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吉川英治作品三国·三国志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洛阳人每逢聚首,必悼曹操之死,传曹操逸事,评曹操业绩,追思他生前的一切。

“我是汉朝相国曹参的后裔。”——这是曹操生前亲口所说,但事实却大相径庭。

曹操的祖父曹腾为汉朝的中常侍,是一名宦官,当然不可能有子嗣——曹操的父亲曹嵩其实是曹腾的养子。所以,曹操的家世,实在没有任何显赫之处。

当年曹操与袁绍作战,陈琳在为袁绍写的檄文中,称他为“奸阉遗丑”,可谓触到了他的痛处。

曹操少年时代负笈游学洛阳,学成之后,放荡任侠,后来终于当了宫门警吏,薪饷微薄,身穿生满虱子的旧官服,却满口狂言,难怪无人理会他。只有当时的许劭第一次见到他,便喝道:“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这句名言显然点破了曹操的性格与日后的运势,无怪乎曹操听后对许劭说道:“正合吾意也。”当时这名俸禄微薄的弱冠小吏,无疑已在纵观天下风云,心中充满了远大抱负。

综合古书记载,他的风貌不如刘玄德肥胖,也不似孙权那样身长腿短,而是属于瘦高身型。《曹瞒传》中对他有如下描写:“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被服轻绡,身自配小鞶囊,以盛手巾细物……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

由此可以大约想象他的日常生活。《英雄传》中吕布被俘后与他的一段对话,可佐证他的瘦高身形:吕布被押至曹操面前,揶揄道:“公,何其瘦耶?”

曹操回答:“拨乱反正。吾瘦,乃为国事也。”

从曹操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瘦削身形颇感自豪。

曹操夜读经典,晨咏诗赋,博览群书,还为家乡建立童学精舍。他府内设有书库,搜集古今兵书,自己也著书立说,绝非一介武夫。

令人惋惜的是,他的奸雄本性到了晚年愈演愈烈,听不进忠臣的善谏,终于擅称魏王,进而觊觎汉朝帝位。他为了君临群雄,多年标榜自己“尊朝救民”,而晚年所为,暴露出那不过是争夺霸权的谎言。对他进谏的良臣,也多数命归黄泉。

中国北方从此进入曹丕时代。曹操死时,曹丕正在邺都。出丧行列从洛阳到达邺都时,他在城门外跪地迎接,号啕大哭。

曹丕为曹操长子。

他将父亲灵柩迎到邺都魏王宫后,无比悲伤、无比困惑。有着如此伟大的父亲,面对如此庞大的产业,悲痛之余,他感到彷徨无助。古书上有如下记载:魏宫之上忧云闭,殿里香烟告晨临。日夜相祭,哭声大震。

这篇记载并不夸张。

陪侍左右的司马孚规劝道:“世子,现在不是悲伤消沉的时候。”又愤然指斥左右人等:“你们身为重臣,为何不勉励嗣君,早日提出治国安邦的良策,以安定民心?”

重臣们辩解道:“这些事不需您提醒。现在最重要的是必须先让世子登上魏王之位,无奈朝廷诏命迟迟没有下达。”

兵部尚书陈矫从旁走出,厉声喝道:“你们每逢大事总是优柔寡断,实在令人焦急。国不可一日无主,现在魏王已薨,世子就在灵柩旁,纵然朝廷诏命晚到,我现在要请世子即位,谁敢不从?若有谁认为不可,执意阻拦,报上名来!”说罢拔出剑来,怒目而视。

重臣们见状瞠目结舌,不敢再言。

就在此时,原来曹操的亲信重臣华歆从许昌飞马而至。华歆一来,诸人立刻变了脸色,心中猜疑:“不知又出了何事?”

华歆先向曹操灵坛叩头,再拜世子,而后对着满堂诸臣骂道:“得知魏王薨去,百姓如失天日,悲恸哀哭,无心做事。诸位多年食国家俸禄,此时此刻却毫无作为,你们究竟在犹豫什么?为何不立刻拥立世子为王,制定政纲,向天下展示魏依然强盛?”

