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王跃文作品一本书读懂中国官场:官人官事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至于周老二,帖子中说这个老人从来没有看到过桃花水母。他是在镇县有关领导反复做工作后才同意说假话的。当征地事件发生后,面对村民们的谴责,他羞愧得服毒自尽。

帖子中最后的两句话更让叶心凌惊讶不已:清溪县此举,实则是借桃花水母,进行政治运作,目标是竞争县委书记一职。清溪的桃花水母开发,一开始就是一个政治事件!

这个帖子把叶心凌心里仅存的一点儿美好击碎了。她突然感到剧烈的头疼。无数随水飘浮的桃花水母,正在她的大脑里飘来飘去,如同一把把小锤子,不断激烈地叩打着她……猛然,她在飘浮的桃花水母中看到了周老二。老人正在慢慢地装着烟丝,然后又沉默着在鞋跟上磕了磕。他抬起头来时,叶心凌看见老人的眼眶里蓄满了泪水,正用无奈而委屈的眼神望着她。

那是怎样的眼神啊!一直望到叶心凌的心里去了。

整个下午,叶心凌根本不能静下心来。她在屋子里来回走了不下二十圈。她一遍一遍地打朱波的手机,但总是关机。

夜色来临,烦躁不安的叶心凌出了门,沿着湖滨小径一直往前走。她在一把长椅上坐下,慢慢地回想这一个多月来的事情。她发现所有的事情都围绕着一件事在展开,那就是桃花水母。而在这展开的过程中,许多人被纠缠了进来,许多人成了桃花水母这美丽的小虫子的追随者。她则一直处在中心,某些时候,她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只桃花水母,被翟太平他们追逐着。

夜色慢慢地沁入发际,叶心凌起身往回走。这时候,手机响了。

她懒洋洋地接过来,却听见了一个令她震颤的声音:"我是朱波。"

"你好,朱站长。我一直在找你。"她急道。

"我在县里,正在参加党校学习。这会儿我正在卫生间里。请原谅。"

"怎么?不方便吗?"

"是有一点儿。不过这会儿没关系。我没想到事情会是这样。我很难过。"

"难过?是为周老二的死?还是土地?"

"都有,又都不是。如果当初我再坚持一下,事情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坚持?怎么回事?难道真的……"

"是图片的事。"

"图片?"

"是,好的,好的,你到清溪来玩吧。"朱波突然冒出这么一句奇怪的话,然后电话就断了。

她握着手机,里面却只有"嘟嘟"声。过了好长时间,她才突然明白了,朱波肯定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挂断了电话。这样看来,朱波是被变相地"关"起来了。

想到"关",叶心凌马上给鲁政打电话。鲁政似乎正在酒桌上,很有些不耐烦。叶心凌却不管这些,说:"朱波被关了,就是清溪那个拍摄图片的文化站长。"

"你怎么知道的?不可能吧。为什么关他?"鲁政不解地问。

"我刚才和他通过话,没说完就断了。我猜想是因为他被迫作假,合成了桃花水母的图片,现在清溪县怕他说出来,所以才……"

"不要乱猜了,这不可能!你啊,你啊,别问这么多了。清溪已经够烦了。好,我有事,回头再说。"

鲁政连再见也没说,就挂了。这在他们的通话史上还是第一次。叶心凌呆着,而天色愈来愈黑了。

晚上十一点,清溪客再次出现了。

他说有些文件要传过来。她接收后,不断地打开。她看到自己和桃花水母在一起。照片上,她努力地笑着,但她感到,那笑是十分勉强的。她还看见很多人和很多张无奈而愤懑的脸,然后是大片的被翻过来的土地,土地上正在工作的大型机械,被拆毁的房屋,清溪县政府门前站着的人群,省政府门前围着的人群,一幅写着"为什么自尽?谁来负责?"的大标语,最后一张上,她看见了朱波。他正站在人群的背后,戴着帽子,眼睛里似乎含有泪水。

叶心凌冲了杯咖啡,仔细地察看着清溪客传过来的图片。这些图片都来自第一现场,从这些图片可以推断,清溪客本身就是一个桃花水母事件的中心人物。至少他一直在接近中心,有知道高层机密的条件和能力。上次他说过,他也是桃花水母开发领导小组的人员,那他是……

第66节:桃花水母(16)

她把自己能想到的清溪政界的人,一个个地对照。结果,她觉得有一个人很像,也很有可能。但是,随即她就否定了。最后,她叹了口气,不管他是谁,此时都已经不重要了。

网上关于桃花水母的争论越来越激烈了。几乎所有的网站都有关于这件事的报道。"叶心凌"这三个字,很含蓄地被一再提及。

但是,在所有的议论中,她没有看见鲁政的名字。只有个别帖子提到了某位高官。省水产局总工程师和十月成了焦点。网民们质问他的鉴定程序,有的网民甚至提出:和十月的鉴定本身就是基于朱波的造假图片。这鉴定还有什么科学意义?

