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李易峰作品壹刻:李易峰最好的时光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视,一个人打扫房间……一个人生活没有什么大不了,我们每一个人都这样过。只不过啊,小鸟离开家,开始自己学找食,这样的过程里总会回望家的方向,想念他们。

  第一次离开家去北京的时候,爸妈帮我整理的行李,那时候觉得,要用到行李箱出门,就是大人了。我终于可以自己一个人啦!

  刚到北京生活,整个氛围都是兴奋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很新鲜,有了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房间,没有人催着起床睡觉,没有人管没有人唠叨,就像脱缰的野马,欢腾了。这样的兴奋没有持续太久,很快,北京的饮食、干燥,没有人管没有人唠叨,没有朋友,一切和成都不一样的生活让我开始沮丧。北京的饭菜和四川天差地别,虽然川菜馆也很多,但根本不是那个味,满北京地找稍微正宗靠谱些的川菜。北京也特别干,从小生活在潮湿的成都,到了这儿身体也开始发出不适应的警告,流鼻血、脱皮。这样的情况下的确挺想家的,但和爸妈打电话的时候,还是千篇一律地报喜不报忧。

  春节前的那半年,我正式开始工作,出了写真、发了歌,全国飞连轴转。在回家过年前的那段时间,每天都在赶通告。到腊月二十几了还有好些工作没结束,最后一天连工作人员都已经放假赶回家过年去了,我还剩下最后一天的电话采访。现在想想,为什么非留在北京呢?电话不是在哪儿都能接吗?那时候真是认真得不懂变通。那天起得特别早,翻出买了很久却一直没有时间玩的游戏碟,在家一边玩游戏一边等电话。想到今天过完就可以回家了,还是挺开心的,就连在采访间隙对付一顿的方便面,都觉得味道特别美。

  过完年回来,北京的温度还停留在寒冬,春天没有那么快到,一切都很冷清。

  开年后工作没有年前多,一下子松散下来。每天也就是去录音棚,重新学唱歌,上上形体课。这种轻松的节奏反而让我慌了。就像刚从周周小考月月大考每天背书每天做题的高三下来,没有经过暑假的缓冲直接进了大学,一周只上几堂课,考试永远在以后。绷紧的那根皮筋松手得太迅猛,容易回不了神。我就是没回神的皮筋,不知所措。公司对付我这种状况很有经验,只告诉我,等你发片进入宣传期就忙了,想偷懒都不行。

  他们说的都是对的。

  很快地,生活又进入一种健步如飞的节奏,频繁地出入机场、酒店。站在我北京的房子,28楼的家,从卧室的窗口望出去的能看到的那块空地,在新建什么大楼,已经建到第几层,我快要数不清了。

  又过了一个新年。新年总是让人怀抱希望。新的一年,我签了新的唱片公司,我对开始了的这一年的期望是“大展拳脚”。好遗憾,过了没多久,我的手脚却被束缚了。

  那是我二十几年的人生里,最为低谷的日子。一个有过发片经验的歌手,在又一次的EP宣传即将开始的时候,被叫来公司,一群人围着我,开会。模拟记者会,模拟节目现场,一个个问题轰炸过来。我稍微有些皱眉,但什么都没有说,按我面对媒体原本会有的状态开始回答这些问题。我没有察觉出什么异样。末了,总结陈词,他们认为我不是一个合格的艺人。好的艺人大概需要会作秀,会编故事,会搞气氛,会来事。

  他们开始对我指手画脚,要求我按照他们的设想来呈现自己。我疑惑了,我已经出道好些年了,难道我的这些年都不对,都白费了?那些喜欢我的人是喜欢我的本身还是我的假装?

