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罗青梅作品明朝小官人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金蔷薇冷笑一声:“咱们这样的人家?“

一字一句说得咬牙切齿,仿佛觉得这句话十分可笑。

贺妈妈和竹叶面面相觑,不敢吱声。

金蔷薇摆摆手:“再骄纵也骄纵不过杨家那个大小姐,既然贺妈妈说她相貌生得好,那没什么可挑挑拣拣的,就她吧。“

贺妈妈不敢反驳,答应一声,回房发愁怎么说动李乙许下这门亲事。

竹叶给金蔷薇斟了杯浓茶,“小姐,大少爷才几岁,订亲是不是早了点?“

金蔷薇徐徐吹去萦绕在杯口的热气,浓茶入口,苦涩从舌尖一直滑入肠胃:“不早了,他成天不着家,得找个厉害点的治治他。“

“李家三娘就能治得住大少爷?“

金蔷薇冷笑道:“总比杨天娇要好,再不给大郎订亲,田氏就要把杨天娇娶进家门了。“

上辈子杨天娇是个十足的惹祸精,害死自己的爹娘兄弟不说,还连带着把夫家全家给坑害了。大郎上一世被田氏害死,这辈子她尽心竭力,处处小心,在田氏的眼皮子底下战战兢兢过了七八年,才渐渐站稳脚跟,把唯一的弟弟拉扯到这么大,怎么舍得让杨天娇那个女人再害了大郎?

而且她记得分明,李家三娘上一世很早就夭折了,可这辈子的李三娘竟然安然无恙地活到十二岁,她和大郎一样,都是改命之人,把他们俩绑在一处,对他们二人说不定都是好事。

上辈子两人都是四五岁就夭折,这辈子机缘巧合,两人都渡过了生死劫难,说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双也不为过。

金蔷薇下定主意,不再犹豫,换了身鲜亮衣裳,到正院求见祖母韩氏。

韩氏爱热闹,院子里养了一堆留着辫子的小丫头,见到她,众人不敢怠慢,争着打帘子,筛清茶,“二小姐来了!“

一个模样清秀的大丫头挡在屏风前,含笑道:“二小姐先在外边吃杯茶,老太太在歇晌呢。“

韩氏倚在罗汉床上打瞌睡,听见外孙女来了,立即道:“让二娘进来。“

坐在脚踏上剥栗子的丫头连忙丢下钳子,转过屏风,“老太太请二小姐进来说话。“

金蔷薇看也不看大丫头一眼,径自走进东边厢房。

大丫头脸色白了白,冷哼一声,甩手跟进厢房。

韩氏一把将金蔷薇搂入怀里:“我怎么记得今天杨家嫁闺女?“

金蔷薇倚着韩氏,心里略觉好受了些,上辈子,只有祖母韩氏和表哥是真心对她好的,她重活一世,除了救下弟弟以外,唯一的奢望,就是想好好孝顺祖母,让她老人家颐养天年,“我不爱热闹。“

韩氏哈哈笑道:“你这脾气,也不晓得随了谁,嫁闺女多好玩,我年轻的时候,听说谁家嫁闺女,跋山涉水走上两个时辰的山路,也要过去瞧瞧世面,有时候运气好,能看到坐轿子的新娘,恨不能跳上去跟新娘子一块儿嫁人。“

满屋子的丫头都笑了起来,金蔷薇微微扯起嘴角,凑到韩氏耳边,低声道:“阿婆,说到亲事,我最近给大郎相看了一户人家。“

韩氏喔了一声,示意丫头们出去:“只留下二娘陪我睡一会儿,你们都到外头守着,谁都不许进来。“

等丫头们都出去了,韩氏叹口气,“二丫头,你继母给大郎找的,可是杨家的闺女,官家小娘子,嫁妆不比咱们家差什么,你怎么就是看不上他家的大姑娘?“

金蔷薇冷声道:“阿婆,田氏没安好心,上一次她找人撺掇大郎去大江游水,想把大郎淹死在大江里,要不是有人偷偷给我递信儿,只差一点点,大郎就真的着了田氏的毒手。田氏心思歹毒,怎么可能真心实意为大郎张罗婚事?那个杨天娇,就是陪嫁一座金山,我们大郎也不会娶她的!“

