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意千重作品世婚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陶氏这一夜辗转难眠,和龚妈妈道:“囡囡的心越来越大,性子越来越硬,我也不知道这样对她是好还是坏。这个铺子,我若是不许她开,她必然还是要千方百计地开起来。且这么多的钱,真要交给阿全去做,我真不放心。”就有些后悔早前太顺着林谨容。

龚妈妈便道:“太太,依着老奴看来,既然姑娘铁了心要做,不如就顺了她的心。您替她顶着名头就行了,小孩子家小打小闹,也不影响什么。且,看姑娘这劲头,未必就真的赔了。若是赔了,也不怕,没有伤及根本。若是能成事,将来姑娘进了陆家的门,那可就是完全两回事了。”

也就是说,不要给林谨容多的钱,不许她动妆奁,她真想去做,就由着她拿手里那点私房钱去打滚。但实际上,她们都不知道林谨容手里到底有多少钱,只知道陶舜钦在买卖粮食和香药的时候给她算了一股,林谨容还不放过所有赚钱的机会,比如春秋两季的赋税,买银入贡之时,哪怕就是一两银子只能赚着十来文钱,她也是绝对不怕麻烦的。

陶氏第二日顶了两个大黑眼圈,让林世全进去问话,问完之后也不表态。弄得林世全忐忑万分,林谨容倒是不急,自个儿把家底盘算了一回,让林世全只管去瞧铺面。

两天以后,陶氏把林谨容叫去:“我写了信让宋妈妈带回去给你舅舅,若他同意你开这个铺子,我就让你开,但有一条,不许动用备下的妆奁,赔了赚了都是你的。”

林谨容笑道:“我也给舅舅写了信,正好一同带回去。”陶氏不肯下注,她很遗憾,不过这只是开始,慢慢地来吧。

第146章:选择

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换了夏装的林谨容端坐在窗前细看面前的账册,默默计算自己还可以腾出多少钱来投入刚开张的铺子里。这个铺子毫无疑问地得到了陶舜钦的赞同和支持,但同时,陶氏果然也兑现了不给她投钱,也不许她动用妆奁的诺言。她只能依靠自己那点在平常女子眼里看起来真不少,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真不怎样的两千八百零五贯钱来把这个铺子盘活。

她很清楚地知道,这个新开的铺子将会面临一些什么样的窘境,首先香药贵重,所以这点本钱严重不足;其次新店不比老店,没有稳定的客源,资金回流慢;最后还要囤货,又是大笔的开销。铺面的租金,要上的赋税,雇佣人手的钱财,添置柜台和陈设,给相关人等的打赏和好处,每一件都绕不开去,在等到香药买卖开放之前,她必须靠自己精打细算才能撑过去。

她记得,官府放开香药买卖最快也是在七月,最先放开的几种药物中有木香和丁香,但七月也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很多行商都会特意避开这个时候,也就是说,最快也要等到八月,她才有可能做成第一笔生意,赚到第一笔稍微大点的钱财。

想的没有做的难。她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向陶舜钦赊欠货款,大批屯货,然后等到香药开放,她大笔地赚钱,再引起包括陶舜钦和陶氏,以及林世全在内的诸多人的猜疑。好处是赚钱多,赚得快,可以占尽先机,显尽了重生的好处。

二是默默无闻地做着小生意,踏踏实实地凭着自己现在的财力进少部分的香药,再一点一点地壮大实力,慢慢把生意做大。这样纵然到最后也还是会引人注目,但会表现得更合理,缺点就是在别人大把挣钱的时候,得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把机会抢走,把客人分掉,而她很可能花上数倍的时间和精力去奋斗也夺不回来。也就是虽然知道了,却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该怎么选择?答案好像就在那里,但迫切感和侥幸心却折磨着林谨容,令她一时下不了决心。她索性扔了账簿,到园子里去闲逛。

她最先去的地方是留儿的院子,那里只有一个什么都不懂,看到她就把所有好吃的东西搬出来和她分享的快乐爱笑的小女孩,还有一只吃得溜圆,走路摇摇摆摆,快乐安静的狗。最是适合静心不过。

但当她顶着太阳走到留儿的院子时,才被告知,留儿和狗都被闲得无聊的林老太太召唤到和乐堂去了。

这可是破天荒第一次,林谨容少不得多了几分思虑:“太太可知晓?”

看门的婆子笑道:“就是太太亲自来接了去的。”

林谨容便沿着晒得发白的青石板路,一路走到和乐堂。才到附近,就见胖狗嘟嘟到处撒欢,几个才留头的小丫头拍着手笑,不时扔个什么东西过去引它,而林世全买给留儿的那个叫柳溪的小丫头,则有些郁闷地独自蹲在角落里,无精打采地玩着面前的小石子。

荔枝便问那小丫头:“柳溪,你们姑娘呢?”

