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御井烹香作品古代小清新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官家面上便露出疼爱的笑容,拍了拍他的头,随口道,“听闻你在外头玩得开心,还当你少了管束,正是自在时候呢,还知道进宫来请安,算你不错,出宫以后,功课可有用心做?”

陈珚笑道,“却不曾,几年没出宫,亲朋好友都接了去玩,还没开始动手读书呢。”

他虽然出宫了,但和官家对答中,邓妃依然不敢插嘴,此时见有了话缝,方才笑道,“七哥勤勉,让人喜欢。咱们小哥儿以后能和七哥一样健康聪慧就好了。”

陈珚笑道,“这是肯定的,只有比我更多福多寿的,殿下就放心吧。”

邓妃忙站起来,“哪当七哥这般叫。”

官家也对两人的客气十分满意,先对邓妃道,“也不必如此小心。”

又对陈珚说,“以后还是按品级喊。”

陈珚方才改了口,“夫人面相福寿,小哥儿随了您和姨丈、姨姨的福气,定然能平安长大。”

他说这些,的确发自内心,语调天然,官家听了也是十分喜欢,和两人一起看了一会球赛,又说些市井间的传闻,一晃就到了晚饭时分,这方才是打发邓妃下去吃饭,又对陈珚道,“既然来了,就留下吃晚饭吧。”

陈珚也不辞,伺候着皇帝回了福宁宫,皇帝坐定了,方才似笑非笑地问陈珚,“今日进来,还是有事求我吧?”

按理,陈珚早就该辞出去了,一直没有开腔,一个是当着邓妃不好央求,还有一个,便是想让皇帝发话问他。果然,官家本意应该是要和邓妃回金鹿殿的,如今先把他带回福宁宫,应该也就是有意在私底下和他说话。

该如何行事,他心里早就有腹案了,此时有了机会,更不迟疑,当下便离座下拜,又跪着走了几步,抱住官家的大腿,有几分无赖地道,“甥儿是有一桩人生大事想求姨丈——姨丈,甥儿瞧见宋先生家的三娘才貌双全,品德兼备,是个极为难得的美人儿,便想说她入门,还请姨丈为甥儿做主。”

第91章快意

饶是官家多年来修身养性,早已练就了喜怒不形于色的功夫,但陈珚这句话一出口,依然可以看见他面上的诧异之色一闪即过——很显然,他姨丈完全没想过,自己央求的会是这件事。

“男儿膝下有黄金。”官家没有立即答复,而是转开了话题,“为了什么跪都行,为了个女人跪着,你也不嫌丢人?先起来说话吧。”

陈珚知道,姨丈这是在给自己争取时间,也就并不反驳,而是嘿嘿笑着爬了起来,倒也不归位,而是在官家身边寻了个小几子坐着,这也是他小时候经常坐在姨丈脚边和贤明太子玩耍的习惯。

“怎么会忽然间动念要娶她?”官家果然把事情往深里想了,皱眉思忖了一会,忽然问道,“是不是,你在外头听到了什么风言风语?”

自己要娶宋竹,等于是把继承皇位的可能完全放弃,在现下的局势里,要说没有个外在的推动力,那是不可能的。官家有所怀疑,也是在情在理。

不过,陈珚今日的确是要说粤娘,而不是要借着这事儿来打击谁,他老老实实地摇了摇头,道,“姨丈您也见过三娘的,她生得貌美,人又好,叫我如何能不动心?同学几年,甥儿心里也常想着,要是她不是先生的女儿,那便好了。娶妻当娶宋三娘嘛,他们家的条件且不说了,只是三娘本身,便当得起这句话。”

他顿了顿,半真半假地说,“只是当时甥儿和她年纪尚小,后来六哥又去了。男子汉大丈夫,岂能因为儿女情长误了大事?这念头也就搁下了,一直都未曾想起。直到弟弟怀上以后,不知如何,甥儿有种玄之又玄的感觉,这孩子像是得了六哥的保佑,又像是六哥的托生,定能长命百岁的。”

眼看官家已经听住了,陈珚便压低声音,“邓妃发动那天,我在燕楼忽然做了个梦,梦见六哥走进了金鹿殿里……此事我从不敢和任何人说,只怕说出来就不灵了。不过,我心里对弟弟能长命百岁、睿智聪明的事,是从来都不曾怀疑的。既然如此,那也就用不着再多顾忌什么,本来还在宫里时,就想着和姨丈说,只是……”

他不好意思地顿了顿,“只是婚姻大事,怎么都得先问过爹娘才对,虽然明知爹娘不许,但好歹也要走过一遍,是以便拖延到了这几日,方才进宫来求姨丈。”

这世上所有的谎话,都能找到受骗的人,官家平日里也不是多么轻信,奈何陈珚这一番话实在是太对症了,直直说进了他的心里,官家竟是听得满眼是泪,陈珚说完了,他便情不自禁地道,“原来也不是我一人这样想,七哥你不知道,这孩子一落地,我就觉得他生得很像六哥,言行举止,活脱脱就是当年的六哥托生!”