韩氏默然不语,儿子精明了一辈子,却在内宅上犯了糊涂,发妻死后,他为了和藩王府的金长史攀关系,娶了金长史的外甥女田氏进门。自那以后,金家借着藩王府的名头,确实平步青云、愈加兴旺,可田氏也把金家后宅搅和得乌烟瘴气。她的大孙子金雪止小小年纪,泥团一样招人疼的小娃娃,田氏竟然狠得下心,三番五次想置他于死地。那时候她因为儿媳死得冤枉的缘故,和儿子闹得很僵,整日不出门,一心只顾着儿子置气,根本无心顾及其他。可怜大孙女一个女娃娃,不知吃了多少苦头,才把弟弟拉扯长大。

她觉得愧对大孙女和大孙子,平时对他们很纵容,只要姐弟俩不闹出什么作奸犯科的大丑事,哪怕他们把整座金府翻过来,她也不过轻轻笑骂几句而已。

结果把大孙子养成了一个无法无天的混世霸王,而大孙女呢,偏执古怪,满身戾气,一点不像个十几岁的小娘子,倒像个怨气冲天的怨妇。

韩氏活了大半辈子,知道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趁着自己的身体还硬朗,修复金蔷薇姐弟俩和他们父亲的关系,可惜始终没有什么进展。

大孙女不仅恨田氏,也恨她的生身父亲,无论韩氏怎么试图劝解,她都听不进去。

如今田氏给大孙子挑了一门亲事,是杨县令家的千金,说句心里话,韩氏对这门亲事,是一万分满意的。大孙子到处惹祸,也只有找个手握权柄的好岳家,以后才能保一生平安。而且杨天娇那闺女韩氏见过,虽然生得黑了些,倒也不难看,而且说话干脆,看起来手脚利落,比田氏那样娇滴滴的要强多了。

更重要的是,杨天娇的母亲金氏,是藩王府金长史家的远亲。

虽然知道田氏一直想对大孙子不利,但杨家这门亲,却真的是门好亲,韩氏一时有些犹豫,不想因为对田氏的成见,而耽误大孙子的将来。

可金蔷薇却一口咬定杨天娇娶不得,问她原因呢,她又说不出,只是一个劲儿地把田氏拿出来说事。

这让韩氏心中隐隐有些担忧:大孙女的执念太深了,长此以往,怕是要酿成大祸。家宅不宁,往往会引发宗族败落,金家发家才几十年,孙辈中的大郎和田氏所出的二郎兄弟不和,他们金家,注定只能风光几十年吗?

金蔷薇见祖母一直不说话,也叹了口气,态度放和软了些,轻声道:“阿婆,李家三娘不止模样生得出挑,八字也好,我托人找大师算过了,和大郎的正好相配,是旺夫之相呢!“

韩氏眉头轻轻一皱:“李三娘?那个闹得沸沸扬扬的大脚李三娘?“

“不错,就是她。上回大郎被人撺掇去大江游水,就是在江上遇见她,才耽搁了行程,不然我的人也来不及把他叫回岸上。阿婆,我觉得李三娘就是大郎的保命符,有她在大郎身边,我夜里也能睡得踏实些。“

韩氏满脸慈爱,长满斑点的双手摩挲着金蔷薇的脸颊,这个大孙女,鲜花一样的年纪,本应该无忧无虑,每天和丫头们一起踢毽子、捏泥巴,可她为了保护弟弟,硬是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死气沉沉的老太太,而这一切,都是儿子造的孽。

韩氏浑浊的双眼里闪过一丝怜惜,没有再提杨天娇,顺着金蔷薇的话道:“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李三娘确实和大郎有缘,可她是杨家退过亲的,身份上是不是不大合适?“

见韩氏终于松口,金蔷薇微笑道:“退过亲又怎么了?咱们家大郎就得配个大脚的娘子,不然怎么逮得住大郎?“

韩氏拧拧金蔷薇的鼻尖:“哪有你这么挑人的!罢了罢了,既然你中意李三娘,哪天把她请到我房里来,让我好好看看,是不是真有你说的那么好。“

金蔷薇皱眉道:“先订亲再说吧,免得夜长梦多。田氏今天去杨家赴宴,保不定她会和金氏说什么。“

韩氏轻笑一声:“你放心,我虽然老眼昏花,不中用了,大孙子的婚事,还是得由我来做主,不管你继母做多少文章,我说一个不字,谁也别想给大郎订亲!就是你爹也得听我的!“

☆、第50章

杨家内院,田裹儿确实在和金氏商量杨天娇和金雪松的婚事。

外面四处欢声笑语,犄角旮旯里也能听见外院的斗酒声,加上鞭炮锣鼓齐鸣,面对面说话,也得用喊的,两人自诩是有教养的贵夫人,说话细声细气,一句话说上四五遍才能听清大概意思,断断续续说了半天,还是围着几句客套话打转。

