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九夜茴作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这八个字,还有薛老师的那句话,我始终牢牢记在心里。

我得去远方。

初中毕业,离开了薛老师,到了城市里上高中。

身体发育完成,个子长高,胆子也越来越大。

十八岁的少年,开始有了理想,有了喜欢的姑娘。

可高中永远都有做不完的卷子,写不完的作业。

谈个恋爱都要偷偷摸摸,生怕被班主任“捉奸在床”,通知家长。

看着喜欢的姑娘,因为学不好立体几何急得脸上冒痘痘,心疼得要死,恨不得一把火烧光教育部。

于是想要逃离,想要自由自在,用书上的话说,叫“生活在别处”,叫“诗意地栖居”。

从害怕远方,到渴望远方。

想带着心爱的姑娘私奔,去你妈的立体几何。

可惜那时候走不了,被锁着,被数理化锁着,被班主任锁着,被高考锁着。

心里憋得慌,无处发泄,于是写诗,写很多关于远方的诗,差点变成徐志摩。

那时候,老师说,高考是通往远方的唯一出路。

我和姑娘都信了。

于是分手,拼命,化荷尔蒙为学习的力量,希望杀出一条血路。

大学就是远方。

远方没有立体几何,没有时刻等着棒打鸳鸯的班主任。

想出省,想离家越远越好,那时的我坚持认为只有出省那才叫上大学。

可惜,理科非我所长,最终还是折戟沉沙,赔了夫人又折兵。

高考失利,没能去到我心目中的大学。只能收拾行囊,孤身一人去了烟台,离家二百八十公里,绿皮火车四0个小时。

烟台一到冬天就下大雪,一早醒来,白茫茫一片,像是老天爷梦遗了。

大雪齐膝盖,走在校园里,人人都像是矮了一大截。

拥着我心爱的小不点,站在教学楼的天台,透过漫天风雪看远方。

少年的心早已经飞过去。

那时候一心渴望着北京。

北京就是远方。

烟台到北京,就是霓虹灯到月亮的距离,对少年来说,一点都不远。

小不点预见到了什么似的,她说我野心太大,一个男人野心太大,心里能留给姑娘的位置就不多了。

我那时候完全听不懂小不点在说什么。

大二那年,参加搜狐校园专栏作家年会,第一次离开山东,坐了一夜的绿皮火车,从烟台赶往北京。

就像古时候赶考的书生,赶往长安。

小不点送我到火车站,给我系好围巾,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我看不懂的哀伤。

我当时过于兴奋,完全没有注意到。

一路上,都在想象北京的样子。

看到“北京站”三个大字,几乎要欢呼起来。

这里可是北京啊。

那时候北京虽然堵车堵得像是输卵管阻塞,但PM2.5还没有,顶多有点风沙。

在我眼里,这些风沙和红叶一样,都有了别样的诗意。

当天晚上,我就去了清华大学,走在校园里,想看看清华的学妹和学姐,是不是长得不一样。

当时就发誓,毕业之后要北上。

北京就是我要去的远方。

大学毕业,又面临分别。

小不点在姐姐的鼓励下,决定去巴黎留学。

我傻呵呵地和小不点一起备考雅思,一起签证,一起搜集关于巴黎的一切,一起说“笨猪”。

送走小不点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当初小不点说的话,小不点眼神里的忧伤,到底是什么意思。

