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王觉仁作品血腥的盛唐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为什么这么讲?

因为,对朱滔来说,经此变故,他根本就不敢再南下半步。因为他担心:田悦既然阳奉阴违,王武俊八成也是没安好心,倘若他执意南下,这两个人联手抄他的后路,甚至把他的老巢幽州也给端了,他朱滔怎么办?他能冒这个险吗?

肯定不能。

所以,朱滔现在只能乖乖地打道回府。所谓逐鹿中原,所谓会师洛阳,如今都成了黄粱一梦!

当然,朱滔是不会吃这个哑巴亏的。就算要打道回府,他也绝不能空手而回。当天,朱滔就出兵攻占了魏博下辖的宗城(今河北威县东)、经城(今威县北)、冠氏(今山东冠县)。

正月中旬,朱滔在北归途中顺势包围了贝州(今河北清河县),继而攻陷武城(今山东武城县),同时放纵麾下部众和回纥兵在附近各县烧杀掳掠。最后,朱滔又命大将马寔率五千步骑进驻冠氏,对田悦所在的魏州进行威慑。做完这一切,朱滔才意犹未尽地引兵北还。

就这样,朱滔和田悦彻底翻脸了。

对李唐朝廷来说,这当然是件好事。只要河北诸镇形成相互牵制的局面,它们的力量就会相互抵消,这样一来,德宗朝廷就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关中的朱泚了。

然而,德宗李适绝对没想到,眼下他要对付的敌人不仅有朱泚,还要加上一个人——李怀光。

作为一个对国家和个人前途绝望的人,李怀光自从率部离开奉天的那一刻起,心里就已经生出谋反的企图了。尽管德宗最终还是接受了他的谏言,放逐了卢杞等人,但这并不足以让李怀光回心转意。

因为他怕德宗会秋后算账。

他知道,德宗之所以作出让步,是因为长安还在朱泚手中,德宗现在还需要他。一旦长安光复,他李怀光也就没什么利用价值了。到那时候,卢杞等人很可能会大摇大摆地回到朝廷,官复原职,而他李怀光则十有八九会被德宗兔死狗烹!

带着这样的疑虑和恐惧,李怀光自然不会再替李唐朝廷卖命。

他现在一心只想保存实力,而且在正式拉起反旗之前,他还想伺机壮大实力。

如何壮大实力?

很简单:吞并友邻部队。

当时,和李怀光一起屯驻在长安外围的部队有三支。

其将领分别是:神策都知兵马使李晟,鄜坊节度使李建徽,神策行营节度使杨惠元。

三个人中,李晟的军事才能最高。在心怀异志的李怀光看来,此人对他构成的潜在威胁当然也最大。

不搞定李晟,李怀光绝不敢轻举妄动。

兴元元年正月初,德宗频频遣使催促李怀光出兵,李怀光趁势提出条件,要求与李晟等部合兵一处。德宗没有多想就同意了。随后,李晟等部奉命与李怀光在咸阳西面的陈涛斜会师,这三支部队的节制之权就此落到了李怀光手上。

德宗本以为这样一来,李怀光肯定可以出兵了。没想到他总揽兵权之后,在咸阳一待又是一个多月,始终逗留不进。德宗屡屡派遣宦官前去催促,李怀光总是以“士卒疲弊”为由敷衍搪塞。

德宗当然不会知道,这一个多月里,李怀光已经暗中跟朱泚搭上了线,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在此期间,李晟等将领也几乎天天劝请李怀光开战,但同样被他以各种理由否决。李晟最后终于明白——李怀光八成是想造反了。

一想到这里,李晟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一旦李怀光动手,那他和李建徽等人岂不是成了李怀光砧板上的鱼肉?

李晟随即上奏德宗,要求与李怀光分兵,回到他原来的驻地东渭桥。可德宗却仍然把收复长安的希望寄托在李怀光身上,所以就把李晟的奏章扣了下来,根本不理会他的请求,以免再次触怒李怀光。

然而,德宗的步步退让只能换来李怀光的得寸进尺。

几天后,李怀光又开出了一个条件。他上奏德宗说:“各军的粮饷和赏赐都很菲薄,唯独神策军的待遇最为优厚。如此厚此薄彼,又怎么驱使士兵去作战?”

李怀光的意思明摆着——要想让我去打仗,就要给我涨工资。

应该说,李怀光反映的情况是属实的,神策军是中央禁军,其待遇历来比诸镇的军队高得多。说难听点,跟神策军比起来,其他地方部队都像是后娘养的。如果在平时,李怀光提这个条件,德宗或许还能答应,可问题是现在这个节骨眼上,朝廷自己尚且囊中羞涩、捉襟见肘,拿什么来给李怀光的部队涨工资?

德宗郁闷了。要是拿不出真金白银,李怀光立马又有了撒娇使气的借口,说不定还会激起士兵哗变,导致泾师之变的悲剧重演,这个后果不堪设想。但是,眼下朝廷这么困难,上哪去给他弄真金白银?