田裹儿干脆直接点明来意:“表姐,我和官人都很喜欢天娇那丫头,大郎和她正是一对金童玉女,以后天娇进了金家门,我们会把她当成自己的闺女一样疼爱,连晚香丫头都得靠边站。“

金氏微微一笑,态度有些矜持,岔开话道:“说起来,今天怎么不见晚香?“

金家大郎金雪松是金家的原配夫人所生,而田裹儿只是个填房罢了。金氏从小和田裹儿一道儿长大,表妹的性子到底如何,她比外人看得更清楚。虽然不知道田裹儿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金氏可以确定,田裹儿绝对没安好心。天娇是她的心肝肉,她才舍不得让女儿嫁去金家受苦。

田裹儿没有因为金氏的冷脸而退却,挽起金氏的胳膊,笑道:“天娇去了一趟武昌府,好几天没见着她,我和晚香都怪想她的。晚香成日提不起劲儿,总念叨着她的天娇妹妹呢!今天没等我出门,就自己来了,这会子估计正和天娇那帮手帕交在一块儿联诗作对。“

丫头在一旁道:“大小姐嫌外边闹得慌,和金小姐她们在院子里摆了一桌茶果,在玩击鼓传花。“

金氏笑道:“今天大侄女出阁,我忙得脚不沾地,她们小娘子倒是清闲,知道躲在后院里逍遥,咱们看看去。“

田裹儿未出嫁前也是个喜欢风雅的人物,闻言立刻附和:“我也跟着表姐偷偷懒,看看天娇和晚香做的诗如何。“

丫头簇拥着二人一路穿花拂柳,过了穿廊,忽然走来一个蓝衣婆子,在金氏耳边说了几句话。

金氏眼角眉梢的笑意顿时褪得一干二净,脸色铁青,声音陡然拔高,从齿缝里冷冷吐出几个字眼:“他也配!“

下人们噤若寒蝉,不敢说话。

田裹儿看金氏隐隐像是要发怒,生怕殃及鱼池,搭讪着道:“今早多喝了两碗梅粥,有些不消化,表姐先去和天娇她们一块玩联句,我去解个手。“

转身就溜了。

金氏哪里还顾得上田裹儿,裹挟着一腔怒火,找到内院书房,一把推开门:“官人竟然让那个贱种去盛家送亲?“

哐当一声巨响,书房里的人都吓了一跳。

金氏冷笑一声,大踏步走到桌案前,指尖差点戳到杨县令的眼睛里去:“你竟然敢让杨天佑那个贱种以杨家子弟的身份去盛家送亲?“

杨县令面皮紫涨,强撑着道:“侄女儿和天佑从小玩得好,她提出要天佑去送亲,新嫁娘的要求,我不好回绝嘛!“

金氏随手抄起桌案上的一把戒尺,劈头盖脸往杨县令身上砸去:“一个青楼女子生的野种,也好意思到处招摇?还不都是你惯的,你还想瞒我,没有你替他撑腰,谁敢让他上马?“

杨县令连连求饶:“夫人息怒,此事真的和我没有关系啊!“

一旁的婆子丫头们也一叠声劝阻:“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夫人莫要动怒,有什么话慢慢问就是,今天家里人多眼杂的,老爷好歹也是个县令,夫人怎么也得给他留几分脸面。“

几个门客看到堂堂县令竟然被老妻指着鼻子臭骂,然后又一顿暴打,个个都是一脸不可置信,接着是窘迫难堪,再就是恐惧害怕。想悄悄退出房门吧,金氏带来的奴仆把门口堵得严严实实的,继续站着吧,旁观县令老爷被内人教训,他们以后还能在瑶江县找着好差事吗?