原来,远方除了遥远、野心、梦想,还有失去。

失去来得太快,无法阻止,来不及感受,只能喝一罐可乐冲掉心酸。

老妈不同意我去北京,她更希望我子承父业,不用一个人去大城市遭罪。

老爸不以为然,说,趁着年轻,出去看看。

我又想起了秋官唱的“大江南北什么都不怕”。

我去了北京,参加面试。

被录取之后,北京分公司的领导让我去上海总部实习三个月。

我又从北京去往上海。

又是一个远方。

十里洋场和浓油赤酱。

刚去上海的时候,天总是湿湿的,洗了的衣服似乎永远不会干。

和十几个陌生人合租在一个群租房里,打仗一样抢厕所,洗澡洗到一半会有姑娘闯进来。只能放下一张床的房间,没有窗户,关上门就是夜晚。

后来我实在忍受不了隔壁那对年轻的情侣,搬到另外一处房子,开始了和三个女孩的合租生涯…

后面的事情,你们也许知道。

三个月后,上海的领导丢给我一个选择题:愿意去北京,还是愿意留在上海?你自己选。

考虑到上海总部的女同事温柔漂亮,我毅然决定留在了上海。

做出版,做编辑,做编剧。

跌跌撞撞地走每一步。

从小喜欢写作,胸有不平,不写出来像憋尿一般难受,梦想去远方,靠写字吃饭。

大学的时候,和戴日强组文学社,为了做活动拉妇科医院人流的广告,把小卡片塞到女生宿舍里。

那时候,我们有几十个人,都渴望通过写作到达远方。也曾一起约定,鸡鸡不软,写作不止。大姨妈在一天,写作就在一天。

可惜毕业之后,大多数人没有走这条路。

只有我和戴日强坚持下来,互相吹牛,互相鼓励。坚信有一天,能到达我们想去的远方。这个月,《一男三女合租记》电视剧版开拍了,电影版也为期不远了。

看到键盘上的故事变成画面,看到故事里的人鲜活地站在我的面前,百感交集,原来远方并不是那么遥远。

远方不仅仅是某个目的地。

远方是一种梦想。

我们的生活,大都平凡,柴米油盐,挤地铁上下班,办公室侃大山。

因为生活平凡,所以梦想才显得英勇,注定要拯救你我于平凡的生活之中。

落魄骑士堂吉诃德还骑着马打风车呢。

穷小子盖茨比还渴望着富家千金黛西呢。

身体和精神永远都待在同一个地方,会成为困兽,困在原地,一点都不酷。

梦想能带我去更远的地方,更远的地方又有新的梦想在等我。

因为年轻,胸中热血滚沸,所以坚信,我能到达的,远不止这里。

我得走更远。

在陌生的城市,想家的时候,我就对自己说:

家不是让你待着,而是让你去远方的时候,心里想着。

☆不要害怕你所向往的生活——十里红妆

你为什么来北京?

决定来北京的最初,很多人问过我类似的问题。那时我想了很多种答案来面对不同人的提问,也选择了对某些人以沉默来回应。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熟悉在这个城市生活的节奏与步伐之后,偶尔我也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问自己:你为什么来北京?

昨天,当夕阳的余晖笼罩着整个城市时,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在厨房里忙碌,为自己准备晚餐,一个人的晚餐,标准的三菜一汤。合租的室友在旁边洗衣服。各自忙着手里活儿的同时,我们间或交谈几句。不痛不痒的聊谈,有一搭没一搭的你来我往。

她问了一句:“你为什么会来北京?”

我把很久以前准备的那套说辞翻出来:“北京机会多。选择也多。”

回答之后没有得到回应,我转身一看,室友早已离开。我微微一笑,专注手下的活儿。脑子里想着今天的红辣椒炒肉拍成图片发到朋友圈,应该不会再被认为是番茄炒鸡蛋吧!

很多时候,人们提出一个问题,期待你的回应来答疑解惑指点迷津,但更多时候,他们提出一个问题,仅仅只是为了完成一个自我追问自我思虑的过程。比如那位室友。

在这个城市里,每天都有人带着希望和憧憬兴奋而来,也有人满怀无奈和伤感黯然离去,更多的人依然在这个城市里奋斗与坚守,或是麻木不仁,或是按部就班,抑或是打了鸡血一般的激情满怀。无论在行为选择的背后掩藏的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总归他们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演绎着自己悲欢离合的人生故事。

我相信,只要还在这个城市生活,不管是你,是我,还是她,不时,总会被人突然问一句:“哎,你为什么来北京?”届时,你会怎么回答?是如同那位合租的室友,在某一个波澜不惊的傍晚,企图向一个萍水相逢的人寻求答案,抑或是突然意兴阑珊地自我询问思量。也许,会如同曾经的我一般在午夜梦回之时迷茫前方路途。

不管处于哪一种状态,我坚定地相信,总有一天会找到答案。就如同今天的我,独自一个人在这个城市生活九个月之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为了不失去对生活的热情。

在过去的九个月里,也幻想过倘若不曾来到北京,我的生活将如何继续?也许做着那份外表光鲜而实则无趣的国企工作,几年后无疑就是嫁为人妇、相夫教子,在那个我长大的小城里了此残生。最初,也觉得这样的结局没什么不好,至少很安全。安全得诱人,诱人得难以抗拒。就像是严冬寒雪里周末早上的热被窝,真想一直在里面舒舒服服地沉沦下去。但是,被窝睡久了,就会觉得太无趣,时而想找本书来阅读,时而又想听首歌来欣赏,时而又觉得看部电影也不错,总之最后,你一定会离开那被窝,最终你当然会回归被窝的,但也许那是又一个夜晚的来临。

做不喜欢的工作,嫁不喜欢的人,偏安一隅甘做井底之蛙,我的一生难道就这样下去?那时的境况,寥寥数语足可以概括一生:“十年寒窗,学满毕业,偶有因缘,得入政企。工作勤恳,然天资平庸,不善长衣舞袖,终泯然于众人。韶华之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为人妇,期年又迫于流言蜚语及双亲期盼身为人母,五十年锅碗瓢盆家长里短纷争不断,六十载心系子女百般算计千番教导肝肠寸断。年四十,丧考妣,再见无期;年五十,沦孤巢,多病缠身;年六十,儿女成家皆离左右;年七十,失侣无伴独来独往;后期年,此身亦殁,一生无功亦无过。”

