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麦家作品风语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什么工作?”

“当你的眼线。”

他决定让大哥家鸿监视惠子——虽然他只有一只眼,但正因如此他恨透了鬼子,包括惠子。这个主意当然不错,既利用了家鸿的情绪,有操作性,又利用了家鸿独特的位置,可以“贴身监视”,无人能替代。但也挺馊的!名不正,言不顺,以致当他面对家鸿后,一时竟有些尴尬,不知道该跟他从何说起。最后,他还是决定先声夺人,跟陈家鸿打开天窗说亮话。

所长说:“家鸿,你现在已经是半个军人了,我呢也是个军人出身,我把丑话说在前,今天我们所谈的内容涉及军事机密,你一边听一边要忘掉它,走出这个门绝对不能传,否则当以军法处之。你能接受吗?接受我们就往下说,不接受你现在就可以走人。”

陈家鸿甚是惊异,不安地望着陆所长,他想到事情可能跟他弟弟有关。

所长说:“是的,你很聪明,想到了。确实,事关你弟弟的生命安全和荣誉。”

事关如此重大,怎么可能不接受,“好,我接受。”

所长说:“你要向我保证,我们今天的谈话仅限你我两人知道。”

“我保证。”

“好。”陆所长松了口气,慢慢道来,“首先我要告诉你,你弟弟今后将有可能从事我们国家最机密的工作。人一旦有了秘密,就像有了财富,人身安全就会受到威胁。要消除这种威胁,我们先必须要把这种威胁无限地扩大,对任何人都要有一种警惕之心、防范之意,包括你的弟媳妇惠子。我现在希望你能配合我,如实回答几个问题。第一,你弟弟走后的这些天,你有没有发现她跟什么人接触过?有没有人来找过她?”

“没有。”家鸿摇头,“至少我没有注意到。”

“二,她有没有收到过什么信件,或者包裹?”

“没有,应该没有。”

“三,你觉得她有没有什么不正常的举动?比如经常单独出门?”

“没有,她倒是经常陪我妈出去买菜。”

“她晚上出过门吗?”

“肯定没有,我这些天晚上都没出门,可以肯定。”

“那你平时有没有发现……她在关心重庆饭店呢?比如打问它的地址、电话什么的?”

“没有。应该说……她还是……”

“很正常?”

“嗯,”家鸿点点头,可想了想,又说,“要说不正常,我觉得……她对我父母包括我和小妹都很好。太好了,好得有点不正常。”

所长也点了点头,说:“尽管这样,我们还是不能消除对她的警惕。不瞒你说,据我们了解她哥哥在日本是个情报官,曾经和你弟弟有些瓜葛。我们现在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她嫁给你弟弟完全是个人行为。所以,今后有什么紧急情况,希望你能及时向我通报。”

就这样,所长拐弯抹角又冠冕堂皇地给陈家鸿布置了“任务”,后者没有马上答应。他觉得这件事太黑,太狠,太歪,不厚道,在丈量他的良心,考量他的品德。但他最后还是答应了,由衷地。当家鸿与所长分手后,他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会真心答应陆所长的这个馊主意,是因为他给自己找了这份工作,为了感谢他,还是由于自己内心对鬼子积蓄了太多仇恨的缘故?

重庆的黄昏别有一番风韵,因为是山城,立体感强,房屋错落有致,抹上昏黄的夕阳,画面感特别足。家鸿来重庆已经半年,却从来没有认真留意过这个城市的风景。不是因为少了一只眼,欣赏不了,而是少了一只眼,有碍观瞻,他懒得出门丢人现眼,即使出了门也总是埋头低眉,行色匆匆。

这天不知怎么的,也许是心情复杂沉重,怕回家看见惠子吧,他的双脚像得了软骨病,没力气,没信心。走到一半,他觉得不行了,走不动了,便在路边找个僻静处坐下来歇脚。

于是,夕阳中的山城便在他面前肆意铺张开来。

他看见西沉的太阳靠在山梁上,感觉就像自己,疲惫,慵懒,无精打采;江对岸,那些零零散散坐落在山谷里、山脚下、山坡上的土墙草屋,白壁黛瓦,红砖破垣——各式房屋,被漫天铺洒的斜阳照亮,闪耀出令人昏沉沉的黄光白芒,倒是有一种山里或乡下的人间烟火味道与日暮乡关的平和与宁静。这个傍晚,家鸿心里平添了一个去乡下生活的念头,砍柴、挑水、种地、喂鸡……闲来无事就独倚柴扉,观看斜阳。但也仅仅是一念而已,等他歇过脚,依然往城里走去。

