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吴蔚作品宋江山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四月,赵良嗣终于到达金国,不料金太祖阿骨打已经亲自率军出征,攻打辽国上京。赵良嗣一行急忙兼程追赶,至半路上见到金太祖阿骨打,随金军一起到达上京城下。当时,辽天祚帝正在外地狩猎,不在上京城中。阿骨打亲自督战,从早晨发起进攻,不到中午,辽上京留守挞不也就率众出降,上京城即为金所攻占。至此,辽已失去了将近一半的州郡。

  赵良嗣亲眼看到金军仅用二三个时辰便攻下上京,十分震惊,当即捧觞为寿,口呼万岁,呈上宋徽宗亲笔信,请金主发兵一起夹攻辽国,帮助宋收复燕京(今北京)旧地。

  经过协商交涉,金太祖阿骨打表示愿夹攻辽国,而宋每年向金纳币五十万。双方约定,金取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西大明城),宋取辽燕京析津府(今北京市)。金原定立即出兵攻辽,要赵良嗣迅即回去,让宋也立刻出兵。

  双方谈定后,赵良嗣即刻踏上归程,但还没有走出金境,又被阿骨打派人追回。原来当时正值盛夏酷暑,金军连续征战,牛马发生了大规模的流行病,当年出兵已经不可能。阿骨打生怕失信于宋朝,特意派人追回赵良嗣说明情况,当即改约明年(宣和三年)举兵,并派勃堇、曷鲁持国书使宋回报。

  当天晚上,阿骨打特意设宴宴请宋朝使者赵良嗣一行。酒宴上,在上京被俘获的辽国吴王妃被迫以歌舞向赵良嗣等人献酒。阿骨打还特意指着辽吴王妃告诉宋朝使者说:“她是天祚皇帝的儿媳妇,我让她给你们倒酒,以表示我们两国关系的友好。”这时候,赵良嗣等人自然想不到就在不久后,辽吴王妃的下场就是宋朝皇室后妃公主的命运。

  宣和二年(1120年)秋,赵良嗣回朝,向宋朝廷报告了金国的意见,自说自话地告诉宋徽宗说:金太祖认为燕京(今北京)、西京(今山西大同)一带均是宋旧地,金从辽手中收复后,都将送还给宋。宋徽宗天真地相信了赵良嗣的话,九月即命马政与王□为使臣,再次出使金国,并送金使勃堇、曷鲁等回金。

  其实,宋人理解燕云一带就是燕云十六州,但辽国却已经将十六州分成了两部分:燕京路(路相当于现在的省)和平州路,金太祖认为只需将燕京路还给宋朝即可,平州路该归金国。无论金人是有意还是无意,“燕云”理解之争成为日后双方争执的焦点,并直接导致了宋金战争的爆发,也成为赵良嗣后来被宋朝廷处死的一个重要原因。

  马政此次使金所持宋给金的国书中称,为了履行前(赵良嗣)与金所定共同攻辽的协议,已命童贯勒兵待发,只等马使金归来,约定日期,即可举兵攻辽。国书还根据赵良嗣一面之辞,要金答应前所承诺的将五代以后被辽占领的幽(今北京市)、蓟(今河北蓟县)等十六州及整个长城以南地区在灭辽以后归宋,宋金双方今后以长城为界,而宋将原向辽所贡银绢转贡给金。

  马政抵金后,留金月余,双方争议不决,主要是金不同意西京归宋,又认为平州(今河北卢龙北)、滦州(今河北滦县)、营州(今河北昌黎)本属于平州路,不属燕京路所管,也不能归宋。马政对金太祖的性格有所了解,知道他决定的事情难以更改,也不敢强争。

  先看看平州路及西京的分布,便可以了解金主阿骨打的心态。平、滦、营三州,呈三角形分布在燕京以东,其北部的隔松亭、榆关两个隘口与金国“本土”相连,东、南两面则临海,具有地理上绝对的优势。西京地处燕京以西,虽然并没有关隘可守,但却与平州共同对燕京形成钳形控扼之势,对燕京极具威胁。

