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御井烹香作品贵妃起居注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过了一会,金英便恭谨地来到了皇帝身侧。“皇爷?”

“把节略和票拟都读给我听。”皇帝疲倦地说,“朱笔备好,我说什么你就批什么。”

“这——”金英吓得差点没站住:给皇帝读奏折是一回事,可代披红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司礼监的秉笔太监那只是给皇帝秉笔的,可没说能越俎代庖替皇帝批奏折。

“慌什么。”皇帝一瞪眼。“你不敢写,那就换个人来写。”

金英就是杀了头也不愿意这时候换人啊,他重重地咽了口唾沫,“奴婢——奴婢遵旨!”

说着,便拿起一封奏折,捏着嗓子念了起来,“户部云南清吏司王三德谨奏云南今岁钱粮事,节略如下,云南今岁天灾频繁颗粒无收启请减免钱粮三成。”

今年云南是遭了灾,当然没有奏折上说得那么严重,但遇灾减免,也是常情。皇帝点了点头,“云南那边是不是已经上过折子了?”

“回皇爷话,各部都上了折子。锦衣卫密报也送到了。”金英恭敬地说。

“票拟呢?”皇帝沉吟了一会,又问。

“票拟如下:今岁云南确有旱灾,然牵连未广灾情不着,三成过宽,着请减免两成为是。”金英念道。

皇帝皱眉思忖了片刻,“先留中,你发文去锦衣卫,着指挥使明日把云南情报汇总翻阅了,再把云南镇守太监的密折拿来都写个节略我看了再说。”

“是。”金英这里麻溜地就整理好了,知道皇帝看重灾情,特地把这封奏折放到了显眼的那一堆儿里去。这里又给皇帝念,“江西布政司右布政使陆云谨奏年老多病乞骸骨。”

皇帝开始揉额头了,“这场架还没掐完啊?”

江西月前闹了一场贪腐大案,下马了起码五个五品以上的高官,大地震闹到现在还没结束,朝堂上还在互相指责,右布政使大人明显是被卷进风波里了,上表辞职,也是表达自己的态度,也是催促皇帝的态度。

金英冲马十使了个眼色,马十忙猫着腰上前,打开随身的小玉盒,挑了点薄荷膏给皇帝揉在太阳穴上。皇帝惬意地享受着他的服侍,“票拟呢?”

“票拟如下——”

干清宫内殿里不时就响起了皇帝淡淡的声音,“如票拟抄录。”

“这个奏折朕自己看。”

“留中不发……”

都快过三更了,皇帝才把今日积存的奏折给处理完,他只觉得头颅一阵阵胀痛,心是疲倦得不行了,就是身子还有点百无聊赖的。——原本淡去的心思,又渐渐浓郁了起来。皇帝思忖了片刻,便吩咐马十,“去,让青儿、紫儿进干清宫伺候。”

“哎!”马十一哈腰,转身就跑腿儿去了。

干清宫和坤宁宫就隔了两重红墙和一条窄窄的甬道。事实上,围着干清宫、坤宁宫还有一圈宫墙,把帝后两人的住所给圈开了,使得他们两人居住的宫殿,成为了真正的宫中之宫,紫禁城的中心。干清宫前门出去是日精门、月华门,这两道门是去太后居处啦,现在还空置的太子居处这样的地方走的,

马十去永安宫,那得从景和门走是最近的——景和门是从干清宫后门出去走的门,坤宁宫平时外出也得从这道门过。按说过了三更,景和门早下千两了,但皇帝一句话,难道还有人顶着不开门?继徐循回宫以后,当晚第二次,景和门又被打开了。门锁呛啷之声,脚步声、人声、骡子的蹄声……在寂静的夜里传得老远,坤宁宫就是想装不知道都难。

“听方向,应该是去永安宫吧。”欧阳嬷嬷伸手给皇后抚平了绣样上的波澜。“徐娘娘也实在是太得宠了。”

皇后淡眉淡眼,手下丝毫不乱。“她今晚又没牌子,不就是因为这个才回去的吗?怕不是去永安宫的。”

是不是,一会儿也就知道了。马十是去领人的,那人一会儿肯定得被领回来不是?

尽管已经过了三更,但不论是欧阳嬷嬷还是皇后,都丝毫没有就寝的意思,皇后照样往纸上描着绣样,欧阳嬷嬷在灯下做着针线,过了一刻,便听见隐约的人声打从甬道那儿过去了。

虽说已经落了千两,但并不是说坤宁宫就没有渠道窥视外头了。过了一会,外头进来人和欧阳嬷嬷低语了几句,欧阳嬷嬷唔了一声,似乎是自言自语。“是王美人和李美人。”

皇后和没听到一样,继续自己的笔画。

欧阳嬷嬷又说给自己听,“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唉,没想到徐娘娘是这样的人。”(见注)

连随口比兴,都比兴的是诗经卫风的诗句,欧阳嬷嬷也可算得上是个饱读诗书的老女史了。

皇后看了她一眼,笔锋稍顿。“你是把我比喻成私定终身的氓妇了?”

欧阳嬷嬷吓得立刻跪了下来,“老奴不敢!娘娘——”

“好了。”皇后略带烦躁地摆了摆手。“我虽没读过几年书,却还懂得什么叫做讽喻!你也不用把我当成夏桀商纣,动不动就跪下请罪。”

等欧阳嬷嬷站起身来,她才又动笔描起了那精致繁复的花样。“不过,这一阵子,你对永安宫是颇有些看法。连‘二三其德’都比出来了。怎么,在你心里,庄妃就是那样始乱终弃的小人吗?”

