第132章 凉州大会(二)

张迈的兵马从西而来,张希崇的兵马从东而至,凉州的土豪根本就都没有任何一家有能力抵挡这两派势力,也没有人行动,本为山河险固之地,这时却变成了一个不设防的地区。

张希崇早在半个多月前就进入凉州境内,但他一直牧马于马城河下游,并没有马上挺进凉州城,张迈对他的进入也没有什么反应。张希崇明白,自己如果杀入凉州的话,凉州留后的兵马虽然难以抵挡,但凉州境内的土豪却势必惊心,那时候反而有可能将所有的本地势力都推向张迈那边,张迈再引兵东进,自己的处境反而会不妙。

更何况,李从珂给他的任务也并非占领凉州。

这数十年来,中原的皇帝们不是兵锋无法挺至河西,而是实在没有足够的心力来经略这片土地。如果投入太多的资源在这里而中枢方面又无法实现有效的控制,那也不过是多培养一个割据军阀而已。五代小朝廷的皇帝们,他们的精力大部分都被中原地区的内耗拖光了,故而无法进逼西北。

张希崇自然也很明白,他这时纵然有机会将凉州“收复”,那也不会是洛阳方面愿意见到的结果。对中央来说,出现任何太过强大的地方势力都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头,他在用兵上一直显得很克制,却又和进入凉州的各土豪、高僧频繁接触,张希崇在西北名声甚好,又是代表中原王朝来的,手持圣旨,无论是高僧还是土豪都敬他三分。因此没多久的时间就建立起了一个很好的关系网,李从珂交给他的任务,正一步步地接近成功。

这日他听说张迈终于也来了,便率领军马,开抵凉州城下,张迈已经先行入城,并派鲁嘉陵来迎接,张希崇细细打量鲁嘉陵,觉得此人的言语气派,与西北其他土豪的使者实在不可同日而语,心中已经暗暗纳罕:“使者如此,其主可知!”因问:“张将军麾下,才俊如鲁先生者有几人?”

鲁嘉陵道:“鲁嘉陵算什么!我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不过是做个奔走的犬马之才,若如军中诸将,诸司大臣,那才是我骠骑大将军麾下的中坚,才能远胜鲁嘉陵者何止数十,与我相当者何止数百!”

张希崇笑道:“这分明是自夸之言,西北能有多少人物!若先生之才,放在中原也算难得的了,若真如君所言,莫非这一带西北隽秀之才,比中原还多不成?”

鲁嘉陵淡淡道:“西北人物,自然比不上中原多,可是中原不逢明主,人才十个中得到重用者不到一二,且以无能之辈驾驭有才之雄,故而虽然有人才,若无人才。便如张令公,分明是国家之栋梁,但洛阳无能之辈压于张令公头上者,何止十数人?至我西北则绝无此事,因有大将军横空出世,不但人尽其用,而且青年才俊到了大将军麾下之后尽得迅速成长,此消彼长之下,乃使张大将军麾下可用之才,远胜中原。”

张希崇嘿然而已,道:“口舌之利尔。”

旁边李彝超却道:“却也有几分道理,我看洛阳的上将,就没几个及得上张令公。”

这句话却触动了张希崇的心,他本人虽有安边之才,却并不喜欢边荒的生活,曾屡次请命内调,却总是未得允许,这时斜了李彝超一眼,也没说上面,便命鲁嘉陵在前引路,与李彝超各引两千兵马,进入凉州城。

凉州佛教氛围颇为浓厚,但到了凉州城内,则儒治风格更加明显。

这次大会,设在城内天宁寺中。凉州天宁寺乃是一座大寺,虽然多年失修,甚显破落,但规模宏大,足以容纳众多来客来僧。有了这个根基,李文谦便派人加以修葺,虽然恢复不了往西的辉煌,但总算是成个样子了。

张希崇策马到了寺前,与李彝超一前一后入内,旁边护卫尽是精锐甲士。虽只数十人,但装备精良,非凉州土豪的生铁刀、牛皮甲可比,西北土豪望见无不心生惧意。

到了大雄宝殿,参见佛祖毕,人道:“张大将军来了!”

张希崇举目望去,见从殿后转过一个人来,身上穿着军装,却卸了头盔在手,年纪约三十来岁,气态甚是从容,见到张希崇,笑道:“这位便是威震西北、文武全才的张希崇将军么?张迈在甘州时就久闻将军大名,不想今日才得一见!我平生最敬重保国安民的大英雄,从新碎叶城一路走来,自称保国安民的人也见过不少,但真正有这等功绩的,却只有张将军一人了。”

张希崇久驻西北,不但威压党项,甚至契丹人对他也十分忌惮,更难得的是他以武将而能够率领军民兴修水利、屯田开荒,使朔方之地成为塞上沃土,的是一方名将,中原能够得保朔方,与张希崇大有关系,所以这“保国安民、文武全才”的八字评价他完全当得起,并不算是奉承的话,张迈说将出来也十分自然。

张希崇一时看不透对方的深浅,但见他表现得十分亲近,半分敌意也不露,口中说久仰,脸上的神色也确实显出几分敬重来,说的似乎不是违心之话。张希崇乃是当世豪杰,对张迈能够率领汉民横扫西域心中其实也是十分敬佩的,若不是立场不同他也实在愿意与对方结交,这时却得有所克制,说道:“张希崇虽然有几分绵薄能耐,但也只是一州一镇之才,哪里比得上大将军横扫诸胡,威扬万里!”

