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酒小七作品陛下请淡定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唐若龄冷笑,孙从瑞太把自己当盘菜,这是想弄死田七想瞎了心了…

于是唐若龄做了几手准备。首先告诫自己小弟们,不许搀和此事,必要的时候要帮皇上说话。不管结果如何,皇上总会记得帮他说话的人。其次,加快进度搜集有可能使孙从瑞落罪的事实。孙从瑞自己屁股干净不要紧,他门生贪污、他亲戚欺男霸女、他儿子当初犯过的罪再拎出来…等等等等。不得不说,如果论单挑,孙从瑞和唐若龄或可一战,只可惜加上队友们,孙从瑞就大大地被拖后腿了。

唐若龄为田七捏了一把汗。他儿子唐天远更急,简直像个三天没喝血饿疯了的跳蚤,没一刻安静。唐若龄从来没见过儿子这样暴躁,他恨不得把他捆起来。

唐天远书也读不下去了,一直求唐若龄无论如何救田七一命,这种事情唐若龄哪敢拍着胸脯说一定保田七,保不保他那得看皇上的意思。唐天远自然知晓这个道理,之后又去找了几个江湖上的武林高手,打算实在不行就去劫大内。唐若龄发现儿子还挺讲义气,欣慰之余又十分担忧,趁此机会对儿子好好进行了一番教育,中心思想就是论实力的重要性,顺便科普皇宫大内管理条例。

唐天远自此初步确定了权倾朝野的人生目标。

***

田七知道了外面的疯传,也知道这是孙从瑞的诡计,但是她无可奈何。尽管她是绯闻事件当事人之一,可她只是个死太监,没有任何话语权。她不敢出宫,怕被人扔烂菜叶,更怕被疯狂的官员们围追堵截。寒窗苦读的官员是最讨厌太监的,一群人打一个太监,打死白打。

就算在皇宫,田七也收到了不少异样的目光。对于靠脸上位的人,人们多半是会鄙视的。不过田七也不是很在意别人的鄙视,反正他们不敢打她。倒是盛安怀,私下里听到几个太监议论纷纷,于是毫不留情地让人拉下去一顿暴打。

田七最担心的是皇上会如何处理此事。她相信他会保护她,她发现自己现在竟然可以毫无压力地把自己的命交到他手上。她对他的信任在时间的浸泡中,已经发生了连她自己都惊叹的变化。

可是皇上若想护他周全,必然会置他自己于两难的处境。田七一筹莫展。

这一天,纪衡上朝时带上了田七,让她先顶替盛安怀的位置。田七不知道皇上为什么在这种时候这样安排,问他,他却笑而不答。

文武百官们都等在金銮殿了。本来皇上的绯闻被吵得沸沸扬扬,大家天天拿这事儿扯皮,人人都觉得田七站在了风口浪尖处,今儿这太监竟然还有脸来金銮殿,许多人顿时被戳了敏感点,也不奏别的了,摆出规劝圣上的姿态,拎出田七来一顿骂。

唐若龄及其小弟果断出列,帮皇上骂回去,说那些人“无凭无据、捕风捉影、居心不良、诽谤朝廷”。

对方回骂,说唐若龄之流“谄媚宦官、全无气骨、是非不分、奸邪佞幸”。

大家都是读书人,肚子里的墨水多了,连骂人的花样都高雅起来,四个字四个字的往外蹦,还不带重样的。田七听得目瞪口呆,叹服无比。

“别吵了!”纪衡怒吼一声。

双方果然噤声,齐齐看向皇上。

“这事儿吵了这么久,也该有个了断了,”纪衡说着,看向一旁的田七,“田七。”

“奴才在。”

纪衡也不知从哪里变出来一块明黄色绫锦,递给田七,“把这个宣读一下。”

田七展开绫锦,朗声读道:“符松年,一本;沐关,一本;章尚,三本;薛无庸,两本…”

这块绫锦充分体现了皇上出色的统计能力。田七一开始读得一头雾水,下边人也听得一头雾水。读到一半儿时,大家才渐渐发现这好像是奏章的汇总统计。最近给皇上上过奏章的心里一盘算,便有些明了:这份名单里统计的奏章,似乎全是跟皇上的绯闻有关的…

等田七读完了,纪衡说道,“朕登基五载有余,从来勤勉政事,未敢有半丝懈怠,上不负苍天,下不负黎民;广开言路,纳谏如流。虽然天资愚钝,但亦无愧于先祖英烈,”淡定地给自己脸上贴了一遍金,他目光往群臣中一扫,话头一转,又道,“自古忠臣直谏,谏社稷政事也好,谏俯仰修身也罢,全部是证据确凿,有一说一。你们倒好,也不知从哪里听来几句虚无缥缈的话,便捕风捉影,混淆视听,揪着无辜之人喊打喊杀,枉你们自称忠臣,这样做却又与市井愚民有何区别?!”说到这里,语气已然十分沉冷。

