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骁骑校作品铁器时代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蒙古人最敬重英雄好汉,对单对单的公平决斗很感兴趣,刘子光他们区区数十人被重重包围下还敢和全蒙古第一好汉决斗,这份胆识就让他们多了一份钦佩,既然是决斗,就讲究个公平,两人都是带了一壶箭,正好三十支,一百步的距离对于一般的射手来说已经是精确射击的极限,这和射手本身的素质并无太大关系,弓箭这种相对原始的武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哪怕射手眼力再好,对风速估算的再精确也没有太大的提高,一般来说,普通射手能在一射,也就是六十米的距离内命中靶心就算是合格的了,本领比较大的射手能在一百米到二百米的距离内命中人形靶,这都是指的直射距离,集团作战的时候采取抛射技术,仰天射箭,能达到三百米甚至更远的射程,但都属于覆盖射击了。

刘子光和那顺格日勒的决斗自然是精确射击,两人的本领都不差,不过存在一点武器上的差距,那顺格日勒的弓号称蒙古第一强弓,虽然弓身不长,但是极其难以张弓,蒙古复合弓是用竹片和骨头等好几种材料制成的反曲弓,初速很高,那顺格日勒所用的弓据称是成吉思汗时代留下的宝物,力量大,精度高,杀伤力极强,反观刘子光手上的弓,就逊色很多,只是一张民间雕弓,虽然也是反曲弓,但初速远不及对手的弓。箭的差距就更大了,那顺格日勒的箭都是选用笔直的桦木杆,精钢的箭镞,真正的雕翎,而刘子光的箭只是普通的竹杆铁镞雁翎。

站位的时候,那顺格日勒还特地耍了个心眼,站到了大路的西侧,这样一来,他对面的刘子光就要眼睛正对着落日,瞄准时候肯定要受到影响,而刘子光似乎根本就不在意,也不知道他是真的技术太好,还是什么都不懂。

从中午开始作战,然后是一连几个时辰的狂奔,现在已经是黄昏时分,夏日的傍晚能见度还算可以,高手之间的对决不需要有人裁判,一切都在无言之中进行,那顺格日勒缓缓的举起弓,搭上一支雕翎箭,锐利的眼睛盯住刘子光,等着对手也进入作战状态,刘子光也举起弓,搭上一支箭,却并不发射,两人都不动,任凭郊外的风吹拂着衣襟,内行人知道,他们在计算风的速度,也在寻找对手的破绽。

忽然,那顺格日勒动了,那扣住弓弦的大拇指一松,雕翎箭带着一声啸叫飞向刘子光,同时那顺格日勒开始跑动,一边狂奔一边迅速的取出雕翎箭射向刘子光,动作越来越快,跑动间射箭,这是游牧民族的特长,他们从小就在马背上生活,尤其擅长行进间,甚至是非常颠簸的条件下射击。

刘子光很吃亏,他的经验不如对手,武器不如对手,甚至站立的地点也不如对手,不过他自身的身体素质弥补了这些不足,第一支箭射出去之后,他就没有再从箭壶里取箭,而是接住呼啸而至的雕翎箭,反手射回去,而且整个过程纹丝不动,那顺格日勒射过来的那些箭虽然速度极快,平常人肉眼根本看不见,但是对于刘子光来说就和胖乎乎的乌鸦飞过一样,(此典故只有SC公图人晓得),伸手就抓住了,一点难度都没有。

刘子光反射回去的箭更加绝妙,都是迎着那顺格日勒的箭对射过去,不是两支箭在空中撞出火花,就是将来箭射断,超乎绝伦的箭术令在场的全体蒙古健儿都目瞪口呆,这样的箭术只有传说中的哲别才能拥有啊。

那顺格日勒箭壶中三十支箭很快就射完了,但是连刘子光的毫毛都没有伤到一根,惊得他冷汗都下来了,伸手去摸箭壶,已经空空如也,这时候刘子光冷笑一声,开始发箭,他一次从箭壶中取出三支箭,翻动弯弓,从不同角度射向那顺格日勒,虽然武器不够好,但是在刘子光手中发挥出的威力不同凡响,每一支箭都向长了眼睛一样,贴着那顺格日勒的身体飞过去,如果他不动,就不会受伤,如果他一动,就必死无疑,那些箭将他的活动空间全部封死了。

蒙古人们哪里见过这样精妙的箭法了,草原好汉们最敬重的就是英雄,霎那间他们似乎忘记了刘子光的敌对身份,一起呐喊起来:“哲别!哲别!哲别!”

