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吉川英治作品三国·三国志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丞相如此恩待我们,值此危难时刻,我们岂能撇下丞相而去!”

众人通过杨仪请求孔明:“我等愿留下舍命而战,以报丞相大恩。”

孔明虽然一再规劝他们返回汉中,但士兵们决心已定,全数留在营中。

魏军来到城下,蜀军士兵个个奋勇当先地冲出城去,向数倍于己军的敌军猛烈冲杀,粉碎了司马懿大军的进攻,几天之后,便将敌军打得远远退去。

然而一波方平,一波又起。正当全军高唱凯歌庆贺胜利时,李严从永安城突然遣人送来了一份出人意料的急报。

七十一 木门道

蜀国重臣李严坐镇在永安城中,位居军需大臣的要职,专事战时的后勤补给,负责兵粮的筹集与运输。

孔明打开此次李严遣人送来的急报,只见上面写道:“近闻东吴令人前往洛阳,与魏国联合。魏国已令东吴出师伐蜀,幸得东吴尚未起兵。我今探知此消息,特此奉告,望丞相早做良图。”

孔明阅毕来信,甚为震惊。倘若信中所言属实,局势将变得极为严重。蜀军之所以在对魏作战中能处于强势,盖因有蜀吴互不侵犯盟约在保证远征军无后顾之忧,如今吴国倒戈联魏,将对蜀国造成致命打击。

“此事至关重要,岂可迟疑不决!”

孔明当机立断,立刻决定全线撤退。他紧急从卤城派出信使,将自己的命令带给留守在祁山的王平、张嶷、吴班、吴懿:“祁山大军即刻隐蔽撤退。我留在卤城期间,魏军必不敢大举追击。望你们戒急戒躁,有条不紊地依次退兵,暂且返回汉中。”

孔明又派杨仪、马忠各带一支人马,疾驰剑阁木门道,随后命人在卤城城墙上四面遍插旌旗,城内乱堆柴草,虚放烟火,摆出大军仍在城内的态势。一切布置完毕,他便率领大军尽往木门道退去。

驻守在渭水的张郃闻知祁山蜀军已经撤退,迫不及待地纵马赶到上邽来见司马懿,“蜀军突然全线撤兵,绝非寻常调动,必是其内部出了大事。如今正可乘势追击,将其一举歼灭。”

“且慢,孔明诡计极多,切不可轻举妄动。”

“大都督为何视孔明如同老虎一般恐怖?难道就不怕将来被天下人耻笑?”

二人正说话间,巡逻哨兵前来报告卤城蜀兵出现异动的军情。司马懿带着张郃登上高处眺望,只见卤城上空炊烟缭绕,城头插满旌旗。望了片刻,司马懿忽然大笑道:“今日还想骗我?那些炊烟、旌旗都是孔明摆的迷魂阵,现在卤城定已是一座空城,立即追击!”

他终于打消了心中疑虑,率军冲出上邽城,向着剑阁急追而去。

追到木门道附近,张郃又向司马懿请缨:“大队人马行进实在迟缓,不如让我领数千轻骑兵先赶上去追歼敌人,大都督可率中军随后前来接应。”

“不可。我军行进速度缓慢,并非兵马众多所致,实乃我为防孔明诡计,才如此小心谨慎,步步为营。”

“大都督如此惧怕孔明,如何能追得上他?”

“与其自投罗网还不如稳扎稳打,你这般建功心切,将来恐怕会后悔莫及。”

“大丈夫报国之时,自当舍身忘我,赴汤蹈火。我死都不怕,又有何可后悔的!”

“不然。你意气太盛,生性如火,稍有不慎,便会身陷险境,故必须慎之又慎。”

“大都督所言差矣。为孝者当尽全力,为忠者当舍性命。如今我已无暇顾忌自身安危,只求能一举击灭孔明,切望大都督成全我的心愿。”

“你既然执意如此,就带五千轻骑先去追赶,我另派魏平带两万人马随后接应。”

张郃得令,顿时精神抖擞,立即命手下五千骑兵一律轻装,飞也似的向前疾驰而去。

追了七十里,一片树林中突然鼓角齐鸣,只听一声大喝:“贼将,哪里走!蜀军大将魏延在此!”

司马懿说得不错,张郃果然生性如火,他一听到魏延的叫喊,立时精神百倍,大吼一声,“来者何人?”便对着蜀军不顾一切地猛冲上去。此时张郃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定要斩下孔明首级!

谁知蜀军士兵见他冲上前来,顿时四下奔散。魏延挺枪与他稍一交手,也立即诈败,落荒而逃。

张郃不屑地瞥了一眼狼狈逃走的魏延,口中恨恨骂道:“只会吹牛的废物!”

又向前急追了二十余里,路旁一座山上冲下一队兵马,为首的是蜀将关兴。

张郃迎上前去,怒喝道:“你这关羽的小崽子,今日也想跟着父亲去奔黄泉路?”

