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月关作品逍遥游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而那探子已经一溜烟儿地回了东宫。

“行刺失败了?”

李承乾脸色苍白:“废物!一对废物!整天在本宫面前吹嘘他们的本事,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真是一对天生的蠢材!”

李承乾近来酗酒、男色、易怒、暴躁如狂,一听消息,登时发作起来,把一口鹅颈瓷瓶摔的粉碎,气咻咻来回踱了几下,方向那报信人一指,喝道:“去!快去请苏先生来!”

苏有道,一直是李承乾最信任的谋士幕僚,但信任与听从是两回事儿。言听计从,那是李承乾少年时间,自从渐渐长大,也不知是不是性格逆反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就从一个乖巧好孩子,变成了一个熊孩子。

他总喜欢自作聪明地去惹事儿,惹事的时候总是瞒着、防着苏有道,但一旦弄成烂摊子收拾不得了,就马上哭哭啼啼地回去“找家长”了。

苏有道得到消息大吃一惊,他根本不知道李承乾竟然干出这样的蠢事儿来!

刺杀魏王?

就算成功又怎么样!

当年李世民干掉太子李建成,从而得到储君之位,是因为他已经建立了庞大的势力,只要干掉太子,莫有能与之争者。李渊把天下交给其他任何一位皇子,当时完全无根无基的那些皇子,根本就坐不住这刚刚建立的大唐天下。

即便是有了这个前提,李渊捏着鼻子认账,扶他做了太子,还是因为当时他连皇宫都围了,派了尉迟恭这样凶悍的武将进宫报信(威慑),李渊才顺手推舟。不然的话,李渊自恃尚还身体康健,也未必就不敢杀了李世民,再花几年功夫另行培养个接班人出来。

你李承乾何德何能,也敢效仿今上当年的壮举?

你有不可替代的强大势力么?你能威慑当今天子么?

皇帝在诸皇子中,本来就最不喜欢你了,你居然还要这么做、这么作,作死不觉吗?

苏有道是被人从伞摊儿上截过来的,挟着一把未完工的伞,就急匆匆地去了东宫。

这一路上,他是越想越气,肺都要气炸了,但路只走了一半,那气愤便已烟消云散。主公再愚蠢,既然已经保了他,也只能认了,生气又如何?

他是苏家的人,皇太子妃也是苏家的人,这种联盟一旦建立,根本没法子背叛,如果背叛,新的主公也不可能和他建立这样休戚与共的联盟关系,所以他只能竭尽所能,扶保李承乾。

撑过去,无论多苦,撑过去。

只要撑到今上驾崩,还未另立太子,那一切付出也就值得了。

想到这里,苏有道一边走,一边盘算为太子“揩屁股”的办法,等他走到东宫门口时,已经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第472章 苦肉计

“苏先生…”

李承乾一见苏有道,如见亲人,快步上前,一把抓住苏有道的双手,热泪盈眶。

苏有道瞧他模样,心中好气,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只是现在埋怨他也晚了,苏有道马上道:“太子勿慌,臣已想到一个解决的办法,虽是自损八百,亦能杀敌一千。”

李承乾现在只要能脱困已是心满意足,反过来还能伤敌?

李承乾双目一亮,马上说道:“还请先生教我!”

苏有道沉声道:“太子不要慌张,平素里做什么,此刻还是做什么。”

太子一呆,平素里做什么?自从大弘文教,却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他就没做什么了,沮丧之下,每天就是喝酒,与称心鬼混,这叫做什么?醉生梦死吗?

苏有道没好气地道:“太子喜欢歌舞饮宴,那就依然歌舞饮宴,在此事发生前你惯常做些什么,一切照旧,不要有丝毫变化。”

李承乾老脸一红,原来自己做的那些荒唐事儿,苏先生一清二楚。

李承乾讪讪地道:“孤…做这些事做什么?”

苏有道微微一笑,道:“太子不必管,你若想解困脱围,若想反击魏王一道,就按我说的去做。”

苏有道笃定的态度令李承乾安下心来,想了一想,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反正自己没有主意,惶惶不可终日,也不是个办法,苏先生若有救他的办法最好,若是没有,权当完蛋之前再快活几日吧。

想到这里,李承乾便把头一点,道:“一切拜托先生了!”