那小丫头见了林谨容和荔枝,眼睛亮了起来:“姑娘在里面,姑太太不喜欢狗……”

原来林玉珍来了,荔枝探询地看向林谨容,问她要不要进去。

林谨容毫不停留地继续往里走:“柳溪看好狗,别让它惹麻烦,有事进来找荔枝。”既然躲不掉,她就不会再躲着林玉珍,以及陆家的一切人。

林家众女眷正听林玉珍抱怨:“吴襄都要去考,没有理由不去考,就算是考不中,熟悉一下也好。又有几个人是一考就中的?可老太爷说,既然诸先生都那么说了,就听诸先生的。我真是不服气……要被人笑死了。”

林老太太沉吟道:“沉稳一点也没错,这样的人多的是。陆缄自己是怎么想的?”

林玉珍道:“他说听他祖父和诸先生的。这孩子,平日里死犟,这会儿倒听话了。知道的说他沉稳,不知道的还不知道要怎么乱说呢。”话说到这里,任何人都能听出她此行的本来目的,陆老太爷已经做了决定,她一个妇道人家的意向根本不起任何作用。但她脸上抹不下去,有吴襄衬着,她更咽不下这口气,所以迫不及待地提前放风出去,陆缄不去考试不是因为怕吴襄,而是因为他沉稳踏实。

罗氏瞟了一眼带着留儿坐在一旁的陶氏,不怀好意地道:“既然姑太太觉着应该去考,就让他三舅母去劝他,我瞧着陆缄很听他三舅母的话,一准能听。”

林玉珍的脸一下子就沉了去,林谨容听得明白,漫步进去,一一行礼问好。众人少不得一一回应,被她这样一打断,刚才的话题就不好再提起。特别是林谨容还挨着林老太坐下来,主动问起:“姑母,怎不见阿云?”

林玉珍答道:“暑气太重,她有些受不住,我让她在家将养。”

忽听远远坐在窗边的林六凉凉地道:“云妹妹这身子骨儿,可真是……这才刚立夏呢,就嫌暑气重,三伏天她可怎么办?往年也不见她这样,姑母要不要请个大夫替她瞧瞧?”

林玉珍的脸色就有些难看,没好气地道:“她好着呢。看什么大夫?”

林六哂然一笑:“是,她其实是心思太重了。姑母要劝劝她,让她别想多了,想多了伤心也伤身。”随即抢在林玉珍发飙以前起身告退:“哎呀,突然想起还有件事没做完……”

她这席话的直接结果就是林玉珍的脸色很久都没缓过来,罗氏也没有任何抱歉要打圆场的意思,周氏打了岔,却没有人响应。

众人闷坐了片刻,罗氏突地问道:“三弟妹,你开的那个香药铺子生意怎么样?前几日我从那附近经过,特意去看了看,见收拾得干干净净,挺清爽的。”她的眼里闪着精光,眼角睃着林谨容:“听说是四侄女儿帮着管账?可真能干,怎样,生意可好?其实也不要太急,刚开的店子么,一年半载没生意也常见得很,要守得住才是。”

“二伯母说得是,本来就是图个安稳和长远,母亲不急,我也不急。”就是罗氏这不怀好意的一句话,让林谨容瞬间下定了决心。她没有根基。既然陆缄都能忍,都能等,她为什么不能忍?不能等?要抓紧时机做好一切能做的事,但也要忍得住,看清自己的短处,不被急躁和冲动所左右。她再次提醒自己,这只是开始,只是开始一点点的来,等到理顺以后,再一点点地撕碎,一点点地揉烂,她不急也不能急那个终点,不是她抬步向它狂奔就能达到的,她要一步一步稳稳当当地朝它走过去林谨容豁然开朗,笑嘻嘻地起身牵了留儿的手:“小丫头瞌睡了,我先送她回去。”然后亲亲热热地同林玉珍告别。

陶氏见了,又是一阵欢喜。觉着她真是越来越懂事了。就是林玉珍,见她这样欢欢喜喜的样子,心里也舒服了许多,反倒是看罗氏母女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林谨容不再迷茫,不再整夜整夜的辗转反侧。于是第二日送到林世全手里的信,就从有些急躁,带点潦草的字变成了规整温润的簪花小楷,林谨容以一种平和的语气,告诉他她已经写信给陶舜钦,要进一批木香和丁香。

林世全除了精心打理每一笔生意外,空的时候也没闲着,四处走访平洲的旅店,与过往的客商攀谈结识,与衙门里的官差喝酒说笑,称兄道弟。不时也跑趟清州的榷场,如果价钱合适方便的时候,就不再麻烦陶家,自己进货。

日子平淡安稳的往前滑动,五月里,林亦之成亲,新娘平氏不习惯林家的生活,表现得安静而沉默。进了七月,在陶氏的这家铺子赔了钱,即将倒闭的传言传遍林府和林家众亲戚好友间的时候,朝廷放开几种香药买卖的文书发了下来,于是,不单是清州沸腾了,就是平洲也沸腾了。

凡是有条件的人都想抓住这个机会,抢在大部分外地客商赶来之前,尽量多的买进货物,然后转手赚个好价钱,还没怎么着,这几种药就在市面上失了踪迹。这个当口,陶氏终于问安安静静,不急不躁的林谨容:“要不要找你舅舅帮忙?”