  显然,到了此时,金太祖阿骨打不但有取代辽国之意,还打算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进一步侵略宋朝。他甚至对大臣们说:“如果将西京地区归还宋朝,金就只能退守长城以北,也就无法控制宋朝,更不能兵临宋境,向南扩展。”但为了麻痹宋朝,阿骨打在回报宋的国书中只是模棱两可地说:“前次赵良嗣来,已有约在先,如宋与金一起攻辽,当将燕京东路州镇归宋。至于西京地区,则要宋自己设法收取,如果宋难以攻取,可通知金。”对宋提出的对西京的要求未作明确回答。

  宋朝得到答复后,想法则比较天真,只要金国尽快出兵灭辽,其他的都好商量,平州路的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也可。

  这样,经过两国使者频繁往返,宋金最后终于订立盟约:宋允许在灭辽后将之前输辽的岁币转输给金,金承认将燕京一带旧地归宋;金攻辽中京(今内蒙宁城西大明城),宋攻燕京(今北京)。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海上之盟”。

  后世史学家多认为后来的“靖康之耻”其实肇于“海上之盟”。关于此节,“靖康之变”前,宋朝廷也已经领悟,所以宋钦宗一即位,就派人收斩“海上之盟”的使者赵良嗣和童贯等主谋。

  “海上之盟”签订以后,宋朝廷并没有按照盟约积极备战攻辽,而只是想在金国攻打辽国时乘机取利。此时正值方腊起义爆发,主持盟约的童贯奉命前去镇压。而宋徽宗得知辽国已经知道宋金结盟一事后,担心遭到辽国报复,很是后悔,便下令扣押了金国使者,想撕毁之前与金国的盟约。所谓的国家大事,在宋徽宗眼中看来,不过是小儿过家家一般。正是北宋扣押使者一事,后来为金国背盟毁约留下了充分的借口。

  而面对女真人强有力的挑战,辽国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已处危急存亡的天祚帝这时却依然采取孤家寡人的政策,直接导致辽国一次次分裂。辽天祚帝有六个儿子,分别是梁王雅里、晋王敖鲁斡、燕王挞鲁、赵王习泥烈、秦王定、许王宁。晋王敖鲁斡为文妃所生,品德才能均在诸王之上,威信也最高。秦王定为元妃所生,元妃之兄北院枢密使萧奉先为了让自己的外甥继承皇位,诬陷驸马萧昱与副都统耶律余睹(一作耶律余覩,娶文妃妹)、耶律挞葛里(娶文妃姊)等准备立晋王敖鲁斡为帝,逼迫天祚帝退位为太上皇。天祚帝只知道沉湎酒色,荒于游猎,竟然信以为真,不分青红皂白地杀了萧昱、耶律挞葛里,文妃也被赐死。当时耶律余睹刚好在军中,逃过一劫,得到消息后,立即携带家属和心腹逃往金国。天祚帝派知奚王府萧遐灵、北府宰相萧德恭、四军太师萧干等精兵强将追捕,在半路追上了耶律余睹。耶律余睹向追兵晓以利害,追捕的将领们经过商议,认为天祚帝轻信萧奉先,而萧奉先一向妄自尊大,耶律余睹是宗室中的豪俊,由于不肯向萧奉先屈膝低头,才惨遭诬陷,如果拘捕耶律余睹,日后也会落得同样的下场,不如放他逃去。于是萧遐灵等人放走了耶律余睹,回来对天祚帝谎称没有追上。耶律余睹投奔金国后,将辽国虚实尽告金人。

  宋宣和四年(1122年)正月,金国以耶律余睹为先锋,再次出兵攻打辽国,先攻下了高(今内蒙古赤峰东北)、恩(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北)二城,继而一举攻陷中京(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西大明城),又南下攻克了泽州(今河北平泉南)。