  我不知道我该不该服从,我听着所有的意见,也试图和这些意见握手和谈,但我的确找不到方法,我连这些意见到底是对是错都想不明白。这样的状况,有点像职场新人会遇到的。工作了两三年,有些自己的想法和工作模式,但是前辈会要求你改变,用“约定俗成”这个模具来重新修饰你,把你打造成流水线上出来的一模一样的机器娃娃。他们对你穿几厘米的高跟鞋,马尾扎到哪个高度,衬衣纽扣扣到第几颗,进公司大楼时是先迈左腿还是右腿虎视眈眈着……而我们只是希望学一下怎么做更漂亮的PPT,怎么更迅速地拿下这份合同。

  出发点都是好的,因爱之名,只是他们用了粗暴而又直接的方式,这让我招架不住。我实在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我不知道怎么去表达我的真实想法,我也不知道怎么和他们去沟通。我只是默默地,默默地。

  他们的确影响了我。我开始审视自己,我怀疑我的一切。我觉得我站在台上的一切都是错的,我站着的样子不对,我笑起来的感觉不对,我说话的语气不对,我唱歌的台风不对,我好像什么都不对。

  我尝试着用他们说的方式去假装我自己,这样的我更不对。

  我只是知道一切都不对了,但那时候的我并没有弄清楚到底是什么不对。

  我开始陷入一种怪圈,讲不出,做不好,更讲不出,更做不好。他们认为我是故意不配合,我是一个不听话的艺人。

  我开始失眠。我坐在卧室,28楼,从窗口望出去的空地已经盖好了高楼,挡住了我原本看得到的更远的地方。

  我看着城市的灯光暗下去,夜黑透了,偶尔传来的汽车轰叫和犬吠声让整个夜更为安静。用不了多久,又看着天边跳跃着上来一丝光亮,然后整个天开始泛白,我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昏昏沉沉地睡去。看了多少个这样的夜,我也不知道。

  我给season小姐打电话,我说我是不是就这样回成都了?回去可以干什么呢?我也讲我其实也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更好,但现在我对“更好”的定义都模糊了。更多的时候是在讲一些莫名其妙没来由的话,自己都不知道在表达什么。

  就在和公司的关系变得微妙时,公司也有了变化。大老板离职了。于是之前只在娱乐新闻里看到的“某某公司高层地震,某某某受累停滞”类似的情形悄然站在了我面前。

  接下来的日子,我不止一次地听到,“不做了”、“摆着吧”、“就这样”……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作为有触觉有思想的“鱼肉”,我不情愿就这样了。我开始寻找另外的出口,拍戏是个很好的方法,不需要唱片公司投入太多做太多。

  在这期间,我没有跟爸妈说,和每一个漂泊在外的小孩子一样,虽然知道任何时候回家,爸妈都会在,但就是不想让他们担心,总是逞强地说着一切都好。

  这种日子持续了很久,我都已经拍完了两部戏。我的失眠好了很多,尽管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走出这个困境,就那么负重前行,我对于我的要求是:别停下来,别倒退。

  当第三部戏都快要进组时,公司的架构终于明朗化,新的契机终于来了。我迫不及待地和公司对话,带着合约。我记得那天妈妈跟我说,你放心,一切马上就会不一样的。是的,在一切趋于安稳的时候,我还是和爸妈交代了我的这些经历,以求他们放心。在妈妈告诉我那样的话后,一切真的就不一样了。

  现在回想,这也像两个人谈恋爱,因为爱,彼此会有一些超乎对方本身的设想和要求,没有对错,只能说真的不适合彼此。恋爱快要消散时,保留仅存的爱,成全对方,好聚好散。毕竟,爱过的。

  所以,谢谢很多人很多事,成全我放手去走自己想要去走的路。

  “一切不能置我于死地的东西都会使我受益。”——尼采。

  Chapter 06 学会爱

  爸妈是我爱的榜样

  爸妈对我的教育塑造了我,他们用生活上的点点滴滴影响着我。

  爸妈五十多岁了,这个年纪依然保有生活的热情。他们两个人在一起,就能够生活,好像世界本来就只有他们两个。好像不需要有朋友,他们本身就是很好的朋友。这不意味着他们排斥朋友,有朋友一样可以玩得很愉快,他们的朋友都很羡慕爸妈的情感,像恋人、亦朋友、亦爱人,也会吵架斗嘴,也会开玩笑撒娇。

  年轻人恋爱时也无非如此。爸妈让我知道爱情不会在时间中乏味。

  有时我不工作在家陪爸妈,我就像一个旁观者静静地看着他们。

  他们一起做饭,一个掌勺,一个择菜,一起吃饭、聊天,有时候饭后一起看一部电影,或者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讲讲今天的球赛或某个新闻事件,聊聊家长里短。