生活固然是不完美甚至是平庸的,我也并非想要活得如何光鲜亮丽。当然,它也未必一世安稳甚至风波不断,但我想至少不能因为畏缩而抱憾终生。

追求安全及确定性是出自一种自身本能的反应。它对我们的吸引力如同地心吸引力一样无处不在。而我们的精彩恰也在于地心引力的充斥其间。建成摩天大楼对峙苍穹,创造飞机与云比肩,发射脱离太阳系去更远的世界探索的旅行者号空间探测器…我们所有的发展,都是在抗拒,抗拒那些难以抗拒的东西,抗拒安全的诱惑,抗拒舒适的堕落,抗拒自我的本能。如果说追求安全是我们的天性,那么抗拒本能也同样是我们的天性。它们这对矛盾体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内心里对抗,此消彼长。

我们已然习惯于生活在安全地带,被老师、父母、师长以及书本的汤勺喂大,习惯了去询问他们:“请告诉我,那高原、深山及大地的背后是什么?”总是满足于他人的描绘,活在别人的言论中,而不再享有抗拒本能的权利。长此以往,我们不再新鲜,心中没有什么东西是原创的、清新的和明澈的。渐渐地,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

遵循自己的想法,抗拒本能的安全,在尴尬的年龄放弃一切来到北京从头开始,给自己一个机会,给生活一个机会,是目前为止我做过的最勇敢的事。

“如果最后我终将迫于生活的各种原因嫁与不爱的男子,那么可否让我在可以选择的时候一直安静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最初的勇气只是来源于这样一种想法。觉得不做挣扎的人生太过于可怕,然由于对另一种人生的无法预见,让我胆怯,不敢选择。而当这条路终于被我走出来的时候,才发现很多事情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艰难。

蔡康永有段话可以很好地诠释这种情况:“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了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人生的前期,如果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风景。”

不给自己设限,试一试又何妨呢?高山,若总不去攀登,就永远只能是高山,终生仰望,若征服过,便成为你脚下的一方尘土。很多时候,生活就是这样,你给它机会,它才会给你风景。

诸多朋友之中,有一位A姑娘,虽说不上特别漂亮,但五官非常和谐,丢在人群堆里也是抢眼得很。家里经济条件也十分优渥,称为富二代也不嫌过分。周围很多人认为,她只要一直负责扮演公主的角色就足够,可是,很多时候我却觉得她过得比任何人都更加努力。凭借自己的能力考上国内一流的高校,在校期间参加了不少项目,都是些让人觉得又苦又累也不讨好的项目,她不仅做得很认真,还保持着所有科目成绩无人能敌的高度。

我曾问她:“何必这么辛苦,你所拥有的,已经足以让其他人奋斗一生也未必能赶超。”她回答我:“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即使不是某某的女儿,难道我就没有可以立足这个社会的能力了吗?”

她经常只身一人出国旅游,有次回来后告诉我,她决定要报考英国一所全球著名的学府进修博士课程。我知道她的那份工作,她曾经非常看中,为了获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她付出了很多努力和艰辛。我问她是否考虑清楚,她说:“世界太大了,我需要给自己机会,不断地去攀越,去发现,去尝试。我愿意死在前行的路上,而不是死守着一成不变的现在。”当她拿着高到变态的GRE和托福成绩,附上录取通知书放在我前面的时候,我的人生轨迹也因为她而悄然发生了转变。我们是同一天离开故乡的城市,她出国,而我来北京。

时常,我们会遇到一种生活状态:对生活失去热情,对什么都得过且过,没有追求,觉得空虚无聊且肤浅。这一切可能只是由于我们习惯于安逸的生活,沉溺于周末早上的热被窝,被我们本能中的地心引力束缚。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尝试一些新的选择,去走一条看不见结局的路,去不断地学着给生活机会。

如果不曾在早晨毅然爬出温暖的被窝出去散步,你就没法体验到清晨第一缕阳光投射到人间的美丽;如果不曾在闲暇时出去旅行,你就不会欣赏到小河里流淌的溪水,树林间习习的熏风。

人生苦短,请去探索!一朵可爱的云彩、衬着蓝天的高山、春日里的一片绿叶、壮丽婉转的山谷、绚灿夺目的夕阳,或是一张动人的脸庞,一个温馨的片段。宫崎骏在他的电影里说:“我始终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一定有另一个自己,在做着我不敢做的事,在过着我想过的生活。”其实,我们每个人就是另一个自己,只要我们愿意,就没有我们不敢做的事,就能过我们想过的生活。

请给生活机会,这样它才能赠予你风景!