林谨容只朝她淡淡一笑:“我没有钱了,就将那点存货卖出去就好。”

陶氏道:“我可以给你钱。”

林谨容闷闷地道:“还是不要给舅舅添麻烦了吧,舅舅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呢。”七月底,是吴氏的大限。吴氏的死不是意外,她根本不能做什么,只能静静地等,眼睁睁地看着,虽然不能帮忙,也该尽量少的给陶家人添麻烦。

陶氏还想再劝,却见林谨容抬起头来看着她道:“娘,您想不想去看看姐姐和獾郎?还有舅母,不是说近来都不是太好么?如今五哥已经成了亲,五嫂也安静,七弟在诸先生那里读书,您也不用太操心。”

獾郎是林谨音生的孩子的乳名,陶氏还没见过,陶氏很有些心动:“那我问问你祖母。”

第147章:忠告

听说陶氏想回娘家,林老太有些不高兴,淡淡地道:“如今天气炎热,路上多有不便,等入秋以后再说罢。”然后又叹了口气:“你是前年才去的吧?说起来,你大嫂和二嫂也很多年没回家了。”言下之意便是,三个媳妇儿,那两个大的都没回娘家,陶氏这个小的怎能搞特殊呢。

陶氏心里暗恨,这怎么能比呢?那两个不回娘家,是因为娘家离得远,总不能因为两个娘家远的嫂嫂不回娘家,就叫她这个娘家离得相对比较近的也不回吧?否则照这样说来,林玉珍更不该经常往娘家跑。于是包了一肚子的气回了房,叫林谨容去陪她说话解闷。

“我们去不了,就让龚妈妈去一趟罢,带点舅母最爱吃的李子去,想必舅母和姐姐也会很高兴的。”林谨容不由轻轻叹了口气,到底这最后一面也还是见不着。

吴氏去世的消息是在七月末的一个午后传来的,陶氏当时就哭出声来,缓过气之后,就往和乐堂去,无论如何她都得去这一趟。

林谨容先派人去通知林慎之回家,然后吩咐人收拾行李,荔枝有些迟疑:“姑娘,不知老太太许是不许?”

“应该能去吧?”林谨容这时候才有些不确定。当年吴氏去世,陶氏的确没能得到允许去清州,她自然也没能跟了去,去的是林三老爷和林慎之。但当年是当年,现在是现在,以陶氏现在的情形,不能随意去娘家省亲可以理解,可是长嫂兼长女的婆婆没了,想亲自去吊丧,是在情理之中的。林老太爷和林老太太没有理由拒绝。

荔枝叹了口气:“姑娘,奴婢说的是您。”

林谨容沉默地坐了下来,片刻后,她起身往和乐堂赶去:“你们收拾着东西,我去看看。”

陶氏正对着林老太抹眼泪:“虽然早就知道不好了,但时好时坏的,没想着突然就没了。嫂嫂她待我一直很好,待阿音也是没有可挑剔的……”

林老太和周氏等人都忍不住同情地叹了口气:“陶大太太是个好人,还这么年轻呢,你要想得开……”

不劝还好,这一劝,陶氏忍不住就哭出声来,林谨容赶紧上前扶住她,低声劝慰。

林老太太年纪大了,同情归同情,却是不太喜欢有人在自己面前哭哭啼啼的,特别又是为了这种丧事,她觉着晦气,便微微皱了眉头:“要去就赶紧收拾东西去罢。”又吩咐周氏:“好生准备一份丧仪,不要怠慢了。”

陶氏感激地谢她:“媳妇这就回去收拾东西。”

林谨容忙低声道:“祖母,让我陪着母亲一起去罢?”见林老太一双昏黄的老眼探究地横过来,忙垂了眼睛小声道:“舅舅、舅母一直待我极好,母亲伤心成这个样子,七弟还要跟了去,我怕没人照顾他们。”

林老太沉默片刻,朝她微不可见地摆了摆手,算是同意了。

当天晚上,就有吴家派人过来问,林家准备什么时候去清州,要不要一起出发。接着陆家也派了人来,说是准备使人去吊唁,问他们什么时候出发,要和他们一起走。

陶氏悲伤的同时,又觉得安慰,对着林谨容流泪回忆了半宿她未出嫁前和吴氏的一些往事,说到唏嘘处不由伤心之至:“这辈子我就没见过几个待小姑这么好的嫂嫂,囡囡,好人不长命,好人不长命啊”

林谨容红了眼睛,无言地抚着陶氏的背。

一夜无话,第二日清晨,天还未亮,陶氏就肿着眼睛起了身,领着儿女去和林家二老辞别,然后登上了马车前往清州。行到城门前,天色也不过微明,城门还未开启,青石墙上露水沥沥,林三老爷一边使人去打听什么时候才开城门,一边去问陶氏:“是和吴家、陆家约了在这里会面的么?怎地还不见人来?这天儿这么热,也不知道早点出门。”

陶氏心情不好,淡淡地道:“反正城门也还没开,等等也不会怎样。”

正说着,就见晨光里一张马车驶了过来,停在林家车前,一个人利落地跳下了车,走到车前行礼:“外甥给舅舅、舅母行礼。请节哀。”却是陆缄。

林三老爷颇有些惊奇:“呀呀,怎会是你去?你祖父让你去的?不读书了么?”

陶氏见了他,心情就有几分好,便道:“怎么就不能是他?按我说,他去很合适。”陆家这是给她这个未来丈母娘长脸,怎么不对了?念书很重要,但是人情也重要是不是?