无奈之下,德宗只好派陆贽出马,希望他去做一下李怀光的思想政治工作。

像这种事,陆贽其实也没辙。

想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让李怀光这种人发扬奉献精神,那基本上是在扯淡。陆贽所能想到的唯一办法,不是给李怀光涨工资,而是让李晟主动提出降工资。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也才能堵住李怀光的嘴。

来到李怀光军中时,陆贽特意叫上了李晟,一起到李怀光的大帐中商议。李怀光一看见陆贽就大发牢骚:“将士们打的是一样的仗,得到的粮饷赏赐却截然不同,如何叫他们同心协力?”

陆贽无语,只好频频给李晟使眼色。

李怀光满脸得意,也用一种挑衅的目光看着李晟,看他如何接招。

这一回,他算是把李晟逼进死角了——只要李晟自己开口削减福利,一下子就会失去部众的拥戴,到时候不用李怀光动手,神策军将士就会把他生吞活剥了。

在李怀光的逼视下,李晟不慌不忙地开口了:“李公,您是元帅,拥有号令三军之权;我只是一支部队的将领,一切当然要听从您的指挥。像削减福利这种事情,还不是您一句话吗?我坚决听从李公的裁决。”

聪明,实在聪明!陆贽忍不住在心里暗暗叫好。他偷眼瞥了下李怀光,只见他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嘴里却说不出一个字。

李怀光当然不能开这个口。

他拿待遇问题做文章,目的就是要迫使神策军上下离心、将士反目,最好是激起变乱,他好趁机火中取栗。可要是他亲自下这个命令,就等于是把神策将士的怒火引到了自己身上,李怀光当然不会做这种傻事。因为没人愿意开这个口,涨工资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说到底,李怀光只是个粗人,要跟李晟耍心眼,他的智商还不够。

李晟后来之所以成为德宗一朝的三大名将之一,原因也很简单——他不仅打仗比别人厉害,脑子也比别人好使。

陆贽在李怀光的军营中待了几天,敏锐地察觉到了李怀光的异动。回到奉天后,他马上向德宗提议,赶紧让李晟撤回东渭桥,否则迟早会出乱子。德宗听完他的分析,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只好批准李晟撤离。

李晟就此躲过一劫。他一撤,李建徽和杨惠元的势力更显薄弱,陆贽又劝德宗下令,让李、杨二部也从陈涛斜撤出来,以防被李怀光吞并。但是,此议却遭到了德宗的否决。

德宗说:“你的想法固然周密,可李晟一走,李怀光很可能已经怀恨在心,倘若再让李、杨二部离开,恐怕李怀光又有意见,反而难以调停,还是缓一缓再说吧。”

这一年二月下旬,李怀光频频与朱泚密谋,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李晟看在眼里,立刻上疏,向德宗发出警报:“李怀光反状已明,无论哪一天生变,都要早加防备。臣建议,通往蜀中和汉中的道路绝不能被阻断。”李晟在奏疏中提议,应即刻派兵进驻洋州(今陕西洋县)、利州(今四川广元市)、剑州(今四川剑阁县)等咽喉要地,一旦关中有变,圣驾可及时入蜀避险。

可是,即便所有人都已经看出了李怀光的野心和阴谋,德宗李适却仍旧对他抱有幻想。为了安抚李怀光,德宗宣布,不日将亲赴咸阳,慰问三军。数日后,德宗又下诏晋升李怀光为太尉,增加食邑,并赐免死铁券。

当天子使臣带着诏书来到李怀光的军营时,李怀光终于图穷匕见了。他当着使臣的面把免死铁券扔到地上,说:“圣上难道怀疑我吗?通常是担心人臣造反才赐免死铁券,我李怀光又不想造反,圣上却赐铁券给我,莫非想逼我造反?”

使臣目瞪口呆。

见过强词夺理的,没见过这么强词夺理的!

李怀光如此跟朝廷撕破脸面,朔方军的上上下下当然都看在了眼里。作为郭子仪当年一手带出来的部队,朔方军的多数将士对李唐朝廷还是忠心耿耿的。一见李怀光如此悖逆,朔方左兵马使张名振第一个站了出来。

他故意站在军营的大门口,对着众将士高声呼喊:“大帅眼睁睁看着叛贼占据长安却不出兵,今天对天子使臣又如此不敬,难道真的要造反吗?他如果定要放弃一世英名,自取灭族之祸,我今日拼了这条性命,也要以死相争!”

李怀光闻言,对左右说:“我不会造反,只是因为叛军的势力还很强大,我军必须养精蓄锐,以待时机。”

当天,李怀光就以天子要巡幸咸阳为名,命人加固咸阳的城墙,数日后,又下令全军拔营,入据咸阳。

如果李怀光真的要攻打长安,他还有必要移师咸阳吗?这显然是此地无银的举动。张名振忍无可忍,直接去找李怀光,说:“前几天还说不想造反,现在又带大军来这里干什么?为何不攻打长安,诛杀朱泚?”