底下众臣见皇上发火,纷纷低头不语。

田七却是有些担心。皇上如此说虽不算过分,可是这样一来死不承认又反咬一口,那些大臣们岂能容忍?自古以来当皇帝的其实都有些憋屈,尤其是那些想当个好皇帝的。唐太宗想玩儿个小雀儿,都被魏征教训一顿,还故意把他的小雀儿憋死。唐太宗转身顶多骂一句“乡巴佬”,也不敢把魏征怎样。

在舆论上,皇帝是多受官员钳制的。官员们——尤其是圣贤书培养出的官员们,是不怕皇帝的。所谓“文死谏、武死战”,这些文臣自诩忠贤,真是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骂,觉得皇上不会把他们怎么样,如果把他们怎么样了,那就是昏君,是要被史官记上的。就算他们真的被怎么样了,那也说明是“死谏”,是荣誉,青史会为他们正名的。

这几乎成为一种信仰。孙从瑞就是利用了这一点,才放心大胆地煽动大家给皇上上书。人越多,皇上越是不能把他们怎么样。他为了他的名声,只能妥协。

所以眼下听到皇上这么说,田七突然为他捏了一把汗。他是个好皇帝,她不希望他因为此事被史书记上几笔,被后人指责昏庸好色之类。

底下被批评的官员丝毫没有愧疚感。他们决定跟皇上杠上了。

这时,纪衡又道,“不忠不贤,裹挟圣意,罪不容恕。方才那份名单就是你们对此事所上奏章的统计,最少者一本,最多者五本。来人——把名单上所有人拉去午门外廷杖。一本奏章二十杖,两本奏章四十杖,以此累加。”

侍卫们还未动手,官员们已经炸开了锅。有人泪流满面地还在劝,有人哭天抢地指桑骂槐,还有丧失理智的,要直接往柱子上撞。大家虽然都是有文化的人,但是撒泼的本事并没丢掉,玩儿起真格的,并不比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妇人们落下风。

田七也傻了,她没想到他会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处理此事。

坦白来讲,这并不是最好的方式。但纪衡的目的也不单是为了打人。他更多的是要给田七一个安心,也给别人一个警告。田七被太多人盯上,她处境太过危险,谁都想往她头上踩一两脚。现在身为皇帝身边第一宠宦,她还总被不长眼睛的人找麻烦。往后进了后宫,她没有娘家倚仗,更显弱势,他是唯一能给她撑腰的人。反正现在田七是想低调也身不由己了,早就招人嫉恨。纪衡就是豁出去名声不要了,也要用这种悍然的方式宣告:田七不能动,谁动谁倒霉。现在不能动,将来更不能动。

——他就是宠信她,怎么地吧!

皇上一看就是有备而来。田七很快明白了他的意图。她一霎时心潮汹涌,红着眼睛看他,他却报以微笑,示意她放松,只管看戏。

田七怎么可能安静看戏。四十多个官员,最多的要打一百板子,肯定是要出人命的。他为她做了这些,她自是感动,但她不能当这种祸国殃民的人。最重要的,倘若真的廷杖,皇上指不定被传成什么样的昏君,这对他来说是极度不公平的。

底下的哭爹喊娘声吵得她脑子发热,她一冲动,跪下来高声道,“皇上,奴才有事要禀!”

她声音并不很大,偏偏所有人都听到了,闹事的官员们也停下来,纷纷看着田七。不知道这死太监还敢说什么。

纪衡握紧拳头,道,“有事下朝再说。”

“皇上!”田七抬头,故意又提高了声音,“奴才一直有事欺瞒,请皇上降罪——奴才其实是女儿身!”

底下官员们再次沸腾了。女儿身?简直胡说八道!这死太监为了给自己开脱,真是什么谎话都编得出来!

纪衡微微叹了口气。他确实在等她的坦白,却没想到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以这种方式。田七聪明多智,不可能不知道在这么多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秘密有多危险,可她还是义无反顾地说出来了。这是她对他的维护。

想到这里,纪衡心头一暖,又酸酸的胀胀的,更甜丝丝的,甜得发疼。他看着田七,目光已染上几丝柔和,“此话当真?”