第二天早晨,叶心凌特意出去买了一份晚报。在第二版,她看到了醒目的通栏标题:清溪就是中国桃花水母之乡。其中,有和十月接受记者采访的内容。他说,坚持清溪发现桃花水母的鉴定是科学的,也是有效的。他还再次重申了一句话,如果此事有假,他将以项上人头作保。

另一篇重头文章是关于清溪桃花水母的历史。清溪学者程半山就此发表了一系列看法。他列举了历史上清溪数次出现桃花水母的史实,还引用了多位名人对清溪桃花水母的描述。

报纸上还使用了四张图片,有朱波拍摄的照片,也有电脑合成的用于宣传的叶心凌和桃花水母在一起的图片。叶心凌看着,头一阵阵发晕。桃花水母?桃花水母形象大使?清溪县?周老二……

鲁政进门时,叶心凌看到他的脸色不太好。鲁政也不说话,只是一屁股坐在沙发上。

她冲了杯咖啡端过来,坐在鲁政面前的小椅子上。鲁政看着她,好久才问道:"清溪那边没人来找你吧?"

"没有。"

"那就好,这件事现在很麻烦了。也怪我当初……"

"是不是跟你挂上了?"

"是啊。唉,不说了,你的功课怎么样了?"

叶心凌到书房将资料拿过来,鲁政一页页地看,边看边用笔在纸上划着。

鲁政看完了,盯着叶心凌说:"看得出你最近心情很乱,这些功课做得不很扎实。是不是为桃花水母?"

"是啊,你不也是一样?"

"我没想到这事会成这样。那个翟太平,功利思想太多了,而且办事也急躁。"

"关键是死了人……"

"是啊。向书记今天找了我,也谈到了这个事情的严重性。难办啦!"鲁政叹着,把资料递给叶心凌,叮嘱道,"从现在起,你就别再掺和这事了,就当没发生过。"

叶心凌想,这怎么可能?明明白白地发生过了,能当没有发生?但是,她嘴上还是说行。鲁政说:"这样我就放心了,我今天不能待在这儿了,有人正在挖我们的关系呢。"说完,他就亲了一下她的额头,出门去了。

叶心凌又坐到了电脑面前。网上关于清溪桃花水母的帖子奇迹般少了,前几天看到的那个质疑帖怎么也找不着。她运用了搜索引擎,结果是这个帖子已经被删除了。

她回到清溪政府网。在政府论坛里,她看到置于最上面的一条帖子是:清溪就是中国桃花水母之乡。

帖子的内容就是晚报上所发的内容,程半山的文章也附在后面。网民的跟帖却出奇少。即使有一些,也是对这个帖子的认可。有的甚至公开指责:说某些人在网上发帖,说清溪桃花水母的出现是一次造假的行为,这是对清溪县和清溪人民的污辱。清溪就是中国桃花水母之乡,这是经过了科学鉴定,并且被大多数人所公认的。任何对清溪桃花水母的不实之词,必将受到清溪人民的唾骂。

叶心凌看着这个帖子,心里突然腾起一种火热的感觉,仿佛有一股血正在往上奔涌。她感到了自己的颤抖。这一刻,桃花潭、桃树、周老二、桃花水母、朱波,都一齐涌了过来。还有父亲,一再叮嘱她别掺和这事了,不能对不起自己家乡的人啊!她手握鼠标,在帖子上不停地搜寻着。她打开文档,郑重地写下了一行字:一个桃花水母旅游节形象大使的自白。

到上午七点,叶心凌完成了这篇有史以来最让她激动的文章,而且顺手就将它发到了网上。不过,她没有署名。

九点,叶心凌又调出自己早晨发的帖子,仔细地看了一下,觉得还有一些话没有说透,就又补充了一大段。而这个主题的后面,已经有近千个跟帖了。在这其中,她看到了清溪客的跟帖:为你的勇气和正直喝彩。