关兴好似被他吓得不敢上前,未曾交手便回身逃去。张郃跟在后面紧追不舍,不觉来到一片密林跟前。他心生疑虑,对士兵下令道:“去林子里仔细搜查,看看是否有伏兵。”

张郃正待歇息片刻,先前逃走的魏延却从后面突然前来偷袭。张郃迎上前去与其力战,不料方才不敢交手的关兴,领着士兵又转身呐喊着叫起阵来。魏延、关兴如此轮流上阵,忽而挑战,忽而退走,张郃被拖得疲惫不堪,最后不知不觉地被魏延引进了木门道的谷口。

张郃发现地势忽然变得险峻,自知不可盲进,便停止追击,开始整顿人马,哪知魏延并不让他有片刻消停,立刻转身前来叫阵辱骂:“张郃啊张郃,你刚才气势如牛,为何忽然变得胆小如鼠?是否已找不到逃回去的归路?”

张郃被骂得怒从中来,大声叫道:“你这个手下败将,一路逃到此地,还有何处可逃?”

“谁会逃走?我乃堂堂蜀汉名将,杀你这个鼠辈逆贼,只怕弄脏了我的宝刀!”

“呸!口气比天大,只怕哭起来不比雨小!”张郃骂得兴起,早将司马懿的告诫抛在脑后,只顾紧追着魏延,向木门道谷中奔去。

转眼日薄西山,唯有山脊上还留有晚霞的余晖,峡谷之中已是一片昏暗,魏军士兵纷纷从身后呼喊:“将军,回去吧!将军,该回头了!”

但张郃已被魏延气得无法自制,他只顾策马狂追,恨不得立刻抓住魏延,将他碎尸万段。

“恬不知耻的胆小鬼!自己夸的海口都忘了?”张郃边骂边追,二人距离越来越近,就在眼看伸手即可触及魏延后背的时候,张郃从马上猛然将长枪向魏延投去。

魏延听得身后风响,赶紧低头伏在马背上,张郃投出的长枪只射落了他头盔上的护颈布。

恰在此时,张郃忽然听到手下的士兵叫喊起来:“啊!将军!”

他不由地回头一看,只见百余名紧随身后的亲随将士,正纷纷指着身旁的山上大惊小呼:“那里山顶上为何会有火光?”

“那是敌人的信号吧?”

“天色已黑,不可大意,还是早早回去,明日再做打算。”

然而一切为时已晚。峡谷里骤然像是刮起了大风,那是无数乱箭正呼啸着从四面八方飞来。两旁的绝壁也发出了巨响,犹如山谷中的岩石在发出怒吼,抬头一看,巨木、大石正轰鸣着从天而降。

“啊!上当了!”

张郃回过神来时,谷中低矮的灌木与高大的巨树已被点燃,四周火势越来越大。他骑在狂奔的马上东奔西窜,但通往谷口的归路早已被大石、巨木阻断。

人称生性如火的张郃,最终丧生于熊熊烈火之中。

木门道旁的山峰上出现了孔明悠然的身影,只见他对着山下谷中尚未丧命的魏兵喊道:“我今日狩猎,本欲猎得一匹良马,不意却误杀一头野猪。下次狩猎,定要生擒司马懿这只稀世珍兽。你们回去以后代我转告他,叫他再多学些兵法。”

魏兵死了主将张郃,只得争先恐后逃回去向司马懿报丧。

张郃战死,魏军上下惋惜声一片。他自武皇帝以来征战无数,所建功勋不可胜数,世人公认他是魏国屈指可数的良将。

“张郃身死,实在是我的过错,当初若不让他孤军深入就好了。”如此仰天长叹、悲伤自责不已的正是司马懿。

时至今日,他总算明白了孔明用兵的着眼点所在:先抢占有利地势,并将敌军诱入危险地区,然后再运用计策,以多变的战术将敌人聚歼。

参透了孔明的用兵特点,再反思近来与他的几次交手,司马懿恍然觉悟到,自渭水至上邽城,再自上邽城至剑阁,自己正在一步一步地被诱入险恶至极的巴山蜀水中来。

“太危险了!我竟然不知不觉地被孔明骗到了此地。”

他急忙停止追击,率兵撤退,留下几名将领分兵扼守各处要隘,以防孔明再来犯境,自己随后就返回洛阳去了。

魏帝听完司马懿奏明战况,对勇将张郃战死木门道深为痛惜,群臣尽皆惊惧失色,魏宫之中顿时充满了哀叹之声:“逆贼尚未剿灭,大军先折栋梁,国家前途叵测啊。”