哲别就是神箭手的意思,蒙古语刘子光还是懂一些的,既然震撼敌人的效果已经达到,那表演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他搭上最后一支箭,瞄准了那顺格日勒的右胸,心说给你来个重伤吧,好歹也算感谢你陪我表演了一场。

羽箭破空而去,这一箭的力道很足,甚至发出去之后刘子光的弓就折断了,眼看那顺格日勒就要丧身箭下,忽然横空出现一支箭,将刘子光的箭撞歪,偏离了方向,没入路旁的一棵大树,将树贯穿之后还颤巍巍的乱晃。

众人抬眼望去,原来是御林军到了,最先前一匹粉红的胭脂马上,一员英姿勃勃的女将正手握弯弓,意气风发,此人一身戎装,盔甲上绣的都是翩翩起舞的凤凰,得胜钩上挂着一杆绣蓉刀,正是当今大清国的太皇太后大玉儿!

大玉儿是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女子,十来岁的时候就被称为草原一枝花,不但相貌身材一流,箭术也是超一流,就算以后嫁给皇太极作了妃子,也没有荒废一身的武艺。

大玉儿身后,是一辆特制的马车,饱经摧残的苏嘛拉姑正趴在软垫上,用仇恨的目光瞪着刘子光。

终于等到了大清朝的话事人,刘子光顿时感到一种轻松,只有大玉儿的命令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脱险,为了孙子的安全,为了大清的体面,这些乱臣贼子的性命并不是那么重要。

刘子光想的没错,大玉儿不是慈禧,她要的不是个人的权力,而是大清朝的长治久安,玄烨是她选中的皇帝人选,而且一直没有辜负她的期望,现在落到敌人的手里,大玉儿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营救孙儿,而不是怎么另立新皇帝,毕竟弄一个新皇帝来说,对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来说,代价太大了点。

大玉儿在蒙古部落的威信极高,那顺格日勒看见姑姑来了,顿时一脸惭愧的拜倒:“姑姑,那顺没用,给您丢人了。”其他蒙古军将领也纷纷过来给太皇太后以及草原圣女见礼。

大玉儿故意不去看被绑在阵前,身上挂着炸药包,脖子上横着利刃的康熙,只是好言安抚着士兵,赞他们行军迅速,,值得嘉奖,把个刘子光晒在那里有点尴尬。

刘子光顿时明白,这是大玉儿在玩心理战,哼,越是这样越显得玄烨在她心中的重要性,当下他开口道:“对面来的莫不是大玉儿姐姐?”

此言一出,一片鸦雀无声,这刘子光也忒放肆,忒无耻了点,劫持了人家的孙子,差点射死人家的侄子,这会居然大逆不道的直呼大清国太皇太后的闺名,还加上个姐姐,姐姐是你刘子光这个辈分的人能叫得么?

大玉儿涵养再好,也不免气得浑身发抖,一时间说不出话来,趴在软垫上的苏嘛拉姑两眼通红,指着刘子光骂道:“奸贼,今天就是你的死期。”

刘子光扭头一笑:“苏嘛姐姐也来了,身子骨好点了没有?南京一别,咱们姊妹俩有日子没见了吧。姐姐的脾气还是那样火爆哦。”

苏嘛拉姑气的浑身打颤,抓过软垫上一把火绳铳就要开火,刘子光哪容她动武,这会他已经回到自己阵中,一把抓过康熙挡在胸前,摸出打火机不停的摆弄着,威胁道:“苏嘛姐姐仔细些,皇上胸前装的可都是火药,你万一失手,把我玄烨小弟弟炸成碎片可就不好看了。”

苏嘛拉姑恨恨得收起火铳,对太皇太后说:“老祖宗,您看怎么办?”

大玉儿到底是久经各种考验的资深政治家,面对这种局面应付自如,她收起宝弓,和蔼的笑容浮上脸庞:“对面可是大明朝太子少保镇武侯爷刘大人?前来鄙国造访也不和我这个老太婆打个招呼,如今要走了都不和我老太婆打声招呼啊。”

刘子光答道:“姐姐客气了,在下正是刘子光,本来只是想微服游览一下北京的风土人情,没成想遇到暴民作乱,这才匆匆离去,失礼之处,还请姐姐海涵。”

大玉儿春风化雨的面庞忽然一变,冷声问道:“既然已经走了,为何还要绑架我的孙儿?难道你欺我大清无人么?”