清溪客,这个神秘的人,他简单的一句话,竟让她流泪了。

叶心凌没有想到,她也绝不可能想到,就在她的帖子发出后不到六个小时,翟太平来到了大湖别墅。

一进门,翟太平就问:"叶小姐,是不是我们的工作出现了什么失误?或者……"

她笑道:"没有。翟县长这话是……"

第67节:桃花水母(17)

翟太平径自在沙发上坐下来,用眼盯着她,良久才说:"我没想到叶小姐会在网上发这么一个帖子。您这是在推波助澜啦!您看,现在网上沸腾了。我们这些人都成了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罪人了啊!"

"我只是说出了事实,并没有任何评论。而且,我也没想到反响会这么大。"

"您发了帖子,当然应该会估计到反响。现在,现在……唉!"

"这事……"叶心凌一下子也有些乱了。她只想说出事实,而事实说出之后,会有这么快的反应,她压根儿也没想到。

"叶小姐啊,说实话,这次清溪的桃花水母开发,最初也是因您而起啊。我没想到最后也会因您而……"

"我当初只是想看看桃花水母,谁知道你们后来……"

"这个就不说了吧。我赶来,是想请叶小姐站在清溪全县的高度,对那篇文章作些解释或更正。不是有和十月的鉴定和程半山老先生的文章吗?叶小姐,您看……"

"这个……我恐怕做不到。我那篇文章说的都是事实。我不想改正。"叶心凌说完这句话,自己也吃了一惊,她没想到她的拒绝会是这么坚决。

翟太平显然感到了失望,但还是笑着说:"叶小姐的心情我理解,可是这事……您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背后的意义。桃花水母不仅仅是清溪县的,更是清溪人民的。为桃花水母,很多人都投入了心血和汗水,包括鲁省长和您。桃花水母如果从发现就是假的,那不仅仅是我,也不仅仅是清溪县政府的事儿了。这不仅仅是一个发现,一个项目,也不仅仅是一个旅游节那么简单啦。"

叶心凌望着他,翟太平的神情有些凝重了。

这时,叶心凌的手机响了,她打开看了看号码,却没有急着接。见此情形,翟太平赶紧起身告辞,到门口时,他又回头说了句:"叶小姐,我代表清溪和我自己,拜托您了。"

叶心凌接了电话,是鲁政的。

鲁政一开口就是以前根本没有的大嗓门:"你怎么发了那样的文章?"

她当然知道鲁政所指,便道:"我为什么不能发?我不是在澄清事实嘛。"

"是澄清事实吗?我看你是在给清溪县添乱啦!这文章连向书记都看到了,还打印出来送给我看。你看这事……唉!"

"是吗?我没想到……"

"你怎么会想不到?算了。别再参与了。网上的议论更别理会,再理会,就越抹越黑了。"

"不过,刚才清溪的翟县长来了。"

"啊,也是这事?别理他。"鲁政挂机了。

叶心凌听得出他是很生气的,不过这气生得有些温文尔雅罢了。

叶心凌有一种预感,清溪客一定对她的文章有自己的看法。果然,打开QQ,清溪客已经在上面留言了。

清溪客(9时45分):看到帖子,真佩服你站出来的勇气和精神。

清溪客(12时15分):清溪的桃花水母事件绝对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个被人为利用的带有政治目的的事件。叶小姐成了棋子,鲁省长也成了棋子,还有很多人都成了棋子。其实从一开始,他们就知道真相,但是,为了某种目的,他们掩盖了真相,继续沿着错误的路走到了现在。

周老二是一个最无辜的受害者,也是一个最值得同情的朴实的人。在这个事件中,说假话的很多,不仅有周老二、朱波、你、我,还有更多人,甚至包括一些学者。当然,每个人说的假话各有不同。有些是有意识地出于自身目的,有些是单纯地出于对清溪的热爱,有些则是对利益的热爱……

清溪客(下午2时34分):刚接到消息,朱波失踪了。

朱波失踪了?叶心凌看看时间,才下午三点多一点儿。难道清溪客在半个小时前,也就是翟太平正坐在她屋子里跟她说话时,知道了朱波失踪的消息?朱波为什么失踪了?他不是在党校学习吗?

