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寒川子作品第一商会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晓得这是啥人不?”年轻人小声问道。

顺安没有吱声。

“呵呵呵,”年轻人不无得意,介绍道,“我就晓得你不晓得。他就是茂升钱庄的鲁老爷,银子粗去了。再过几年,不定会超过查老爷子哩。”

“查老爷子是啥人?”顺安问道。

“哎呀,”年轻人急道,“你连查老爷子都不晓得,哪能在这上海滩混哩?这告诉你吧,查老爷子就是这公所的总理,润丰源总董,咱甬人里的老爷子,吐口唾沫就能把人淹死。这再告诉你,你在这公所里有吃有喝有住,全都是查老爷子恩赐的。”

“乖乖!”顺安咂巴一下嘴唇。

济元堂里,席次早已摆好。总理查敬轩缺席,主位空置,查锦莱坐在左侧上首,右侧上首又是空位,其他席位依次坐着祝合义、邱若雨、周进卿等十来个大佬。

鲁俊逸几步跨进殿门,站在那里看位置。

查锦莱起身迎上,拱手道:“俊逸呀,都到齐了,就等你哩!”

俊逸回过礼,朝众人连连抱拳:“俊逸迟来一步,抱歉,抱歉!”

周进卿等故意不给脸,把头扭向别处。

查锦莱扯他走到自己对面席位,指空位道:“俊逸,坐。”

俊逸见到是个首位,惶恐道:“锦莱兄,这…我坐此地不合适呀!”

查锦莱不由分说,强行按他坐下,自己走到对面,与俊逸相对而坐。

所有目光尽皆盯向俊逸。

俊逸如坐针毡,脸上一阵阵火辣,正不知如何是好,锦莱连出两声咳嗽,把场上注意力吸引过去。

“诸位仁兄,”查锦莱启开议题,“家父有事体,四明公董会由在下临时主持。人齐了,”看向祝合义,“合义,你来开场。”

“好吧,”祝合义扫视众人,“洋人修订《辛丑各国和约》,促进通商,工部左侍郎丁承恩大人奉旨与洋人约谈。洋人抱成团,早就拟好成规,我据何而谈,却是众说纷纭,难成公议。丁大人奏过朝廷,责成我等组织各商帮行会,成立一个统一的商会,形成合议,好据此与洋人商约…”

“祝合义,这事体大家全都晓得了,绕这么多弯弯做啥?”周进卿不耐烦地打断他,看向查锦莱,“锦莱兄,我喜欢开门见山,老爷子是何说辞?”

“家父吩咐,此番成立商会,关系到我宁波商帮的未来大计,不可等闲视之。”查锦莱拿出丁大人书信,“此为丁大人写给家父的亲笔密函,函中讲,设立上海商务总会是老佛爷懿旨,工部核准,上海道[5]监察,具体由家父统筹,总章程也由家父起草。家父要求我等议个大要,点名俊逸担任记录,形成文案。”

见查老爷子如此器重俊逸,众人再把目光射过来。

俊逸取过纸笔,笑道:“既是老爷子安排,在下也就献丑了。大家请动议吧,在下做临时书记。”

“我放头炮。”周进卿亮开大嗓门,“虚话少讲,老爷子既有交代,我们就要朝实处砸。以我浅见,可以仿照洋人模式,设总董、议员、会员三级,会员选议员,议员选总董,总董选总理。”

查锦莱问道:“总董设几人为好?”

周进卿应道:“五人足矣。”

“咦,”邱若雨怔了,“为啥是五人,不是六人?”

“你这呆子,”周进卿笑道,“如果投票,三人赞成,三人反对,岂不永远达不成决议了?”

众人皆笑起来。

“好吧,”查锦莱连连点头,“总董就定五人。议员几人合适?”

周进卿道:“不能超过十五人。”

“好,暂定十五人吧。”

“一个一个讲太费劲。”周进卿拿出一张纸,“该说的,我这都写在纸头上了,诸位慢慢看去。我这里只讲一句,在场诸位都是宁波人,我搁下一句话,过去的就算过去了,眼下是关键辰光,如果有啥人——”眼珠子瞥向俊逸,“胆敢吃里爬外,再跟其他商帮勾勾搭搭,坏掉老爷子大事,我周进卿跟他不共戴天!”

