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陈瓷作品三国那些人那些事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在这个战争是社会动力的年代,只有打出漂亮仗才能获得社会认可。没有赤壁之战,周瑜不能成名,没有荆州之战,吕蒙不能成名,没有夷陵之战,陆逊不能成名,诸葛恪不过是平定过丹杨叛乱而已,只是对付老百姓,算不得什么本事。

诸葛恪说:不服气的话,那就看我打一场漂亮仗吧。

253年十月,诸葛恪召集各路兵马到达东关,直接把写着“诸葛”二字的大旗插在了曹魏的地盘上。东关在今天安徽含山县西南,是当时魏、吴双方的边疆重镇,往前迈一步是敌人的地盘,往后退一步是自己的地盘。

为了将水军船只驶到长江,曹操开挖了一条运河——巢肥运河,魏、吴双方水师战争多在巢肥运河一线进行。以谯作为大本营的曹魏水军,由谯梁水道转入巢肥运河,与由建业渡江进入濡须水的东吴水军相对峙于运河一线,双方在这一水路进行了几十年的拉锯式争夺战,仅《资治通鉴》记载就有22次战役。东关历朝历代都是这条线上最重要的军事要冲。南宋时,朝廷曾派重兵把守东关,以阻金兵顺水南下,大将刘锜由东关出奇兵,于清溪河口大败金兵20万众;1853年10月5日,太平军的六七百只战船由黄雒河分水陆两路攻占东关,越过巢县,赴柘皋装粮;1939年至1945年,日寇曾几度占据东关,1945年初,我沿江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向盘踞在东关的日军发起进攻,歼敌400余人。

抢占东关是南北双方首要的战略目标。吕蒙时代的濡须坞就修建在东关一带,曹操四次出征想越过巢湖,但是总被濡须坞挡住。230年,孙权在东关兴建“东兴堤”,阻遏巢湖水,阻挡魏方水军南下。后来,孙权进攻淮南,为了让水军进入巢湖,就将东兴堤挖断,从此废弃不再修复,魏军也悄悄地将防线挪蹭到这里。

双方这几年在这里暂时没有什么战事,驻守东关的魏军人数极少,每天的常规活动只是钓鱼摸虾而已。诸葛恪率领大军突然出现,将他们辛辛苦苦得来的鱼虾抢走,他们才发现和强大的吴军相比,他们不过是小鱼小虾而已。很快,他们被吴军扔到河里喂了鱼虾。然后,诸葛恪命人重修东兴堤,还在大堤左右两端的陡峻山冈上修筑了两座城堡。

当吴军上下准备恶战一场的时候,诸葛恪却下令撤军,只留下全端和留略分别防守这两座城堡,每个城堡仅留一千士兵。

辛辛苦苦修了堤坝,建了城堡,现在却只留下两千士兵天天对着日夜奔流的河水发呆,诸葛恪的这一离奇举动,所有人都感到匪夷所思。

是可忍,孰不可忍!魏国被激怒了。吴军不但踏上魏的地盘,而且重修东兴堤,而且修建城堡,而且城堡里只留一千人驻守——这不是挑战,这是侮辱!魏国大将纷纷请战:对方只有两千人,去了就能立功,难得的机会啊。最后,胡遵和诸葛诞成了幸运者,他们在众人嫉妒的目光里,率领七万大军,直抵东关,想要围攻那两座城堡,然后破坏大堤。

东吴很快得知了敌情,诸葛恪对人说:“你们这下明白了吧,我在东兴堤只留那么少的兵力,就是要激怒敌人,引诱他们出战。”

魏军架设浮桥连接东西两岸,然后在大堤上列阵,向城堡里的吴兵叫阵:“有本事出来决一死战。”吴军在城堡里回答:“有本事你们上来决一死战。”

上去就上去,难不成我们七万人怕了你们两千人?魏军分成两部,分别进攻两座城堡。但是,城堡位于陡峻的高山上,闲着没事时向上攀登都难,何况现在要面对上面城堡里呼啸而出的强弩、滚石、火球……他们难以速战速决。虽有七万人,但是险峻的山势决定了能够冲到城堡下的只有少部分人。魏军主力只能坐在堤坝上干等,看风景、对山歌、钓鱼、喝酒……闲得无聊的时候,他们会高呼:“诸葛恪万岁!”正是诸葛恪重修东兴堤给他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

