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月关作品逍遥游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我究竟,是为了什么,才坚持到现在,才出现在这里?

杨千叶一时心中惘然。

************

曲江,芙蓉楼。

赵节与杜荷在楼上饮至大醉,相携着出了芙蓉楼,摇摇晃晃地便到了曲江湖畔。如今时节,已不适合游湖,湖畔荷花大半凋零,一派残败迹象。湖边只有三两小舟,艄公们大多无聊地坐在岸边聊天,等着生意上门。

二人到了湖边,杜荷酒意未去,便拉着赵节,醉眼一扫,瞧见一艘小船正泊在岸边,那身材魁梧的艄公正蹲在船头刮着一尾肥鱼的鳞。便拉着赵节踉跄走去,道:“船家,载我二人,往湖中一荡。蒸些鱼虾来,再备些酒。”

那船夫见生意上门,连忙答应,扶了二人上船。其他船的船主登时大悔,早知道有这等主顾上门,就在船头相迎了,平白被这人抢了生意。

杜荷与赵节的几名随从见那小船甚小,自己再上去未免拥挤,可又不放心主人醉后乘船,忙吆喝岸边艄公,也载他们去湖上,并不远走,只跟着前边那条船。

几个艄公大喜,连忙也来接生意。

自杜荷与赵节从芙蓉楼里出来,后边就有两个酒客跟了出来,只是这二人还有一帮随从,那酒客不好近身。此时见二人上了船,那两个酒客相视一笑,便真的走了。

李承乾意图谋反,便当真只有皇帝李世民心中有数么?

非也!比李世民还早一步察觉的,是魏王李泰!

李泰把太子哥哥视为自己最强劲的竞争对手,一直都盯着他,想找他的错处。所以,李承乾这边的异动,反而早早便被李泰察觉了,只是李泰知道的远不及李世民详细,也不确定太子居然等不及要造反。

他只是凭着李承乾的异动,感觉他似乎要做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所以吩咐了人,比平时更加紧密地盯着太子。而杜荷与赵节,近来与太子接触频繁,自然也就成了他们的重点跟梢对象。

杜荷与赵节一出府门,就被他们盯上了,及至此刻,已经换了四拨盯梢的人,而杜荷与赵节所登的那一叶偏舟上,却也正是魏王李泰甚为赏识的一个护卫:铁无环!

“哎,你我苦心谋划良久,全为他人做了嫁衣啊!”

船荡到湖心,蒸鱼就已做好了。蘸料是现成的,都摆在几上,自己调配就好。铁无环把蒸鱼、蒸虾、蒸蟹一一摆在桌上,便回到船头,压了炭火,用篙定住了船。

船舱里,赵节便沮丧地抱怨了一句。

船头,戴着斗笠望着湖水“发呆”的铁无环耳朵动了动,把他这句话听得一清二楚。

赵节是太上皇李渊李五女长广公主的儿子。这位长广公主,在她父亲还是大隋唐国公的时候,已经嫁给了一个叫赵慈景的人,当然是政治联姻。等天下大乱时候,这两家的政治联姻也就破裂了。

待唐国公李渊摇身一变,成了大唐皇帝,就给这个女儿另指了一位驸马:杨师道。这位公主,其实颇为多才多艺,诗画造诣极高,不过,这东西实在与陶冶情操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联系。

这位才女公主私生活上却是比较放荡淫糜,赵节是她与前夫所生的儿子,待她再嫁,本来就不大受待见,再加上母亲的名声不太好,他在皇亲国戚的孩子们中间,又常受嘲笑,所以比较叛逆。

