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吴蔚作品755年:中国盛衰之交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李隆基即位为玄宗后,共过患难的王妃王氏立即被册立为皇后,王皇后的父亲王仁皎进为太仆卿(属于地位较高但并不重要的职位),兄长王守一擢为尚乘奉御。然而,这并非王皇后好运的开始。玄宗天性风流,生性好色,容貌普通的王皇后必然要面临色衰爱弛的厄运。

  即位初几年,玄宗尚能尊崇皇后,以礼相待,对皇后的外家也颇能优待。皇后的兄长王守一是玄宗推翻太平公主及其党羽时的密谋者之一,玄宗在未得势时,便与他交往甚密,后特意将睿宗第七女薛国公主嫁给他为妻,结为至亲,并封其为驸马都尉。皇后的父亲王仁皎,累迁至开府仪同三司、国公。不过,王氏家族从未得到任何重要的有权势的官职。玄宗在任用外戚这方面一直非常小心翼翼(后来当他遇到了杨玉环后,便完全改变了)。甚至他对待自己的亲弟兄也是如此,只让他们担任有名无实的荣誉性职务。新即位之初,玄宗显然不希望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来分享他的权力。但到了晚年,他对政务产生了极大的厌倦,反而愿意将权力交给亲信的人,比如李林甫和安禄山。

  王仁皎病死后,玄宗准许特别优待,想按自己外祖父窦孝湛死时的丧葬规格,为岳父王仁皎修筑高达五丈一尺的坟茔。大臣宋璟、苏颋坚决不同意,劝谏说:“官居一品,坟只高一丈九尺,先朝开国元勋,坟高亦不过三丈许。从前窦太尉坟,已逾越礼制,怎可再蹈前辙?万望陛下遵守朝廷成制,成全中宫美德。”(《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二》)玄宗这才作罢。

  但是,婚后多年的王皇后一直没有生育,随着后宫妃嫔宠姬越来越多,她愈发受到玄宗的冷落。玄宗早年在潞州任职时曾纳一名赵姓娼家女,长得妖冶迷人,能歌善舞,性格温婉可人,颇得玄宗宠爱。玄宗即位后,册立赵氏为赵丽妃。此外,后宫中还有皇甫德仪、刘才人、杨妃、钱妃等,经常有十分香艳的一幕:“帝每后宫春宴,使妃嫔各插艳花,亲捉粉蝶放之,蝶止者幸焉”(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

  天子的多情,也感染了身边的人。玄宗曾经组织宫女们为边塞军士缝制衣服。有个兵士穿上了这批衣服,还在短袍中发现了一首诗,诗曰:“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畜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重结后身缘。”兵士读了颇为神往,便将这件事报告了主帅,主帅报告了玄宗。玄宗十分感动,找出了写诗藏于袍中的宫女,将她嫁给了发现诗的兵士。边塞士兵听闻后都十分感动,一时传为佳话。事见明人蒋一葵所著《尧山堂外纪》。

  开元二年(714年),朝野上下盛传当今皇帝将广选民间女子,以充后宫。玄宗听到风声后,立即命有关部门准备车牛,将后宫多余宫女从内朝正殿南面的侧门崇明门遣送回家。为此,玄宗还专门下了一道敕旨,表示“往缘太平公主取人入宫,朕以事虽顺从,未能拒抑”,如今人颇喧哗,“以为朕求声色,选备掖庭”,“见不贤莫若自省,欲止谤莫若自修,改而更张,损之可也”(宋·王溥《唐会要·卷三》)。显然,这道敕旨是出于平息舆论,表示不求“声色”。玄宗的“见不贤莫若自省,欲止谤莫若自修”这两句话,表达了他损情抑欲的决心。但实际上,他是热爱女人的,而且,在挑选女人的眼光上,他极为独到而挑剔。天子风流好色的这一点,日益显露了出来。后宫开始不那么平静了。

