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海宴作品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位首辅大人最在意的就是京城稳固,朝堂平顺,在敲定统领人选时的私心并不算重,也完全没有想要自己一人独断的意思。东境战局刚稳下来,他便要求兵部和各府军侯推荐人选,再针对其护卫京畿的忠诚与能力听取各方意见,最终斟酌和筛选出了呈报御览的三个人。整个决策过程相当认真严谨,绝对不只是走走过场而已。

  若论在东海之战中的军功,狄明并不是三个人中最高的,但他出身于京城文官之家,跟任何军方根系皆无盘结,这一点在荀白水的眼里很是加分,到了最终御前廷议的时候,言辞之间已经很有些偏向于他。

  “狄明将军祖籍京城,外派任泉州正四品主将,由朝廷征调,最先驰援败阵的东境南线。阵前每每身先士卒,于粮绝之时坚守孤城,曾身中数箭而不退,可见其对朝廷、对陛下的忠心。”

  十六岁的少年皇帝显然也很喜欢勇毅之人,闻言点了点头,视线转向旁听的萧元启,“莱阳王是援军主将,不知你对这位狄将军看法如何?”

  萧元启仿佛没想到会询问自己,怔了怔才上前一步,谨慎地答道:“狄将军是从泉州征调的,一直为援军防守东南一翼。臣虽然久闻其勇战之名,但其实并没有当面见过他。”说到这里,他微微转头看了荀白水一眼,见对方眉间微皱,赶紧又补上了一句,“不过臣的主营援军能一路追击收复失地,东南稳固乃是一大强助,狄明将军可谓居功甚伟。”

  莱阳王这么会看人脸色,令荀白水十分满意。萧元时听了他的赞誉之言,看上去好像也很高兴,当即提起案上朱笔,在狄明的名字上轻轻勾了一个小圈。

  皇帝陛下最终择选之时已是十月初,但由于羽林统领之位不宜虚悬太久,呈报御览的三个候选人早在九月中便同时进京,沿途候命。因此立冬之后的第二天,狄明便进了金陵城的大门,中途并没有虚耗时日。这位精挑细选出来的新任东湖统领果然没让皇帝和首辅大人失望,在御前禀奏如何操训兵士管理军务时很有自己的想法,称得上思维清晰行事利落,而且毫不贪恋京城繁华祖居舒适,面君出宫之后便前往内阁辞行,准备最多停留一晚就去东湖上任。

  荀白水对这样尽忠职守的行为当然大加赞赏,再次叮嘱勉励他为国尽忠,之后又将皇帝不久前所赐的一匹良驹转赠给了他。

  狄明的出身虽属官宦,但在这金陵帝都肯定算不上显贵,祖居故府略微偏东,未能挤进西城,不过宅院南侧有条小溪绕过,周边树植茂盛,清幽雅静,位置倒也相当不错。他这次进京候选已属调任,即便最后未曾中选也不会再返泉州,所以把常年跟随的亲卫侍从人等都带了出来,三十多人一同住进了旧宅内,倒把吏部临时安排的下人都遣了出去,一个未留。

  打理好明日出发的行装,再用过简单的晚膳,狄明按照日常的习惯到庭院里打了一个时辰的拳法,一直练到周身汗湿方才叫水洗浴,之后便关门熄灯,似乎是打算早睡。

  二更更鼓响起的时候,整个府邸已经完全安静了下来,久无声响的主屋反倒在此时开了门,狄明换了身深色箭衣,系着带帽的披风走了出来。院内值夜的亲卫显然早得吩咐,一言不发地赶在前头,将备好的坐骑从后廊下拉出,目送主将单人独骑自侧门悄然离去。

  宵禁后的街道上一片清寂,几名查夜的巡防营官兵守在狄府旁边的小巷口,接到人后一路引领,径直送往莱阳王府的角门外。何成已在这里等了许久,见面后匆匆躬身行了个礼,便亲自打着灯笼,带着他穿庭过院,来到了萧元启的书房。

  听到外厢门扉吱呀开启的声音,静坐于灯下的萧元启立即起身迎上前去,热情地招呼道:“狄将军来了?快里面请。”

  狄明解下披风,顺手递给身侧的何成,抱拳施礼,“参见莱阳王爷。”

  萧元启抬手回了礼,示意何成退出,自己亲自到茶台边温杯斟茶,笑道:“这个时节也只有陈茶可饮,好在焙制有方,汤色还不错,将军尝一尝?”

  狄明皱眉站在室内,并没有随之入座,语调中也透着一股冷肃的意味,“王爷明明知道,狄某今夜到此,并不是来喝茶的。”

  萧元启放下了提壶的手,揉着眉间笑了笑,“长夜漫漫,有多少话谈不得,将军何必心急呢?”

  “王爷派人来见我时曾经说过,如若将来京城相见,必会一五一十告知我真相。怎么,难不成您现在又改了主意?”

  “本王答应过的事自然不会反悔,”萧元启抬起头深深地看向他,神色微转哀沉,“……可是狄将军,过去的事终究已经过去,你现在升调入京前途无量,又何必非要掀开旧日伤痛,徒增自己的烦恼呢?本王是为你着想才这样相劝,有些事情……你不知道要远比你知道了更好。”

  狄明闭了闭眼睛,背转身走到窗台边,静静地站了片刻。

  “王爷可知,那年京城疫灾,我家里总共死了几个人吗?”