他还要回家去完成陆所长交给的任务呢。

家鸿走进家门时,小院里静静的,夕阳的余晖已经爬上墙头,正在静静地退走。家鸿的父亲躺在一把椅子上,正将老花眼镜当做放大镜,对着报纸,一行一行地看着。

“妈呢?”家鸿问。

“买菜去了。”父亲答。

“她呢?”家鸿又问

“谁?”父亲看看儿子,“你是说惠子?跟你妈在一起。”

正说着,外面传来惠子与陈母回来的声音,家鸿迅速丢下父亲,上楼去了。

母亲走累了,一进家门就在老伴身边坐下来,一边捶着腰杆喊累,一边抱怨着市场上飞涨的物价。她指着菜篮里一条巴掌大的鱼对老伴说:“你看看,就这么一条鱼,五块钱,简直成金鱼了!”回头看看已经走进厨房在准备泡茶的惠子,笑着嗔怪道,“她孝顺你呢,我不要买,她非要买,说是你爱吃鱼。”

陈父道:“我是爱吃鱼,可五块钱也确实太贵了。”

陈母说:“现在什么东西都贵,就这么一把小菜也要五毛钱,再这样下去,我看只有什么都不吃了。”

陈父瞪她一眼,不满地说:“别危言耸听,我刚看报纸,政府已经组织了车队,准备从成都调运大批粮食和蔬菜过来。只要鬼子打不过来,日子只会一天比一天好过的。报纸上也说了,鬼子的进攻又受挫了。十万大山,两百万正规军,鬼子要想打过来,我看难!”

陈母却有些担忧,摇着头说:“那飞机不是说过来就过来了,你没有去外面看,炸得到处都是焦土、烂房子。”

陈父突然生气地扔下手中的报纸,“那都是暂时的!”

这时惠子已泡了两杯茶从厨房里端出来,看见老两口在打嘴仗,连忙拦在中间,请二老喝茶。陈母提起菜篮子往厨房走,“惠子,我不是你爸,天塌下来都有福享,我哪有时间喝茶哦。”惠子赶忙上去夺过菜篮子,“妈,您先休息吧,等我把菜洗好了,您再来烧,好吗?”惠子将陈母按在椅子上重新坐下来,拎着菜篮子去了厨房。

陈母看惠子走进厨房,笑眯眯地对老伴说:“说实话,惠子这孩子真是不错的,我们家鹄啊,没有看错人。”

陈父得意地笑道:“我们家鹄什么时候看错过人?他满脑子都是算盘,只有人看错他的,他哪会看错人。”但想了想,又忍不住叹了口气,说,“家鹄这孩子就是心气太高,凡事总想着自己,有时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以后说不定会吃大亏的。”

“可惜她不是个中国人啊。”

“谁说的?她做了我陈家的媳妇就是中国人。”

“唉,那是你说的,虽然看是看不出来,可一张嘴说话还不照样……”

都是木楼板、木板壁,隔音效果很差,父母亲的话,在楼上的家鸿听得清清楚楚。这会儿他甚至听到父亲叹气的声音,然后说道:“而且我看家鸿怎么也过不了这个坎,刚才一听你们回来像见了鬼似的,溜了。”

“他去哪里了?”

“在楼上。”

家鸿的想法是,他真想溜了,离开这个家,远走高飞。可去哪里呢?他的眼前又浮现出江对岸那些土墙草屋,那些人家,那些袅袅炊烟,那些叫人昏沉沉的黄光白芒,那些倒映的青山,那些肮脏的水洼子,那些与世隔绝的宁静。他突然厌倦起自己和这个家,包括父母亲:他们谈论惠子的那种话,那种既欣赏又担忧的情绪,都让他心生厌恶,烦!

陈家鹄的烦恼也是说来就来,下午他上课回来,惊愕地发现门缝里塞了一只信封。他以为一定是林容容搞的鬼名堂,可打开信一看,不是的,写信人没有留下名字,甚至试图连笔迹都想抹杀,字体歪歪扭扭,好像是三岁小孩写的。这里面没有小孩,可以想见主人是用左手写的。为什么要这样?看内容知道了。

你有志报国令人起敬,但你进错门了,你应该去延安,而不是在重庆。这里混迹着一群官僚、政客、奸商,以抗日救国为名,中饱私囊为实。延安欢迎你!

是谁?

陈家鹄心中不觉一阵恍惚,忍不住想起在武汉客栈的奇遇来,想起那个长得很粗犷的叫老钱的人,那个为他牺牲的年轻小伙子(小狄),那个劝他上山的“首长”……他们希望我去延安。可在这儿,这铁板一块的地方,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纸条?

