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思乡明月作品重生有仇报仇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亲生父子尚且如此,更遑论异母兄弟?自雍正登基以后,胤禩就没过上一天好日子,时不时就是一顿训斥。彼此之间虽有大仇,但胤禩也不是无理取闹之人,当时大清已是内忧外患,况且胤禛已成皇帝,再争无用,他只能处处隐忍,但求一个体面。然而雍正此人最是记仇,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放过胤禩和八爷党的。于是胤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雍正一步步将他的亲信发配调走,不断地打压他,直至雍正四年,时机成熟,死期终至。

然而即使胤禩早料到他会不得好死,却没想到胤禛竟能完全不顾声名,先是下旨令他休福晋,又命他的妻子自尽,竟还要将她挫骨扬灰!最终雍正将胤禩除宗籍改贱名圈禁,又将弘时过继给他而后处死,更是放任圈禁之地的看守人对他肆意羞辱,令他患上呕病而死——当真是生死大仇,虽死不休!

胤禩低低地笑了起来,好一个老四,够狠,且看今世我们再来争一个高下!

“…爷?今儿怎么醒这么早,您在笑什么呢?”身旁的福晋郭络罗氏翻了一个身,迷迷糊糊地问道。

“没什么,我先起了,你且再睡会儿罢。”胤禩淡淡说道,便吩咐下人服侍他起身。

此时正是康熙四十七年正月初八,就在昨日,胤禩的第一个儿子弘旺举行了洗三之礼。

起身之后胤禩先去看了弘旺,而后上朝,再归家,便入了书房。

此前八贝勒府里大小事务都是交给福晋郭络罗氏掌管的,郭络罗氏善妒,但因着她的家世以及彼此的情分,胤禩总会对她多加忍让。可这一日,胤禩迅速肃清了府中上下人等,将大权收归他手——以他“八贤王”的能耐,掌控内院不过是轻而易举。

果然不出所料,傍晚时分得到消息的福晋郭络罗氏便闹了起来。

“好啊,八爷,您这是才有了儿子,便要休了我这个福晋吗?”

胤禩淡淡地看着怒气腾腾的郭络罗氏:“这话也是你该说的?”

郭络罗氏兀自大怒:“怎么?你敢做,还不让我说了?”

胤禩目光锐利地看着自家福晋,语调冷冽地说道:“够了!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让着你,却不是叫你得寸进尺的!今日我便和你说一声,过些时日我便要求皇阿玛赐下侧福晋来,你这个福晋也要知道身份,无论是才生子的张氏还是有孕的毛氏,我都要她们平平安安。”

“你!”郭络罗氏眼中闪着泪光,咬牙切齿地说道:“胤禩,你当真不顾夫妻情分?”

“我就是顾着夫妻情分,才不再纵容你。”胤禩的语气淡淡的,“身为嫡妻,便要知道分寸,做好大度贤惠的嫡母,保你一辈子的体面。我要一个太平和睦的内院,而不是‘胤禩受制于妻’的传言!”

郭络罗氏仍旧想不开,赌气道:“好啊,你现在有权有势了,便觉得我没用了是不是?”

“笑话!”胤禩微微眯眼,冷笑说道:“这天下究竟是爱新觉罗家的,还是你郭络罗氏的?!你是我的福晋,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只有妻妾和睦,我方能后顾无忧;倘若你再不收敛,坏了我的大事,祸害全家,可别怪我翻脸无情!”

郭络罗氏顿时脸色煞白,胤禩也不看她,挥手让人带她下去:“福晋身体不适,闭门养病暂不见客,你们都给我好好伺候着。”

要说胤禩对郭络罗氏也是有情的,他都二十七岁了才有了第一个儿子,全因他对福晋近乎专宠,又放任她打压他的庶福晋和侍妾们。前世郭络罗氏死后还被挫骨扬灰,也是胤禩连累了她。当时胤禩已一无所有,郭络罗氏却依旧对他不离不弃,才会被雍正所害,这份情谊,胤禩自然是记在心里的。