第七卷 北方 第七十二章 麻子脸康熙的由来

面对大玉儿带有威胁口气的质问,刘子光不为所动,笑道:“姐姐言重了,你们大清国的人实在好客,我怕你们留我常住,只好带着玄烨弟弟一起动身,路上也好有个照应,好歹有他在这里,没人敢杀我的头。”

大玉儿道:“刘将军好手段,在京城做下的案子一桩桩可谓触目惊心,罢了,就算是一报还一报了,苏嘛拉姑在南京也没少杀人,你是聪明人,就不用再说那些劳什子的废话,皇帝在你手上,你想要什么条件,只管开口。”

刘子光道:“我和玄烨小弟弟一见如故,想带他到南京去耍耍,完了之后自然完璧归赵。”

大玉儿冷笑:“你觉得可能吗?大清国的皇帝去南明算什么,就算是玉石俱焚,皇帝也要留在大清境内。”

刘子光说要带康熙去南京纯粹是漫天要价,他要得只是全身而退,听大玉儿这样一说,顿时改口道:“这只是小弟我的一个构思,既然姐姐舍不得孙子,那我也不强求了,不过玄烨小弟一定要把我们安全送到天津海口,才能还给姐姐。”

大玉儿道:“虽然皇帝在你手上,可是你们这些人却在我手上,休要耍什么花招,你们不是要去天津么?好,哀家领军陪你们去。”

“如此甚好,那咱们就一起去往天津吧,不过还要请姐姐把蒙古骑兵派远一些,由他们在,小弟我闹心,万一不留神把我玄烨弟弟给炸了可不好给姐姐你交代了。”刘子光贫嘴道,其实他平时不是这样的人,只是现在这个紧张的场合,适当的调侃能降低自己人的紧张,也能让敌人赶到自己的冷静和不屑。

大玉儿点点头道:“好,就依你,大军不会靠你们太近,但是你必须保证皇上的安全,假如他掉了一根头发,哀家都会让全河北的汉人来替你抵罪。现在你先把皇上身上的绳索和炸药解下吧。”

“好,姐姐爽快,我也爽快,没说的。放心吧您。”刘子光说着,将康熙身上的那些零碎都摘了下来,反正有钟寿勇和扎木和守在旁边,玄烨也逃不掉。大玉儿很满意的点点头,指示那顺格日勒将蒙古骑兵撤出一箭之地,只能尾随,不得靠近。

天色已经渐晚,日落西沉,可是没有人安营扎寨,他们依然在赶路,只不过并不那么着急了,三千名蒙古骑兵在前后左右包围着刘子光的小部队,大玉儿的鸾驾紧跟其后,最前面还有御林军开道,数千支松油火把将大路照的雪亮,庞大的队伍不紧不慢的朝着天津进发。

就这样走走停停,直到次日的中午时分才到达天津城,先前那一批天地会和南厂的人马,为了躲避天津驻军已经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天津卫的八旗兵、绿营,水师都已经动员起来了,城墙上全是旗帜士兵,城门外有斥候的马队来回奔驰,大沽口要塞更是警戒森严,所有的战船都起锚了,武器也都就位,只等着敌人来袭。

大沽口要塞位于塘沽大沽口海河南岸,是入京咽喉,津门之屏障。自古以来即为海防重镇,素有“南有虎门,北有大沽”之说。从北明嘉靖年间就开始构筑堡垒,正式驻军设防。堡垒内用木料,外用青砖砌成,白灰灌浆非常坚固。城墙一直延伸到水中,还附带一个中型的码头,驻扎着一支水师,旗人擅骑射,不善水战,所以对南明的水师很是忌惮,在大沽口驻守了不少军队,天津城内更是有数万精锐,现在可以说刘子光他们是处在无数层的包围之中了。

御林军的队伍里,巨大的遮阳伞下,太皇太后坐在一张无数麻将大小玉石缀成的凉席上,正品尝着天津知府送来的解暑酸梅汤,身旁的苏嘛拉姑,趴在软垫上狠狠地盯着远处海边的一群人。

刘子光等人围坐在海边,等候着北洋水师的接应,他们赶了一天一夜的路,也没怎么吃饭,现在累得汗流浃背的坐在海边休息,大玉儿派人送来了一堆食物和饮水,好汉们毫不客气的享用起来,他们才不怕食物里面下毒呢,因为不但有达文喜这个玩毒药的宗师在,还有免费验毒的康熙皇帝呢,愤怒的玄烨拒绝进食,被刘子光硬是捏着腮帮子灌下去一壶水,硬塞了半个饼子,还不忘占人家便宜:“玄烨,不吃饭可不是好孩子,把你饿瘦了叔叔怎么向大玉儿姐姐交代?”

