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白小帆作品想当年:80后成长纪念册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过家家

过家家是古今中外所有孩子共同的游戏。不管物质多么匮乏,不管条件多么简陋,都不能阻挡我们对这个游戏的热爱。

最受欢迎的过家家玩具有两套:一套是餐具,有小锅、小碗、小炉子;另外一套是医院用具,有听诊器、针筒、医药箱。如果哪家的孩子能拥有其中的一套,就会在小朋友中拥有极高的威信,也在游戏中握有绝对的主动权。

那时的游戏天真烂漫活泼无邪,小男生和小女生都混在一起玩。你演爸爸,我演妈妈,拿着小锅小碗,装些沙子树叶,假装做饭,假装吃饭。扮演妈妈的孩子还会看着假装津津有味地吃沙子的小朋友问:“好吃吗?”

玩医院游戏的时候谁都抢着当医生。当医生多好啊——挂着听诊器,拿着针筒,威风凛凛。玩得入戏的会把妈妈的白色连衣裙或者爸爸的白外套也拿来披在身上,努力塑造出白衣天使的形象。

扮演医生的孩子往往最喜欢给病人打针,在针筒里面装点水,甚至装点橘子汁,然后假模假样地扎下去,打前撕块棉花抹一抹,打后揉一揉,嘴里说着:“别怕,别哭啊。”

娃 娃

和我同龄的女孩子们,有许多人都拥有不止一个芭比娃娃,只是这些芭比娃娃几乎都来自我们成年后,起码是步入青少年之后。而在我们真正童年的时候,我敢打赌,95%以上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芭比娃娃是什么。

我们最先接触到的有品牌的外国娃娃是仙蒂和珍妮。她们一个来自美国,一个来自日本,当然也就带着鲜明的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印记。仙蒂是十足地模仿芭比,金发碧眼,丰胸细腰。而珍妮则拥有和日本卡通如出一辙的包子脸和占了脸部二分之一的大眼睛。

然而在童年的时候,这两个娃娃我们是买不起的——每个起码要一百块钱。就在这个时候,只要五块钱或者十块钱一个,装在塑料袋里,挂在小贩的小推车上的劣质仿造娃娃出现了,多年以后我们给类似的产品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山寨。那些娃娃没有牌子,也没有名字,千篇一律,面容夸张。依稀记得她们都有很细很细的腰和鲜红鲜红的嘴。可我们还是一窝蜂地爱上了她们,纷纷把她们买回家。

山寨娃娃

山寨娃娃的做工十分粗糙,头发是一大缕一大缕粘在头上的,一不小心就能揪下一大把。身体的各个关节都可以活动,但是很不结实,我曾经亲眼看到一个小姑娘把一个娃娃的头拽了下来,那场面很是惊悚。

山寨娃娃的做工不行,然而生产起衍生品来,却没有丝毫落后。正牌娃娃拥有的衣服、鞋帽、首饰,甚至家具,她们都有,做工粗糙,当然价格也同样低廉。一套家具十块钱,一套衣服五块钱,甚至还有数套衣服首饰合在一起组成的套装。多数衣服都采用鲜艳得几乎刺眼的色彩,还有庸俗得让人闹心的样式,最常见的是大红大紫透着亮的薄纱晚礼服,游泳衣布料拼成的迷你裙,还有扣子钉得歪歪扭扭一碰就掉的牛仔外套。

小孩子是不挑剔这些的,有些心灵手巧的女孩子甚至会自己动手给娃娃们做衣服,我们还曾经用废纸箱之类的东西给那些娃娃做房间,然后在房间里铺地毯——家里的废布,摆上床和桌子——廉价的玩具,粉刷墙壁——在盒子里贴上明星贴画。

我曾经也给我的一个娃娃布置了这样的房间,每天早晨起来就把她也从床上拉起来,穿好衣服放在桌子前,睡觉前再给她换上睡衣,把她放到床上。

很多年以后收拾旧物,翻出了当年买的娃娃和一大堆现在看起来很难称之为衣服的衣服,我捧着那些东西像挖到宝藏一样傻乐了半天,然后又动手翻出家电盒子给她重新布置一间房子。都弄好以后,我像当年一样把她放在桌子前,然后问她:“Hi,你还记得我吗?”