李怀光勃然作色,对左右道:“张名振疯了!”马上命人把他拉了出去,当场砍杀。

至此,再也没有人怀疑李怀光的谋反之心了。

李怀光有一个养子叫石演芬,目睹张名振被杀后,立刻派人暗中前往奉天,向德宗密报,请求罢免李怀光的兵权。然而,此事很快被李怀光知悉。石演芬旋即被捕,李怀光厉声质问他:“我把你当成亲生儿子,你竟然要灭我全家!你也知道,我绝不原谅背叛我的人,你还有什么话说?”

石演芬苦笑:“天子视您为股肱,您视我为心腹;您既然能背叛天子,我为何不能背叛您?能免于反贼的恶名,我情愿一死。”

李怀光本来想亲手杀了石演芬,听到这句话后,他马上改变了主意。他对左右侍从说:别杀他,让他活着,但要把他身上的肉一片片剐下来吃!

左右侍从面面相觑,一动不动。

没有人愿意执行李怀光的命令。

最后,有人走上去一刀割断了石演芬的喉咙,然后转身离去。其他人也跟着陆续走出了大帐。离开之前,他们给李怀光留下了一句话:石演芬是个义士,不能受此凌辱!

李怀光气得七窍生烟,可他没有办法。

除非,他把所有人都杀了。

使臣回到奉天,向德宗如实禀报了李怀光的种种悖逆之状。

直到此刻,德宗李适才终于看清了一个早已昭然若揭的事实——李怀光要造反了!

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后,德宗匆忙下令加强警戒,同时命文武百官整理行装,准备一旦有变就移驾梁州(今陕西汉中市)。

二月二十四日,德宗加授李晟为河中(原名蒲州,唐玄宗开元八年改为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市)、同绛节度使,把原属李怀光的主要辖区划给了他(李怀光历年来身兼多职,除朔方节度使外,又兼河中尹、灵州大都督、镇北大都护,以及邠、宁、庆、晋、绛、慈等多地节度使,俨然就是军方的一号人物)。

二十五日,德宗又加授李晟为同平章事。

德宗的上述举措,显然是要让李晟取代李怀光在帝国军界的地位。

二十五日夜里,李怀光动手了。

他悍然发兵杀进了李建徽和杨惠元的军营。李建徽单骑脱逃,杨惠元在逃往奉天的半路上被追兵所杀,两个人的部众都被李怀光吞并。得手之后,李怀光公然叫嚣:“吾今与朱泚连和,车驾且当远避!”(《资治通鉴》卷二三○)

我已经和朱泚联手了,李适有多远就滚多远吧!

兴元元年二月二十六日,德宗李适与文武百官仓皇逃离奉天,前往梁州。

看着前方漫漫的流亡路,李适的眼中写满了惶惑和苍凉。

因为他看不见道路的尽头。

【造反也是个技术活】

魏博的田悦自从跟朱滔翻脸后,日子就越来越不好过了。

几个月来,朱滔连连出兵,在魏博境内攻城略地、烧杀掳掠;而魏博军则屡屡败北,不仅丢失了大量城邑和土地,而且士兵伤亡多达十之六七,将士们普遍出现了厌战情绪。

田悦担心部众造反,赶紧派人向朝廷告急,恳求朝廷遣使宣慰,安定魏博人心。

兴元元年三月,德宗派遣给事中孔巢父来到了魏博。这个孔巢父是孔子的三十七世孙,据说相当博学,而且口才一流。到了魏州后,孔巢父首先代表天子和朝廷向魏博官兵表达了最亲切的慰问,然后深入基层,了解官兵百姓的疾苦,最后又召开了一次大会,发表了一番重要的讲话。

在讲话中,孔巢父努力宣传中央对藩镇的各项方针政策,尤其强调指出,中央对魏博是一贯信任、始终支持的,希望魏博官兵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克服当前困难,排除一切障碍,紧密团结在以田悦同志为核心的领导层周围,自觉与所有分裂势力、叛乱势力划清界限,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儒家经典中有关忠孝节义的精神,忠诚履行朝廷赋予的神圣职责,在把魏博建设成为一个模范藩镇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再立新功!

据说,孔巢父同志的讲话紧扣主题、言之有物、思路清晰、内涵深刻,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在魏博官兵中唤起了极大的共鸣,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就像和煦的春风一样,深深滋润了田悦和所有魏博官兵的心田…(《资治通鉴》卷二三○:“巢父性辩博,至魏州,对其众为陈逆顺祸福,悦及将士皆喜。”)

只可惜,这一切都是假象。

就在这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结束当晚,魏州就爆发了一场叛乱,导致田悦及其老母、妻儿十几口人全部死于非命。

叛乱者名叫田绪。

他就是前幽州节度使田承嗣的儿子,也就是田悦的堂兄弟,原任幽州兵马使,现在的身份是囚犯。

是的,他现在是田悦的阶下之囚。据田悦对外宣称,这个堂兄弟生性“凶险”、“多过失”,本来应该杀头,田悦念在兄弟之情,不忍杀他,就把他“杖而拘之”。

田绪是否真像田悦说的那么坏,外人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对于老爸当初把节度使的宝座送给田悦一事,田绪绝对是耿耿于怀、极度不甘的。