焦灼的等待,大沽口是满清第一海防前线,大明水师的船即使能来到,也难保顺利撤回山东,眼瞅着满清的战船在海面上游弋,蒙古骑兵在远处纵马呼啸而过,这些都让大家心里慌乱不堪,只有刘子光泰然自若,从大沽口撤退的方案早就制定出来了,北洋水师只是在执行一项演练了好几次的应急预案而已。

远方海面上渐渐出现了一艘大船的影子,在众人的注视中驶入了塘沽近海,接到命令的满清水师并不阻拦,任由这艘飘扬着明字大旗的海船停泊在堡垒的射程之内,战船吃水较深无法靠岸,只能派小艇过来接人,根据和大玉儿达成的协议,一半人登船以后,就释放玄琪表示诚意,等全部人登船以后,再释放康熙,最后陪着人质的自然是刘子光了,他示意其他人不用管他,速速登船,代文佩非要留下来陪着刘子光,被刘子光板着脸一通好训,说她留下来纯粹是添乱,把小丫头骂的双眼含泪,无奈只好跟着父亲弟弟一起乘坐小艇登船,到了船上一问才知道,先前那一批人已经安全脱险,已经乘坐其他战船返回青岛了,这艘船是专门留下来接他们的。

一行人陆续登船,骡马车辆都丢在原地,反正也是抢来的赃物,没什么可惜的,当钟寿勇和达文喜跳上小艇朝海上驶去的时候,海滩上就只剩下刘子光和康熙两个人了,坐在一片狼藉之中的玄烨讥诮的看着刘子光道:“你以为你真的能逃?”

偌大的海滩,只有康熙和刘子光两个人,面对这位千古留名的满清皇帝,刘子光不再耍贫嘴,而是很认真的端详着他,十来岁的英俊少年,个头很高,一脸的傲气,真有几分帝王的派头,小小年纪能擒杀鳌拜也算是胆识过人了,而且面对他刘子光能毫不畏惧,更是值得夸赞,眼前这个皇帝和远在南京的那位皇帝比起来,虽然年纪小了几岁,但是明显的更果决,更勇武。

“要不要杀掉他?”刘子光心头迅速闪过这个念头,可是大玉儿威胁过自己,倘若康熙掉了一根头发都要让全河北的汉人来陪葬,这个风险刘子光不愿意冒,也不想冒,毕竟康熙只是一个凡人,他或许是一个明君,但是作用远不会和历史上那位康熙一样,发挥的如此出色,面对先进武器装备的明军,再英明的君主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的。杀了他导致无数汉人牺牲时不值得的。

等最后两个人也登上了大船以后,战船扬起风帆,开动机器,径直朝外海开去,根本就不来接刘子光了,四下的清兵渐渐围拢过来,一步步紧逼过来,大玉儿在马上喊道:“刘大人,别忘了你的承诺,现在把皇帝放开,哀家不会为难你。”

刘子光拉着康熙一边往海边退一边答道:“等战船走远一些再放,我实在不放心你们。”

众人无奈,只好继续等待,好容易等那艘船走远了,刘子光才拿开了架在康熙脖子上的宝剑,对他说:“宝剑叔叔就留下当个念想了,咱们后会有期。”然后一推康熙,让他自行走回清军阵营。

康熙向前一个踉跄,但是并没有摔倒,他迅即的将手伸进胯下,从里面掏出了一把火铳!