林三老爷也不过就是随口那么一说,听陶氏这样说了,也就没其他多话可讲。不多时,吴家的马车也来了,他家去的人真不少,男男女女一大群,杨氏见了陶氏,两个人就互相抹起了眼泪,开始回忆吴氏的点点滴滴,越说越心酸。

“城门什么时候才开啊?我下去找陆二哥。”林慎之等得不耐烦,从林谨容身边溜出去,利落地下了马车。

林谨容掀起车帘子看出去,只见吴襄、陆缄站在不远处低声交谈,听见林慎之叫他们,就都回过头去答应。林谨容正想放下帘子,就见陆缄一双黑幽幽的眼睛朝她看了过来,二人目光相对,林谨容沉默片刻,朝他几不可见地点了点头,轻轻放下车帘。

不多时,车外响起沉重的开启城门的声音,吴大老爷沉声道:“快别哭了,赶路要紧。”于是陶氏和杨氏这才收了泪,互相道别,各回各车。

由于是去吊丧,一路上众人的心情都不好,也没有人会刻意耽搁行程,故而走得很快。到得驿站时,住宿条件比上次林谨容她们去清州时好得多。吴家人准备充分,去的人又多,到了点就分别知会林、陆两家的人,不必另外准备饭食,都和他们一起吃。

天气太热,又是在行旅途中,女眷们都没有胃口,草草了事之后就围坐在一起说闲话。吴菱悄悄捅了捅林谨容,小声道:“这屋子里又闷又热,还一大股子怪味,我刚进来的时候看到院子角落里种了一丛茉莉花,咱们往那里去走走,摘几朵来放在屋子里,夜里也好睡。”

林谨容便轻声和春芽说了一句,跟着吴菱往外头去。外面虽然也不凉快,但终究是比屋子里的气闷清爽得多,在院子的西墙根下,果然种了一大丛约有半人高的茉莉花,香味扑鼻,雪白的花蕾和花瓣在暮光里闪着莹润的微光,让人心头的烦躁由来去了一半。

吴菱命婆子拿瓷盘盛了清水在一旁候着,与林谨容二人一人照着那新鲜好看的轻轻摘下来,放在水里养着,准备稍后分送给众人。

忽听不远处有人道:“你们在做什么?”却是吴襄独自走了过来,“这茉莉开得可好,多摘几朵,分我们一些,屋子里味儿怪怪的,难闻得紧。”

吴菱就道:“都有的,二哥从哪里来?”

吴襄道:“我刚进去和我娘请安,出来闻到茉莉花香就寻了来,不期见着你二人在此。”然后特意和林谨容打招呼:“四妹妹,许久不曾见着你了,回去后我家有人要去江南,你可有信要带给杨茉?”

林谨容道:“我给她准备了一些东西,等回来后就让人送过去。”

吴襄有些感慨:“现在极难碰到你。我们小时候的几个玩伴,现在很多人都不曾见着了。”

林谨容一时无言,自她定了亲后,陶氏的确减少了带她出门做客的机会。就算是出门做客,年岁已长,也不可能如同从前那般自在,所以吴襄与她的确是很久不曾见到了。

吴菱就低声道:“定了亲,年纪大了,自然难得见着。就似杨茉,小时候经常来我家,定了亲就被接回去,再不许出来了。要再见她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

说到生死离别,气氛一时之间就有些凝重,林谨容轻咳了一声,笑道:“吴二哥,你是年前就要赶赴京城应试的吧?”

听她提起这个,吴襄顿时豪情万丈,眼睛发亮:“是。”突然又想起陆缄来,便压低了声音道:“陆缄真的不去?”

林谨容沉默片刻,点了点头:“听说是这样。”

吴襄就道:“他为何不去?我和他有约,考场上一决高下,他不去,还怎么比?”

吴菱看了林谨容一眼,忙朝吴襄使眼色:“二哥……”

“听说是诸先生建议他再读几年,他自己也觉得沉稳一点比较好。”林谨容轻轻一笑,抬头看着吴襄:“吴二哥,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吴襄有些诧异,但还是微笑着摆出一个请讲的姿势。

林谨容清晰地道:“吴二哥,你这样疏狂的性子,知道的觉得你率性;但若是不知你的,只怕会得罪人。京中不比咱们这小地方,显贵太多,你要注意一点。”

吴襄以为她是指问陆缄到底考试不考试这件事,便浑不在意地笑了。

吴菱还懂得好歹,帮腔道:“二哥,这话家里人没少说你,现在阿容也这样说,你还不注意”

“小姑娘家莫要学太太们唠叨。”吴襄懒洋洋地朝她二人拱拱手:“我先走了。”随手将婆子手里捧着的一盘子茉莉花顺走:“谢了啊,我替你们拿去分给其他人。”

吴菱便抱歉地道:“阿容,你晓得他的性子,先前他说那什么考不考的话,你莫要在意。”

林谨容轻轻摇头,她能做的只有这一点而已。

第148章:福气

虫鸣唧唧,晚风清凉。

吴襄轻轻推开门,看着坐在灯下看书的陆缄道:“又在看书?我说你要不要别随时都这样?我这个马上就要去应考的人都没有似你这般。”

陆缄抬头静静地看了他片刻,轻轻吐出一口气:“我没有你聪明。如果再不努力,我怎么能赢你?”

