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白小帆作品想当年:80后成长纪念册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伊 利

伊利或许应该被看作是国产品牌在冷饮市场的强势回归。

至少在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和路雪习惯了雀巢的很多年以后,突然间伊利带着苦咖啡系列出现,国产冷饮终于又重现辉煌。

这里要插一句话,在曾经买不起可爱多却又向往着可爱多的岁月里,雀巢的花心筒曾经带给我多么大的安慰啊……

扯回来继续说伊利。

苦咖啡系列,可能是冷饮里第一次使用巧克力以外的材料制作脆皮吧,收效甚好。一经推出就在短短时间内横扫了所有传统的巧克力脆皮冷饮,最红火的时候,一到中午午休,满学校的孩子,都手举苦咖啡飘来飘去。

苦咖啡分冰棍和火炬冰激凌两种,两种都很好吃。吃脆皮的时候我们照例要把脆皮先啃下来吃了,不过这个真的有点苦,尤其是刚开始,很是不习惯。我们曾经好奇过苦咖啡里是否真的有咖啡,后来我们的语文老师亲身验证了这一点——有一次中午,我们买了一根苦咖啡请老师吃,结果老师一晚上没睡着觉。

苦咖啡火炬和可爱多或者花心筒都是不同的,因为不是蛋筒,而是货真价实的蛋卷。也就是说,蛋卷部分是软软的,总是让我想起小时候吃过的某种我连名字都不记得的,最最原始的蛋卷雪糕。

有一度我喜欢苦咖啡的冰棍多于火炬,有一度又喜欢火炬多于冰棍。每年到了期中期末考试之前,就以“提神”为理由囤积大批量的苦咖啡在冰箱里,半夜做题做累了啃一根,突然就觉得又有了继续学习的力量。

当然,再后来,冷饮的种类和品牌就变得更多了,包括至今还在流行的冰激凌蛋糕和月饼,包括“爱她就带她去吃”的哈根达斯。

不过,这些,都已经和我们那些囊中羞涩的,能吃上一根冰棍就幸福半天的青春,不再有什么关系了。

膨化食品

爆米花

童年时最早的膨化食品,第一笔记忆自然是香香甜甜的爆米花。

那时候卖爆米花的都是老爷爷,走街串巷,扛着一只硕大的、黑色的、沧桑的桶。小时候的夏天,大家都在院子里玩,或者在家里看电视,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巨响,大家就会呼啦一声散开,各自回家去找钱。有零用钱的翻零用钱,没有零用钱的去磨爸爸妈妈,然后又都飞快地跑到楼下的老爷爷跟前排队,手里汗津津地攥着几张毛票。

队伍总是很长的,爆米花一锅一锅地蹦出来,装在塑料袋里。总是很羡慕排在自己前面的小朋友,小女孩们一边排队一边用手捂着耳朵,却又一刻不愿错过地眼巴巴盯着那个会发出吓人巨响的黑桶。

后来爸爸妈妈嫌外面卖的爆米花贵,又怕不卫生,就开始纷纷在家里面做。做法也简单,无非就是把玉米粒和糖一起焖在锅里,听到锅里砰的一声响再掀开锅盖,往往还能看到一两颗饱满的米花跳出来的样子。

再后来,这种街头爆米花几乎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一直叫不上名字的黑桶也早已绝迹。爆米花作为娇客堂堂正正入驻各种高级影院,包装越来越漂亮,价格也越来越贵。如今的爆米花里有了显而易见的浓厚的奶油味,比之当年,应该是更甜更香了。

可我们还总是更怀念夏天那个扛着黑桶的老爷爷,怀念和小伙伴们一起流着口水排队的日子,怀念老爷爷的笑脸,怀念老爷爷说:“别急啊,马上就好了。”

虾条、虾片

爆米花之后,走红的是虾条。两个牌子至今耳熟能详——亲亲和咪咪。亲亲虾条的包装袋子上画着红彤彤的大虾,咪咪的包装袋上画着一只可爱的小猫。也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每次一吃咪咪虾条,一看到那只猫,我就会想起《小猫钓鱼》这篇课文。

虾条这东西只要是小孩子就没有不爱的。其实天知道里面究竟有多少虾的成分,厚道一点地估计,也许是一点都没有吧。可小孩子们是多么纯真啊,我们那时都坚定不移、矢志不渝地认为,那包香香的脆脆的东西,是用那红彤彤、香喷喷的大虾为原料制作出来的。

还记得虾条上总是附着盐啊味精啊之类的粉末,吃过以后手指上就会留下味道,大家就很没出息地把手指也舔干净。当然,被父母看到了就会毫不留情地一巴掌拍过来,可我们仍旧乐此不疲。