实际上,都是一父所生,神态有所肖像也是情理之中,不过官家既然信了,那也不是什么坏事。就是陈珚,也的确真心希望他弟弟能够平平安安地长大,顺顺当当地继位,不要再把他扯到这说不清的继位风波里去了。他本来就不是太想当皇帝,现在有人能把重担接过去,他又何乐而不为?

陪着皇帝唏嘘感慨了一会,陈珚便不失时机地道,“本来,为了六哥的心愿,甥儿自己的心思也就搁到一边了。如今六哥既然亲身回来了,他的心事自然交还给他。甥儿呢,想的就是从姨丈身上蹭些好处回去——姨丈,此事您可要给我做主,要不是当年六哥的嘱咐,我早就把宋三娘说回家了,又怎么会和如今这般不上不下,爹也不许、娘也不应呢?”

他说得趣致,官家也不禁失笑,“唔,说起来的确,她已经是你娘认的义女了,和你也算是份属兄妹……”

陈珚笑而不语,见官家虽然热泪盈眶,但却没给准话,心里也知道官家素来不是急性人,此事只怕他还要回回味才能下定决心,当场是给不了准话的。也就不再催问,只是施了一礼,“那反正,甥儿就把此事托付给姨丈了,姨丈若不想个法子,甥儿这辈子就不娶妻了。”

官家失笑道,“这是什么孩子话!”

陈珚扮了个鬼脸,笑嘻嘻地转移了话题,虽然他如此不敬,但官家心里从没觉得他是个大人,也就不以为忤,打发他吃了饭,陈珚方才告辞出去,官家也就回金鹿殿安歇了。——今日邓妃陪了一天,晚上自然要临幸她的金鹿殿,再则,虽然原本对她只是平平,但生了孩子以后,官家就对她宠爱起来了,一心还想要多生几个男丁,让子息旺盛一些。

“今日七哥可是粘您。”两人独处时,邓妃要活泼得多了,和官家说话也很随便,一边陪着官家下棋,一边和他闲话。“真真就像是亲生一般的,贴心可爱得紧。”

官家笑道,“要不是有事求我,你道他平日会如此可爱吗?还不和猴儿似的,哪有好玩的好吃的,奔着就去了,铁链子都拉不回来。”

邓妃也笑了,“是这样,还记得小时候,六哥和他手牵着手四处跑,撞到金鹿殿里来,连吃带拿,刚烤好的松子糖,一会儿就没了。”

“说起来,今日七哥还和我说……”官家忙就把陈珚做的那个梦告诉邓妃。

邓妃听得也是又惊又喜,“竟有此事?我说呢,当日怀胎时,我也做了一个梦,只是从未告诉人……”

她便把自己的胎梦告诉给官家知道,无非也就是贤明太子托生的那一套,可怜官家平日也算是精明厉害,今日却被唬得连声念佛,感动到了十二万分——毕竟,贤明太子是他长到最大,感情最深的一个儿子,且又是元后嫡子,和邓妃所生的幼子比,感情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两人也是好一阵感慨,过了一会,邓妃方才好奇问道,“我看他今日进宫来,好像是有所求,难道是猜错了?”

一边下棋,官家一边也就把陈珚进宫的目的告诉了邓妃,“……此事毕竟还须仔细思量。”

若是换做圣人在此,不论她多喜欢宋竹,此时必定会设法劝阻,但邓妃心中就完全是另一番想法了,此时她对陈珚的印象已经是好得没法再好:这才出宫,便要娶宋家的女儿,可见此子心思纯善本分,人品过硬,绝无什么不该有的心思。

不过,即使对陈珚十分信任,能推他一把,让他娶了宋竹,邓妃也不会留力的,毕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孩子在宫中,固然有许多人看他如珍似宝,但也有许多人是居心叵测,能保险一分,便是一分。最起码说了宋竹以后,福王妃进宫,邓妃也不必提心吊胆了。

“天下事,都是神佛跟前注定好的,人的命运又何尝不是如此?”她便婉转——起码是尽量婉转地道,“既然妾和七哥都是这般念着,可见孩子的确就是六哥托生转世,他和咱们家这么有缘,这一世还要投做您的孩子,又哪有半路夭折的道理?”