  辽天祚帝一路奔逃,刚逃入燕京,又听到战报,连忙出居庸关、逃至鸳鸯泊(今河北张北县西北)躲避。这时,又传来耶律余睹领金兵追来的消息,天祚帝十分惊恐不安。萧奉先心怀阴谋,乘机又向天祚帝献策说:“耶律余睹是辽宗族,不会灭掉辽国,此来只不过是想立他的外甥晋王为帝罢了。要天祚帝为了国家社稷与自家性命,将晋王处死,这样就可使耶律余睹不战自退。”天祚帝又一次听信了萧奉先的谗言,将晋王赐死。晋王素有威望,百官将士们闻知他冤死的消息,十分悲伤,从此辽军人心更加离散。在此同时,金军在耶律余睹引导下继续向辽进攻,分道逼近天祚帝在鸳鸯泊的行宫,天祚帝率领五千卫士仓皇逃到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慌乱中连传国玺也遗失在桑乾河旁。途中,卫士们纷纷逃离,只剩下赵王、梁王及侍卫三百余人。三月,金兵接近西京,萧奉先又提出逃往夹山(今内蒙古萨拉齐西北),天祚帝只得丢弃辎重,串轻骑逃到夹山,但金兵仍紧迫不舍。这时天祚帝才醒悟过来,知道上了萧奉先避乱苟安的当,下令驱逐萧奉先父子。萧奉先逃跑不到数里,被金兵捕获,在押解途中被辽截回处死。

  萧奉先虽死,辽国的内讧却愈演愈烈。辽天祚帝西走云中时,留下南府宰相张琳、参知政事李处温与秦晋国王耶律淳留守燕京。天祚帝逃入夹山后,与燕京失去了联系,李处温与族弟处能、于奭外依靠怨军,内结交都统萧干密谋拥立耶律淳为帝。经过周密准备后,李处温与大臣耶律大石、左企弓、虞仲文等集辽、汉百官、各军将士及百姓数万人,拥到耶律淳府第,引用唐朝肃宗灵武即位的故事,请耶律淳即帝位。耶律淳不从,李奭就将早已准备好的红袍披在他身上,这时百官拜舞欢呼,耶律淳再三推辞,不得已即位,群臣上尊号为天锡皇帝,遥废天祚帝为湘阴王。这样,辽国便分裂成两大势力范围:天锡帝耶律淳拥有燕(今北京市)、云(今山西大同)、平(今河北卢龙)及上京(今内蒙巴林左旗东)、辽西等地,历史上称为“北辽”;而天祚帝仅拥有沙漠以北西南路(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西北路(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西)招讨司诸番部族而已。

  辽天祚帝逃往夹山后,金兵穷追不舍,很快攻下了辽西京(今山西大同)。西京一失,辽西路州县部落随即土崩瓦解,纷纷投降金兵。天祚帝在金兵的追击下如同惊弓之鸟,一直逃到天德军(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梁海以北)与阴山之间。

  就在金军一路追赶辽天祚帝、攻城掠地、节节胜利之际,宋朝廷却未按照“海上之盟”的协议出兵攻辽燕京,这是因为宋徽宗得知辽国已经知晓宋金盟约之事,担心辽国报复,深悔与金的结盟,所以迟迟不履约攻辽,宋朝君臣徒有其表的虚弱本性由此可见一斑。一直到北辽耶律淳被拥立为帝后,为了避免四面守敌、求得生存,又主动派遣使者向金求和,遭到拒绝,于是耶律淳又派使者到宋求和,表示愿意免去岁币。宋君臣这才认为辽国灭亡在即,如果此时再不出兵,燕京必将为金所得,于是,不准北辽使臣入境,拒绝了耶律淳求和,并在准备并不充分的情况下,仓卒命童贯领兵攻辽。

  宋宣和四年(1122年)三月,童贯以太师领枢密院事充陕西、河东、河北路宣抚使,蔡攸(蔡京之子)为副使、种师道(抗夏名将种世衡之孙)为统制官,率十五万大军,以巡视边界、响应金军,招谕幽燕地区的名义,攻辽燕京。