说出去的话是吃不回来的,田七便放开了,“是。皇上若是不信,自可使人检查。”她心思飞快地转动,衡量了一下眼前形势,认为自己还是有活路的。她爹是季青云,就算没人信,可谁也拿不出证据否定不是?一会儿再把火烧到孙从瑞身上,打他个措手不及。

官员们又吵起来,说田七一派胡言,请皇上立刻把这欺君罔上的狗奴才乱棍打死。

孙从瑞也很震惊。以他对田七的了解,这太监应该不会乱搞这种乌龙。那意思是说这真是个女人?

女人就更好办了,身为一个女人在宫中当了这么多年的太监,早就该死了。孙从瑞目露杀意,今天无论如何要把田七弄死!

纪衡又吼了一声“都住口”,接着吩咐人把田七带下去,让乾清宫的两个女官去验身。

女官验身归来,答曰田七确是女人无疑。

哗啦啦!官员们又不淡定了。无论是亲孙派还是亲唐派,大家都一时无法接受这种神转折,有些人开始掐自己大腿,以确定这不是在做梦。

田七重新跪在了御前,重重地磕了个头,“奴才身不由己,蒙蔽圣上,本就惴惴难安,不想又因奴才之过,导致圣上被人污蔑,奴才万死难辞其过。”

纪衡板着一张脸,微表情十分到位,同时兼具被蒙蔽之后的恼怒和得知真相时的震惊,“你先起来。”

田七站起身,面向底下众官员,说道,“我既为女儿,诸公强加给皇上的罪名,该是不攻自破了吧?”

铁证在前,什么搞断袖玩儿太监之类,现在看来像是笑话。方才群情激奋的人们纷纷跪下来,齐齐说道,“请皇上降罪!”

孙从瑞也跪在地上,他直起腰,指着田七说道,“皇上!此人女扮男装混进皇宫,意图不轨,有违礼法,又犯欺君之罪,当处以极刑,以正视听。”

几个孙派官员连忙附和。

“就算要定罪,也要先听一听犯人证词。”唐若龄说道。

又有人附和这一提议。

皇上最终采纳了唐若龄的意见,在皇极殿临时开了堂,他开始审问田七。作为一个知道内情的人,他又要假装一无所知又要生动体现出一个被糊弄的皇帝该有的复杂心情,这实在是太考验演技了。不过好在他天纵奇才,最近又在各种演戏事件中锻炼了演技,所以这会儿装得十分像那么回事。

不过…这样做真的好像神经病啊!纪衡默默垂泪。

“你到底是何人?”纪衡问道。

“回皇上,罪奴是季青云之女,本名季昭。”

季青云!下边不少有资历的人对这个名字很熟悉,稍一回忆便想起来了,当年季青云可是詹事府一把手,太子智囊团第一人。季青云为人谦逊有礼,又有才华,人缘很不错。只不过当时他是太子的人,是陈无庸等反动势力的重点打击对象,所以中立派们没人敢跟他走得太近。于是季青云此人,在许多人眼里透着那么股神秘。

孙从瑞听到这个名字,却是脸色煞白,眼神几近惊惧,“皇上,她、她一派胡言!”

“她只是说了一个名字,孙爱卿为何如此激动?”纪衡问道。

其他人也觉得奇怪,大家都做好准备听段离奇的公案了,孙从瑞跟这乱入个什么劲?

田七继续说道,“八年前,家父为陈无庸陷害,流放辽东。途中遭遇暗杀,我父母和弟弟皆死得不明不白,尸骨难寻。我侥幸逃过一劫,之后乔装改扮,入宫行刺陈无庸。”

八年前,还是个小姑娘。许多人便有些感慨,莫说是个小女孩儿了,便是七尺男儿,有几人能有她的胆色?

这时,有人不明白了,“陈无庸已在几年前伏诛,你为何迟迟未向皇上言明此事?”

“因为我有另一个目的。这也是为什么方才孙大人听到家父名字时如此激动。当年家父与孙从瑞孙大人私交很好,有一日两人对饮,家父说了些抨击时政的话,孙从瑞为保自己官途通达,一字不差地告诉了陈无庸。陈无庸添油加醋在先帝面前告了一状,才致使家父落罪。我一家人被陈无庸陷害是真,然而一切因由却自孙从瑞卖友求荣而始。言语之罪,没有证据,我亦无法伸冤。可我一家三口血海深仇使我寝食难安,且若不揭露此人欺世盗名令人作呕的真面目,他会继续逍遥自在,为祸旁人。因此我一直试图搜集孙从瑞有罪的证据,同时谏言皇上莫要被此奸人蒙蔽。身为太监,却插手朝事,这确属逾越,罪奴在此认罪。不过倘若能为我一家报仇。我便是死一万次,也死而无憾。”

众人听罢,纷纷看向孙从瑞,眼神怪异。这话的可信度还是很高的,一个小姑娘,冒着生命危险留在皇宫,必然有其不得已的原因。

“你…胡说八道,血口喷人!”孙从瑞怒骂。

“我方才所言,句句属实。倘若有半字假话,教我天打五雷轰。孙大人,我敢发誓,你敢吗?”