但就因如此,胤禩才不能继续放任郭络罗氏了。前世他至死只有弘旺一个庶子,便连康熙也说“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恶”,这样的评价对于他和郭络罗氏都是极其不利的。

这一次胤禩既然还要争皇位,便必须把一切的污点都抹除掉,无论是娶妻不贤还是子嗣不丰,胤禩都不能放任。

而后数月内,胤禩先娶了侧福晋,又纳了侍妾,毛氏还给他生了一个女儿,总算扭转了后院的形势。郭络罗氏也老实许多,胤禩依旧让人暗中看着她防止她对后院下手,却也时常与她共寝,并不冷落。

看着郭络罗氏一步步地朝着“贤妻”的方向不断进步,胤禩有些欣慰,更多的却是苦涩…天家无真情,他已经明白了,她也必须明白。

即使胤禩的所作所为会令郭络罗氏伤心难过,让他们夫妻渐行渐远相敬如宾,但也总比上一世郭络罗氏最终被挫骨扬灰的结局要好。况且如若胤禩这次终能成就大事,郭络罗氏便是正宫皇后,为了那样的未来,此时胤禩不得不狠下心来。

摆平了后院,胤禩便要把全副心神放在之后的“大事”上了。

胤禩重生在了康熙四十七年,他非常清楚,今年九月太子便会第一次被废,之后九龙夺嫡正式开幕…那便是长达十几年的风波险恶!

既已站在了悬崖边上,便只能进,不能退。

此时胤禩和康熙的关系还是挺不错的,他自幼聪慧,颇得康熙喜爱,又与大臣们关系甚善,在文人中口碑甚佳,就连裕亲王福全临死前都为胤禩在康熙面前说了好话,凭这一点来说,只要胤禩不要行差踏错,康熙总还要顾上几分情谊的。

但死过一次的胤禩已然十分清楚明白,康熙之前对他不错,全因康熙从来没想过要把皇位交给他——他的出生永远是抹不去的污点,康熙表面上对他颇为宠爱,实则从来都看不上他这个儿子!

胤禩有些自嘲,就是因为康熙的宠爱和大臣们的恭维让他飘飘然矣,以为能争上一争,结果却被打落尘埃,落得个一文不值的境地。

当然,也怪胤禩自己思虑不成熟不周全,甚至有些幼稚——这才导致他最终万劫不复。

康熙一废太子后便让朝臣推举太子,当时胤禩呼声最高,但他没想到,就是因为这件事,令他一辈子都再翻不起身来了!

胤禩自幼因亲母的出生低下,内心其实很敏感。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他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尤其是皇父康熙的肯定…至于推举太子这件事,当时胤禩以为是他的出头之日到了——看,其实太子根本比不上他,只不过是沾了先皇后的光而已,他八阿哥就是要证明给皇父看,他才德兼备,是最好的储君人选。

胤禩想翻身,更想证明自己;他想让自己的母亲良妃从此抬头做人,不再受委屈;他以为得到了大臣们的支持,帝位就近在咫尺了——可是他忘了,康熙不单是一个会为儿子成才而感到开心的父亲,更是一个皇帝!

皇父皇父,皇为先,父在后。

没有哪个帝王会乐意臣子们全去支持另一个人,即使那人是他的儿子也不行!自古权势高于情,康熙并非无情,但情在他的心里,远远比不上权势、帝位…在胤禩对他没有威胁的时候,康熙可以做个好父亲;但当时康熙本就为太子痛心,又恍然察觉到胤禩的能耐和野心,自然是忍无可忍了…胤禩后来也终于明白了自己错在哪里,只可惜已然太迟,无法回头了。

当年的胤禩甫一出手便一败涂地…其实又何止他一人?康熙的心思太深,没哪个儿子真能猜透。别说是他八阿哥了,有太子和大阿哥在前,也有大将军王在后,康熙对付自己的儿子们,从来都是不留余地的。

最后是最能忍的老四上了位,胤禩虽然心有不甘,但也不得不佩服胤禛。说起来胤禩虽然恨胤禛,但他们本来就是对手,那种结局也不是不能接受,这辈子有仇报仇就是了。

但其实胤禩更恨康熙,深恨,恨极…圣祖皇帝?呵,这人至晚年时愈发喜欢揽权,他的儿子们哪个都有才,却被他几下子重手全废得差不多了——他当真有把大清的兴衰放在心上吗?他更看重的只有权,皇权!

