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石头与水作品龙阙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景安帝笑道, “一会儿给你包半斤。”

秦凤仪美滋滋地问,“陛下, 这个就是那个, 君以国士待我吧~”俄了个神哪, 也就给陛下出了这么一个好主意,他就觉着自己是个国士了。

景安帝正色道,“这个啊,这个是君以养小猪待你吧~”

秦凤仪被笑话了一回,大是不依,缠着景安帝抱怨了一回,非要景安帝承认是以“国士”待他,景安帝给他逗得哈哈大笑,君臣二人正吃饭的时候,有皇子宗室内阁等人求见,景安帝打发人与他们说累了,有事明日再说,便将人打发下去了。

秦凤仪连忙加快速度吃午饭,景安帝道,“慢些吃,可急什么。”

秦凤仪小声道,“我得赶紧吃完去我师父那里把做执事的事告诉他,不然,倘有人过去找他打听,我怕他漏馅儿。”

景安帝可算是信了这事的确是秦凤仪自己捣鼓出来的了,他还给自己致仕的师父寻了个新交差。景安帝道,“那也不要急,方相多少年的臣子了,就是你没与他说过,他也不是会叫人试探出来的。何况,宗室这会儿必还要一道商量事,没空去方相那里打探。”至于内阁,就是现在打听出什么来,也要以宗室改制之事为主,不会到处乱嚷嚷的。

有景安帝这话,秦凤仪才把吃饭的速度放慢下来,秦凤仪平时饭量就不小,今日景安帝格外看他顺眼,时时劝饭,他又是个不禁劝的,而且,御膳房的手艺的确是有过人之处啥的,这不,一下子就吃撑了。吃撑了还摸着肚子抱怨,“总是劝我吃,撑着了吧。”

景安帝道,“朕还不是好意,老马,去贵妃那里拿几丸六郎常吃的山楂丸来。”

马公公打发人取山楂丸去了,秦凤仪吃过山楂丸,又与陛下说了会儿话,便精神百倍的出宫去了。他先去的他师父那里,好在,方阁老那里还没人过来,毕竟内阁大员们每天事务烦多,即便是想去方阁老那里打听一二,白天根本也抽不出时间。秦凤仪过去后,他师父正歇晌,他原要等一等,不过老人家觉少,也没睡着,听说自己心爱的小弟子过来了,命秦凤仪去凉轩那里说话。

说来,这大暑天的,方阁老上了年纪,家里断不敢给他用冰的,于是便建了这凉轩,临水,借着水气清凉,就是中午,有水气,有树荫,那暑热也就降下来了。秦凤仪一去,方阁老就命上了寒瓜,还有一盘子井里湃过的瓜果梨桃,皆凉滋滋的,正是暑天好用的。秦凤仪吃得香,方阁老也拿了个桃儿咬着吃,师徒俩先吃了顿时令水果,方阁老笑,“看来,今儿个说的事挺顺利。”一面就把侍从悉数打发了下去。

秦凤仪笑道,“还算顺利,我还给师父你寻了个新差使。”

“这可奇了,怎么里头还有我的事了?”方阁老问。

秦凤仪就把今儿个御前的事同师父说了,方阁老听到小弟子说的那几句话后,笑道,“不错不错,大有长进,这法子好,你想的?”

“看你们,怎么都这样问,当然是我想的了。”秦凤仪道,“我听他们两边儿为个破书院的事叨咕个没完,说来说去,拐弯抹角的都是些个车轱辘的话,可没劲了。师父您是没见,两边儿俱是一脸假笑假和气,明明一点儿不和气的两边儿,装得那叫一个假。我看他们也没个好主意,就给他们想了一个。宗室无非是想要些实在的好处,陛下担任京城宗室书院的山长,这样的好处,他们要是再不满意,那也只得随他们去了。内阁呢,不想让藩镇那里建宗室书院,他们也是杞人忧天,把京城的宗室书院建好了,藩镇那里爱建就建呗,只要管着书院的是清流不就行啦。要是这个都不成,也就忒没心胸啦。当时我这么一说,觉着主意还不错,主要是为了取信他们两边儿,我就随口把师父说进去了。我同陛下说了,陛下也同意了。反正师父您现在也没什么事,要是京城宗室书院开建,您就挂个名儿,去不去都成,行不?”

