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骁骑校作品铁器时代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这得花多少铜板啊,那半船鱼卖的钱够么?还是买些布匹针线回来我自己做合适,自家的手工又不花钱。”曾橙明显有些心疼,可是拿着那些礼物又舍不得撒手。
“不贵的,才花了一吊钱,我每天卖鱼都能赚四五十文钱呢,再加上咱家还有三分水田,只要咱俩好好干活,好日子有奔头。”刘子光笑呵呵的说道,装贫苦渔民对他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不光要学撒网打鱼,还要学着习惯家里只有几百个铜板积蓄的窘状。
“嗯,好日子有奔头,这里没有官差税吏,咱们的日子一定能好起来的。”曾橙满怀信心地说道,一低头看见刘子光脚上的草鞋破了,赶紧跑回茅棚拿出一双新的草鞋来说:“你看你,新打得草鞋就穿破了,穿着坏鞋干活不得劲的,赶紧把双换上。”
刘子光接过草鞋换上,忍不住夸赞道:“橙橙,你真好,能娶到你真是我的福分。”
“呸,谁要嫁给你了。”曾橙的小脸红扑扑的,嘴上说不愿嫁,可身子却情不自禁地向刘子光偎了过来,刘子光轻轻将曾橙揽进怀里,湖面上万丈霞光,小岛上春风旖旎,一对有情人的剪影被晚霞镶上了一道玫瑰色的边。
湖畔的柳树上,两只喜鹊叽叽喳喳的鸣叫着,远处湖面上,晚归的渔夫高声唱起了悠扬的渔歌,这一刻时间仿佛已经停滞,整个玄武湖笼罩在爱的气息之中…
(妈的,太美了….作者按)
刘子光划着舢板“进城卖鱼”,其实是找人商量事情去了,朱由校和皇后就守在岸上,时刻关注着岛子上的进展,姐姐要嫁给刘子光,这已经是铁定的事情了,这个当口谁敢说半个不字,至于刘子光是有妇之夫的事情,则被大家选择性的遗忘了,很有默契的谁也不说,当今最要紧的是长公主的脑病,耽误了这个谁也吃罪不起。
不过公主毕竟是公主,失去记忆了她依然是先皇的女儿,今上的姐姐,金枝玉叶的长公主,朝廷上下多少双眼睛盯着呢,前两天阉了状元郎的事情已经在京城上流社会传开了,大家都知道这是镇武侯下的黑手,为的是夺取驸马的位子,那些食古不化的权贵们自然是站在了传统观念一边,明里暗里反对的声音可真不少。
不管世人如何反对,南宫娘娘和皇上都是铁了心要把公主嫁给刘子光了,公主下嫁是件大事,定日子、摆仪仗、大宴群臣这些事情必须要钦天监、内务府、泓胪寺、礼部等机构的参与,钦天监是些神神道道的牛鼻子,内务府是些献媚油滑的太监,都不怕他们跳出来反对,就是泓胪寺和礼部麻烦些,一帮顽固不化的封建礼教卫道士,想让他们支持公主嫁给镇武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是礼部尚书侯询,那可是刘子光的死对头,抓到了把柄还不得好好的给仇人添点堵。
南宫娘娘经过这次事件,态度已经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成为刘子光的坚定支持者,以前几次刘子光救助她们娘俩的恩情虽然深重,但远不如这次震撼人心,以前只是顺手帮助弱小,花费的本钱不大,这次刘子光可是玩命上的,三千毫升的鲜血,那可是足足一大盆啊,心里但凡稍微有点私心杂念都不会这么舍命,所以娘娘真的很感动,很欣慰,女儿嫁给这样的人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至于种种世俗的桎梏,就让他们哪边凉快到哪歇着去吧。