康熙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国库空虚,吏治腐败,兄弟阋墙…其实胤禛即使是赢了,也没讨得什么好处。作为胤禛最大的敌人,胤禩自然也算了解他的。即使胤禩在雍正四年就死了,但他几可猜到,以雍正那种性格,说不定是顾不得享受奢靡,一辈子就那样兢兢业业累死累活了,更不定能活多少年呢…赢了吗?其实他们都输了。

他们这些夺嫡的九龙,都输给了他们的皇父,一败涂地。

胤禩知道,在康熙心里的储君人选中,他占的分量必然是很低的。不过如果能让康熙别无选择,他胤禩未必就毫无机会。

半眯着眼,胤禩静静地思考了一会儿,便入宫去给惠妃和良妃请安了。

太子很快就会被废,然而大阿哥也讨不了好处,前世大阿哥看太子被废正自狂喜时,便遭康熙严斥,谓其“秉性躁急愚钝,岂可立为皇太子”。结果胤禔自知无望承继大宝后,竟向康熙推荐胤禩,言“张明德曾相胤禩后必大贵。今钦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想到这里,胤禩真不知该哭该笑。他和惠妃的感情不错,和大阿哥也算一党,但随着他渐渐长大,便和大阿哥离了心。他也没想到当大阿哥落马后,竟会直接摆了他一道拉他下马,这般损人不利己的事,今世可不能重蹈覆辙。

如今胤禩也不求和大阿哥有多交好,只需和惠妃暗示彼此利益一致,不让大阿哥拖他后腿就好了。

与大阿哥胤禔稍稍拉近了一些关系,又和九弟十弟喝了几顿酒,眼看已将后半年了,胤禩也要开始布置先手了。

胤禩真正的敌人,自然是胤禛。这老四也着实厉害,他隐藏最深,忍功最高,自康熙四十七年后,胤禛便生出了夺位之心,而后多番筹谋,又不断在康熙面前加分,最终得偿所愿,这等心机手段,果然非常人所能及。

但此时朝中尚有太子,斗争还未开始,兄弟之间的关系还算缓和,彼此也没有后来那般的诸多防备——正是下手的好时机!

不错,胤禩根本不想再拖,他深知后来胤禛组建粘杆处血滴子,暗中防卫得如铁桶一般,根本没可能下手——只有趁现在把胤禛解决,才能防止以后被暗中捅刀子!

怎么解决?找人去杀了他?不可能也没必要。胤禛毕竟是堂堂皇四子,如若身死必然引起轩然大波,刺杀一事恐怕也纸里包不住火,胤禩自然不可能冒这个险。

既然不能杀…那便只有废!

只要让胤禛“出个意外”,留下残疾,那便已注定了他此生和大位无缘了。

此时太子还在,胤禛又一向比较低调,即使他受了伤变成残废,也不会引起太大风波…胤禩眼中寒光四溢,胤禛,前世你我的深仇大恨,今世总要好好清算一番!

第11章 四、 八阿哥胤禩

康熙四十七年的后半年发生了许多大事,对之后的历史进程影响深远。

六月,四贝勒胤禛骑马时遇险,被惊马踩踏,腿伤严重,遂告病养伤,闭府不出。康熙深感痛心,令太医竭力医治。

八月,康熙出塞行围,随行的皇十八子胤祄病重。

九月,胤祄死。而皇太子胤礽对其弟之死,毫无友爱之情,更在受康熙斥责后嫉恨在心,胆敢窥视帝踪。胤礽此举令康熙大怒,于九月初四拘执太子。九月初七,康熙诏令留京的胤禩署内务府总管事。九月十六,康熙回抵京城。十八日,遣官以废皇太子事告祭天地、宗庙、社稷,将胤礽幽禁于咸安宫…