  因为王皇后无子,赵丽妃所生的儿子李瑛被立为太子。之后,皇甫德仪、刘才人也各自喜得贵子。王皇后越来越感到玄宗的冷落,危机感也越来越强烈。这时候,光彩照人的武氏出现了。她一出现,顿时使王皇后由不幸沦入了绝境,赵丽妃等人也由有幸沦入了不幸的行列,色衰爱弛后的厄运一并降临在这些不幸的女人们身上,甚至由此而祸及已经被立为太子的赵丽妃的儿子李瑛身上。

  【二 要当皇后的武惠妃】

  中国古代的后宫是一个无声的战场。和其他战场不同的是,战争的起因是君王的宠爱,这里没有硝烟,只有脂粉。要取得战争的胜利,美貌的武器必不可少,但并不能够长久,最后的胜利往往属于一种人——貌美,且工于心计者。

  玄宗继位之后,励精图治多年,眼见社会一片太平景象,难免开始洋洋自得起来,以为盛世难逢,国事无忧,便想在后宫逍遥自在地欢度春秋。他生性渔色,一生纳妾无数,据说后宫养有宫女4万人,见诸史册的著名嫔妃,除杨贵妃外,还有刘华妃、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武惠妃、高婕妤等人。这些人中,武惠妃是最受李隆基宠爱的妃子之一。

  武惠妃为恒安王武攸止(武士彟哥哥的孙子,武则天的堂侄)的女儿。她本是金枝玉叶,但因为年幼时父亲病逝,按惯例被送入宫中由武则天抚养。然而风光的日子没过几年,武则天一手创立的武周王朝垮台,这个小女孩也变得一钱不值,无人理睬,由此沦落为一个小小的宫女。到玄宗即位时,小宫女已经长大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十五六岁,芙蓉颜面,豆蔻年华,有着姣丽可人的容貌与流光溢彩的风情。最为人称道的是,她天生有种贵族气质,举手投足间有武则天的风范,气度逼人,一下子就引起了玄宗的注意,由此得幸。武氏性情乖巧,善于逢迎,很快就博得玄宗的欢心,逐渐变成专宠专房,日夜陪侍在左右。不过,武氏虽得玄宗的宠爱,当时朝廷上下却正处在一致反武的高潮下。武氏身为武三思的侄女,难免受到牵连,她想得到“妃”的名分,也一直是困难重重。直到开元十二年(724年),始赐号惠妃。

  武氏一连生下了4男3女,为玄宗嫔妃中生育最多的人。由此可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她完全占据了玄宗的后宫生活。武氏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取名叫李嗣一,为玄宗第九子。“嗣一”这个名字代表着玄宗无比的重视,因为他觉得这个孩子是自己所有儿子中最好的。可惜,这个长相秀美的男孩在襁褓时就夭折了。玄宗十分悲痛,追立为夏王,赠谥号为悼。李嗣一死的时候,玄宗还住在东都洛阳,因此被葬于龙门东岑。

  不久,武氏又生下了一个“貌丰秀若图画”的儿子李敏(玄宗第十五子),但同样在襁褓中死去,被追立为怀哀王。其后武氏又生上仙公主,仍是早死。及生李瑁(玄宗第十八子)之后,玄宗生怕他再早死,不敢留在宫中养育,而让宁王李宪(玄宗长兄)的妃子收养在宁王邸,由宁王妃元氏亲自哺乳,并对外宣布李瑁是宁王与元氏之子。李瑁后来被封为寿王,寓意就是玄宗希望他长寿不要夭折。顺便提一句,就是这位寿王李瑁,长大成人后娶了杨玉环为寿王妃,从而为杨玉环走上历史舞台埋下了伏笔。