很多事,信了就是信了,官家心里,实在也是盼着相信幺子能平安长大,因此便觉得邓妃的话实在也有道理。——虽然陈珚就说了那么几句,但会和他提,可见这孩子心里的确是中意宋三娘的。

“也是难怪。”不知不觉,官家就把心声也吐露出来了,“三娘那般人才,若非出身宋家,能托生个老宰相家里——若是六哥……唉,她就是做太子妃都够格了。这般可人的小娘子,也难怪七哥欢喜。”

“这几年间,为了六哥的遗愿,七哥也没少受委屈。就说当年吧,年纪还小呢,就离家求学,我听说在宜阳书院穿的都是布衣,住的是书院的宿舍……”邓妃的语气也是有几分心疼,“这孩子也是几番跌宕起伏,如今虽说也有些产业,但那也不算什么,好容易他有个想要的东西,您就不成全一番么?”

官家想想,也没别的话说,只得叹了口气,“也罢、也罢,可怜他一番苦心了。”

既然定了心,决意相信幺子能平安长大,不再为将来留个退步,那么所有的问题也都不是问题了,陈珚不过是一个普通宗室,即使娶了宋家的儿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耽搁不了宋学、宋党在朝廷里的进取,前朝也不是没有重臣,兄弟都尚了公主,又或者是和亲王子女联姻,也不耽搁他们家人出将入相,执掌天下的大权。

至于福王和福王妃的看法,那就更不足虑了,官家这个当家人也就是一句话的事——他们要是敢有二话,岂不是抱了不该有的心思?若是那样,也就是自绝于宫廷了。唯一要在乎的,也就是圣人那面的想法而已,可若是官家已经定了主意,圣人那面,未必会说些什么。

官家将此事来来回回想了一遍,忽然又叹了口气。“这事,可能还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邓妃敲了一个棋子,不禁奇道,“怎么,难道还能有什么变数不成?可是那宋三娘前几日业已说了人家?”

“未必是说了人家。”官家苦笑着也落了一子,“可你就没想过,宋家人也许未必情愿说这门亲呢?虽说朕是官家,可……”

可,如今却是个‘官家也行不得快意事’的年代啊。

第92章搞笑

从关西往回送信,来往一趟不容易,小王龙图自律甚严,包括宋先生都是不肯他公器私用,借着驿站传信的。所以只能靠家丁来回送信,就算宋家有意和王家再结一门亲事,来回送信也得几个月的功夫,宋竹这会儿根本就没想别的事,反而是忙着帮姐姐打下手——宋苓是个闲不住的性子,既然回了京城,又不能进宫做女教习,她也不打算只是在家闲住,这就打算新印上一本书,把自己这几年间的学术成果刊发出来了。

如今虽然市面上也有雕版印刷,但真正的好书都是手抄的,尤其是宋苓这样天下知名的才女,所制成的原版书,在市面上能叫到极高的价钱。宋苓当日发卖的自己抄出的许多‘嫁妆’名著,便是赚得盆满钵满,如今在宋家,虽然宋家人绝不可能和她索要钱财,但宋苓做了几年冢妇,其实也不反感盈利赚钱,乘着自己要刊书的机会,就让宋竹帮着抄几本,一面也是让她练字、打发时间,一面也可以为嫁妆添些分量。要知道这年头能送得起手抄善本做嫁妆的人家其实终究也不多见,就是宰执人家嫁女儿,也很少有送书本的。

至于别的家人,宋栗和薛汉福里,宋栗留京入翰林,薛汉福却是去地方上做官了,宋苡自然也跟着一同去。好在其任职的也是楚州附近地域,宋二叔可以照看一二,过了几年磨勘转过京官,也还有再入京城的机会。

宋先生每日还是照旧去集贤院上差,得闲了就在相国寺里教授弟子。——宜阳书院的学生,也有一批随着宋先生入京了,因为人数众多,错非寺庙庵堂,仓促间还很难找到可以供给这许多人读书的地方,宋先生虽然一向敬鬼神而远之,此时也只能受了相国寺的这一番人情。

也因为他有两个去处,在家的时间便是不长,宋竹帮着姐姐打理家务,照料两个甥儿甥女,得空还要抄书,倒也是怡然自得。除非实在是推不过,否则现在她绝不出门应酬——受盛名所累,她一出门就要给人看了稀奇去。也就是福王妃那里,到底有个义女的名分在,时而要过去请安。

这一日起来,看天光好,她就走去姐姐那里,准备抄书,听见甥儿甥女的声音在邻屋叽叽喳喳,却没听见宋苓声气,宋竹便走过去问道,“大姐呢?”