此时朝堂天下都已掀起了惊涛骇浪,胤禩约束门人,低调行事,又早已暗示过各路党羽,行韬光养晦之策。

九月二十八日,胤禩奉旨查原内务府总管、废太子胤礽之奶公凌普家产后,私下回奏康熙,只说皇父英明神武,胤禩丝毫不敢居功。递交案卷之后,胤禩便闭府不迎客,少与大臣往来,也不与九阿哥十阿哥等兄弟交往过密了。

与胤禩全然相反的是大阿哥和三阿哥,他们乍见太子被废,当真是又惊惧又欢喜,仿佛多年来压在头上的那座大山被搬走了一般,纷纷忍不住出手,搅得朝堂那是一片混乱。

胤禩心知康熙此时必然也是矛盾犹豫的,康熙确实偏心胤礽这个儿子,但他又绝不能容忍胤礽在他还没死的时候就觊觎那至高无上的皇位——胤礽已然触及到了康熙的逆鳞,这一番真可谓是前途无亮了。

然而因废太子而起的朝堂风波也令康熙烦恼忧心,此时已是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年岁不轻,儿子们也纷纷长大了,这样的状况,即便是那号称“圣祖爷”的康熙大帝,也照样会感受到沉重的压力。

那么…该如何是好?

胤禩不动声色地在棋盘上落下一子——莫不如韬光养晦,谋求时机。

“这…八贝勒这一步棋走得着实蹊跷,此时前路光明,正当中路突进,抢占先机,怎的八贝勒反倒退守偏安,难道已失了锐意进取之志了么?”

胤禩淡淡一笑,若有所指地说道:“阿灵阿大人的一片拳拳心意,胤禩自然铭感五内。不过此时此刻,为人臣当尽忠,为人子当尽孝,不知大人是否能明白胤禩的这番心意呢?”

“…”

是年十月五日,皇三子胤祉奏称胤禔与蒙古喇嘛巴汉格隆合谋魇镇于废太子胤礽,致使其言行荒谬。康熙因此大怒,革去胤禔王爵,幽禁于其府内。

眼见胤礽胤禔相继失势,胤祉一时间心驰神往,仿佛已然见到那九五皇座在向他招手了。却不知康熙复又召见了胤礽,他们父子之间谈了什么无人得知,只据说当日伺候的内侍们隐隐听得了些不真切的哭声。

康熙为了平复动荡的朝堂,先是流露出了复立太子的意思,又暗示让大臣们准备推举太子人选,顿时诸位阿哥的关系开始紧张起来,平日里见面时虽仍是一副兄友弟恭的姿态,那眼里可都藏着寒光呢…就像盯着唯一猎物的一群狼,在得到猎物之前,却是要先解决自己的兄弟们。

胤禩知道此时绝不能行差踏错,否则必将与前世一般万劫不复,所幸之前已有后招,此时他再不与大臣们联络,只每日入宫问安,并求旨看望良妃,以表孝心。

自重生以来,胤禩每次见到良妃,都觉眼眶一热,险些要落下泪来。前世良妃去后两年,就在胤禩祭奠亡母后,康熙竟是说了那句“系辛者库贱妇所生”,将这份侮辱放置了天下人面前——而后十年里,胤禩始终难以释怀,深觉愧对母亲。更遑论他的母家觉禅氏,曾因胤禩而被抬出辛者库贱籍,复又在雍正四年重归贱籍之中,这其中所深藏的侮辱良妃之意,每每令胤禩深恨不已。

不错,良妃的出生是他胤禩一辈子也无法磨灭的污点,但胤禩从不会因此抱怨甚至嫌弃自己的母亲——若无良妃,何来胤禩?胤禩只盼能通过他自身的努力来为母亲争光,十余年前因他之故母亲卫氏终于得以封妃,那种被认可的欣喜感多少年来都是胤禩争权夺势的动力。

只可惜从前的胤禩从来也没有发觉,他的皇父是那样一个绝情的人:在康熙的心里,良妃究竟是什么呢?恐怕只是一时兴起的玩物罢…甚至于,康熙觉得,以良妃那样卑贱的出生,就连当他的玩物都似会玷污了他这个高高在上的帝王,即使良妃也是他其中一个儿子的母亲,康熙亦从未正视过她,甚至在她的儿子初露峥嵘的时候就毫不留情地剥夺了他们母子所有的希望…这样的人,能当得起父亲这个词吗?至少胤禩,已再不抱幻想了。

“额娘最近过得可好?”