  之后,武氏接连生下儿子盛王李琦、女儿咸宜公主、太华公主,开始恃宠而骄,不但不把赵丽妃等嫔妃放在眼里,就是对王皇后也颇有失礼怠慢之处。王皇后好面子,时常当面训诫武氏。武氏怀恨在心,便经常在枕边向玄宗哭诉,说皇后如何因妒忌生嫌,如何故意欺辱她。玄宗此时的心思全在武氏身上,自然很生气,痛斥了王皇后一顿,并打算废除王皇后。他召秘书监姜皎(李林甫的舅舅)商议此事,预备以皇后无子为借口将其废黜。

  不料姜皎虽为玄宗心腹,却很同情王皇后,向王皇后私下泄露了此事,过早地暴露了玄宗的意图。王皇后知晓后立即跑到玄宗面前,哭着说:“妾不过得罪了陛下的宠妃,并未得罪陛下。陛下不念结发之情犹可,难道竟忘了当年太上皇被幽之时,家无隔宿之粮,妾父脱下衣衫换来米面,为陛下作生日汤饼的事么?”(《新唐书·卷七十六·王皇后传》)原话为“陛下独不念阿忠(阿忠为王皇后对其父王仁皎的称呼)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邪?”玄宗听到这话,总算天良发现,便不再做声了。

  从这一点上看,玄宗比他的伯父中宗李显差远了,中宗感激患难之妻韦氏,虽然因此而酿成大祸,但从情感上来说,他更值得赞扬。

  姜皎泄密一事后来被人检举出来,玄宗非常生气,但一时又找不到处置姜皎的借口。当时的宰相张嘉贞迎合玄宗的旨意,便罗织姜皎的罪名,称“姜皎妄谈吉凶之事”。姜皎是帮助玄宗登上皇位的大功臣,却依旧被处以杖刑六十,流放钦州。姜皎之弟吏部侍郎姜晦也受到牵连,被贬为春州司马。姜皎在赴钦州的途中死去。姜皎死后,玄宗回忆曾经与姜皎同生共死的往事,颇为思念,废后之事暂时搁在了一边。

  又过了几年,武氏越加骄横,常向玄宗搬弄是非,使玄宗重又生出废后之念。然而,王皇后为人相当不错,在宫中深得人心,除了武氏外,无论是嫔妃,还是普通宫女,都与王皇后相处融洽。玄宗想罗织王皇后的过错,竟然找不到一个人说她的坏话。这使得玄宗相当惊讶,一时下不了废后的决心。王皇后的兄长王守一见妹妹中宫地位动摇,心中很是不安。他想,皇后要是能生一个儿子,就可以避免被废的厄运。于是,他在自己家中设坛祈神。有一个叫明悟的僧人,知道了王守一的心思,便向王守一建议说:“皇后若想求子,应先祭拜南北斗,然后取一段霹雳木剖开,在里面刻上天地字以及玄宗的名字,合而佩之,祝曰:‘佩此有于当如则天皇后。’便可得子。”(《旧唐书·卷五十一·玄宗废后王氏》)王守一不辨真伪,立即信以为真,进宫告诉了王皇后。王皇后求子心切,也不辨好歹,一切照办。谁知这事被武惠妃探知,立即向玄宗告发。

  自汉代以来,历朝皇宫最忌行巫蛊之术。玄宗一听,马上跑到中宫王皇后处,亲自搜查,果然在王皇后身上搜到了证物。王皇后分辨说:“此物实为求子所用,并非咒诅厌胜之物。”玄宗哪里肯听,他正愁找不到废后的把柄呢。

  这事在后来者看来,僧人明悟出现得蹊跷,后来也不知所终。因此,有许多人推测,这僧人多半是受了武惠妃的指使,故意设好圈套,引诱王皇后上当。

  开元十二年(724年)秋,玄宗亲手起草敕书,下制曰:“皇后王氏,天命不祐,华而不实。造起狱讼,朋扇朝廷,见无将之心,有可讳之恶。焉得敬承宗庙,母仪天下?可废为庶人,别院安置。刑于家室,有愧昔王,为国大计,盖非获已。”(《旧唐书·卷五十一·玄宗废后王氏》)又逼迫皇后兄长王守一与薛国公主离婚,随后赐他自杀。

