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御井烹香作品古代小清新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估计都在爹娘料中了

第27章

萧禹在范家吓得不轻,其实宋竹在刘家也受了不少惊吓,她压根不明白自己究竟是哪里投合了越国夫人的眼缘,在颜家受到了这般超卓的待遇,更是不明白为什么人人都夸她漂亮——自小看惯了,再怎么好看的脸也不可能顾影自怜,宋竹顶多就觉得自己比姐妹们也许是要清秀一些,但要说有多艳压群芳,她是从没有这个感觉。平时同学乃至访客夸她好看,她心里都觉得是因为她没什么别的好夸的了,无奈之下,旁人才选择了这么一个点来客气客气。

即使她有几分美色,越国夫人也不会就因此对她另眼相待吧,还有,这下午才回去的,到了晚上,邀她上门做客的帖子就是纷至沓来,和她同学的人家几乎都来了帖子,还有些今日刚认识的新朋友也来邀请,宋竹都快被这阵仗吓蒙了:她根本不知道自己都做对了什么。

“别是都瞧在爹的面子上,来和我套近乎的吧?”第二日起来,她惴惴不安地问刘张氏,“这帖子都该怎么回呀,姨母?”

刘张氏怕是早就和乳娘商量过了,此时也答得胸有成竹,“昨日你不是和范家说好了,今天要上门找范大娘玩的么?明日是端午正日,自然要在家过节。后日么……后日你就回去了呀,你这会来得也正好,这些帖子,解释解释,都回了吧。”

宋竹也知道自己是不可能都一一地应下来的,但她更在意的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邀请——可,刘张氏和她母亲是一个性子,宋竹一瞧那神色便明白了,自己从她那里问出原委的可能,那是微乎其微了。

好吧,横竖什么都是家里给安排得好好的,她就算不知道,也碍不着什么。想到昨日范大姐说的贡罗,还有颜钦若当时面上的神色,宋竹也多少明白了母亲的用心:有些事若是她知道底细,也许效果反而就没那么好了。

她就乖乖地在刘张氏跟前一张张地写了回帖,刘张氏对她的书法还算满意,“算是有些神韵了,挺能见人。”

然后,吃过早饭,带着满肚子的不解,她就去范家找范大姐玩了。——这一回,刘张氏却没有出动,只是打发她自个儿过去。

范大娘早就候在了堂屋内,宋竹和她颇为投缘,一见面两人就手拉手地对着笑,只是一时还不能径自去玩耍——听说她来了,齐国公府内的二夫人、三夫人,都想要见她,这会儿是齐聚堂屋之中,没把宋竹看够了,又怎么舍得放她走?

范大夫人且不说了,二夫人、三夫人对她的态度都很亲切了,二夫人一见到宋竹,便招手将她叫过去,上下仔细打量了好几遍,方才叹息道,“真是可惜了,如此人品,却……”

她也不把话说完,只是抚着宋竹的脸蛋,惋惜之情,溢于言表。三夫人见状,亦笑道,“真是可惜了!”

……这都可惜个什么劲儿啊,宋竹是如坠云雾,无奈只能求助地看向范大姐,范大姐扑哧一笑,上前把宋竹拉了过来,“二叔母、三叔母,瞧你们把三娘给吓得!若是她日后再不敢来咱们家,你们赔我呀?”

半真半假地,便把宋竹拉到了自己屋里吃茶。

直到两人独处,宋竹方才把自己的疑惑给流露了出来,范大姐听了她回去以后的遭遇,也是直笑,“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如今世人真真是太爱凑热闹了。听说越国夫人把你看做是仙女儿,便全都蜂拥而至,唯恐错过了一场热闹。”

她这一说,宋竹倒是有几分明白了:合着,她倒是成了流行风尚一般了,就因为身出名门,又得了越国夫人的盛赞,也许还因为她受了这么重的赏,那些爱追赶潮流的官宦人家,一个个便都想要争睹她的‘风采’,不亲自见一见能让越国夫人另眼相看的‘美人儿’,感觉在旁人跟前都抬不起头来。

她并未觉得与有荣焉,反而很是不快,一时脱口而出道,“真是轻浮无聊!”