  当时,北宋朝廷认为辽国已面临灭亡,不堪一击,只要宋兵一到,燕京辽兵就会投降,并不真想以武力攻占燕京。临行前,宋徽宗密授三条锦囊妙计给主帅童贯,说:“如果契丹能闻风而降,便趁机收复故土,这是上策;耶律淳主动称臣,甘当大宋藩属,这是中策;倘若契丹抵抗,就按兵巡边,全师而还,这是下策。”这显然是宋徽宗的天真幻想,不做任何实战战备,便妄图不战而屈人之兵。

  皇帝如此心态,将领也是趾高气扬,认为胜利在望,不可一世。担任宋军副帅的蔡攸向宋徽宗辞行时,看上了在一旁伺候的两名宫女,竟然当面对宋徽宗说:“臣获胜归来之时,请陛下将二女赐臣。”宋徽宗不怒反喜,认为蔡攸不拘一格,有这样英武过人的将领出征,燕云十六州定然唾手可得。

  在极度膨胀的自我满足的心理状态下,出征的童贯、蔡攸等人打着“吊民伐罪”的大旗,声势浩荡地向北方进发。他们认为只要宋军大兵压境,辽方将士不是迎降,就是内变叛附宋军,因此根本没有认真作战斗准备。

  五月,宋军兵分两路,东路军由种师道率领,西路军由辛兴宗率领。耶律淳命耶律大石、萧干领兵迎战。种师道率领的宋东路军与耶律大石率领的北辽军战于白沟(今河北雄县北拒马河上),宋前军与辽军一触即溃,伤亡不轻,种师道被迫退回雄州(今河北雄县),辽兵一直追至城下。宋西路军则被萧干打败。宋徽宗听说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的宋军大败,大惊失色,急忙下诏班师。这样,宋朝廷首次出兵攻取燕京,以失败告终。

第29章 靖康耻,犹未雪——宋与金(5)

  北辽此时却再一次发生内讧。耶律淳虽然打败了宋军的进攻,但危机并未解除,仍处在金、宋的夹击之中,而拥立他的辽、汉大臣互相钩心斗角,争权夺利,矛盾重重。在这样内外交困的状况下,耶律淳忧惧成疾,称帝才三个月,便得急病而死,庙号宣宗,葬于燕京西郊香山。因为耶律淳无子,群臣议定由其妻德妃萧氏为皇太后,主持朝政。汉人宰相李处温见辽国大势已去,暗中派人联络宋朝和金国,打算投降,结果被萧太后发现处死。

  耶律淳死后,北辽政局不稳,宋徽宗认为有机可乘,决定再次出兵攻取燕京,仍命童贯、蔡攸主兵,另以刘延庆为都统制。幸运的是,辽知易州(今河北易县)高凤和辽涿州(今河北涿县)守将郭药师先后投降了宋朝,由此打开了宋军通向燕京之路。北辽受到严重打击,萧太后自知无力再战,派使者到宋军营乞和,表示愿向宋奉表称臣。童贯、蔡攸自以为胜利在望,骄横无比,不将此事奉报朝廷,便自作主张地将北辽使臣赶出了军营。

  随后,童贯命刘延庆领兵十万,从雄州出发,以辽降将郭药师为向导,渡白沟向燕京进发。北辽求和无望,不得不奋力死战,辽将萧干引兵击败了刘延庆军,刘延庆干脆闭营不出,不敢再战。郭药师熟知北辽的情况,认为萧干兵不过万人,已全部出动,燕京城内必然空虚,请刘延庆让他率轻兵前去偷袭,并请刘延庆之子刘光世另率兵为后援。这个计策十分高明,刘延庆贪功,也同意了郭药师这一请求。

  当夜,郭药师领轻兵六千,趁夜色悄无声息地渡过卢沟,到天明时,到达燕京城,燕京城果然是座空城。郭药师偷袭成功,攻占了悯忠寺,派人传唤萧太后前来投降。萧太后密召萧干回城,萧干率三千精兵火速赶回燕京,与郭药师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由于刘光世率领的后援部队未如约前来,郭药师势单力孤,被迫撤出燕京城。