和虾条一样走红的东西叫作龙虾片,简称虾片。这个一般都要靠自己在家里DIY。小时候商店里卖盒装的龙虾片,包装是蓝色的纸盒子,上面画着一只硕大的弓起身子的虾。里面的虾片硬硬的,半透明,五颜六色的。买回家把那又小又硬的薄片放在油锅里一炸,就蓬松地膨胀起来,捞出来堆起满满的冒尖的一盆子,就是我们最最喜爱的零食。

可因为炸虾片又要火又要油,是个高难度动作,家长就掌握了绝对主动权,很少炸,并且每次都不肯炸太多。于是老觉得吃不过瘾,常常想趁家长不在时自己偷着炸,可又对那热油锅望而生畏。小伙伴里就曾经有偷炸虾片结果最后被吓哭的,家长们知道以后当然也吓了一大跳,便干脆把虾片束之高阁,又反复叮嘱孩子们不许趁大人不在家动用厨火。

后来我开始学做饭,熟练一些以后,就开始自己偷偷炸虾片。最开始几次总是很不成功,不知道为什么,虾片总是还没有膨胀开就缩成了又硬又小的球。练习过很多次以后,终于驾轻就熟,于是趁家长双双不在家的日子,自己炸了好大好大的一盆。本以为那会是多么快乐的一天啊,可结果却是只吃了一半就再也吃不下去了。更悲惨的是,通过这次经历,对虾片的迷恋也终于不药而愈。

现在偶尔会在超市里见到已经炸好装袋的龙虾片,偶尔也会买一包回去以重温童年。可当年那种想吃又吃不到,于是又更加眼巴巴想吃的迷恋和期待,却早已荡然无存。

金鸡片、鸡味圈

当金鸡片和鸡味圈横空出世的时候,我读小学。

不得不说,这两种膨化食品,使我对零食的热爱达到了空前的顶点。我不明白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好吃的东西,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金鸡片是金色的包装袋,袋子上画着一只金色的鸡。鸡味圈是绿色的袋子,上面画着一只肥嫩嫩的烤鸡。这两种零食,都是鸡肉味的,但口感又是那么不一样。金鸡片是小小的金色的脆脆的小方片,咬下去是曾经酷爱的鸡汁方便面的香味。鸡味圈的味道更美好,大大的一个金色圆圈,又软、又香、又酥、口感肉肉的,尤其是圆圈上面覆盖着厚厚的一层调味品,吃过以后,手指上也会盖上一层厚厚的黄色粉末,我总是忍不住要去舔手指。

这两种零食都不算便宜,似乎是两块钱一包,所以很少能买得起。小学的时候,凡寒暑假在家的日子,零用钱总是更加受限制的,于是我总是小心翼翼地攒好几天,然后某一天拿起全部的钱冲向楼下的小卖部。雷打不动的购物单——一袋金鸡片,一袋鸡味圈,一根冰棍,然后兴高采烈地揣回家去。回家可不急着吃,打开电视,调到一个自己最最喜欢的节目,然后才开始一边吃一边看。

小时候小区里的小卖部,从院子外面一条小路蜿蜒进去,要爬几层台阶,台阶边上斜斜地长着几朵“计划外”的野花。小卖部的玻璃窗子上贴着那么多的冰棍纸,老奶奶笑眯眯地把我想要的东西递给我,我拎着心爱的零食往家里一跳一跳地跑,路边是草、狗尾巴花,脚底下是粉红色的塑料小凉鞋,头顶上是阳光,刺晃晃的。

旺 旺

旺旺和乖乖是两大品牌。准确地说是我接触到的最早的两大产业化、连锁化、系统化的零食品牌。印象中旺旺比乖乖出现得还要早。

旺旺最先打入市场的是仙贝,当时很天真的我还以为那是某种海产品制作成的东西,比如贝壳肉之类的,后来才发现是膨化食品。现在回忆起旺旺突然出现在生活里的情况,还是可以用“红极一时”四个字来形容吧,小朋友们个个都买来吃。不过那时候旺旺的价格比较贵,所以也比较难得。还记得那时吃旺旺仙贝都很执著地要先含在嘴里,把覆盖在仙贝上的那层厚厚的黄色粉末含化,然后嚼碎。舔手指当然也是吃后免不了的行为,说起来父母一定对这样的零食都很头痛吧。

仙贝之后登场的是雪饼,味道要比仙贝淡得多,但也甜得多,清甜吧,该算是。小时候大家似乎喜欢仙贝更多些,长大以后,反而似乎又都开始更偏爱雪饼。

  如果觉得想当年:80后成长纪念册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白小帆小说全集想当年:80后成长纪念册,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