重臣辩解说此事早已议论,只碍朝廷诏命不来,才暂且等待。

华歆大笑道:“汉之朝廷已无良臣在朝,许都也已丧失处理政务的能力。你们束手等待诏命,何时才能等来?我直接赶到朝廷,面见天子,现已将诏命带来。”说罢从怀中取出诏书,示与众人。

“跪下听旨。”华歆高声宣读起来。

诏书颂扬了魏王曹操的大功,命嗣子曹丕承袭王位,诏书日期为“建安二十五年春二月”。

重臣们及其他文武官员听得愁容一展。这份诏书当然不是出自汉帝本意,是华歆审时度势,想趁机显示自己能力,逼迫汉帝答应的此事。

名分已正,即位仪式随即举行。

曹丕登上魏王之位,接受百官朝贺,并昭示天下。

此时,一骑快马来报:“鄢陵侯曹彰亲率十万大军,自长安开来。”

曹丕听报,不禁心中大疑:“弟弟为何来此?”

尚未见到曹彰,曹丕已经惧怕起来。曹彰为曹操次子,是兄弟中最为勇武之人。曹丕猜测他是要来争夺王位,心中立刻开始战战兢兢地思量对策。

曹操共有四个儿子。他生前最疼爱的是三子曹植,但曹植生活过于奢华,生性像文人般柔弱。曹操虽然非常疼爱曹植,却也说过曹植的性格不适合继承王位的话。四子曹熊体弱多病,次子曹彰虽然勇猛,却无经世之才,所以能够托付后事的,只有长子曹丕。在曹操的眼里,曹丕笃厚谦恭,虽然有些俗话说的“傻老大”的感觉,但若得良臣辅佐,将来或可光宗耀祖,重臣们也都了解曹操的这番遗愿。

为继承王位,曹氏兄弟之间原本私下就在角力,各自的辅臣也在相互暗斗。现在听说兄弟中最暴躁的曹彰从长安带了十万大军来,曹丕心里当然紧张了。

谏议大夫贾逵安慰曹丕道:“魏王不必烦恼。曹彰的性格我非常了解,先让我去探探他的本意。”说完急忙来到城外,迎接曹彰。

曹彰一见贾逵,便问道:“先王的印玺现在何处?”

贾逵正色答道:“家有长子,国有储君,先王的印玺当然在该在之处。你突发此问,是何用意?”

曹彰默然无语。

来到宫门,贾逵又追问道:“今日你来此地,是为父王服丧,还是来争王位?你是要当孝子,还是要当逆子?”

曹彰生气地说道:“我岂会有异心?今日来此,是为父亲发丧的。”

“既来发丧,何需带十万士兵进宫?请令他们全部退下。”

曹彰于是只身进入宫门,见到哥哥曹丕,两人相拥大哭。

汉朝自曹丕即位之日起改元,从建安二十五年春起改为延康元年。

华歆因功升为相国,贾逵获封太尉,王朗晋为御史大夫。文武百官尽皆褒赏,曹操丧事结束之日,特使于高陵坟墓前宣读祭文——后来曹丕追封曹操为武帝。

葬礼祭祀结束后,相国华歆来见曹丕:“鄢陵侯曹彰已将带来的十万大军全部留下,只身启程返回长安,对他我们可不必担心。但临淄侯曹植、萧怀侯曹熊均未参加先王葬礼,亦未对大王即位有任何贺词。必须下令追究他们的罪责,大王对此不可不问。”

曹丕依言发出旨令,分别派出使者,问罪两个弟弟。

赴曹熊处的使者不几日便回来了,他含泪禀报:“萧怀侯曹熊久病不起,收到问罪信后,当夜便自缢身亡!”

曹丕顿时后悔不已,只得令人厚葬。过了几天,赴曹植处的使者也回来了,他的报告令曹丕震怒不已。

十五 七步诗

曹丕的震怒确实事出有因。

从曹植处回来的使者如此报告:“我去参见的那天,如传闻中那样,临淄侯曹植由丁仪、丁廙等宠臣陪着,似乎从前一日起便一直饮酒不止。依照常理,听到我是携魏王旨令的使者,临淄侯本应漱口清席,躬身相迎,但他坐着不动,仍然饮酒不止。将我唤进去之后,纵容手下的丁仪指着我极尽辱骂:‘你不必多嘴。先王在世时,曾经公开言明要立吾主临淄侯为世子,后被谗言小人所阻,尚未决断,便已薨去。如今方才下丧,便前来问罪吾主,其心可知。曹丕难道是此等昏君?朝中上下竟无良臣?’另一个家臣丁廙也火上加油:‘谁人不知我主临淄侯聪明冠世,才学过人,下笔成章,即为珠玉。生来既备王者风范,与汝主曹丕天赋不同。你们这些庙堂之臣有眼无珠,难道连贤主昏君都分不清?’态度蛮横无理,丝毫不容我分辩。我只好传完旨令,匆忙赶了回来。”

曹丕听得怒火中烧,终于不再顾忌兄弟之情。他命令许褚率三千精兵,立即杀到曹植所在的临淄。

“我们是王军!”