更何况,田悦现在又剥夺了他的兵权,把他关在牢里,这种事摊到谁头上,谁都不会感到愉快。

魏州召开大会的当天,田悦被中央领导高屋建瓴的讲话感动得热泪盈眶,就在大会结束后举办了一场丰盛的酒宴,以表达对孔巢父的感激和崇敬之情。宾主双方开怀畅饮,席间一片欢声笑语。

与此同时,田绪却在昏暗潮湿的牢房里咀嚼着只属于他一个人的愤怒和悲伤。

还好,这天后半夜,终于有人来看望田绪了。由于田悦大人今天心情好,允许魏博官兵们放开肚皮喝酒,所以狱卒们也都放松了管制。田绪的几个弟弟和侄儿就趁这个机会,带着酒肉来给田绪打打牙祭。

田绪三杯酒下肚,就借着酒劲发泄对田悦的不满和怨恨,弟侄们都劝他少说为妙,没想到田绪竟然一发不可收拾,嗓门越来越高。弟侄们大惊失色,赶紧去掩他的嘴。田绪只感觉血往上冲,猛然抽出一个侄子身上的佩刀,顺手一挥就把他砍翻在地。弟侄们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旋即夺路而逃,作鸟兽散。

被砍翻的那个侄子当场毙命。田绪看着手上这把滴血的刀,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选择了。

除了造反,他已无路可走。

当天夜里,田绪挥刀冲出牢房,迅速纠集了过去的一帮亲信,从节度使府的后门翻墙而入,径直杀进田悦所在的内院,把酒足饭饱、睡梦正酣的田悦砍死在了床上,然后又把他的老母、妻子、儿女共十几口人全部砍杀。

是日凌晨,田绪假借田悦之命,召集田悦的心腹扈崿、许士则、蒋济到节度使府议事。扈崿昨晚喝高了,睡得晕晕乎乎,接到通知后,翻个身又睡了过去。而许、蒋二人则来不及细想,赶紧跑来开会。他们刚刚迈进府门,田绪的伏兵便一拥而上,将他们乱刀砍死。

此时天色渐亮,附近的军营已经吹响了早起训练的集合号。田绪立刻带着几个手下赶往军营,准备夺取兵权。此刻,田悦的亲信大将刘忠信刚刚集合好部众,田绪就冲进去对着将士大喊:“扈崿和刘忠信串通谋反,昨夜杀害了田大人!”

众将士一片哗然,旋即骚动起来。刘忠信未及自辩,就被一伙不明真相的士兵砍倒在血泊之中。

与此同时,姗姗来迟的扈崿目睹了节度使府的惨状,情知大事不好,赶紧跑到军营,准备组织力量平叛。

扈崿是魏博的二号人物,说话还是比较管用的,很快就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将士拥到了他的麾下。田绪又惊又怒,匆忙跑上城楼,居高临下地对着校场高声呼喊:“我本是前任大帅之子,诸君深受大帅厚恩,今日若能立我为帅,兵马使赏钱两千缗,大将一千缗,下到士卒,每人百缗。我就算用尽公私财产,也一定在五日内将所有赏钱发到各位手上。”

关键时刻,银弹还是最有效的攻心武器。聚集在扈崿周围的将士纷纷转过头去,用一种兴奋而又怪异的目光看着扈崿。

当然,他们看见的不是扈崿,而是一串一串的铜钱。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没什么悬念了。将士们杀了扈崿,全部归顺田绪,然后簇拥着他去找孔巢父。这位负责宣传安定团结的中央领导刚刚起床,就蓦然发现魏博已经变了天了。

当然,领导的应变能力通常是很强的。孔巢父看了看满身血迹的田绪,又看了看刀剑出鞘的魏博将士,马上以魏博宣慰使的身份,代表天子和朝廷,授予了田绪“权知军府”的职务。所谓权知军府,差不多就等于代理节度使。

几天以后,魏博将士们才知道,他们被田绪这小子忽悠了。

原来谋杀田悦的人并不是扈崿和刘忠信,而是刚刚被他们拥立的领导田绪。

然而,生米已经做成熟饭,大伙也只能承认现实,何况腰包里还多出了沉甸甸的东西,他们也就不跟田绪计较了。

过后,田绪又陆续杀了田悦的亲信将领薛有伦等二十多人,魏博将士也都装聋作哑。

反正没杀到自己头上,就权当没这回事。

得知魏博兵变、田悦被杀的消息之后,最高兴的人莫过于幽州的朱滔了。

他仰天狂笑:“田悦忘恩负义,老天爷终于借田绪之手把他宰了!”随后,朱滔抓住机会趁火打劫,大举出兵进攻魏州,其部众和回纥人在魏州附近肆意劫掠,如入无人之境。

同时,朱滔还派人给田绪送去了一封信,表示承认他魏博节度使的身份。田绪大喜,连忙向朱滔馈赠了大量金帛。朱滔对田绪的表现很满意,让使者回去告诉田绪——当初因田悦背信弃义而撕毁的盟约,即日起恢复如初。