“老奴不敢。”欧阳嬷嬷惊魂未定,虽然皇后没有动气,但她却不敢坐了。饶是如此,却仍是要嗫嚅道,“娘娘仁厚,总把人往好处想,老奴亦不是刻薄人,不敢有诛心之论。只是……庄妃娘娘如今,也是越来越有贵妃娘娘的做派了。”

先不说她没有辞去超出皇后规格的田地,只说今日,皇后的好日子还没过去呢,后宫诸人众所周知,这几日都是皇帝来寻皇后的日子。她受招来吃顿饭没什么,走得也挺早,并不算是对皇后娘娘不敬……

但皇帝在她走后不久,便招了永安宫的两个美人侍寝,难保不是徐娘娘为了拉拔自己的人,在皇帝跟前说了什么。

这样的做法,即使是不诛心,只论行,也有些不把皇后放在眼里了……当年她初入宫廷时,是多么依赖皇后?皇后也没少拉拔照顾她,现在皇后有些落寞,庄妃起来了,不知感恩,就是这么个做派。说庄妃二三其德,欧阳嬷嬷是有底气的,她肯定就是皇后娘娘,也未必能回了她的这句话。

而皇后也的确没有回答她,她只是默默地描画着花样子,杏眼专注地凝视着手中的朱笔,仿佛已将精气神全都投入了进去。

通红的笔锋在白纸上恣意游走过,条条血红的痕迹,宛转呈现其上,一张繁复的百子千孙图,渐渐地成了形。

糊涂

徐循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说话,其实多少是犯了忌讳,说实话,在话出口前她都是挣扎着的。但她也没办法啊,徐娘娘也是很难的。

刚回来还好,因皇帝听了并没动心,她也就很快乐地梳头洗脸,卸妆准备睡觉了。可一听见外头的动静,又听说青儿、紫儿被干清宫叫走了以后,徐循就有点睡不着了。第二天起来,两个眼圈都黑了。

“您这也是没有办法,皇后娘娘肯定会体谅的。”孙嬷嬷心疼得叨咕个没完,拿了个煮熟的鸡蛋在徐循脸上滚来滚去,一边说,“再说了,就是您有心提一提皇后娘娘,也得看是不是时候哇。”

皇帝当晚本来按惯例会去找皇后的,却找了不能侍寝的徐循来吃饭,这意思已经是够明显的了,人家是宁可不要那啥,也不想和皇后在一处了。徐循不管提谁,哪怕提孙玉女呢,那都不能再提皇后了。第一,皇帝明显不想见到皇后,第二,徐循把宠爱让给谁都可以,就是不能让给皇后,只有皇后让给她的份,没有她去让皇后的份,不然,那就是乱了尊卑。

孙嬷嬷的意思徐循也明白,既然是不能提皇后的,那提谁也都无所谓了。说那什么点,皇后心里要不高兴,早在她过去的时候就不高兴完了。皇帝宁可要徐循也不要她,和宁可要别人也不要她那不都是一样的吗?她就是心里过不了这个坎,闻听孙嬷嬷的解说也高兴不起来。

歪在榻上懒懒地叹了口气,连妆都没心思上了,因道,“哎呀嬷嬷,今天不搽粉了,反正大哥也不来。”

孙嬷嬷不听她的话,“皇爷不来,可别的妃嫔们会来呀。咱们就是在自个宫里闲转悠,也得齐齐整整的,身为女人,这份功夫不能落下。您看文皇帝贵妃,住在偏宫里,也不能穿颜色衣裳,成天还都打扮得一丝不苟呢。”

见徐循还有话要说,她给堵住了。“再说,您不打扮起来啊,也不好意思见中官们哇。”

徐循只好继续充当洋娃娃,给嬷嬷们玩手办游戏,打扮好了歪在炕边上,还是愁眉不展的。又想去给皇后说道说道这事儿,又觉得有点心虚。

她知道嬷嬷们的看法是一致的,这些话也都和她分析过了,便懒得再和嬷嬷们提起这话头,而是喊了柳知恩来,借着算账的机会和他闲话。

柳知恩现在给徐循管的是整个宫里的文书账簿,永安宫系统的各项用度都有两本账,一本徐循的细账由赵嬷嬷掌管,还有一本总账,就涵盖了另外三个嫔妾的用度,由柳知恩统一核算一遍,再和六局一司结算清楚了,到时候奉上去给皇后看。这门工作因为要时时和三个嫔妾沟通,比较琐碎,非知书达理、通晓世故之辈不能为,皇帝要不把柳知恩给她,徐循还真不知道分谁去管这一摊子事呢。

也因为他在管帐,徐循对账本子又很关切,所以柳知恩是经常可以和徐循回话的,久而久之,在徐循屋里柳知恩居然也能有个垫脚的小几子坐了。虽然还赶不上嬷嬷们能在炕边上安置半个屁股的体面,但在中官中这已经很难得了。

听了徐循有一搭没一搭吐露的心事,柳知恩的表情还是那么平静,丝毫都不带诧异的,他沉吟了一下,便说,“实话和娘娘说罢,昨儿这事,坤宁宫肯定收到了消息,皇后娘娘心里,也肯定不会太好过的。”

徐循自己也想到了这点,她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

“然而,娘娘心里也要看明白这一点:如今的皇后娘娘是个失意人。”柳知恩说话就是胜在这点,在场合安全的情况下,他从来都不和徐循遮遮掩掩的玩什么智力游戏。“一个失意人身边总是有很多事让她不好过的。娘娘现在又正得意……”

一个失意人去看得意人,当然有无数地方让她不顺眼了。

“话虽如此。”徐循却还是有点纠结。“那番话,也是可说可不说的……”