话说完了,才想到刚才范家二夫人、三夫人也都特地过来看她,忙去看范大姐脸色。好在范大姐也没生气,反而十分赞同,道,“我们家祖父也常说,如今开国百余年,天下升平日久,民风日渐浮躁,仕宦人家早已不把《诗》、《礼》放在心上,尤其东西两京,妖风四起,许多人家简直是丑态毕露,却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宋竹以前也听过母亲和祖母、叔母谈论开封、洛阳的风气,亦是一说起来,便频频摇头,她当时不懂,现在才渐渐品出个中三昧。听到范大姐说法,倒是对范家好感大增,也渐渐敞开心房,吐露疑惑道,“我只奇怪,为什么越国夫人对我那样好,难道就真是看了我好看?”

范大姐瞅着宋竹笑,“难道就不能只是看了你好看?”

宋竹忍不住白了范大姐一眼,“大姐姐这是笑话我了,说句越礼的话,颜家听闻蓄养了许多美姬妖童,越国夫人若是喜欢好看的少男少女,每天挑一对都能连挑出一个月来,这般见惯世面的老夫人,只因为我生得好,便另眼相看到这地步……我这张脸又不是玉造的。”

范大姐倒被宋竹说得真笑了,她道,“你真不知道?”

宋竹已经快被这弯弯绕绕的洛阳城给绕疯了,她说,“我现在觉得我什么都不知道了。”

“越国夫人瞧中了你做孙媳妇,这个总是看出来了吧?”范大姐问道。

宋竹犹豫了一下,她有些不好意思,“多少猜出来了。”

“颜家原本说的是你们宋家大哥,这知道么?”范大姐又问。

“这真不知道……”宋竹也快抓狂了,“我大哥中进士都是三年前的事了,那时我才九岁,就是有人来说亲,也和我没关系,家里人怎么会告诉我呢?”

范大姐笑眯眯地看着她,仿似在看个最可爱的小娃娃,“所以我就觉得你真是纯真可爱,就像是个玉做的‘摩合罗’!——这些事,你回去问问你们家长辈吧,我说得太多,讨人嫌呢。”

宋竹也看出来了,范大姐说出这些,已属难得,再要往下解释,多少有些强人所难,她也就不再问了。“好,那我回家问去……多谢大姐姐给我指点迷津,不然,我还真不知这城里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她不问了,范大姐反而有兴趣问她,“刚和你说了,越国夫人看中你做他们家的孙媳妇,你就没句多的话?”

宋竹奇道,“我要有什么多的话?”

“你也别和装傻,虽说这婚姻大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终究也要女儿家点头,若是女儿家情愿了,做爹娘的也多数都会心软,”范大姐笑道,“颜家怎么说也是宰执人家,国公之后。你那样得越国夫人的喜欢,过门后自然也无人敢欺辱于你,你且告诉我,你情愿么?”

范大姐处处回护于她,且又大方明理,作风和她出嫁的大姐宋苓颇有些相似,宋竹心中对她很是亲近,闻言便也不遮掩,而是不屑道,“颜家虽富贵,但家中蓄养美姬成风,几个衙内都是妻妾成群,孙子孙女快近百人了,彼此间看来也不大和睦,身为嫡亲姐妹,居然引着外人来说自家人的坏话,这样的家风,我们家是不可能答应的。”

想了想以前在东京时留下的模糊记忆,又补充道,“以后,颜娘子就是请我,我也不登她们家的门。”

范大姐听了,也是一时作声不得,半晌才叹道,“唉,怪道说你们家不是我们这样人家可比的……又怪道这些人家,又愿和你们家结亲。如今就连我们家,虽然妾侍、舞姬是不敢有的,但姐妹们之间,为了许多事,也是难免勾心斗角,又哪有你们家这样和睦?”

宋竹也知道,大户人家因为女儿多,且又有嫁妆的问题在,所以姐妹间关系往往紧张,兄弟亦是因为有分产这重隐忧,有时反而和仇人一般。她因叹道,“如今世风重利,倒是要比前朝更甚,连遮羞布都不要了,从上到下,全是盯着一个钱字。”

“说你懂事,你又什么也不知道,说你不懂事,这些事倒是老气横秋的。”范大姐扑哧一笑,“且不说这些,我就问你,你那一日同我说,你晓得颜娘子为什么那样待你——快和我说说!”

