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吴蔚作品宋江山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吴越与南唐一样,竭力向宋朝表示恭顺以求自保。吴越由钱镠建立,国都在杭州。钱镠当国王以后,经常回故乡,但他的父亲钱宽总是逃避不见。钱镠问其缘故,父亲说:“你现在当国王,三面受敌(北、西有吴,南有闽),与人争利,怕祸及我家,所以不愿见你面。”钱镠涕泣受教。之后,钱镠小心谨慎,力求自保。他很少安睡,用小圆木作枕,熟睡中头一动便落枕觉醒,他称为“警枕”。又在寝室中置粉盘,想起事情即写在粉盘上。令侍女通夜等候,外面有人报告,立即唤醒他。

  钱镠死后,以后当国王的依次是钱元□、钱弘佐、钱□。宋伐南唐,令吴越出兵助攻,吴越不敢不从。李煜写信给钱□说:“今天没有我,明天岂能还有你?早晚你也是汴梁一布衣罢了。”钱□畏惧宋朝,不但将信交给了宋朝,还助宋朝攻打南唐的常州。南唐灭亡后,赵匡胤命钱□到开封朝见,钱□生怕给宋朝出兵的借口,不敢不去,勉强带着妻儿入朝。赵匡胤却对他大加款待,赏赐丰厚,不但允许他佩剑上殿,还命晋王赵光义与其以兄弟之礼相见,两月后放他回国。临行前,赵匡胤送了一个黄包袱给钱□,交待钱□到家后再看。钱□回到杭州后,打开包袱一看,里面并非金银珠宝,而是宋朝群臣请求扣留钱□的奏折。钱□既感激又恐惧,从此对宋朝唯命是从,完全屈服在宋朝的统治之下。

  值得一提的是,就是这个钱□,修建了著名的雷峰塔,只是为了庆贺宠妃黄氏得子,因而又名“黄妃塔”,后来成为西湖十景之一。

  至此,赵匡胤先后灭掉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国。虽然天下已呈一统之势,但赵匡胤似乎并不开心,宦官王继恩发现皇帝常常不由自主地凝视北方,脸有不郁之色。他知道,皇帝有一块心头病,这便是燕云十六州了。

  此时,宋朝群臣为了庆贺平定南方的胜利,联名上表,要给赵匡胤加尊号“一统太平”,不料赵匡胤却说:“燕、晋还没有收复,怎么称得上是一统太平呢?”念念不忘北方的燕云十六州。他开始雄心勃勃地和辽国契丹展开斗争,计划收复北方的失地,以争取扩大统一的规模。

  这时候的局面,已经与宋朝立国之初大不相同。经过多年统一中原的内战,宋军已成疲惫之师。而北方的辽国早已经休生养息,再次坐大一方。更关键的是,自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始,以文制武、削弱武将成为宋朝的国策,军队的战斗力大为削弱。

  其实在赵匡胤心中,也对北伐契丹并无把握。他的偶像后周世宗柴荣如此雄才大略,却仅仅收复瀛、莫二州,在攻取幽州时,突然病重,英年早逝。实际上,自乾德二年(964年)起,赵匡胤已经开始了北伐的步伐,命大将李继勋等人率步骑万余人攻打北汉重镇辽州(今山西左权),李继勋先打败了前来救援的太原将领郝贵超。辽州刺史杜延韬见大势已去,便出城投降。北汉不甘心放弃辽州,向辽国借契丹步骑共六万人来夺取辽州。李继勋等出战,大破契丹军。这是北伐的一次大胜利,极大地满足了赵匡胤的虚荣心。因而自开宝元年(968年)开始,他明显加快了北伐的步伐,首先要对付的自然是夹在宋朝和辽国之间的北汉,但之后并不顺利。宋军曾大败北汉名将刘继业(即后来大名鼎鼎的杨令公杨业)于团柏谷(今山西祁县东南)。刘继业退守汾河桥,宋军苦战后夺取了汾河桥,直抵太原城下。刘继业经过苦战,击退了宋军。后辽国援兵赶到,宋军不能取胜,被迫退兵。

