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罗青梅作品蛮丫头/老大是女郎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男人没说话,箭尖仍然指着监军那张眉目如画的面孔。

他不开口,没人敢吭声,林子里静悄悄的,似乎连蝉鸣声也停下来了。

片刻后,男人舔舔干燥的唇,收起弓箭,沉声道:“走。”

话音落下,草丛里的几百支弓同时收起。

一片窸窸窣窣的响动过后,这伙人悄悄离开,没有留下一点痕迹,仿佛根本没有来过。

……

几个老妇人揪住傅云英湿透的衣袖,给她磕头。

“大人,您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她弯腰扶老妇人起来。

“你们不用怕,朝廷会想办法安置你们,皇上心系荆襄百姓,知道你们的难处。派本官前来,就是要让你们有田地耕种,有屋子遮风挡雨,以后不用担惊受怕,四处躲藏。”

老妇人嘴唇直哆嗦,一脸不可置信。

官府真的不会追究他们?他们活不下去了,逃亡本乡,按律法,要被抓回去流放,监军大人却说要给他们田地,让他们安居乐业,这是真的吗?

他们会不会已经死了,这一切只是他们的美梦?

越来越多的流民聚集到傅云英身边,坐在地上,仰头看着她,目光孺慕。

荆襄一带的方言和湖广官话差不多,她用流民们听得懂的方言慢慢道,“你们有什么想说的,都可以和本官说,本官会上奏朝廷,皇上一定会妥善安置你们。”

众人虽然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落到他们头上,还是忍不住侧耳细听她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仅仅只是听她诉说,他们就觉得心里甜滋滋的,前路一片光明。

傅云章越过人群,走到傅云英身边,示意自己来接替她,附耳道:“先去换衣服。”

她一路奔波,先出了一身汗,又蹚水走进河里,衣衫透湿,接着被流民们拉住问东问西,没法脱身,毕竟是女子,身体会受不了的。

傅云英轻轻嗯了一声,转身离开。

看她要走,流民们惊慌失措,都跟着站了起来。

傅云章站到人前,摆摆手。

众人见他生得标致,态度温和,心里稍稍安心了一点,不过目光仍然紧紧黏在傅云英身上。

乔嘉跟上傅云英,带她走到临时搭建起来的帐篷前,掀开帘子,“公子,里头备了香汤。”

她谢过乔嘉,进帐篷脱下湿透的衣衫,香汤擦身,换上一件大红纻丝一撒。

蟒服泡过河水,肯定没用了,较真的御史可以拿这个弹劾她不敬御赐之物,她得先写一封请罪的奏疏。

天色渐渐暗下来,苏桐找到向导,让他先带百姓们去最近的村庄修整,这么多人露宿野外,容易染病。

一行人陆陆续续离开河岸,找到一处被焚毁了一半的村庄安置。

还好现在是夏天,只要有屋瓦遮挡,毒蛇毒虫进不来,铺上草席,便是席地而睡也不要紧。

傅云英他们没睡,留下两个随从,连夜继续赶路。

百户说曹总督离这里不远,就在前方三十里的山谷中安营扎寨。

她想尽快赶过去,制止曹总督对平民的滥杀。

早点到,就可以多救几个人。

浓稠的夜色中,火把燃烧的光芒微弱如流萤。

山林中时不时传来可怖的狼嚎声。

随从们身经百战,自然不会怕这个,行走山间,如履平地。

那些让人口齿生寒的狼嚎声越来越近,他们也不慌不忙。

几个文官就不一样了,他们大多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体弱书生,走山路都得小厮书童搀扶的那种,这些天跟着傅云英翻山越岭,简直是吃尽苦头,还要赶夜路,听野兽跟在身后嚎叫,心肝一颤一颤的,随时可能被吓死。

张景贞看不清路,跌了一跤,周围人小声哄笑。

他眼眸低垂,在随从的帮助中站起身,拍拍衣襟。

抬头看一眼走在前方的傅云英,脸上青青白白,顾不上查看哪里摔伤了没有,咬牙继续走。

不多久,就到了营地,远望一片灯火通明。

傅云英先派几个随从过去通知曹总督。

谁知等他们走到营地外面了,都没有人过来迎接。

终于走出大山了,礼部主事心有余悸,擦把汗,踮脚看看营地辉煌的灯火,小声问:“我们先进去求见曹总督?”

傅云英摇摇头。

她身上带着朱和昶的亲笔书,曹总督必须如接驾一样大开营门前来接旨。

很快,随从走了出来,拱手道:“大人,曹总督的亲兵说总督已经睡下,先让您去营中休息,等明日再安排接旨仪式。”

傅云英冷笑一声,道:“不用等明日,直接领我去曹总督的帐篷。”

随从答应一声,带着她往里走。

亲兵们忙过来拦阻,傅云英举起尚方宝剑,“御剑在此,如陛下亲临,你们想造反?”