说完这句话,太子爷就继续花天酒地、醉生梦死去了。奈何,也不知真的是三扁不如一圆,还是他癖好特殊,搁着去年刚娶进门儿的十六七岁的皇太子妃不碰,宫里那么多如花似玉的宫娥不碰,偏就喜欢与称心厮混。

苏有道这边也马上忙碌起来。

李泰为了演得逼真,做出方寸大乱的姿态,从朱雀大街上匆匆逃回王府,龙首原那边的那班准备参加雅集的文人也未理会。

龙首原上,早已搭起一座座帐篷,许多的美酒佳肴、文房四宝也都运了来。文人雅集是风雅之事,却是离不了这铜臭之物的支持,不然一帮饿得脸色发黄、风一吹就倒的文人,站在荒草地里,怕也没心思吟诗作赋。

魏王没有如期赶到,文人们便自行召开了雅集,抚琴作画,三五知交促膝长谈,又有歌女舞女助兴,饮酒时翩跹起舞,酒醉后揽入帐中,虽是自诩风流,也可称之为糜烂。

到得第二日,魏王殿下还没来,他们才意识到不对劲,正想派人去城里打听打听,就见几个猎人荷弓挎箭,从远处驰来。

这几个猎人,看来不是专业的狩猎维生的人,而是什么大户人物的公子,狩猎解闷儿来了,马匹高大,鞍鞯齐全,个个一身青衣,腰间的雕弓长刀俱都十分精良。

这两班人一伙是文人,一伙是武人,本来没什么交集,不过倒也不至于泾渭分明,互不声息。

原本只是随口打声招呼,却不想对方随口问起,获悉他们是蒙魏王李泰相招,来此雅集的,便说出一番话来。

“原来诸位先生是蒙魏王殿下所邀,来此雅集。难不成你们还不知道城里出了事?”

一个醉眼朦胧的名宿愕然道:“城中出了什么事?”

一个猎手便道:“满城的现在都传开了,太子殿下忌惮魏王殿下渐渐长成,却不离开长安就藩,所以竟尔指使刺客,意图刺杀魏王。魏王殿下在出城路上遇袭,逃回王府后便一病不起,皇帝已然震怒了。”

“竟有此事?”

那猎手习武之人,气血充沛,声音也洪亮,马上就有一位名士提着裤子从一顶帐中跑出来,满头白发,如霜似雪。不过肤色红润,两眼有神,保养的却是极好。

“可不!”

那猎手也是健谈,当下就把昨日发生之事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

那白发名宿一听,不禁勃然大怒。

他最近刚刚从一般的名流,向着名宿鸿儒的地位迈进,正是春风得意时候,斗志也是旺盛。一听皇太子竟与魏王手足相残,马上攘臂高呼道:“诸位!魏王贤达,我等此番雅集,正是受了魏王所邀。今太子生嫉,手足相残,我等岂可坐视!我与诸君,当上书朝廷,严加笞挞,此等心思歹毒之人,岂能为国之储君?”

这句话说完,就见他刚才跑出来的帐中,姗姗地走出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蛾眉弯弯,桃腮儿泛红,钗横鬓乱,衣带松挽,眉梢眼角一片春色,显见是方才正侍候这位君子做些不好与人言说的风流事儿。

围在那白发名宿旁边众人中,马上就有人应和道:“胜治先生所言甚是,我等虽未入庙堂之高,然则一国储君,未来的天子,做出如此有悖伦常之事,心肠何等歹毒。此等事,纵一匹夫,亦不敢置身事外,何况你我饱读诗书之辈!”

“走!我们回城!”

“上书皇帝!”

“督促御史台进谏!”

一群人也顾不得吟诗作赋,红袖添香了,当下抛下一班下人收拾残局,他们则骑马的骑马,坐车的坐车,前呼后拥,浩浩荡荡直奔长安城而去。

太子遇刺,是在最热闹的朱雀大街上,不过当时知道他是王爷的并不多,而且长安城何等之大,照理说一夜的功夫,消息是传不了这么快的。但也不知道是何人使的手段,此刻偏偏是大街小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茶坊酒肆里、勾栏青楼里,到处都在说这件事,而且所有的传言都直指太子。

太子与魏王本就不合,不过一向也还维持着表面的和气,头一次撕破脸,还是前不久争弘文魁首之名的时候。不过二人也只是撒了那么一下,彼此间的纠葛矛盾尚未必恶化,李承乾就发现无论他怎么做,父皇总是偏爱青雀多一点,所以自暴自弃了。

因此两人之间的龌龊冲突也就没怎么翻出来。但这回籍刺杀一事,太子与魏王不合的诸多往事便不知被谁,俱都翻了出来,再经由坊间无数人之口加工发酵,传到后来,已经成了太子和魏王刚一出生的时候,就已是水火不容。

据说李泰刚一出生,比他大了也没多少,还不会走路的李承乾公子就摇摇晃晃地爬到弟弟的摇篮边,想掐死他来着…

总之,龙首原雅集聚会的众文人回到长安城的时候,坊间已是传得沸沸扬扬,千奇百怪。

此次赴雅集的文士名流就算未做官,也不知有多少做官的长辈、同学、晚辈、子侄,又或者自己就与一些权贵大臣过从甚密,当下各自投亲靠友,义愤添膺地要说服这些官员,向朝廷施压。

等他们各自寻到那些官儿,才发现有些官儿早就上了弹劾奏章,那还犹豫不决的,经这些文人利口一劝,便也下定了决心。已然上书的大臣,则另书一封奏章,附上这些文人的文章,代为上书。

一时间,李世民案前的奏章,突然出现了一个高峰,较之平时奏章的正常数量,突然激增了五倍。

满满一御书案的奏章,一封封、一摞摞,俱都是弹劾太子的。

李世民看着那满满一御案的奏章,不禁陷入了深思。

今日惊闻青雀受惊生病,李世已又惊又怒又担心,急急赶去探望过的。

他回来之后,也是已然定下了决心:易储!