  萧干又利用宋将刘延庆胆怯的心理,故意放消息说将要举火为号,向宋军发起总进攻。当时刘延庆还在卢沟对岸,远远看见火光,真的以为辽军前来进攻,竟然匆忙烧营逃走。萧干纵兵追赶,一直追到涿水。一路上宋军互相践踏,尸横百余里,军器物资丢得到处都是。宋军第二次攻取燕京又遭失败。

  宋军两次一败涂地,不但丢尽了所谓大国天朝的颜面,还让金国看清了宋朝的真正实力,起了强烈的轻视之心。

  童贯两次攻辽失败,之前的意气风发全无,又怕皇帝降罪,便秘密派使者王□到金营,请求金军出兵攻打燕京。金太祖阿骨打亲自领兵攻打燕京,北辽萧太后闻讯后十分恐惧,五次上表乞和,金太祖阿骨打都没有同意。于是北辽将精兵布防在居庸关,打算扼险死守。大概是辽国气数将近,连老天爷也不帮忙,金大军到达居庸关附近时,刚好发生了山崩,滚落的大石压死不少辽军守卒,辽兵当即溃散,各自奔逃,金军不战而胜,顺利过关。居庸关一开,燕京无险可守,辽将望风而降,北辽萧太后和萧干、耶律大石等人逃出燕京,知枢密院左企弓、虞仲文、枢密使曹勇义、参知政事康公弼等率大臣奉降表向金太祖阿骨打请罪投降。这样,金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宋军屡攻不下的燕京。至此,辽国的五京全都为金人占领。

  在一系列的事件中,金人看清了宋朝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羸弱,对宋朝态度日益强硬。当时辽国降臣左企弓等人深知宋朝底细以及燕云地区的重要性,劝金太祖阿骨打不要把燕云地区交还宋朝。左企弓特意献诗给阿骨打说:“君王莫听捐燕议,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国本来已经有瞧不起宋朝的意思,也打算在土地问题上背弃前约。而燕云地区归宋朝所有本是之前宋金联合的基础,加上其对中原无可估量的战略地位,宋朝当然要竭力要回。为了索取燕云之地,宋徽宗多次派赵良嗣与金国交涉,金国却百般羞辱刁难宋朝使者。

  当时金国上下都力主只割涿、易两州给宋朝,此时阿骨打已经患了重病,只说:“海上之盟不可忘。如果将来我不在了,你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虽然同意归还燕云地区,但他还是认为宋朝攻燕京无功,又提出在原来的四十万缗岁币上,要将燕京地区的赋税交给金来收取。赵良嗣与金国多次谈判后,金国才同意每年增加一百万缗,作为“燕京伐租钱”。除此之外,还提出包括遣返叛逃入宋的李处能等辽国旧臣、借粮十万斛等不少附加条件。宋徽宗为了能够要回燕云地区,不惜以重金为代价,因而对金人要求一概表示同意。李处能等辽臣被送入金营后,均得到了辽人的重用。

  最终,金国将燕京及涿(今河北涿县)、易(今河北易县)、檀(今北京密云)、顺(今北京顺义)、景(今河北遵化)、蓟(今河北蓟县)六州归还给宋。其中涿、易二州已由宋自取得。而金军在撤离燕京及檀、顺、景、蓟四州时,把城内的金帛财物及官员百姓席卷一空,宋朝仅仅得到几座空城而已。宋朝不但无法在燕云地区取得赋税收入,还要为戍军转运来大量的军粮,光运费就是一笔巨大的开支,由此导致河朔、河东、山东地区民力消耗殆尽。

  而宋宰相王黼等却恬不知耻地上表称贺,称收复燕京是“不世之功”。宋徽宗十分得意,宣布大赦天下,还命王安中在延寿寺中作“复燕云碑”以纪念这一功绩。王黼、童贯、蔡攸等人也被认为收复燕京有功,因此而加官晋爵。