吴襄一滞,随即笑了:“我们不是同期考试,怎么算?比我多读三年,就算是最后你赢了我,你觉得公平吗?”

陆缄淡淡地道:“天赋有高低,本来就没有公平。人生还很长,我不急。你就算是中了状元,也别觉得就赢了我,还有日后呢。”

吴襄立了片刻,哈哈一笑:“是,日子还长着。”然后把几朵素白的茉莉往他面前一放:“给你醒醒神小心把眼神儿给看坏了,日后看榜都看不清楚”

陆缄微微一笑,接了那几朵茉莉在手里,对着灯光端详了片刻,起身取了个空茶杯装了清水养着:“我记得这驿站里就只有一个地方种有茉莉,谁帮你掐的?”

吴襄往他的床上一躺,懒洋洋地道:“我家堂妹,还有四妹妹。”安静了一会儿,突地笑了一声:“陆二郎,你挺有福气的。运气可真好。”

陆缄缓缓回头看着他:“什么?”

吴襄的眼睛盯着驿站青灰色的帐顶:“我说,你能和四妹妹定亲挺有福气的,运气可真好。我一直都以为你不是配林五就是配林六。结果真出乎我的意料。吹埙分茶少有人及,还懂得管账做生意,就不知道四妹妹是怎么生的。她若是个男子,性子再强些,指不定我二人都要退让三舍。”

陆缄微微抿了唇:“我是挺有福气的。”

吴襄起身拍拍他的肩膀,转身往外走:“要想超过我,你要更努力才行”

典型的吴襄式的狂妄。

陆缄沉默地看着养在茶杯里的那几朵茉莉花,良久之后,坚定地伸出手,捧着书继续看下去。

吴氏的丧事办得极其热闹,庭院里诵经超度的和尚一片光亮亮的脑袋,晃得人眼花缭乱。披麻戴孝的陶凤棠红着眼一一向吴大老爷等人汇报:“佛事做四十九天。寿木是楠木的,墓地也不错……”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向吴家众人表示,陶家尽力安葬吴氏了。

林谨音瘦得厉害,和杨氏等人道:“具体数字最后才知道,因婆婆早有吩咐,葬品不能太厚,粗粗估算墓地、寿材、佛事、葬品加在一起约莫要花七万贯左右。”

杨氏等人听了,都纷纷表示这丧事办得体面。吴二太太又抹着泪感叹:“姑太太是早就知道她不好了,所以才在年初时忙着把凤翔送出门。再也没见过比她更会替人着想,更会替人打算的了。”

这话得了吴家女眷们的一致赞同,纷纷开始夸赞吴氏,然后又是一阵唏嘘流泪。

林谨音轻轻松了口气,这算是过关了。厚葬成风,婚姻论财,为此倾家荡产的多了去,陶家在两年之内,娶妇生子,连嫁二女,又办丧事,花费实在惊人。这还是家底丰厚,早有积蓄,不然恐怕也支持不住。

到底是亲母女,亲兄妹,陶氏的感觉和杨氏等人完全不一样,闻言先就倒吸了一口凉气,却不好当众表示什么,只好抚着林谨音的手臂流泪道:“怎么瘦成这个样子了?”

林谨音极度疲倦地一笑,什么话都没说出来。婆婆没了,她是长媳,一家子男人老的老小的小,就只剩她一个女人管理后宅,照顾他们,还要负责女眷们的迎来送往,该灵前跪拜尽孝的时候还得去跪拜,能不瘦么?

林谨容倒是什么废话都没有,直接就从乳娘怀里把獾郎接过去,嗅着那熟悉的奶香味儿抱在怀里狠狠亲了两口,然后问林谨音:“我是来帮忙的,有什么要做的,姐姐只管吩咐。”这才是她赶来清州的主要目的。

陶氏不曾经历过丧事,也不曾挑过林谨音这样的重担,不知道,或者说没有亲身体验过这种滋味有多难熬。林谨容却清楚地记得,那一年陆老太爷没了,陆家请了一千个和尚做佛事,做了整整一百天,光是佛事上就花销了十万贯钱,更不论其他的开销。也就是从那之后,陆家开始衰败。

彼时陆老太太病倒不起,陆家众女眷要照料病人,要招呼好形形色色上门吊唁和打秋风的亲眷们的吃吃喝喝,还得去灵前尽孝道,跪拜磕头,那滋味儿简直说不出来。在被折腾了整整一百天,终于出丧之后,就算是体壮如宋氏,也被折腾得瘦了一大圈,更不论林玉珍和涂氏,一头栽倒在床上就没爬起来,将养了近半个月才算。她则过了许久,走路都还感觉是飘的,那种滋味儿,只要尝过一次就不想再尝第二次。

林谨容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林谨音还真不敢随便让她管事,当下便交了个任务给她:“替我看好獾郎罢。我最挂心的就是他。”似乎是认定林谨容不会拒绝,林谨音一口气往下说去:“獾郎这些日子有点不乖,也不知是不是我太忙,没怎么管他的缘故。乳母照顾得很用心,但还是要人盯着才行……”