将官、士兵们面面相觑,忙跪下。

傅云英双唇紧抿,大踏步走进去,傅云章等人紧随其后。

一行人浩浩荡荡,到得曹总督帐前,里头灯火幢幢,人影晃动,说话声响亮,其中夹杂着爽朗的大笑声。

礼部主事走上前,耳朵贴在帐篷上细听,点点头,“曹总督在里面,他们在吃酒。”

傅云英给乔嘉使了个眼色。

乔嘉会意,拔刀劈开帐帘。

里头惊叫四起,几个斟酒传菜的杂役离帐篷最近,还以为碰到敌袭,吓得大叫。

在座的人纷纷站了起来,拿起趁手的武器挡在身前。

唯有当中一人处变不惊,手里拿了只酒碗,撩起眼皮,扫门口一眼。

此人方脸大耳,鹰钩鼻,短须,正是镇守荆襄地区的曹总督。

他眼神深邃,和傅云英目光相接,冷哼了一声。

帐篷内气氛僵持,将士们手中的兵器闪烁着冷冷寒光。

傅云英不露怯色,径自走上前。

“曹总督,本官奉诏前来,尔为何拒而不见?”

曹总督仰头喝下碗中美酒,懒洋洋道:“原来傅监军到了,有失远迎。”

傅云英看他一眼,接过乔嘉递来的函书,“圣旨在此,曹总督听旨。”

曹总督眼皮往上,轻哼一声,撩开衣袍,起身叩拜。

听傅云英念完圣旨,他额前青筋浮起,握紧双拳,想也不想就要跳起来。

皇上竟然要他停止围剿荆襄流民,只需要将苗八斤带领的几千人解决了就好,剩下的想办法安抚招抚,还要他听傅监军的指令行事,他堂堂总督,竟然要被一个黄毛小儿压在头上?!

旁边的幕僚忙拉住曹总督,劝他不可莽撞,“傅监军带有尚方宝剑,可先斩后奏,总督三思。”

曹总督忍耐下来,接了圣旨。

傅云英给了下马威,曹总督才不甘不愿让人收拾干净帐篷给他们住。

出了帐篷,傅云章双眉略皱,“曹总督脾性暴烈,这么激怒他,怕是不妥。”

傅云英摇摇头,小声说:“二哥,没事。曹总督那人欺软怕硬,我若示弱,他会得寸进尺,视我如无物。唯有先从气势上压他一头,他才会服软。”

她听霍明锦说起过曹总督,此人确实能征善战,但桀骜不驯,有点欺软怕硬,遇到软弱的人,他会加倍欺辱,遇到比他强的人,他才会收敛脾气。他性情暴躁归暴躁,可并不傻,之前还给京师里的几位阁老送过厚礼,知道她是朱和昶派来的,绝不敢动她。

听她这么说,傅云章点点头。

胡乱睡下。

翌日一大早,傅云英请曹总督过来商议围剿苗八斤的事。

曹总督忍气前来。

傅云英不懂军事,没有瞎指挥,先道:“不瞒总督,如今朝中弹劾你的折子就犹如雨后春笋一样,挖了一茬,还有一茬刚冒尖。皇上本想把事情压下来,无奈群臣联名弹劾你,说你滥杀无辜,罪大恶极,要将你召回京治罪。”

曹总督睚眦欲裂,手按在腰间佩刀上,怒道:“何人敢冤枉忠良?我为皇上尽忠职守,天地可鉴!”

傅云英沉默了一会儿,笑了笑,道:“曹总督的忠心,皇上自然深信不疑,所以才会派本官前来助总督一臂之力。”

曹总督眼睛眯了眯。

傅云英道:“总督领兵剿灭起义军,我招抚流民,予以安置,尽早平息叛乱,好叫皇上安心。”

曹总督一哂。这监军倒是识趣,不准备插手他围剿流寇的事,虽然终究是个麻烦,但怎么说也是皇上最信任的臣子,先忍他几天再说。

京师那些文官联名弹劾他,才让他头疼。那些文官假仁假义,只知道动嘴皮子,动不动就弹劾这个弹劾那个。皇上仁厚,纵着文官,他以后得小心点,免得一世英名败在几个文官手上。

之前的陕西总督,戎马一生,就因为常年在外领兵,引来先帝的猜忌,被京中几个文官轻飘飘几句谗言给害死了。

曹总督心思飞转,走出帐篷后,叫来幕僚商议。

幕僚昨晚刚刚收了乔嘉送的一千两银子和两颗夜明珠,这时眼珠转了转,拱手道:“大人,傅大人深受皇上信任,据说不久就要升官,此次皇上派他监军,就是给他添点资历。如今朝中几位阁老,有一半是傅大人当初引荐给皇上的,可见皇上很重视傅大人的意见。只要傅大人肯为大人美言几句,那些整天上跳下窜的文官的意见,不就是耳边风吗?”