这也是他死心踏地地投靠太子,蓄谋造反的主要原因,他要证明自己,他想扬眉吐气。

而杜荷呢?这位大唐名臣杜如晦的爱子,其实是没有这方面苦楚的,只是他好死不死地,被爱女心切的李世民相中,把十六女城阳公主指给了他。

城阳公主和杜荷很不对盘,两个人似乎是天生的气场不合,二人成亲数载了,至今一如所出,连个一子半女都没有,足见二人夫妻关系之恶劣。

历史上,这位城阳公主后来改嫁了薛瓘,可是给薛瓘一口气儿连生了三个儿子,其中幼子名叫薛绍,便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太平公主一生所爱了。

两相比较,足可看出这对怨偶关系之恶劣,一个血气方刚,一个尚是娉婷少女,本该是情热时候,但两人连房事都没几回,相处极不和谐。

所以不幸福的杜荷,也成了太子李承乾的铁杆儿。他要重振夫纲,除非是立下大功,而不是靠着驸马身份,换来的那个什么狗屁襄阳郡公这个爵位。

可如今,却是一切成空了。

在苏有道的计划中,他们两人可有可无,太子一旦兵变成功,坐上皇位,他们两个的处境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这两人一生抱负,愁绪难解,所以才相约跑到芙蓉楼来吃酒了。

此刻上了船,在这江心之中,又只有一个看着极憨厚蠢笨的船夫坐在船头,两个人再无顾忌,一边继续吃酒,一边大发牢骚,酒醉之下,两人少了许多顾忌,你一言我一语,竟尔将那塌天的大秘密说了出来。

铁无环胆子很大,可他坐在船头,听到舱中二人醉意含糊地言语,竟尔道出一个天大秘密时,险险就一跤跌进水里去:“我的天!东宫太子要造他皇帝父亲的反?”

铁无环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第548章 错综

魏王李泰收到铁无环禀报的消息,先是大为震惊,几乎不敢置信,待反复询问,确定无疑后,登时化为满腹的欢喜。

这位大哥,真是太善解人意了!

李泰满心的感激,甚至悄悄决定,自己一旦被改立为太子,有朝一日成为皇帝,而废太子李承乾那时还没死的话,一定不会杀了他。这样一位主动把太子之位拱手送上的兄长,就得兄友弟恭才行,到时候幽禁他的条件优渥些,每七天可以给他一顿肉食,哈哈哈哈…

李泰容光焕发,马上吩咐:“更衣!本王要入宫!”

铁无环站在厅中,暗暗一声叹息。这种兄弟阋墙的场面,在铁无环看来,实在是难免感慨。在他族中,迄今为止,还不曾出现过这种情况。但扪心自问,那应该是因为该部生活环境艰苦,外部压力甚大,为首领者几乎享受不到什么权力的快感,反而是重任在肩吧。

如果,铁骊部落也有大唐这样的势力…

铁无环摇了摇头,那是他一直想要追求的境界,可若因此使得他的家族也如此的尔虞我诈,究竟值不值得?

铁无环胡思乱想了一阵,忽又想到了李鱼。

李鱼随军前往齐州了,李绩已经率大军回来,可大哥却还全无消息。朝廷说,大哥被李绩大将军留在齐州善后了。也好,大哥不在京城,便可以避免趟这混水。皇家的事情,沾多了绝非幸事啊。

铁无环轻轻叹了口气,忽然醒觉,王爷今天更衣出行的准备时间似乎太长了些。

铁无环正想着,就见李泰又从后边慢慢地转了出来,仍旧穿着燕居的常服,背着双手,在厅中徐徐踱了一阵,一会儿点头,一会儿摇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过了许久,李泰才抬起头,对铁无环道:“你等继续盯着,比之前要更加的谨慎,宁可打听不到消息,也不可引起他们的警觉。”

铁无环怔了一怔,恭声答应一声,退了出去。

李泰又思索半晌,沉声道:“快!马上把长史叫来!”

