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罗青梅作品蛮丫头/老大是女郎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傅云英点点头。

礼仪规矩表面上看只是繁冗仪式中的一道程序罢了,其实不然,它背后代表的含义至关重要。

以太子的身份入宫,还是以皇帝的身份入宫,不仅是身份上的转变,还昭示朱和昶和群臣之间的关系。

他是皇帝,内阁大臣是臣子,还没入宫就先被臣子压一头,以后还怎么驱使群臣效忠自己?

霍明锦并不在接驾的行列之中,他选择置身事外。

傅云英早就知道他不会插手朱和昶和群臣之间的角力,他无须讨好朱和昶,也无意和群臣作对,只需作壁上观,两方都得拉拢他。

霍明锦冷静而自信的态度让她放下心来,她就怕他为了她失去理智,和群臣交恶。

朱和昶命銮驾原地停下歇息。

大臣们在东门前等候,苦等了几个时辰,等不到新君身影。

礼部官员找到几位内阁大臣,向他们禀报,朱和昶坚持要从正门入宫,不然就不进城。

他说得很含蓄,其实吉祥的原话是:不让我们小爷从正门入,那大家就一拍两散,我们打道回府啦!

王阁老脸色微沉。

新君年纪不大,倒是不好糊弄。

满朝文武都在东门前等,本以为这个天真的藩王会迫于压力服软。

礼部官员急得团团转,他们负责迎圣驾入宫,但下命令的是内阁大臣,他们没法违抗阁老,又不敢得罪新君,偏偏不得不夹在中间受气,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当真是憋屈!

王阁老问汪玫:“傅云此刻是不是在新君身侧?”

汪玫答是。

王阁老把姚文达叫到跟前,“新君年幼,难免意气用事,你过去劝劝新君。傅云深受新君信任,你曾教导过他,有半师之名,若见不到新君,从傅云那里入手。”

姚文达并未教过傅云英,不过因为傅云章的关系,大家都把她当成姚文达的半个弟子。

听王阁老如此吩咐,姚文达答应下来。

王阁老又吩咐随从将带伤出席典礼的崔南轩请过来,把刚才和姚文达说的话含笑重复了一遍,不过用词客气些。

崔南轩俊秀的脸上没什么表情,道:“下官试试。”

两个从来不对付的人同乘一辆马车。

姚文达细细端详崔南轩,哼哼唧唧了几句,道:“你还真是不要命,沈党那些可都是你的旧相识,说判刑就判刑。”

审理案子的差事推到他头上,他没有推托,接了,带着伤处置了一干人等,雷厉风行,毫不手软。

不止沈党的人骂他,其他人也骂他,实在是太凉薄了,当年对岳家见死不救,现在对旧相识赶尽杀绝。

崔南轩闭目沉思,不理会他。

姚文达啰嗦了一通,还是忍不住问:“你的伤全好了?”

崔南轩仍然不回应。

姚文达吹胡子瞪眼睛,“我告诉你,你可别拿老师的身份给傅云脸色看,他不吃这一套的。他和他二哥不一样,也只有他二哥佩服你。”

崔南轩睁开眼睛,眼底暗流汹涌,“那他吃哪一套?”

姚文达哈一声,“你问了,我就老实告诉你,我傻吗?”

崔南轩不说话了。

马车到了郊外,远远可以听到旗帜、伞盖在风中飞扬的飒飒声。

到了地方,姚文达直接去找傅云章,打算先从他口中套出点消息,比如新君的喜好、脾性什么的。

吉祥告诉傅云英,崔侍郎要见她。

她愣了一下,道:“那便见吧。”

崔南轩绯红官袍底下缠着厚厚的纱布,脸色苍白,下了马车,被郊外的风一吹,仿佛随时要摔倒。

但他走得很稳,不论发生什么,他从不动摇,一直都是如此。

冷情冷性,对身边人狠,对自己也狠。

傅云英屏退其他人,坐在临时搭建起来的帐篷里等崔南轩。

她席地而坐,毡子上设一张矮桌,桌上一壶清茶,两只杯子。

崔南轩掀帘走进帐篷,脚步声很轻。

他走到她对面,幽黑眸子看着她,缓缓坐下。

不等他开口,傅云英先说话了:“崔大人,你当年改革税赋,可有心得?”

