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沈奇岚作品我愿生命从容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强大而温柔的心

这种粗糙和细腻的对比,是柏林的特色:强大而温柔的心,看似矛盾实际婉转动人。柏林不忘记过去的伤痛,不放弃当下的幸福。

看了够多经历了够多历史的柏林知道,世界永远都会有另外一面向自己呈现。墙的这边和那边可以不同。在东柏林画廊,这一点得到了证明。

那是一条长长的绵延几百米的墙,上面画满了艺术家对柏林墙倒塌和东西德统一的想法。有讽刺有喜悦有愤怒有迷茫,色彩各样,充满了激情和政治意味。沿着墙的这一边走,被震动。墙上是充满了真诚心意的表达。可是墙的另外一边,却是和这个历史事件无关的享乐。那是一个舒服极了的人工沙滩和晒场。人们躺在了色彩鲜艳的晒椅上,聊着昨晚的电视剧。这个景象和墙的另外一面实在太不相称,可这是真正的生活。——那一年的愤怒留在墙上,这一天的快活要继续。

历史总是这样出尔反尔,有时让人捉摸不透以至于心生绝望,可又因为它的反反复复,让人心存小希望:希望或许我存在的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

柏林是个让人思考的城市,很难舒舒服服地躺着去享受。一场场被记住的过往,以雕塑以纪念碑以花束以蜡烛,几乎每个街角都有着清醒的回忆,关于战争,关于伤痛。

记住又如何,总会被忘记——这是在柏林大教堂里的感受。那金碧辉煌的建筑,是皇家做礼拜和结婚的地方。让人印象深刻的倒不是天花板上美轮美奂的马赛克图案,而是棺车旁的雕塑——形态枯瘦的死神,翻阅着巨大的书本,或许那就是他的死亡笔记,记录着人间的定数。

柏林大教堂的地下室是更为阴森的所在,那里存放着德国历代皇室的棺木。豪华些的是皇帝的,次复杂些的是王子和公主的。还有半米长的小棺木,那是给刚出生不久就夭折的小王子的。涌上心头的是古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人生最后,不过黄土一堆,不过死亡笔记上一串数字,苦苦记忆又何必。

城市和人,又不一样。人可以软弱,城市可以刚强。那颗温柔强大的心,那颗勇敢的心,是柏林的心。

告诉我,柏林。

要有多坚强,才能如此念念不忘?要有多勇敢,才能学会哭泣,但决不忘记?

安静而有尊严

我喜欢这种姿态:用平等的姿态办展览,做无须仰视的艺术。

第一次开始体谅当代雕塑的粗糙和简陋是在明斯特。

明斯特是德国的一个小镇,有1200年的历史,是个漂亮的大学城。十年一度的国际雕塑展在这里举行。这个雕塑展从40年前被人抨击痛骂,到现在甚至与卡塞尔文献展和威尼斯双年展齐名,已经成为吸引全世界艺术家的国际大展。

肯定有许多人失望而回。没有伟大的作品,没有特别的工艺。这个雕塑展没有主展场,所有的雕塑作品分布在了城市的各个角落,有时候费尽力气找到的作品,让人哭笑不得,比如有个作品就是搭了一个牛棚,放了一个电视机,关了几只小羊进去。有的作品真的当得起这样的评价:“真是蛮丑的。”符合了一切对当代艺术的批评。

这个雕塑展自称是“雕塑项目(Skulptur Projekt)”,重点在项目,而不是雕塑。这个项目就是用雕塑来探讨艺术可以多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空间。

是看了雕塑展历年的文献资料,才发现原来那菜市场旁边巨大的红色门框也是展品之一。那个红色门框有时出现在林荫道旁,有时出现在菜市场旁,经常神出鬼没,我从来没有注意过。我肯定曾经匆匆走过那个门框无数次,或者是和朋友一起说话,或者是买了一束鲜花的时候,在记忆里总有那一片红色的长方形,我的生活从来没有因为这个雕塑改变过,但是它进入了我真实生活的记忆。

这正是这个雕塑项目的意图: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空间,让生活和平时有些不一样,但是又不受影响。

我喜欢这种姿态:用平等的姿态办展览,做无须仰视的艺术。

在明斯特大学的一片草坪上有个巨大的坑,那也是个作品。坑本身没有什么神奇,有趣的是在整个三个多月的展览期间,这个坑旁边一直有人野营。小孩子们从家里扛着帐篷过来,家长陪着他们一起在这个巨大的坑旁边住一个晚上,因为那里总是举办有趣的活动。艺术家在晚上也会过来野营,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教授会来做讲座,讨论怎样才能创造一个绿色美丽的地球。那个貌不惊人的坑,成为了一个探讨梦想的聚集地。这也是这个雕塑项目的企图:创造一些让人们可以交流的空间,以雕塑的名义,进行精神生活。

这个不把自己端着的展览,连闭幕式都做得老少咸宜,绝对不是“领导讲话+一群明星来唱歌跳舞”的封闭的舞台剧场模式。

地点在市政厅,楼上市长和秘书们还在办公,楼下市民们已经开始准备庆祝。露天摆开一排木制的桌椅,大面积的明黄色的塑料地毯轻易地营造了一个晚会空间,市政厅一时间变成了富有艺术气氛的路边摊。任何人都可以随意经过,看看玩玩,喝一杯可乐,吃一包薯条,就连德国肉肠也卖得和真正的路边摊一样便宜。艺术家策展人政府官员可能就坐在了身边的某个桌子上。

市政厅里也有展品,是两个看起来像长板凳一样的大铁块。孩子们根本没有想过这是艺术品或者不是艺术品,这是他们玩耍时候的道具,这是他们捉迷藏时候的屏障,这是他们用以练习臂力的单杠。没有人把作品用铁栏围起来,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就是这些雕塑的梦想。成为儿童乐园的那一刻,这两个铁板凳就圆满了。

这些作品的毫无企图,是它们真正的野心所在:放弃成为博物馆里被人崇拜和仰视的对象,而是在人们的生活中真正地扮演一个角色。

创作者们没想投机取巧,他们用心思考了,努力做了。没有铺张的开幕式,没有哗众取宠的表演。他们努力把明斯特整个城市当做创作的对象,试验自己的作品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和谐地镶嵌进这个城市的生活中去,悄悄地创造着空间,让人们发现原来自己的生活可以有些不一样。既然这个展览这样体谅市民们的生活,那么我也就体谅一下展品们的质量了。这个诚恳的出发点,让我默默原谅了许多展品的粗糙。

在展览开始的时候,博物馆的门口搭建了一个庞大的金属建筑,作为信息发布中心,来参观的人们可以在这里借到耳机,买到相关的资料。如今展览已经结束了,策展方迅速地把这个金属建筑拆除了,用速度和行动来证明自己不想影响人们生活的初衷。

世上有多少人正在奋勇地努力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的痕迹,比如雕塑,比如建筑,比如更大更宏伟的工程。突然有这样一个毫不以自我为中心的雕塑展,真是让人讶异。

  如果觉得我愿生命从容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沈奇岚小说全集我愿生命从容,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