宋竹那日受了颜钦若多方冷待,心底有气,只想着回击一番,此时一个气头过了,一个也觉得颜钦若出师不利挺可怜的,倒有些心软,犹豫了一番,方道,“那你可不许和别人说噢……颜娘子是有所误会了。”

便把萧禹误入女学,颜钦若对萧禹一见钟情,先误会萧家为萧禹说宋苡,因此邀她来洛阳,揭开误会后后悔不迭,但在两家结伴来洛阳的路上,因萧禹对颜家不大亲近,又和她换马,换马时两人说了几句话,惹来颜钦若妒忌的事,慢慢地和范大姐说了。

范大姐听得直笑,等宋竹说完了,方才评道,“颜娘子不愧是月公孙女,这心胸直是一脉相承,也难为你了,竟和她还算得上是友好。”

今日之事过去以后,只怕所谓的友好,也再不复存了。宋竹心情有些低沉,摇头道,“其实颜姐姐虽然有些毛病,但终究心思单纯,也还尚属难得。这世上比她更坏出十倍的人,也有的呢。”

想到赵元贞,她有些黯然,只是此事毕竟和颜钦若又不一样,没个真凭实据,而且猜想极为耸动,牵扯到赵元贞的人品,她却未曾和范大姐说出口。

范大姐不屑道,“往日看她还好,听你说的,她心胸狭窄,颜家家风又是那样,还想嫁给表弟,真是痴人说梦,也不想想……”

她仿佛自觉失言,话说到一半,忽然收住,宋竹好奇地看了她几眼,问道,“这亲事原来必不能成?难道,三十四哥已经说了亲么?”

范大姐眼珠一转,摇头笑道,“说亲倒是没有,不过他那么得宠,家里定是要给说个十全十美的姑娘,颜娘子长得一般,学识也就那样,更无甚品德,除了家世以外还有什么?偏偏就论家世,萧家又有哪一点没压过她?”

宋竹听着也觉有理,因刚才想到赵元贞,又想到了她那万贯的嫁妆,她的思绪便飘了开去,说道,“就是嫁妆,以颜家这一辈的子女数目来说,只怕也不会太多了。”

范大姐因已定了亲,对于嫁妆这话题便很热心,两人议论了一番,均觉得颜钦若的嫁妆顶多能有五千贯,绝无可能达到赵元贞的万贯之多。

——五千一万贯的嫁妆,粗听似乎也没什么,当年两宰执争娶的寡妇,嫁妆便有十万贯之多。不过颜家、赵家人口都是众多,而且没有分家,堂姐妹之间也不分彼此,一个女儿给五千贯,二十多个女儿就是十多万贯,还要余下足够的家产来给儿子们分,因此万贯已算是大手笔了。反倒是范家,因没有纳妾之风,人口较少,几个女儿家的嫁妆,应当会比别家更高出一截来。范大姐虽然极力遮掩,仿佛不愿在宋竹跟前露怯,但宋竹仍是看得出来,她神态中隐隐是有几分得意的。

至于宋家姐妹,宋苓当年出嫁时,除了赏赐下来的贡罗贡缎以外,所携带的嫁妆总价值不会超过千贯,按如今惯例,宋家其余女儿的嫁妆也只能在这上下浮动,以她们所交往的人家来说,这份嫁妆算是极为简薄了。浪费一个宝贵的名额娶进宋家女,对于颜家来说,在财政上是很吃亏的。这也是宋竹对于越国夫人的抬举,心中颇存疑虑的关键之一。

小姐妹们谈谈说说,不觉一天已过,次日是端午正日,刘张氏一早便把宋竹叫了起来,给她吃了小粽子、喝了雄黄酒,配了艾虎香囊,因刘姨丈外出公干,由刘家表弟出面贴了天师符,宋竹又和刘张氏一起,在家中熏过了白芷、苍术,一家人戴盖头的戴盖头,戴帷帽的戴帷帽,热热闹闹地上了马车,去到洛水边上看龙舟。