有什么样的母亲就有什么样的儿子,朱由校更是双手双脚赞成刘子光成为他的姐夫,皇后也是坚定地站在刘子光这一边,至于刘子光府里,更是一片强烈的赞同声,彭静蓉姐妹甚至住进了湖心岛上的渔村当了龙套演员,以实际行动支持丈夫(姐夫),刘小猫听大人们议论到什么皇宫大内、公主驸马的时候,也眼睛一亮,喵喵乱叫表示支持,其实她是想到了御膳房里的各种珍馐美味,以为和大内攀上亲戚就能随便进去吃了。
湖心岛上的小日子还在继续,每天曾橙在家养鸡喂猪,和邻居小姐妹(彭家姐妹友情客串)一起修补渔网,拿红纸剪窗花什么的。刘子光下湖打鱼,娘亲乘着舢板进城帮人浆洗衣服,小日子倒也滋润得很,她却不知道,刘子光和娘亲乘船上岸之后,就换了衣服坐上十六抬的大轿子进了皇宫商量事情去了。
慈宁宫内,南宫娘娘坐在凤椅之上,皇上和皇后陪坐在左右,大家正面色阴沉地听着礼部尚书侯询慷慨激昂的发表着演说。
“这是逾制!这是礼崩乐坏的体现,这是大明朝廷的耻辱,堂堂长公主居然要嫁给一个有妇之夫做妾,简直是荒唐!这样做只会让天下人耻笑,让四海诸国对我中华礼仪失望,从此以后,万国来朝的局面将不复存在,我大明以礼治天下的传统将成为笑柄。镇武侯你不要用那样的眼神看老夫,老夫绝非公报私仇之人,这都是为了我大明的体统啊。”
“够了”南宫娘娘已经很不耐烦了,眉头紧锁,神情极是不快。
不过侯询显然没有住口的意思,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道:“娘娘,您就是责罚为臣,为臣也要死谏,决不能让公主下嫁镇武侯。”
“侯尚书,那依着你的意思呢?”朱由校强压着怒火问道。
“臣个人并没有什么意思,一切当依照祖宗制度来办理,无非是从世族良家中挑选才学相貌并重的未婚男子,供娘娘和皇上选择,再让钦天监分析生辰八字,挑出最合适的男子和公主婚配,这才是正理。”侯询一副义正词严的嘴脸,让朱由校看了很窝心,恨不得一脚踹在他的面门上。
“那公主本人就没有选择的权力了?”皇上冷笑着问道。
“女人家自己挑老公,成何体统?不管是民间女子还是皇室贵胄,都不能做这种伤风败俗的事情,此举万万不妥。”侯询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不是你的女儿,你当然不心疼,哀家已经听够了!哀家这个女儿自幼受尽苦难,朱家欠她的已经太多太多,现在哀家要好好补偿她,谁敢让公主不自在一阵子,哀家就让他不自在一辈子!”娘娘是真动怒了,能把好脾气的南宫娘娘逼到发飚,侯尚书也算是千古第一人了。
“臣宁死也不敢苟同!还请娘娘三思!”侯询是铁了心要做千古留名的铁骨直臣了,拧着脖子就是不松口。
“你…”娘娘气的脸色发黑,话都说不出来了。
侯询面色平静,跪在地上冷冷地看着众人,这次他是真豁出去了,不给刘子光制造点麻烦决不罢休。
“侯尚书,你可能不知道那些欺辱过长公主的人的下场,现在我来告诉你,自从去年以来,一共有三百五十二人被斩首,十三户被抄家灭门,四人被凌迟,两人被阉,两个知县罢官,一个参将一个御史被免职发配,这些都是本侯做的,所以你不要挑战本侯的耐性和决心,长公主的婚事你答应也得这么办,不答应还得这么办。”刘子光实在忍不住了,站出来向侯询发出了最后的通牒。
说点题外话,前天在高卢国发生圣火令熄灭的事情,双方都很默契的没有提及真正的原因,其实是我红朝派去护卫圣火令的锦衣卫强行熄灭的,原因是高卢方的火炬手执意要从巴黎市政衙门前经过,而市政衙门前正预谋着庞大的土蕃妖僧,预谋夺取圣火令,这一切都是高卢京城当局策划并且支持的,我锦衣卫人员的当机立断非常英明,当场息了圣火,换人换路线接着跑,把两个煞笔高卢运动员弄得极其没面子。
昨日在美国三藩市,情景就和巴黎截然不同了,我朝礼部发动了旅美的大批天朝子民,五星旗以压倒性的优势盖住了雪山虱子旗,美国官差也出动了无数,铜墙铁壁一般,捕拿了不少番僧,比高卢捕快的阵仗大多了。