“不行。”方阁老笑道。

“行嘛行嘛。”秦凤仪道,“我在御前在皇子、宗室、内阁面前,可是把大话都说出去了的。”

方阁老笑,“你都把大话说出去了,我能不应么?不过,还是得听一听陛下的意思。”

“陛下都答应了啊。”

“这宗室书院的事,还有的商量啊。”方阁老毕竟人老成精,陛下出任宗室书院的山长,这执事定非他一位,而且,这宗室书院要怎么个建法,什么样的章程,这里头的事儿就多了。方阁老难免又指点了秦凤仪一回,还与自己这小弟子道,“你正巧在宗室,这事要如何着办,你就跟着、听着、学着些。”

秦凤仪应了。

方阁老不愧与景安帝做了多少年的君臣,君臣二人的审美很有些一致,于京城宗室书院一事,方阁老对秦凤仪都难免另眼相待,方阁老道,“这主意真正不错。”

“那是当然啦。”秦凤仪道,“师父,你知道做生意的精髓是什么不?”

“什么啊?”方阁老心情格外好,瞅着小弟子就高兴,尤其小弟子那一脸得意臭显摆的模样,都格外招人喜欢。

秦凤仪道,“我爹说,一则你的货得好,,二则,你得会吆喝。不过,我觉着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你得知道对方想要什么。”

方阁老一阵大笑,拍拍小弟子的手,赞道,“说得好。世间大千学问,通一样,则事事通啊。”

秦凤仪得到师父的赞美,也很是高兴。

秦凤仪这臭显摆的,在师父这里与师父商量过正事顺带臭美了一回后,他就辞了师父回家去了,李镜心里哪有不记挂的,然后,就见丈夫一脸喜笑颜开的回来了。李镜心下一松,起码这就不是个吃了亏的模样。待听得丈夫把事一说,李镜笑问,“这可是另辟蹊径了,如何突然有了这主意?”

秦凤仪翘着二郎腿,抬着下巴,一脸得瑟的恨不能上天的模样,道,“你以为我还真是去做炮灰的啊,去前我就想好了,必得寻机露露脸,原我还以为这事多难办哪,我到那儿一听他们商量的这个,也不是很难办啊,我想了个法子,就直接说啦。陛下也夸我了哪,中午还叫御膳房做了很多我喜欢的菜。师父也夸我了哪!”然后,一个劲儿的拿小眼神儿瞟媳妇,那意思是,媳妇你也不说夸夸我,你可不像没眼光的人哪~

李镜心下好笑,凑近了道,“咱俩什么关系啊,就不用夸了吧?”

“怎么不用?当然要用了!”秦凤仪是绝对不会放过任何被媳妇祟拜夸奖的机会的。

李镜笑着摸摸丈夫那美貌绝伦的脸,笑道,“做得很好,真是个好主意。”

“这才像话。”秦凤仪心下熨帖极了,还道,“我近来觉着智慧大涨,媳妇,你说,要是我超过你成为世上第二聪明之人,你会不会觉着没面子啊?”

李镜笑,“不会。但我觉着,你接下来怕没空考虑你排第二还是第三的事了?”

“为什么?”秦凤仪道,“眼下也没什么事了啊,就是宗室书院的事,也没什么事了。”

“没什么事了?”李镜道,“事儿才刚开始哪,京城宗室书院你这主意是好,请了陛下做山长,宗室们面子挣得足足的,他们窝在封地上,不得动弹,自然愿意儿孙们来京城念书,尤其还是陛下做山长。可你给陛下出的那藩镇书院叫当地府衙管着的主意,这事宗室们定不能依,还有得吵。而且,这主意是你出的,清流可没人替你抗,必然还有一番争论。”

秦凤仪想了想,道,“他们是不是要自己管啊?”