他们没有想到,得知敌情的诸葛恪此刻正率领着四万大军星夜兼道赶赴东兴堤。出发前有人质疑四万人对七万人,胜算不大,诸葛恪说:“派去的人越多,胜算越不大。”

魏军得知东吴派发援兵,很是紧张了一段时间,进入了战备状态,但是当得知诸葛恪只带领四万人时,他们又恢复了东兴堤上的休闲娱乐。

让魏军感到不爽的是这几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东兴堤上的快乐就打了折扣,多项娱乐活动压缩为喝酒一项——喝酒能御寒。

东吴援兵到达了前线,将士们的心里比这漫天大雪还要悲壮。四万人对七万人,显然是没有胜算。

苍天啊,让风雪来得更猛烈些吧!东吴将士暗暗祈祷,死后能让白雪覆盖自己的尸体。

可是,诸葛恪却直叫后悔:四万人太多了,一万人足矣!

他开始点将:留赞、吕据、唐咨、丁奉。这四个人被确定为先锋,带领敢死队先包抄东兴堤。

穿好铠甲,操起矛戟,敢死队战士戎装在身,肃立在风雪里。一片一片的雪花飘落在生锈的铠甲上,又从铠甲上滑落,就像生命的堕落。

诸葛恪出现在他们的眼前。“脱掉铠甲,扔掉矛戟长兵器,只带头盔,右手短刀,左手盾牌,即刻出发。”

敢死队战士都愣住了:这不是让我们死得快一些吗?可是,军令如山,他们还是选择了服从。铠甲、矛戟扔满一地。

他们出发了。大雪苍茫,看着他们的背影,让人想起一群被大人从被窝里赶出来的孩子,一个个的几乎光着身子。

因为轻视吴军,魏军没有戒备,没耽误喝酒。魏军诸将正在大堤上开怀畅饮,听说吴军正从堤坝下杀来,急忙扔下酒杯,跑到堤坝边上往下看,都禁不住乐了:一拨不要命的吴军战士,几乎光着身子在堤坝上爬着,看那蠕动的样子,难看死了。醉意朦胧的魏军诸将指着坝下艰难攀爬的吴军士兵,大笑不止。这个诸葛恪,真逗!

吴军爬上大堤,在下面他们就听到了魏军的嘲笑,自尊心受挫,激发了强烈的对抗情绪,再说他们别无退路,只能在死战中求生。

杀啊!冲啊!

吴军击鼓呐喊,挥刀猛砍。雪花在惊天动地的喊杀声里无处逃遁,最后在迸溅的鲜血里溶解。醉意朦胧的魏将,脑袋掉下来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失去指挥的魏军惊慌失措,四处逃散,争相跑上浮桥。浮桥很快就被压坏,魏军纷纷落水,侥幸逃到岸上的,又被后边赶上来的同伙推倒,一只又一只脚踩在了身上。

诸葛恪让敢死队脱掉铠甲上阵,是为了麻痹敌人。而丢弃矛戟选择短刀和盾牌,是为了近身格杀时占得上风。诸葛恪完全掌控了一切。

这一仗,魏军当场死亡几万人,魏国的乐安郡太守桓嘉阵亡,从前叛逃到魏国的吴将韩综,这次担任魏军的先头部队指挥官,也被斩杀。缴获的车辆、牛、马、驴、骡等,每种的数目各有数千,军资军械堆积如山。

多么完美的胜利啊。诸葛恪凯旋而归。

这次战斗,让诸葛恪达到了人生的巅峰:进封恪阳都侯,加荆州、扬州牧,督中外诸军事,赐金一百斤、马二百匹、缯布各万匹。当时东吴的地盘,除去边远的交州,也就只有荆州、扬州了,诸葛恪一人兼领二州。

诸葛恪从当神童的时候就出名了,这一次更是名动天下。逃回去的魏国士兵心有余悸地向人们讲述吴军战士的神勇,而高层人物更关注战争策划者的情况。魏国皇帝曹芳的岳父张缉对军政大臣司马懿长子司马师说:“诸葛恪虽得胜于边疆,可是很久就会被诛。”

“为什么?”司马师问。

“威震其主,功盖一国,想不死能行吗?”张缉回答。

张缉说这话,虽然是映射司马师的,因为从司马懿开始司马家就已有专权迹象,但是后来的事实却证明他对诸葛恪结局的预测完全准确。

并不神秘的死亡预言——

从东关凯旋的时候是十二月,庆功,封侯,加官,紧接着是过年,诸葛恪的幸福就像花儿一样开放。诸葛恪做梦也要笑出声。

这一天,诸葛恪在院子里哼着小曲儿,摇头晃脑,他的次子诸葛竦来到了跟前,似乎有话要说。诸葛恪不再哼小曲儿,皱眉看着诸葛竦说:“自从我立功回来,你就这么耷拉着脸,拉得比祖父的脸还长,你到底怎么了?”