和傅监军起冲突对总督大人没有任何好处,他是一心为总督大人想才这么劝总督的,绝不是因为傅监军的银子!

耳边风,风吹吹就散了。

曹总督冷哼了一声,勉强答应下来。

如果傅监军和之前那些上战场的文官一样,是个怕事的,他根本懒得理会对方,刀子亮出来,保管把对方吓得屁滚尿流。

可这个监军分明不怕事,他不得不谨慎对待。

曹总督对傅云英的忌惮让昨晚提心吊胆一整夜的苏桐等人都松了口气,还以为这两人今天可能要打起来,没想到凶名在外的曹总督昨晚还一副凶神恶煞的骄横模样,今天就变得客气起来了!

……

警告曹总督,不许他再滥杀流民后,傅云英马不停蹄,带着随从们,沿途走访山中所有村落。

起初老百姓听到马蹄声就携家带口往山里躲,她不许随从追赶,耐心和来不及逃走的老人说明自己的来意,留下几袋米粮,去下一个村落。

她耐心听流民诉苦,问清他们的来历,跟随她的官员有的负责造册登记人口,有的统计数据,傅云章和苏桐则沿路观察地质水文,看哪里合适建造城镇,哪里适合耕种,哪处河谷可造渡口,详细记录下来,绘制成图。

半个月后,傅监军的名声渐渐在流民中流传开来。

传说傅监军是个有菩萨心肠的好官,他带着尚方宝剑,杀尽天下狗官,是专程来解救流民的。

又过去七八天,再等傅云英去深山走访时,终于有一个村落的人鼓起勇气留下来,打开房门,请她去屋子里吃茶。

她被一村子枯瘦如柴的流民围在当中,问他们:“你们想不想回到家乡?”

流民们摇头。

他们和躲进山里避难的流寇、盗贼不一样,他们原本是勤勤恳恳的好人家,因土地被当地豪强大族霸占,告到官府,却没人帮他们做主。他们失去田地,却还要缴纳越来越多的税赋,实在活不下去了,又舍不得卖掉自己的儿女,只能逃走。如果返回原籍,他们还是会活活饿死的!

傅云英环视一圈,“如果朝廷给你们田地耕种,让你们从流民转为良民,你们会跟着那些流寇作乱吗?”

流民们忙跪在地上磕头,道:“小的们只想安生过日子。”

“好。”傅云英点点头,“朝廷决定在荆襄设置府州郡县,给你们田地,让你们恢复良民身份。你们这些年开垦出来的土地,都归你们所有,你们盖起来的房屋,也是你们的私产,所有人就地附籍,从此以后,你们就是良民了。以后朝廷会在这里建学堂、市镇,开设渡口,通商船,你们可以送孩子去学堂念书,种田耕地之余,还可以养蚕织布拿去市镇贩卖。”

这些天他们一直在讨论具体的安置措施,已经写成《流民安置疏》送回京师,朱和昶亲笔朱批,同意在荆襄一带设置新的郡县府治,减免赋税,给予流民们良民籍贯。

她说完,众人久久不出声。

做梦都不敢想的巨大惊喜劈头掉下来,他们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片刻后,老人们失声痛哭,年轻人欢呼雀跃。

他们是良民了!他们能够光明正大去外边市镇看热闹,他们的子孙后代可以上学读书,甚至还能考科举!

这些年,他们活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身份不被承认,看到生人就往山洞草窝里躲,终于,他们能堂堂正正做人了!

躲在一边抱着孩子的妇人们泪如雨下。

村民们跪下,哭着道:“皇上仁慈!大人仁慈!小的们来世做牛做马,报答大人的恩德,愿生生世世都当皇上的子民!”