就在这一片悲观颓丧的嗟叹声中,谏议大夫辛毗挺身而出,对魏帝奏道:“本朝历经武帝文皇二代,如今天子君临天下,犹如髯龙临世,我大魏国势强盛,文武良臣辈出,何须因为张郃一将殉国,便悲情切切无休无止?若是家人离世,自当举家哀悼,追思祭奠;如今武将殉国,理应举国追悼,厚棺盛葬,以此振奋全国之军心民心才是。”

“言之有理,就按所言处置。”

魏帝遂令对木门道运回的张郃尸体厚棺礼葬。丧仪当天,洛阳挽旗满城,人潮涌动,对张郃忠勇的称颂激起了魏军讨伐蜀国的士气。

却说孔明收兵回到汉中以后,立即多方派出细作,密切关注魏吴两国之间的来往。岂料就在此时,尚书费祎从成都急急来到汉中,一见孔明,便不满地质问孔明道:“天子不解丞相为何突然无故将兵马撤回汉中?”

“近来听说吴国与魏国暗通款曲,密谋缔约,万一吴国倒戈前来犯境,我国便会腹背受敌。为保国家安全万无一失,我只得急忙从祁山撤军,匆匆赶回汉中。”

“奇怪啊,此事成都并未听说。那么,兵粮运输是否通畅?”

“实不相瞒,后方来的运输时常中断,大军在外长期征战,除了与正面敌人对阵之外,还须经常发兵为粮食而战。”

“丞相所言为何与李严的话南辕北辙?他最近频频上奏天子,说运输供给畅通无阻,前方兵粮并不匮乏,丞相突然退兵汉中,实在让人颇感蹊跷。”

“荒谬至极!”孔明不觉面露诧异之色,“明明是李严派人送来急报,说魏吴两国之间暗中勾结,我才不得不匆忙退兵。”

“如此说来,我明白了。想必是李严督办军需粮秣不力,因此才想将罪责转嫁于丞相。”

孔明听了,怒不可遏,“真是岂有此理!倘若此事当真,就是李严也必须严惩不贷。”

他亲自返回成都,令左右严加调查,终于坐实了李严妄言嫁祸的证据。后主闻知真情,龙颜震怒,降旨道:“如此大罪,按律足以问斩,但念李严也是先帝托孤之重臣,姑且免他一死,即日削去官职,谪为庶人,放逐梓潼郡。”

处置李严之后,孔明仍留用其子李丰,与长史刘琰共同负责后勤粮秣之事。

七十二 慧眼之士

李严作为掌管军需粮秣的重臣,多年来在内政上一直独当一面,他的去职,必然导致了蜀国内政各方面的改革,蜀军也借机获得了暂时的休整。

陡峻难行的蜀道,对于任何负责粮秣运输的官员来说,都是难以克服的自然险阻。而蜀廷朝臣之中,唯有孔明足智多谋,干练果断,一旦他率军长期远征异地,国内必然会出现各种纷争内耗,这两方面的难题耗费了孔明大量的精力。

偏偏后主刘禅并非聪颖英明之君,处事优柔寡断,且极易轻信谗言。但孔明对这位先帝遗孤尽心辅佐,与当年忠贞侍奉刘玄德时并无二致,甚至更为殚心竭力,刘禅因此也对他异常尊崇倚重。然而一旦孔明离开成都,总会有人搬弄是非,蛊惑后主,以致经常令远方的孔明受到牵制。有鉴于此,孔明借李严去职之机下定决心:“三年之内必须大力整顿内政。”

他拟定花费三年时间,让军队养精蓄锐,储积兵器粮草,然后再卷土重来,一统汉室天下,以报先帝知遇之恩。

尽管政务繁重,日理万机,孔明仍时刻不忘进军中原的宏图,梦寐之间亦不曾忘记。一统汉室天下,是他一生最大的愿望,他仿佛正是为了实现这一宏图,才生活在世上。

三年之间,孔明体恤民生,奖励农耕,被百姓誉为慈父;他注重振兴教育与文化,使儿童知书达理;孔明认为教育的根本在于传承,极为重视为师者的道德涵养;他深谙内政治理的关键系于官吏,因而严厉整肃官风,官吏若渎职枉法,便加倍惩罚,并将其罪责公示。

他不厌其烦地谆谆告诫:“倡导良好风气,切不可一味呵斥指责民众,而应以身表率,使民众效之。为师者与为官者领风气之先,只要克己垂范,展示良好风范,诸种恶习自会改观。”

短短三年之间,蜀国的国力迅速恢复充实,朝野风气为之一新。

这一天,孔明向后主启奏道:“三年养精蓄锐,大展宏图之日终于来临。如今粮草丰足,军器完备,人马雄壮,正可以六度挥师中原伐魏。臣已是知天命之年,此番征战,前途未可臆测。愿陛下效法先帝,凡事多听辅臣良言,慈爱百姓,养护社稷,以完成先帝遗命。臣虽远在前方战场,但心会时刻随侍在陛下左右,孔明虽不在成都,也是在为护卫成都而战。”