  “呃……我大约只知道,将军的妻儿因此病故。”

  “十七个。我二叔、三叔一家,我的发妻,两个儿子,妹妹,还有一对双胞弟弟……一场瘟疫,从此狄家故居,空荡无人……”狄明转过身来,眼底已是一片血红,“王爷派人传信,说金陵疫灾另有真相,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我怎么可能不来,又怎么可能不问?”

  萧元启稍稍低头,避开了他直直看过来的视线,手指在案台上轻轻敲打,似乎仍有些犹豫不定,“将军这次回京,想必也暗中去查看过朝廷的密档和文书吧?”

  “当然。”

  “你看出什么了吗?”

  “和我以前看到的公文没有多大区别。说疫情虽非天灾,但却是由夜秦人复仇而起,凶嫌最终未能逃脱,已经全部伏法。”狄明眉心皱起,脸颊边的新疤抽动了两下,“我看不出来其中有什么问题,那么王爷所说的另有真相,就只能来请王爷向我解释了。”

  萧元启端正坐姿定了定神,长叹一声,“你未能发现破绽,是因为这些说辞,全都不是谎言。京城疫灾确因夜秦人复仇而起,也确实是濮阳缨的罪责。”

  “既然如此……”

  “将军先别急,等我说完。”萧元启抬手稳住他,状似艰难地咽了口唾沫,“濮阳缨确实罪责难逃,但是他……他可不是唯一一个与此相关的人。”

  狄明的瞳孔急速收缩,“还有谁?”

  “我最后再多劝一句,为了将军你自己的前程,最好就此放下,不要再问。那毕竟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

  狄明眸色烈烈,再次踏前一步,字字寒冽如冰,“请王爷回答我,还有谁?”

  萧元启抿紧了唇角,不再说话,手扶台案站了起来,快步走到内墙的书架边,从暗格之中取出了一个木匣,回身后先请狄明在对面坐下,这才将木匣放在茶案上,轻轻向他推了过去。

  “这里面有濮阳缨的亲笔供状……另外还有……我也不用说了,你自己看吧。”

  狄明早就心急,不待他说完便将木匣拉到面前,飞快地打开。濮阳缨的手书折叠整齐摆在上层,被他率先拿起阅看,看到最后可谓面无血色,对于那卷静躺于匣内的皇后懿旨,竟似已经没有勇气再打开。

  萧元启向前微微倾身,替他拿出黄帛,缓缓铺展,平放在他的眼前。

  “现在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吧?这个真相,你知道了又有什么用呢?当年的皇后,如今已是至尊无上的太后娘娘,而引发她做这件事的那个人,也已经是当朝天子。谁还有这个本事掀出什么风浪?谁还可能给你提起这件旧案的任何机会?”

  狄明虚软的手臂完全无法撑稳自己的身体,从头到脚都在颤抖,“……陛下知道吗……还有荀首辅……他、他知道这件事吗?”

  萧元启冷哼了一声,慢慢收卷起桌上的书帛,“荀首辅是个聪明人,这么荒诞的事他一开始当然并不知情。但我当时也太傻,根本就没有细想,从濮阳缨身上搜出罪证之后,竟然按规矩先通报了内阁……结果……结果你也看到了……那个时候先帝犹在,荀白水怕皇后受到责罚,不仅没有据实上奏,反而竭尽所能替她掩藏真相,我也是费尽了手脚和心思,才能勉强骗过他把这两项罪证保存下来……”

  狄明的眼底涌起滚烫的泪水,“毕竟是一朝首辅……难道在他的心里,就一点也没有‘公道’二字吗?”

  “公道?将军已是什么年岁的人了,居然还如此天真?”萧元启一连冷笑了数声,语气也渐渐激动起来,“你在吏部的记档,调任之前荀白水是亲自看过的,可他依然选了你继任东湖,这说明什么?说明他已经忘了!当他看到‘妻儿病故’四个字的时候,丝毫也没有联想起那年的疫灾。对于他而言,将军你念念在心的这些亲人,所有当年枉死在金陵城里的这些冤魂,他们全都属于一场已经过去的危机,根本就不值得他放在心上。而你……你居然还指望这样的人给你公道?”

  狄明用力咬住嘴唇,突然间暴怒而起,一拳击下,将面前的茶案击得四分五裂,拳面最终抵在青石地面上,皮肉迸裂,渗出暗红的血渍。

  在极度的痛苦之中,他最终意识到萧元启一开始说的话竟是对的,他坚持要剥开自己的伤口,知道了背后的真相……可是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呢?身为大梁的朝臣,他岂能不效忠主君……

  “好在荀白水并没有发现什么,将军的前程仍是一片光明,”萧元启音调轻柔,却含着一丝扎人心肺的嘲讽之意,“就当作是身为人臣的无可奈何吧,只要你说服了自己这样想,那心里也许还可以舒服一点。”

  狄明霍然抬头,眸中满是怒意,“我若不这样想,还能怎么想?”

  萧元启低下头,一面收捡着被击裂在地的茶台碎片,一面淡淡问道:“请问将军,你是忠于大梁,忠于皇室,还是只能忠于皇位之上的那个人?”

  狄明全身震动,舌根顿时有些僵硬,“这……其间难道还有区别?”

  萧元启深深吸了一口气,掌心微微渗出汗滴。

  从一开始选择目标,到中途推波助澜,一步一步,最后才走到眼前这个情绪激荡的夜晚……虽然已是思谋良久反复掂量,但真正到了要显露自己最终目的的这一刻,萧元启的周身上下依然紧绷得如同一张拉满的弓弦。

  如果觉得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海宴小说全集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琅琊榜,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