崔南轩眉头微动。

傅云英接着道:“历来的改革者,如果没有君王的支持,所有抱负野心,不过空谈而已。就算有君王支持,改革也不可能在短短两三年、四五年内有成效,这期间必然会遭到其他人的阻挠,导致功亏一篑。又或者,朝堂动荡,那么之前的所有辛苦,只能付诸东流。”

崔南轩沉默不语,眸光闪动。

她也不需要崔南轩说话,继续说:“小爷欲整顿吏治,裁汰冗官,鼓励商贸,重新丈量土地……崔大人,你多年前曾主持税赋改革,因遭群臣反对,最后所有举措戛然而止……实在可惜。”

话说到这里就够了,崔南轩这种人,眼里永远只有利益。

时至今日,她还记得魏翰林那晚说的话,父亲叮嘱她,要她发誓……

傅云英放下茶杯,转身往外走。

“云英。”

身后忽然传来一声轻柔的呼唤,崔南轩薄唇微启,慢慢吐出两个字。

傅云英只当没听见,脚步没有迟疑,掀帘出去了。

看着她从容离去的背影,崔南轩恍惚了片刻。

一个男子,怎么会是她呢!

吴同鹤什么都查不到。

也许,他应该换一个思路。

崔南轩闭一闭眼睛,将杯中凉茶一饮而尽。

半个时辰后,姚文达和崔南轩返回东门。

姚文达道:“新君不会改主意的。”

崔南轩更干脆,直接领了自己的随从,带上拥护他的人,往正门方向走去。

王阁老头疼不已,崔南轩不是最不爱出头的吗?怎么一转眼,就投靠新君了?

连崔南轩都带头走了,其他摇摆不定的大臣忙跟上他的脚步。

于是,礼部官员又忙起来了,将准备好的仪式从东门挪到正门前。

这可是一项大工程,光是数千人的队伍换一个地方按次序站好,前前后后就费了一个时辰。

这时候,群臣妥协了,朱和昶自然不必再摆架子,客客气气接见群臣,言语温和,谦逊有礼。

仿佛执意要以君王身份入宫的人不是他。

王阁老等人不动声色。

其他品阶较低的朝臣面面相觑,互相交换了一个复杂的眼神。

登基大典在奉天殿举行。

雄壮巍峨的大殿,曾见证无数腥风血雨,如今,又以沉默肃穆的姿态,迎来一位新的君王。

一切井然有序。

执事官捧着冕服宝案上前,朱和昶披上衮服,戴好冠冕。

百官站在阶下仰望着年轻的君王。

礼官出列,唱道:“排班。”

乐班奏起礼乐,声震云霄。

群臣早就按品阶次序站好,下拜,群呼万岁。

起身,再拜。

再起身。

再拜。

等礼乐停下来,大臣上前奉玉玺。

朱和昶受玺。

百官于是又拜。

这还没完,接下来还有鞠躬,拜兴,持笏,舞蹈,叩头,山呼万岁……

直到出笏为止。

一套完整的礼节下来,年老如姚文达这样的大臣,站都站不起来了,旁边的年轻官员忙帮忙搀扶。

这还是精简过的礼仪,如果按照原本礼部制定的仪式来,一天下来还弄不完。

以傅云英现在的品阶,没资格进正殿。

朱和昶要她跟着自己进去,她摇摇头,坚持在外面广场上随礼。

这里是紫禁城,到处都是别人的注目,不比在路上随便。

响彻整座大殿的乐声传到外面广场上,庄重威严。

从今天起,朱和昶就是皇帝了。

她听到一片跪地之声,也跟着跪了下来。

空旷的广场,数百名官员,一声咳嗽不闻,只有猎猎风声。

窸窸窣窣的响动由远及近,又渐渐远去,大臣们簇拥着朱和昶去祭拜先帝。

礼官一声嘹亮的唱喏,广场上的官员们站起身。

远远传来惊讶的吸气声,众人交头接耳,不知在议论什么。

傅云英正好奇,几名太监迎着无数道或惊诧或嫉妒的视线,走到她面前。

“傅相公救驾有功,陛下御赐蟒袍。”

广场静了一静。

乐声停了。

风声也停了。

能容纳数万人的广场,一片黑压压的脑袋,所有人的目光都朝傅云英看过来。

蟒袍是御赐袍服中最高级的一等。

这下子可不是芒刺在背就能形容的,傅云英都快被各种视线烤熟了。

这其中,也有几道眼神带着欣喜和羡慕,替她高兴。

她抬起眼帘,看到不远处人群之外的傅云章,他望着她,目光平静而温和,带着淡淡的鼓励之意。

吉祥捧着装蟒袍的漆案,笑眯眯看着她。

傅云英跪接蟒袍,谢恩。

第130章 密道

登基之后,自然就是论功行赏。

跟随朱和昶进京的随行官员全部都有赏赐,一个不落,其中方长史的赏赐尤为优厚。

然后如王阁老等人,朱和昶也大方给予虚职,一个不够,给两个,什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不要钱似的往大臣头上砸,反正只是奖赏老臣的头衔而已。