  开宝二年(969年),北汉政权内部发生内讧,赵匡胤迫不及待地率军亲征北汉。宋军围攻太原三个月不下,战斗异常激烈。而辽国此时刚好也发生了内讧,辽穆宗被杀,辽景宗即位,忙于安定局面,无法派出大规模的援军南下援助北汉,而小规模的援军均被宋军击败。但北汉仗着城池苦苦支撑,竟然抵挡住了宋军的猛烈进攻。时间转瞬进入夏季,宋军水土不服,多生痢疾,而契丹援兵再次赶到,宋军不得不退兵。

  史料对这次皇帝亲征北伐的记载极少,正史大都采取回避态度,《续资治通鉴》中仅提到“相、赵、深三州丁夫死太原城下者三百三十四人,诏复其家三年”一句,由此可见宋军此次的战绩相当说不出口。正是基于某种担心,赵匡胤统一南方后,没有立即挥师北上,而是下令在开封附近广植树木,以此应对契丹铁骑由燕云十六州疾驰而至的威胁。

  甚至,帝国的皇帝还想到用一种更为消极的方法来收复燕云十六州,不是靠武力,而是靠金钱。为此,赵匡胤大力宣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享天年”,以此博民富,并在内府库专门设了一个“封桩库”,相当于一个专款专用的小金库,还说:“俟满五百万缗,当向契丹赎燕蓟。”打算等到小金库的钱积累够一定数量了,就用这些金钱去赎回燕云十六州的失地。赵匡胤又曾向左右说:“我以二十四绢购一契丹人首。其精兵不过十万人止费二百万绢,则敌尽矣。”

  如此坦率地用金钱私利来衡量军国大事,为中国封建君主中所罕见。这就是堂堂宋朝开国皇帝的雄心,也由此缔造了一个富足天下的王朝,但却仅仅是富,谈不上强,原因就在于宋朝重内轻外的根本。由此,一百五十年后,女真人的铁骑轻而易举地冲过了赵匡胤所种的树林,直入开封,就不应该令我们感到十分惊讶了。

  开宝九年(976年)八月,赵匡胤再次将北伐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提上日程。这一次,几乎是倾举国兵力,派出大将党进、潘美、杨光美等分五路攻北汉太原,如此规模,昭显了赵匡胤的势在必得之心。党进等依照赵匡胤事先的部署前进,连败北汉军,进逼太原城下。

  九月,党进在太原城下大败北汉兵。太原城在宋军的攻势下,已经岌岌可危,辽国立即派南府宰相耶律沙、冀王塔尔率兵赶来救援。

  就在宋辽两军僵持的关键时刻,赵匡胤在可疑的“斧声烛影”中离奇死去,最终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离开了人世,时年仅五十岁。他生前大力抑制武将、收回兵权,却想不到祸起萧墙,皇位随即落入弟弟赵光义之手。十月,赵光义即位为宋太宗后,随即下令北伐的宋军回师。

  中国历史上的其他王朝一概“抑商”,唯独宋朝例外。正如赵匡胤生前所期待的那样,由他一手开创的帝国金帛积累越来越多,甚至成为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中经济最发达、商业最繁荣的朝代,真真正正称得上富得流油。其最鼎盛之时,一年的铸钱量最高达六百余万贯(宋神宗熙宁六年),而明朝总共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总铸钱量也仅一千万贯。不仅如此,由于宋朝铜钱信用极佳,被大量走私到东南亚和西亚,而当时的朝鲜和日本也一度停用自己国家的通货,改用宋朝铜钱。

  燕云十六州始终是赵匡胤不能释怀的梦想,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靠武力收复抑或金钱蚕食燕云十六州的梦想,终宋一世都未能完成。不仅如此,就连他起身发家的陈桥驿,也在后世落入金人之手。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不呜咽。