苏桐等人站在一旁,看着眼前此景,鼻尖发酸,心里酸酸涨涨的,溢满了酸甜苦辣。

张景贞掩饰地咳嗽几声,揉了揉鼻子。眯着眼睛凝望一点不计较村民们身上散发的酸臭味、含笑和他们拉家常的傅云英,眼神莫名。

……

傅云英一行人走出村庄很远,回头一看,村里的人还遥遥跟在后面。

她让乔嘉过去劝村民们早点回家,天色已晚,夜里山中会有野兽出没。

村民们嘿嘿傻笑,道:“山里还乱着,我们送送傅大人,马上就回去!我们腿脚快,走一会儿就到家了。”

苗八斤揭竿而起,四方流民起义。他们人数众多,分布在大山深处,粗略算来,有十几支起义军。

曹总督这个月消灭了其中三支,剩下的起义军到处流窜,还在反抗。

幸亏傅云英到处走访,之前曾被官府骗过一次的老百姓被她的诚意所打动,愿意再相信官府一次,而不是举家投靠起义军,所以目前起义军的人数没有变多。

本朝太、祖当年就是这么发家的,流民起义不可小觑。如果她来晚一点,荆襄数百万流民全部被起义军煽动作乱,那曹总督也未必能扛得住。

村民们有自己的私心,胆子小,像墙头草一样随风倒,但官府保证能让他们安生过日子,那他们也非常忠诚。

傅监军是他们心目中的活菩萨,他们得把傅监军保护好了。

他们一直把傅云英送到大路上,看她骑着马走进营地,才转身回去。

营地里,傅云章回头看那些村民举着火把离去,翻身下马,感慨了一句,“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

用兵的要领,在于擅于使民众归附自己。

傅云英刚下马,正低头喂自己的爱驹吃果子,听到这句,嘴角微翘,拍拍马背,道:“不然。兵之所贵者埶利也,所行者变诈也。”

不对,用兵看重的事形势有利,施行的是机变诡诈。

礼部主事走过来,插嘴接下去:“善用兵者,莫知其所从出!”

善于用兵的人神出鬼没,没人知道他们是从哪里出来的。

他们一句一句接下去,工部另外一个主事走过来,哈哈大笑,“行了,咱们一帮文官,没事在这里讨论什么兵要?也不怕那些武官笑掉大牙!”

众人相视一笑。

进帐洗漱,吃过饭,傅云英合目睡下。

白天累了一天,本应该睡得很沉,她却在枕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讨论兵法的时候,不免想到霍明锦,他北上回京,她却南下来了荆襄,这么久没见,不知道他会不会和苏桐一样晒得黑如煤炭。

期间一直通信,他这人实在太肉麻了,信写得简直缠绵悱恻,想她的话可以反反复复强调一沓纸,她都不好意思多看。

夜半的时候,帐篷外传来一片窸窸窣窣的轻响声,似乎是落雨了。

傅云英翻了个身,目光落在湘竹屏风外的帐篷上,蓦地睁大眼睛。

帐篷里没有点灯,黑魆魆的,营地外却有火把照明,此刻夜半时分,四周静悄悄的,却有一道高大的身影,赫然映在帐篷上!

她咬住唇,立即清醒过来。

傅云章他们的帐篷在她附近,乔嘉和另外几个护卫从早到晚换班巡视,绝不会离开她的帐篷几丈远,怎么会有人接近她的帐篷,还在外边窥视?

她汗毛直竖,尽量不发出一点声响,小心翼翼去摸床边的竹哨子,那是她示警用的。

然而还没等她够到竹哨子,几声利刃划破帐篷的割裂声响后,那道黑影如闪电一般,疾步奔至床前,一把扣住她的手,同时捂住她想呼救的嘴巴。

暗夜中,男人俯身压下来。

近在咫尺,能看清男人一双眼睛清亮如水,眉骨高挺,右脸上一道长长的刀疤。

“傅监军,得罪了。”

作者有话要说:

云哥和二哥他们讨论的那几句兵要之法,引用的是《荀子》的原文。

第159章 (十)

“傅监军最好不要大声叫喊,否则我的剑可能会失控。”

男人嗓音粗哑,说着话,松开紧捂傅云英嘴巴的手,宽大手掌一翻,掌心寒芒闪动。

他手中的短剑离她的咽喉只有几寸的距离。

傅云英一动不动,即使被他压制着看不见,也能敏锐感觉到剑锋凛冽的锋芒。

她丝毫不怀疑,只要她发出一点点声音,这柄短剑会立刻刺入她的喉咙。

男人薄唇轻抿,眉毛浓黑,右脸上的刀疤显得有几分狰狞。

傅云英心思电转,一瞬间,十几种应对之策从脑海里一一闪过。

但都没用,在绝对的力量压制下,她不宜轻举妄动,免得激怒对方。

他既然深夜潜入营地,必定有所图谋。

沙沙风雨声从裂口灌进帐篷,原来外面果真落雨了。

黑暗中,刀疤男人双眼发出淡淡的暗光,凝视她片刻,嘴角挑了挑。

“闻名不如见面,传说傅监军貌若妇人好女,果真如此。”