“那是自然,不然,他们这么屡次提及藩镇上的宗室书院做甚?”

“可他们那里会管书院啊?他们连自己儿孙的教育都管不好哪。”

“这是两码事。”李镜道,“你怎么连这个都不明白了,藩王们要管着藩镇书院,无非是要他们各自藩地的宗室之心罢了。他们自家子弟送到京城来念书,可有些个爵位低的宗室子弟,或是无爵宗室子弟,就得到藩镇上的宗室书院念书,你想想,咱家在扬州时,遇着个窘迫的学子,还会给些银子资助一二呢。这些藩王们,如个不是财大气粗,倘有出众的宗室子弟,他们先笼络了,以后自然是有好处的。这就是他们为什么要把藩镇的宗室书院建起来的原因,若是朝廷允准,就是叫他们自己出银子建,他们也是愿意的!”

秦凤仪这才明白,里头还有这些个私心哪。

秦凤仪道,“可先时他们各府里估计也有宗学,难道没有宗室子弟过去念书?”

“先时没有京城的宗学书院哪!”李镜论思路较秦凤仪清晰一千倍,她道,“朝廷要革普通宗室的粮米,其实,这些个王爵国公,那些个普通宗室的死活与他们有何相干,他们摆出一幅肉疼的模样,无非就是跟朝廷要好处?为什么别个好处都没要,就要建书院!京城的宗室书院建起来,还是陛下亲自做山长,陛下便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也不能叫宗室子弟大批闲置,总要给一二实缺的。这就是宗室子弟的晋升之梯啊!你想想,春闱三年一考,每次不过取三百人,可这就是寒门的晋身之梯,多少寒门学子苦读十数载、数十载,就为一搏功名。不论宗室书院,还是宗室大比,宗室所谋,最终就是这一道晋身之梯。有了这晋身之梯,非但是有爵宗室的子弟有了机会,那些无爵的,已与平民无异的宗室们一样是有了晋身机会。你以为宗室不想做官,不想讨实缺,我与你说,他们都要想疯了!有了宗室大比,以后有爵宗室亦会督促子弟用功念书,那些无爵宗室,想为官,也只有读书习武的路可走!所以,这书院建成,定与宗室们先前混吃等死的时候大不同!藩王们哪个是傻的,他们自然想掌握藩镇上的宗室书院!”

“那不能叫他们管哪。”

“对!绝对不能让藩镇的宗室书院落入他们掌中!”李镜道,“不论哪里的宗室书院,一定要在朝廷的管辖中才成!”

这事有多么的得罪人,只看秦凤仪又重新遭遇到了刺杀行动,就可知晓了!秦凤仪这担惊受怕的心哟,绝对不是半斤好茶给安慰得了的哟~

第228章 九命

秦凤仪接下来做的事, 真不怪人家派刺客刺杀他。

因秦凤仪在宗室书院建设的问题上发表了自己的高见, 而且,秦凤仪这主意呢, 得到了宗室的认可。至于清流, 好吧, 清流也不是很反对, 反正即便陛下任京城宗室书院的山长也只是个名头儿,宗室若是想做官,必得经宗室大比才行。

清流们要做的事就是,必然要给宗室大比划出个道道来,总不能每年都是矬子里面拔高粱来选拔宗室人才吧。

清流们就是要把这个道道给宗室划出来。

这方面, 秦凤仪是不大懂啦,但他一向认为, 念书又不是什么难事, 秦凤仪的口头禅就是,“我这祖上十八辈平民的都能念四年书就中探花,宗室子弟就是不如我,太|祖皇帝的子孙, 也不会差太多吧。”这话真是能把宗室气死, 宗室藩王们真想说, 就是你们清流有几个念四年书就能中探花的啊!偏生秦凤仪捏住“太祖皇帝的子孙”这七个字, 简直能把宗室藩王们噎死!