  王氏弄巧成拙,丢了皇后位置不说,还害得兄长丧命,又懊悔又伤心,在冷宫恹恹成病,于当年十月便死了。有野史记录说:“王庶人死因成谜。”

  王氏善于抚下,在后宫极得人缘。后宫上下念及王氏的为人,大多为她不明不白的死悲痛流泪。玄宗听到发妻死讯,追忆往事,也有些后悔,下令以一品之礼将她安葬于长安无相寺,但仍然没有恢复王氏的皇后名号,也没有追查王氏死因。大概他心知肚明,知道追究起来,势必牵扯出武氏。38年后,即宝应元年(762),代宗李豫即位,王皇后的冤案才得到昭雪,复尊王氏为皇后。

  王氏死后,玄宗一心想要册立心爱的武氏为后,他先册立武氏为“惠妃”。这个名份是玄宗的首创,表示位居后宫诸妃之上,与当年高宗为武则天独创的“宸妃”有异曲同工之妙。随后,玄宗又封武惠妃的生母杨氏为郑国夫人,弟弟武忠、武信也分别越级提拔。

  在古代,皇帝立后是国家大事,玄宗命群臣庭议,但意外遭到了以宰相张九龄为首的群臣的反对。大多数人认为武惠妃是臭名昭著的武三思的侄女,不能立其为后。这其中,措辞最激烈的要数御史潘好礼。他上书谏言说:“臣闻诸礼,父母仇不共天。《春秋》‘子不复仇,不子也。’陛下欲以武惠妃为后,何以见天下士?妃再从叔祖非他,三思也;从父非他,延秀也。二人皆干纪礼常,天下共嫉。夫恶木垂荫,志士不息;盗泉飞溢,廉夫不饮。匹夫匹妇尚相择,况天子乎?愿慎选华族,以称神祇之心。……今太子非惠妃所生,而妃因有子,若一俪宸极,则储位将不安,愿陛下详察之。”(《新唐书·卷七十六·王皇后传》)大意是:武惠妃不是太子生母,如果立为皇后,她因自己有儿子,势必想法动摇储位,改立她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群情汹汹,众臣反对得十分激烈。众怒难犯,这时的玄宗还不算十分昏聩,见大臣们多不赞成,也不好逆流而上,只得将立后之事搁置起来。但他仍然下令在皇宫之内,武惠妃享有与皇后同等的服秩品级待遇。这样一来,武惠妃便成了不是皇后的皇后。

  武惠妃却是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她一心想当上皇后,又想为儿子寿王李瑁谋取储君之位,对受阻一事很不甘心。但她人在后宫,武姓外族尽被杀戮,没有娘家势力可以依靠。正苦于无门之时,时任吏部侍郎的李林甫想方设法地托人带话给深宫中的武惠妃,表示:“愿为寿王立储效力。”

  李林甫为唐高祖李渊六弟李祎的第四代孙,论其辈份来,比玄宗还高了一辈。不过,这身份到了李林甫这里,因为血缘太远,已经没有了什么特别的作用。然而,李林甫极善于钻营,适时地把握住了武惠妃的心态。从此,二人开始了通力合作。可以说,李林甫后来能当上宰相,武惠妃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眨眼间时间过了11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七月,武惠妃的女儿咸宜公主下嫁杨洄。杨洄为隋朝皇族后人杨慎交和长宁公主(中宗李显与韦后所生)之子。杨玉环是杨家的远房亲眷,也参加了这场盛况空前的婚礼,大概就是在这场婚礼中,她那“姿色冠代”的美貌给寿王李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咸宜公主出嫁后五个月,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十二月,17岁的杨玉环成为寿王妃,从此走进了大唐朝廷权贵的中心地带。接受杨玉环叩拜的婆婆武惠妃这时不过38岁年纪,正当盛年,她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个丰艳的儿媳妇将来会成为她丈夫最爱的女人。这个时候的武惠妃,也没有精力去想儿媳妇的事情,因为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改易皇储,并让自己当上皇后。此时,她正让李林甫暗中伺察太子的过失,以便乘机进谗。