看着三番市满天的红星红旗,此刻有一首歌在心中回荡: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我为你欢呼,为你祈祷,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总结:土蕃法王和西方诸国的这次表演,适得其反,反而使我朝上下团结一心,更看穿了西方势力的险恶用心和老法王的伪善。
第七卷 北方 第十四章 平息.婚礼
刘子光的恐吓如同上一次一样,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东林党人的风骨不是寻常人能理解的,侯询沉静的看了刘子光一眼,从头上摘下乌纱缓慢的举起:“皇上,镇武侯的话您也听见了,超品的侯爵都这样咆哮朝堂,为臣这个执掌礼部的尚书已经没有再干下去的必要了,请皇上准许为臣告老还乡。”
“朕准了,你下去吧。”朱由校厌恶的一摆手,根本不把侯询的要挟放在眼里,又不是什么离开了朝廷就无法运转的重要角色,居然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刘子光这样万人敌的猛将难找,侯询这样读过几本书的酸儒可遍地都是,没了他张屠夫,还吃带毛猪不成,随便找个人就能把礼部担当起来。
朱由校一使眼色,魏忠贤上前将侯询的乌纱帽接了过来,年纪不大,城府颇深的魏公公乐得看刘子光和东林党起争端,他看得很清楚,这场斗争必将以刘子光的胜利告终,因为他背后有娘娘和皇上的力挺,不过即使胜利也是惨胜,刘子光的声誉必将受损,八面玲珑的魏忠贤一边接过乌纱,一边笑眯眯的说道:“侯大人,乌纱咱家先帮你保存着,等皇上气消了,自然会让您官复原职的。”
侯询微微向魏忠贤颔首表示感谢,然后伏在地上给太妃和皇上磕了三个头,便傲然离开了慈宁宫。
外面乌云盖顶,一阵阵冷风吹过,掀动侯询头上花白的头发,侯询将脊背挺的如同标枪一般笔直,头也不回的走了。
被侯询这样闹了一回,众人的心情都很不好,其他的大臣更不敢开口了,一个个告退离开,只剩下刘子光和皇上母子呆在宫殿里,沉默了半晌,南宫娘娘悠悠道:“哀家知道橙儿割腕前为什么换上以前的衣衫了,她根本就不希罕公主的身份,在她眼里,皇宫里的生活还不如湖边自由,既然如此,皇儿你就下旨剥了你姐姐的公主头衔吧,让她快快乐乐的生活比什么都强。”
“也只有这样做了。”朱由校叹了一口气,身为皇上也不能为所欲为,摊上这么一帮子硬骨头的大臣,九五之尊的皇帝又能如何,还不是要让步。
定好了计划,刘子光和南宫娘娘回玄武湖去了,朱由校转回乾清宫,让内务府起草剥夺长公主身份的文书。曾橙和刘子光的婚事不能再拖了,因为结婚这样的大喜事对她的病情能有显著的疗效,所谓冲喜的道理即是如此。
侯询被逼罢官的事情迅速传遍了京城,作为东林党的元老级人物。侯询的活动能力和人脉都很强,年轻的东林士子们本来就因为候方域被阉而憋了一肚子的火,现在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还有那些疯狗一般的都察院御史们,更如同发现了肉骨头一样,兴奋的嗷嗷乱叫,连夜写折子狂参刘子光。
次日朝会的时候,所有东林系官员都站出来为侯询说情,所有御史都拿出奏折要参刘子光,把朱由校气的拂袖而去。
皇帝躲进了后宫,御史们还不依不饶,成群结队的跑到乾清门门口跪着,把奏折举到头顶,非逼着皇上处罚刘子光,午门外也聚集了不少士子,甚至包括了不少崭新出炉的进士们,他们都纷纷为侯尚书的不平遭遇和刘侯爷的蛮横行径而抗议,按照他们的意见,长公主就是一辈子不嫁也不能嫁给刘子光,在皇家的尊严面前,任何个人的幸福都是可以牺牲掉的。