  ——宋·韩元吉《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十二月,宋孝宗赵眘(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直系后人,宋太宗赵光义兄终弟及后,宋孝宗之前的宋朝皇帝均为赵光义后人)派礼部尚书韩元吉,利州观察使郑兴裔为正、副使,到金国祝贺次年三月初一的万春节(金主完颜雍生日),到达汴梁(即开封,当时已经成为金人的南京)时,金人在上源驿设宴招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奠定宋朝开国基业的发祥地,在“靖康之变”后即沦为金人的天下,上源驿作为“迎饯之所”竟然也被金人沿袭,专门在此地接待南宋使者。江山依旧,驿站依然,却已经是物是人非,韩元吉触景生情,格外感慨,挥笔写下了这首凄婉悲怆的《好事近》,其中饱藏最复杂的心理,以及最深沉的隐痛。

  2.韩延徽的传奇人生

  唐朝末年,风云动荡,各藩镇割据称雄,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攻伐,混战不已,中原处处烽火汹汹,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占据河北的卢龙节度使刘守光也是参与争霸的藩镇之一。唐朝灭亡后,刘守光更是不顾部属的反对,在幽州(今北京)称帝,国号大燕。

  然而,称帝并没有给刘守光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好处,反而树大招风,成为众割据势力联合起来攻击的首要目标。刘守光一再被占据山西的晋王李存勖(923年称帝为后唐庄宗)打败后,势力日益穷困,竟然异想天开地想得到北方契丹骑兵的帮助。

  公元911年,刘守光派部下一名参军正式出使契丹,想与当时的契丹国主耶律阿保机结盟。这名参军就是下面即将讲述的历史传奇人物韩延徽。

  这时候的韩延徽,年纪轻轻,默默无闻,没有一丁点儿名气。在中原的大动荡背景下,就是刘守光本人,虽然名义上是个自封的皇帝,但与当时声名如日中天的后梁太祖朱温(907年称帝)和晋王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等枭雄相比,也只是个小人物。至于韩延徽,作为刘守光的幕僚,更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人物。谁也不曾想到,就是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后来见证并参与了契丹历史上诸多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包括辽国的建国以及前面一再提到的燕云十六州的割让。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契丹是一个显赫而神秘的民族,它一度雄跨长城内外,如雄鹰一般搏击长空,声动中外。据说当年哥伦布出海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他仰慕已久的契丹,而新大陆的发现不过是他寻访契丹的副产品。在一些国家的语言如俄文中,至今仍然称呼中国为“契丹”(kitan)。仅此二点,便可以看到契丹民族在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影响力。

  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有一个年青男子骑着白马从湟河(今西拉木伦河)而来,一个年轻女子骑着青牛从自土河(今老哈河)而来,二人在途中相遇后一见钟情,结为夫妻,生下了八个儿子,由此成为八个部落,经历了生生不息的繁衍,逐渐发展成为以后的契丹族。

  这当然只是传说,实际上,契丹原来是东胡后裔鲜卑的一支。历史文献最早记载契丹族始于公元389年,契丹族被拓跋魏打败后,从鲜卑族中分裂出来,游牧于湟河以南、土河以北地区,“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苏颂《契丹帐》),傍水草而居,以畜牧、狩猎谋生。后来,契丹渐渐发展成为八个部落。八个部落各有酋长,称为“大人”,八部大人再推选一名首领,称“八部长”,可以号令八部,但以三年为一任,不得争夺,颇有民主选举之风。在战事动荡的岁月中,契丹各部为了生存,不得不走向联合,于唐朝初年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当时的北方草原上,突厥称雄一时,而东方则是更加强大的唐朝。契丹酋长为了生存,不得不根据形势,辗转依附于唐朝和突厥之间。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契丹别部酋长孙敖曹内附唐朝,唐朝廷授其为云麾将军、行辽州总管,后来又授右玉钤卫将军、归诚州刺史,封永乐县公。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契丹首领大贺摩会摆脱了突厥人的控制,率部属投降唐朝。突厥颉利可汗十分生气,提出要以叛逃唐朝的梁师都交换大贺摩会,但却被唐太宗李世民严词拒绝。在这位“天可汗”心中,已经完全将契丹视为自己的子民。这是一个天朝大国的包容、大气与自信。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契丹酋长窟哥主动率部属前来内附唐朝。窟哥当时实际上统率契丹八部的大贺氏联盟,他的内附意义重大,唐朝廷特意设置了松漠都督府,授窟哥为左领军将军,兼松漠都督府都督,负责掌管契丹各部事宜,并赐姓李,以示尊荣。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之时,中国军功盛极一时,唐朝国威远播四方,“西北诸蕃,咸请上(指唐太宗)尊号为天可汗”(《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天可汗”称号的来历。李世民雄才大略,在内外关系的处理上都展现出非凡的才干,是历史上罕见的打江山和守江山均表现突出的皇帝,诸蕃对他是真正地心悦诚服。