☆在各自的路上,我们歧路走运——谢寅

有一天深夜,我睡不着,拿手机上网,亦墨也在。我说你为什么还不睡。她发来一个迟疑的微笑,又过了一会儿,她说,在思考现实和理想。

亦墨是负责我老家房子的室内设计师,我们见过几面,她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年轻、倔强、沉默。初见是个雨天,我们约在小区门口碰面,过了约定时间好一会儿,她才气喘吁吁地跑来,说是等错了门。一身拘谨的白色套装裙被淋得湿漉漉,倒卷不直的头发胡乱披挂在肩上,因为皮肤稍黑体型偏胖,她看起来分外狼狈。说真的,那天唯一让我感觉稍好的,便是她递过来的名片上这个别致的名字。

和这个人打交道毫不轻松,当我知道她是摩羯座之后,明白了她为什么那么固执、固执、固执。在我的理解里,我的房子当然要装成我想要的样子,如果有什么想法在施工上不可能实现,那你提出,我可以妥协。

我们之间有过几次不那么愉快的对话。诸如——

“沙发背景墙我不要那么复杂,不要软包。”我说。

“软包也可以很好看。”她说。

“好看但是我不要,可以吗?”我说。

“我们考虑考虑吧,考虑考虑。”她说。

“这是决定,不是建议。”我说。

讲到最后我几乎怒了,掷地有声地拍出这句话,她公司还有另外几个同事在场,她略微尴尬地笑笑,没说什么。

亦墨失眠的这天,为了阳台上的一扇隔断木架,我们曾在网上激烈地争执。应该说态度比较激烈的是我,尤其当我发现她对我的要求置若罔闻,递过来的设计图完全没有更改时,我说:“你的设计理想不妨留着将来在你自己的房子里实现,不要强加于我。”

当时我的话说得很重,这也是见她深夜在线,忍不住问候的原因。

她问我,你的理想是什么。

我说,写出让自己不羞愧的文字。

她说,你谦虚了。

没有,只是对自己诚实。我说。又问,那你呢?

她一如既往地犹豫了一会儿,然后答道,可以说有理想,也可以说没有。

不知为何,那一刻我的心里有轻微的自责。我想,大约因为我,因为像我这样身为顾客以上帝而自居的人,使她产生了自我怀疑。

好吧,那你有特别想去的地方吗?我问。

工作那么忙,天天加班,能去哪里?她反问。

我只是问你有没有“想去的地方”而已。我说。

又是沉默。

好半晌,她回过来:像你们这样的人,怎么会明白什么叫作身不由己。

然后她下线了。

我大概能想象,如今别人眼中的我,是什么样子。

家境不错,有一对超级疼爱并尊重自己的父母,闲来写写字、画点画、看看书、旅旅行,不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就有高质量的生活,性情乖张,完全不知民间疾苦。除了身体差一点,啥都不缺。

记得前些天,我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张照片:桌上放着刚刚完工的水彩画,几坨染了五颜六色的纸巾和洗笔筒、调色盘的照片。我说,这就是我的游乐场。点赞的人很多,我的朋友琪私下给我发来信息,她说,我看着你的照片,心里有些难过。

为什么难过呢?我问她。

我觉得好孤独。她说。

是孤独,不过我喜欢呀,我喜欢我的生活。我笑道。

我也喜欢你的生活,但我没法过你的生活。琪感叹。

这是一个认识十余年,见证了彼此成长过程中许多艰难时刻的好朋友说出的话,有理解,有同情,有真心实意的欣赏。这样的话,比点100个赞都更使我感激。

“如何在疼痛中维持体面的平静”,这个课程我修习了十年,如今仍在行进。

“如何在独处中获得快乐和尊严”,这是同时修习的另一课。

史铁生说他是被命运推搡到了写作这条路上,我深表同意。回想过去,若不是少小患病休学、离群索居,我怎么会甘愿沉浸到枯寂的读与写中。人生路途,与其说是无可奈何,不如以“命运”一言蔽之。

有时会猛然记起从前的日子,黑漆漆的小公路上一瘸一拐的女孩,因为父亲输掉了最后100元而委屈心疼得掉眼泪,高考准考证的钱未交、照片未拍,彻夜不眠后翻出一张两寸照生生剪小成一寸。老师说这张照片不合格,只好硬着头皮去照相馆拍照,拍完对老板说,可不可以取的时候再给钱。

各人有各人的深渊,命运何曾放过谁。

那样黑暗的日子里,我无数次默祷,梦想是各种各样的。在不该再相信童话的年纪,我发了疯地想要一朵实现愿望的七色花,虔诚地一个一个默许自己的愿望。很多次痛着哭着睡去,幻想着醒来之后便是新的天地。

后来,我写字,写了很多字。希望这些字有朝一日能带我远离。

仔细想想,那时候的梦想几乎没有一个实现,我到底没能获得健康,也没能去成非洲和北欧,更没能变得不可方物般美丽,但它们带着我,一次次从生活的泥沼里爬出来。

人的向光性,并非本质有多么高尚,无非因为在明亮中比较容易过活。这点明亮是自己点燃的。

回老家装修房子的时候,我碰见一个旧日老友。我们坐在茶坊里喝茶聊天,他早已不是当年无所事事的落魄小子,如今在县城的工商局上班,是很得领导青睐的当红炸子鸡。他略微变胖,但依旧英俊,挽起的裤脚提示着他还未完全走入公务员的步调,仍多少保持了年少时的不羁。

我们谈到他的恋情,谈到那个相恋十年的女友,我说,你们没有再联系?