  爸爸是一个特别有原则的人,狮子座,性格很强。但他在我妈和我面前一点都不强势,他真像狮子王那样谦让、呵护我们。我爸做得一手好菜,平常都是他下厨,其实我妈厨艺也很好,但我爸不怎么让她做。我爸有些时候会一个人默默坐着,不说话,看起来很忧郁。这一点我遗传了我爸,有时候也不说话冷冷的,其实我多数是在放空。这种时候我们家人都很默契,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在同一个屋檐下也留给彼此空间独处。

  我的女神

  妈妈是我心目中的女神,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能把老公孩子照顾得很好,知书达理,美丽大方,时尚潮流。难得的是,到现在还保留着一颗少女之心。妈妈有时候还会穿很粉嫩、有蕾丝的衣服,但真的一点都不违和。

  他们都是很有个人魅力的人,这也一定是他们相爱至今的原因之一。

  细流

  我拍戏的时候,爸妈也会到剧组来探班,住上一段时间,帮我改善下伙食,在当地走走逛逛,偶尔到拍摄现场看看。他们把这样的日子当成他们的旅行。

  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对我们年轻一代的来说,要做到有些难度。我们可能更自我一些,太在乎自己的感受,任何的付出都希望立马得到回报,追求刺激追求热烈。而爸爸妈妈的爱是安静涓细的,他们也是那代人大多数爱情的折射,这是他们让我看到的最好的爱情的样子。

  在乎彼此的方式

  我和爸妈的相处交流也很平静。不能在他们身边时,也就是打打电话。很简短,不会讲太多,互相问问吃饭没有,天气好不好,报个平安就安心了。去年我生日的时候爸妈没有在零点给我打电话,后来告诉我睡着了。今年生日时我提前打电话给他们,让他们上好闹钟,别又睡着了。这就是我们的方式,很在乎彼此,但不会以爱之名去禁锢什么,有任何问题直接讲,沟通好就好了。工作上生活上遇到问题,我也会讲给爸妈听,听听他们的意见,也把我在外面看到的世界分享给他们。

  我和很多人一样,不习惯感谢爸妈,当面说爱。嗯,虽然爸妈知道我们肯定爱他们,但也要开始多跟他们表达,爱你们。

  Chapter 07 享受过程

  家

  我是一个比较单线条的人,在北京生活了这么多年,常去的只是那几个区域,几家餐厅,家门口的咖啡厅,不太远的电影院。反复做的永远是那几件事情:打球健身、看看电影、出门吃个饭、回家一个人待着。关于北京,我去过的录音棚、摄影棚、媒体单位要多得多,熟悉得多。

  十几岁一个人来到北京,这么些年的工夫,从不会一点家务事到有兴致也自己煲煲汤做个饭。后来给自己换了个大房子,虽然一年到头基本都在剧组,在这个新的家也住不上几天,但还是希望回北京的时候有一个更像家的地方作为具象的牵挂。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和爸妈告别时口中的“去北京”变成了“回北京”。北京空气不怎么好,也是座偌大的堵城,可是我真真实实地生活在这里。有时候和朋友闲聊,我待在北京的时间并不多,住在哪个城市甚至国外其实都一样吧。但仔细想想,又觉得还是在北京好。目前这是我的中心,从这里出发,去到四面八方,又从四面八方回到这里,飞机即将落地的时刻,俯瞰北京,灯火扑闪,像被装饰好的糖果盒,很有趣。

  北京庞大而强悍,小时候我从未想象过会去到北京,但我来了之后就被吸纳包容,暂时离不开了。北京的家不再只是仓库,不只装着我的行李和情绪。我逐渐开始在这里生活,不再只是吃饭睡觉这样地生存着,我重新审视自己,要自己打开些,生活起来。

  成都依然是不可取代的故乡,父母在的地方就是根。我的童年、青春,最纯粹的友情、爱情、亲情和自己对自己的肯定都留在了成都。它是我的能量基地,在我开心或者不开心的时候回到爸妈身边,在成都住几天,就能像充好电满血复活,然后再战。在这个城市行走,其实也找不回刚入少先队狂喜着奔跑、第一次牵起女生的手恨不得天永远不要黑路永远不要完的简单幸福,但在这里心就会踏实,你知道走几步就能回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上海,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城市,虽然我在上海待的时间并不长,但感情不一样。每回到上海都会觉得亲切和熟悉。这是我人生起飞的地方,每次经过某些地方的时候,脑海里依然都能回想起我在哪儿领过奖、做过活动、开过演唱会,那些欢呼、掌声和尖叫历历在目。当然,还有哪里有好吃的我也很清楚地记得。