  到了李世民的继任者唐高宗李治时,情况便大不相同。尤其是唐高宗皇后武则天擅权后,大肆铲除异己臣僚和唐宗室诸王,引来诸多不满,边境诸蕃攻扰与日俱增。性格强硬的武则天自恃强大,单纯依靠武力征服,连年派大军出征,使得局面进一步恶化。

  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契丹窟哥病死,继任松漠都督的阿卜固率契丹诸部与奚族连兵叛唐,不久兵败,阿卜固被执送东都洛阳。唐高宗李治任命窟哥之孙李枯草离为左卫将军、弹汗州刺史,封归顺郡王;另一个孙子李尽忠为武卫大将军、松漠都督,统率契丹八部。

  但这种和平并没有维持很久。唐高宗李治死后不久,武则天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就在武则天当政时,契丹与唐朝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

  当时的松漠都督为窟哥的孙子李尽忠,归诚州刺史为孙敖曹曾孙孙万荣,二人都居住在营州(治龙城,今辽宁朝阳)城旁,还是姻亲关系,李尽忠娶了孙万荣的妹妹。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发生了大面积的饥荒,广大百姓生活无着,贫苦无依,李尽忠和孙敖曹不得不向营州都督赵文翙求助。赵文翙刚愎自用,自恃是唐朝官吏,不但不加赈给,而且视两位酋长如奴仆,大肆辱骂,由此惹恼了了二人,干脆拔刀杀了赵文翙,占据营州,起兵反唐。当时契丹各部不堪忍受唐朝廷官员的欺压,纷纷赶来投奔李尽忠,短短十日内就发展到数万兵马,声势浩大。李尽忠自称为“无上可汗”,这也是契丹首领首次称“可汗”。

第5章 回首望云中——宋与辽(5)

  身在洛阳的女皇帝武则天得知后勃然大怒,火气无法宣泄,竟然特意下诏给李尽忠改名为李尽灭,给孙万荣改名为孙万斩。这位女皇帝当年整死唐高宗宠爱的王皇后、萧淑妃后,曾改王氏姓为蟒氏,改萧氏姓为枭氏,意在用改名换姓的方式来侮辱仇敌。推算起来,武则天之所以不给李尽忠和孙万荣改姓,应该是因为这二人的祖先都是唐朝皇帝赐姓的缘故。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二十五日,离李尽忠起兵后十三天,武则天派出了第一支平叛队伍,由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威卫大将军李多祚、司农少卿麻仁节等二十八将,率兵北上征讨李尽忠,其中曹仁师、张玄遇均是朝中重臣,声势十分浩大。七月十一日,怒气未平的武则天又增派梁王武三思(武则天侄)为榆关(位于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南)道安抚大使,纳言姚踌为副使,屯兵在胜州(治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一带,作为第二道防线,以策应第一批平叛之师。