“总归是一样的日子,只要你好,额娘便什么都好了。”

“额娘不必为儿子担心,就是为了额娘,我也会好好保重的…所以额娘也要为了儿子保重身体,也莫要让我担心,好吗?”

“额娘都明白的,你也不要太过辛苦,只要我们母子都平平安安的,额娘就什么也不求了。”

“儿子省得的。”我们母子自然会平安的…胤禩心里早下定了决心,这辈子绝不可能让康熙再说出那句逼死他母亲的话来了,他一定会侍奉母亲终老,让她过着人上人的生活,从此无忧无虑。而且不止如此,胤禩前世没有得到的一切,今世都要去争去抢…若两世都未能如愿,那当真是死不瞑目了。

回到府中,胤禩却是恰好遇见了前来拜访的胤禟,他们之间自有默契,便同往书房去了。

“八哥,这些日子朝堂上都乱成一锅粥了,你就是再忙,也得给我们一个准信吧,这样的避而不见算是怎么一回事?”

胤禩只觉心里涌上一股暖流,前世今生,胤禟待他的这份心意总是没有改变,其余人等总有自己的盘算和谋划,也只有胤禟,总是一心为他的。

“老九,现下形势不明,我闭府不见客的心思你还不知道吗?”

胤禟似乎有些不解和犹豫:“八哥,眼看皇阿玛就要让众臣推举太子了,这时候我们不是该拉拢人手吗,你怎么反而避而不见了?”

胤禩微叹口气,拍拍胤禟的肩膀说道:“老九啊,你这是没明白皇阿玛的心思啊…我若真的上蹿下跳,四处结交大臣,让他们都推举我做太子,只怕我的下场会惨不可言呢。”

“怎…怎么会?”胤禟倒吸了一口凉气。

胤禩冷哼一声,半眯着眼说道:“皇阿玛明明是想复立胤礽,还说得那样冠冕堂皇。若这时我跳出去,岂不落了个觊觎皇位,结党营私的大罪过?”说着看向胤禟,十分诚恳:“所以老九啊,如果你是想帮我,可一定要让手底下的人都别推举我,否则非但不是在帮我,反而会害了我。”

胤禟震惊不已,但他向来相信胤禩,便连连点头答应,又问:“那这事要不要告诉老十和老十四?”

胤禩淡笑着安抚说道:“老九你且放下心来,我早有打算,自然会安排好的。”

胤禟这才松了口气,告辞离去。看着胤禟离去的背影,胤禩却是眼神凛冽——老九固然是全心全意支持他的,但其他人可就未必了…尤其是,十四。

前世那两只奄奄一息的海东青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每每想到此处,胤禩不禁冷笑连连。

对我好的,都要偿情;欠了我的,尽皆有报!

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四日,上召满汉文武大臣,令众人于诸阿哥中择立一人为新太子,圣旨有言:“于诸阿哥中,众议谁属,朕即从之”。

这夺嫡的大幕,终于是揭开了。

第12章 四、 八阿哥胤禩

是日康熙召众大臣议储,诸阿哥虽俱不在场,但人人皆有耳目,朝堂上发生的事自然都知晓得清清楚楚。

众臣推举太子的结果,既不似康熙所希望的那样,群推胤礽,让他好顺坡走复立太子;也不似前世那般使胤禩一人处于风口浪尖,独自承担了康熙的全部猜疑和怒火——这结果,出人意料地,很平均。