火铳原先是挂在康熙腰间的,被俘以后趁乱藏到了裤裆里,大家都没来得及搜查他身上的东西,被他钻了空子,玄烨的心智确实成熟,也很能隐忍,一直等到现在这个最合适的机会才果断出手,用火铳瞄准刘子光开火。

距离这么近根本没有打不中的道理,而且这支枪经过宫廷技师的改进,能用火柴发火,并不需用火绳,这就保证了射击的可靠性,康熙瞄准的是刘子光的心脏,当他的手指狠狠扣下扳机后的零点零一秒,刘子光迅速反应过来,长剑一挑,火铳倒转了枪口,正对着康熙自己的脸。

火铳这种老式武器,不是用子弹的现代枪械,击发速度和威力都很弱,只听一声闷响,一团霰弹打在康熙脸上,顿时血肉模糊,惨叫声起,听声音刘子光就知道,这是个半哑炮,也就是火药受潮了,威力大打折扣,不过这依然让康熙身负重伤,好端端的一张英俊面庞变成了麻将九饼。

第七卷 北方 第七十三章 全身而退

听见火铳的声响和康熙的惨叫,大玉儿和苏嘛拉姑几乎是同时举起了武器,火铳和弓箭齐发,同时向刘子光射击,那顺格日勒等蒙古神射手也同时发箭,用准确的箭雨在康熙和刘子光之前形成弹幕。大玉儿的箭刘子光一闪身躲过去了,可是被苏嘛拉姑的火铳击中了肩膀,好像被人用重锤砸了一下那样疼,不过刘子光的肩膀上有整块卷曲的铁板作为护甲,铅弹只是撞扁了,并没有射入皮肤。

看着四周黑压压的人冲过来,刘子光不敢恋战,拎着宝剑转身逃入了海中,箭矢在他背后落下,密集的箭雨覆盖下根本无法躲闪,刘子光背后插了十来支箭,不过都是嵌在软甲的缝隙里,并没有伤到皮肉,海水很浅,一波波的浪花往岸上涌,刘子光奋力向水里奔去,可是由于阻力只能缓慢前行,后面的满清骑兵直接扑进潮水里,继续朝他猛射,他只好反转身子,一边挥舞着努尔哈赤的宝剑拨打箭矢,一边倒退着入海。

早有天津水师的水鬼队藏在附近,他们都是渤海边的渔民出身,水性极好,擅长潜水作战,六月的天又不冷,这些水鬼们都脱的赤条条的,嘴里叼着透气的芦杆,背上扛着装了空气的猪尿泡,也算是满清水师中的特种部队了,看见刘子光入水,他们并不急于上前,而是悄悄的等着,等他下到更深的地方再动手。

骑兵们还在浅海中搜寻着刘子光的下落,这些不会水的蒙古汉子们不惜跳入没到胸口的海水中去搜捕,可是刘子光如同一条进了大海的鱼一样再也寻不到踪迹。

刘子光终于退入没顶的海水中,他身上还穿着盔甲和靴子,就如同在地面上行走一样走在海底,水鬼们一看:吆,居然还会闭气和千斤坠的功夫,不过陆上的猛虎下了水就成了小猫了,对此他们很有经验,一个个毫不畏惧的拿着鱼叉和匕首围了上去。

刘子光肺里有液态空气,完全可以应付几个小时的水下作业,那些水鬼们的功夫虽然高,但是和他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接连冲上来的几个人都被他宰了,鲜血浮出水面,岸上的人还以为是刘子光被干掉,欢呼了一阵子才看见是自己人的尸体浮上来,其余的水鬼心惊胆战,不敢上前,可是军令状都已经立过了,不上也是死,几个人互相看了一眼,奋力挺起鱼叉杀过去,可是刘子光背后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身影让他们本来就绷紧的神经瞬间崩溃,好大一条龙啊!几个水鬼转身就逃,却被龙嘴里射出的鱼叉击中而死。

岸上,大玉儿已经含泪抱起了康熙,深情地呼唤道:“孙儿,皇祖母来了。”玄烨脸上的伤确实触目惊心,一颗颗细小的铅丸都深深的嵌入了皮肉,万幸的是双眼并没有中弹,跟着跑过来的御林军大声吼着:“太医!太医!”随军的太医们跌跌撞撞的跑来,可是看见这副模样也不敢动手医治,他们都是内科大夫,治疗金疮伤还不如军队里的郎中。

“都是些废物,治不好皇上的伤,统统发到昌平筛沙子去。”大玉儿其实是个善良的人,即使在这种狂怒的情况下也不像一些暴君那样随意杀人。

“老祖宗,那些逃掉的人怎么办?”苏嘛拉姑也赶了过来,焦躁的问道。

“按原计划办,天津水师围捕敌船,一个都不许放过。”大玉儿冷冷地说。

大沽口堡垒上,早已准备好的狼烟燃起,乌黑的烟柱直上云霄,水师战船看见信号立即出动,鼓足风帆向南明的战船开去,这十余艘战船是拱卫海口的精锐力量,也是满清唯一拿得出手的舰队,战斗力和明朝水师不相上下,岸上的人看着自己的战船越追越近,逐渐将明船包围,忍不住欢呼起来,可是没过多久,一声巨响从海平线上传来,然后是冲天的烟柱,众人都傻眼了,面面相觑,不知道明人玩得什么花样,半晌,只听见堡垒上的观察哨哭喊道:“水师全完了,明国人把船点着了,咱们的战船都跟着着了。”