“奉旨擒逆,不准反抗!”

许褚的将士们边喊边将城下守兵包围歼灭,转瞬之间已冲进曹植堂内,将正在喝酒的丁仪、丁廙与曹植全部绑上车,一起带回了邺都。

曹丕满面怒容,命令将曹植等人押至阶下。曹丕瞪了他们一眼,命令许褚:“先从他们两人开刀!”

剑光闪处,丁仪、丁廙两颗人头落地,地上仿佛涌出了红泉,栏杆也映射出红光。

眼见两名家臣被斩,曹植在血泊中险些昏了过去。此时,曹丕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位老妇痛泣失声地倒在他脚下。曹植抬起苍白的脸一看,原来是他们几兄弟的母亲卞氏。

“啊!母亲!”曹植随即爬了起来,像婴儿乞怜似的把手伸向母亲。老母满眼含泪地看着他,大声呵斥道:“植儿,父王的丧礼你为何不来参加?天下何曾有你这般不孝之人!”

然后她紧紧抓住曹丕的衣裳哭求道:“丕儿,丕儿,且听母亲一言,这辈子我只求你这一次了。”她将曹丕强拉到偏殿,求他看在同胞之情的份儿上饶曹植一命。卞氏伤心落泪,老眼几近失明。

“母亲,别哭了,我怎会杀自己的亲弟弟?只不过是训诫他一下罢了。”

曹丕径直走进内殿,连续几天未来上朝。

华歆私下前来探视,问安之后,就势问道:“前几天王太后可曾对您说过什么?是否要魏王不杀曹植?”

“相国从何处听到这些话?”

“不曾听到,臣从不偷听别人说话。王太后对您说的话何须偷听?只是魏王的决心究竟如何,臣不得而知。”

华歆接着说道:“令弟的才能被人传得出神入化,绝非池中物。若不趁现在除掉他,将来必为大患。”

“可是,我已经答应王太后了。”

“答应什么?”

“答应绝不杀弟弟曹植……”

“此事怎可轻易答应?”华歆满脸惋惜地说道,“魏王不杀他,曹家的才华就全部显露在曹植身上了。现在世人都说他出口成章,吐唾成珠。恕臣直言,这种舆论难道不是在贬低您这位兄长吗?”

“可是,那又有何办法?”

“为何没有办法?您看可否这样……”华歆凑到曹丕耳边,献上自己的计谋。曹丕对弟弟天分的妒忌呼之欲出,佞臣的谗言切中了这位年轻君主的心病。

华歆的主意是将曹植叫来,当场测试他的诗才,若回答不出,就以此为口实,治他死罪。若确如坊间所传,对答如流,亦可以他整日耽于诗文,荒疏政事,贬其官爵,放逐远地,此计可谓一举两得。

“好吧,那就马上派人将他叫来。”

曹植依命诚惶诚恐地来到哥哥的堂内,曹丕冷冷地对他说道:“弟弟,不,曹植——按平日的家法,我们是兄弟;以国法而言,我与你是君臣,这一点你要牢记。”

“是。”

“先王生前喜好诗文,你经常赋诗讨好,在兄弟中最受宠爱。那时兄弟们就私下议论,不知这些诗文是你曹植所作,还是另有近旁名家为你代笔?我对此亦有怀疑。今日就当堂考你,如你确有真才实学,便饶你一命;如若不然,就以你长年欺骗先王之罪,当堂问斩,不知你可有异议?”

曹植一听,紧锁的眉头立刻舒展开来,喜形于色地答道:“没有异议。”

曹丕用手指着悬在墙上的巨幅古画,画中两头牛正在格斗,旁有苍劲书法题词赞曰:二牛斗墙下,一牛坠井死。

他命曹植即赋斗牛诗一首,诗中不得用画上题词中任意一字。曹植说道:“请借纸笔来。”

当即赋诗一首,写于纸上,交到哥哥曹丕手中。这首文采飞扬的斗牛诗,果然未用画上题词中任何一字。

曹丕与群臣皆对其才大为惊叹。华歆慌忙从案下偷偷递来一张纸,曹丕拿过来一看,立刻高声说出第二道难题:“曹植,站起来!你在堂内且走七步。如七步之内无法作成一诗,你的头便会在第八步落地!”