  简单的一天

  没有工作的一天,我基本是这样:有球赛的话一定早早起来看球,其他时候也不会太晚起,早餐是一定要吃的。牛奶、麦片和鸡蛋是我的基本配置,既简单又有营养。面条、粥之类的也很喜欢。早餐一般都会比较清淡,除此之外我挚爱的是重口味的川菜和火锅,在我的饮食里面早晚餐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

  看看新闻看看书,到中午时,在家点外卖,简单的一两个菜就可以搞定一餐。午饭后,继续宅在家里,上网、看书、看电影、玩玩游戏。有时候也会约人一起喝个下午茶,聊聊天,但不会走太远。如果晚上和朋友吃饭,我一般会选择杨家火锅,在北京的应该都知道吧,我觉得他们家味道比较正宗。到点就要给父母打打电话,看看他们在干吗,聊聊天。

  下午的必备功课是健身,健身我已经坚持了两年多。其实我不算一个特别有恒心的人,我爸和我经纪人都说这是我目前最持久的一件事了。可能是因为我在健身上能看到成效吧。晚上什么时候睡基本也取决于有没有球赛。没比赛看的日子就看看碟,喝点小酒,红葡萄酒或者香槟,安然入睡。

  我是一个足够能跟自己待着的人,寂寞和孤独不要带进身体,试着享受,和它们做朋友,很有趣。

  小分裂

  我在微博上的签名是“拽而不狂,拽而有礼”,这句话当时引发了些小争议,我被批评,一个偶像艺人不应该呈现这样的面貌。这是什么样的面貌呢?一个偶像艺人又该是什么样子呢?在我的理解,“拽”是一种态度,我用以面对这个世界的样子。任何年代的年轻人,都会有一个去迎接世界和社会的样子,大家的面貌一定不同,没有对错也没有好坏。“不狂”、“有礼”是我从小所受到的教育规范。我就是会很拽,我时常在内心给自己鼓掌,认为这小子真不错!但我不会因此对人没礼貌,不会狂妄自大,更不会自以为是不可一世。这样才是我,和传统概念上的偶像也许不一样,但偶像也没有都是一个模样吧。

  AB型血是有些分裂的人,放在金牛座身上,就形成了既分裂又认死理的矛盾体。但我的这种分裂能够发现的人很少,我很好地隐藏了。

  我的分裂,性格和外表就是。大家给我贴上的标签大多是:阳光、温暖。其实我的身体里有一个不安分的老灵魂。我听很早年的歌,像一个老年人一样独处,对新鲜事物接受得不快,思想较为固执守旧……看吧,我和你们以为的我是不一样的。我也喜欢偏摇滚以及很先锋的歌,谢霆锋的一些歌我很喜欢,他的为人态度也是我欣赏的。但是唱片公司从来都认为我是个唱慢情歌的最佳歌手。

  分裂的具体感受就是身体里有两个小人,一遇到事情就打架。举个例子,我其实有很暴躁的一面,当一件事情出现,可能还没发生,没有实际的坏结果,我就会开始急,想要发脾气。心里面一个我在暴跳如雷,一个我又心平气和地跟自己讲,没关系,别在乎。就像要去赶通告,车流多起来,还没开始堵车,我就会很着急,会很想要抱怨“又堵车,迟到怎么办,怎么不算好时间,怎么不选择更好的路线……”但我表现出来的是气定神闲,并不说什么,还会安慰下工作人员。这两个都是我,真实的我。我也有情绪,但我更清楚情绪在什么样的场合如何表达才更有效,才能不让自己和身边的人被情绪绑架。

  我属于悲观主义的人,我知道有本书叫作《悲观主义的花朵》,还没看,我想应该能从中间找到一些共鸣。我的悲观主义让我在面对事情的时候都先想到最坏的结果,我的担心顾虑比平常人要多很多,这导致我在做一件事情前一定要反反复复确认。这也不算什么坏事情吧,慎重比冲动要安全很多。