“以您身份,这让宠给底下的姐妹本来就是合情合理的,”柳知恩掰开揉碎了和她分析。“若是昨晚皇爷来永安宫看您,您难道还能给他推到坤宁宫去,或是就让皇爷这么回去?肯定是要把底下的姐妹给荐上去的。既然如此,在干清宫里说那么一番话自也是您身为宫主该说的、该做的。难道为了照看皇后娘娘的心情,您就要委屈了皇爷?皇爷肯定是因为想要,才传了两个贵人,这就证明您那番话说得对,说到了皇爷心坎里。皇爷本来想叫人的,怕您心里不好受才没叫,您的话是解除了皇爷的顾虑……”

徐循慢慢地也转过弯来了:确实,她进宫是为了伺候皇帝的,总得先把本职工作做好了再谈同事间的交际。就是再想回报到皇后,她也不能违逆了皇帝的意愿。

柳知恩看着她脸色的变化,知道徐循听进去了,徐徐又道,“再说了,虽说皇后娘娘从前拉拔过您,可您却不是因为她的拉拔才得宠的。您得宠从来都是因为您得了皇爷的喜欢,当时后宫就那四个人,您又是丽质天生,皇爷迟早都会注意到您的。情要念,人要服侍好——那毕竟是皇后娘娘,可您也不必觉得您就欠了皇后娘娘还不起的深恩厚德。说句实在话吧,就眼下这情况,您能继续恭恭敬敬地对待皇后娘娘,其实也就把什么情都给还清了。”

“也不能这么说。”徐循的眉毛却是拧了起来。“恭敬对待皇后,本是我的本份,这谈不上什么还情……”

她禁不住叹了口气。“只是我这个身份,却是难以还上昔年娘娘对我的情谊了。”

“若是皇后娘娘都需要您来还情了。”柳知恩也不因徐循的反驳而气馁,他笑道,“那她可得惨成什么样儿?您一辈子别还上这份情才好呢。”

“那我心里哪过意得去啊?”徐循心情好了,就和柳知恩玩笑般地说。

柳知恩却正色道。“身为大妇,善待妾侍本也就是职责,又谈得上什么情分呢。皇后娘娘安守本分,您也安守本分,彼此都没有什么亏心的地儿,那也就是了么。”

说得是很冠冕堂皇,徐循忍不住白了他一眼,又幽幽叹道,“真有你说得这么好就好了。”

“您就且放心去和皇后娘娘请安吧。”柳知恩笑了。“娘娘若是明白人,自然不会往心里去的。”

“那要是不明白呢?”徐循和他一搭一唱的,两人倒好像在唱戏。

“若是不明白……”柳知恩眼色微微一暗,他低沉地道,“只怕皇后娘娘现在的好日子,都过不长久了。”

若是连现在的日子都算是好日子,那什么日子才算是差日子?徐循一时不禁愕然,思索了好半晌,才沉沉地叹了口气。

“不论她怨我也好、气我也好,我都不会对她不住的。”她倔强地道,“就算是她不明白我的心也无所谓,我自己明白就好。”

没等柳知恩回话,她便站起身来唤道,“蓝儿、红儿,服侍我更衣,我要去坤宁宫给皇后娘娘请安。”

庄妃更衣,柳知恩肯定不能在她跟前伺候了,他赶忙退出了里间,在外头站着当差,过了一会,徐循前呼后拥地从屋里出来,出院子上了肩舆,浩浩荡荡地渐渐去得远了。孙嬷嬷和李嬷嬷都跟在一边送了出去,柳知恩在殿门口站了一会,回来继续和赵嬷嬷算账。

赵嬷嬷和他工作了一会,便问,“娘娘被您给劝出来了?”

柳知恩点了点头,住了笔感慨道,“我们娘娘什么都好,就是太实诚……实在是心软得很。”

“心里清楚就行了。”赵嬷嬷也是感慨万千,“如今有了你,还能劝着些,从前有些时候,我们心里着急呀,一整夜都睡不着,面上却还不能露出一星半点给娘娘看出来。”

柳知恩摇摇头没有说话,赵嬷嬷却还是意犹未尽,压低了声音抱怨,“若还是这样下去,谁知道能再走多远?就这个性子,她是还没碍了那一位的眼呢……”

“那一位也未必就有多心狠手辣。”柳知恩似笑非笑地说,“若真是那样,她也就不能得宠了。”

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男人都难免在女人身上犯糊涂,但皇帝却是个例外,但凡能当明君的,脑子都是异常好使,不可能被女人蒙蔽。即使皇帝会被蒙蔽,那一位自小入宫,是生活在明君文皇帝、明君昭皇帝、知名的贤明太子妃、贤明皇后和贤明皇太后的教养下的,说是教养,其实也是观察,一个十多岁的少女,在这些人眼里还不和透明的一样?真有什么不堪的品质,早被看出来了。

赵嬷嬷想了想也笑,“是,若是那一位事儿一点,现在这宫里也不止这点热闹了。娘娘也不至于为了这点小事担心,看戏尚且看不过来呢。”

“谁说不是呢。”柳知恩淡淡地道,“其实,娘娘的性子也没什么不好。”

赵嬷嬷叹了口气,柳知恩扫了她一眼,道,“咸阳宫才一分宫,就把几个大姑姑调了差事。那几位也都是跟着咸阳宫一路上来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都在管着浣衣、裁缝的活计。”

这是有名没油水的苦差事了,虽说咸阳宫那几个嬷嬷的确是无能了点,闹得咸阳宫打从入宫一开始,就很不大得太孙妃和太子妃的喜欢,但兔死狐悲,这么多年辛辛苦苦,连点私房都没落下,现在还要去看小宫女洗衣服,赵嬷嬷想起来也是有几分唏嘘的。

换做是徐循,就算不适任要换,也会换得体体面面的,面子里子都给照顾到。赵嬷嬷一想也就释然了,“也是,咱们娘娘要不是因为这个性子,也没这么大的福运。”

柳知恩点头不语,更多的话他藏在心里没说出口:皇爷为人如何,他这个近身内侍是再清楚不过的了,这后宫里的人也许他不能一一琢磨透了,可有什么事他不明白?要不是这个性子,庄妃娘娘又怎么会这么得宠呢?