诸葛竦本来还有一个哥哥,可是诸葛恪为了向孙权表忠心,将其鸩杀,现在诸葛竦就是长子了。有责任心的长子会主动承担保护家庭的重任,尤其是父亲不能尽到责任的时候。诸葛竦就是这么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孩子。

“恳请父亲大人低调,以缓解众人的嫉妒。”诸葛竦虽然是低头瞧着脚尖,但是语气却很迫切。

“你真让我失望,年纪轻轻居然不如我有霸气。”

“皇帝年幼,臣子太强大了必会招致祸患。”

“没出息的东西,怎能如此懦弱?”诸葛恪拂袖而去,走出了家门。只留下诸葛竦一人站在原地黯然流泪。诸葛恪想不通儿子年纪轻轻,怎么会如此保守。他根本不知道,诸葛竦正是在外面听说了太多对父亲的非议,才如此消沉的。

诸葛恪正在门外生诸葛竦的气,眼前蹦蹦跳跳走来一群孩子,这些孩子拍着手,齐唱着一首歌谣:“诸葛恪,何弱弱,芦苇单衣蔑钩落,于何相求成子阁。”

诸葛恪紧皱眉头,厌恶极了这首歌谣。钩落就是钩络带,用来约束和装饰腰间衣服的物件。“芦苇单衣蔑钩落,不就是说我穿着芦苇制作的单衣,腰间束着篾条吗?”诸葛恪暗暗想。

诸葛恪拉住一个小孩儿问:“成子阁是什么呢?”

那小孩儿并不认识他,挣脱他的手,蹦蹦跳跳跑开了,拍着手唱:“诸葛恪,何弱弱,芦苇单衣蔑钩落,于何相求成子阁。”渐渐走远了。

孩子的声音越来越远,最终消失。诸葛恪突然感觉身上一阵发冷,抬起头,看到枝头的花蕾在风中瑟缩,春寒料峭啊。

百花绽放的三月,诸葛恪宣布再次讨伐魏国。他觉得东兴堤大捷没有充分展示他的才华,因此要再打一场。

司马李衡被派往蜀,带去了诸葛恪写给姜维的信:“时至不可失也。现在魏国大权已经落入司马一门,君臣猜疑,兵挫于外,而民怨于内,自曹操以来,魏国灭亡的态势还从未像今天这样明显。如果我们联合起来大举讨伐魏国,吴攻其东,汉入其西,那么魏国救西则东虚,重东则西轻,以干练充实的兵力对付虚弱微轻的敌人,一定会打败他们!”

通过这封信我们知道,诸葛恪这次准备玩大的——联合姜维消灭魏国,一举扫定中原,一统中国。

李衡带来了姜维的回复:坚决支持东吴的伟大军事行动。诸葛恪很满意自己的魅力。

可是,让诸葛恪震惊的是,东吴一方居然都反对北伐,而且是强烈反对,一致强烈反对。

诸大臣认为多次出征,军队疲惫,他们联合起来劝谏诸葛恪,诸葛恪摆摆手:你们懂啥呢。

有一个叫蒋延的哥们不信邪,坚持要与诸葛恪说个明明白白。诸葛恪让侍卫把他架出去:和这样的人辩论,显得自己太没水平了。

好朋友丹阳太守聂友写信反对他:“东兴堤之战是敌人自己从远方前来送死,所以你一下子建立了非常之功。现在应该按兵不动,养精蓄锐,伺机而动。现在不是出兵的时机,你却听任自己的心意,我真为你担心啊。”诸葛恪把信扔到一边:聂友啊,从此我没有你这个朋友。

不过,看在昔日友情的份上,他还是给聂友回了一封信:“你懂得自然之理,但是不懂得天下大势,看完我的信,你就开窍了。”

亲家滕胤的劝谏,则更多地为诸葛恪本人着想:“你接受先皇遗愿辅佐幼主,在内能安定朝廷,在外能摧垮强敌,名声振于海内,天下莫不震动。江东百姓的心愿是能蒙你恩德得到休养。现在你想在民众刚刚服完一场大劳役之后,再度兴兵出征,民疲力屈,远主有备。若攻城不克,野战无获,那就会丧失前功而招致责备。不如按兵不动,观隙而动。况且兵者大事,战事依靠众人才能成功,如果众人都反对,你怎么能安全呢?”