“我…”

“你敢指着苍天说,你若真的出卖过季青云,便天打雷劈、不得好死、全家死于乱刀之下、世世承受千刀万剐之刑。你敢吗?”

“你…”

“你、敢、吗?”田七死死地盯着他,面如寒霜,目如利剑。

孙从瑞气得浑身发抖。他捂着胸口,突然一口鲜血喷了出来,接着两眼一翻,晕死过去。

第92章 凌乱

孙从瑞一口血吐下去,便在家里躺了两天。他这辈子执迷于声名,做过的亏心事其实不算多,背叛季青云这一件,是最让他耿耿于怀的。季青云刚消失那一两年,孙从瑞过得十分心惊胆战,生怕季青云有朝一日回来,与他当面对质。尤其是,孙从瑞没料到先帝会那么快驾崩,以至于陈无庸之党措手不及、最终失败。

新帝登基之后,季青云更有人撑腰了,只要他活着回到京城,他孙从瑞必然万劫不复。幸好幸好,过了好几年,都没有听说季青云的消息,可见他是真的死了。

可是万万没想到,他死了,他女儿却回来了。

孙从瑞回想着田七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的刻毒眼神,莫名其妙的,虽然田七无凭无据,但孙从瑞就是相信她真的是季青云的女儿。这世上除了季青云之女,还有谁会那样恨他呢?

这大概就是报应吧。

可孙从瑞是打死也不可能承认这种罪名的。不同的人这一辈子追求不同的自我实现,有人爱钱有人爱权有人爱美女,孙从瑞的终极理想就是被当世之人称道、在青史上留个光辉的形象、为万世敬仰。现在让他承认自己卖友求荣,不如直接打死他。

他知道,现在田七的劣势是没有证据。一个养在深闺里的小女孩儿,几乎没几个人见过,要怎么证明自己的身份?季青云当年落罪,家中仆婢死得死卖的卖,早就难以寻找。就算找到又怎样?小孩儿从小到大变化那么大,他们怎么可能认出来。

没有证据的话都是妄言,是胡说八道。孙从瑞决定死咬住口不松,看田七能怎么办。

养了两天病,孙从瑞想若无其事地回内阁工作,然后找机会去皇上面前喊冤。

可惜他出不了家门了。

因为唐若龄之党突然对孙从瑞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弹劾。根据惯例,官员被弹劾了,就要暂时在家中闭门谢客,等待圣裁。

唐党弹劾孙从瑞的罪名五花八门,什么结党营私、诽谤朝廷、纵容门生贪污舞弊、工作失察、逛花楼(生活作风问题)、穿错衣服(违反规定)、贿赂官员、以权谋私,等等。有些是他做过的,有些是他没做过的。有一个当年跟季青云交情不错的官员,参了孙从瑞一本,指责他勾结宦官、陷害朝廷命官。前面几条罪名都是虚的,但最后一条,一旦坐实,孙从瑞这官就做到头了。

纪衡看着那么多罪名,认为虽然不少是隔靴搔痒,或者没有证据,但总有那么一两条是有用的,于是下旨把孙从瑞关进了刑部,命人好好审问。

孙从瑞在刑部还在摆谱,无论对方问什么他都不回答,只一遍遍地说“我要见皇上”。

负责审问的官员是个新调来的,为人有些愣,听到孙从瑞这样说,立刻回嘴道,“可是皇上不想见你。”

孙从瑞又气得心口疼。

那官员还在刺激他,“说实话,我也不想见你。所以你早些招供,我也好交差。”

孙从瑞便给他讲了一个“田七和唐若龄合伙陷害忠臣”的故事。

官员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呈递给皇上,算是孙从瑞的第一份口供。

纪衡一转头就把这口供拿给田七看了。

田七目前正在被软禁。本来她该被押往宫正司,可是宫正司条件比较艰苦,这大冬天的,又阴又冷,纪衡舍不得她去那里受苦,便下令把她关在乾清宫。反正她本来就是乾清宫的人,这样的举动虽有护短之嫌,旁人也不好说什么。

  如果觉得陛下请淡定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酒小七小说全集陛下请淡定南风入我怀冰糖炖雪梨南风入我怀,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