她立即打朱波的手机,关机了。

两天后,叶心凌接到了朱波的电话。他说他已经辞职了,现在到了海南。

她问:"能告诉我,那图片到底是怎么回事吗?"

"其实这已经没有意义了。我们,还有其他一些人,没有谁是故意的。大家都是自己心里的魔鬼。"朱波淡淡地回答着。

自己心里的魔鬼?这么说,我自己也是。叶心凌拿着手机,想问朱波现在的处境怎么样,却没问,只是说:"你多保重。"

"谢谢。"朱波挂了。

尾声

五天后,省里对清溪桃花水母事件作出了反应。专门的调查组在齐副省长的带领下到达了清溪。与此同时,各大网站上都发出了该省将严查清溪桃花水母事件的新闻。

一周后,对桃花水母事件的处理结果正式公布:

清溪县县长翟太平被行政记过,调离清溪。

清溪县委副书记乐楚兼任清溪县代理县长。

清溪县常务副县长蒋一诺,对事件负主要责任,建议人大罢免其职务。

其他若干人员也受到处分。其中,省水产局总工程师和十月被行政记过;清溪镇文化站站长朱波,因造假,开除公职。

四月底,叶心凌搬离了那栋别墅,而大湖边春意正浓。

洪放,1968年生,安徽桐城人。现为安徽作协会员,桐城市作协主席。早年从事诗歌创作,近年以小说、散文创作为主,发表作品100余万字,并多次获奖,所创作的小说深入生活,力图以最平凡的视角,深层次地展现现实官场。代表作有《秘书长》系列、《挂职》等。

第68节:羞仙(1)

羞仙

赵德发

转眼到了秋天。"重阳节"的晚上,习平均一边喝酒一边看电视。他从本县新闻中看到,青屏山友协会当天在山上隆重举办了一场诗会,聚仙台上白花飘飘诗声朗朗。习平均这时叹一口气,端着酒杯拎着酒瓶走出了屋子。到院子里花丛中坐下,他一杯一杯,自斟自饮,直至酩酊大醉。

好了。

习平均在县委组织部办完退休手续,走到楼外嘘出一口长气,只觉得周身通泰,天宽地阔。

三十七年,一个句号画上了。这个长长的句子中,包含了六个逗号:小学教员,乡文书,公社宣传委员,县文化局秘书,县委宣传部干事,最后是县文化局副局长。一个句子下来,他也从一个毛头小伙变成了鬓发斑白的老头。

尽管鬓发斑白,其实习平均只有五十六岁,还不到退休年龄。按照县里统一划的杠杠,他该"退居二线"再当几年"调研员"。他想,那调研员虽说还可以上班,却是无职无权不中个屁用的。社会上早就流传着"四大闲"的说法:退休干部、调研员,老板的老婆、当官的钱。那调研员还当个什么劲儿?更重要的,如果再挂了那个闲差,自己就仍然是单位的一员,仍然会有一些麻烦摆脱不掉。咳,那些麻烦,那些苦恼!……够了,实在是够了。习平均经过一番思考,下定了提前退休的决心。他将报告打上去,没费多少周折,县里就同意了。

……往事不堪回首。三十多年来,单位换过一个又一个,习平均不否认有过与同事愉快合作的时候,但给他印象最深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猜疑、算计和相互伤害。多年来,他信奉一句古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有些人却是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要吃他们的明枪暗箭。最严重的是在文化局的这七八年,他遇上了一个对头。这人叫郁和海,原来跟他一块干副局长,为了把他踩下去好自己往上爬,对他明里暗里使尽了手段。

后来郁和海如愿以偿,在老局长退休后坐上了那把交椅。习平均心想,你当上局长了对我该好一点了吧?可是那家伙还不,他认定习平均因为没当上局长对他怀恨在心,对习平均的猜疑与打击变本加厉。在许多次受伤的时候,习平均都会想到释迦牟尼佛所揭示的人生八苦之一种--怨憎会,他都会在心内无声地长嚎:老天呀,你为什么要把互相仇视的人安排在一起,让他们想分也分不开呢?