徐循往坤宁宫去的时候,一路心里都还打着小鼓,可在坤宁宫受到的待遇却是一如往常,皇后待她的态度都没有丝毫改变的,还让她帮着一起捡佛豆,倒让徐循放松之余多了一丝愧疚: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她在那纠结了半天,说不定皇后娘娘压根就没有多想过……

“是了。”两人捡着佛豆时,皇后又想起来和她闲话,“宫里的那间小庙,到底是新建的,还不太灵验。我们刚到北京没有多久,也不知这城里都有什么灵验的老庙,我想着,让中官们去查访,打墙动土那动静也就闹得太大了,倒不如令娘家人帮着许愿上香,供奉灯油。你想着怎么样?若是也信这个,到时候也带你一份。”

皇后求的那肯定是儿子了,后宫里的女人就没有不求着这个的。徐循听说了,本顺嘴就要谢过皇后,可她现在也不是当年的孩子了,不禁就往深里想了一想,才道,“我哪敢和您一份儿啊?您先上香,灵验了我再去许愿,也是一样的。”

皇后扑哧一声,被她给逗笑了,她隔空点了点徐循的鼻子,亲昵地说,“你的胆子怎么越来越小了?别多想,我是说真的,寻寺庙、许愿供奉香油都是很慎重的事,一个闹不好啊,就要被花和尚给骗了,你不记得南京的事了?文皇帝查那个唐赛儿的时候,不知带出了多少淫尼姑,其实和尚庙里一样很多龌龊事儿,要寻到真正的清修古刹可不简单呢。这事也不是那么好办的,不如这样,你也让你们家人去寻访一番,我也让我们家人寻访一番,有好的就一起去上香许愿,也凑个热闹。”

若是在藏污纳垢的寺院供奉,将来闹出来寺院内有不堪之事,被嘲笑都是轻的,若是被人怀疑和寺庙有什么牵扯,名声可就坏了。再加上是要求子,又是很敏感的愿望,这一点可万万不能放松了。皇后这一说本也在理,可徐循听着却怎么都觉得有点不对劲。要去细琢磨吧,看皇后的模样又不像是有言外之意,不琢磨吧,心里又是情难自禁地一直在回味着那几句话。迟了一刻方才心一横索性不想了,就事论事道,“也是的,北京这边毕竟比较蛮荒了,燕云十六州回到咱们汉人手里也就是这么几十年的功夫……听说从前前朝信奉的还是什么喇嘛教——我看有古刹的可能性不大的,不如先回南京在大报恩寺许愿供奉了,再在北京慢慢地找也好。”

皇后也被她提醒了,“哎,你说得对,北京这里应该还是以喇嘛教寺庙改过来的庙宇居多,还是回南京更方便。”

她若要敲打徐循不要改换门庭,这时候少不得借题发挥意味深长几句,不过皇后好像是真的没这个意思,这么接了一句便令身边的宫女,“藕荷,你给我记着这事,等我娘入宫了,我要忘了说,你提着我。”

徐循被这话提醒了,环顾左右,因奇道,“怎么欧阳嬷嬷今儿没来,可是病了?”

欧阳嬷嬷也是皇后从太孙妃时期就放在身边使的近人了,和徐循也是蛮熟悉的,一般只要她醒着,人都在太孙妃身边服侍的。

“正是病了。”皇后叹了口气,也有几分惆怅。“今早忽然得的风寒,发了烧,也不知怎么样呢。我请了医婆来看,只盼着快些好吧。天气冷,若是转成肺病就麻烦了。”

有病的宫女、嬷嬷,从来没有能在主子跟前伺候的,就是从前再得宠,最好也就是请太医开方后赐金还家,不可能有第二个结果。徐循闻言也是叹了口气,念了声佛,“吃了药应该是就能好了。”

皇后嗯了一声,又问徐循,“你们家是谁进来看你啊?”

徐循这下可打开话匣子了,“应该是我娘——不知宗人府肯不肯让小妹进来……”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进了腊月,欧阳嬷嬷的病一直不见好,皇后只好厚赏她让她出宫去了。徐循听说了也是叹息不已,看在她从前也曾照拂自己的份上,还送了两个大荷包过去,里头塞的都是银果子。——不过,毕竟不是她的嬷嬷,她也就只挂念到这一步了,徐循更多的心思,还是期盼着家里人进宫——她是掰着手指,盼着腊月初十这天的到来呢。

大红

进了腊月,后宫女眷们聚在一起的机会也就增多了。腊八那天早上,御膳房进奉了好几坛子腊八粥,徐循令年纪最小的赵昭容出面,和几个侍女一起,给永安宫的各处花草都浇了一勺子上去,大家这才聚在一起,由徐循带着去了皇后那里,又由皇后带着一起去了清宁宫,后宫的女眷们全都聚在一起吃粥。

今时不同往日,不是逢年过节,新进的妃嫔们是很少能见到太后的——太后年岁虽然不高,但素好清静,闲着没事也不会和底层嫔妾们搅合在一起。所以一干新人都很兴奋、很谨慎,话也不敢多说一句的。倒是徐循等人要自在得多了,四个人都是笑意盈盈的,围着太后说吉祥话。

太后见了这么多真心实意的笑脸,心里也舒坦啊,先问,“给家里人的腊八粥都赏了吧?”