这次的抗议活动烈度并不是很大,毕竟只是些家长里短的小事情,皇帝家嫁公主而已,又不是清军南下,西夏东征,对于乾清宫外的大臣和御史们,皇帝迅速做出反应,让太监宣读了一份圣旨:侯询保留礼部尚书职位,暂放三个月大假修养,等病好之后再复职,降长公主朱橙的身份为庶民,择日下嫁镇武侯。
这样一来,既堵住了御史们的狗嘴,又给了东林党面子,圣旨一下,官员们悻悻地离开了乾清宫,至于午门外的示威活动,则被一位吏部官员镇压了下去,这位名叫史可法的青年官员是吏部主管新官员分配的员外郎,算是进士们的顶头上司,他义正词严的指责进士们,如今大明朝强敌环顾,还有那么多的土地没有收复,还有那么多的大明子民生活在异族的暴虐统治之下,他们这些进士不去琢磨怎么为国效力,反而在紫禁城门口为皇家嫁女这种无关国计民生的事情瞎胡闹,实在是枉读圣贤书。
进士们前来闹事,本来就是为了讨好东林,为自己的前程打点打点,现在既然吏部有人出来说话,那大家也就顺势散了,南厂的番子藏在一旁,已经将前来闹事的进士名字统统都记录了下来,准备秋后算账,令人吃惊的是,刘子光从山东寻访来的孙承宗遗孤孙启超居然也在闹事的人当中,而且摇旗呐喊,俨然是个核心人物。
通过这个不大不小的事件,能看出当前的政治格局,东林党虽然总体还是团结的,但也不是铁板一块;刘子光在文官系统内的势力依旧薄弱,关键时刻没有足够的人手帮着说话,魏公公为人低调,两边都不得罪,但越是低调越是让人不安,二十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能做到八面玲珑也不容易,此人不是大善就是大恶之人。
侯询的尚书位子保住了,皇家的体面也因为公主被降为庶民而保全,东林们满意的回去庆功了,这次行动的几个主角都受到了东林内部的褒奖,尤其是孙启超,被赋予反戈一击,慧眼辨忠奸等美名,顺利地和刘子光撇清了关系,被东林正式接受了。
且不管东林们如何弹冠相庆,这边公主的婚事也在紧急筹备之中,既然已经是庶民了,那就没有了铺张大办的必要,所有活动都被局限到了玄武湖中的那个小岛上,参加婚礼的除了皇上一家人,就是刘子光的一帮兄弟了,扎木合、安东尼,邓肯、李岩、吴三桂等人都带了妻子前来祝贺,红衫团的中层将领们也参加了,大家都穿成普通农夫、渔民的模样,提着猪头、鸭子、鲤鱼、肥鸡等礼物,即使封红包也是以铜钱为单位,半吊钱就了不得了。
湖心岛上人声鼎沸,宾客满门,茅草棚子外贴着红色的双喜字,小孩子们兴奋的到处乱窜,村里的空地上摆了几十张八仙桌,糖果瓜子盛在盘子里任由客人取用,两个带了夹鼻眼镜的老先生坐在桌子后面那着毛笔帮来宾们上帐,某某贺礼铜钱三百文,某某贺礼肥鸭一只,一个唱,一个记,煞有介事似的,其实这俩老头是从户部调来的高级技术官僚,平日里负责核算关税盐税的,那可都是几百万两的来往,现在居然记这几百文钱的小帐,俩老头明显不大适应,总是把三百文念成三百万两。
渔村还请了三天三夜的堂会,这可是大明朝最顶尖的戏班子,平时王公贵族们想请他们都得提前预约,现在被拉到这样一样怪模怪样的小渔村里,戏子们都满腹疑惑,要知道他们可是被南厂番子从一位告老的尚书家里直接抢来的,而且到了岛上之后,人家就把银子提前付了,整整三千两啊!比他们戏班子平常的出场费足足高了十倍,人家说了,啥事不让他们操心,也别管堂会是谁家办的,只管唱好戏就成。
不过机敏的戏班掌柜还是看出了一点端倪,村子里开流水席,大棚下面掌勺的那几位大厨子似曾相识,仔细回忆原来是在某王府曾经见过的厨师,听说后来这人进宫当御膳房行政主厨去了….
这是贵人家的堂会,而且是超级贵人,戏班掌柜心里有了底,哪还敢有丝毫怠慢,暗地里告诫戏子们,绝对不许偷懒耍滑,要把看家本领都拿出来,玩命的唱!