对于魏博的变乱,比较尴尬的人是恒冀的王武俊和昭义的李抱真。十几天前,他们得知田悦已被朱滔打得没有还手之力,于是亲自带兵前来救援,不料魏博突然爆发叛乱,他们只好停止进兵,静观待变。后来,田绪迅速控制了魏博的局势,而朱滔也抢先和田绪恢复了盟约,王武俊和李抱真才赶紧做出反应,派人告知田绪——恒冀和昭义始终是魏博最坚定的盟友,只要魏博有难,二镇一定全力支援。

言下之意,就是希望田绪不要和朱滔结盟。

面对各方抛来的橄榄枝,田绪顿时有些受宠若惊,同时也有些举棋不定。他召集将佐商议,几位幕僚一致认为:“幽州军队穷凶极恶,所到之处白骨盈野,虽说是前任大帅背信所致,可百姓有何罪错,要遭此浩劫?朱滔目前的兵力虽然强大,但他不行仁义,亡可立待。何况恒冀和昭义正准备对他发动攻击,大帅完全没必要屈居其下,跟着他反叛朝廷。而今之计,应该立即遣使入朝,上表归顺。天子正流亡在外,听说魏博诚心归顺,一定倍感欣慰。相信用不了几天,大帅的官爵定会到手。”

田绪笑了,遂依计而行,遣使入朝。

李怀光虽然扯起了反旗,但他的境况实际上并不舒心,甚至可以说相当窘迫。

原因很简单——他的造反不得人心。

从下面这一连串事件中,我们不难窥见李怀光的窘迫。

首先,发兵吞并李、杨二部的同时,李怀光就企图策动两名朔方旧部在奉天城中发动兵变,一举诛杀德宗。这两个旧部,一个叫韩游环(时任邠宁兵马使),一个叫赵升鸾,当时都在奉天护驾。假如他们真的和李怀光同时发难,德宗必定在劫难逃。所幸,这两个人都心向李唐。接到李怀光的密信后,韩游环就主动向德宗呈上密奏,揭露了李怀光的阴谋;而赵升鸾也同样向奉天的最高军事长官(行在都知兵马使)浑瑊作了禀报,以致李怀光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

其后,当德宗车驾仓促逃离奉天时,李怀光又派孟保、惠静寿、孙福达三个将领率精锐骑兵去追杀天子。可三人奉命出发后,却故意在途中逗留延宕,放走了德宗。虽然他们回来后立刻被李怀光解职,但他们都认为自己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所以无怨无悔。

接下来,李怀光想发兵攻打李晟,可一连下达了三次动员令,将士们都拒不从命。他们说:“如果是打朱泚,我们一定效死;要是想谋反,我们宁死不从!”

除了部众和李怀光离心离德之外,朱泚和他的关系也在迅速恶化。

李怀光反叛之前,兵多将广,势力强盛,朱泚对他非常恭敬,不仅致函尊其为兄长,还相约与他在关中称帝,愿为兄弟之国。但是当李怀光起兵后,朱泚却发现李怀光很快失去了部众的拥戴,于是朱泚便又端出一副傲慢的面孔,赐给李怀光“诏书”,以臣节相待,并打算征调他的部队。李怀光勃然大怒,但又无可奈何。因为他现在既担心麾下的部众哗变,又担心李晟会从背后攻击他,所以根本不敢和朱泚兵戎相见。

兴元元年春天,关中的形势显得微妙而复杂:李怀光、李晟、朱泚三方既相互敌对,又相互制约,谁也不敢率先动手;每一方都怕被第三方抄了后路,所以都想等另外两方开打,然后坐收渔翁之利。

三方的心态都一样,没有人敢轻举妄动,其结果就形成了对峙僵持的局面。

最后,李怀光终于打破了僵局。

不过,他并不是出兵去打谁,而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跑了!

李怀光不跑不行。

因为三方之中,他的处境是最尴尬、最不妙的。

人家朱泚戴着“汉元天皇”的冕旒,坐拥帝京,有钱有粮,耗到猴年马月都没问题;而李晟已经取代李怀光,成了大唐军界的一号人物,上有天子宠信,下有部众拥戴,只要秣马厉兵、静观待变,其他的事一点也不用操心。

唯独他李怀光,枯守一座咸阳孤城,内有兵变之虞,外有强敌窥伺,既无外援支持,又无后勤补给,有什么理由跟别人耗下去?