  尤其是降将郭药师的一番吹捧,令宋徽宗的虚荣心飞上了天。郭药师说:“臣在北国,时常听说赵家天子,总觉得像在天上一样,没想到今日得见龙颜。”宋徽宗心花怒放,赐予郭药师宅邸、美女等,又委任他镇守燕山(金将燕京还于宋后,宋设燕京为燕山府),还希望他能抓住辽天祚帝。郭药师却回答说:“天祚帝为臣旧主。陛下要臣死,臣不敢辞,要臣残害旧主,臣做不到。”宋徽宗听了十分感动,觉得郭药师忠诚可嘉,亲手解下自己所穿的珠袍,赐给他以示恩宠。

  收复燕京后不久,北宋朝廷又向金国表示,愿增加岁币而请金归还西京及所属武(今山西神池)、应(今山西应县)、朔(今山西朔县)、蔚(今河北蔚县)等八州。金太祖阿骨打当时正忙于追击辽天祚帝,权衡利弊后,表示为了与宋永远结好,可准许将西京及所属州郡土地、民户归还给宋,而且不再另要每年代税钱,只要一次性犒军费就可以。北宋朝廷也表示同意,实际上就是用所谓的“犒军费”赎回原本属于自己的土地。

  不过,这一协议还没来得及执行,金太祖阿骨打由于追赶辽天祚帝过于劳累,病死途中,时五十五岁。他的一生,完成了两件大事,即建国与灭辽,由此成为《金史》上最杰出的人物。金太祖弟吴乞买(又叫完颜晟)继位,是为金太宗。

  金太宗吴乞买曾表示遵奉金太祖之意,将西京地区归还给宋。但当宋派使臣至金索取西京及所属八州时,驻守西京的金将领完颜宗望(金太祖次子,又叫斡离不)坚决不同意,以宋接纳金叛将张珏为理由,指责宋朝违背盟约,招纳叛亡。他还向金太宗提出,西方还不安定,在逃的辽天祚帝正在准备向金进攻。如果把西京等州郡归还给宋,金军就失掉屯驻之地,一旦发生战争,金就无据地可守,也就难以坚持。金太宗听从了宗望的意见,拒绝将西京地区归还给宋,只是将武、朔二州划给了宋。

  张珏,平州义丰(今河北滦县)人,原是辽国大将,投降金国后任平州留守,后背叛金国,携带平州版图投奔宋朝。宋宰相王黼认为这是不用一兵一卒,不花一钱一帛就能从辽、金手中得到平州地区的绝好机会,力劝宋徽宗收留张珏。代表宋朝同金订立盟约的赵良嗣极力反对,认为这违反宋金协议,肯定会遭到金的报复。宋徽宗不但不听,还将赵良嗣降职处分。金人听到张珏投降宋朝后,立即派二千骑兵前去讨伐,张珏领兵迎战。金人见张珏人多势众,便在州门上书写了“今冬复来”四个大字,不战而退。宋朝廷便以张珏为节度使,世袭平州。金人随后派完颜宗望攻打平州。刚好这个时候,宋朝廷封张珏为泰宁军节度使,张珏率全城官吏出平州,到郊外迎接前来宣读封官诏书的官员,结果被金军得知消息,派一千骑兵偷袭,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平州。张珏不得不逃到燕山投奔郭药师。郭药师将其改名为赵秀才,藏了起来。但金人缴获了宋朝廷给张珏的任命状,又从俘获的张珏之弟身上得到了宋徽宗写给张珏的亲笔信,勃然大怒,指责宋毁约背盟,向宋燕山宣抚司使王安中索要张珏。王安中不敢惹怒金人,不得已杀了一个容貌酷似张珏的人,将首级送给金人,却为金人识破,扬言要进攻燕山。宋徽宗惊慌不已,连忙命王安中将张珏勒死,将其首级装于木匣内,连同张珏的两个儿子一起送往金营。兔死狐悲,辽降宋将领郭药师及部属均悲愤流泪。郭药师愤怒地责问王安中:“金人要张珏的头,你就给;如要我郭药师的头,你也给吗?”王安中畏惧郭药师叛变,一度请求罢离燕山府。