大棚下面那几位厨子,确实都是御膳房调来的顶级厨师,渔家的炉灶、锅碗瓢盆都是寻常民间货色,原料却都是一等一的上品,御厨们接到指令,饭菜不需要做的过于精美,只要味道好就可以了,以免破坏了渔家婚宴的真实性。
曾橙坐在装饰一新的新房里,有点紧张,有点羞涩,不停的拿蛋圆的小镜子照自己,生怕那里收拾得不够好看,她的新娘妆是彭静蓉帮着画的,浓淡相宜,更显得美丽的公主如同出水芙蓉一般。
新房上盖的是崭新的大青瓦,这还是昨天刘子光的一帮朋友帮着铺的,外墙上也刷了石灰水,显得很干净,再加上大红喜字和各种精巧的窗花,一股喜气扑面而来。
“俺家男人就是能干。”曾橙喜滋滋的想,要知道,这可是渔村里第一所铺上瓦的房子。
外面有锣鼓声从远到近一路响过来,接着是小院子的柴门被叩响,一群粗犷的男人齐声喊道:“新娘子,开门了。”
第七卷 北方 第十五章 礼花满天
曾橙家的瓦屋里,南宫娘娘正满面笑容的坐着,老人家今天穿了一件干干净净的布裙,头发用梳子蘸了水梳得水滑,鬓角还特地插了一朵小红花,听到女婿上门了,她喜滋滋的站起来就要去开门,却被一帮大姑娘小媳妇拦住,吵吵嚷嚷要新郎官拿红包才开门。
新郎这边早就准备好了红包,一串亮闪闪的制钱从门缝里塞了进来,大姑娘小媳妇们一阵欢笑,兴奋的嚷道:“不够不够。”
门口的新郎官一阵苦笑,这可不是寻常的制钱,全部是造币局赶工出来的纯金纪念币,正面是天启通宝,背面是百年好合,总共铸造了九百九十九枚,除了进新娘子家门要用的之外,还得分给众位宾朋们,当然不能说给就给,众位伴郎哄笑着说:“再给可要多背一个新娘子走哦。”
伴娘们齐齐的啐了一口,这才不甘心的将柴门打开,众伴郎簇拥着刘子光一拥而入,新郎官穿了一件红色官服,头上是金翅的乌纱帽,胸前披红挂彩,民间结婚俗称小登科,是可以暂时逾制穿末流的官服的,更何况刘子光是货真价实的驸马爷,胸前的麒麟补子是金丝所绣,帽翅也是纯金的,毫不含糊。
一帮人涌进院子,到了房门口又再度被拦下,伴娘们只许刘子光一个人进入闺房,闺房里,曾橙已经披上了红盖头,赤着脚坐在床沿上,刘子光被几个伴娘推进来,蹲在床沿边笨手笨脚的帮曾橙穿上红色的绣鞋,摸着曾橙精致白净的小脚丫,刘子光忍不住在她脚心挠了挠,新娘子顿时“嘻嘻”的笑出声来,小身子还一扭一扭的,窗外顿时爆发出一阵大笑,原来宾客们都趴在窗户边公然偷看呢。
穿上绣鞋,新郎官就将新娘子背出了门,在大队人马的簇拥下,吹吹打打向自家的房子走去,同在一个小村子里就没有必要动用花轿了,新郎官背着走就行,出院门不到十丈就是刘子光和曾橙的新房,这也是一所瓦房,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竹篱笆围成的院子里已经聚满了客人,小孩子们在大人的腿下面钻来钻去捉迷藏,还有村里的狗们也兴奋的乱窜,堂屋的大门敞开着,门口摆着火盆,刘子光要背着新娘子从火盆上跨过去,代表将来的日子红红火火,进院子的时候,早已等候在两边的宾朋们一起狂撒彩纸
堂屋的地上摆了两个蒲团,中堂上贴了一个大大的双喜,两边是喜庆的对联,条案上摆着香炉和贡品,这是拜堂时候用的道具。
吉时已到,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前来主持婚礼,在他的指挥下,一对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然后夫妻对拜,高堂是来不全了,只有南宫娘娘一个人坐在堂上接受新人的跪拜,其他位置都用牌位代替。儿子的婚礼没摊上参加,嫁女儿可是赶上了,虽然没有公主下嫁时候的隆重礼仪,硕大排场,但娘娘的心情非常的高兴,乐呵呵的喝了一碗新人敬献的糖水,便开始招待起客人了,今天这场婚礼走的是最普通的乡村仪式,连地主家的规格都赶不上,以符合曾橙所处的真实环境,所以连新娘子的母亲接受了跪拜之后也要下堂招待客人,好在南宫娘娘也是过惯了苦日子的人,干起活来一点也不生疏,不过那些客人们可没有胆子接受娘娘的服侍,大家也就是在曾橙面前演戏而已,等新娘子被新郎官用红带子牵进了洞房,娘娘还是娘娘,大臣还是大臣,规矩一点也不乱。