第三部分:囧人囧事

——谁不曾不谙世事,谁没有年幼无知?那些人人做过,人人乐过,人人回想起来哭笑不得的往事。

Cosplay

那些仙女

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女孩都曾经做过飞天起舞、颠倒众生的梦。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女孩子,情窦初开的启蒙都并非来自于身边的男孩或者电视机里的帅哥,而是来自屏幕上那些皮肤雪白、衣裙华丽的仙女。

《西游记》热播的时候,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把纱巾披在肩膀上,用手扯着纱巾的一角迎风乱跑,模仿蜘蛛精。

《白娘子》热播的时候,我在读小学,课间便常常听到“小青,你快一点”、“姐姐,我这就来了”……诸如此类的对白,接着便匆匆跑过两个踮着小碎步捏着兰花指的小女生。

《还珠格格》热播的时候,我到朋友家去做客,她的两个小表妹看到我们进来,竟然齐齐地甩着手绢蹲下去,嘴里有板有眼地念道:“小燕子、紫薇给皇后娘娘请安。”我无助地看着朋友,她更无助地笑着说:“她们每天都这样。”刚说到这里她父亲也回家了,于是女孩们立刻又蹲了一次,只是这次把台词改成了:“皇阿玛万岁万万岁……”

还有《笑傲江湖》里能飞天遁地的东方不败,《神雕侠侣》里永远一身白衣的小龙女……《珍珠传奇》热播的时候,没上学的小女孩们就学会唱:“天姿蒙恩宠,明眸转珠辉。’”当傅艺伟扮演的妲己在屏幕里艳绝天下,小女孩也偷偷把清凉油甚至妈妈的粉底涂在眼睛上,想弄出和她一样亮闪闪的金色眼影。

我们都曾经把妈妈的项链挂在额头,让项链的坠子打在额头的皮肤上。我们都曾经把头发乱七八糟地盘起来,上面插着铅笔或者筷子。我们都曾经那样热爱万能的纱巾,披在头发上是头纱,系在肩膀上是披肩,蒙在脸上是面纱,再被侠客用剑或者扇子挑开,还不忘记一人分饰二角——C0S一下侠客见到自己面容时露出的惊讶表情。

我们都曾经裹着又长又大的毛巾被,假装自己身穿古装,在房间里慢慢行走,把被子的一角长长地拖在地上,时不时拎一拎虚幻的裙角。

我那时酷爱学古装电视剧里的侠客们那样用枕巾打一个小包袱背在肩上,再把零花钱有板有眼地塞到用毛巾充当的宽袍大袖里——当然,一放下手就掉出来了,我便总是有点沮丧。我们都曾经编着故事——自己是一个有才有貌的女子,遇到白马王子或者山贼。

再后来,就是我们的语文书上、演草纸上,甚至课桌上,都会出现同一个女孩子的脸,总是半侧着,不是向左侧就是向右侧,大大的眼睛,长得令人发指的睫毛。我们一次又一次乐此不疲地画着相同的画,甚至从不去想画里的女孩子到底是谁。

我也忘记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再也不做仙女的梦了,或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发现了小时候被自己奉为仙女的对象原来也不过尔尔。记得有一次和朋友一起重温《珍珠传奇》,她指着屏幕大声喊:“怎么可能!沈珍珠怎么可能就长这样?”我说:“你和我上次重看的时候说了一样的话。”我们相视苦笑。

不过幸好,总还有一些经过岁月洗礼依然美得让人不能呼吸的仙女,像是赵雅芝、林青霞、张曼玉、潘迎紫、女儿国国王、李世民的长孙皇后,让我们每次看到的时候都会笑着想起童年时做过的白日梦,觉得曾经做过的那些“蠢事”,其实也不是太蠢。

和父母吵架的那些事儿

现在回头想想,几乎都记不清当年是为了什么和父母吵架,想来也不过是挨批评了觉得委屈,想要什么东西没有要来,或者其他鸡毛蒜皮的事。在小孩子的世界里,总有一些在成年人看来无关紧要的小事,却被我们看得比天还大,小小的身体里也会因此迅速爆发出惊人的怒气。

现在我记忆最深刻的吵架,都已经无关吵架本身,而是吵架后的心态。

小时候,不管怎么义正词严地和父母争吵,或者在争吵的时候多么自信,多么坚持道理站在自己一边,一旦争吵结束,进入冷战状态,自己就会莫名其妙地开始惊恐。总是一遍又一遍回想吵架时自己说过的话,越想越觉得自己过分,越想越觉得后悔。甚至有很多次,在吵架之后担惊受怕地想:爸爸妈妈是不是再也不喜欢我了?

显然,那时候我还不懂得父母的爱到底有多么无私和永恒。

  如果觉得想当年:80后成长纪念册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白小帆小说全集想当年:80后成长纪念册,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