后主听完孔明如此告别,一言不发,只是掩面而泣。

就在孔明要六度出师伐魏之际,成都城里传开了一些不吉利的流言,说宫门前的柏树每夜发出哭泣之声,又说有数千羽南方飞来的候鸟忽然投入汉水而死。散布这些流言的人显然是想要阻止孔明出师,但孔明胸怀壮志,主意已决,丝毫未被这些荒谬的流言动摇。

这一天,他命有司设太牢祭于成都郊外的先帝陵庙,自己亲往祭拜。只见他涕泣不止,口中祈念许久。他在刘玄德灵前立下何种誓言不须赘述,看官自然明白。

数日之后,远征大军从成都出发,蜀帝亲率文武百官,一直送到成都城外。

蜀道险,蜀水急,孔明又一次率领大军,从其间蜿蜒跋涉而过,不几天后,便到达了汉中。

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孔明尚未挺进中原,便收到了一个噩耗——关兴病殁了。

前次张苞伤重不治而亡,今番又接关兴病殁噩耗,孔明受到的打击绝非一般。此时正值六度出师中原进行远征,这无疑使此次出征更增添了悲壮的色彩。

蜀军在汉中集结之后,三十四万兵马分五路向祁山挺进。

却说魏国因前一年传说有青龙自摩坡井内而出,故改元为青龙元年(公元233年),孔明出师之时,正值魏国改元后的第二年——即青龙二年的春二月。

司马懿平素经常观察天文,近年来他看到北方星气云象强劲旺盛,显见魏国正逢吉运;而反观蜀天,却是晦涩暗淡,奎星犯太白,因而他预言道:“当今天下的鸿运必将集于我大魏皇帝一身。”

恰在此时,传来了孔明蛰伏三年之后六度出兵祁山的消息。

司马懿得报,不觉大喜过望,“来得正好!天命已定,我大魏运势隆盛,此番征战,蜀军必败无疑。”

他拜领了魏帝诏命,随即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出战准备。

临出发前,司马懿又对魏帝曹睿奏道:“当年夏侯渊在汉中战死后,遗下四个儿子,他们为报蜀国杀父之仇,无时不在切齿扼腕,希望陛下能恩准此四人随军出征。”

曹睿当即照准。

夏侯渊的四个儿子资质出众,与前番大败于孔明的夏侯楙驸马大不相同。长子夏侯霸弓马娴熟,武艺超群;三子夏侯惠熟读兵书,谙知韬略;另两个儿子名唤夏侯威与夏侯和,也是知名的青年才俊。

司马懿将魏国诸州的精锐集中于长安,总共有四十四万之众,随后如前次一样,在渭水前布下了战阵。

祁山的蜀军与魏军至今对垒多次,双方均愈益重视战术研究,各自的装备与兵力也不断增强,与最初两次交手时相比,虽然并未经过多少年月,但双方的实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魏军此番使用的战术与前几次不同,司马懿首先命令五万工兵砍伐竹木,在渭水上游架设了九座浮桥,让夏侯霸、夏侯威两支人马渡过渭水,在渭水对岸构筑阵地。如此积极的进攻态势,魏军以往从未采取过。

在中军背后东部的旷野上,司马懿还颇有用意地建起一座城池,以此作为永久性基地。

此次蜀军的备战,也更为体现了孔明进行持久战的坚定决心。他在祁山建造的五处阵营,与以往相比,规模并无甚不同,但在斜谷至剑阁途中,他又修建了十四处营寨,每处均派强兵驻守,构成了与蜀中呼应、确保运输联络的系统。这一举措不啻是在无言地宣示孔明的决心:不灭魏国,誓不收兵。

这一天,一处阵营送来敌军异动的情报:“魏军大将郭淮、孙礼统领陇西兵马进抵北原,目的不明。”

孔明得此消息,即召诸将说道:“司马懿派兵于北原安营,是怕我像前次那样断其陇西之路,才急忙早做准备。我们不如就此摆出进攻北原的态势,司马懿怕失陇西,必派主力精锐前去救援,那时我军便可攻其不备,乘虚直捣渭水侧畔的魏军大本营。”

北原在渭水上游。孔明的计策是将百余只木筏堆满干柴,挑选五千熟习水性的士兵随木筏去袭击北原,待魏军主力出动前去增援后,立即点燃木筏上的干柴,使其顺流而下,一举烧毁敌人的浮桥,乘势消灭已渡过渭水的夏侯霸、夏侯威两支人马,并立即派大军登上渭水南岸,夺取魏军大本营。

孔明的妙计若想引得魏军上钩,却须骗得过司马懿才行。

  如果觉得三国·三国志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吉川英治小说全集宫本武藏:剑与禅三国·三国志,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