  我也很固执,对自己认定的道理很难改变。进到这个行业,总有人跟我说,你要学聪明点,多交际,很多事情你要自己去张罗啊,大导演大制片人后面排队的多着呢!就因为有那么多,我本身并不是这样的人,所以我更不想改变自己,我不要人云亦云。在这中间我当然有摇摆过,我也反思这样无谓的坚持有必要吗?我多跨出一步,会不会让一切容易些?不过在这个问题上我没有分裂,我只是偶尔给固执放个假。

  每个人都有纠结的一面,我相信我是大多数人中的一个。在爱情里也会有。走到了快要告别的时候,觉得分开是最好的结果,对两个人都好,但又会想,我应该坚持,或者再努力一下,结果可能就此不同。面对纠结,我的方式是不刻意去做什么,就让自己在这种情绪里,等一等,一切都会不一样的。

  这么归纳总结看下来,我是个不太懂得生活的人,因为不太懂,会错过很多事和人,我想我应该对生活要更加地热情和有想法,打理好自己生活的点滴。

  我们经常感慨,为什么小的时候喜欢一个东西,如果得到它,就会视若珍宝。一双新鞋、一辆新自行车都会让我们开心不已,买一个好看的书包或一双球鞋,我们会激动得睡不着,放在床头不舍得睡着。然而越长大,满足感就会越降低,很喜欢一个东西,因为喜欢就会马上去买来送给自己,有可能这个东西喜欢了一天就没那么喜欢了,一辆自行车,它不过是个交通工具而已,我们对喜欢的东西没那么持久的喜欢了。这或许是因为生活条件变好了,想要一个东西变得容易,而降低了对某件东西喜爱的持久性,若一件东西你不容易得到它,或许你会更加珍惜珍藏。

  对于过去的回忆,那些视若珍宝的东西,我们只能不停地回忆、回忆,但是回忆似乎跟你晚上做梦没什么区别,没什么意义。

  回忆,只是你无聊时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而已。

  即使这样,我们还是无法停止回忆,因为能让你回忆的,都是我们回不去了的过去。我不知道这种回忆或是怀念是好还是不好,我不知道怀念青春和年少到底有什么意义,它好像并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在过去的一年依然掀起了狂热的怀念青春的热潮,我也偶尔跟随大潮陷入小深思。

  我们不能停下的时间,此刻马上就能成为过去,成为下一秒的回忆,时间不会因为任何东西停留下来,它是最无情的东西。回忆,当你意识到你在回忆的时候,你应该尽快抽离出来,因为我们总是要向前,而不能停留在过去,过去的,现实就是:它,永远地成为了过去!没有停留!或许有一天,当你老了,走不动了,只能坐在摇椅上看日出日落的时候,当回忆成了你唯一能做的事的时候,回忆才会显得有意义,这就是时间让回忆开始循环,开始转圈圈。就像黄晓明前段时间在微博上说:“7岁时候深信不疑的道理,17岁坚持,27岁怀疑,到今天再回到深信不疑。原来我们的信仰大多都是绕了一个圈,再回到最单纯的原点。”我被这句话刺中了,这句话在我脑海中萦绕了很多天,难道我们不是这样吗?自己的年华在自己的肯定和否定中开始兜圈。

  Chapter 08 好男人,爱工作

  剧组生活

  这两年,时间让我沉淀很快。我从一个歌手转变成一个演员。

  现在媒体还会问我更喜欢唱歌还是演戏。两个我都很喜欢。真的。在唱歌里我更自我,在演戏里我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我只是先抓好在现阶段我更有把握出成绩的事,但哪一个我都不会放弃。

  过把瘾

  第一次拍电视剧是2008年客串的《网球王子》。这是在中国和日本都被千万粉丝热爱的经典少年热血漫画。整个拍摄过程对我来说,就只有两个字:新鲜。当时角色是佐博,在故事中的原型名叫佐伯虎次郎。整个从开始拍摄到最后播出,我都觉得像玩一样。新鲜迅速。这只能算过把瘾。