滕胤身份特殊,首先他也是孙权选定的辅政大臣,其次他是驸马爷(他娶的是孙权叔父孙静的孙女),更关键的是他的女儿是诸葛竦的妻子。滕胤也反对,诸葛恪很失望,他说:“大家都说不可,那是因为不懂分析,心怀苟安,而你也这样,让我还能指望谁呢?魏主曹芳愚昧弱小,朝廷政事在权臣家中决定,臣民背离。而今我凭借国家实力,大胜的威风,无往而不胜啊。”结果,滕胤不但没能劝阻诸葛恪,反而被他拉进伐魏队伍里担任都下督,成了诸葛恪的助理,白天负责接待,应对采访、参观,夜晚审阅文书,有时会通宵不寐。与诸葛恪这样的人做亲家,伤不起啊!

儿子诸葛竦也多次劝谏,诸葛恪总是对他瞪眼:滚一边去!这时诸葛竦就好害怕,因为他想起了哥哥是怎么死的。一方面担心父亲不惜犯众怒而出征,一方面又不敢再进谏,诸葛竦天天提心吊胆。诸葛竦不是诸葛竦,是诸葛竦然。

反对的人太多,诸葛恪无法一一答复,就写了一封公开信。一上来,诸葛恪就表明统一天下的决心:“天无二日,土无二王”。诸葛恪联合姜维讨伐魏国,他这样写难道不怕姜维猜忌吗?神童就是神童,诸葛恪接下来摆事实,讲道理,洋洋洒洒,列举伐魏之必要性。

荒唐的是,他说司马懿刚死,其子师年幼弱小而独自承担辅政大任,目前正是伐魏的绝佳时机。这一年,司马懿长子司马师四十六岁,次子司马昭四十三岁,诸葛恪仅仅比他们大六岁和九岁,但是他为了给自己找到伐魏的理由,竟然说司马师与司马昭“幼弱”。诸葛恪一心卖萌,浑然忘记了事实。

最后,诸葛恪很煽情地搬出了诸葛亮的《出师表》:“近见家叔父表陈与贼争竞之计,未尝不喟然叹息也。”达到甚至超越诸葛亮,是诸葛恪辅政以来的理想。

大家没有诸葛亮这样的叔父,更辩论不过神童,知道他铁了心要伐魏,谁也不敢再劝谏。

史书记载,诸葛恪“违众出军,大发州郡二十万众,百姓骚动,始失人心”。东吴从来没有一次性调动过这么大规模的军队。东吴灭亡时,向晋朝递交的投降清单上,写着当时举吴之兵只有二十三万。诸葛恪北伐时全国军队数量可能多一些,但是也不会多很多。当时,除了京城和各州郡必不可少的警备军,诸葛恪应该把东吴几乎全部的兵力都拉上了前线。这次伐魏征兵,牵扯了江东的几乎每个家庭,即使是官吏家,五口人也会有三个人在服役,父兄在首都,子弟在郡县,既要缴纳“拥军粮”,又要“参军光荣”,搞得家里连个男人都没有。官吏尚且如此,一般老百姓就更不用说了。

诸葛恪这是在拿整个江东去赌,而且,他去赌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会赌。个人价值只有与社会价值统一才有意义,而诸葛恪沉浸在个人表演里,物我两忘。以社会为舞台,以天下为道具,以万民为群众演员,以战争为场景,诸葛恪啊,你以为你还有卖萌的资格吗?