听说是都赏出去了,就点了点头,说道,“这一次就不费脑筋了,光赏个粥就行。”

大家都笑了起来:往年赏腊八粥,都是费尽心思,要给娘家表现出自己在宫里的平安康乐,又想着怎么低调地给点实惠的东西,今年却是不必了,反正腊月初十起,各宫亲眷隔了几个月都可入宫请安的,见了面要赏点什么,那就方便得多了。这是一个,再一个,也可以和多年不见的家人好好地说说话了,这才是各人心里都深深盼望的呢。

焦昭仪等新晋人士脸上也都是藏不住的羡慕:这都是妃级别的待遇了,他们这些新人可没有这么好的运气,老老实实熬成妃嫔了,再想着亲人入觐的事吧。

不过,现在都还没想到这么远了,皇帝近来也就是再临幸了一个吴婕妤,临幸完就没下文了。这批人想的更多的还是怎么在宫里立足下来,不要还无宠,就已经失宠。

因为昭皇帝的周年还没过,今年宫里是不布置,不过年的,吃个腊八粥其实都是有点犯忌讳的。宫里当然也就没扎灯山了,这么多人在一处,也没什么体己话可说,过了一会儿太后就露出倦容,众人一见,纷纷起身告辞,太后也没留,就独独把徐循留下了,笑道,“咱们一道去看文庙贵妃娘娘去。”

太宗张贵妃对徐循一向另眼相看,是宫里老人人尽皆知的事实,她现在一个人在清宁宫群落里的一处宫殿居住,和李贤太妃、张敬太妃做伴。今儿两位太妃都出来了,就太宗张贵妃没出来,可见是懒得和小辈们应酬,太后把徐循留下去看她也是情理中的事儿。不论是皇后还是孙贵妃都不觉得如何,何惠妃就更是无所谓了,只是几个新人不了解情况,一时看徐循的眼神都变了几分。

徐循也不会去介意这个,她也早想去看望太宗张贵妃了。只是清宁宫这里,她不好来得太勤快,怎么都得把着个度,别越过了皇后去。上次和太宗张贵妃见面都还是一个月前的事,也就是略坐坐那就走了。

太宗张贵妃是有了小恙——妇人的病,不喜欢起身,所以才没出来凑热闹,见到徐循和太后一起来探她,也十分开心,她要起来,却被太后按住了,祖孙三代女眷围坐在暖阁子里说闲话。说起来就说到了妃嫔家人进来探视的事,太宗张贵妃叹道,“这都是太后的德政,从前我们在文皇帝后宫的时候,哪有这样的好事,我是运气好,家里还有些体面,有些妃嫔进来了以后,二十多年都没见过家里人。”

太后的兄弟也都是有本事的人,家里体面也重,彭城伯夫人也是能经常进来探视的,她也叹道,“可不是呢,就说贤太妃吧,这都进宫多少年了,硬是没有和家里人见过一面。如今定例能几个月进来一次,我们也跟着沾光。”

徐循忙捧场地笑起来,太宗张贵妃指着她笑道,“这孩子,笑得这么假,假得倒可爱。”

太后说笑话,谁能不捧场?只是徐循确实没被触到笑点,随便笑笑,两个长辈哪能看不出来,太后也觉得她娇憨,摸了摸徐循的脸颊,笑道,“真是憨人有憨福,就是这个憨劲得了大郎的喜欢。”

她顿了顿,又看似不经意地问道,“这一阵子,大郎在你跟前还有服丹药没有?”

徐循忙如实回道,“偶有用药,都是太医院开的丹药方子。”

太后这才满意,一边太宗张贵妃问道,“怎么,皇帝身子时常不好?”

“换季时候常常有些头疼脑热的。”徐循道,“吃些验方就好了,大哥很注意养生,时常出去跑马的,也就是这一阵子国事忙碌,大礼仪又多,才有点吃不住。我前回过去的时候瞧着他脸色有些不好,不过这几天没听说传太医,料来也是无妨的。”

太后满意的点了点头:徐循对皇帝的身体,还是很上心的。这孩子服侍皇帝的确谨慎用心,却又不会多事打听,倒是可圈可点。

“还是传了的,不过没什么大碍。只是头疼而已,”虽然居住在清宁宫,但太后的消息却要比徐循灵通很多倍。——这也是自然的,她到现在都保持了派人查问皇帝起居的习惯。“定期服些调理的验方罢了。”

张贵妃眼底闪过一丝深思之色,却是没有多问,只拿些过年过节的闲话大家谈着,过了一刻,太后起身去了净房,张贵妃便笑对徐循道,“能见家里人,开心了吧?”

徐循提到这事就是一脸的笑,“盼了有好几年了,上回见面,还是……”

她转了口,“还是入宫前了!”

张贵妃叹了口气,望着徐循的眼神里也多了几分温存:自从文皇帝过身以后,除了亲侄女张敬妃以外,就属徐循最常来给她请安,每到清宁宫必定都要过来的。比起从前的威风八面,现在门庭冷落车马稀的退休生活,自然更容易培养出感情。

“能见家里人,的确是好事。”她拍了拍徐循的手,“却也不要都把时间用在说家常上了,多问问家里人的前程,家里人能立起来,能有个营生,把基业稳住了。那才叫真的拉拔起来了,浮财那都是过眼的云烟……”

她叹了口气,“还有一件事,我也就是白嘱咐你,从前你没起来也罢了,如今你起来了,又是如此得宠,家里人可要约束好了。不然,他们在外面犯错,你在宫里也没脸,尤其是你,又特别需要更谨慎些。”

在这宫里,有谁会如此直言不讳地教导、提醒她徐循?从前徐循还位卑职小的时候,这种人不少,可现在她一步一步起来了,身边会这样和她说话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这变化,并不是徐循本人能够控制的,而也使得她越发珍惜张贵妃的教导。她慎重地点了点头,“一定好生嘱咐家里人,我们能有如今的地步,已是前世积德,若是还有不足,真是天都不容。”

张贵妃唇边便漫起了淡淡的笑容,她忽然感慨了一句,“高皇帝真是高瞻远瞩啊,小户选秀,不知少了多少麻烦……”

徐循有丝不解,不过此时太后也回来了,便掩下此事不提,三人再谈一阵,太后便起身带徐循回了清宁宫正殿。

“难得过来一趟,今儿就在我这里吃饭吧。”太后随口吩咐徐循,“我这里没什么好东西,只怕是委屈了你。”

徐循时常过来,也有被留饭的殊荣,说实话,她也的确不是很爱在清宁宫吃饭。口味合不合是一回事,关键是她作为晚辈妃子,得先站着服侍太后,等她吃饱了自己再吃。别人吃着你看着,很有趣吗?