  太子李瑛是玄宗为藩王时的宠姬赵丽妃所生。玄宗刚即位为帝时,赵丽妃宠冠后宫,玄宗便立李瑛为皇太子。这时候的太子李瑛,已经年近30,聪明好学,有才识,一向安份守己。但他有时看见生母赵丽妃受武惠妃的气,不免愤恨,背地发几句牢骚怨言。李林甫听到后,立即去报告武惠妃。武惠妃向玄宗跪下哭诉:“太子阴结党羽,意欲害我母子。”玄宗不问青红皂白,第二天上朝,立即提出想废黜太子及两个弟弟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宰相张九龄谏道:“陛下践祚垂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深宫,日受圣训,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久长,子孙蕃昌。今三子皆已成人,不闻大过,陛下奈何一旦以无根之语,喜怒之际,尽废之乎!且太子天下本,不可轻摇。昔晋献公听骊姬之谗杀申生,三世大乱。汉武帝信江充之诬罪戾太子,京城流血。晋惠帝用贾后之谮废愍怀太子,中原涂炭。隋文帝纳独孤后之言黜太子勇,立炀帝,遂失天下。由此观之,不可不慎。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四》)玄宗无言以对,脸上露出愠怒之色。

  武惠妃知道后,深恨张九龄,与李林甫串通一气,设法向玄宗进谗,大力排挤张九龄。玄宗本来很赏识张九龄的文才,但禁不住武、李二人的内外夹击,加上张九龄经常直言进谏,为玄宗所不喜,便渐渐对张九龄冷淡起来。过了一段时间,李林甫终于找到了机会,促使玄宗贬张九龄为荆州长史。张九龄罢相后,李林甫被任为中书令,坐上了宰相第一把交椅。

  张九龄为人十分豁达,晚年以文史自娱。玄宗虽然因信任李林甫而放逐了张九龄,但常常念及张九龄风范,每每用人,必先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旧唐书·卷九十九·张九龄传》)这便是“九龄风度”的来历。晚年经安史之乱的磨难之后,玄宗才彻底悔悟自己不该贬黜张九龄。

  张九龄离朝之后,武惠妃与李林甫更无顾忌。两人密商如何加紧谋害太子。太子李瑛这时候已经感到了极大的危机,心里忧愤而恐惧,但却无能为力,只好经常借酒浇愁,愁闷之色一览无遗。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境遇相同,便与太子走到了一起。三人常在一起游乐,借酒私下议论武惠妃。酒的力量让三位皇子的情绪变得激昂,言语之间无不对武惠妃充满仇恨。武惠妃得知后,自然要加紧下手,以除后患。

  一天,武惠妃派人对太子和鄂王、光王诡称玄宗宫中有贼,要三人穿上衣甲,入宫防卫。三人关心父皇,信以为真,依言入宫。武惠妃立即报知玄宗,说太子与二王串通谋反,已身裹衣甲。玄宗派内侍去探察,果如所言,大为震怒,立即废李瑛、李瑶、李琚三子为庶人。不久,又赐三子自尽于长安城东驿,并牵连三子舅家数十人。

  唐朝之所以频频出现父子、手足相残的家庭悲剧,皆起自于太宗李世民以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太宗杀建成、武则天杀子、韦后杀夫、玄宗诛韦后和平定太平公主之乱,都是不会令人轻易忘记的。太宗和玄宗未得政权以前,都是亲冒白刃,出生入死,历尽艰险,而当上皇帝后没有安全感,必然经常在流言中经历着犹豫和痛苦。这也是皇权所带来的特有的人性的扭曲和悲哀。