这一年三月初,李怀光命部众烧毁营房,然后纵兵大掠泾原十二县,把这一带掳掠得鸡犬不留,最后率部撤出了关中。

此时此刻,除了撤回自己的老巢河中府,李怀光已经没有别的地方可去了。

然而,即便李怀光主动放弃了对关中的争夺,这条回家的路对他来讲还是很不平坦。

因为一路上不断有人叛他而去。

他刚刚走到富平(今陕西富平县),大将孟涉和段威勇就带着数千人突然掉头,投奔了李晟;此后每走一段路,几乎都有人叛逃;接近河中时,守将吕鸣岳本来想焚毁黄河上的渡桥,不让他进城,后来考虑到守城的兵力太少,恐怕无力抗拒,才硬着头皮打开了城门;进入河中城后,李怀光即命大将赵贵先进驻黄河西面的同州(今陕西大荔县),以防关中唐军来犯,不料赵贵先一到同州就归降了朝廷;最后,李怀光又命大将符峤进驻坊州(今陕西黄陵县),没想到符峤也旋即向附近的官军投诚了…

李怀光万万没想到,自己起兵造反才十几天,就已经落到了众叛亲离、举步维艰的境地。同样是提着脑袋造反,人家朱泚和李希烈至少获得了部众拥戴,至少赚到了一顶天子冕旒,不管将来怎么样,好歹也过了一回当皇帝的瘾,可他李怀光得到了什么呢?

不但什么都没得到,而且连原本拥有的兵力和地盘也在一天天缩水。照这样下去,李怀光迟早会变成孤家寡人,甚至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看来,造反也是个技术活。假如你没有审慎考虑“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基本要素,没有事先做好市场调研、风险评估和可行性分析等工作,仅凭一时冲动就起兵造反,其结果很可能就是玩火自焚!

可是,李怀光能怎么办呢?

现在的他已经是“人在囧途”、身不由己了。

明知前途一片黯淡,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不可能走回头路。

因为,就算他现在肯回头,朝廷虽然也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李怀光还是会担心一件事,那就是在将来的某个时候被德宗秋后算账。

【王者归来】

兴元元年三月下旬,德宗李适经过二十多日的车马颠簸,终于抵达梁州(今陕西汉中市)。

梁州是山南西道的治所,自古地薄民贫,经历一场安史之乱,户口更是减损大半。所以,此道虽下辖十五个州,但财政收入却不及中原地区的几个县。德宗带着文武百官到来后,各方面的供应都很差,连最基本的粮食供应都有短缺之虞,德宗大感困窘,打算继续流亡,逃往物阜民丰的成都。

这显然是个极其愚蠢、缺乏大局观念的想法。

如果德宗的流亡朝廷真的躲进蜀中一隅,关中军民对李唐的忠诚度势必会受到很大的削弱,而长安的光复恐怕也会遥遥无期。

道理很简单,你当天子的自己都逃到千里之外了,谁还肯替你卖命呢?不要说光复长安的计划会搁浅,各地的叛乱恐怕也会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反正关中无主了,谁不想趁机玩一把逐鹿问鼎的游戏呢?

相反,如果德宗以大局为重,安心坐镇梁州,对各种潜在的叛乱势力就会起到一种震慑作用,而对关中军民则会起到一种安抚和鼓励的作用。所以,此事非同小可,可以说直接关系到了李唐社稷的安危。

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得知天子入蜀的意图后,立即进言:“山南西道毗邻京畿地区,如今李晟正准备克复长安,需要借助陛下和朝廷的声势作为支援,一旦陛下西幸川中,收复长安的日子恐怕就很遥远了。”

德宗闻言,不禁产生了犹豫。文武百官也就此事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就在这时候,李晟的一道奏章递到了梁州。他说得比严震更明白:“陛下驻跸汉中,足以系亿兆黎民之心、成翦灭叛贼之势,若取小舍大、迁都蜀地,则官民士庶将因之绝望,虽有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也将束手无策、徒唤奈何!”

就在数日前,德宗刚刚又加授李晟京畿、渭北、鄜坊、丹延四镇节度使的职务,显然是把光复长安、匡扶社稷的重任全部寄托在了他的身上。如今,李晟的这番劝谏当然具有很大的分量,德宗无话可说,只好打消入蜀的念头。

这一年四月十日,靠兵变上台的田绪收到了德宗颁发给他的节度使旌节,被正式任命为魏博节度使。

在朝廷和朱滔之间,田绪明智地选择了朝廷,踢开了朱滔。

很显然,这个宝押对了。

可是,被一脚踢开的朱滔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他随即加紧了对魏博重镇贝州、魏州的进攻。五月初,王武俊和李抱真见魏博危急,遂信守承诺,亲自率部驰援贝州,在距贝州三十里外扎营。

正在攻打贝州的朱滔闻讯,连忙把攻打魏州的大将马寔召回,准备集中兵力与王、李二军决一死战。朱滔本想第二天就发起攻击,可好几个幕僚都劝他说,王武俊擅长野战,不可与其正面交锋,应派兵断其粮道,待其疲敝再伺机进攻。

朱滔一时犹豫不决。就在这时候,部将杨布、蔡雄带着回纥将领来到了他的大帐。

他们是来请战的。

回纥将领对着朱滔猛拍胸脯,说:“我们回纥人每次与邻国交战,只要五百骑兵,便可击破敌人数千骑,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我在大王军中多时,接受大王的金帛、酒肉无数,一心想为大王建功,眼下正当其时。明日,请大王策马登上高岗,观看回纥铁骑如何为大王翦除王武俊,让他一匹马也别想回去!”