端午节无非就是吃粽子看龙舟,这是上半年最讲究的大节,洛水两岸的酒楼早已经是人头攒动,还有些富贵之家,是在终点附近自己搭了彩楼,如此视野开阔,更便于观看。刘张氏自然无此手笔,只是早和酒楼打了招呼,留了临河的雅间使用,宋竹凭栏往外看去,只见密密麻麻一片人头,对面楼阁之中,则是衣香鬓影、掩映霏微,均是各家女眷来看龙舟的。

她虽然在开封住过几年,但其时年幼,小张氏怕她被拐了去,因此逢年过节,越是热闹就越不能出门,待到长大,又一直住在宜阳县里,如此繁华喧闹、歌舞升平的场面,还是初次得见,因此看得目不转睛,极是入神。正在翘首望着远处龙舟时,屋外却又有使女来拜,问道,“是否提刑司刘副使家眷?”

刘家使女出面,和她对答了几句,回身便来禀报道,“夫人,是西京留守御史台余官人一家,在前头彩楼中,余夫人听说夫人来了,便想请夫人和三娘过去一叙。”

西京留守御史台,这官位不低了,西京留守是代天子巡牧,也是名义上洛阳的最高长官,而且听来这余夫人和刘张氏也是旧识,宋竹只听了几句,心中便是叫苦: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看来今日出来看龙舟,倒是自投罗网,终究也免不过被人看稀奇的命运……

第28章

一如宋竹所想,虽说刘张氏和余夫人之间也没有明确的上下关系,甚至刘副使和余留守亦是不相统属,提刑司一般是直接向京里负责,但只是余留守的这个身份,就使刘张氏不能轻易拒绝余夫人的邀请,更何况余夫人和刘家还是拐了几个弯的亲戚。宋竹才看了一会风景,就不能不重新戴上盖头,跟着余夫人派来接人的一干从人,在满街的行人中辟出一条道来,缓缓地上了位于终点附近的一幢彩楼——这些彩楼都是几天内用竹子扎起来的,在端午节前后这几日专供达官贵人上楼看赛龙舟,端午以后则再拆除。虽然视野宽阔,但全是竹子扎起来的,宋竹走在上头,只觉得脚底下嘎吱嘎吱略有些摇晃,把她的心也晃得一阵阵颠簸不适,虽然没有上船,但却仿佛也有些晕船。

既然是特地扎起来的彩楼,当然不可能由余夫人一人独享,余家一家老小都在上头,只是以屏风阻隔,为女眷们划出了空间。余夫人亦是很给面子,亲自起来把刘张氏和宋竹接进了屏风后头,又拉着刘张氏的手好一番嘘寒问暖,为她做足了脸面。这才转向宋竹,仔仔细细地将她上下看了好几遍,方才叹道,“都说城里来了个天仙下凡化生的小娘子,连越国夫人都是一见倾倒,我心里还想呢,越国夫人也是吃过见过的人物,何曾就会对一个小娘子如此另眼相看,还道是众人以讹传讹了,如今眼见为实,才知道原来越国夫人所言不虚,真是个水灵灵仿佛花儿化成的美人儿。”

说着又笑谓众女儿,“你们可是被比下去了。”

彩楼上顿时发出一阵欢声笑语,环绕余夫人侍立的一干姬妾也都纷纷凑趣,或是识货、或是不识货地夸奖着宋竹。——识货的夸奖她身穿衣饰高雅难得,不识货地便夸她眉目如画,极是漂亮,总之这些赞美之词,在宋竹来看,多数都是为了讨好余夫人而已。至于她自己,非但没被这些夸奖取悦到,反而是心生烦厌,恨不得立刻就走下楼去,当即启程回宜阳家中。这些人包括是余夫人的夸奖,都没能让她感觉到什么善意,反而有种说不清的屈辱感,让她对洛阳贵妇们的印象,也随之大坏。

她也不是只会默默忍受的性子,见余夫人身后诸多姬妾对她指指点点,良久未歇,心中已是不快到了极点,见余夫人冲她招手,让她坐到自己身边,便一边往她走去,一边淡然道,“夫人并诸位姐姐谬赞了,我辈中人以读书上进为要,容貌妍媸不过是细枝末节,我家大姐论容貌似不如三娘,可昔日进宫,所得恩赏却远超常人,太后、圣人更是多有褒奖勉励之语,可见这美色不过是过眼云烟,唯有学识教养才能持久,夫人赞我美貌,在三娘看来,倒不如赞我学识品德,更令我高兴。至于衣裳首饰,更是俗物,又有什么好多谈的。”