王爷的长史都可以算是王爷的副手,他的主要职责就是替王爷背黑锅。所以,身为王府长史者,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整天跟王爷对着干,时不时就向朝廷弹劾一下王爷的不检点。

两下里关系恶劣的不可收拾时,就可以如愿以偿地滚蛋了。

不过,通常这样离开王府的长史,也就没有前途可言了。

皇帝把他派去给儿子,是辅佐同时也负有监视作用的。但你跟皇帝的儿子闹得水火不容,拍屁股走人,皇帝对你绝不可能有好脸色。

所以,大部分长史就走了第二条路,跟所辅佐的王爷努力搞好关系,变成他的铁杆,这样自己的日子就好过多了。王爷有什么黑锅,也不大舍得让你去背。

熬上些年头,王爷渐渐岁数大了,不再复有年少轻狂时的举动,自己也就功德圆满,攒够了足够的资历,朝廷必有回报。跟王爷走这么近,王爷造反怎么办?

嘁!上下五千年,有过多少个王爷啊,造反的才几人?那得多大的雨点儿,才能砸到你的头上。真要是这样都砸头上了,那就是天意,认了吧!

东宫的长史,无疑就是被雨点砸中的那个人,而魏王李泰的长史,则是春风得意。

他所服侍的王爷,是皇帝最宠爱的儿子,而且太子之位岌岌可危了,他所服侍的王爷是最有可能上位的,那么有朝一日他将是什么人?毫无疑问的宰相人选呐!

所以,魏王府长史这些日子就跟打了鸡血似的。

魏王这边一召,长史马上就急吼吼地赶来了。

魏王李泰对他面授机宜一番,这长史连连点头,很快就离开了王府。

第三天,皇宫收到了一份秘报。

秘报上用黄色的绫子缠了两道,这意思就是极其秘密,只能由天子亲手阅览。

密奏制度其实一直就存在。天子高高在上,远离民间,岂能完全信任身边人说的话?

虽说密奏制度在后世常遭人诟病,其实它是朝廷信息渠道的有力补充,是正常的。在现代社会,领袖的身边人探个亲、休个假什么的再回去时,领袖也会问问他的见闻,以免蒙蔽。

匿名举报,官方也是一直存在这样的渠道的。只不过,屁股坐在哪儿,就向着哪边说话。他若举报个贪官污吏,就是百姓眼中的斗士。他若举报的不合己意,那就是告密制度不现代、不法制了。

而且汉武帝、武则天、明朝、清朝这四个阶段,告密制度大行其事,实在是害苦了许多人,尤其是读书人,在其口诛笔侥之下,告密毫无疑问地就有了贬义色彩。

李世民时期也是有告密制度的,只是没有达至泛滥地步罢了。

密奏呈至御前,李世民一见是密奏,马上放下正在批阅的奏章,先查了火漆,确认无人打开过,这才取过银刀,亲手将它打开。看罢密奏,李世民脸上毫无表情,送来密奏的大太监微微斜眼瞟了皇帝一眼,也不晓得是谁告密,告的什么,心下虽是好奇,却不敢动问一句。

李绩沉默半晌,将那密奏就着火烧了,便若无其事地继续批阅起奏章来。

次日早朝已毕,皇帝随口说了一句:“兵部、户部留下!朕要听听今冬军中寒衣的发放情况。”

李世民就是个马上皇帝,一向重视军队,这随口一句吩咐,谁也没有多想其他,就连昨日呈上密奏的那个大太监,一时也未联想到今天这个小范围的讨论寒衣发放的举措,和昨天的密奏有什么关系。

只有魏王李泰,间接打听到这个消息后,一颗心放回了肚子里。

他马上做出决定,撤回所有密探,免得打草惊蛇,弄巧成拙,接下来的事,该由他的父亲接手了。他相信,父亲会做的比他更好。不管是父皇的能力,还是父皇所掌握的力量,李泰自问,都是望尘莫及的。

他最大的倚仗,是父亲对他有别于其他子女的宠爱。

************

“自今日止,各位娘娘的礼仪演练就结束了。接下来,会有六局二十四司的奴婢们侍奉各位娘娘进行安置!”