几乎每个阿哥都被推举到了,有人支持大阿哥,有人支持三阿哥,自然也有人支持谦虚贤明的胤禩;与此同时,一向隐于人后小心谨慎的四阿哥也有人推举,便连年纪尚轻的十四照样有人支持——更有五阿哥、七阿哥、九阿哥和十阿哥也各得了几票…此次朝会自然得不出任何结论,而这个结果,决计不是康熙想要看到的。

胤禩十分清楚,康熙此时心里还是放不下胤礽的,但他虽对胤礽有那么几分父子之情,却毕竟是个皇帝,狠心无情的皇帝——他之所以要复立太子,主要是为了避免朝野动荡,而非是为了胤礽。当然,由于这么些年,康熙的主要目光都放在了胤礽身上,大阿哥也较受重视,那么作为皇父,他对其余阿哥们的了解肯定是不够深入的。但明显大阿哥并不合适做下一任皇帝,他早已被排除在外了——事实上一直以来,康熙恐怕只是将大阿哥作为胤礽的磨刀石罢了,这对于一直在争取的大阿哥来说,这也是十分悲哀的真相。

此时储位空缺,康熙必是一时难以下决定的,他还需要好好观察一番。但在此之前,他决定先把胤礽复立为太子。一来胤礽毕竟当了这么多年太子,才干能力还是有的,暂时“无人能出其右”,再加上他的嫡子身份,可以一定程度地安抚人心。

胤禩并不能肯定,如果胤礽“痛改前非”,是否就能坐稳太子的宝座,但经历过前世的胤禩很清楚地看到,复立后的胤礽和康熙之间的猜忌和矛盾已无可挽回——康熙再不像从前那样扶持太子了,反而处处打压,致使胤礽的党羽几乎损耗殆尽,并在胤礽已再难翻身的时候二废太子——想到这里,胤禩都不禁为胤礽感到心寒,或许康熙复立胤礽本来就只是把他弄出来做个挡箭牌,借着这个机会一箭数雕,既考察真正的储君人选,又能使太子党放松警惕,好将他们一并剪除;还稳定了朝野人心,使夺嫡的斗争从明转暗,那么康熙就更能借着儿子们内斗机会巩固皇权,顺便摸出各位阿哥的底牌…该扶持的扶持,该打压的打压,等到时机成熟,胤礽真正变得毫无用处了,便将他从太子的宝座上拎下来扔去圈禁,一了百了。

胤禩不禁苦笑了起来,好一个康熙——胤禩的道行与他那位稳坐皇位六十年的圣祖皇父相比,还真是差得太远太远了。

这般想着,胤禩很是收敛了几分心中的急切,万事仍当小心,否则依旧万劫不复。

便在此时,下人来报,十四阿哥来访。

“八哥,为什么这些日子你总是对我避而不见?”十四风风火火地进了书房,那意气风发的样子看得胤禩有些恍惚。

是呵,这个时候,兄弟们都还年轻,也气盛;弯弯绕还没那么多,很多事…也还没有发生。

“看十四弟说的,好像我是特意不见你似的。”胤禩面色不变,淡笑地招呼十四坐下,语气舒缓地说道:“我这是闭府不见客,可没有给谁开后门啊。”

胤祯坐了下去,心情便也平复了下来。事实上胤祯发现,每一次听到他的八哥用这种温和的语气和他说话,他的心情就再也急躁不起来了。

不过这事儿也不算完,“那八哥为什么不见我们?九哥和十哥也急着呢,你看大哥还在钻营,三哥也忙着拜访大臣,怎么你反倒不见客了?就不怕支持你的人转了风向?结果好了吧,这上午的朝会乱成一团,太子人选更是众说纷纭…八哥啊,你到底怎么想的也和我们通个气儿啊!”

胤禩依旧浅浅地笑着:“大臣们只是把人选提出来,该选谁还不是由皇阿玛圣裁?你急个什么劲儿?”说着端起茶来浅抿了一口,忽而随意玩笑着说道:“说来还有几个人提了你呢,十四啊,你可是心里痒痒了?”