这儿也有延安的人?他是谁?难道真像人们传说的那样,延安的人无处不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陈家鹄一边想着,一边掏出笔来,把纸条涂得一抹黑,之后又用指甲把它切成碎片,揉成一个个的小纸团,在桌上滚来滚去地玩着。他在做这些的时候,没有丝毫的神秘感,也没有什么鬼祟感,更没有恐惧感,就像一个上课不太专心的小学生,在下面搞着玩铅笔、橡皮擦之类的小动作。

后来,陈家鹄又想,这人的胆子也够大的,难道就不怕我交上去?他想,只要我把它交上去,上面一定会追查,山上就这么十几二十来人,追查起来不会太难的。

他越想越觉得对方胆子真大,大得有点鲁莽。

不知怎么的,他首先怀疑到赵子刚。赵子刚就住他隔壁,他决定去看看,试探一下。过去看,赵子刚宿舍门敞开,屋里空的。再往外面看,发现赵子刚拎着水桶,正往水井那边走去。

山上没有自来水,所有用水都靠一口井。这会儿,王教员和林容容正在水井边打水洗衣。赵子刚远远看见两人正合力又吃力地打水,跑上去帮她们把水拎上来。

赵子刚拎上水,分别给两人的盆子倒上水,一边笑道:“我建议咱们应该分个工,像这种力气活儿就由我们来做,你们……”

林容容打断他:“像洗衣服这种事,就应该由我们来负责?”

赵子刚说:“是啊。”

林容容说:“不干。王教员,你干吗?你要不干,就让他把水倒了,我们自己来。”

赵子刚拎着水桶,假装要回井边,“那我真倒了?”

林容容说:“倒啊,倒,别以为我们拎不上来。”

赵子刚把水桶放下,“听说你今天收到家书了,怎么还跟个小辣椒似的。”

林容容说:“这说明报的不是喜讯呗。”

赵子刚关切地问她:“怎么了,家里有什么事吗?你家在哪里?”

林容容哼道:“不跟你说,保密。”

赵子刚笑道:“怎么,还没上班就得职业病了?嗳,说真的,给我们写信应该寄到哪里啊?这地方有地址吗?”

林容容说:“你还想寄到这儿?做梦!”

赵子刚说:“不是在问你吗,应该寄到哪里?”

林容容说:“五号院。重庆市166号信箱。”

陈家鹄远远地看着赵子刚跟林容容说说笑笑的,越发觉得他是延安的人。他甚至觉得他有点像老钱,老钱也是个爱说爱笑的人。想起老钱,跟着又想起了他们从武汉来的一路,想起了小狄为救他而牺牲了自己。想到这里,他觉得不能把纸条交上去,他对自己说:你虽然不选择去延安,但延安的同志对你还是真心实意的,是朋友,你不能出卖朋友。只是他不明白,都说现在国共是一家人,亲如兄弟,为什么重庆对延安的人意见这么大?后来想起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经常吵吵闹闹,互相诋毁,又觉得这是正常的。后来,他心里突然冒出一个从未有过的念头:政治真复杂,政治家都只会把世界复杂化,用斗争解决问题,跟科学家恰好相反。科学家是用智慧解决问题的。

就是这一天,他在心里种下了一个念头:今后要远离任何政党。

同时他告诫自己,以后要少跟赵子刚来往,免得搅出什么麻烦事。

几个小时后,赵子刚是延安人的想法还没有在心里焐热,到了晚上,又冒出新的嫌疑者来了。当时陈家鹄正在水井边冲澡,井水很凉,一桶水哗地浇下来,冷得他跺脚。突然,背后冒出个声音:“这是山泉水,能这样冲澡吗,小心感冒!”把他吓了一跳。回头发现,是那个蒙面人,在黑暗中像个没脸的鬼,他顿时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你好……”陈家鹄跟他打招呼,声音也有了几分颤抖。

“我怎么可能好呢。”蒙面人冷冷地说,“这水不能冲澡,要出事的。”

“没事。”陈家鹄镇静下来。

“等凉气钻进了你骨头,你就比我还要废物了。”蒙面人说。

“不会的,”陈家鹄说,“我冬天都洗冷水澡,练出来了。嗳,请问您贵姓?”