林谨容的手臂顿时有千斤重,看孩子养孩子哄孩子这一套,她其实都知道,可是……她困难地笑了笑,把獾郎往陶氏怀里塞:“我不会,这活儿太难,换个简单的,比如你让我管管厨房或是东西,招待远客什么的。再不然,就让我帮你做点杂事也是一样的。”

年轻姑娘喜欢逗小孩子,但怕照顾小孩子也正常,林谨音和陶氏都没往心里去,陶氏大包大揽:“好,獾郎就跟着外祖母,要乖乖的啊。”

片刻之间被传递了两次的獾郎瘪着嘴看了看满屋子的陌生人,大声哭了起来,林谨音忙将他接过去,抱在怀里轻声安慰,渐渐的獾郎不哭了,趴在林谨音怀里含着泪安静地含着小手,好奇地打量其他人。

林谨容默然看了林谨音母子片刻,转身悄悄出了房门,沿着小径无意识地往前走,荔枝见状,赶紧跟了出去。

院子里的丫头婆子越来越少,荔枝扯住林谨容的袖子:“姑娘,怎么走到这里来了?”

林谨容抬起头来,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走到吴氏的屋子前面来了。因见荔枝有些怕怕的,不由失笑道:“你怕什么?舅太太可是再好不过的人。”言罢走到门前,准备行个礼,却见屋子门虚掩着,里头似有声响。

通常屋子的主人没了,屋子都会被锁起来,留待日后再清理,出现这样的状况,很有可能是有手脚不干净的下人浑水摸鱼。林谨容和荔枝对视了一眼,后退一步,壮着胆子喊了一声:“谁在里面?”

“是囡囡么?进来。”屋里传出的却是陶舜钦的声音。

林谨容松了口气,推门进去:“舅舅。”

此时天色已近黄昏,夕阳的余晖从窗子里斜照进去,屋子里一半朦胧,一半灰暗。陶舜钦独坐在照台前,怔怔地看着吴氏生前用过的铜镜,低声道:“一群人,只问丧事花销了多少钱,我不想听。”

林谨容没有答话,而是走到窗前的软榻上坐下,静静听他细说。在她看来,吴家众人未必就不伤心,但世人就是如此,既然人已经死了,更要关心身后事。陶舜钦未必就不懂得这个道理,不过是因为丧妻之痛太重而已。他只需要有人听着,不需要人劝解。

“你不知道,囡囡,你舅母前些日子成了什么样子,受了多少罪。还一直记挂着,想给凤举相媳妇,又担忧我日后……我有时候看着她那么难受,就会忍不住想,她早点解脱也好。可是一想到只剩我一个人,我就更难受。丧事花钱再多又能如何?我是想要她能活着花用这些钱。”

“囡囡啊,你舅母真是个好人呢,特别惜福……”

天色渐渐暗下来,屋里的一老一小还保持着先前的样子,老的语气平淡地说,小的安安静静地听,动也不动。不知怎地,荔枝突然觉着有些发毛,又不敢打断,只好低声问林谨容:“姑娘,要不要掌灯?还有出来这多会儿了,怕太太寻。”

陶舜钦这才仿似从梦中惊醒过来,从照台上摸到了火镰,将烛台点亮了,回头看着林谨容和蔼地道:“去吧,舅舅没事儿。”

林谨容也就站起身来,低声道:“舅舅,舅母同样舍不得你。她一定希望咱们都越过越好。”

陶舜钦有些惨然地一笑,扬了声音道:“忘了问你铺子的生意如何?要是早知道朝廷会放开这几种香药,你进木香和丁香的时候就该多进一点。”

林谨容的心抖了一下,垂着眼道:“铺子的生意能维持,我运气已经足够好了。”

“知足就好。以后会好起来的。”陶舜钦沉默片刻,小声道:“囡囡,多亏得你,舅舅赚了不少钱,不然光是家里这几件大事,再加上我的,还有凤举的亲事,就得让你大表哥苦死。”

林谨容的心里暖暖的,看着陶舜钦柔声道:“舅舅,那不过是凑巧,我能做的和您做的比起来实在太少。我只希望你们都能过好日子。姐姐一个人忙不过来,让我帮着做点琐事罢,也当是我的一片心意。”

陶舜钦温和地道:“好。”

第149章:菊楼

林谨容回到屋里,陶氏正派人找她,少不得责怪:“还说要给你姐姐帮忙,一眨眼的功夫就不见了影踪,吃饭也找不到你,这不是帮倒忙吗?你是跑到哪里去了?”