好不容易等金氏打累了,正大口喘气的工夫,杨县令端起一盏茶,蹑手蹑脚走到金氏身边:“夫人先喝杯茶缓缓。“

他脸上已经印了好几条血痕,说话时有些龇牙咧嘴——扯动伤口时疼的。

金氏一把将茶杯挥落在地,上好的官窑瓷器,顿时摔得粉碎,茶水溅得到处都是。

门客们终于反应过来,纷纷挡到杨县令身前,家务事他们不敢多嘴,只能替杨县令挨打了,只希望杨县令看在他们的忠心上,不要因为恼羞成怒而把他们赶出县衙啊!

金氏扫了众人一眼,哼了一声,“杨天佑那个贱种呢?是不是已经去盛家了?“

下人在一旁回道:“盛家人还没来迎亲呢,九少爷在东边跨院里招待宾客。“

杨县令颤颤巍巍道:“夫人,今天是侄女儿出阁的喜宴,别把事情闹大了,免得外人笑话。“

“你把贱种接回府里的时候,怎么不怕别人笑话?“金氏面容扭曲,一字一句道,“有我在一天,贱种休想好过!这是你杨书堂欠我的!“

杨县令看着金氏血红的双眼,心里泛起一丝挥之不去的苍凉之意,神色从讨好转向颓然,半天说不出话来。曾几何时,那个温柔贤惠、说不了几句话就脸红的腼腆发妻,竟然变得如此凶恶狰狞,比无理取闹的市井泼妇还面目可憎,让他觉得无比陌生,然而说到底,这一切的源头确实是他这个丈夫造成的,他怎么忍心去责怪金氏?

金氏丢下无言以对的杨县令:“去东跨院,拦下那个贱种!把他的一双腿打断了,看他怎么去盛家送亲!“

奴仆们不敢拦着,跟着金氏直冲向东跨院。

也是凑巧,杨天佑带着阿满把一个醉酒的族叔带到厢房里休息,顺道去房里换下被酒水脏污的衣裳,正好从穿堂经过。

两厢迎面撞上,就如狭路相逢,彼此都是杀气腾腾。

金氏见杨天佑头梳正髻,穿着一身鸭蛋青锦袄棉袍,愈发显得相貌堂堂,犹如一竿翠竹,不仅气势凛然,还气象潇洒,心头火气烧得愈旺,口中爆出一声怒喝:“还站着做什么,给我打断他的腿!“

下人们一拥而上,把杨天佑和阿满围在中间。

阿满急得团团转:“夫人,今天可是咱们杨家举办喜宴的正日子,金长史家的大少爷还等着少爷去敬酒呢!“

金氏冷笑连连:“金雪止得管我叫声表姨,他要为你家那个贱种少爷出头,只管来找我好了。“

阿满冷汗直冒,悄悄后退两步,对杨天佑道:“少爷,你先跑,我拖住他们。跑到前堂就没事了。“

杨天佑挑起嘴角,淡笑一声,轻轻挥动着一把洒金折扇,环顾一圈,眼神里像带了寒光利刃,生生能剜下别人脸上的血肉:“想打断我的腿?先想想你们的身家性命都在谁手里。“

众人不敢和他对视,犹豫片刻,纷纷低下头,退开了两步。

金氏暴怒道:“你们竟然怕一个贱种?杨家以后就算分给堂支的子弟继承,也不会给贱种一分一毫,你们怕他做什么?打断他得腿,我重重有赏!“

杨天佑张开双臂,满不在乎道:“谁敢上前一步,就去和老袁作伴吧。“

众人吓得一颤,老袁从前是柴房里的仆役,杨天佑直到七八岁前,一直在他跟前当差。老袁按着金氏的吩咐,对杨天佑非打即骂,还总克扣他的伙食,不让他吃饱饭。杨天佑每次反抗,都会被打得头破血流。众人冷眼旁观了好几年,早就见怪不怪。

等杨天佑一天天长大,老袁再不能对他颐指气使,甚至还常常会被杨天佑反过来欺辱。

一年前,杨天佑不知怎么拿到了老袁一家的卖身契,把他们全家上上下下十几口,全都卖到北边的苦窑里去挖煤,才不过半个月,老冤家就死了八口人,据说现在可能一个都不剩下了。

奴仆们过惯了苦日子,但日子再苦,总能穿饱吃暖,而且还有个以后说不定能发达的盼头。和被卖到苦窑比起来,给人当奴才简直是享福了。老人们都说,没人晓得地狱是什么模样的,但他们宁愿下地狱,也不想去苦窑受罪。