一席话把余夫人身后那些姬妾说得鸦雀无声,连余夫人脸上都有些挂不住,面上的笑意,有了少许僵硬。她不便直接数落宋竹,看了她几眼,也是无奈,只好又往刘张氏看去。

刘张氏笑盈盈的,仿佛全没留意到余夫人的不快,只是打量着远处的龙舟,倒是屏风那头,却传来男性雄浑的笑声,“好!后头是哪一位小娘子在说话?”

只听语气,这人身份便再错不了,定是西京留守余官人,一名使女忙转过了屏风后,不多时,一名身穿便服的中年男子便是龙行虎步地走进了屏风后,众人自然忙是一番招呼,余官人却也不多客套,和刘张氏稍微寒暄了几句,便欣赏地看了宋竹几眼,笑道,“去年回京诣阙,和宋嘉木有过数面之缘,当时我心中已是极羡宋宜阳,有子如此,夫复何求?不料今日见了三娘,竟也是矫矫不群,宋家真乃天下文气所钟也!”

宋竹忙起身逊谢,“留守太过奖了,吾家兄姐亦不过常人之资,只得勤苦二字而已。三娘天资更是庸常,且年幼贪玩、无知浅薄,当不得留守夸奖。”

余留守神色中欣赏之意更浓,捻须笑问,“三娘今年多大年纪,学到哪一书了?”

宋竹如实道,“年十二,刚学过《中庸》,十三经不过读了一半。”

仅仅是这般进度,已经令众人霍然动容,余留守也扬了扬眉毛,“连注疏都学了?”

单说十三经本身,也就是十四五万字,讲得再慢一年也能倒背如流了,但十三经本身内容宽博微言大义,为了便于弟子们理解,一般联合后人注疏一道讲解,而这十三经注疏,那就是版本众多、浩若烟海,真要都吃透的话,没有几十年功夫下不来,即使各家学派都有择选,一般来说十三经也要有五六年时间才能粗粗学过一遍,当然,作为科举的话,在十三经中本来就是有所侧重,所以也不至于本本都要学全。宋竹今年才十二岁,就已经学了一半,这样的进度在男童中也许还不算什么,有许多神童表现得都比她优异。但在女童中,如此进度已经罕逢敌手了。

“自是要学的。”宋竹见余留守仿佛又要夸她,便忙道,“三娘愚钝,比不上大姐、二姐,大姐在三娘这年纪,已经遍览十三经,又更读了许多书在心中,写出了《观物论》。”

余留守胡须上下颤动了几下,又看了看自己的儿女,忽然叹了口气,倒是有些意兴阑珊一般,过了一会,方才随口考问她,“有弗学一章,能背么?”

宋竹自从知道要来洛阳,其实就一直在暗中准备着这一刻,按她所想,若是有些人要考校她,必定是在功课上做文章,或是让她吟诗作赋,或是让她当众辨析经义,看她答不上来的样子,以此取乐。没想到来了洛阳以后,所过之处赞誉遍地不说,所有女眷全都围绕她的长相来夸,根本就没提学问二字,甚至没问到她读了多少书。如今听到余留守发问,心中倒是一定,只觉这问题对她来说也并不难,便抬起头背了一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因又笑道,“此为君子修持之道也,亦是全篇枢纽。”

余留守微微惊异,旋即点头不语,余夫人笑道,“你们要说这些做学问的事,不如改日请三娘上门做客,官人你再细细考较。今日这般热闹,大家还是看龙舟吧。”

她这话在宋竹看来,其实也不为错,但余留守却显然有些不快,他扫了余夫人一眼,倒也并未反对,宋竹便转开话题,笑道,“看,要发舟了。”

龙舟竞渡,是以洛阳城街坊为分,一共分了四队,东南西北各有一队,也都各有支持者,鼓声一响,欢呼声鼓噪声,顿时几乎将天都掀翻了去,就连余家彩楼上,也有两个小男童冲到栏杆边上大呼小叫,这回连余留守都未制止,余夫人身后姬妾们,便也一拥而上,在栏杆边上欢呼鼓掌,为自己选中的队伍加油。