不过太后都这么说了,她难道还能推拒?只好笑道,“是我偏了娘娘的份例呢。”

正说着,一声通报,皇帝也进了清宁宫——今儿腊八,宫里却没开宴,皇帝早上出去办事,中午肯定要回来拜见一下母亲的。

见到徐循在这里,皇帝也很高兴,“又来贪着母后的点心了,入宫多少年了,还是这么贪吃。”

甜食房和光禄寺、小厨房等等,反正只要是宫里有的好东西,都得先尽着太后。这就是以孝治天下的孝道,太后宫中也的确是有很多稀罕的吃食,不过,徐循屋里也不见得就少了,所差的只是分量而已。她笑着说,“是呀,早上过来的时候就想着要蹭饭呢,腊八粥都少喝了一碗。”

说着,便亲自从膳桌上拿过一小碗腊八粥,放到皇帝手上,“这是太后娘娘赏您的,可要喝完呀。”

皇帝敲了她的手一下,轻责道,“就会拿母后来压我,我可没见母后发话。”

徐循笑道,“大哥你晓得什么,娘娘看了我一眼,我就知道娘娘的意思了。”

两人一唱一和,逗得太后发笑连连。皇帝用完了一碗特地加料细作的腊八粥,也站起来和徐循一起服侍太后用饭,等老人家吃完了起身出去,徐循还要伺候皇帝呢,皇帝摆手道,“别做作了,快坐下来一道吃了吧。”

自然有人换过膳桌,承上了早预备好的新菜,徐循饶是和皇帝并坐,也没怎么吃好,时不时起身给皇帝布菜,见皇帝吃得差不多了,自己也草草吃两口也没了胃口,便和皇帝一起出去陪太后说话。

才吃完饭,太后一般并不午睡,而是会在当院闲步,如今天气冷,她在屋里遛遛弯也就是了,等皇帝来了,大家刚好坐下泡茶说话。皇帝遂说起了云南旱灾的事,“现在各处口径都不统一,也不知该减几成钱粮好。”

早在仁宗皇帝年间,军国大事,太后就多有参与了。如今皇帝新登基不久,心里多少还有点虚,自然也找母后商量。太后听了还没说话,徐循有点坐不住了——也是因为妃嫔不得干政,也是因为她实在不懂,听得好无聊。

还没动弹呢,皇帝从袖子里掏出几份奏折就递给徐循了,“你来念念吧。别念里头内容,就把几分节略念给母后听。”

徐循没敢动,先看太后,见太后含笑点头,方才接过了奏折,清脆念道,“户部云南清吏司王三德谨奏云南今岁钱粮事……”

几份奏折念下来,她也是明白了:今年云南肯定有灾,但是灾情如何却不好判断。户部和当地布政使都是一致的,报的大歉收甚至是绝收,内阁态度是以为布政使哭穷跑灾,户部清吏司也有问题,没下到基层不明情况,居然配合布政使在那闹着要大减免,其实当地只是闹了点小灾,甚至是无灾。而云南锦衣卫卫所报上来的情况是当地歉收情况有,但不严重,还不到绝收的地步。

单只是念节略,徐循的头都要大了,皇帝和太后却都是若无其事。太后听过原委,沉吟片刻,道,“小循,你把锦衣卫的折子细读给我们听听。”

徐循只好又把几千字很详实的报告读给太后听了,这里面却无甚春秋笔法,只是罗列了许多基层见闻,饶是如此,徐循也是几番有些色变了。——云南秋后,街头卖儿鬻女之辈虽不少了,但按锦衣卫的说法,比起前些年大旱时民众‘易子而食’的惨状,这还算是轻的。城中物价,一石米也还才只要三两银子,这个米价还不算是太浮夸。

徐循在娘家的时候也不是不当家的千金小姐,她对徐家家事还是蛮清楚的,徐先生的粮食卖去米铺,一石是二钱银子,这还是贵价的了,一般人拿去都是一钱五分。云南当地一石就要三两,这里面是差出了二十倍啊!徐家佃户一年的纯收入,就够买这一石米的了。

青黄不接,说的是每年夏天旧粮将尽新粮还没上的那一段日子,很多佃户那时候家里是没米吃的,若是主家不仁慈不能赊米,就只有去米铺里买。所以这米铺的价钱也是随行就市,每年冬低夏高,现在才腊月就是这个价钱了,到明年夏天那还了得!不卖儿卖女,日子真的过不下去了,甚至图的都不是卖身的价钱,而是家里养不了这张吃饭的口。

太后听得也是直叹气,却没有和徐循一样动感情,“内阁死咬着不肯减钱粮,也是有苦衷的吧。”

“国库确实是有点支应不上了。”皇帝沉吟了一下,“云南灾情还不算太过,若是开了这个口子,只怕荒得要更厉害。”

“文皇帝年间,钱财流出的速度太快了。”太后也是有些忧心忡忡,“现在库里是没银又没粮,这个口子是不好开。”