他说:联系啥,完全没有联系。

我感慨:十年,从高中到大学再到毕业几年,挺不容易的。

他调侃道:是啊,她居然能忍我十年。

我说:就不会不舍吗?你的心呢?

他笑:我没有心。

又提及如今的恋人,在同单位上班,父亲是工商局的党委书记。我说,你们相处得好吗?他问我什么叫好。我说比如有共同爱好、共同语言,在一起不闷。他说,随便聊聊呗,她说什么我就跟着说什么。我很突兀地问了一句:难道你们不交心的?

他愣了愣,随即响亮地笑出来,仿佛我说了个笑话。

是啊,我也忽然之间有点无地自容。我怎么能追问他现在的恋爱关系里有没有“交心”。可想而知,我更不能问他,爱不爱她。这个问题多年前我问过他,那时他的女友还没有换,他毫不犹豫地说,爱。

是我不合时宜了。

面对我这样一个曾经被他认为知己的老友,他大概也为他的大笑而感到尴尬。我们放下这个话题,重新谈起工作,他说,工作就是经常下乡和老百姓聊天。他说,唯一可以感到快乐的是,有时候真正帮助一些人解决了困难,会油然而生一种价值感。

这些,多少冲淡了我心里的难受。

总是要有一点光,对不对?

要有那么一些东西,让我们在冗长繁杂的生命中,可以凭借着,活得不那么麻木。那天他送我回酒店,郑重地等着电梯关闭,我很感动,这是他年少时从未有过的体贴和风度,尽管我明明知道,这举动或许来自无数次应酬饭局接送领导的心得。

我的朋友们,那些在风里飞扬过、低迷过的少年们,他们都这样,慢慢地被生活的潮水没过头顶。我的恶趣味之一,是和剩余不多的还有联系的两三个学生时代的好友偶尔互通八卦,比如谁又生了第二个孩子,谁又胖得不可思议。男同学们长出了不自知的啤酒肚,而女同学们绝大多数穿着符合她们年龄的少妇装,抱着孩子,神态已俨然是当年她们母亲的模样。

我们戏谑而痛苦地讨论着,为什么她们那么妇女?——潜台词,为什么她们脸上,竟然连一点点光也没有了。同样发着朋友圈,玩着腾讯微博,她们说的话,永远是,哎,你怎么那么好命又出去玩呀?羡慕死了,呜呜呜。你的照片好好看,可不可以帮我拍?你这个包包好赞,哪里买的?…我可能有着绝症般的偏见,有时看着那些轻盈过的足踝死死踩踏在高跟鞋里,竟然想要放声大哭。想起来三毛在《赤足天使》里写的,一个女友中了几十万西币之后第一件事居然是买了几十双捆绑自己的高跟鞋,她完全不能理解。

或许高跟鞋是你的梦想,而赤脚是我的。深知世界正因参差多态才丰富多彩,不免嘲讽自己太过偏执。只是永远无法在那些半真半假的羡慕和自怜中看清她们的面孔,从而失去有可能的真诚的对话方式。我关掉网页,深吸一口气。的确不知道,还能交流什么。可以确定的是,我们歧路走远,在各自的路上,还好,看起来还不错。

回过头来讲我的朋友琪。

有一年,我正打算辞职离开成都,而她则徘徊在是辞职做生意,还是在艰难但薪水不高的职位上再坚持坚持中。

我们在一个阳光和煦的日子约在新中兴门口见面。她说想买点东西。那时新中兴这样的市场,我是不逛的,人太多,款式太多,看不过来。琪带着我,如鱼得水地在熙攘人群中穿行,顺利地以20元的价格分别买下一个包包和一件T恤。我为她的杀价技术击掌赞叹。她说,这算啥,走,我带你去吃好的。

琪所说的“吃好的”,是在新中兴商场的后门,有一间巴掌大的门店,门口摆着三四张小茶几,老板在卖钵钵鸡。人非常多,有的等不到位子就用袋子装了拿到别处去吃,琪担心我身体不好,先抢了一个位子给我坐下,自己才去拿菜。

我们总共吃了十来块钱。和琪吃过饭的人会知道,光是看着她吃东西的那种满足劲儿,你都没有办法不开心。吃完,我们步行走到王府井附近,走累了,随便找了个台阶坐下,在午后的倦怠中怔怔地望着人来车往走神。