  唐朝平叛军队浩浩荡荡地开向营州。李尽忠谋略过人,见唐军兵多将广,声势浩大,料到难以靠力战而胜,只能智取,便派孙万荣为先锋,先赶在西硖石(今河北迁安东北)内的黄□谷设伏。为了引诱唐军深入埋伏圈,李尽忠还故意放出了攻打营州时俘虏的唐军将士,还派人对这些人说:“吾辈家属,饥寒不能自存,唯俟官军至即降耳。吾养汝则无食,杀汝又不忍,今纵汝去。”(《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五》)意思是说,我们这些人的家属都饥寒交迫,活不下去了,只要官军一到,我们就投降,我们想关着你们,但又没有粮食,连我们都快没粮食吃了,想杀掉你们又不忍心,还是把你们放走算了。为了证明契丹已经粮尽,故意用糟糠之粥供食这些俘虏。这些唐军俘虏都信以为真,兴高采烈地离开了营州,直奔唐平叛军大营,将契丹人的缺粮情况大大宣扬了一番。曹仁师等人听说后,对契丹顿生轻视之心,争先恐后地要求出击,只求早日遇到契丹兵,好先立头功。

  不久,唐大军抵达黄□谷西。李尽忠并不急于迎战,故意派出老弱残兵去向唐军乞降,又将老牛、瘦马置于路旁,显示契丹的饥馑疲惫之状。唐军看到这种情况,认为胜券在握,完全放松了警惕。为了尽快抓到李尽忠,立下大功,曹仁师等冒险轻进,嫌步兵行进太慢,干脆放弃了步兵,只率骑兵孤军前进。唐军进入黄□谷谷口后,契丹伏兵四起,唐军猝不及防,只好仓促应战。李尽忠督军猛攻,唐军很快溃不成军,将士跌入山谷而死者不计其数。唐将张玄遇和麻仁节夺路而逃时,被契丹人用飞索套住擒获。经此一战,唐军先锋几乎全军覆没。

  这才是个开始。初战获胜后,李尽忠利用缴获的唐军大印做了假军牒,逼迫被俘虏的张玄遇和麻仁节等唐军将领在牒上签名。军牒上通知唐军的殿后部队总管燕匪石和宗怀昌等人说:“官军已破贼,若至营州,军将皆斩,兵不叙勋。”(《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五》)意思是说,我们已打破了叛军,你们马上来会合,如果规定日期到不了营州,按军法处置。由于语气严厉,燕匪石和宗怀昌接到军牒后不疑有假,立即率领军队日夜兼程前进,一路急行军,人马都疲惫不堪。而李尽忠早已经以逸待劳,设伏于险要之处。唐军人困马乏,突然遭袭,无力再战,最终全军皆没。

  这一战,史称“黄□谷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典型战例。李尽忠不畏强敌,镇定自若,充分利用了地形优势,施计诱敌受骗,以逸代劳,用极小的代价取得了重大胜利。

  唐军首次出师遭受重大失利后,武则天愈发恼羞成怒,下令天下囚犯及士庶家奴骁勇者充军,山东(太行山以东)近边诸州置武骑团兵,又下诏以同州刺史、建安王武攸宜(武则天侄)为右武威卫大将军,充清边道行军大总管,以右拾遗陈子昂为总管府参谋,再次率军征讨契丹。

  武攸宜出身亲贵,全然不晓军事。陈子昂素以安邦经国之才自负,屡献奇计,不被理睬,剀切陈词,反遭贬斥,徒署军曹。眼看着报国的良策无法实现,空怀抱国为民之心,陈子昂悲愤之极,登上了幽州台,写下了名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幽州即燕州(今北京),为“燕云十六州”之一。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是燕昭王为招揽人才而筑的黄金台。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由于这首诗语言苍劲奔放,极富感染力,且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悲壮苍凉的情绪,因此成为千百年来传诵的名篇。