她乳娘笑道,“又有媒人上门了,大姐出面接着。”

自从她救父出名以来,媒人差些都要把家里门槛磨破,好容易几个月过去,上门次数才稀少了些,宋竹听了,也不以为意——这种径自请媒人上门,而不是先写信来探口风的,都不可能是他们家成亲的对象。姐姐过去打个转,大概也就回来了。

抄了几页书,她觉得有些不对劲了——大姐这也出去得太久了,难道是被什么事给绊住了不成?

正想出去问个究竟,就见宋苓手里拿了一封红帖,脸上带着说不出的笑容,往回走进了院子,宋竹也有几分好奇了:若是以往,这样的提亲帖子,宋苓都是直接收起来,万不会带回后院的,难道是一户有趣的人家提亲了不成?

“姐——”她走到门边,询问地拉长了声音。

宋苓看了她一眼,把红帖倒是收到了袖子里,“来了?”

这要换做是宋苡,也就不往下问了,但宋竹的婚事经过太多波折,到现在她也真的很懒得再去‘小鹿乱撞’,反而直接撒娇笑问,“怎么了嘛,还吊我胃口!这是谁家送的红帖,让我也看看么。”

宋苓瞅了她一会,慢慢地也就把帖子抽出来,往宋竹手里一送,“你要看就看吧……这事儿,原也瞒不了你,到时候你义母把你接去,你还不是什么都知道了。”

宋竹听她说得古怪,虽然理智上明白宋苓话里的意思,但心里一时却完全无法相信,她的眉毛紧紧地拧在了一起,飞快地打开红帖,看了几行,方才是肯定了自己的猜测,却又有了新的惊讶。

“这……这不是戏文里写的故事吗?”她不禁脱口而出,“怎么官家也会弄什么天子赐婚的荒唐故事?”

“这不是赐婚。”宋苓显然是已经想明白了,她牵着妹妹的手,和她一道在桌边落座,“若是赐婚,那肯定要走圣旨,就算不经政事堂、枢密院,直接中旨赐婚,那也得有旨意在。可现在却是福王府在红帖里明说了是官家的意思,官家本人是没有出面的,不能算是天子赐婚。”

“官家这又是什么意思?”宋竹现在已经毫无‘自己可能嫁给陈珚’的喜悦了,第一反应便是深深的戒惧,“现在南党也就是姜相公一个声音了,北党人才凋零,没个能领头的。怎么他还看我们宋学不顺眼么?”

宋苓面上也有了几分凝重,但语气仍然是轻松的,“却也不能这么说,毕竟七世子已经出宫有一段时日了,没准官家就是觉得你们俩男才女貌,颇为相配……嗳,不管怎么说,这毕竟只是福王府送来的红帖,又不是中旨,咱们不愿意,还是能回的嘛。就是中旨,没经过凤阁鸾台,咱们也还是可以抗旨的么。”

“这简直是乱来。”宋竹完全迷糊了。“现在的中枢,就是姜相公一人的天下,官家要赐婚,虽说荒唐,但姜相公未必会驳回,就是中旨,事后姜相公也不会不支持。他又不下旨,又要福王府自己出红帖,难道就是等着咱们回绝么?”

宋苓看了妹妹几眼,“这么说,你是不准备答应了?”

宋竹仔细地又看了一遍红帖,把它一丢,“自然是不可能答应了!这不是拿全家人的前程开玩笑么?再说,七哥也未必愿意!我看此事背后,未必没有阴谋。就是义母,可能也不情愿,否则怎么会在红帖中详述缘由,只怕她就是盼着我们家回绝呢。”

她现在已经很是反感拿她和陈珚的事做文章的人了,想到之前太后的安排,不由得恨恨地道,“我的终身大事,这都成什么了!就被当成他们手里的枪来使,可恨王家那衙内现在还在家里,不然,明日就定亲了,看他们怎么办。”

宋苓不免也有些好笑,“你的婚事,可是够折腾的了,也不知那面怎么又想起你来。不过如今即使你不愿意,这红帖怎么回也得想好了,没个合适的由头,还真不好回了七世子。”