娘娘是个很善解人意的人,知道自己在这里势必会影响大家的兴致,便摆驾回宫去了,留下一帮年轻人在这里玩闹。
举行完婚礼正好是午时,忙乎了一上午,大家的肚子都开始咕咕叫了,村子中央的空地上,一排排长条桌,长条凳整整齐齐的列着,鸡鸭鱼肉流水一样往上送,成坛的美酒堆在旁边任人取用,席是流水席,菜都是大鱼大肉的硬菜,宾客们大多是贫苦出身的红衫团军官,这种调调正符合他们的审美观点,而朱由校和徐媛慧则是第一次参加如此具有乡土气息的婚宴,皇帝自不用说,皇后打小也是国公府长大的,哪里见过这样无拘无束的场合,对他们来说,这场婚礼简直就是一次狂欢节,一次忘记身份的化妆舞会。
流水席上,宾客们敞开了猛喝,一边喝一边划拳行令,村里的狗狗们兴奋得在桌子底下乱钻,寻觅着掉在地上的大肉,小孩们更是开心的乱窜,今天村里简直就是糖果的海洋,各种水果蜜饯药糖满天飞,想都多少都管够。
既然是流水席,就是吃完一波走一波,接着来新的客人还坐在这些位子上继续大快朵颐,新的客人自然是刘子光手下的嫡系部队们,红衫团、南厂衙门、五城兵马司的小伙子们,轮流带着老婆孩子乘着渔船到岛上喝喜酒。
女眷们另外开席,在院子里吃吃喝喝,农家结婚不讲那些俗套,曾橙摘了红盖头陪着姐妹们吃喝,穿着红裙子忙里忙外的,小脸红扑扑的别提多开心了。
流水席一直吃到晚上,众人酒足饭饱围坐在一起听堂会,忽然毫无征兆的传来三声巨响,湖面上腾起三条火龙,直直的冲向天空,然后在半空中爆炸,发出五彩缤纷的光芒,赤橙红绿,分外妖娆。漫天的礼花将湖面映照得光彩夺目,岛上的人们不由自主地站起来,啧啧称奇。
这是工部向刘子光敬献的贺礼,整整九十九枚礼花弹,这是工部下辖兵工厂生产火箭弹的副产品,在弹头里加入各种化学物质,能在燃烧的时候发出不同的光彩,这是礼花弹第一次用于婚庆场合,当然会给人们带来无与伦比的惊讶。
京城各大衙门都事先收到通知,不必对玄武湖发生的任何事情作出反应,倒是老百姓们并不知情,经过短暂的惊恐之后大家便明白这不是外敌入侵,也不是兵变造反,而是一种新奇的玩意,于是众人便开始兴奋的围观起这一壮观的景象来。
九十九枚礼花弹每三枚一组,由三艘渔船施放,在空旷的湖面上形成的效果及其理想,不停的爆炸声压过了堂会的锣鼓唢呐,压过了人们的欢歌笑语,不知道什么时候,刘子光已经从酒桌上悄然失踪,拉着曾橙跑到湖岸边看礼花,两人平躺在散发着芬芳气息的草地上,抬头看着漫天的烟花和星斗,“你看,那颗星星好亮。”曾橙指着天上说道。“傻丫头,那是礼花的光芒。”刘子光轻轻拍了一下曾橙的小脑袋说。
果然,那颗所谓的星星很快就熄灭了,“我不喜欢礼花,虽然它比星星明亮,但不如星星亮的那么持久,那么永恒。”曾橙说。
刘子光翻了一个身,用胳膊肘撑住地面,托着腮看曾橙,女孩子大大的眼睛里闪映着湖面上的光辉,却比礼花还要明亮,比星星还要永恒。
“我们俩会像星星那样活到天荒地老的。”刘子光温柔的说。
镇武侯新婚大喜,朝中大臣们道贺的不多,倒不是和刘子光关系不好,而是高攀不上,人家现在可是皇上的亲姐夫,娘娘的好女婿,堂堂的驸马爷,有人说了,长公主的封号不是给贬去了吗,说这话的人纯属脑子进水。人家那是以退为进还看不出来么,别看这会子没有了公主封号,保不齐哪天皇上一高兴就把公主封号又给她加上了,再者说了,人家是庶民又有什么大不了得,不管是什么身份一样是皇上的嫡亲胞姐姐,所以一些头脑比较灵活的家伙意识到镇武侯的地位在可预见的将来必将会有更大的提升,甚至会超过当前风头正健的东林党们。