唉,其实这事怨不得老天,只因为自己身在组织。只要是组织中的一员,你就必然与那么多人有联系、有冲突,就永远摆脱不了来自人际关系的苦恼。

现在终于好了。我从今往后自由了,真的自由了!"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习平均在回家的路上,忍不住一边蹬车一边哼唱起来。

既称散淡,就要有散淡的方式。习平均稍加思考,便对退休后的生活作了安排。老伴先他一年退休,现在已将买菜做饭接送孙子上幼儿园等事宜做得有条不紊,他没有必要掺合。他决定,以后自己每天早晨去青屏山锻炼身体,白天则在家练习书法。习平均对书法一直很爱好,一笔行草曾博得不少人的称赞,但是由于这些年来工作忙乱心境不静,难得伏下身子写几回,因此就不见多少长进。习平均想,这一回好了,我要天天写,好好练,争取一两年内能在本县书法界崭露头角。

至于去青屏山晨练,这也是他多年来一直向往的。山青水绿,鸟语花香,每天在这种环境里待一会儿,不健康长寿才怪哩!只因那青屏山在城北有六里远,就是骑自行车去也要二十分钟,而且上山下山还要一个小时,所以"上班族"没有这个时间。他只知道县城里的一拨儿退休人员每天都去那里,拂晓起身上路,到那里爬一会儿山,等八九点钟再悠哉悠哉地回来。习平均想,从明天开始,我也有了这份福气啦。

第二天一早,习平均就骑上他那辆七成新的"凤凰",兴冲冲地向着城北出发了。

青屏山虽不是声闻遐迩的名山,但在本地还是蛮吸引人的。它的吸引人之处,一是它的山势;二是八仙的传说。它东西阔长,南北单薄,山上树木葱茏,恰似县城的一架绿色屏风。相传,当年吕洞宾在此山修行多年,而且八仙也常在此山聚会,故留下"吕祖洞"、"聚仙台"等遗迹。传说中最生动的还是吕洞宾在凡间偷情的故事。后来,一日吕洞宾正在一个山崖边采药,见到有母子俩前来相认,只羞得一头遁入石崖,致使石崖上留下一个人影几千年不泯,此处也便被人称作"羞仙崖"……

第69节:羞仙(2)

青屏山的脚下,早有几十辆自行车和十来辆摩托停在那里。习平均明白自己来得晚了,他扭头看看已经露脸的太阳,不禁在心里生出上班迟到了一样的羞愧。

他沿着窄窄的石阶路向山上爬去,一路上遇见许多正在锻炼的人。他们的方式有动有静,有一溜儿小跑奔向山顶者,有走走停停似在散步者,更多的人散在山坡各处,或舞剑、或打太极、或练气功、或做广播操。还有些人的练法让人莫名其妙:有一位瘦子紧抱住一棵老松树一动不动;另一位胖子则直着脖子一个劲儿地作老牛吼。在"羞仙崖"的前面还有两个老年妇女,面对吕洞宾的模糊影子双手合十念念有词。

习平均想,我用什么方式锻炼呢?片刻后他决定,就来个最自由的:在山上信步而游,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呆到什么时候就呆到什么时候。

这么决定了,便一步步向上走去。走到那个有一间屋大小黑幽幽的"吕祖洞",转过一个崖角,便听到一阵节奏欢快的乐曲声。抬头一看,原来在接近山顶的"聚仙台"上,有十来个老年人正在跳"老年迪斯科",其中男少女多。习平均想,原来山上竟是这么热闹呀,不由得将脚步加快,几分钟便到了那儿。

"聚仙台"是这青屏山最好的地方之一,一块大石平平展展能容近百人,据说当年八仙经常在这里聚会。本县还有人考证,八仙过海的决定就是在这里做出的,其根据是这里有海浪形石纹,分明是当年八仙讨论时画出来的。现在这波浪上放了一架小型录音机,它发出的声音让一群老年男女跳成了活神仙。习平均站在一边正想看看都有谁,突然听到一个脆亮的女声招呼他:"习局长,也过来跳呀!"

习平均一看,喊他的女人竟是苗凤花,不由得一阵局促不安,立即笑着摆摆手走开了。

这个苗凤花,是曾经给习平均带来难堪的女人。七十年代,他正在县文化局干秘书,因为老婆还在农村,他一个人住在县委大院。他那时上进心很强,经常到离得很近的县委宣传部方部长家里串门。方部长待他很热情,见面就鼓励他好好干。后来,方部长便经常让他做一件事:让他晚上去县剧团,叫苗凤花到他的办公室,说是要与她讨论样板戏。苗凤花当时正演《杜鹃山》中的柯湘,红透了全县。习平均想,方部长抓上层建筑,找演员讨论问题是正常的,于是就屡屡执行部长指令。不料后来他又一次去剧团,听别人喊"苗凤",觉得奇怪,便问为什么要少叫一个字,人家笑着说,她那个尾巴送人啦。他问送给谁了,人家说是"花方"。他便猜出了那人是谁。明白了这一点,想到自己原来做了个拉皮条的,不禁十分惭愧。然而就在这时,他突然被调到县委宣传部干了文化干事。