宋竹低声说,“我们俩是义兄妹……”

“福王府那里会提亲,显见得就是不从这上头讲究,你要还用这条来回,那不是说福王府不知礼仪吗?”宋苓白了妹妹一眼,“不若就说齐大非偶吧,我们小家小业,原也不敢高攀他们家。”

宋竹想了想,也是无可无不可,“义母就等着咱们找个由头回了,只要能说得过去,我看她也不会计较什么。”

这事儿,姐妹间就这么商议定了,宋苓午后就写了回信,遣人请了媒婆来,让她送还福王府。就是宋竹当晚想起来,也都没有什么多余的悲喜。——福王府若是真要请人提亲,自然是会先让大媒过来传话,这般写红帖,肯定是受到了不知哪里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绝不是说她和陈珚之间,忽然峰回路转,又有了什么别的可能。

回帖送出去以后,她开始对王家的事有些上心了——按宋竹所想,几面之缘,能有什么感情,那是难说的事,她也很难再遇到第二个那般喜欢的人,既然如此,也不必再等下去了,王家这一个若是不错,那便成了亲也好,免得再给家里人带来麻烦。现在他们家没说亲的人就只有宋艾她们了,就连宋栗都说了三姨家的亲戚,等她也说定亲事以后,就不信政敌还能揪着宋家的儿女亲事,再做什么文章。

只是,毕竟送信的人腿脚有限,这事仓促间也定不下来,宋竹便是着急也没有办法,她本来一个月一次,也要去福王府请安问好的,这个月便是在犹豫着该不该过去——回信送过去还没几天,虽然大家彼此有默契,但毕竟是说过亲事被回绝,若是要说再这么若无其事地走动,只怕也有些不大妥当。

也许是福王妃怕她多心,眼看一月之期快到了,便遣人过来接她,宋竹也想着过去问个究竟,便去和姐姐回话,谁知宋苓听说了,竟也要同去,“爹爹忙碌,此事就不必让他操心了,由我来过问,比你这小娘子自己去谈要妥当得多。”

大姐的能耐,比她多了何止数倍?宋竹听她这样说,也没什么二话,当下便和姐姐一道去了福王府,众人事先已听说宋苓来了,礼仪亦是要比宋竹过来时热情多了——毕竟她是常来的——福王妃亲自到门口接着,几人彼此行过礼,又有大世子夫人送上茶水,在礼数上,倒是给足了宋苓的面子。

俗话说长姐如母,小张氏不在,宋苓真有些宋家主母的感觉,对这份礼仪也是居之不疑,她含笑冲世子夫人点了点头,和福王妃客气了几句,便开门见山地问道,“未知王妃对宫里的想法,是怎样看的?缘何宫里竟会忽然有此乱命呢?”

宋竹这一次见福王妃,觉得她比上个月要瘦了,眉宇间竟有几分憔悴之色,此时听了宋苓的话,竟也是长出一口气,大有无奈之感,沉吟了片刻,便道,“不如这事,还是让七哥自己和您说吧。”

她双手一拍,自然有人退出了屋子,不久后,便领着陈珚走了进来。宋竹这还是几个月来第一次看到他,一时间竟有些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忍不住深深看了他几眼,方才是转过头去,低头吃茶。

宋苓对陈珚,竟也十分有架子,竟是坐着受了陈珚的礼,没有起身回避,陈珚看来也不在意,行过礼以后,就势便半跪了下来,朗声道,“请官家出面说媒求情,乃是我自己的意思,我是真心想娶三娘为妻,还请大姐成全。”

宋竹听得这话,却是一口茶呛在喉咙里,再也顾不得什么仪态了,呛咳几下,‘噗’地一声,把茶水喷了一地……

第93章大胆

宋家的女儿,哪个不是娴雅从容,不论是在家还是在外,何曾有过这么没仪态的时候?宋竹惊魂甫定,便觉得自己实在失态,也不知道是呛得还是羞得,一张脸火红火红,连忙把茶碗搁到一边,拉起袖子略加遮掩,一面是要把自己收拾一番,另一面,也是想好好思量一下陈珚的转变。

他该不会是疯了吧?