  至此,武惠妃已经实现了她的野心,悉数铲除了竞争对手,为儿子李瑁册立太子和自己册封皇后扫清了道路。她原以为这样就能如愿以偿,谁知她的胜利非常短暂。玄宗风闻太子之死有冤,且朝臣对武惠妃颇多异议,一时不敢轻易册李瑁为太子,便借故把立储册后之事一推再推。武惠妃日夜焦虑,积忧成疾,竟然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她心中有鬼不安,每每梦见太子三人冤魂向她索命,便像一个狂人,常常大叫:“三庶人饶命!”(三庶人即为太子李瑛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人)闹得宫中鸡犬不宁,最终导致精神失常。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十二月,武惠妃病势越来越重,如癫如狂,语无伦次,没挨过残冬就死了,死时才40岁,距“三庶人”冤死仅7个月时间。事见《旧唐书·卷一百零七·废人瑛传》。

  武惠妃之死使玄宗十分悲痛。他自登基以来,武惠妃在宫中陪侍了他20多年,几乎经历了整个“开元盛世”。这20多年的感情,非一言一语能够说清,也非一朝一夕能够忘记。由于难忘旧情,玄宗特追封武惠妃为“贞顺皇后”,下制曰:“奄至沦殁,载深感悼,逐使玉衣之庆,不及於生前,象服之荣,徒增於身後,可赠贞顺皇后。”(《旧唐书·卷五十一·玄宗废后王氏》)将武惠妃以皇后礼葬于敬陵。武惠妃生前没有得到的名分,死后终于得到。玄宗如此而为,大概也是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而且从此以后,玄宗再也没有考虑过封后一事。之后的贵妃杨玉环虽然备受恩宠,但生前死后都未曾得到玄宗正宫皇后的名号。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玄宗对武惠妃的用情之深,以及内心难以名状的纠缠。

  玄宗的后宫美女如云,武惠妃能够在其中成为佼佼者,并独宠后宫达20年之久,绝非是仅仅凭色相就能做得到的事情。若是仅论容颜,一个生育过多次、死时已经40岁的女人,无论如何也是比不过青春少女的美貌。如此推断起来,武惠妃一定有其超乎常人的特长,才能令玄宗对她深深眷念。不过,遍查史书,也未能找到这方面的记载。

  武惠妃死后,52岁的玄宗精神萎靡,似乎一下子老了许多。他退朝以后,经常一个人站在武惠妃生前居住过的寝宫,沉默不语,寝食难安,显然内心感到十分孤独。玄宗对武惠妃的真情和眷念,也由此可见。

  武惠妃虽然生前死后享尽恩宠,她绝对想不到的是:忠王李玙(后改名为李亨)因“长幼有序”、“推长而立”等冠冕堂皇的理由被立为太子。她生前辛苦经营的一切都化作了泡影,仅仅为他人作了嫁衣裳。而她宝贝儿子李瑁的王妃杨玉环在不久后更成为玄宗的新宠。这真是人世间绝大的讽刺。武惠妃若是地下有知,一定会死不瞑目。

  【三 孤傲梅妃江采萍】

  武惠妃一死,玄宗终日丧魂落魄,郁郁寡欢。随侍玄宗左右的宦官高力士猜知皇帝的心思,奏请出使江南,寻访美女。开元年间,高力士来到闽中莆田县时,选得一位佳人名江采萍。父亲江仲逊,是位郎中,世代行医。江采萍7岁时,能朗诵《诗经》中的《周南》、《召南》两组诗歌,对父亲说:“我虽女子,当以此诗为志。”父亲感到十分惊奇,于是给她起名为采蘋。高力士出使福建时,江采萍已经到了盘发插簪的年龄。高力士看到她容貌才学出众,把她选中,带回皇宫献给玄宗。