九少爷不像文弱心软的五少爷,他说得出,就做得到。

众人想明白这一点,再不敢继续围着杨天佑,而是渐渐退到金氏身后:“夫人,还是等官人来拿个主意吧。“

“混账!“金氏一巴掌把劝自己的婆子打倒在地,“没用的东西!“

杨天佑微微一笑,颊边隐隐一个甜甜的笑涡:“太太仔细手疼。“

金氏怒视着杨天佑:“你以为翅膀硬了,以后就真能和我对着干了?“

杨天佑一步一步走到金氏身前,黑白分明的双眸里平静得出奇,一字一句道:“太太以为我永远是那个长不大的、什么都不会,只能躲起来抹眼泪、随你想打就打、想骂就骂的小娃娃吗?“

“你是什么身份,敢对我这么说话?“

金氏的巴掌再度扬起。

眼看那一巴掌就要落到杨天佑脸上,众人连忙闭上眼睛,然而却没听到巴掌声。

金氏看着杨天佑,五官扭曲得愈发狰狞:“你竟然敢违抗自己的嫡母?!“

杨天佑攥着金氏手腕的右手微微加了些力道,金氏立即疼得脸色煞白:“贱种!孽畜!还不放开我!“

杨天佑一脸诚惶诚恐:“太太要打我,我不能还手,只好这样了,等太太息怒,儿子再松手。“

金氏张牙舞爪,另一只手像鹰爪一般,往杨天佑脸上抓去。

杨天佑往旁边避让了一下,示意一个婆子上前,那婆子左右为难,到底还是畏惧杨天佑的狠戾目光,抱住金氏的另一只胳膊,苦劝道:“太太息怒,九少爷还要出门见客呢,打坏了他,坏的也是您自个儿的名声啊!不如让老爷去发落九少爷。“

金氏状若疯狂,谁的话都听不进去:“贱种!我一天不好过,你也别想过好日子!“

杨天佑笑了一声,“太太,我长大了。“

他手上的力道更重,几乎能捏断金氏的手腕:“杨家困不住我,何况你这个蠢妇。我从前受过的苦,总会找您一点一点讨回来的,如果您还没发疯,最好乖乖待在杨家内宅,不要再掀风浪,免得以后追悔莫及。“

“九弟!“

“杨兄!“

月洞门前响起两声惊呼。

杨天佑松开手,眼瞳里的冷冽之意转瞬间化作星星点点的笑影:“太太累了,快扶太太进屋休息。“

婆子们大气都不敢出一声,强行架起金氏,连搀带扯,把她送回内院。

杨天保和一个身穿铜绿色纻纱直裰的少年笨到杨天佑面前,拉着他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个来回。

“我在外头听人说婶子为难你,就进来了。“

杨天保探头张望一阵,看金氏真的走了,才敢道,“以后再碰着婶子,你别等她说话,撒腿就跑,她顶多告你一状,不能真把你怎么样。“

杨天佑叹口气,苦笑道:“不要对庆娥姐说起这事,免得她不高兴,她心思一向重。“

杨天保点点头,拍拍杨天佑的肩膀:“九弟,难为你了。“

另一个少年郎弯起狭长的凤眼:“难怪总见杨家九郎成日在外头晃悠,原来也是畏惧家里的母夜叉。“

他哼了一声,“我家里也有一头,比你家这个更厉害,我那个继母,是个妖精脸孔的高级母夜叉,更加不好对付。对了,我继母和你的嫡母正好是一对姑表姐妹。“

“金贤弟慎言。“杨天保微微皱眉,早就听说金家大郎娇惯任性,没想到他说话竟然这么口没遮拦,当着外人的面对自己的嫡母不尊,传出去可不是好玩的。

“杨兄不必放在心上。“金雪松肆意笑道,“我们家的那点勾当,外人都看得明明白白,瞒不了谁,还不如大家敞开天窗说亮话,真刀真枪对着干一场,整天嬉皮笑脸的装一家人,有什么意思?“