宋竹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个——她降下一点袖子,看了看还半跪在地上的陈珚:不像啊,眼神清明,挺正常的一个人……

难道他是受了什么胁迫,有什么难言之隐?宋竹的脑子立刻就转动起来了:也不应该吧?现在宫里都有皇子了,陈珚也出宫居住,还有谁会惦记着他不放呀?就是景王那边有什么想法,也得先冲着那个孩子使劲不是?少了陈珚,他可还有那许多兄弟呢,又不是说他一人和宋家结了亲,储位就一定要落到陈琋身上……

正这么想着呢,她便听得大姐问道,“七世子如何会兴起这一番想法的?须知我们两家,门第并不般配,也不说谁家更高贵些,只是你们家是宗室,一贯都是说的勋贵家的女儿,这也自有缘由。我们家读书人,也都和读书人家结亲,若无缘由,又何必越此雷池呢?”

大姐此问,堂堂皇皇,宋竹也不由得暗自点头。陈珚眨眼之间,却便已经理直气壮地回道,“虽然无此惯例,但天下事,还不都是人做出来的?师弟自忖也有几分人才,和三娘自小青梅竹马、通家之好的长大,两人早已彼此钟情——”

宋竹忍不住放下袖子,怒道,“喂!谁和你彼此钟情!你这个人,说话怎么张口就来的?”

虽然她昔年的确对陈珚有点‘死缠烂打’,但现在世易时移,的确已经放下,再听陈珚此番说话,便颇觉他这人胡编乱造,过分得很。偏偏陈珚听了她的呵斥,居然也不脸红,反而抬起头来对她露齿一笑,非常爽朗地回道,“三娘,昔年在书院后山,你对我说的那些话,我可都还记在心里,难道你能说你不欢喜我么?”

他言行举止,如此离经叛道,一屋子人都被震撼得静了下来。宋竹只觉得众人的眼神,都集中在了自己身上,真是又羞又气,一口气差点都没喘过来,“你——你——”

她毕竟道行没到,说过的话也不好就这么翻脸不认了,只好换了个角度,说道,“我和师兄你几年没见面了,在宜阳读书时,我才十二岁!十二岁的小娘子说的什么话,能当真么?自从知道师兄身世以后,我可就只把你当兄长看待,师兄你可别、可别……可别血口喷人!”

这成语一出,宋苓先被她逗笑了,她抬起手,虚压了宋竹一下,“你这说得是哪里话了,真是小姑娘家,遇事就慌慌张张。”

宋竹听明白了姐姐话里的警告,虽然委屈,却也不敢再往下说了,只是冲陈珚翻着白眼。

陈珚分明收到了她的眼色,却只是对她灿笑不语,直到宋苓说完了,他方才恢复正经神色,目注宋苓,诚恳地道,“师弟明白师姐心里的顾虑,不过,官家和圣人、邓妃,都以为如今小皇子,是当年的贤明太子托生,又因为小皇子天生健壮,多福多寿,是长命之相,因此这两年内,应该就会将他立为太子……”

宋竹听着,只觉得他满口谬论:这年头,两个孩子能养大一个,都算是了不起了。就好似他们宋家,单单是宋竹记得的兄弟姐妹,没序齿就夭折的也有那么四五个。哪个孩子不是养到八岁以上,才能说是已经养住了?难道生下来健壮,就一定能平平安安的长大?贤明太子都养到十多岁,一场病还不是就那么去了。官家和圣人凭什么就觉得这孩子一定能养大?只怕就是天皇老子,都不可能给这个保证吧。

“……是以,我也就能安安稳稳在爹娘跟前侍奉一辈子。”陈珚还在和宋苓解释,“也就是个闲散宗室罢了,即使和先生一家结亲,也没什么妨碍。便是官家,听说以后也觉得有理,更是对师弟和三娘的婚事,十分喜欢。”

他把十分喜欢几个字,咬得很重,宋竹听了,心里就是一动:虽然这念头很荒谬,但官家、圣人毕竟是为人父母,会如此想也不奇怪。若是以官家的心思,这孩子只要平平安安,没有人暗中加害,是定能长大的。那么,为了遏止住一些人的心思,陈珚、陈琋这样的前养子,也就该说些十分‘合适’的婚事,这样一来,很多人也就没了不该有的心思。这倒未必是不信陈珚,毕竟很多人都指望陈珚上位,如此便可获得更多利益,这样的人也许位卑,但却是最难以应付的。给陈珚说了她,反倒是干净了。

  如果觉得古代小清新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御井烹香小说全集古代小清新只因暮色难寻皇后别闹了盛世反穿手札女为悦己者时尚大撕嫡女成长实录庶女生存手册贵妃起居注豪门重生手记制霸好莱坞,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