观察哨不懂得炸药的威力,只知道起火,城下的就问了,那明国人是不是也跟着一起完蛋了?观察哨端着千里镜哭丧着脸说:“明国人乘上飞龙上天了。”

渤海湾的上空,一艘装饰着五彩龙纹的飞艇正朝南方进发,天地会的一帮人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看着身穿紧身皮质飞行服,带着水晶飞行镜的红衫团飞行员有条不紊的操控着飞艇,要不是有南厂的番子陪着,他们还以为遇到天兵天将了呢,只有代文佩趴在窗户边看着下面浩瀚的大海,带着哭腔的问道:“你们都不管总舵主了吗?”

“代女侠放心,我们大帅史金刚不坏之身,能上天入地,到了海里就是龙王碰到他老人家都要退避三舍,你是不知道,咱们大帅曾经徒手杀过三条两丈长的猪婆龙。”钟寿勇知道代文佩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一位主母奶奶,自然不能怠慢,赶紧过来给她宽心。

“可是茫茫大海,他怎么才能游回去呢?”代文佩还是不放心,虽然不再哭泣,但是两手还是搅着衣服,一脸的担忧。

“代女侠多虑了,咱们大帅在路上日行千里,在水中也能日行八百,您等着看吧,兴许他比咱们还要早到青岛呢。”钟寿勇只管添油加醋的胡扯,涉及军事秘密的一点都没透露,别看这家伙人高马大,一副傻大个的样子,其实内里精明着呢。

浑江龙号潜水艇里,刘子光正用毛巾擦着湿漉漉的身子,地上扔着软甲、衣服、靴子,还有十余支箭,这场逃跑还是有些狼狈,没有做到潇洒的谢幕,不过战略目的已经达到,把北京闹了个天翻地覆,干掉了几个重要人物,还把高高在上的满清皇族从上到下羞辱了一通,康熙和五贝勒被活捉,苏嘛拉姑被轮暴,大玉儿也被整的没脾气,这个段子要是流传到江南,指不定被那些说书艺人改编成什么样子呢,反正不管怎么样,南京那一局算是扳回来了,唯一让人心里不安的是北京城的汉人百姓们,如果满清报复,就只能把气撒在他们头上了。

这次接应出动了北洋水师三艘重型蒸汽艨艟舰,以及十余艘千料以上的支援舰,还有潜水艇和飞艇,以及两千名新组建的水师步勇,这回也算是一举两得,既接应了刘子光,又锻炼了士兵,如果不是天津的防卫严密,岸上又有上万精锐的蒙古骑兵,说不定这回他们就会直接登陆攻城了,不过抢滩步兵在骑兵跟前就是一盘菜,无论谁也不敢下这个命令。

收获还是有的,那就是用一船炸药炸翻了天津水师的几乎全部有生力量,在可预见的未来,天津水师无法恢复元气了,对于大沽口一带的水文以及防御情况,北洋水师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以后的北伐登陆作战极有帮助。

天津城内,知府衙门已经被御林军全面接管,后宅的一间干净房子里,康熙正在接受外科手术,几个优秀的军医前来帮皇上摘取脸上的铁砂子,这些或大或小的弹丸都深深的陷入皮肉里,需要用刀子割开脸上的肉,用钳子夹出来才行,而且为了保证皇上的智力不受到影响,不能用麻药,军医们狠下心肠,就这样生生的在康熙的脸上动着刀子,坚韧的少年嘴里咬了一根木棒,硬是一声不吭。

隔壁的耳房里,大玉儿坐在蒲团上拨弄着佛珠,她在为孙儿祈福,从旁边屋子传来的一声声弹丸仍在金属盘子里的声音仿佛一把把大锤敲击着大玉儿的心,玄烨这个孩子太苦了,幼年丧母,少年丧父,现在又要破相,好端端一张英俊的少年面孔啊,今后就要变成恐怖的超级大麻子,换了一般人都难以承受这种打击,也就是玄烨了,努尔哈赤的后代,多尔衮的孙子,才能有这样坚强的毅力。

“孩子,你一定会建立比祖宗更伟大的功勋,更庞大的帝国,我相信这次事件带给你的不仅仅是磨难,还有更强的信心和斗志….”大玉儿在心里默默念着,忽然门轻轻的开了,苏嘛拉姑出现在眼前:“老祖宗,您叫我?”