最可恨的是,清流们简直是奉此言如圭臬,时不时的便要命出来说一回, 仿佛秦凤仪已经成了清流念书中的代表人物。清流中未尝没有比秦凤仪会念书的,但由于此时是拉仇恨的时候,清流们对秦凤仪的态度,就似李镜说的,终是没将秦凤仪视为自己人。其实,李镜这话事关自己丈夫,未免有些偏颇。想想先时秦凤仪做的那些事,现下清流肯接纳他,已是清流大度了。

所以,清流便很坦然的拿秦凤仪这话来噎宗室,把宗室噎得难受非常,每每听到此话,再想到最先说此话的秦凤仪,那仇恨值,真是刷刷的往上涨。

这还不是最拉仇恨的,毕竟,宗室们其实也是有些傲气的,虽则这次宗室大比,子弟们考得很不怎么样。但,诸藩王国公们深信,那是因先时子弟们没有好生学习的缘故,只要子弟们用功念书,还怕学不好吗?自家孩子各项资源比平民强百倍,没理由学的比平民差啊!

所以,宗室也有宗室的傲气。

待得这宗室大比的规章制定出来,真正拉出血仇的事情来了。那就是藩镇宗室书院的建设,就不算秦凤仪出门遇刺之事,双方谈判时,顺王就与秦凤仪不只打了一场,有一回俩人都打急了眼,还在地上滚了一回,秦凤仪嘴角叫顺王打出血,顺王也没占到便宜,叫秦凤仪在脸上咬了一口,那牙印深的,半张脸都肿了!

宗室们气得了不得,纷纷到御前评理,闽王更是以七十高龄气得直哆嗦,直接问景安帝,“我等藩王宗室,难道,自家孩子学习的书院,我们都没资格去管上一管了!世间竟有如此谬理!若是如此,这宗室书院,不建也罢!”

秦凤仪半步不让,大声道,“不建就不建!你们要管书院!凭什么去管!你们管藩镇可能是一把好手,但你们连自家孩子的学习都管不好,明明是外行,非要管内行的事,凭什么?就像文官,偏要去任武职,这合适吗?万事得讲一个理字,王爷不要觉着您年纪大辈份高,就能不讲理了!”

闽王直接给秦凤仪气的厥了过去,大皇子急道,“秦探花,你就少说两句吧。”

秦凤仪干脆的两眼一翻,他也倒了,他非但倒了,他双眼紧闭,嘴角还流血了。卢尚书大惊,扑过去就喊,“秦探花气吐血了!”然后,卢尚书老泪纵横,“秦探花你尽忠国事,可不能有个好歹啊~”

于是,景安帝宣御医来给两人诊治。

秦凤仪回家跟他媳妇说,“唉哟,我以往真小看卢老头儿了,先前我都说他刻板,你不知道老头儿多机伶,我一倒,他立刻扑过去抱着我就哭啊,哭得仿佛我真有个好歹一般。”

李镜听的直乐,笑道,“你这主意也够坏的。”

“坏什么呀,你以为闽老头儿是真厥过去啦,我早防着他这一手哪。”秦凤仪哼一声,“谁还不会晕啊!”

闽王一病就是半个月,秦凤仪第二天就没事人一般的与内阁一起继续与宗室藩王国公等商量藩镇宗学书院的事了。宗室能不恨他?宗室都要把他恨的眼里都要滴出血!

连愉亲王的面子都不管用了,愉亲王还去劝过秦凤仪,让他低调着些。秦凤仪道,“开弓没有回头箭,我要跟闽王似的在家里歇着,也不是不行。可我还不必用病休的手段,随他们去吧。愉爷爷,难道我现在退了,叫藩镇接掌各地的宗学书院,宗室就会感激我吗?那些无爵宗室的粮米一革,总要有一个顶缸的人,我今日退与不退,宗室藩王以后也不会对我留情。我必要将这事办成,他们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吧!”