  江采萍不仅有倾国倾城之貌,更兼擅长文艺,能诗善赋,举止轻盈,丰神飘逸。玄宗一见,大为赞赏,认为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及东都(洛阳)大内、上阳两宫,所蓄数千佳丽均不及江采萍秀媚。因江采萍喜爱梅花,玄宗便派人在她的住处四周都种上梅花。玄宗亲自在匾额上题写“梅亭”二字。在梅花开放时,江采萍作赋赏梅,半夜还徘徊花下,不忍离开。玄宗因此戏称她为“梅妃”。

  梅妃个性文静含蓄,深沉高雅,不喜欢铅华粉饰,每日只是素妆雅服,更显得神骨秀姿,自饶风韵。她善于写诗文,作有《萧兰》、《梨园》、《梅花》、《凤笛》、《玻杯》、《剪刀》、《绮窗》七篇赋,自比东晋才女谢道韫。

  玄宗五兄弟之间的感情非常亲密,经常在一起闲聊。玄宗曾在一篇《鹡鸰颂》的赋中写道:“朕之兄弟,唯有五人,每听政之后,延入宫掖,申友与之志,咏棠棣之诗,邕邕如,怡怡如,展天伦之爱也。”因梅妃跳惊鸿舞时更能使满堂生辉,玄宗得意地向兄弟们夸耀她为“梅精”,经常让梅妃在兄弟聚会的宴席上侍候。有一次欢宴的时候,玄宗命梅妃切开橙子,去送给各位亲王。当时宁王李宪(玄宗长兄)已经喝醉,见梅妃送橙子来,起身要接,谁知脚下不听使唤,误踩了梅妃的鞋子。梅妃大不高兴,发了一顿嗔,自行回到梅院去了,然后打发人告诉玄宗说:“臣妾肚子不好受,因此不可以见风。”(事见唐人曹邺所著《梅妃传》)玄宗怏怏不乐,便撤掉宴席,不欢而散。梅妃性格之孤傲倔强可见一斑。

  刚好这个时候,有人向玄宗推荐了杨玉环。玄宗大喜,立即派人去接杨玉环进宫来,果然一见倾心。从此以后,“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杨玉环初入宫时,玄宗仍然宠幸梅妃,还经常去看她。两个女人之间开始还有一番针锋相对的较量。梅妃虽然容貌清秀,但性格清高孤僻,孤芳自赏。公平而论,杨玉环外貌、才艺、风情,都远胜于梅妃,她的出现,使梅妃的人生急转直下。玄宗感情的砝码逐渐倾向于杨玉环。在争夺丈夫恩宠的争斗中,梅妃只能节节败退。

  开元末年的元宵晚会,梅妃与杨玉环各自前去赏灯,在街上不期而遇。当时,杨玉环尚无封号,只是一名寄居内宫的太真女道士,按礼节应该给梅妃施礼。梅妃平素恃才而矜,只因杨玉环将自己比压下去,内心早就酸溜溜的。当晚借此机会,讥笑杨玉环的丰腴:“看你身材丰硕,可算是一个肥婢呀!”杨玉环受此羞辱,自然心存芥蒂,之后得势封为贵妃后,便恃宠排挤梅妃,最终将她贬到上阳东宫。

  一天,玄宗在梅园闲坐,睹物思人,便派常侍高力士去召梅妃到翠华西阁会面。高力士飞奔到上阳东宫叩见梅妃。梅妃到翠华阁拜见玄宗,哭道:“贱妾罪该万死,自知永远被抛弃,没想到今日能重见龙颜!”玄宗说:“朕也是哪一天不想念你呢?看你面容消瘦了许多。”梅妃说:“浮云遮蔽明月,暴雨惹恼春花,面对如此情景,怎能不消瘦!”玄宗说:“妙就妙在身体瘦削。”梅妃笑道:“比那个肥粗老胖的人(指杨玉环)如何?”玄宗也笑道:“各有各的好处。”二人叙说往日的情爱,均感到不胜悲凄。