张迈哈哈笑道:“我能有今日战功,一半出自西北汉民的全力支持,一半出自军中将士的浴血奋战,至于我本人,不过是因势导利而已,是站在众将士的肩膀之上,方有今日的成就。这西北的基业,是将士们打下来的,这西北的秩序,也是百姓乐于延续的,所以我今日以及以后的所有作为,都会按照军心民心之走向行事,不敢稍有任性。”

弘德寺主持宗晦大师赞道:“善哉!大将军能以百姓之心为己心,不执着于己,而立德于民,如此大仁,真是菩萨之行,佛陀之功。”他已经八十八岁了,但身体极好,修为又精神,望上去不过六七十岁模样,可在整个西北佛教界的影响力却极大,无论汉传蕃系,对他都极为尊重,所以一到凉州就被众高僧推为众僧之首。

鲁嘉陵忙给张迈介绍,张迈忙道:“大师父过奖了。”

这时宗晦走上前来,道:“老衲观人,不看他说上面,而看他做什么,大将军已往的作为,足以令老衲心中敬佩,而今日之立言,亦足以百年不朽。老衲自从在湟水河边听说大将军平定沙瓜甘肃,立规矩,布德泽,使西北诸州结束混乱,使河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心中便振奋不已。故此不远千里,前来相会。”他环顾诸僧,合十道:“我在此愿代鄯州境内七十八寺,邀大将军早日入鄯,使湟水沿岸百姓,亦得早沾大将军之德泽。”说着便唱佛号。来自鄯州的僧侣,齐呼善哉。

宗晦来凉州最晚,张希崇还没和他私下沟通过,虽然写过一封书信,但宗晦也没有马上回复,然张希崇以为鄯州地近吐蕃,料来其民胡化已久,必不愿意张迈进入,不料宗晦竟然第一个站出来,公开邀请张迈入鄯!

本来群僧大集,今天是要讨论是否拥戴张迈为黄河以西、大唐故地之主的,如今讨论尚未开始,宗晦就已经代表鄯州表示拥戴,这一来对张希崇也好,对河西众僧也好,都造成了强烈的心理冲击。

原来河湟地区由于历史缘故,曾经迁入大量的汉人,后来这些汉人在谋生手段上胡化,但心中却还惦记着中华,因此杜牧曾有诗歌吟咏道:“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说的就是这个地区在中晚唐的情形。

河湟不但汉人亲汉,连吐蕃人也有一部分相当亲汉,可以说虽远在西海(青海),却有着一股对中原的强大向心力,故而后世宋人无法规复燕云,无法规复凉州,无法规复灵武,却能轻易地占定河湟流域——不是兵力所及,而是这个地区本有内附之意。

这等形势十分微妙,就连张希崇也不了了,张迈就更不晓得了,他这两个月经营的重点放在凉州和兰州,对河湟一带只是派人送去文书,本来也没落多少力气去结交,没想到这时候第一个站出来支持自己的却是宗晦,大感意外,大感意外之余,忙在佛祖面前跪下,祝祷道:“大师所言,张迈愧不敢当,但我虽然力量微薄,然毕生所愿,便在为国家立秩序,为百姓争福祉,为圣贤传道统,为子孙开太平!”

伊、沙、瓜、肃、甘、鄯以及凉兰河廓部分僧侣都齐声祝道:“善哉,善哉!”

张希崇心道:“这个张迈,可不止是个武夫而已!”微微一笑,道:“张将军盛名之下,果无虚士。只此一言,足以为西北忠臣孝子之表率矣!”走上一步,拦在佛祖与张迈之间,高唱道:“圣旨到,西北军民僧俗胡汉,接旨!”

第133章 来日之天下!

自东海以至于流沙,自漠北以至于另外,千年以降已经形成了一种政治共识——华夏为万国宗主,中原皇帝为万王之王。华夏以外的民族若要称霸,必须打败汉家政权才足以称雄,华夏以外的国主若要称帝,必须入主中原之江山才能得到承认。

而今,五代混乱的局面方兴未艾,可即便在这样的形势下,西北诸侯,从北庭回纥到归义军到甘州回纥到凉兰廓河诸州的诸侯,虽然都在各自的领地称王称霸,也不会对中原的号召作出多少实质性的反应,不过他们却全都以得到中原王朝的册封为荣,并仍然在名义上承认中原皇帝的统治性地位,这便是华夏朝贡体系的巨大力量。

张希崇一亮出圣旨,折逋璜马上和折逋瑛一起抬出香案,蒙布哈等带头叩旨,佛教高僧或行方外之礼,河西土豪尽皆跪下磕头,张迈见到这等形势,心中不由得一阵喟叹,他叹息的不是别的,他叹息的正是汉唐先祖的辉煌!这种哪怕帝国灭亡之后仍然具有的软实力,愈于衰世,愈能想见当初全盛时期之荣耀!

张希崇一瞥眼,见张迈负手而立,竟未叩拜,他不拜,他带来的人自然也都不拜,沙瓜甘肃诸州僧侣本来已经下跪了的,也有些悄悄站了起来。李彝超冷眼旁观,嘴角裂开一丝冷笑,张希崇眉头一皱,大声道:“张将军,你不接旨么?”

张迈问道:“接什么旨?接谁的旨?”

张希崇道:“自然是皇帝陛下的圣旨!”

张迈道:“哪位皇帝?”

张希崇道:“当今大唐天子,皇帝陛下!”

张迈悠悠道:“是李从珂么?”

张希崇等人见他直呼李从珂的名字,脸上都微微变色,李彝超嘴角的笑容却已经更加明显,张希崇喝道:“大胆!你直呼陛下姓名,是要背叛朝廷么?是要自绝于天下么?”

“天下…”张迈向宗晦道:“请问大师,何谓皇帝?”

  如果觉得唐骑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阿菩小说全集东海屠唐骑大清首富边戎山海经密码桐宫之囚,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