秦凤仪简直就是无畏且无惧了。

现在,连曾经想请秦凤仪去拉点仇恨的郑老尚书,看向他的眼神里都有些个怜惜之意了。唯独八风不动的就是方阁老与景川侯,当然,还有秦凤仪的媳妇李镜。

要说当初郑老尚书让秦凤仪干那搅局炮灰的活儿,李镜一千个不愿意。如今秦凤仪做的,不止是炮灰的事,许多人看来,简直就是自寻死路。李镜却是一句都没拦过秦凤仪,平日里也只有鼓励他给他出主意的。

大公主临产在即,都让丈夫过去秦凤仪身边保护一二,大公主道,“我现在反正不出门,咱家也没什么仇家,人手亦是够使的。这回秦亲家是把宗室惹毛了,他身边虽有侍卫,可他家到底底蕴尚浅,你过去护他一护,待宗室改制之事结束,也就好些了。”

张羿过去时,秦凤仪还觉着有些大惊小怪,李镜却是令张羿留下了。

大公主虽则让丈夫过去,其实料到了秦凤仪身边不大安稳,但,大公主委实未料到,此次刺杀来得这般的猝不及防,以及,狠辣!

刺杀事件发生在清晨。

因是大朝会的日子,秦凤仪五更天便起了,用过早饭与往常大朝会一般便带着侍从出门往宫里早朝去了。

六月天,往常这个时侯,天边已露青白微光,不过,今日天色有些阴,故而,瞧着比往时要暗些的模样。出门时,李镜还说呢,“还是坐车吧,我看这天儿不定什么时候就要下雨。”

秦凤仪道,“本来天就热,坐车更热了。”;“放个冰盆也就好了。”

“不成,气闷。”秦凤仪生来不爱坐车,况还未下雨,只是令小厮多带了几把伞,也就罢了。秦凤仪出了家门,他家这处宅子也是在官宦居住区内,地段虽不是上好,也很不错。出了家门,便是通济大街,通济大街拐个弯就是永宁街了。

天时尚早,永宁大街上也只有寥寥几家早点铺子开着,此时多是供应官员吃早餐的。秦凤仪出门的时辰不算早也不算晚,大街上亦可见或是骑马或是坐车上朝的同僚。秦凤仪周围簇拥着三十来位侍卫小厮,不知道的都不能信这七品小官儿的排场。

永宁大街是京城正街,直通永宁门的大街,便是以秦凤仪先时所受刺杀经验之丰富,都未料到,刺杀会发生在永宁大街。

秦凤仪坐在马上,几乎是没有任何预兆,那样一柄惊艳绝伦的快剑直接刷新了秦凤仪对于刺杀的认知,他原以为世上的刺杀都是先时柳大郎派的那些市井流氓一般,只要不惜性命,寻个机巧的时机,投毒放箭捅人等手段罢了。此时此刻,秦凤仪方知,原来世间还有这样快到惊艳的刺杀,这样闪电般的一剑,秦凤仪只见血色与剑光交织,几声闷哼后,这闪电般的一剑已近在咽喉,也不过这一瞬,秦凤仪似乎都闻到了那剑锋上浓烈的血腥气,他都觉着自己的性命怕是就要交待在此剑之下的。张羿一刀掷过,那剑尖一偏,秦凤仪咽侯处划出一线血痕,可也只在这一瞬,秦凤仪双腿一夹马腹,小玉拔足狂奔,待第二剑袭来,秦凤仪只觉腰间一轻,张羿残影掠过,取了秦凤仪所佩宝刀,刀光横扫,瞬间已是三五十招交手,那人一剑直刺中张羿左肩,这一刺,却是未尽全力,刺客挥手抽剑,侧身避过身后一箭。张羿后退数步,肩头已是血流如注。