洛阳贵胄几乎都住在西城,西城的龙舟队也不负众望,拔了头筹,彩楼上顿时是连番喝彩,余家众姬妾娇喝之余,又纷纷往楼下投掷银角、铜钱等物,全都是拴在绢帕上往下扔,只是她们力弱,彩楼距离龙舟又颇远,落入人群之中,倒是惹来了好一番争抢喧闹,余留守看了哈哈大笑,连余夫人都被逗得连连莞尔。

宋竹坐在一边,只觉得眼前景象让人厌恶透顶,却又不知为何,她虽然勉强挤出笑容,但却也是一刻都呆不下去了,只好去看刘张氏,刘张氏却对她微微摇头,示意还不到告辞的时候。

龙舟竞渡,一般都是隔刻发船,有好几筹可以拔取,这一轮罢了,热闹便有个小小的止歇,余夫人这才笑问宋竹,“此来洛阳,何时回去?明日可有闲空没有?”

宋竹忙道,“明日要回去了,学堂课程,一日也耽搁不得。”

她现在真是归心似箭,说话间不觉便露出渴望之色,仿佛极为盼望开学,余留守看了,也是微微点头,他正欲说话时,楼梯响处,有人上来回道,“官人,齐国夫人欲接宋三娘过去说话。”

即使是余留守,对齐国公这样的老宰执亦是毕恭毕敬,礼数不敢不周,否则轻慢耆宿的名头一传出去,其在士林中的名声不免大坏。余夫人一听这话,便立时道,“这就让她过去。”

她连番无礼,宋竹就是再不计较,此时也要恼了,只是顾忌着姨母,又因余夫人是长辈,也不好多说什么。她压着气望向刘张氏,刘张氏倒是形如无事,只是微微一笑,问她道,“你想过去么?”

这一问,顿时就显出了余夫人的荒唐:人家来请的是宋竹,和你有什么关系?就是宋竹的长辈姨母,还要先问问她去不去,才能作答,余夫人不问宋竹也罢了,连刘张氏也不问,除却失礼以外,在刘张氏姨甥的态度跟前,也是被比出了几分巴结势利……

宋竹听了姨母这一问,先直觉爽快解气,稍微一想,才品味出了姨母这一问的妙处。她做犹豫状,“出来也久,该回去了,表兄他们还在屋内等着呢。”

刘张氏笑道,“无妨,我回去照看着,你且去吧,你和范大娘投缘,今日不说说话,也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了。”

便带了宋竹起身告辞,余夫人略有所觉,笑容亦是有些尴尬,至于余留守,早已黑了半边面孔,看来是只等客人离去,便要训斥妻子了。

两姨甥下了彩楼,自然都有人护送,宋竹一路回想着姨母上楼后的表现,倒觉得其虽然寡言少语,但不卑不亢,含蓄中自有风度,即使在余夫人跟前,也不弱了分毫。自己顶了余夫人那一下,虽然解气,可和姨母相比,却似乎又浮躁了些。

她一路反省自己,直到上了彩楼神色都有些沉重,还是见到老夫人,方才露出笑容上前问好。——虽说已经两至齐国公府,但这也是她第一次见到齐国夫人。

比起余夫人乃至随行姬妾,又或者是颜钦若和她的帮闲,齐国夫人、越国夫人这两位相公夫人,给宋竹的印象还是不错的。越国夫人对她热情夸奖,夸得得体,不讨人嫌,齐国夫人虽然没那么盛赞,可笑容和煦态度亲切,互相见礼以后,丝毫没提她穿的‘华服’,反而是和她打听起了宜阳女学的事,不但问了宋竹的学业,且还和她谈了谈宋大姐的那篇《观物论》,还有宋学为十三经选择的注疏。

宋竹在她跟前,心情倒好了些,都是笑着规矩回答了,齐国夫人又笑道,“本还想多和你说说话的,可瞧大娘在一旁已经是翘首盼望了,便且放你过去吧。日后到了洛阳,定要来我们府上寻大娘玩耍。”

说着才松开手,宋竹又要和大夫人等行礼,几位夫人都笑着让她快过去范大娘等小儿女处玩耍。

范大娘果然已经是翘首盼望,见到宋竹过来,便握着她的手笑道,“我想着你明日就回去了,也不知何时能再见,便求了祖母接你过来,想是人多难寻,所以才耽搁了这样久?”