  明道带来的契机

  2008年年底和明道的一次闲聊,让我真正走上了演员之路。很偶然的一次机会,我们一起出席一个活动,我和明道在后台聊起了关于表演的事。明道就像一个饱读诗书的专家学者,侃侃而谈。在表演这件事情上他的确算得上专家学者,他讲起这些时眼睛里是带着光的。这让还没有真正演过戏的我对他描述的世界很好奇,心生向往。刚好聊到他接下来要演的一部戏——就是后来的《幸福一定强》,他突然说:“我觉得你的形象和气质很像剧里的陆森,你要不要去试试这个角色?”然后就非常热情地请他经纪人帮忙联系了当时的制片人。

  就这样,明道拿着一把闪闪发光的钥匙帮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着魔了

  确定出演《幸福一定强》里的陆森。接下来的每一天只要有空就看剧本,一字一字地背对白。找了很多的偶像剧和电影看,揣摩剧中人物的表演。我不打无把握的仗,但我会把霍霍磨刀的样子藏在人后。我不习惯让人看到我没有准备好的样子。从那时候起,我开始有目的地去看这个世界。我会观察走过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隔壁桌一对男女在吃饭,从他们的着装和动作去猜他们的职业和关系,男生说话时女生的表情透露着她有多爱他……

  其实对于表演这件事情还好,我有努力的方向,所以没有那么紧张。反而我最担心的是在剧组的生活。这次要在剧组待几个月,几乎所有的演员和工作人员我都不认识,我不知道真正的剧组生活是什么样,大家是如何相处的。我本身就对陌生环境很怵,想到这些,我赶紧打电话给一个演员朋友,他说,没什么,你就拍你的戏,拍完就回酒店啊。他的这番注解让我对剧组觉得更恐惧。

  高群书导演的教导

  进组前,逮到合适的人都会立马请教关于演戏的事。在一个朋友的聚会上,我碰到了高群书导演,我赶紧提问:“怎样才能演好一个角色?”导演人很好,很耐心地回答:“你的形象不错,把你心里的感觉表达出来就行,不要想得那么复杂。其实演戏很简单,你怎么想的就怎么演。”我使劲点头,以示附和。内心其实在问“就这样?”回头想想,当时自己问的问题太大了。后来拍的戏多了,我也体会到高导说得有道理,我演的每一个角色都有我自己的影子,因为是我在用我的经验、感悟、理解诠释这些人物,他们都是我,又都不是我,但就是我演出来的那个人。

  进入剧组

  带着一颗忐忑的心,拉着几大箱子行李进组了。好在大家都很友好,明道也处处像大哥一样照顾我,不久也就和大家熟络了起来。这部戏的导演是张孝正和杨冠玉,都是台湾很有名的导演,他们对戏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张导,有时候演员表演不好挨骂是很常有的事。但是他们没有骂过我,也许觉得我是第一次演戏,有很多可以原谅的因素吧。每次自己的戏结束,我就拖一张椅子坐在导演旁边看他导戏,也会看到别人的表演向他请教,张导觉得我很好学,很照顾我,给予了我作为新人需要一个成长的那个空间。或许对于新人,导演和制作团队都不会有过高的期待,做得好,那是意外收获,做得不好也是情理之中。在这样包容的环境里,我没有太多压力,大家也觉得我的表现算不错的,给了我很多的鼓励和教导,当然这也给了我很多的信心。

  不过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那时我背台词是相当了得,上学时打下的基础啊!

  真爱谎言

  这两年,我拍了不少戏。扮演过的角色里最特别的是《真爱谎言》中的希宇。他有自闭症,讨好、撒娇一概不会,他很固执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呈现出的是生命最本真的样子。直到他遇到了一个女生,开始了解爱,试着用常人的方式去爱。