“嗯,苏嘛,军机处的差事你还是尽快担起来,还有,咱们埋在南面的那枚钉子要起用了,不杀刘子光,哀家寝食难安。”

第七卷 北方 第七十四章 昙花崩盘

经过一个时辰的手术,康熙脸上的弹丸终于清除完毕,大大小小二十三颗铅子被大玉儿郑重其事的收藏起来,早晚这些子弹要原封不动的还给刘子光,而且是要装在火铳里,把火药塞得满满的,打在他那张可恶的脸上。

康熙的一副英俊面容算是全毁了,脸上包的像个木乃伊,只露出两只眼睛,时值夏天气候又热,伤口容易化脓感染,甚至会危及生命,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出现,从京城运来冰块给康熙居住的房间降温,严格限制进出的人员,房间里、院子里都用醋熏过,等皇上的伤势和情绪稳定一些后,才转往京城。

回到京城以后,大玉儿并没有大肆屠戮汉人,只是惩处了一些乱兵,因为她深知,杀戮不能解决问题,只能增加仇恨,她采纳了大学士纳兰明珠的建议,在京城实行了严格的户口制度,每一户人家都登记造册,需要经常出入京城的外府人必须办理暂住证,古代人口流动的很少,通常只有官员、士兵和商贾,所以这项制度的实行并不算太繁琐,需要办理的人到顺天府提供自己的姓名籍贯职业,再找个铺保,交上几十个顺治通宝,就能办下来一张盖着顺天府大印的暂住证,这种近乎脑残的政策除了能限制北京的经济发展人员流动之外,对防范那些无孔不入的南厂间谍来说,几乎没有任何作用,不过顺天府却因此发了一点小财,凡是没有办理暂住证的人。一经发现,统统拉到昌平筛沙子去。

鉴于前一个时期闹得太大,南厂在北京的行动再次进入了休眠期,在菜市口行动中向南厂提供了情报的步军统领王天顺,他家被绑架的孩子安然无恙的送了回去,并且附带了一封信,表达了对王天顺的感谢以及对下一次合作的期盼。王天顺赶紧将信撕得粉碎又丢进火盆烧了个灰飞烟灭,这事要是让军机处知道了还不得满门抄斩,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人家南厂连皇帝都能生俘,更何况自己这个小小的统领呢,处在夹缝之中就是为难,还是见风使舵吧,如果将来南北开战,南边快打进北京的时候,自己再反戈一击也不迟,怀有同样想法的汉官在北京一带数不胜数,这次刘子光闹的实在太大,所显示出的实力令人惊叹,他们生怕半夜被摘了脑袋,只好接受南厂的要挟,暗地里为南边提供满清的政治军事经济情报。

就在京城实行暂住证制度的时候,另一件事的爆发,所造成的恶劣影响甚至比刘子光闹的事情还要大,那就是风靡大清国的昙花在一夜之间,从高高在上的金枝玉叶变成了一文不值的烂草叶子,在此之前,就连最普通品种的昙花都能卖到上百两银子,稀有的品种更是能卖到几万,甚至十几万两一盆,先是富商豪族们玩这个,然后是王公大臣、贝勒贝子公主额附们,是凡有点头脸的人,都要托人弄几盆昙花摆在家里充门面,就连太皇太后的寝宫里和皇帝的养心殿里都养了好几盆呢,这种花卉本地不产,所有的货源都来自台湾,历经万里海路,成本极高,这花又较贵,所以一直很紧俏,经常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

供应跟不上需要,直接导致价格的节节攀升,昨天十两银子买的,今天就能涨到二十两,您还别嫌贵,明天他就能蹿到三十两去,谁要是有事先存了十来盆,那可就发达了,由此还衍生出一批专门靠倒买倒卖的昙花的掮客和以研究昙花养殖培育,并提供各种行情咨询的专家,最后发展到连京城卖豆汁的老汉都知道炒昙花能赚钱了,这时候昙花的价格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天文数字。