  再谈一下辽国的灭亡。北辽萧太后一行人逃出燕京后,在去向问题上发生分歧,萧干自立,后来为其部下所杀,耶律大石则挟持萧太后重新投奔辽天祚帝。天祚帝杀死萧氏后,杀气腾腾地责问耶律大石为何要拥立耶律淳为帝。耶律大石慷慨陈词说:“陛下(指天祚帝)以全国之力,不能拒击金兵,而弃国远遁,使百姓遭殃。所以,即使立十个耶律淳都没有过错,因为都是太祖子孙,这总比向金投降乞命要好。”天祚帝无言可对,只好赦免了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投奔天祚帝后不久,金军追击而来,俘虏了耶律大石。随即大举进攻天祚帝的眷属所在的青冢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昭君坟侧),天祚帝的儿子秦王定、许王宁及诸妃、公主、从臣都被金军俘获,只有梁王雅里在其部属护卫下得以逃脱。

  天祚帝十分气愤,聚集五千兵马,于白水泺(今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前旗境内之黄旗海)与金决战。金将宗望派出一千精骑一举击败辽军,俘获天祚帝之子赵王习泥烈。天祚帝本人也仅以百步之差,才得以逃脱,没有成为金军的俘虏。

  本来已经成为金军俘虏的耶律大石戏剧般地从金营中逃出,重新与天祚帝会合,天祚帝又得到阴山室韦谟葛失之兵,势力有所恢复。金太祖阿骨打死后,天祚帝自以为得“天助”,想趁机出兵收复失地。耶律大石极力劝谏,提出应当好好养兵,等待时机,不可轻举妄动。天祚帝训斥了耶律大石一通,一意决定出兵。耶律大石看到天祚帝如此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知道辽国将亡,便自领二百余骑向西北方逃走。

  辽天祚帝自夹山出兵,南下武州,与金兵遭遇。金军采用诱敌深入的策略,辽军大败而逃,将土纷纷投降金军,天祚帝只带领少量残兵突出重围。后来在逃往西夏的途中,于应州(今山西应县)被金兵俘虏。

  耶律大石率部从黄河河套向西北逃去,当时,西北边地游牧地区金军还未曾到过,仍是辽朝的统治范围,局势比较稳定,生产亦未遭到破坏,特别是还有较多的马匹牲口。耶律大石很有才能,通晓契丹文和汉文,曾中进士,在西北部族势力的帮助下,得以重新建立以契丹人为主的国家,其疆域西至今阿姆河,东至和州(今新疆哈喇和卓),幅员万里,史称西辽。西辽建国八十八年,于1218年为蒙古所灭。

  辽国自公元916年由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耶律亿)建国,至天祚帝耶律延禧被俘止,正式灭亡,共历九帝,历时二百零九年(《辽史》延至西辽亡)。至此,女真人最大的敌人被消灭了,他们又将目光投向了南方的宋朝。正是宋朝廷自己软弱和无能,使得女真人对这片繁华似锦的中原大地产生了觊觎之心。

  而此时此刻,宋朝上下都沉浸在收复燕京的虚幻胜利和喜悦中,根本没有意识到得到燕京这座空城背后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蒙受的耻辱,也不知道北方的敌人正虎视眈眈,北宋亡国在即。

  如果觉得宋江山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吴蔚小说全集明宫奇案宋江山包青天案藏杀机:清代四大奇案卷宗大汉公主1644:中国式王朝兴替755年:中国盛衰之交宋史疑云:960年到1279年之两宋典故满城尽带黄金甲楼兰璇玑图大唐游侠鱼玄机孔雀胆韩熙载夜宴斧声烛影,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