  接拍《真爱谎言》这部戏的过程也挺有趣。当天正在石家庄录制节目,快要结束时突然接到消息,说回京的途中要先去一趟涿州,见个导演。一阵手忙脚乱,临时调度车,张罗着去涿州。至上励合那天和我同台,我们在同一个休息室,张远知道后特别有兴趣,说要跟着去看看。我们几个挤上一辆车,冒着雨顶着黑,奔去涿州。路上简单看了下大纲,对剧中人物做了个大概了解。这部戏的导演是香港导演高林豹,我们一见面就直接切入主题。高导说很着急要找这个角色,因为马上就要开机了,觉得我形象上倒是比较符合这个角色,但不知道我的演技是不是能扛得起,他问我有没有信心演这个角色。我跟高导说,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演好,因为我没演过这种角色,这会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我会努力去演好。接着我又问了高导一些关于角色的问题:他的病是后天原因导致的还是先天性的?病到什么程度?生活能否自理?我想通过这些问题对这个人物有更多的了解。

  简单的谈话后,我们驱车回京。我不知道给导演的印象是好是坏,其实那会儿连我自己也没太清楚我是否真的适合这个角色,一切都太突然了。回去的路上,还和张远说说笑笑,他打趣要是我演这个角色他就来给我客串,演个打手流氓之类的。

  很快就有结果了,一周之内合约签订,过完年就开机。后来和导演聊起,他觉得我提的那些问题不一样,对人物和生活是有想法和观察的,所以力荐我出演。《真爱谎言》是根据韩国的一个电视剧改编的,在韩国的电视剧叫《白色谎言》,这个剧当时播出的时候在韩国的收视率很高,春节期间我也把韩国版的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还找了些讲述自闭症小孩的电影,比如《雨人》《海洋天堂》观摩。

  第一场戏

  我的第一场戏特别简单,就是和家人一起去别人家里做客、吃饭。虽然这看起来很简单,但表演起来并不容易,因为我在剧中是一个有自闭症的人,到了陌生的环境,应该是紧张害怕的,那种感觉要在没有言语的情况下,通过眼神和动作来表现。这条拍第一遍没过,我把注意力都放在面部表情上了,忘了脚下,和正常人一样行走。导演过来给我讲戏,他对我说:你的眼神不要乱看,你要先观察环境,然后再做出反应,走路也要慢,不要太敏捷。没关系,调整下再拍。

  我那时的感觉就像导演是一个武功高人,他自身修炼了很强的内功,随便点拨两下都会让你武功大增。

  我不断地鼓励自己,我相信有一天我也会武功了得,而且是自成一派。不会太久的。

  每到一个剧组都是需要磨合的,也需要慢慢去进入那个角色。

  大概拍了一周的时候,一天晚上我跟去看了电影《观音山》,虽然这是两个完全不同题材的剧,但是不知为什么,《观音山》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尤其是里面张艾嘉和陈柏霖的对手戏,展现出细腻的生活触感。我突然就找到我要的感觉了,当时越想越兴奋,恨不得马上开工去拍戏。那一刻真的是打通任督二脉的通电了一般的感觉。第二天开始,状态真的不一样了。

  那天拍的是在医院门口的一场戏。

  我在剧中喜欢一位护士,你知道做护士是很辛苦的工作,我知道她很辛苦,看她很累不应该缠着她,但因为我跟一般人不一样,有沟通障碍,我虽然懂但是却表达不出来,那时内心很复杂,着急、难过。那一刻的表演让我自己都头皮发麻,我觉得这次绝对演对路了,果然导演喊停的时候说:“对,是这个感觉!过了!”

  在同组演员身上也有这种偷师学艺的经历。潘虹老师是一位很有实力很会带戏的前辈,在剧里演我的妈妈。有一场要拍我的哭戏,在走戏时我有些担心,怕自己情绪不到位,哭不出来。正式拍的时候,我按剧情设计,蹲在桌子底下,听潘虹老师开始说台词。她一字一句,饱含深情。我认真听着,就仿佛真是妈妈在和我说话,讲她的苦衷讲她的不易,不知不觉中我眼泪就下来了,自己就是那个不懂得表达心意的希宇,完全忘了在演戏。

  演这样一个角色,没有帅气的动作,没有漂亮的辞藻,却让我很入戏,很过瘾。有段时间和家里人打电话,妈妈都会说“你说话现在怎么变得那么奇怪”?哦,我又在用希宇的口气和妈妈讲电话了……

  等

  在剧组,你除了要好好拍戏外,还有一件事情要做好,那就是:等。

  如果觉得壹刻:李易峰最好的时光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李易峰小说全集壹刻:李易峰最好的时光,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