就是一夜之间,忽然没有人接手了,昙花的泡沫终于破灭了,那些花了巨资购入昙花想大捞一把的人发现,这东西就是十文钱一盆都没有人要了,先前那些大肆炒作的掮客们都不知去向了,那些鼓吹昙花能延年益寿的专家也不再聒噪了,一切归于自然,可是荷包里的银子确真真切切的少了,没有人能想起是谁第一个开始炒这个东西,他们只知道这回让人狠狠地涮了一把。

何止是他们被涮,整个大清国都被涮了,不知道有多少银子流入了那个始作俑者的荷包,光是八旗权贵们用来投资在这上面的银子就有三百多万两,还不包括从山西跑来的专业炒花团,这批老西儿也挺惨的,带着大包的银子颠颠得跑到京城,结果接了最后一棒,弄了几百盆不当吃不当喝的昙花在手里,简直上吊的心都有。

与此同时,远在合肥的日升昌大掌柜胡懿敏看着账本上的数字满意的笑起来,吩咐手下人道:“台湾那边花农的钱可以支付了,总共订购了他们三千盆昙花,实际只有一千三百五十二盆到货,按照合同该付十三两五钱银子,本小姐高兴,就按照全价三十两给他们好了。”说完又自嘲的笑笑:这样小的生意也亲自过问,真是好笑。

这一出天价昙花的闹剧正是胡懿敏导演的,从生产运输到炒作一条龙服务,用几文钱一盆的台湾满地都是的普通花卉骗到了上百万的银子,这也算是对满清伪造日升昌银票的一种报复,论打仗,胡大小姐不行,论斗心眼耍阴谋,她比刘子光还要厉害些,其实这次行动的成本也不低,抛开运输成本不说,还有各种交际费用,收买那些专家的费用,当然林林总总计算下来还是赚了一大票。

北洋水师胜利凯旋,在青岛港长长的栈桥上,迎接的人群里面,站在最前面的居然有南京五城兵马司的都指挥李岩,刘子光顿时大为纳闷,李岩拜倒称卑职山东水师提督李岩拜见大人,他才回过味来,这是趁自己不在,京城的官场上有人兴风作浪了。

天地会的一帮人自有军官安排食宿,刘子光本想让代家人住进自己在青岛的宅子,可是他们总是推托,或许是不愿意让其他天地会好汉笑话吧,刘子光也不勉强,自回府洗了澡吃了饭,这才将李岩请到府上,让他讲讲最近京城的变化。

果然不出刘子光的所料,趁他前往山东兴建北洋水师,朝中的大佬们开始了一轮人事大调动,负责京城治安的五城兵马司都指挥位子一直是东林党垂涎的目标,他们先提出一个方案,建议皇帝给李岩升官,派到山东去做水师提督,说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李岩的专长,至于京城治安这摊子事情,就交给东林党来负责吧,京城治安本来就没什么好发挥专长的,所以李岩上任以来也没什么功绩,朱由校一想有道理啊,与其白白浪费一员将才,还不如让他去山东前线发挥作用呢,北洋水师是北伐的主力军,让李岩和刘子光一对老搭档重逢更利于开展工作嘛。所以一纸圣旨下来,李岩就发配到了青岛,同来的还有几百名山东籍贯的前五城兵马司士兵,这倒不是李岩怕他们被接任的官员欺负,而是兵部直接下令调拨的,东林党好不容易拿了这个位子,自然不会让这些刘子光的嫡系继续留在这里,索性一并发配到青岛这个荒蛮的地方。

刘子光听了李岩的叙述,心里很不高兴,五城兵马司相当于京城的武警总队,虽然是一支轻装部队,但毕竟是驻守在京城里,关键时刻的作用相当巨大,况且这个位子是去年政变以后大家利益分配的产物,属于互相认可的,怎么能说换人就换人呢,就是换,也应该是我刘子光换的自己人。

“大人切末动怒,还有呢。”李岩的智慧,大多体现在临战接敌两军对垒,朝堂上的一套东西他掌握的并不好,这回给刘子光丢了面子,他也满腹的不高兴,“您也知道,朝廷各省督抚割据,对圣旨皇命阳奉阴违的多了,东林党人决定实行大范围的削权,把全国的兵权集中在五军都督府,禁止将领拥有私兵,他们不敢拿那些军阀开刀,说先要从京城做起,京城有私兵的除了大帅您哪还有别人啊,他们这是要多您的权啊。”

  如果觉得铁器时代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骁骑校小说全集铁器时代匹夫的逆袭武林帝国橙红年代,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