宋竹道,“不是的,是我被余留守家接去说话了,想来你们家人也是辗转寻找,方才找到。”

她不想多提此事,简单讲了讲,便又被介绍给范家姐妹相见,至于范家男孩,除了两三个五六岁的小童以外,都在屏风外侧,并不在这里。

范家彩楼不但视野更好,而且楼中人数也不多,俱都是范家人,没什么多余的使女姬妾,还有范大娘和她说说笑笑,宋竹到了这里,方才觉得舒心,眼看第二批龙舟下了水,她便和范家姐妹们一道拥向楼前,为龙舟加油。

这龙舟的魅力之大,简直是横跨了贵贱阶层,方才在余家,众姬妾欢呼雀跃,此时的范家小辈也都是看得极为着紧,只有宋竹,对这些龙舟队本就陌生,看得便不那么投入,她自觉地站到一边,把视野较好的空位让给了范家姐妹,自己只靠在柱子边上,随意地浏览着舟船。

洛水上此时已经是战况激烈,四条龙舟齐头并进,难分前后,不论彩楼、酒楼还是岸边民众,全都如痴如醉,欢呼声、喝彩声、叹息声、倒彩声不时爆发,吵得宋竹简直有些头疼——就是在这白热化的气氛之中,她忽然感到有人拉了拉她的胳膊,随后,后脑勺上便是吃了不轻不重地一凿。

“喂,你又来!”身在外头,不便和在家一样做出小女儿态,宋竹强忍着捂头的冲动,愤然回身,压低了声音轻斥道,“你这个人怎么这样!”

凿她的人,除了萧禹当然不作第二人想,说来倒也是巧,他正是和宋竹靠在了柱子两侧,此时便正靠在柱边,对她懒洋洋地笑道,“粤娘妹妹,你好哇?”

第29章

宋竹每回见到萧禹,不大不小都要吃个亏——这还不算完,紧跟着必定是要受他的连累,或是被母亲打手心,或是又受了同学的冷遇,总之必定是要搞出事来的。这几个月下来,她就没在萧禹身上找到过好字,说起来在颜家的那一番待遇,也是因为颜钦若看到了她和萧禹说话。虽说不能怪他,可真要计较起来,说萧禹是个灾星也不为过,闹得宋竹现在对他都有阴影了,一看到他,周身的本事十停里有九停感觉都施展不开,分明被他毫无理由地凿了一下,可连斥责的底气都没有,虽是不高兴,却也只能皱着眉低声斥上那么一句而已。

待得听到萧禹那惫懒地,“粤娘妹妹,你好哇?”她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若非现在别人家的地头上,她简直都想跺脚了,“你叫什么呢!仔细些!”

此时龙舟竞渡已成白热化,众人均看得全神贯注,他们两人又站在人群角落,身形完全被兄弟姐妹们遮挡了去,并不虞被长辈们看见,因此萧禹的姿态并不是那么正经,他斜斜靠在柱子上,一只脚还弯了起来,有一下没一下地点着地面,听见宋竹这话,更是一伸舌头,笑嘻嘻地道,“对不住,我倒是忘了,我们这三妹妹最是怕羞,很忌讳被人知道了小名去的。”

宋竹听他一说,顿时想到两人初见面时,自己让三哥别叫自己小名的那一幕,知道当时的羞涩,已经落入萧禹眼里——也不知是羞的还是气的,她的脸蛋已经是一片灼热,想来定是透了红,她不禁更添了几分不自在,低声埋怨道,“知道了还叫?被别人听去,又是故事——你总嫌害我不够惨是不是?都是因为你,我和颜姐姐如今也闹了生分,你难道还不如意,还要来坑害我吗?”

  如果觉得古代小清新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御井烹香小说全集古代小清新只因暮色难寻皇后别闹了盛世反穿手札女为悦己者时尚大撕嫡女成长实录庶女生存手册贵妃起居注豪门重生手记制霸好莱坞,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