曹植面向墙壁起步走去,一步、两步、三步……边走边哀吟道: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听了此诗,连曹丕也忍不住落下泪来,群臣亦皆啜泣不已。诗句表达了内心的悲痛,博得了众人的同情。曹植因此捡回一命,即日被贬为安乡侯,离开魏国王宫,影只形孤悄然而去。

十六 斩断私情

汉中王刘玄德到这年——建安二十五年春天,正好六十岁,比曹操小六岁。

曹操的死讯很快传到成都,刘玄德失去多年的好对手,心中落寞之感油然而生。回顾这位旗鼓相当的劲敌以及自己与他的历次交战,刘玄德定会想到寿终之日早晚会到来。

“我也度过六十载人生了!”年迈则气短——人的这一共性,或多或少也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他的情绪。刘玄德踌躇满志,一心想在有生之年实现灭吴亡魏的夙愿。暮年已至,他显得越来越焦急难耐。

又风闻曹丕继位为魏王,视汉廷为虚设,于是在成都宫中召集文武群臣,痛斥曹丕大逆不道,痛惜关羽不幸早亡。他问群臣:“我想先向东吴报关羽之仇,再讨伐骄横的曹魏,各位以为如何?”

众人纷纷眼中放光。如今蜀地恢复了元气,兵马也在加紧备战,无人认为现在不能出战。

廖化进言道:“关羽被敌所杀,皆因我方刘封、孟达二人不救之过。讨东吴之前,若不处置此二人,怎言复仇?”

刘玄德点头赞成,声言自己从未忘记此事,当下便要将刘封、孟达召来问罪。

孔明从旁谏道:“不可。如急召他们前来,必生异变。不如先升此二人为郡守,分调开去,以后再做处置。”孔明深知反叛之事多为此种弹压而起,众人对其远见卓识甚为折服。

当日议事之时,彭羕也在其中。他平日与孟达交往甚密,会后他匆匆出城,回到家里,立刻给孟达写了一封信:“君命危矣。关羽之事被再度提及。升职任命到达后,望小心提防。”写完后将信交密使送去。

不料密使走到南城门外,却被巡夜的马超的部下撞见,人信俱获。

马超看了密信,大吃一惊,为慎重起见,决定亲访彭宅,探个究竟。

彭羕自然尚蒙在鼓里,他见马超来访,大为高兴,“欢迎大将军光临!”说罢搬出酒来,留住马超,豪饮直至深夜。席间被马超套出话来,彭羕慷慨激昂,把心中打算和盘托出:“若上庸孟达揭竿而起,此事我彭羕稳操胜算,请将军从成都给予内应。将军这样的大丈夫,想必不会甘心做蜀地碌碌无为的看门狗。”

马超次日便拿着彭羕的密信,将前夜之事奏明刘玄德。刘玄德立刻下令逮捕彭羕,将之投进大牢,并拷问其余同党。

彭羕后悔莫及,从牢中给孔明写悔过书,求他发发慈悲心,免己一死。刘玄德有点被彭羕的言词打动,问孔明道:“军师,你看如何处置?”

孔明摇摇头,冷冷地说道:“这些都是狂徒的痴语,怎能相信?生有反骨之人,即使一时感恩,日后依然叛心不变。”说完立即下令,当夜就把彭羕杀了。

居于远地的孟达得到彭羕被杀的消息,感到自身难保。部下申耽、申仪弟兄早已看出他有心反叛,也从旁劝他投降:“如今去投曹魏,曹丕定会重用将军。”

于是孟达瞒着同城的刘封,只带了五六十骑连夜向曹魏逃去。

天亮以后,刘封听到孟达逃走的消息,一脸诧异,“他的部下俱在城内,昨天也无甚可疑之处,大概是去打猎也未可知。”

左右部将举出实证,刘封仍然漫不经心,不肯相信。

  如果觉得三国·三国志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吉川英治小说全集宫本武藏:剑与禅三国·三国志,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