一辆宝马车从身边徐徐驶过,她说,哎,要是啥时候,我能开上这样的车就好了。

我说,能的嘛,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嗯!她用力点头,眼里红红的。

学生时代我们便是如此相互鼓励,彼时她住在行将垮塌的三四平方米的危棚,高三临近毕业,仍旧三餐无着落。她的母亲为了她的学费,嫁了一个附近乡下的退休干部,那人正病得厉害,离不了人照顾。

我陪琪吃面,早上吃面中午吃面晚上吃面。除了有一次,她难过地灌下不知存了多少年的半瓶白酒,醉得不省人事进了医院,大哭大闹一塌糊涂。大多数时候,她都是笑着的,在街上老远看见,就两只手举起来拼命对你挥舞。

琪说,她的梦想,就是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哪怕只有50平方米。

多年以后,她已经在成都买了第二套房,第一套给了她辛苦多年的母亲。

有一天我们在群里聊天说有什么心愿。有个女孩说想去爱尔兰旅行,琪说,她想换个好点的车,现在的车是二手的,老熄火,费油。

瞧,梦想并无高低,亦无俗与脱俗之别。你大可以向往平平淡淡,也可以追求轰轰烈烈。我之所以难过,是为了那些不再讲出梦想,甚至嘲笑梦想的人,他们放任自流地卷入混浊的生活中,不再有坚持。

我喜欢家附近的那间超市里的送货女孩,每次在楼下按门铃,我开了,她都会大声地对着对讲机喊:开了!谢谢!好多次她是唱着歌上来的,开门之后一脸发光的笑容。不曾询问过她的梦想,但我熟知那种光,从幽暗丛林里焕发出来,掩不了藏不住。

我就态度不礼貌一事向亦墨道歉。当然,我不打算改变初衷。我们的交流渐渐多了一些,有时她会拍一张黄昏的天空发给我,说,今天很凉爽。

亦墨的家在乡下,吃的是自己种的菜。我由衷地羡慕,她很骄傲,说完全绿色无添加哦。她有个男友,谈着似是而非的恋爱,据说彼此感觉平平,因为快27岁,婚嫁的压力不算小。我尝试着说,如果有可能,还是慎重一些,做喜欢的事,和喜欢的人一起生活,人生会有很大的不同。

你一定很喜欢写文章吧?亦墨问我。

是啊,我说,写不出来的痛苦,写的过程中犹豫试探,写完之后狂喜虚脱…简直是一场爱情呢。

好羡慕你,她说,我曾经很喜欢设计,把设计想象得特别酷,特别有意思。可是,当我真正做了设计师,发现原来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要考虑现实,迎合市场,很多很多。

每种人生都有规则,没有人可以完全随心所欲,可是正因为有种种局限,才容得下梦想,不是吗?它虽然让你痛苦,也给你无限多的快乐。我说。

她想了想,说,嗯,是这样。

我告诉她琪的故事,也告诉她,我有个高中同学,家境很窘迫,一度中断学业去福建打工。后来他挣了钱回来念书,每周从学校往返家里,步行40余里路。如今这个同学是某所高校的美术老师,平日教书育人,放假便外出旅行,以徒步的方式一点点拓宽世界、丈量自己的人生。

有时我们做着一件事,是为了有朝一日不必做。过着一种生活,是为了终有一天能够过上另一种生活。我写这些字的时候,我最亲爱的表妹远远,正在广州飞往上海的航班上吃着她最讨厌的飞机餐,为了工作,她一年几十次往返于各条航线,一旦得空回到自己小小的出租屋,无论多晚,最愉快的事情就是为自己亲手做一顿不潦草的饭,凌晨三点的两菜一汤对她来说不是负担,而是为自己加油的正能量。

今年端午那天,我和久别的远远躺在酒店床上休息闲聊,她换了新发型,又像孩提时代那样,将我的裙子轮番试穿一遍。这好不容易相聚的一日,竟然舍不得拿来补补睡眠。我问她,你还记得你那会儿的梦想吗?她说当然,我现在也没变。

远远的梦想,是赚够钱开一间超级有格调的精品私房菜馆。倘若只认识现在职场上雷厉风行的她,又怎会得知这个梦想源于那父母离异寄人篱下的童年,她永远被饥饿困扰,成为一种精神上不愈的疾患。

要是实在不行,卖冒菜也可以呀,哈哈。我笑。

别的都能将就,梦想不能。远远说。

☆神社的玛丽安——八月长安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想到的是2008年12月31日的深夜,我裹着一件白色的毛线外套,从早稻田的留学生公寓溜出去,沿着门前的小路一直走到街角的小小地藏庙。

日本的习俗是在新一年的1月1日合家去神社祭拜祈福,我一个人在异乡,也不打算排长队去凑热闹。儿时物质精神都很匮乏,那一点点期待都被积攒到节日的那一天释放,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早已经对这一类的庆典失去兴趣和新鲜感。