不仅是江东,天下人都知道诸葛恪这是捆绑着江东与他玩火自焚。远在蜀汉,诸葛恪的堂兄,也就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收到了一个名为张嶷的人写来的信:“孙权刚刚驾崩,孙亮幼弱,诸葛恪接受托孤重任,压力重重,委实不易。吴、楚民风剽急,可是诸葛恪远离少主,亲自领兵进入敌境,恐非良计。如果你不向他进忠言,还有谁能向他完全说真话呢!希望你劝他撤回大军,扩大农业生产,一心推行德政,数年之后,东西两国并举,实为不晚。”诸葛瞻是不可能把这封信转给堂弟了,两国隔得太远,而且诸葛恪又是那么迫不及待地出发了。

出发前一天,诸葛恪坐在卧室里整理行装,正为找不到战后凯旋回江东穿的衣服而发愁。他的眼前似乎出现了这样一幕情景:他从前线凯旋,沿途各州各郡各县,路上挤满了为他欢呼的人,他身着华服,儒雅潇洒,向子民挥手致意。

确实有一个人向他挥手,他揉揉眼,以为是幻觉,可是的的确确站着一个男子,而且这人身穿丧服,煞白煞白的。

“有刺客!”诸葛恪大呼,他自己先抽出了身上的宝剑。

侍卫们拿住了戴孝男子。这人身上没有任何兵器,而且招摇地穿着丧服,看上去懵懵懂懂的样子,显然不是刺客。

“我不知不觉就走进来了。”戴孝男子如此回答审讯。

诸葛恪位高权重,府邸内外由警卫队严密警戒,光天化日之下,一个身穿丧服的男子竟能闯进诸葛恪的卧室,这实在是太诡异了。史书是按照灵异事件记载这件事情的,但是有没有可能反对伐魏的人想方设法混进诸葛恪府邸,借这种诅咒的方式来打击他伐魏的信心?

戴孝男子没能阻挡住诸葛恪伐魏的脚步,二十万大军如期出征。

二十万大军摆到路上,浩浩荡荡,不是任何人都能见到的盛大场景。一群调皮的孩子,站在队列边上,好奇地看着战士们的铠甲、刀枪,拍着手齐唱那首不祥的歌谣:“诸葛恪,何弱弱,芦苇单衣蔑钩落,于何相求成子阁。”

诸葛恪再次皱起了眉头:成子阁究竟是个怎样的阁呢?

二十万大军,从一出发就盼望着打败仗。道理很简单,要是胜了,就会继续北上攻打许昌、洛阳,再往北就是邺城……天呀,这辈子还能回家吗?

早一点失败,早一点回家。这就是当时弥漫在军中的情绪。

三军将士祈祷失败早一天到来,辅政大臣孙峻也盼望着诸葛恪失败,最好是惨败。诸葛恪带领四万人取得东兴堤大捷,就已凌驾于所有人之上,这次带领二十万人出征要是再取胜,那会怎样呢?孙峻不敢想下去了,再也无心搂着姑妈孙大虎睡觉了。“我的小乖乖,那就杀了他!”孙大虎搞起宫内斗争步步惊心,很有手段。朝中有如此丧绝人伦的姑侄俩掌政,诸葛恪却毫不戒备,这不是大意,是愚蠢。

因为大家的一再阻挠,加上征调部队,筹备粮草,虽然是在春天就开始计划,但是诸葛恪一直拖到炎热的五月才出征。这是最不利于作战的季节。失去了人和的诸葛恪又失去了天时。

唯一让诸葛恪感到欣慰的是蜀汉一方姜维的配合。诸葛恪出征的同时,姜维按照约定大举伐魏,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包围南安。

姜维,天下英雄你我二人而已!

作战意图本来是很隐秘的,诸葛恪却让间谍四处传播东吴的行动方案是从海路攻击徐州和青州。东兴堤之战让魏国人领教了诸葛恪的厉害,而且情报人员确实得到了东吴水军入海的消息。朝廷准备在徐州和青州布防,尚书傅嘏笑了:诸葛恪有这么可怕吗?

他说:“淮海并不是敌军轻行之路,当年孙权派兵入海,浪打船沉,没有几个人活着回去。诸葛恪怎敢倾其全部兵力,寄命于洪流,以谋求侥幸的成功呢?诸葛恪只不过是派遣习惯水战的偏将,带领小部分军队从海路上溯淮水,佯攻青、徐,他自己则会集中精力进攻淮南。”

司马师笑着对傅嘏说:人家诸葛恪好不容易出此妙招,正在那里偷着乐,却被你识破了。你真没趣啊。”

果然,诸葛恪的进攻方向实际是淮南,他的用意是掠取那里的人口。但是诸将中有人说:“如今我们引军深入,边境居民必定一起逃往远方,恐怕士兵劳累而战功少,不如只围攻合肥新城。新城被围困,救兵必至,那时再打他们的主意,必会有大收获。”

  如果觉得三国那些人那些事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陈瓷小说全集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