“问我名字?”蒙面人哼一声,“亏你还是知识分子,我脸都没有了,还要名字干什么?我无名无姓。”

说罢,没有招呼,径直走了,令陈家鹄甚是惊骇。黑暗中,陈家鹄一直放肆地盯着他的背影,越看越觉得身上冷飕飕的,仿佛他一语成谶,凉气已经进了骨头。

就在背影行将被黑暗吞没之际,那只空袖管突然出现在陈家鹄眼里。

他没有右手!

难道是“他”?

如果是他,说明歪歪扭扭的字不是出于计谋,而是由于被迫。这种可能性有多大?陈家鹄觉得大于赵子刚。虽然这个结论不乏勉强,但陈家鹄找到了自圆其说的证据。陈家鹄想,如果这个人很有计谋就不会这么胆大,采取这么简单甚至是鲁莽的手段,他所以这么胆大,可能是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自己不会揭发他。这么想着,赵子刚的可能性就只能屈居其后了。

萨根最近背运,两次来找惠子都没有踩着点,一次是铁将军把守大门,一次是惠子陪老人家出去买菜了,只见着陈父。陈父是不大喜欢洋鬼子的,三两个回合下来,硬邦邦的热情消散殆尽,就侍花弄草去了,让萨根坐立不安,只好告辞。事不过三。这次来之前,萨根想如果要再续前缘,不管谁在家,不管如何坐立不安,他都要就地死等,把糟糕的孽缘撑破,使它脱底。为此,他也准备了一个非常具有说服力的理由。但事后看,正是这个无可挑剔的理由,给他惹了事生了非,进入了黑室的视线。

绝地一搏的决心和雄心结束了背运,今天萨根来,惠子正在楼上练字呢,照着《红楼梦》练毛笔字,抄每一回开始的四句诗。听楼下妈在喊她下楼接客,她准备赶紧下楼来,急忙中不小心把墨水碰翻了,欲速则不达。上次见面,惠子开始给了萨根一定的难堪,事后陈母专门找了个机会对她说,他们陈家虽然不是什么显赫权贵之门,但也算得上是个、诗礼之家,所以做事一定要有礼有节。特别是对待上门的人,进门就是客,不管含冤有仇,礼遇是面子,是无论如何要给的,云云。惠子记在心上,今天有机会贯彻,萨根受到了惠子热情周致的接待,嘴上喊,手上忙,又递烟,又泡茶,反而把一心想带惠子出门的萨根搁下来了。

茶过一巡,陈母提着新烧好的开水壶从厨房出来,看萨根的茶杯半空,遂上前给他续水。萨根谢辞,一边道出真情,“陈先生,陈夫人,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我来是想请惠子去替我办点私事。”什么事?萨根早打好腹稿,“是这样的,下个月是我和太太结婚二十周年的纪念日,她几次来信要我给她买两套中国旗袍,我就想趁这个机会给她买了,了她一个心愿,也是多一份纪念。可……这事还真把我难倒了,几次去商店看了,都下不了手,不知道买什么样的好,所以想请惠子帮我去参谋参谋,不知方不方便?”

这是多简单的事嘛,而且是成人之美的事,何乐不为?陈父爽快答应:“这有什么不方便的,去吧,惠子,就当出去走走,散散心。”陈母也附和,“对,惠子,你老一个人闷在家里也不好,跟你萨根叔叔去走走,顺便也可以给自己看看衣服,天快凉下来了,你也该置备一点换季衣服了。”说着要上楼去给惠子拿钱,却被萨根拦住了,“夫人,不必了,我身上带着钱呢。”

就走了。

去哪里?

重庆饭店。

醉翁之意不在酒,萨根哪是给夫人买旗袍,他是要探听陈家鹄的下落,所以重庆饭店是不二的选择。这儿是萨根的第二个家,熟悉。人在熟悉的环境里身体放松,思维也会敏捷,手气也会变好。这里,一楼买东西,上楼喝咖啡,自然转场,不牵强,不刻意,惠子不会有其他想法。这不,就是这样,萨根带着惠子在楼下商店里转一圈,随便选了两件旗袍,给惠子倒是购了一大堆,穿的、吃的、用的,都有,让惠子既歉疚又感动。这时请惠子上楼去“喝一杯”,顺理成章,不会旁逸斜出。

音乐潺潺,香气飘飘。两人坐在窗边,一边透过玻璃窗看着街景,一边品呷着咖啡。战时的重庆街头,虽然人来人往,但所有人都步履匆匆,行色里透出一种紧张和不安,甚至还有人不时地把手挡在额头上,抬头去望天空,不知是厌烦太阳的毒辣,还是担心鬼子的飞机突然凌空。

  如果觉得风语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麦家小说全集风语刀尖密码军事风语2风声暗算暗算解密,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