为了感谢方部长的重用,他只好违心地再把皮条拉下去,让社会上吟诵《百家姓》第十四句"苗凤花方"的声音越来越响。直到几年后样板戏停演剧团解散,苗凤花分到一中当了音乐教师,习平均的那份业余工作才干到了头。现在看来,这个苗凤花还是不甘寂寞,你看她年近花甲,穿一身鲜红的运动衣,跳起舞来竟然还有那么几分什么,对了,几分"性感"。

习平均咧咧嘴,摇摇头,接着向山顶走去。迈上一级台阶,看到一棵老松树下坐了一个秃顶老者,正背对着他看书。习平均觉得这人身影很熟,仔细一看,竟是方部长。他听说过,这方部长退休之后仍然保持当部长时的习惯,每天坚持读书,现在看来他早晨跑到山上也是干这件事情。于是心里那股敬畏之情又油然而生,便走到老领导的身边去打招呼:"方部长,你在这儿还搞研究呢?"

方部长抬头看见了他,严肃地说道:"研究嘛,不搞是不行的,现在形势变化得很快呀,不读书不研究,是会迷失方向的!小习,你是不是也退下来啦?哦,果然是。退下来就退下来,小习你要注意正确对待这件事情,自觉服从组织安排。退下来也并不是没有用处了,还要继续看书学习,发挥余热嘛!是不是?……"习平均一边听一边唯唯诺诺地点头。但听了一会儿忽然想:我这是干嘛呀?退了就退了,我有什么义务再恭恭敬敬听你的训导?于是就插方部长的话空儿点头道:"方部长,我不打扰您啦,我到那边儿转转去!"说着就急急离开了这儿。

再往上走便是山顶,山顶上惟一的建筑是"沐云亭"。此亭四柱六角,飞檐高耸,相传在大清道光年间建起,每逢阴天,有流云穿亭而过,因此得名。这会儿亭子里正有三个人坐在那里说话,瞧见习平均上来,当中一个长着一张白脸的小老头立即跳起来叫道:"老习,欢迎欢迎!"接着上来与他握手。这人习平均是认识的,叫支兴高,当年他在兴旺公社干宣传委员时,支兴高在那里干党委书记,后来支兴高干了多年县政府办公室主任,五年前办了离休手续。再看另外两人也是认识的,一个是原商业局局长谷雨,一个是原粮食局副局长路忠友。习平均与他们打过招呼,也坐在亭栏上歇息。

第70节:羞仙(3)

支兴高说:"老习,我记着你的年龄好像还不到点儿,怎么也来啦?"待弄明白他是提前四年办了手续并且还是主动的,三个人立即瞪大了眼睛表示吃惊。谷雨说:"你怎会这么傻呢?你看人家都一个劲儿地往小里改年龄,恨不能再把自己改到娘肚子里。你看统战部长老向,跟我同年同月生,谁知道他妈的怎会把组织部的档案改小了五岁,至今还在位子上人五人六的!"他一边说,路忠友在一边用骂声作响应。支兴高向这二位摆摆手:"你们别再发牢骚了,牢骚太盛防肠断!习局长早退下来是组织批准的,你们不要乱加评论!"

说着,支兴高对那两人说:"你们先回避一下好不好?我想单独和老习谈谈。"谷雨和路忠友立即说一声"中",起身走了,只留下他们二人在"沐云亭"里。

单独谈谈?这种常常以组织的名义采用的做法,真的让习平均如坠五里雾中在"沐云"了。他问:"支主任,你跟我谈什么事?"

支兴高说:"咱们这里是有组织的,这个组织叫做'青屏山友协会',是在民政局注了册的,宗旨是把在青屏山晨练的老同志组织起来,经常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你愿不愿意加入?"

  如果觉得一本书读懂中国官场:官人官事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王跃文小说全集亡魂鸟一本书读懂中国官场:官人官事梅次的故事朝夕之间西州月苍黄官场春秋国画王跃文作品精选大清相国,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