不过我依然记得初高中时还会在每个新年前夕的夜里,点亮台灯为新一年的自己写一封信。

“亲爱的新一年的我,展信安。”

信里总结上一年的经验教训,给未来的自己提提建议,说不定可以总结出来一二三四的阶段性计划…合上日记本的那一刻,心中满足得仿若新一年真的会不一样似的。

人是需要仪式感的。仪式感让人活得庄重。

说真的,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的日记本中“未来计划”甚至还包括考上哈佛这种话——也只有过去这么多年,我才敢笑嘻嘻地将当年那个小小的自己的雄心壮志公布出来。

计划这种东西,只有既相信自己也相信命运会善待他的人才有心力去制定。

所以渐渐被我放弃的“一二三四”,究竟是因为我不再相信自己,还是不相信命运会善待我?

异国他乡并不浓厚的新年气氛却让我忽然有了兴致,虽然并不清楚应该去哪里。可能是觉得自己即使不再给2009年什么特别期许,也至少应该尊重这个马上就从身边溜走的2008年。

或许只是想要站到街上,看着我自己经历过的几百个日夜在灯红酒绿的街上聚首,然后一齐从东京的车水马龙中倏忽不见。

就在这时候忽然下起了雪。

我抬起头去看泛红的夜空。下雪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当我努力仰起头向上看的时候,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要追寻它们最开始出现的踪迹——然而我的眼睛追不到它从天而降的漫漫前路,所能捕捉到的,只是它靠近我那一瞬间的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它在路灯下于我眼前变了一个戏法,一刹那落了满身。

我一直都记得那一秒钟。人生中有那么多一秒钟,像落了满身的雪,都被我们在前行中抖落,也许就幸存那么一片,化成了水滴,落在心上。

我记得自己抬起头寻找雪花踪迹的瞬间。甚至我听见心底里有个声音说,你会记得这个瞬间,不为什么,总之你会记得。

可惜东京的雪总是下不大,身处再唯美的意境,一旦想到我那个美利坚室友说的“好像上帝在挠头皮”就会煞风景地笑出声。我就沿着小路走走停停,从一片橙色的路灯光圈走进另一片橙色的路灯光圈。流浪猫偶尔会跳上人家的院墙,跟我走一段,然后又悄然隐没于夜色中。

就这样走到了街角的小地藏庙。

这种小小的地藏庙在日本四处可见,木头搭建的神龛,里面供奉着一个缠绕着红布条的石雕地藏,当然那块勉强能看出人形的石头很难让我相信它们真的被雕刻过。

我从来没有去了解过日本本地的神话传说和这些地藏庙的供奉规矩,我一直是个很典型的中国人——对于神明宁可信其有,但是似乎又没有那么相信。

虔诚皆因有所求。

不过,留学期间,每每路过这里时我还是常常会驻足停留,幻想一下,这个小地藏眼中的这片管辖守护之地在千年之中曾经发生过怎样的变迁,是不是几百年前也有一个赶路的少女停下来,坐在神龛边的树荫下歇歇脚?她当年歇脚的大树,不知怎么就拔地而起一片方方正正的高楼。

街角的地藏庙处在小路和主干道的交叉口上。我呆站了一会儿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倒开始心虚自己一直鬼祟地站在这里,看起来会不会很像图谋不轨的浪荡少年。

突然背后响起很温柔的声音。我回过头,一个经过主干道的上班族打扮的女孩子主动问候了我,指指地藏庙,问我是不是外国人,是不是想要写“绘马”——她说着就走向神龛前面的一排架子,上面已经用红色丝带系满了许愿的木牌。

许愿。多少年没有做过的事情了。

我在她的指点之下买了这样一张15厘米见方的小木牌,一面用来写字,另一面则画着和风海浪。

她笑着对我说新年快乐,然后消失在了十字路口。

留下我一个人对着卡片发呆。

巴掌大的地方,要写什么?

我跑去看架子上其他人写好的卡片,发现日本人的愿望和我们中国人的愿望也没什么太大不同——希望临产妻子母子平安,祈求明年大学联考能够升入东京大学,马上要毕业了请神明赐我好工作…

大多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的事情。写在卡片上,既是祈祷,也是自我勉励。

这样的许愿,只是想要告诉神明:我相信我自己,我只希望当我足够努力的时候,你可以让命运善待我。

那么我自己呢?

什么事情是我自己真心希冀、可以足够努力、却不知道命运是否能够善待我的呢?

这三点里面,我最不确定的反而是前面两点。

我想要什么,我又是不是真的渴望到了愿意为之付出所有的地步?

命运善待我的时候,我是不是会足够坦然?