杨布和蔡雄也在一旁帮腔:“大王英雄盖世,举幽燕大军南下,本欲横扫河南、肃清关中,如今面对一个小小的敌人就观望不前,势必令远近失望,何以成就霸业!请大王同意回纥的请战要求。”

朱滔一听,顿时豪情满怀,遂决意出战。

此时的朱滔当然不会知道——明天的会战将彻底终结他逐鹿天下的梦想,并将给他的军事生涯画上一个惨痛的句号。

次日清晨,王武俊命部将赵琳率五百骑埋伏在阵地旁边的一片树林中,让李抱真列方阵于后,由他本人亲率精锐骑兵担任前锋,迎战回纥人。战斗一打响,牛皮烘烘的回纥人就扬鞭奋蹄,直冲王武俊的前军。

王武俊的骑兵们忽然一提缰绳,向两侧避开。回纥骑兵一直冲到阵后,正准备回马之际,王武俊下令全军发起攻击,赵琳的伏兵也从树林中突然杀出,将回纥骑兵拦腰截断。回纥人一下就傻了眼,那个昨天还牛气冲天的将领此刻也顾不上什么脸皮了,慌忙率部杀出重围,一路落荒而逃。

王武俊和李抱真乘胜发起冲锋。朱滔的骑兵一见回纥人败了,赶紧掉头而逃,旋即冲垮了自己的步兵阵地,于是步骑两军未及接战便全线溃败。朱滔拼命想要制止,无奈兵败如山倒,根本止不住,只好逃回大营,闭门坚守。

此次会战,朱滔出兵三万,被杀一万多,逃散的一万多,最后跟着他跑回大营的只剩下数千人,几乎可以说是血本无归。

当天傍晚,战场上忽起大雾,王武俊和李抱真不敢贸然进攻,就在朱滔大营的西北角和东北角分别扎营。是日夜里,朱滔放火焚烧大营,然后带着残部从南门出逃,亡奔东面的德州。他在魏博掳掠的堆积如山的财帛和物资一样也带不走,全都落到了王武俊和李抱真的手里。由于雾浓夜黑,王、李二军没有出兵追击。朱滔就此逃过一劫。

跑到德州后,喘息未定的朱滔就愤然砍下了杨布和蔡雄的脑袋。但事已至此,朱滔就算把这两个家伙碎尸万段也于事无补,要怪的话,只能怪他自己太自信、太轻敌了。

随后,朱滔狼狈逃回了幽州。

虽然侥幸捡回一命,但经此一战,朱滔已是元气大伤。从此,朱滔自顾尚且不暇,就更别提那个逐鹿中原、号令天下的美梦了。

李怀光撤出关中后,李晟克复长安的计划就进入了倒计时状态。

与此同时,朱泚和姚令言也开始感到了恐惧。他们频频派遣间谍潜入李晟防区,企图打探唐军进攻长安的计划,包括具体的进攻时间。不料,这些间谍却先后被李晟的侦察骑兵一一捕获。

兴元元年五月二十日,李晟在驻地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阅兵式,故意安排朱泚的那些间谍坐在观礼台上全程观礼。结束后,李晟又设宴招待他们,并一一发给他们路费,把这帮人搞得受宠若惊。最后,李晟对他们说了一句话:“回去告诉所有叛军士兵,小心防守长安,一定不要背叛朱泚!”

间谍们面面相觑。

他们知道,没有什么比这句话更能展示李晟的自信,也没有什么比这句话更能从内心瓦解叛军士兵的斗志了。

简言之,这是李晟的心理战。

次日,李晟率领大军进抵通化门(长安东北第一门)外,大举炫耀兵威。叛军上下人人胆寒,都不敢出城迎战。是日,李晟召集众将商议攻城之计。众人一致认为:“应先攻克外城,占领坊市,再向北进攻皇城。”李晟反对,他说:“坊市狭小,如果叛军跟我们展开巷战,百姓惊慌奔走,不利于我军进攻。依我看,如今叛军的重兵都集结在大明宫北面的禁苑里,我军不如从苑北攻进去,直接打掉叛军的指挥中心,余众必定溃逃。如此,宫阙不残,坊市无扰,方为上策!”

众将均表赞同,此计遂定。随后,李晟派快马连夜通知行在都知兵马使浑瑊、镇国节度使骆元光、商州节度使尚可孤等部,约定日期在长安城下会师。

唐军反攻长安的战役就此打响。

——二十二日,尚可孤部进抵蓝田以西,在此击败了叛军仇敬忠部,并斩杀仇敬忠。

——二十五日,李晟大军推进到大明宫东北面的光泰门外。

——二十六日,李晟军正在修筑营寨,朱泚趁李晟立足未稳,命大将张庭芝、李希倩出城攻击。李晟笑着对众将说:“我正愁叛军闭门不战,没想到他们却主动跑来送死,此乃上天助我,战机不可失也!”随即出兵,大败张、李二军。

——二十七日,叛军再度出战,又被李晟击败;同日,骆元光部也在浐水(灞水支流)西岸大破叛军。当天夜里,李晟命部众在禁苑北墙凿开了一个两百步宽的缺口,准备从这里突入大明宫,对叛军总部发起强攻。

——二十八日,李晟命全军发起总攻。不料,叛军已连夜在禁苑北墙的缺口处修筑了一排木栅栏,唐军的几次冲锋均被击退。李晟大怒,对众将咆哮:“今天要是攻不进去,我就把你们的脑袋砍了!”

