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白小帆作品想当年:80后成长纪念册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一封家书》该算是被大家恶搞得比较严重的一首歌。那时风头无两的藏族小伙子洛桑稳坐头把交椅。他在《曲苑杂坛》里一曲《一封家书》,曾经让无数人笑得前仰后合。

小时候是完全不懂得“乡愁”两个字的,尽管也偶尔在某些联欢会上假模假式地朗诵着“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样的诗句。

后来,长大了,出国读书。还记得应该是2002年,当时我和另外两个从中国来的姑娘住在一起。那一年春节的时候,我们租来了春节晚会的光盘,晚上打算一边吃饭一边看。那天吃饺子,从中国城的华人商店里买的,速冻的。我煮,一个MM摆碗筷,另外一个MM弄调料,然后我们就看见了春晚里雪村在唱一首歌,名字叫《出门在外》。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首歌是唱给农民工兄弟的,可是我们三个都愣住了。后来我回房间,她们也都回了房间。晚会没再看下去,饺子也没人吃,那年春节,成了离家之后最惨淡的一个春节。我也是直到那时候才想到,当年,在我们用《一封家书》恶搞的时候,却原来有那么多人,听着这首歌,泪湿枕巾。

小时候,乡愁是一个小小的笑话,讲的人在里头,笑的人在外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个大大的笑话,听的人在外头,哭的人在里头。

《你快回来》

孙楠的走红是从他演唱《不见不散》开始的。那几年里,冯小刚的贺岁剧正处在巅峰,谁搭上谁火,像是被大家广泛热爱的傅彪,后来一跃成为红星的徐帆,包括早就已经凭着《编辑部的故事》红得一塌糊涂的葛优,也是从冯小刚的贺岁片开始出镜越发多,也越发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欢。

孙楠走红后没多久,就有了刘欢接班人的美称。那是2000年前后,早就被港台歌星冲击得一片惨淡的内地歌坛,突然出现了这么一位仗腰子的人,轻歌曼舞卷着大舌头的港台腔里,突然杀出一把吼得高音压得低音能把情歌唱得跟革命歌曲似的嗓子,实在让人激动。加上那时候他行事也还颇低调,衣服穿得也还颇齐整,打扮得也还颇正常,身边的女人也还颇靠谱,所以口碑也还算好。

其实孙楠的运气应该说是十分好。成名曲《不见不散》站在冯小刚的肩膀上一炮打响,接下来的《你快回来》又搭上了当年最红火,几乎开创了一个属于海岩的时代(男色时代)的电视剧——《永不瞑目》的顺风车。

那部剧红到什么程度似乎根本不需要我多加描述,只能说,孙楠命中注定要红。而且从那以后,几乎是顺风顺水,一路红到如今,成为了大浪淘沙之下内地歌坛为数不多的幸存者。

其实,特别提起《你快回来》这首歌,并不是因为这首歌本身。而是当年我和最好的朋友分开之后,曾经在一个秋天收到了她的一封来信,一共有两页纸,第一页抄录着汉武帝的《秋风辞》,第二页抄录着《你快回来》的歌词。信的最后,画了一张哭脸。

《黄土高坡》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黄土高坡》

还要去百度才能知道当年演唱这首歌的歌手原来叫胡月。这个名字恐怕早已经被大部分中国人民遗忘,或者,甚至从来没有记住过。

尽管直到如今,我们仍旧对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耳熟能详。

有些时候,歌可以传唱许久,人却只是匆匆流年里一抹来不及让人看清的影子。有时候,又正好反过来,人鲜亮亮地活在我们眼前许久许久,而当年的作品和梦想却都已经丢了。

那是1987年前后。

突然间,中华大地上刮起一股西北风,满街满路满山满谷都听到这首歌。

小时候很讨厌这首歌,因为只要一听就被吵得头疼。

偏偏在几年之中,这首歌红极一时,还是幼儿的我每一次跟着爸爸妈妈上街,几乎都可以听到路边的小摊子上,双卡收录机里传出这首歌的声音。

还有在街头流窜的被当时的大人们普遍批评为“社会青年”的小青年们,他们穿着喇叭裤,包着头巾,骑着摩托车,荒腔走板地吼着这首歌在街头招摇过市。直到几年以后,这首歌被齐秦的《北方的狼》所取代。

我童年时生活的城市常常刮风。

尤其是春天。

有时候风刮得大了,飞沙走石。终于在许多年以后,发展成了全国人民无不闻之色变的沙尘暴。

但在我小的时候,飞沙走石也仅仅是飞沙走石,天上还没有那么多随风而起的塑料袋或者一次性饭盒。风,也是有观赏性的。

刮风的时候,因为吹起了沙土,天显得有些黄,风呜呜地从半空中席卷而来。天地苍茫,天越发高远,显得太阳都肃杀而带着寒气。傍晚的时候,养鸽子的老人家把自家养的鸽子放出来,响亮的鸽哨声在天空中和风声混作一团,灰的鸽子在红砖黄瓦的老建筑上空飞过。鸽子的翅膀在风中扑棱着,几乎能听得出有多么用力。大风天也突然变得有生机起来,太阳远远地沉到了天边,一片嫣红。

那还是,很遥远的,春天美好得能迷了我的眼睛的时候。

《大中国》

和这首歌相连的,是一个激情澎湃的年份。1997年,香港回归。

其实《大中国》这首歌的问世和走红,都在1995年,但是当1997年到来,香港回归的脚步一日又一日地临近,那首歌才算真真正正在整片中原大地上没完没了地唱响起来。那段时间只要有晚会、联欢会、迎香港回归主题的歌会,必定能听到这首歌。包括大中小学自行举办的各种文艺活动里,这首歌也一直占有很重的位置。直到后来,刘德华的《中国人》以很山寨的姿态出现,将其取而代之。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还有珠穆朗玛峰,是最高山坡。”

这些歌词,这个曲调,事隔十数年,仍旧,不曾稍有忘记。

高枫早就已经去世了,在2002年的时候。那年他加入了电影《绿茶》的拍摄,片子未及公映人就已经不在了。再加上他最后一张专辑有些异常的封面,他的生前身后事,一度成了媒体炒不完的话题。

一转眼又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其实这些年里,很少想起他,很少怀念他,甚至如果不是写起这首歌,几乎都要忘记了他已经去世这件事,仿佛他还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里安安稳稳地生活着。该怎么说呢?如果可能的话,我多么希望这是真的。

《想和你去吹吹风》

这是一段很私人的经历,这是一首在我心里地位永远有别于其他的歌。

  如果觉得想当年:80后成长纪念册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白小帆小说全集想当年:80后成长纪念册,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