杨天保听金雪松越说越不像话,离他站远了些,岔开话道:“雪止兄想必等急了,咱们快入席吧。金贤弟,别让你堂哥等久了。“

金雪松冷笑一声,神色渐冷,倒是没再说扫兴的话。

杨天保不想和金雪松这样名声在外的浪荡公子深交,故意走在最前面,以领路为掩饰,不必和金雪松说话。

金雪松瞧出杨天保的小心思,轻甩袍袖,转头向杨天佑道:“诶,你这位堂兄,当初为什么会和李家三娘退亲?“

杨天佑眼神微动,简短道:“因为八字不合。“

金雪松喔了一声,啧啧道:“真是奇了,李家三娘的八字怎么就和我的相合?“

杨天佑的脚步微微一顿,眼底幽光滑动,长袖里的双手,不知不觉间捏成了一对紧握的拳头。

☆、第51章

李绮节好奇地盯着孟春芳看了许久。

孟春芳以袖遮面, 难掩羞赧之色:“这也是没办法。“

丫头端来一盆热水, 服侍孟春芳洗去脸上敷的一层米粉。

据孟春芳说, 这几天去杨家赴席的小娘子们脸上都涂了一种特质的米粉,用来遮掩肤色,免得被杨天娇盯上。

洗去脂粉, 现出孟春芳的本来肤色,她连日不出门, 天天汤羹调养,皮肤已经不似刚从武昌府回瑶江县时一般黑了。

“三娘, “待房里只剩下孟春芳和李绮节二人,孟春芳叹了口气, 眼神闪烁,“你晓得杨五郎在外头赁的屋子在哪儿么?“

李绮节点点头,心里有些诧异,孟春芳既然问出来了,那代表小黄鹂还住在外面, 一晃几个月了,杨家竟然还没有料理好小黄鹂的去处?

孟春芳扭着一张粉红绢子, 犹豫片刻,轻声道:“三娘,我想劳烦你的丫头帮我带句口信给杨五郎。“

她看着李绮节的眼睛,“我原本想让我的丫头去的,不过杨五郎肯定不会信我的人。“

杨天保不仅不会信任孟春芳的丫头,说不定还会以为她在暗中使坏, 想对小黄鹂不利。

李绮节没有立刻答应:“孟姐姐想让我帮你带什么口信?“

孟春芳四下里扫了一眼,“杨家要对小黄鹂下手了,让他们提防着些吧。“

杨家人和孟家都已经知晓小黄鹂身怀有孕的事,唯有杨天保后知后觉,还以为他把小黄鹂藏得很严实。

李绮节眉头轻蹙:“杨家人准备怎么处置小黄鹂,和孟姐姐不相干,孟姐姐何苦搅和在里头?“

孟春芳抬眸看向窗外晴朗的碧空,“如果不是为了安抚我娘,杨家人不会对小黄鹂下狠手。“

孟娘子在得知小黄鹂的肚皮已经鼓起来时,和杨家人再三言明,除非杨家人打掉小黄鹂腹中的胎儿,否则不会应下这门亲。

杨家人答应了。

先前因为忙着张罗杨庆娥出阁,高大姐抽不出空,如今事情忙完了,高大姐下一步,就是亲自去处理小黄鹂。

其实不用孟娘子威逼,杨家也不会允许小黄鹂生下胎儿,杨天保年纪还小,甚至还未成亲,这个时候让一个花娘生下杨家的庶长子或是庶长女,传出去,都是惹人耻笑的一桩丑事,高大姐怎么可能容得下小黄鹂败坏杨天保的名声。

孟春芳既然要嫁入杨家,必定对杨家了解颇深,不可能不懂得杨家的顾虑。

“孟姐姐何必对小黄鹂心软。“李绮节暗暗叹口气,换做是她,她只会当做不知道,孟春芳竟然煞费苦心,为杨天保通风报信。

“到底是一条人命。“孟春芳知道李绮节不赞同她的话,双手不自觉地捏紧绸手绢,仍然接着说下去,“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杨五郎的秉性,不是一两日能改的,与其日后为他伤心,还不如我自己先断了念头。“

心里话说出口后,她如释重负,脸上扬起一个欢快的笑容,“一个小黄鹂,碍不着我什么。“

这还是李绮节头一次看到孟春芳笑得如此灿烂,仿佛暮春时节沐浴着春晖兀自绽放的野花,带了几丝泼辣的生气,然而李绮节的心却一点一点沉下去:孟春芳的决定,看去惹人发笑,但她知道,孟春芳说的每一个字都是她的心里话,她果真是这么打算的。