2008年12月31日时,我21岁。

我出生在北方,在北京读书,跑到东京去做交换生。我在很好的学校读书,我未来可能成为一个金融或会计从业者,做个上班族,在没有上一辈原始积累的情况下靠着自己闯入成年人的世界之中,为未来的自己勉强挣得房子和大城市户口,有一块不大的立足之地,生儿育女,留下很多遗憾的同时,也欣慰自己没有错过任何一步“正常的人生路”。

这样,有朝一日,我即使没办法成为什么大富大贵的人物,也至少能让我父母在和别人攀谈的时候,骄傲于自己女儿在人生指标CheckList上的主要选项上都打好了对钩。

“别人们”用世俗的眼光早早就划好了人生考卷的复习范围,我们就在这个题库内努力地答题,总归要及格才算是对得起父母。

这样一想,那么我的眼前就摆着太多可以写的东西。父母康健、朋友平安、功课进步、找到好工作、嫁个高帅富、赚大钱、发横财、周游世界…

表面上我的欲望实在太普通真挚了,和所有人都一样,面面俱到寸土不让,膨胀拥挤到“绘马”完全装不下,恨不得标注“(见背面)”才好。

可是拿着笔的那一刻,我知道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

我忽然想起了玛丽安。

玛丽安不是一个人。它甚至不是一个具体的指代,但是在我的心里,这三个字却比一切都清晰。

玛丽安是一个咒语。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学校有一个很不负责任的保健课老师,她懒得讲课,有时候就会糊弄我们这群学生,搬把椅子坐到讲台前跟我们胡扯些她昨天看过的电视剧、国产电影剧情,哄得班里的同学们如痴如醉。

可我觉得她的故事讲得逊毙了。

直到有一天她终于把她那裹脚布一样的电视剧讲完了,没话可说,忽然问有没有同学看过有趣的电影或者故事,到讲台前给大家讲一讲?

我鼓起勇气举了手。

可我没有讲任何我看过的电影电视剧。我张口就胡编了一个通体雪白的会预告死亡的鸟儿与一个患了心梗的老知青的故事。

那个时候我11岁,老知青这三个字还是我外公教给我的,而外公就是因为心梗去世的。我甚至不知道知青到底指的是哪一群人。

那个故事把大家听呆了。我在讲每一句的时候,都不知道下一句会是什么,然而这个行为本身,让我痴迷至今。

这个世界最迷人的是人本身。人身上永远有故事。

怎样的人都会有故事。

我是那个讲故事的人,我却不知道自己将会讲出一个怎样的故事。我在精彩别人之前,先精彩到了自己。

当台下的同学们齐刷刷地用着迷的眼神看着我的时候,我觉得我是这个世界的王。然后这个世界的王走下讲台,回到现实中,重新成为一个不快乐的小孩。表面顺从而乖巧,内在早熟又乖张,抗拒我的生存环境,却又没有能力逃离,甚至连逃跑的念头都不甚清晰。

讲故事这件事情发生的那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同去了某个饭局。饭桌上大人们继续吹牛说闲话,说不过了就把各自的孩子们再拉出来一较长短。饭店里的电视机一直在放《狮子王》的第三部,我看得入了迷。

彭彭和丁满一直在寻找他们乌托邦一样的乐园,他们叫它“哈库那玛塔塔”(斯瓦西里语,寓意是无忧无虑的乐土)。我看着一只野猪和一只猫鼬在电视上寻找他们的“哈库那玛塔塔”,圆桌边一群喝多了的大人在吹牛吵闹、道人长短、攀比财富。狭隘的眼界和价值观是我脚下的土地,长出一片遮蔽天空的树荫,所有人都坐在这片树荫下乘凉嬉戏,一点也不想看一看远方。

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也一定要有这样一个咒语。

在邻居叽叽喳喳念叨谁谁家的姑娘嫁到了局长家买了宝马车“可算有个好着落”的时候,在亲戚们说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赚得多嫁得好守着一方山头做山大王的时候…我一定要记得在心里不停地念这个咒语。它会是我的结界。

我知道这些有钱有房有车的标准未必不是幸福,那也是某些人的某种好人生。但是我害怕久而久之,耳濡目染,这些备受推崇的别人的“好人生”,会成为我潜意识的范本。我的翅膀还没长成,我飞不了;但真正令人恐惧的是,当我的翅膀长成,我却忘了自己要起飞。

所以我需要一个咒语,一个不需要很复杂,更不需要别人理解,但是只要不停地念着,就不会弄丢了自己的咒语。

我不记得自己为什么会选择玛丽安这三个字。我想这并不重要。即使过了很久之后,这三个字开始不再被我成长后的审美观喜爱,它也始终刻在我的脑海里,是我内心想要成为的人。一开始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后来开始有血有肉,随着我的成长,这三个字所代表的内涵愈加丰富。

  如果觉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九夜茴小说全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弟弟再爱我一次曾少年初恋爱风不飘摇,云不飘摇花开半夏匆匆那年,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