因见吴家众女眷都在,林谨容便低声道:“遇到了舅舅,他心里难受,陪他在舅母的房里坐了一会儿。”吴氏死了,日后陶家与吴家的关系不可避免的会渐渐生疏,该让他们知道的还是要让他们知道,这样情分也许会长久一些。

果然杨氏等人纷纷动容,都道陶舜钦是个长情的人。还与陶氏和林谨容道:“有些话我们不好和姑老爷说的,你们是亲兄妹,亲舅甥,多劝劝他,人死不能复生,要想得开。”

趁着她们和陶氏说话,林谨容叫了个丫头领路,去前头寻林谨音:“我刚才和舅舅说过了,他也乐意让我帮你的忙。我们是亲姐妹,不要觉着麻烦我。想来我们在这里也不能留太久,你能歇歇就歇歇,过后还有得你忙。”

有陶舜钦发话,且林谨容这两年也的确不似从前。林谨音想了想,道:“这样罢,你替我照管一下远客的吃住。除了林、吴、陆几家以外,还有几家是生意上的熟人,虽然门第不高,但人家大老远的来,实在不容易,不能怠慢。”

说白了,就是真正的商人,不被书香门第,官宦世家所看得起的商人。林谨容还真喜欢这件差事,能够多熟悉几个人,特别是经商的人,她很乐意,这样的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她想也不想就答应了下来:“一定会尽我所能,把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她最想认识的是那位带着林世全运粮至北边边境,然后又去取盐换钱的梅姓商人的家眷。

林谨音微微一笑,轻轻抚了抚她的脸庞:“知道,姐姐相信你。”

于是林谨容就被林谨音领着介绍给了那几家的女眷,有粮商,有布商,有开金银铺的,有做香药的,只可惜就没有那梅姓大商人的家眷。她忍不住问林谨音,林谨音笑了:“梅家是京城的,女眷怎可能来?梅大老爷倒是来了的,但也不住在我家,他自己在清州有宅子。”

林谨容按捺住失望,第二日起了个大早,在宋妈妈的帮助下,尽心尽力,有条不紊地将远客的吃喝住宿安排得妥妥当当,待那几家商户的家眷,也极有分寸。陶氏等人眼看着,心里十分安慰。

在到达清州的第十二天,林世全派人送了信来,道是那批丁香、木香已经找到了买主,价钱比市面上的低了约半成。因着她不在,他便自己做主卖了,对方答应下次再从他们这里进货。

林谨容看完信,忍不住轻轻一笑。第一步,她稳稳当当地走了过去,接下来的第二步,第三步,她亦有信心稳妥地走过去。接下来,该做点别的等着了。

∞∞∞∞∞∞∞∞∞∞∞∞∞∞∞∞∞∞∞∞∞∞∞∞∞∞∞∞∞∞

天已入秋,却不见气温有丝毫下降的趋势。太阳照旧白花花地挂在天上,晒得院子里的树木花草蔫巴巴的,秋蝉有气无力地在树上嘶鸣着,陆老太爷闲心很好地坐在廊下精心修剪面前的胜金黄色菊,精瘦如猴的陆家大管事范褒立在一旁,屏声静气地半垂着眼,一动不动。

良久,陆老太爷方放了手里的剪子,满意地端详着面前的菊花,抬手逗着挂在一旁的倒挂雀,道:“这么说,这次林世全卖出的就是木香和丁香?”

听到他问话,范褒死鱼一样的眼睛瞬间灵活起来,站直了身子,朗声道:“是,小的打听得清楚,买主是江南来的行商,姓田。具体价钱问不出来,但看得出很满意。”

陆老太爷微微一笑:“再盯着。”

范褒应了一声:“是。”正要告辞,却又听陆老太爷沉声道:“这件事,只有你知我知,休要让他人知晓,明白么?”

范褒正了神色,又郑重地应了,小心退下。

陆老太爷起身在小厮端上来的铜盆里净了手,接过茶盏沿着长廊缓步走了两圈,问小厮:“二少爷什么时候回来?”

小厮垂手答道:“约莫在月底。”

陆老太爷朝那小厮摆摆手:“去将二老爷请来。”

不多时,陆建中小跑着赶到了集贤阁,顾不得擦拭脸上的汗水,就先给陆老太爷行礼问安:“爹爹有何吩咐?”

陆老太爷抬眼看着青翠的庭院,淡淡地道:“听说太明府要换提举,我在想,咱们手里那些盐碱地,是不是该让它们涨涨了?就这样平白地放着,不能长庄稼,真是浪费”

陆建中眼睛一亮:“可这事儿不是咱们一家子的事儿。”

陆老太爷点点头:“所以才要叫你来,你去问问林家和吴家,还有几家买了地的,他们是怎么打算的啊?新提举上任,要烧三把火,他们想不想这把火烧在这上头?”如果要烧,要得好处,就要凑份子去说动新任提举才是。

陆建中心领神会:“儿子会得。那平洲那边呢?多点人才好办事儿。是不是让陆绍……”

陆老太爷漫不经心地打断他道:“陆缄不是正好在那边么?陶家在那里人头面熟,占着这层关系,他出面最妥不过。”

陆建中默了一默,有些担忧地道:“可是二郎年幼,平日里专心读书,没做过这些俗事,陶家又逢新丧,怕是没有精力和心情帮着促成此事。陆绍常年往来清州,那边的人头面也是极熟的,还是让他去罢。”

“什么俗事?”陆老太爷沉声道:“他是长房长子不会难道不能学么?读书重要,也要懂得人情世故难道他还能靠着你,靠着陆绍过一辈子?让他学你们别把他给宠坏咯这不过是小事,如果他连这个都做不好,我还能指望他什么?”