  第二天,杨贵妃在后宫听说皇帝与梅妃昨晚睡在翠华阁,怒气冲冲地赶去兴师问罪。看门的太监惊慌地奏报玄宗:“妃子已经来到阁前,该怎么办?”玄宗赶紧披上衣服,将梅妃藏到帷幕的夹层中。杨贵妃一进来就问:“梅精在哪里?”玄宗堂堂天子,竟然怕杨贵妃吃醋,不敢说跟别的女人在一起,只说:“她在东宫。”杨贵妃说:“请陛下把她召来,今天要同她一起到温泉洗澡。”玄宗说:“这个女子已被打入冷宫,不能一同前去。”杨贵妃若无其事地说:“太阳已经出来了,请陛下出去上朝,接见群臣。我留在翠华阁,等待陛下回来。”玄宗自然不能让杨贵妃留下来,便拉过被子,重新躺下,假装生病的样子,说:“今天有病,不能上朝!”到了这时候,杨贵妃已经看见床下女人的鞋子,妒火中烧,再也忍不住了,立即将头上戴的金银首饰拔下来扔在地上,怒气冲冲地走了。

  玄宗见杨贵妃赌气走了,还想找梅妃重叙余欢。不料小太监见杨贵妃生气,怕另起风波,已经悄悄将梅妃送回她的住处去了。玄宗正一腔莫名之火,听说后大怒,拔剑斩杀了自作主张的小太监。但他还是舍不得杨贵妃,生怕杨贵妃生气,最终还是放弃了梅妃。

  不久,梅妃不耐寂寞,便用千两黄金贿赂高力士,让他请词人仿汉代司马相如的作品作《长门赋》,以献给玄宗表达自己的心愿。高力士虽然怜悯梅妃,但考虑到杨贵妃受宠日深,权势渐隆,只能推脱道:“找不到能写出这种赋的人。”梅妃便自己作了一篇《楼东赋》,追忆往日的岁月,感叹今昔的独守空房,情深意重,颇为感人。

  杨贵妃听到梅妃作赋这件事,非常嫉妒,生怕玄宗旧情复燃,便对玄宗说:“江妃平庸下贱,用隐语发泄她的怨恨,希望陛下命她自杀!”玄宗沉默不语。杨贵妃虽然多次进梅妃的谗言,要求玄宗杀死梅妃,玄宗始终不应。大概在他心中,还是不能忘记梅妃曾经给他的心灵带来过巨大的慰藉。

  梅妃在冷清中度日如年,无限幽怨,顾影徘徊,偶然看到岭南的使者回京,便问身边的人:“什么地方的使者来了?”身边的人回答说:“是诸侯国给杨贵妃进贡水果的使者。”梅妃听了大有楼东失宠之叹,不禁悲泣泪下。

  玄宗在花萼楼上偶然思念梅妃,命人把一斛珍珠密封送给梅妃。梅妃没有接受,写了一首诗转交给玄宗:“柳叶双眉久不描,残装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红绡一句暗指杨玉环。杨玉环初次奉召入宫时,与父母泣别,时天寒,泪结为红冰。杨玉环体肥怯热,每至夏月,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于巾帕上,色如桃红)玄宗看过诗后,对梅妃的孤傲和清高很不满意,却又喜欢诗的清妙,便叫乐府谱成新曲歌唱,曲名就叫《一斛珠》。

  如果觉得755年:中国盛衰之交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吴蔚小说全集明宫奇案宋江山包青天案藏杀机:清代四大奇案卷宗大汉公主1644:中国式王朝兴替755年:中国盛衰之交宋史疑云:960年到1279年之两宋典故满城尽带黄金甲楼兰璇玑图大唐游侠鱼玄机孔雀胆韩熙载夜宴斧声烛影,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