  就在这一年的十月,李尽忠突然患病去世,局面立即向有利于唐军的方向转化。李尽忠之子受到孙万荣等人的排斥,心生不满,逃往东突厥求援。东突厥可汗默啜见有机可乘,立即派使者入朝,表示要为唐朝效力,讨伐契丹,以换取河西降唐的突厥人众。武则天立即同意,默啜可汗发兵袭契丹据地松漠(今内蒙古翁牛特旗西北),俘虏了李尽忠、孙万荣妻子和大批契丹人众。契丹余众在孙万荣的率领下退入山中,寻机再战,后为其侍卫所杀。契丹大贺氏联盟的反唐战争就此结束。

  李尽忠等人的意外失利,其实唐军并无尺寸之功。武则天因为默啜可汗有功,加授默啜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但默啜可汗的本意并非要真心归顺唐朝,而是要趁机渔利,不久便再一次反唐。当时默啜可汗一度对唐朝廷形成威胁,武则天甚至考虑让侄子武承嗣之子武延秀娶默啜之女为妻,以此来笼络东突厥。当时不少大臣反对,其中数张柬之最直言不讳,说:“自古未有中国亲王娶夷狄女者。”虽然娶亲一事并未成行,但张柬之却因此被贬斥出朝。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热衷开边,曾经派大将薛讷(薛仁贵之子)出征,讨伐默啜可汗,此次西征即为演义小说《薛丁山征西》的原型。默啜可汗面对强大的对手,避实就虚,先与归附唐朝的拔曳固部会战,大胜而归。但在半路,默啜却突然被拔曳固手下的一个小兵颉质略刺杀。默啜的军队大乱,竟然就此一哄而散。颉质略则从容割下默啜首级,交给了唐军。历史的传奇性,丝毫不亚于小说的戏剧性,而在史书中,偶然性决定历史走向的事例更是随处可见,李尽忠反唐失败即是如此,默啜可汗意外被杀也是如此。

  李尽忠死后,契丹的大贺氏联盟冰消瓦解,契丹人又建立了遥辇氏部落联盟,首领称可汗,但此时的契丹势力相当衰弱,不得不转而依附于东突厥。而默啜可汗死后,东突厥经过新一轮的权力争夺,毗伽成为可汗,并且在与唐军第一轮大规模的战斗中大获全胜,声名鹊起,成为突厥人心目中的偶像与民族英雄。之后,东突厥与唐朝开始了长期的拉锯战,时战时和,都是根据当时的形势而定。毗伽可汗伽几次要求娶唐朝的公主,但始终没有得到同意。天宝四载(745年)正月,回纥怀仁可汗攻杀东突厥白眉可汗,传首京师。突厥毗伽可敦(毗伽可汗的妻子)率众归顺了唐朝,于是长期以来威胁唐朝北方边境的突厥突然消亡,北边晏然无警。但回纥势力逐渐强大,占据了突厥故地,东达室韦(今内蒙古满洲里),西抵金山(今新疆阿尔泰山),南跨大漠(今蒙古)。此后,契丹人一直为回纥所统治。

  天宝十四载(755年),唐朝发生了影响重大的安史之乱,时间长达八年之久。而安史之乱后,地方藩镇割据,内廷宦官专权,朝中朋党相争,边疆报警不已,辉煌的唐朝再也没有恢复元气。就是在此期间,契丹逐渐强大,并不断向外扩张。到了唐朝末年,契丹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耶律阿保机开始崛起,他统率契丹八部,连当了三任八部长。耶律阿保机善骑射,饶智略,连破室韦、乌古、女真等部,俘奚人,掠汉地,从此雄踞北方,连中原大名鼎鼎的晋王李克用(李存勖之父)都为之侧目。

  如果觉得宋江山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吴蔚小说全集明宫奇案宋江山包青天案藏杀机:清代四大奇案卷宗大汉公主1644:中国式王朝兴替755年:中国盛衰之交宋史疑云:960年到1279年之两宋典故满城尽带黄金甲楼兰璇玑图大唐游侠鱼玄机孔雀胆韩熙载夜宴斧声烛影,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