陆建中的脸白了白,转瞬又恢复了正常,微笑着道:“是,父亲教训得是。儿子这就写信给清州那边的管事,让他帮着二郎把这件事办好。”

陆老太爷瞥了他一眼,淡淡地道:“不用,你专心办好平洲这边的事情,我会安排。”

陆建中垂了眼,顺从地道:“是。”

陆老太爷从眉毛下面看出去,已经做了祖父的次子体胖脸白,两条眉毛浓密如己,全不似长子和三子那般长得像陆老太太似的秀气。此时次子那白胖的脸上只有顺从的表情,浓密的眉毛耷拉着,并无半分喜悦。稍一思索,便指着集贤阁不远处道:“老2,你看看我这金铃菊结得如何?”

陆建中抬眼瞧去,只见集贤阁不远处的太湖石边,一丛高达丈余的金铃菊被扎成楼阁,上头灿烂如金,小荔枝般大小的菊花千叶细瓣,簇成毯状,密密匝匝地挤在一起,好不热闹。那灿烂的金色刺得他的眼睛有些发痛:“爹爹的手艺又精进了。这菊楼,不是儿子吹嘘,在这平洲绝对第一份。”

“呵呵呵……”陆老太爷捋着胡子,笑得眯了眼:“老2,从小你就比大哥嘴甜,人也能干聪明,虽然读不好书,但爹爹一直都很疼你啊。陆绍那孩子和你一样,也是能说会道,精明能干的。”说到这里,陆老太爷抬脚下了如意垛,往菊楼走过去。

陆建中忙快步跟上,扶着他的胳膊:“爹爹,这会儿日头太毒。”

“我还没到那个地步”陆老太爷拂开他的手,指着那金铃菊:“这菊楼,但凡少了一枝都不会有这模样,如若少了一朵,就是一个缺。缺一不可啊。”

陆建中的鼻尖冒出几颗细汗来,委屈地道:“多谢爹爹教诲,儿子一直都记得,不会让您失望的。”

陆老太爷回头扫了他一眼,道:“记得就好,现下陆经年纪也不小了,还有陆纶,你要好生鞭策他们,让他们读好书,这家里必须有一个能支撑起门户的才行。就好比我们,若非你大哥在外为官,我们也比林家好不了多少”

陆建中有些难堪地道:“打算让陆经去参加府试,但是先生说,他的资质不是很好。陆纶,实在太过顽皮,鞭子都抽断了几根,也不见他有丝毫的收敛,成日就想舞刀弄枪,儿子实在惭愧……”

陆老太爷冷笑:“是你舍不得教管陆经资质不好?他是心思没放在上头陆纶顽劣不假,但还不是你们放纵的”

陆建中擦了一把冷汗,一张白胖的脸在日光下晒得又红又烫,却丝毫不敢辩解。

陆老太爷叹了口气,道:“罢了,让陆纶从明日起,每日过来跟我读两个时辰的书。传我的话,谁要敢放他和陆经出门,打断了腿赶出去和先生说,他要敢不好好读书,只管给我打,打死了我负责”

陆建中不由喜出望外:“多谢爹爹。”

陆老太爷摆摆手:“手心手背都是肉,我都是一样的疼。你下去吧。”

陆建中出了集贤阁,站在竹林里默然立了片刻,从袖中取出帕子,擦了擦脸上的细汗,垂着头往前方走去。

第150章:婚期

林谨容得知陆老太爷发起平洲、清州买了盐碱地的人家凑份子,预备去说动新任提举挖渠引水於田的时候,她正陪着一户水土不服的孟姓商户的女眷看大夫。

“陆缄这孩子不含糊,你舅舅同意凑份子,可是家里却没人能出面去做这事儿,只能给他派个管事引路。还想着他读书人脸皮薄,不会乐意做这种事呢,谁知他就跟着那管事,挨着登门拜访人家,不过几天功夫,就把事情给办妥了。”

听着陶氏的唠叨,林谨容很有些恍惚,这於田的时间如她所愿地即将提前,可是她高兴不起来。但看到陶氏亮闪闪的眼睛,很快她就决定还是要开心,毕竟陶氏和林慎之、陶家都得到了好处,而那些田产也都是她的。等到那一天,她自会给它们找个好去处,她不愿意,谁都别想碰得着。

这一年的冬天,太明府新任提举到任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征集民工,筑渠设堰,准备引渚江水於斥卤之地,造就万顷膏腴良田。号令一出,得到了平洲、清州富户世家的极力拥护。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

大年初二,关系亲近的人家已经开始互相登门拜年。在这样的日子里,林家的女眷们都穿上了新衣服,戴上最好的首饰,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团团簇拥在林老太太的身边,以欢快轻松地接待上门拜访的客人。

巳时正,盛装的林谨容准时出现在和乐居门前。随手赏了上前殷勤问好,又小心替她打起帘子的小丫头一串用彩线串起来的铜钱,由荔枝将她披着的海棠红羽缎披风取下,缓步进入暖香融融的和乐居里。

隔着挡在门口的那道山水屏风,她听到里面只有极低的说话声,这说明大部分人还没到。在这阖家欢乐的节日里,大家都放松了,毕竟守了一年的规矩,就是这几天可以松活点,就算是老太太也要多睡会儿,何况其他人?反正迟来几步老太太也不会计较。

  如果觉得世婚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意千重小说全集世婚九阙凤华司茶皇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