邱若雨等就如事先商量好一般,一齐看向鲁俊逸。

显然,周进卿这些话是专门指向俊逸的。俊逸脸上一阵干辣,嘴唇连动几下,正要反击,坐在他下首的祝合义用脚尖踢他一下。

“呵呵呵,”祝合义拱手道,“进卿讲的是。关键辰光,我们四明一定要齐心协力,共成大业。不过,既然叫作上海商务总会,由我们独家拟定似是不妥。四明公所虽说在沪举足轻重,但在下以为,还是要广开言路为好。一些关键提案,尤其是名额确定,当由各商帮、各行会共同举人,集体议定才是。”

众人面面相觑。

“嗬,”周进卿眼珠暴起,“祝合义呀,我这话音还没落地,你这胳膊肘儿就要朝外拐哩!看来这四明公所里,存二心的人真还为数不少哩。我且问你,上海滩若是没有我们宁波商帮,还能叫作上海滩吗?丁大人凭什么让我们老爷子统筹,你这讲讲看!”

祝合义干着脸呵呵苦笑几声,看向门口。

“呵呵呵,”查锦莱赶忙摆手,“不瞒诸位,合义兄所言,也正是家父之意。不过,集体议定,也须有个依托才是。我们只是暂先议出公案,然后由家父召集各帮各会共同裁定,集体议决。”

中午到了,四明公所的膳食房开始供应午餐。午饭一荤一素,主食是米饭。荤菜是宁波人爱吃的咸黄鱼,素菜是清炒上海青,美味可口。

挺举、顺安各自领好饭、菜,走进所住的停棺房里,将饭菜盘摆在棺木上。

“阿哥,”顺安赞道,“没想到这午餐还不错哩。”

“是哩。”挺举应道。

“你晓得是啥人做的这桩好事体?”

挺举摇头。

“是查老爷子。我打探清爽了,在四明,查老爷子首屈一指,坐的是头把交椅。”

“我听说了。”

“那我问你,排在查老爷子身后的又是啥人?”

挺举摇头。

“就是那个姓鲁的。”

“呵呵呵,”挺举端起饭碗,将菜夹一些到碗里,“吃吧。”

“小娘比哩,方才饿极了,到膳食房摸了几块菜饼吃,这阵儿倒是不饿了。”

“那我就先吃了呀,”挺举说着吃起来,吃几口,放下筷子,“阿弟,你想好哪能办没?我们不会是一直留在此地吧?”

“啥人要留此地了?”顺安应道,“我又不是死人。”

“你这讲讲,是何打算?”

“方才有人给我介绍一个生活,我这还没回复哩。”

“什么生活?”

“到洋大人家里当佣人,月薪五块洋钿。”

“想去不?”

“不想。”

“为什么?”

“我打听了下,洋大人包吃不包住,如果租房住,这点钱就不宽松了,如果不租,我就得长期住到此地。这鬼地方实在…”

“哦。”

“再说,”顺安迟疑一下,“那生活也…太没意思了,听起来光鲜,实则是侍候人,另外,我听说那家洋大人的脾气不太好,没人肯去。”

“阿弟,”挺举笑笑,“甭多想了,还是跟我去鲁家吧。”

“我…”

“阿弟,”挺举劝道,“我晓得你聪明,眼界高,心劲大,莫说是侍候洋人,即使跟人学生意,也不会满足于当一辈子徒工。”

“是哩,”顺安应道,“在这世上,只有阿哥晓得我。”

“我晓得你,你却不晓得我。”

“阿哥,你讲,我哪儿不晓得你了?”