孟春芳会是一个完美的杨家媳妇,孝敬公婆,友爱姑嫂,相夫教子,事事妥帖,但也仅限于此了。

“三娘不必为我担忧。“孟春芳淡淡一笑,眼里的决绝已经消失不见,她仍是端庄娴静的孟七娘,“有舍才有得,我晓得自己想要什么。“

孟春芳看上去柔弱无依,摇摆不定,其实内里倔强得很,这样的人一旦下定主意,八匹马都不能拉她回头,谁的话都无法动摇她的心志。

这一刻,李绮节明白,小黄鹂根本不是孟春芳的对手。

回到家里,李绮节让宝珠出门一趟,给杨天保送去口信。

宝珠嫌弃小黄鹂名声不好,不愿去。

李绮节只得去找进宝,哪想进宝跟着李子恒去球场那边看渔鼓戏了。

最后只得费了几个铜板,让腿脚最灵便的阿翅跑这趟差。

不消一刻钟,阿翅回到葫芦巷,“东家娘……“

李绮节眼眉微挑,似笑非笑:“你叫我什么?“

阿翅脊背一凉,连忙收起玩笑之色:“三小姐,五少爷说他晓得了,这会子已经在忙着收拾行李包裹,预备搬家哩。“

杨天保和孟春芳订亲后,很是老实了一段日子,高大姐对他的看管便宽松了些。杨天保靠着在长辈们面前撒娇发痴,攒了些银两,很快又另外赁了间房子,偷偷接走小黄鹂。

高大姐带着仆妇去找小黄鹂,结果扑了个空,气得暴跳如雷,回到家里,便撺掇杨表叔去找杨县令,让县衙里的差役巡捕们去搜查小黄鹂的住处。

杨表叔自然不肯,高大姐无计可施,只好让心腹丫头去外头打听。

小黄鹂知道杨家人想打掉她腹中的孩子,吓得整日闭门不出。她不是杨天保那个傻小子,使起心计来,高大姐哪里是她的对手,如此一连半个月,杨家的丫头仆妇硬是没打听到一点蛛丝马迹。

冬至前后,天气愈发阴沉,接连十几日都不见一丝晴日头,虽然还未落雪,但早起时院子里的青石板上会凝一层薄薄的冰凌。北风凛冽,因为临着江河湖泊,风里蕴着丰沛的水汽,刮在身上,愈显严冷,骨头缝里都在往外冒寒气。

大江一年四季奔腾呼啸,从不会冻住。已近年底,船只仍然频繁往来于江面之上,倒是乡下的池塘都结了冰,李大伯托人送口信到城里,催促李乙回家团聚,一家人好预备过年。

李乙拒了金家的求亲,怕金家人再上门烦扰,也想早些回乡下,奈何年底事多,一时抽不得身。

李绮节也忙得晕头转向,她既要忙着理清李家铺子上的账务,还得偷偷摸摸和花庆福对账。每天孟家的鸡才一啼鸣,她已经坐在房里打算盘,夜里各家点起灯烛,她还在案前忙活。连吃饭都是囫囵吞枣,不管咸淡,用菜汤泡一碗米饭,随意扒两口就是了。

因为冬日严寒,天天粥汤进补,又整日不出门,城里的小娘子们脸蛋都圆润了一些,唯有李绮节反而瘦了。

李子恒和进宝却是逍遥自在,忙完了家里的杂活,整日结伴去渡口坐大船、看热闹:年底许多富户人家携家带口,回乡祭祖,渡口的往来船只要比往常多出一倍,船上装的都是南北东西的各种稀罕物儿。

更还有从南边买来的,操着一口吴侬软语、会吹弹拉唱、貌若天仙的十二花娘,扎了戏台,在江边连唱三天,仿照淮扬之地的风俗,要斗花魁。

瑶江县文风不盛,花娘们也不似南方名妓——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渡口的那些花娘迎来送往的都是本地富商、渡口水手,自然无须认字,不过是会些俚曲小调罢了。

于是南方买来的十二花娘成了稀罕,城里人都想去瞧个新鲜,见识一下南方佳人的风采。

斗花魁时,碍于风俗,花娘们不能抛头露面,戏台上蒙了纱帐帷幔,花娘们在里头,或鼓瑟或吹笛或奏琴箫或弹琵琶。

老百姓们隔着一条江,一边对戏台子上堆的百宝箱品头论足,猜测里头装有多少金元宝,一边抱怨离得太远,看不清花娘们的相貌。至于花娘们到底唱得怎样,弹得如何,是无人晓得的。