朝廷官员、尤其是地方官员们,有相当一部分并非东林系统出身,原来阉党后党当道的时候他们尚能过着自在的生活,可是政变之后朝廷的凝聚力得到了大大地增强,再加上自命不凡的东林党把持朝政,这些官员的利益受到了一定损害,京畿附近的地方官员已经换成了东林党的人,下一步就要拿河南浙江两湖两广云贵的人开刀了,他们是整天着急上火的,想造反吧又没有实力,想投靠吧人家东林清流又不甩他们,朝中无人不好办事啊,说什么都要找个靠山,抛开东林的人不说,朝中有实力的就数刘子光和魏忠贤了,九千岁被凌迟还没有三个月,这会再走内廷的路线有点太不识时务的,与时俱进的地方官员们经过认真的分析,决定还是走镇武侯的路子,所以最近一段时间侯爷府门口操外地口音,穿官靴的人特别多,这些人出手大方,撂下银票和名剌就走,根本不奢望和侯爷说上话,刘子光吩咐下人让他们照单全收,这点银子的担待他还是有的,而且新成立的招商局也急需现银作股本,所以大家落得个皆大欢喜,地方官员们自以为找到了靠山,刘子光得到了急需的银子。
第七卷 北方 第十六章 生活。包衣
不光是地方官员们,京官里面也有不少人开始巴结刘子光,他们官职低微,又怕御史说闲话,所以走了侧面迂回的路子,和工部,五城兵马司这些镇武侯掌控下的单位拉起了关系,这些人中,尤其以吏部员外郎史可法最为引人注目,此君公然上了一道折子给皇上,居然对长公主和镇武侯的婚事提出了全新的见解。
明时人婚配,允许一夫多妻,多妻并不意味着着每个妻子的身份都是平等的,严格的说,除了正房以外的配偶,根本不配叫妻,只能称作妾,男人可以有无数的小妾,但是正妻只能有一个,正如皇帝只能有一位皇后,其他的配偶只能称作贵妃、妃子、贵人等,寻常士绅亦是如此,但后来出于政治、经济联姻的考虑,贵族男子可以在正妻的下面拥有两个平妻,然后依然可以娶无数个妾,这一点和皇帝家区分贵妃、妃子的出发点是一样的,就是在配偶的职称上多设定了一个级别而已。
毫无疑问,刘子光属于贵族阶层,可以娶一个正妻两个平妻,史可法正是针对这一点发出的见解,刘子光在迎娶彭静蓉的时候,并没有严格的说明娶的是正妻还是平妻,所以现在就有一个漏子可以钻,从法理上解释就是说彭静蓉可以和朱橙共同作平妻,这样就享有了平等的地位,而且避免了所谓公主作妾的尴尬,皇家的体统得以保存,公主的封号也可以还回来了。
史可法是东林党的人,而且一直是作为有前途的青年人才储备的,年纪不过三十来岁就是吏部响当当的人物了,为什么会在此刻站出来帮刘子光说话呢?这个疑问很快得到了解答,原来是他在东林内部的派系斗争中受到了打击,才转而寻找新的靠山,史可法的年龄不大,本是东林的少壮派,实力派,风头很健,可是随着侯方域这个更年轻、更有才的选手加入之后,就没有了他说话的份了,现在虽然侯方域已经成为阉人,不能再参加政坛角逐了,可依然没有史可法的机会,因为孙启超以其独特的身份接替了侯方域留下的空缺,怅然的史可法只好选择改换门庭,你东林不重用我,自然有人重用我,我既然是真金,就不怕不发光。镇武侯这里就是我将来散发光和热的地方。
史可法的“投名状”不但解决了长公主身份的难题,而且还得到了刘子光的欣赏,经过一番周折,史可法从吏部中调出,升了两个品级,派到山东青州府做知府去了。
朝堂之上这些纷争刘子光并不在意,反正有皇帝小舅子帮他罩着呢,他现在还处在新婚蜜月之中,呆在玄武湖中那个风光旖旎的小岛上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曾橙实在太勤快了,每天早上都不赖被窝,早早的爬起来到厨下帮老公做早饭吃,刘子光还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呢,一摸旁边已经没有了人影,喊了两声后,曾橙端着一大盘煮鸭蛋跑过来送到床前给他吃。