徐循根本都听不懂皇帝和太后在商议什么,两人也无意解释给她听,商议了一番,终是定下来减征二成。太后又道,“我听说有人重提下西洋之事,皇帝可别听信了,好歹也省点钱吧。次次下西洋,花出去的是钱,带回来的都是些于民生无用的东西,还不如把这些钱省在咱们国朝里花。”

皇帝点头称是,“总是要照顾到民力。母后放心,这我心里清楚。”

太后又就国事训导皇帝,“现在天下,看似安定,实则隐患处处。北边的异族虽然伤了元气,边患却未根除,云南、广西一带常起民乱。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天下虽夸盛世,民间百姓却多有辗转呻.吟者,皇帝可不能懈怠了。国朝基业,万万不能弱在了咱们母子手中。”

皇帝起身束手听了太后的教导,点头称是,“儿子一定谨记在心。”

又坐下来和太后商量,“明年开春以后,儿子想……”

徐循在一旁陪坐得很无聊,用心也听不懂,熬了半个下午,好容易皇帝才从清宁宫告辞,顺带着也把她给带出去了,两人并肩走在甬道上的时候,皇帝就笑着问她,“刚才那些话,你听懂了没有?”

徐循想也不想就一个劲摇头,倒是把皇帝逗乐了,“傻丫头,你也不多学着点,以后好在我身边参赞参赞。”

“这又不是我该管的事儿。”徐循理直气壮地说,“太祖高皇帝《女诫》都说了……”

她磕绊了一下,一下结巴了说不下去,皇帝被逗得更乐了,“太祖怎么说来着?”

太祖高皇帝说的是: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俾预政事——这明显和张太后的做法是南辕北辙的,徐循这时候说出来不是自己作死吗?她结巴了一会,只好含恨承认,“我不记得了……您看我脑子多笨?这些事,我就是想学也学不会。”

皇帝笑得都快走不动路了,拉着徐循上了他乘的御车,车轮辚辚中,一道往内宫方向去了。“这也不会,那也不会的,你会什么。”

徐循恼了,索性伏在皇帝胸前,恶嗲恶嗲地冲他死命眨眼,把媚眼当火炮弹来抛,手向下一拿,“我会服侍您呀,大哥,您说我服侍得好不好?”

皇帝的眼色顿时就深浓了起来,他嘶声投降了,“好了好了,别乱来——在外头呢。你服侍得好,很好,行了吗?”

徐循其实也不敢在车子里怎么地,这要传出去,她的名声可就全毁了。她松了手,没头没脑地又提起了云南的事,“我没本事,不能帮着他们,就是读着奏折,心里怪难受的。大哥您本事大,您说我有什么办法能帮帮那些灾民么?”

皇帝的兴致也冷却了下来,他抚了抚徐循的脸颊,叹了口气,“就是我都没有办法,又何况是你?”

徐循有点不解——连皇帝都能没办法?

“我还真没办法,”皇帝看出了徐循的疑惑,“大哥少了朝廷,也就是个孤家寡人,我有多少钱?我能差得动多少人?你觉得灾民可怜,我也觉得灾民可怜。小循,世上比他们更可怜的人,有得是呢。可一旦要牵扯进朝廷的时候……朝廷的事,却也不能任性而为,国库缺粮,云南灾情不重,也未酿成民乱,够不上放粮赈济的标准就绝不能放粮。甚至连责令当地官员改进都不行,云南是老问题了,当地情况很复杂,能维持住现在的局面已属不易……哎,这些事,和你说了你也不明白,治国不是你想得那么简单的……”

徐循是真的被皇帝给说晕了,她又一次感觉到了自己和皇帝之间的差距。若说初见时她对皇帝那种基于身份的天然敬畏,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有所褪色的话,现在,随着她渐渐了解到皇帝这个职位的内涵,徐循对皇帝却是渐渐地又越来越崇拜了起来。——她没敢把皇帝算作她的男人,她没这个身份,只能说,她觉得她伺候的这个男人好有本事,能把他服侍好了,也算是自己为国朝做了奉献。

比起刚才徐循和皇帝赌气卖嗲时的表现,现在她闪亮亮的眼神,可就要真诚得多了。皇帝被看得也有点飘飘然,车驾才到干清宫,就迫不及待地把徐循给拉进了里屋。

徐循今天运动量大啊,一大早起来先忙着自己宫里的事,又去皇后那里,完了以后到清宁宫一顿折腾,饭也没好生吃,站了足有半个时辰,皇帝和太后商讨国家大事的时候她也得跟着端茶倒水的。现在还要被皇帝折腾,皇帝进来不一会,徐循就不行了,腰酸,没法配合,被皇帝折腾得只能轻轻地叫。

天下大事尽在掌控,怀中玉人满心爱敬,一杆银枪所向无敌……皇帝只要和徐循在一块,就觉得自己特别伟大,他越是觉得自己伟大就越要折腾徐循。徐循累啊,今天不能和他抗衡,什么绝技都被折腾光了,到最后哭着求了饶都不好使,被渐渐学了许多御女功夫的皇帝给搞得,都不知道是昏还是睡,反正就黑甜过去了。

醒来的时候天都黑透了,皇帝在外头听人念奏折呢,徐循悄悄地下了床,“什么时辰了。”

已经是打过初更的梆子了,皇帝开过了晚饭。徐循还想回永安宫去呢,青儿、紫儿去后干清宫的大宫女石榴进来了。“启禀娘娘,皇爷爷令娘娘先行梳洗,小厨房这会儿已经给您预备晚点了,不知娘娘想用点什么?”