湖广之地民风彪悍,城里还不觉得,乡野地方就放肆得多了,宗族势大,乡人野蛮,朝廷律法、儒家清规,还不如家里老娘的木棒管用,甚而还一度风行抢婚的旧俗。民间小娘子多半生得泼辣,言语惊人,行动大胆,并且不以为粗俗。斗花魁算不得什么光明正大的乐事,还有人斥责出资举办赛花魁的读书人伤风败俗,不配考取功名,但仍有许多好奇的年轻小娘子、小媳妇结伴来瞧热闹,想亲眼看看以美貌婉约闻名的南国佳人。

瑶江县的少年公子、半大小子们,这些天都在私底下品评那十二位花娘的美貌,其实隔了一道江水,笼了轻纱,花娘们又个个涂了厚厚一层铅粉,抹了大红的胭脂,一张张脸雪白似碗里的豆腐,艳红如灶膛的柴火,哪个瞧得明白?

进宝和李子恒那天也去瞧了回斗花魁的盛景,一路上两人争执不休,回到家里,还没争出个胜负。

他们也说不清花娘们到底美不美,甚至连个胖瘦高矮都没瞧明白,但还是当着宝珠的面,把斗花魁夸了又夸。

气得宝珠揎拳掳袖,把进宝按住狠狠揍了一顿。

李绮节没说什么,只是收回了李子恒可以任意进出球场的腰牌。

李子恒连忙赌咒发誓,说他只是去江边看热闹,绝不会和杨天保那样流连风月。

李绮节低头拨弄珠子,不为所动。

不能去球场观摩那些伎人们训练,对李子恒来说,简直是晴空霹雳,急得他抓耳挠腮,围着李绮节团团转,恨不能以头抢地,来表达他的决心。

爱热闹是少年人的天性,李子恒五大三粗,向来对情爱之事看得很淡然,对孟春芳的绮念来得快,去得也快,他去江边看斗花魁,的的确确完全是出于好奇。

李绮节自小和李子恒一块长大,当然明白李子恒的心思,不过她还是没有心软。少年公子都爱风流,哪怕李子恒和风流一个字都不沾边,她也要把源头掐得死死的。

李子恒作小服低,每天对李绮节嘘寒问暖,一大早亲自为她打热水洗漱,一天十几趟来回检视她脚下的火盆,看炭火烧得不旺,连忙去灶房添炭,栗子、红苕、芋头烤得金黄,一碗碗端到书案前,还剥了几只解燥的卢橘,放在碗边,就差没喂到李绮节嘴里了。

然而终于等到李绮节终于“大人大量“,原谅李子恒时,也到了一家人归乡的时候。

作者有话要说:这一章和下一章的部分内容在作者的另一篇文里出现过,那篇文里的设定女主是这篇文的女二金蔷薇,所以挪用了小部分内容,另外女二是友军。

关于断更,因为上个星期爸妈都生病了,一个人来回照顾,心力交瘁,没有时间还是其次,主要是心里一直悬着,所以实在忙不过来,只能抽一天补齐字数,非常抱歉,接下来会尽快完结。

☆、第52章

临出发前, 孟家的丫头上门, 看到李家院子里堆得满满当当小山包似的牛车, 笑道:“可是来得不巧。“

原来,孟春芳正准备邀请李绮节一道去武昌府的弥陀寺上香。

湖广省道教昌盛,山中多设道观, 佛寺也很常见,虽然寺庙的规模不算宏大, 但巧在殿舍别致,风景幽丽。

武昌府的几座佛寺都建在长江之畔的山谷之中。唐朝时某位驻守武昌府的官员为讨好国公爷, 在弥陀寺原先的旧址之上,培植园林, 重塑金身,将弥陀寺建造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因殿舍、法堂大多借着山势修建,是以弥陀寺的规格并不宏大开阔,不过白墙乌瓦,花树掩映, 柏木森森,古朴玲珑, 风景极为秀丽,加之寺中解签灵验,因而一年四季都能吸引大批香客。

弥陀寺香火旺盛,寺中供有几百座罗汉真人。去武昌府游玩的人,多半会去一趟弥陀寺,不为别的, 就为了数一数寺中的罗汉。

  如果觉得明朝小官人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罗青梅小说全集明朝小官人蛮丫头/老大是女郎大唐第一公主,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