查?还用查么?除了太子,谁会对青雀下手?

可是…朝野的反应太快了!太快了!快如雷霆闪电!

这才第二天呐,正常来说,朝野中大多数人甚至还不该听说过这件事,可此刻却像是整个长安城的人商量好了似的,这…真的是高明刺杀青雀?亦或是…

李世民的眼皮跳了跳,这种自导自演、陷人于不义的举动,他也干过。当年与太子李建成相争且处于下风时候,他就这么干过,他去东宫赴宴,给自己下了毒!

这一桩苦肉计,可是给他争取了不少同情分,不但当时使得许多人更加同情、倾向于他秦王,玄武门之变时他做的那般决绝,不但杀了太子哥哥,还杀了他所有的儿子,包括其中尚在襁褓之中的,所遭诟病却也不是十分的激烈,这件事也起了很大作用。

因为这件事证明,毕竟是太子不仁在先。

青雀,难不成在学我当年之举?

想到这里,李世民不寒而栗。

第473章 狗急跳墙

一俟察觉苗头,李世民果断出手了。

上奏的大臣是如许之多,但他下手的第一人却是-左谏议大夫常平,一个言官。

谏议大夫,以谏为职,干的就是谏议方面的事情,而且言官言者无罪,什么都可以说,什么都可以讲,捕风捉影也没关系。

照理说这样一个人,得把别人都收拾光了才有可能轮得到他。

但李世民最先惩治的偏偏就是这样一个言官。

虽然说言者无罪,但真做得到吗?这就像赐你一块免死金牌,你真的再怎么作死都不会死吗?李世民也没藏着掖着,找个别的什么由头来惩罚他,而是堂堂正正。

理由就是:身为谏议大夫,在储君问题上也不加细究,无凭无据,哗众取宠。朝廷纳谏,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负责任地胡言乱语。在如此重大问题上,尚且如此不负责任,如何担当言官重任?

似此等人,应该到地方上去,好好地体察民情,了解民间疾苦,今后才能脚踏实地,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所以,皇帝派常大夫去琼州考察民情。皇帝可以说大白话,内史忠实记录,自有拟职官员再形成官面文字下诏。

于是,常大夫今儿个还在长安城里放嘴炮,次日就得打起小包袱,远赴海南岛,登上五指山,考察民情去了。这一去,也不知皇帝老爷还想不想得起他来,若是京中有些知交好友,过个三年两载等皇帝气消了,也就赦他回来了。

不然的话,这位仁兄就得终老海南。那时候的海南,可不是现如今的海南。而且他是去观风,不能带家眷,千里迢迢,跋涉艰难,如果不让他回来,这辈子恐怕就要跟家人永别了。

李世民虽只惩诫这一人,朝野之间谁还不知道这是触了龙鳞,当即所有弹劾俱都哑火了,因为他们也突然发现,如此全民.运动般的倒太子运动,声势未免太浩大了一些。

可是,怎么就会把声势搞得这么大的?每个人上书的时候,都以为也就自己再加上三五知己的呀?这源头已是无从考据了,反正事儿是搞砸了。

还在家里装病的李泰闻讯也是十分懊恼,其实他很注意分寸的,他连弘文馆里那些专门给他做笔杆子的人都没有用上,因为他也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但现在…

于是,被子底下,胖青雀咬着被角,流着眼泪,只能低声地在肚子里边咒骂:“这些马屁精!本王需要你们如此逢迎么?可恨啊!可恼…”

朝堂之上,一场风波在李世民的强势干预之下,迅速平息了。

李承乾惊喜万分,但他很快发现,父皇这么做只是想平息事态而已,对于李泰,他却没有丝毫加罪的意思。虽然最近这几天没有再去魏王府探望,却仍是每日遣太医前往,并赐了许多进补之物。

李承乾的心彻底凉了,父皇已经认定这是李泰自导自演的苦肉计,却未有丝毫加罪,这意味着什么?

此时李承乾反而庆幸没有杀了李泰了,如果李泰真的死了,就凭父皇对两人的远近态度,怎么可能会迫于无奈,扶他上位?他的下场,只能更惨。

可是,就此罢休?放弃皇位?

也许,换一个兄弟,李承乾也就捏着鼻子忍了,但是李泰…

  如果觉得逍遥游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月关小说全集逍遥游回到明朝当王爷狼神炒钱高手在花都大争之世步步生莲锦衣夜行醉枕江山夜天子,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