大臣们的子孙,有功名的,升官,没功名的,赏金银。

一个巴掌,一个甜枣。

朱和昶并不想和群臣闹得太僵,刚极易折,他虽是皇帝,但皇帝也只是凡人,不可能一个人治理好国家,需要大臣们的辅佐。

而且现在皇权旁落,从先帝驾崩,到他入宫,内阁牢牢把控朝政,事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国朝的运作并不需要他这个新君样样过问,他现在还只是空有帝位而已。

君臣博弈,看起来君是主导者,其实不然。

朱和昶目前还只是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得先努力站稳脚跟,再去想其他的事。

首先,他和老臣们闹闹小脾气。

然后安抚老臣,同时大肆封赏自己的心腹,把他们安插进朝堂之中。

接着,他按着傅云英搜集的名单,宽恕因沈敬德谋反一案而遭到株连的官员和他们的家人。

没罪的,官复原职。

罪过不大不小的,打发到地方去思过。

罪过不好轻饶的,也不砍头,按照律法,该怎么处置怎么处置。

还命人好生收敛沈介溪夫妇的尸首,厚葬夫妻二人。

这表示他不会再计较沈党官员结党营私之事。

长达数月笼罩在京师官员和老百姓头上的阴霾,顿时一扫而空。

换天了,终于能喘口气了。

一时之间,朝廷一片歌功颂德之声。

接着,朱和昶找傅云英求教,要怎么稳住霍明锦。

霍明锦行事没有章法,正因为如此,大家都猜不透他到底在想什么。

搅乱一池春水,闹得人心惶惶后,他倒是清静了,躲到一边,稳坐钓鱼台。

“我听说你和霍明锦交情好,你帮我探探他的意思?”

乾清宫西暖阁里,朱和昶往后靠坐在炕沿上,问傅云英。

南庑烧毁的宫殿还没有修整好,大臣们建议朱和昶搬到西苑去。

他表示现在国库紧张,不必拨款另修宫殿,他不嫌弃乾清宫,挪到西暖阁住就行,等南庑修好了,再搬回去。

礼部官员和工部官员自然又是一番溜须拍马,一个个哭天抹泪,“皇上勤俭爱民,臣等惭愧!”

嘴里奉承朱和昶,暗地里却可惜:少了个捞油水的机会。

西暖阁也是金砖铺地,殿中陈设奢华,天底下最珍贵稀罕的珍宝,都在此了。殿内殿外所有木质结构都是金丝楠木,不熏香,也能闻到空气中一股浓郁的香气。

吉祥蹲在一旁剥核桃,手里拿了个钳子,手指一捏,咔嚓咔嚓响。

傅云英想了想,不答反问:“您有什么打算?”

朱和昶抓起碗里的核桃仁吃,思考半晌后,认真道:“我能顺利登基,离不开霍指挥使的支持,没有他,未必能选中我。我现在根基不稳,自然要重用他,可我摸不清他的脾气。”

说完话,他挥挥手。

吉祥会意,放下一篓子核桃,躬身退出去,门外其他侍立的小太监也都跟着走远。

朱和昶坐直身子,招呼傅云英也坐下,“你过来,他们都守在外面,别人进不来的。”

傅云英走过去,没按他说的坐到炕上,找了张小杌子坐了。

朱和昶找出一份折子递给她,“霍指挥使上疏,要辞去指挥使一职。”

傅云英接过折子细看,霍明锦的笔迹她已经记住了,确实是他亲笔写的折子。

朱和昶想不明白,轻声问:“霍指挥使为什么要辞去指挥使一职?”

他停顿了一下,压低声音,“我爹说他深不可测,至少十年之内都不能动他,一定得稳住他……他现在不做指挥使了,是不是在试探我?”