徐循一听说就知道自己走不了了,她伸了个懒腰,揉着眼睛道,“口重的不想吃,给上一碗鸡火面,再配几口咸菜就行了。”

说着,便进了干清宫特别修建的大澡房,那里是早预备好了腾腾的热水,徐循洗浴过出来,脸上妆也没了,她懒得再画,真的只是打了辫子,穿着家常的桃红比甲,浅黄色撒腿裤,腰间系着墨绿色汗巾,坐在临窗炕上等着自个儿的晚饭。却不料皇帝听到里头的动静,走进来看她,见她这样,倒笑了,“你嬷嬷们说得不错,这么打扮,就和个小丫头似的,上了肩舆也不像娘娘。到干清宫门口,未必进得来。”

徐循笑着说,“那我倒好了,想出宫的时候,就打扮成丫头出宫去玩,想回宫了,再打扮成娘娘去神武门叫门。”

皇帝果然被逗乐了,“且不说别的,妃嫔回宫怎么从神武门走?那是护军宫女出入的地方——傻样,扯大话都扯不圆。”

说话间,晚膳已经被端了上来,小厨房送了一海碗的鸡火面,宽汤少面,面和发丝了似的整整齐齐码在一起,上头摆了几片火腿,鸡火面,鸡汤火腿嘛,鸡肉那都是要滤掉的,火腿才能荐盘。还送了二十多样花式咸菜、凉拌并小炒,都拿梅花碟子盛着,一样就是两三筷子,另附两个乳饼一碟小馒首,简单得炕桌上就能摆得下。

皇帝看了,眉头一皱,“就拿这个来打发你?”

徐循瞧着却觉得满意,“这就是我点的嘛。”

她要吃饭,就赶皇帝出去,“大哥看着我吃,我吃也不香。”

谁知道皇帝看她吃了两口,闻见香味也觉得好,就在徐循手上喝了一口汤,果然鲜咸可口,尤为可喜是没有一点油星儿,再吃小菜,酸甜咸辣都有,倒是胃口大开,硬是把徐循碗里的面都夺了一半走——这还不算,还让徐循喂他。

徐循有什么办法?只好将就吃了剩下半碗面,又搭配了半个馒头。吃完了皇帝就让她给念奏折,不要王瑾、金英服侍了。徐循念了半天,才发觉都是年下上的请安折子,基本都是些套话——皇帝就是想听她的声音。

周年没过不能娱乐,皇帝就特别爱作弄她,徐循也是无奈,不好认真和他置气的。好在念了半天也已夜深了,皇帝也作弄够了,两人这才睡下。第二天皇帝也没叫内阁开会,亦无朝仪,早起吃过早饭,便拉着徐循下棋看书,到了下午才继续批改他永远也批不完的家庭作业。

要不是腊月初十家里人要进来请安,徐循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从干清宫里出来,饶是如此,腊月初十一大早上,她还是废了一番‘口舌’功夫才能脱身,徐循回宫的时候心里又在打小鼓——不过这小鼓的鼓点也没以前那么快了。一个,是已经适应了自己宠妃的身份,还有一个,是她实在很着急回去打扮打扮等着家里人入觐,别的事可不想管这么多。

其实呢,家里人是等吃过午饭才进来的,徐循赶早了回去也无事。倒是几个嬷嬷看她回来了,便忙告诉她:就腊八、腊九两天,赵昭容、曹宝林、焦昭仪、吴婕妤全都陆陆续续来永安宫给她请安了,只是她在干清宫里没回来,倒累得她们全扑了空。

徐循就算是再无心它事,也有点纳闷了,想了一会也不知道她们是来干嘛的。倒是花儿抱着衣服走过来的时候一撇嘴给道破了,“娘娘提拔李美人、王美人侍寝的事,不是早传开了?怕是本来就想来了,娘娘这又是被太后娘娘单独留下来去看望太宗张贵妃娘娘,她们怎么不来?这会儿又被皇爷叫到干清宫,一去就是两天的。这事要被她们知道了,她们肯定赶着来。”

也是,又有宠,又有太后的缘法,和皇后也贴心,又肯拉拔底下人,谁不想和徐庄妃做个贴心人啊?这时候徐循手大啊,若是善了她,手缝里漏一点,都够别人吃一辈子了。若是恶了她,反手一压,这辈子何时能出头?这些底层妃嫔们就算不敲她的钟,也得来奉承一番,免得让庄妃娘娘误会了不是?

徐循想通了也是有些哑然失笑,“我自己心里还战战兢兢的呢,别人竟把我想得这么好,真是没话说了。”

说着算算时间,还有充足的时间打扮,便先不着急试衣服,而是嘱咐几个嬷嬷,“快去传膳,各式爱吃的菜都要,从腊八到现在,我没吃一顿饱饭!”

几个嬷嬷都惊,“这哪能呢?您跟着太后娘娘和皇爷,还能吃不饱饭?”

徐循心里流着宽面条泪呢:怎么不能啊,跟着这俩主子的时候,我就没怎么吃过饱饭……

可怜的徐娘娘好容易饱餐了一顿,就忙着装点起来了,妃嫔见家眷,头一次总是慎重点,她穿了常服,披挂了狄髻头面,比哪一次朝贺都要上心。才过中午,连坐都坐不住了,在屋里来回绕圈圈。不过半个时辰,连着派出去五六拨人打探消息,好容易终于等来了一句话:锦衣卫指挥使徐夫人,已经入宫去坤宁宫请安了。

这下是谁也拦不住徐循了,她一定要站在宫门口去等,几个嬷嬷谁说也没有用,还是柳知恩说了一句,“娘娘,太失态了,恐怕招来议论啊。人红是非多,真被人说起来当个故事,下回太夫人可不知道何时入宫了。”

  如果觉得贵妃起居注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御井烹香小说全集贵妃起居注豪门重生手记制霸好莱坞,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