众将大恐,只好率众拼死冲锋,最后终于攻破叛军栅栏,兵分数路杀进了大明宫。此时,亲临一线指挥战斗的叛军首领姚令言犹然力战不已,无奈唐军的攻势太猛,只好带着部众且战且退。唐军将叛军迫至白华门时,数千叛军骑兵突然从唐军后侧杀出。眼看唐军即将落入腹背受敌之境,李晟立刻掉转马头,亲率一百多名骑兵杀了过去,同时命左右高呼:“李晟来也!”

这支叛军一听李晟之名,顿时丧失斗志,当即四散溃逃。

战斗进行到这里,叛军基本上是败局已定了。朱泚和姚令言知道大势已去,只好带着余众将近万人,从长安西门仓皇出逃。李晟一边安抚城中士民,一边命兵马使田子奇率部追击朱泚等人。同日,浑瑊、韩游环等部也合力克复了咸阳。至此,沦陷了八个月的长安及附近城邑终于又回到李唐王朝的手中。

六月初四,李晟派快马向德宗呈上了长安光复的捷报。德宗闻报,不禁喜极而泣:“天生李晟,是为了社稷,不是为朕一人啊!”

朱泚和姚令言带着余众逃出长安后,一路向西北方向狂奔,打算投奔吐蕃。

然而,他们的部众却在一路上不断逃散。刚出长安时还有将近一万人,可当他们跑到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北)时,逃得只剩下百余骑兵。要命的是,此时的泾州守将、被朱泚任命为泾原节度使的田希鉴还坚闭城门,拒绝接纳他们。

朱泚大怒,在城下向田希鉴喊话:“你的旌节是我授予的,为何在我危难之时忘恩负义、落井下石?”随即命人焚烧城门。

田希鉴站在城头上看着朱泚冷笑。

没错,我田希鉴的官固然是你朱泚封的,可你朱泚的官又何尝不是李适封的?你既然可以背叛李适,我为何就不能背叛你?

当然,田希鉴没有跟朱泚费这番口舌。他只是命人取来节度使的旌节,往城门下的火堆里一扔,大喊一声:“还你的旌节!”

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朱泚的部众纷纷发出绝望的哭泣。一部分泾原籍的士兵索性杀了姚令言,砍下他的首级向田希鉴投降。朱泚只好带着余下的亲兵、幕僚和族人,继续向北面的驿马关(今甘肃庆阳县西南)方向逃窜。途经宁州(今甘肃宁县)时,刺史夏侯英又闭门抵拒,朱泚只好折往西面继续逃亡。

当朱泚一行疲惫不堪地逃到彭原西城屯(今甘肃镇原县东)的时候,有两个人不想再跑了。

他们是朱泚的大将梁庭芬和韩旻。

梁庭芬故意放慢速度,让自己的坐骑落在众人之后,然后从容地搭弓上箭,一箭就把朱泚射落马下。朱泚负伤掉进一个土坑中,还没等他挣扎着爬起来,韩旻就挥刀上前,一刀砍下了他的脑袋。随后,韩旻等人提着朱泚的首级返回泾州,向朝廷投降。

数日后,朱泚的首级被传送至梁州的天子行在。

至此,由泾师之变引发的这场重大叛乱终于尘埃落定,一度兵戈扰攘的京畿也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安宁。

说到底,朱泚这场叛乱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场闹剧,而他本人也不过是个跳梁小丑而已。

对于朱泚的败亡,柏杨先生有过一段十分中肯的评论:“史迹斑斑,急于当皇帝的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这就跟地基刚铺上水泥,还没有凝固,就急着盖一百层高楼一样;而且,当国王(意指称王)还有后退的空间,当皇帝就踏上不归之路。当初孙权劝曹操当皇帝时,曹操失笑说:‘这小子想把我弄到火炉上坐!’朱泚何德何能,一看宝座空出来,屁股立刻就凑上去,仅此一点,他就头脑简单。…李怀光军势稍弱,朱泚就马上端起嘴脸,化友为敌,见识何以如此浅陋。一个只知道摆摆架子过干瘾的人,层面就未免太低,…智慧及常识两缺,一个笨瓜而已。”

诚哉斯言。

兴元元年七月十三日,在外流亡了十个多月的德宗李适终于回到了长安。

  如果觉得血腥的盛唐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王觉仁小说全集血腥的盛唐兰亭序杀局3兰亭序杀局2兰亭序杀局,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