“怎么做那么多鸭蛋,我吃不了那么多。”刘子光诧异的说,鸭蛋不比鸡蛋,腥气比较大,一般用来做卤蛋之类,只有湖边养鸭子的人家才煮了吃。
“吃不下也得吃,彭姐姐说了,这些天你身子亏了,要多吃些蛋补一补,这样咱们才有很快有宝宝。”说到这里,曾橙的脸不由自主地红了起来,这些天刘子光是挺操劳的,每天晚上没什么事就和曾橙一起“造人”,是耗费了不少“精神”,不过给曾橙出主意让她弄些鸭蛋给刘子光进补的居然是彭静蓉,这着实让刘子光哭笑不得,看来她们小姐妹俩关系处得不错,什么私房话都能说呢。
虽然鸭蛋不如鸡蛋好吃,但为了不辜负新婚妻子的一片心意,刘子光还是把这一大盆鸭蛋都给吃了,然后借口说身子补好了,顺势将曾橙拉到床上又轻薄起来,曾橙红着脸把他推开,啐道:“大天白日的也不害臊,家里的米缸都快空了,我刚才把鸭舍里的蛋收了收,你去卖给收鸭蛋的小贩,赶紧换些米来吧。”
唉,这穷日子过起来还真是不爽,整天要为柴米油盐操劳,不过有曾橙这样聪慧勤劳的老婆打理,他们的生活已经比在洪泽湖畔时候强太多了。屋顶铺了青瓦,圈里养了两头小猪,舍里二三十只鸭子,小渔船也是崭新的,渔网有两具,厨房里有油有盐有腊肉,柜子里还有好几吊钱的积蓄,小日子简直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出售鸭蛋和湖鱼,刘子光主外,在湖上撒网打鱼,进城买蛋卖鱼,曾橙主内,喂猪喂鸭子,缝补渔网做饭洗衣服,两个人的生活其乐融融。
当然刘子光并不会真的去打鱼,他撑着小船来到湖中央,跳上一艘伪装成大型渔船的官船,然后开始处理公务,在他所有的职务里面,南厂提督的工作量是最大的,也是最有实权的,每天都有大量的原始情报和经过分析后的结果送到他案头,由他批准签发,最近这段时间,天下局势很太平,春天是休养生息的季节,就连猎人都不会进山打猎,官府也不会处斩犯人,国家之间也极少发生战争。
大明朝的东方是一望无际的太平洋,些许倭寇不足挂齿,南面有旅宋给撑着场面,一时也没有忧患,西面的夏国和北面的满清这几个月来都很老实,军队龟缩在堡垒里面不出来,再不像以前那样隔三差五出兵“打草谷”。这和明朝诶以增强的国力有着相当大的关系,从前那个虎视眈眈,一心想吞并南明的满清王朝在新帝登基以后已经完全变了嘴脸,号称要和大明结为兄弟之邦,以后友好相处,互不侵犯,当然南明要付出每年百万两银子的岁币了,据满清的使节说,这个钱不算是进贡,而是弟弟打发给哥哥的一点小意思,这完完全全就是仿照以前宋金旧例嘛,铁骨铮铮的东林们自然不会答应这个说法,派出干员怒斥满清使节。
满清派出的使节名叫姜戌,早年父母是锦州附近的汉族农民,后来被满人掳了去成为包衣,姜戌自幼在满人中长大,一口满语说的非常流利,金钱鼠尾的发型非常标准,他聪明机智、忠心为主的事迹在满人中间流传甚广,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件事是姜戌的母亲帮主子放羊的时候偷偷薅羊毛,想帮小姜戌编织一件羊毛坎肩,这件事被姜戌发现以后,他苦苦沉思了三天,最终决定报告给主子,揭发母亲这种损害主子利益的行为,后来母亲被抓走抽了几十鞭子活活打死,姜戌连哭了三天三夜,眼睛都哭出血了,他说人忠孝不能两全,既然作为光荣的八旗包衣就要有包衣的觉悟,个人家的孝道要服从大义,这件事让小姜戌在包衣们中间崭露头角,先帝皇太极还在包衣们中间发动了一场学习姜戌的运动。
如果觉得铁器时代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骁骑校小说全集:铁器时代, 匹夫的逆袭, 武林帝国, 橙红年代,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