浑厚的声音里似乎带了几分笑意。

这一丝笑中,却有让人胆寒的血腥煞气。

暑热天,傅云英仍然穿长衫入睡,刚才试图挣扎,衣襟微微敞开了一点,露出一抹光洁雪腻的柔滑肌肤。脖颈修长,凸起的美人骨光滑平直,纤细灵秀。

帐篷里黑魆魆的,那一抹凝脂散发出淡淡的瓷白光泽,如冰肌玉骨。

这给男人一种错觉,仿佛自己在欺负一个女人似的。

他浓眉微皱,不自觉收敛杀机,拿短剑的手下意识收了些力道。

趁他愣神,傅云英手指张开,够到竹哨子,一把攥住。

男人将她的动作尽收眼底,没有阻止,任她抓住竹哨子,低笑几声,仍然扣着她的手,“傅监军,你示警也没用,你的人暂时动不了。”

他没有说谎,都这么久了,乔嘉他们还没出现,必然有什么变故……

傅云英不动声色,抬眼和男人对视。

“苗八斤?”

孤身入险地,有胆量,有谋略,有智计,流民中这样的人物屈指可数,不难猜。

男人挑了挑眉,似笑非笑。

“傅监军果然聪慧。没错,我就是苗八斤。”

傅云英知道,苗八斤应该不是眼前这个男人的本名。

傅云章和苏桐查来查去都查不到这个人,他们认为苗八斤肯定是他隐姓埋名的时候用的化名,他可能是为了避祸带着家人躲进深山中,不想一家人还是惨死刀下,为了给家人报仇,便煽动流民起义。

流民大多是流亡的老百姓,只知道种地,不懂武艺,更不会打仗。苗八斤却能带领这帮什么都不会的乌合之众把能征善战的曹总督和他的几十万大军耍得团团转,至今朝廷大军还没有找到苗八斤的老巢,虽然剿灭了几支响应他的队伍,却没法伤苗八斤本人一根汗毛。

傅云章认为苗八斤可能是世家豪族之后,一般读书人家只会教子弟读四书五经,少有教领兵打仗的,苗八斤能多次以少胜多、化险为夷,必定是通晓军事之人,这样的人不可能是普普通通的农人之子。

如果二哥他们猜错了,苗八斤确实出身微贱,那只能说明此人天赋异禀,乃天纵之才。

好在追随苗八斤的只是一群刚刚放下铁锹、锄头的流民,如果他手下有一支军队,又或者他隐忍潜伏,偷偷训练流民,那么不出几年,他势必成为朝廷心腹大患。

“阁下深夜造访,有何贵干?”

傅云英直视着苗八斤。

苗八斤双眼微眯。

听这监军平淡的语气,倒好像他真的只是个偶然来访的客人,宾主二人正隔着茶桌对坐,客气交谈。

而不是像眼前这样,他紧扣着监军的手,牢牢压制着对方,对方只能躺在榻上,动弹不得。

瞧着像女人,胆子倒是壮。

苗八斤咧嘴一笑,短剑抵住傅云英的脖子,左手拍拍她的脸,“傅监军生了一副好皮相,就这么杀了你,倒有点舍不得。”

敌强我弱,傅云英忍下这口气,冷笑几声,一字字道:“你在这里杀了我,荆襄几百万流民,绝无生路。”

苗八斤面色沉下来,神情阴冷。

傅云英毫无惧色,接着说:“本官不是危言耸听,荆襄数百万流民的性命,尽系于我一身。你杀了我,我这月余来的努力全部功亏一篑。设置州县,就地附籍,全部会变成一纸空文。铁蹄会踏遍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届时血流成河,尸横遍野,而这一切,是你引起的。”

既然苗八斤不是普通人,那么就用不着和他兜圈子。

“喔?”

苗八斤脸色阴沉,声音变得冷漠起来。

“现在杀了你,朝廷增派几十万大军来镇压我,又能如何?一帮酒囊饭袋而已!”

他手上一沉,短剑吻上雪白的脖颈。

剑气凛然,咽喉一阵冰冷的刺痛。傅云英没有呼痛,挪开视线,微微一笑。

苗八斤停了下来,看着她略带嘲讽笑意的嘴角。

“你笑什么?”

傅云英淡淡道:“我笑我的,与你何干?要杀便杀。”

苗八斤愣了一下,哈哈大笑。

“你这伢子,真的不怕死?”

傅云英冷哼了一声。

  如果觉得蛮丫头/老大是女郎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罗青梅小说全集蛮丫头/老大是女郎大唐第一公主,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