傅云英合上折子,垂目答:“皇上,霍指挥使知晓兵事,乃将帅之才,平生所愿,守一方疆土,志不在朝堂。”

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霍明锦担任指挥使期间,深切感受到锦衣卫对朝臣们的威慑力,从长远来说,这并不是好事。

之前曾有一位皇帝认识到这一点,裁撤了锦衣卫,但后来为了压制阉党,平衡朝堂,又不得不恢复旧制。

锦衣卫和阉党一样,都是跳出朝堂之外的非法手段,有用,也有毒。

犹如饮鸩止渴,贻害无穷。

但现在一下子把锦衣卫给裁了,也不可能,只能徐徐图之。

而且锦衣卫指挥使看似风光,实则朝不保夕,等在位者觉得他没有利用价值了,势必将其推出去平息朝臣们的怒火。

霍明锦可不会坐以待毙。

朱和昶皱眉斟酌片刻,缓缓道:“正好兵部尚书一职空缺,塞外最近又不太平,辽东那边卫奴蠢蠢欲动,徐鼎屡次上疏要兵要粮,霍指挥使既然通军事,那就运作一番,由他继任兵部尚书,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总督山陕军务,巡行边塞。”

说完,他加了一句,“老爹还说要加封霍明锦为太子太保,赐玉带,霍明锦自己推辞了。”

傅云英不动声色。

那以后霍明锦就是督师了?

她知道这一切都在霍明锦的计划之内,他这个人是危险的,所处的位子也危险,又出奇的淡然,镇定自若,不知楚王私底下和他达成了什么协议。

他不在乎谁当皇帝,他可以扶持朱和昶登基,也可以把他拽下来。

只要他想。

“那皇上还想要微臣试探什么?”她问。

朱和昶看她一眼,老实道:“也不用试探什么,我只想知道他的态度。”

傅云英答应下来。

不一会儿,到了传膳的时候,朱和昶留她一起用膳。

她推辞不受。

“等等,我……”朱和昶啊呀一声,叫住告退出去的她,这时候送午膳的太监都进来了,他改口道,“朕忘了告诉你,给你找了个差事。”

什么差事?

傅云英一脸疑惑。

等她拿到吉祥送到她面前的圣旨,嘴角抽动了两下。

朱和昶才刚登基,不懂朝政之事,每天需要抽出两个时辰听老师讲经,这些老师呢,自然就由朝中大臣兼任。

傅云英也兼任了,她得给朱和昶当老师。

另外朱和昶下令翰林院编撰典籍,她的名字赫然在列。

这就算了,还给她一个东宫的职位……

朱和昶还没纳妃,哪里来的东宫!

还真是给她找了不少差事。

她只得转回去。

朱和昶正吃饭,看她折返回来,笑了笑,朝她招手,“陪朕一道用膳,有你爱吃的玉笋蕨菜。”

两人在江城书院同住一个院子,他时常去傅云英那儿蹭饭吃——把王府厨子精心准备的饭菜挪到傅云英房里,和袁三、傅云启一起抢位子的蹭法,自然知道她爱吃什么。

傅云英拱手道:“皇上,其他的也就罢了,这东宫博士一职……”

不等她说完话,朱和昶道:“原来是为了这个,这没什么,先把你定下来再说。你放心,其他大臣也有兼任东宫属官的,只是个虚衔。”

见他主意已定,傅云英便不多说了。

收好圣旨正要走,朱和昶又嘀咕了一句:“给你赐了蟒袍,升官的事只能低调一点,大理丞才正五品,是不是品阶太低了?”

傅云英赶紧拔脚退出去。

她走得干脆,还在琢磨着给她身上再安一个职位的朱和昶只得作罢。

算了,别把云哥累坏了。

……

傅家已经举家搬迁至西城长街的新宅子里。

同僚们撺掇她办乔迁酒,她以事务繁多,家中没有主妇操持内务为由敷衍过去了。

刚刚升官的那几位大臣最近家中正好有嫁娶之喜,那根本不是办喜事,而是送礼大会。天南海北的礼物如流水一样,把几家仆人忙了个半死不活。

当天宾客乘坐的马车把巷子给堵严实了,引发整个半城交通堵塞。

后来出动兵马司,才把道路打通。

第二天就有人弹劾那几名官员,朱和昶没有搭理。

傅云英可不想被那些急于成名胡乱咬人的御史抓到把柄。

虽然咬不疼她,但她嫌麻烦,而且实在忙,暂时不想和御史撕破脸皮。

她回到家中,今天休沐,傅云章在家,她本来也在家里,是临时被朱和昶叫进宫的。

门房告诉她,家中来了贵客,傅四老爷和傅云章在前厅陪贵客吃茶。

贵客?

傅云英走过抄手游廊,看到等在外边的随从,个个人高马大,虎背熊腰的,腰间佩刀闪着寒光。

那贵客的身份不用猜了。

  如果觉得蛮丫头/老大是女郎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罗青梅小说全集蛮丫头/老大是女郎大唐第一公主,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