胤祯微微睁大了眼:“怎么可能!八哥你说什么呢,我们的心思你还不了解吗?我和九哥十哥可都是一门心思支持你的呀!”

胤禩微叹口气,略微惭愧说道:“我何德何能…这话以后还是别说了。”

“八哥?!”胤祯的语调因激动而尖锐起来,“你…你怎么…”说着忽然顿了下,猛吸口气,怒道:“难道八哥你是不信任我?”

“怎么会?”胤禩面色不变,依旧微笑说道:“十四啊,你想太多了,八哥要是不信你,还能信谁呢?”说着站起身来走前几步到了胤祯面前,一下一下地拍着他的肩,笑吟吟道:“你对我的情谊,我怎会不知?只是如今皇阿玛正春秋鼎盛,太子哥哥也并非就一败涂地了,此时说什么都为时过早,十四如果愿意听八哥的话,就什么都别做,也别冲动,好不好?”

这样一来,胤祯冷静下来,反倒有些局促地说道:“我…我向来性子急些,说话也不经考虑,八哥可别介意。”

胤禩又是一笑:“十四的性子八哥最是清楚不过了,我们之间说这样的话岂不是见外了?”

就这样,两人兄友弟恭一番后,胤禩亲自送着胤祯出了八贝勒府。

回转府中书房,胤禩心中反倒有些浮躁不安。

说来有些个皇家秘事,就算胤禩是重活的一遭,也未必能弄得清楚明白。那夺嫡之中的阴谋手段实在太多诡谲险恶,一桩桩的陷害排挤,明面上看着是一个情况,背地里可能是完全相反的。

胤禩此时心中有个难解的结,便是上辈子令他终于再难翻身的“毙鹰事件”。

究竟是谁干的呢?胤禩是当真不知道,至今为止依旧是迷迷糊糊不清不楚——但不得不说,也就是因为这件事,导致他在心底对十四生了间隙。

上一世胤禩就反复思量过陷害他的人究竟是谁,那件事发生在康熙五十三年,那时大阿哥已圈禁多年,太子也早就二度被废,这两人几无可能再动手脚了,更何况他们也没必要动手脚了。那么有嫌疑的人,也无非就是三、四和十四阿哥了。至于为什么同是八爷党的人,胤禩会怀疑十四,却不会怀疑老九和老十,这原因十分简单——因为他们没有争位之心,就像五阿哥七阿哥,他们明明存在,却很多人都当他们不存在,这是同一个道理。

三阿哥确实有这个嫌疑,但三阿哥人脉不广,多是些文人骚客,想对他胤禩出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若是轻易便能被人得逞,那八爷党也不会成为康熙和雍正两代帝王的心腹之患了。

胤禛当真不用多说,凡是这等肮脏事,往他头上扣总归也不会太冤枉了他——毙鹰一事不管有多少人参与,多少人推手,总归会有胤禛的一份,这点胤禩很肯定——他们既是彼此大敌,胤禛没理由不落井下石。既然胤禩和胤禛的仇多此一件不多,少此一件也不会稍减其恨,那么真是不提也罢。

唯一让胤禩心里不痛快的,便是这件事中似乎有十四的痕迹,每次这样怀疑,胤禩本身都是极其烦闷的。

毕竟十四从毙鹰事件中得利不少,自那以后,再加上康熙开始重用十四,所谓的“八爷党”其实已然逐渐转变为“十四爷党”了。老九和老十也对十四报以厚望,因着这种种的交错牵制,胤禩从来没把心里的怀疑对别人说过,也做出一副全力支持十四夺位的样子来,但他心里毕竟是埋下了一根刺,彼此之间的感情夹杂了太多的利益交换、制衡妥协,也就再回不到最初的那种亲密了。

最终胤禛登上皇位时,胤禩甚至会不期然地想:其实十四和雍正才是同母的亲兄弟呢,指不定他心里更偏向谁?

  如果觉得重生有仇报仇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思乡明月小说全集重生有仇报仇逆命之宋青书雄霸传说大唐双龙问鼎陆小凤同人九剑,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