女官彬彬有礼地说着。

她教授的是第一批次的几人,全都是有妃嫔职位的,其中一女是四品,还有几个五至八品的,全都是注定了的皇帝的女人,她可不敢像其他各组的“教官”那样颐指气使。天知道哪一天,自己就得拨到她们之中的某一人宫里当差呢。

李鱼作为御前“太监”,适时地赶到了。

他要了解这里的进程,以便禀报皇帝。

“呀!”

人群中,华姑一眼看到了李鱼,禁不住轻呼一声,急忙捂住了嘴巴,大眼睛左右一溜儿,幸亏声音小,没人听见。

华姑沉住了气,随着各司各局的安排,前往安置她们的宫殿----华沐苑。她是五品的才人,在后宫的位置已经算是极高了,但大唐的皇宫虽大,殿宇虽多,也还没有她独立的宫殿,可以自称本宫。

她和另外三名才人,分配到一座宫殿中,各自拥有不同的起居处、活动空间,各自不同的太监和宫娥侍候。如果年少寂寞了,还可以跟其他才人凑到一起,打打叶子牌什么的。

“李鱼!”

一直到她抵达分配给自己的殿宇,分配来侍奉她的太监宫娥见过了她,送她来的女官想要告辞,李鱼也要随之离去,华姑才忍不住唤了一声,李鱼一回头,她就知道没有认错,这人果然就是李鱼。

“家父曾在利州任职,李中官本也是利州人,是以认识。那时人家还是个八九岁的小丫头呢,没想到,会在这里看到故人!”

这是华姑对那女官的解释,解释的滴水不漏。不但说清了她做为后宫嫔妃与这太监相识的缘由,而且还点出了自己当时的年纪,避免有人嚼舌根子。

宫里头莺莺燕燕的,别看大家平日里仿佛亲热的不得了,可指不定谁就会在背后下你的绊子。甚至…,不需要结怨,不需要有过节,她看你不顺眼,她嫉妒你出身更好、容颜更俏,就足够了。

华姑年纪虽小,这些事却很明白。

“那倒巧,李中官,难得故人相见,就陪娘娘说说话儿吧,记得早早回御前禀报。”

那女官知道李鱼的真正身份,是以好心提醒了一句,否则他一个“完整”的男人,在后宫久滞不出,还与皇帝的女人接触亲密,后果很难预料。

那女官其实平日里也蛮尖刻的,但谁叫李鱼是个正常的男人呢,长得还挺俊俏。虽说不可能与他发生点儿什么,可这好感却是自然而然的。

李鱼谢过了那女官,与华姑行在院中,便叙叙起了别后之情。

童年的事情,在华姑心中已经淡了,那时她还是个小女童,但现在已经出落成大姑娘了。不过,她仍记得是因为李鱼的冒死相助,才救了她一命,对这位救她一命的大哥哥,还是心存感激的。

“原来如此!”

华姑听说李鱼不是太监,又听他说了扮成太监留在宫中的理由,便更加亲近了几分。虽说她是后宫女子,且刚刚进宫,不怕她与外臣有所勾结,可李鱼哥哥能毫不避讳地对她说出这个秘密,还是令她觉得很开心。

“可惜你在外廷,我在内宫,平素里不大能相见呢。”

李鱼笑道:“那也未必,我现在御前,为了扮得像一些,只要皇帝往后宫里来,我也就得跟着来,你若被皇帝喜欢了,常往你这里行走,你我未必不能相见。”

说到这里,李鱼神思一阵恍惚,很久很久以前,那黄花地里,有个小丫头曾童言秩语地说过长大了要嫁给他呢。没想到,现在她已出落成了大姑娘,自己融入这个时代,已经很久了啊。

  如果觉得逍遥游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月关小说全集逍遥游回到明朝当王爷狼神炒钱高手在花都大争之世步步生莲锦衣夜行醉枕江山夜天子,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