“就是去鲁家的事体。我这告诉你,我去鲁家,并不全为偿还那笔贷款。我的直觉是,鲁老板身上,有我们需要的东西。”

顺安长吸一气。

“阿弟,”挺举侃侃言道,“大丈夫立于世,既要天马行空,又要脚踏实地。行空可以看得远,踏地可以做事体。你这也看到了,鲁老板在沪经营多年,必定熟悉商情,精通商道,我们跟在他身边,就如天马行空啊。”

顺安不曾听过这个道理,完全被吸引住了。

“阿弟,”挺举接道,“出门在外,我们必须把过去的一切放下,我们也必须放下。科举之路既然不通,我们既然来到上海滩这个商埠之地,就当入乡随俗,踏踏实实学商营商,走经商济世之路。管子讲得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实业报国,使民衣食无忧,亦不失我等此生所求啊。”

“阿哥,”顺安豁然开朗,两眼放光,旋即又黯淡下来,“我…不是放不下,是不能去鲁家。”

“为什么呢?”

“因为那个小夜叉!我和她…你晓得的,她一定记恨我。她骂我是小偷,我吐她一身血,算是结下血仇了,我这投奔她家,岂不是羊入虎口吗?”

“呵呵呵,”挺举笑起来,“阿弟想多了。那辰光场面混乱,小姐哪里记得清呢?再说,你眼下穿的是长衫,纵使小姐仍旧记着那事体,不也…”

经挺举这么一讲,顺安心里闪开一道亮缝,不再那么纠结,闷头思索起来。过有一时,顺安心头灵光闪过:“阿哥,我想到一个办法了。”

“讲讲。”

“阿哥讲得对,”顺安二目放光,“我眼下穿的是长衫,不是甫顺安了。我是另外一个人,我必须是。”

“另外一个人?啥人?”

“傅晓迪。”

“他…”挺举愕然,“他不是我…舅家表兄吗?”

“正是他。”

“可他…十多年前就夭亡了呀。”

“阿哥,”顺安的语气越发笃定,拳头捏起,给出一个全新的故事,“你记错了,傅晓迪没有夭亡。他大难未死,四处流浪,历尽千辛万苦,最终与阿哥同赴杭州贡院参加大比,这又一道来到上海滩,投奔鲁老板。”

挺举听明白了,长吸一气,缓缓吐出。

顺安神情紧张地盯住他:“阿哥,这事…成不?”

挺举眉头渐渐凝起。

顺安的新故事过于离奇,也过于大胆了。

“阿哥,”顺安急了,“我,傅晓迪,不做你表兄,只做你表弟。阿哥,我在此地向你保证,你永远是我阿哥,我永远是你表弟,我…这跟阿哥攀亲了。”

挺举的眉头仍旧挽着。

顺安扑通跪下:“阿哥——”

“唉,”挺举长叹一声,“阿弟呀,表兄表弟并不重要,没有人会去认这个真。我是在想,你这更名换姓,甫叔甫婶那里,哪能个交代哩?”

“阿哥,”顺安恨道,“你记住,从今往后,甭在我面前提到那个大烟鬼,也甭再提那个弹琵琶的娼伶,我跟他们二人不再有任何关系了。阿哥,我这再讲一遍,从今往后,我再也不是甫顺安了,我是傅晓迪,我世居宁波府余姚县傅庄村,我是阿哥娘舅的独养公子,历经劫难而未死。”

挺举倒吸一口冷气,由不得打个寒噤。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如此不孝之言,顺安竟然这般轻易地脱口而出,挺举惊呆了。

“阿哥,阿弟的命运这就捏在你的手心里,求你了!”顺安磕头。

挺举缓缓闭上眼去。对于从小就念“首孝悌,次谨信”的挺举来说,顺安的“灭亲”之求是不可接受的。然而,如果他不答应,顺安又该怎么办?挺举眼前浮出顺安在街上挨打的场景。是的,那个家庭给他的伤害实在太深,改换门庭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摆脱之道。

顺安没再说话,只是不停磕头,一下,两下,三下…

“好吧,”挺举轻叹一声,“阿弟,我应下你了。”

第八章筹建商会,甬粤两大商帮争雄

公董会上散发出来的别样气氛,俊逸自一进场就意识到了。俊逸甚至隐约觉出,这次会议在某种程度上是专门为他开的。

会议一直开到错晌午,大家总算就商会章程等基本条款达成共识,俊逸逐条记录,理出一个册子,在会议结束后呈送查锦莱。

  如果觉得第一商会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寒川子小说全集第一商会,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