平岚连珠九箭,箭箭直逼刺客,便是青衣刺客也不禁喝一声,“好箭术!”平岚弃了长弓,抽出腰间长软剑,揉身而上。

此时,秦凤仪放眼所见,已是人间屠戮场,他身边侍卫倒下近半,但剩下的仍是忠心耿耿的守护在他身边。秦凤仪却是气都未来及喘一口,他发觉他与侍卫已在七位青衣刺客的包围之中,周围自然有见到秦凤仪被刺杀的同僚,只是,谁是这样绝顶刺客的敌手。此时此刻,永宁大街之上,除了压顶的黑云,沉闷的空气,便是秦凤仪、诸侍卫,平岚、张羿,以及诸青衣刺客。

秦凤仪或觉着刺杀时间已漫长过一生一世,事实上,一切皆发生在片刻间,七位青衣刺客没有任何废话,秦凤仪想与他们聊一聊家常拖时间都不能。不过转瞬间,秦家雇来的侍卫与景安帝所赐大部侍卫悉数倒在血泊中,最后是景川侯送的两个侍卫以及愉亲王所赠阿乙、连带四位大内侍卫与几位刺客苦苦支撑,他六人能拖住七位刺客,绝对已是高手中的高手,张羿尽管伤了一肩,仍是赶过来帮着一并拖住刺客,让秦凤仪先走。但此刻,秦凤仪已是走不了了,如果秦凤仪认为,那第一位刺客的一剑已是惊艳绝伦,那么,这最后一位刺客的一剑便是惊天动地。

以秦凤仪身边的六位高手,连带着张羿与远处的平岚,没有一人能避得开这一剑,更无需提只会些健身拳脚的秦凤仪了!

面对这一剑,秦凤仪除了慷慨赴死,已是没有别个选择。

但,似乎连老天都不忍看秦凤仪就此丧命,横空一道长鞭带着一声破空裂响抽碎秦凤仪面前的空气,正卷住这长剑的一点寒光,鞭风刮的秦凤仪面庞都有些微痛意,秦凤仪都不必催马狂夺,小玉这样的有灵性,已是带着主人拔足逃命!但紧张着,剑光震碎鞭梢,严将军反手一枪,刺客身形妙至毫颠的微身一侧,一剑上前,已将严将军刺下马来。刺客未与严将军多作缠斗,身形急掠,追至秦凤仪身后,秦凤仪身形压得极低,刺客第二剑刺下,秦凤仪只觉杀意如一条世间最毒的毒蛇,死死的粘在了他的背脊。第二剑直刺秦凤仪后颈,此时再无任何人能来相救,小玉却是蓦然两条前腿一跪,秦凤仪骑术十分不错,他两脚瞬间甩开马蹬,自马头急速伏身落地,秦凤仪落地后,没有急着找寻刺客在哪儿,这根本不用找,就在他身后,仿佛跗骨之蛆!

秦凤仪一个就地十八滚,刺客第二剑却是紧追而至,刺客的第二剑已是贴着秦凤仪后颈落下,横空一柄长刀斩向刺客,这一刀,杀气腾腾、气象万千,便是以刺客剑术,亦只有快收长剑,回身避过刀客这一刀。此瞬息间,秦凤仪自地上跃起,拔足狂奔,那刺客仿佛一缕轻烟,已用绝顶轻功挡住了秦凤仪的前路,宝剑上一缕鲜血还带着刀客淡淡的体温一般,滴落在青石地面之上,晕出一串黑色血迹。秦凤仪所佩宝刀已被张羿取走,他自怀中取出一把短匕。未待他拔出匕首,刺客第三剑已至颈间,秦凤仪已听到周围马蹄声起,他想,那一定是援手到了,可是太迟了。

秦凤仪多么的不甘,他正当华年,他还有无数远大报复未曾施展,他还有妻子腹中孩儿未曾见过,他尚有老父老母未曾供养,他甚至还有许多未说的话,未做的事,未吃过的美食,未饮过的美酒。这大千世界,他来过,却还未真正的看过,未能酸甜苦辣的经历过,如今就要命丧这刺客之手。秦凤仪如此的不甘,然后,就在这千钧一刻,秦凤仪鬼使神差般的怒吼了一句帝都九成九九的人都听不懂的土话,他是如此的愤怒,那一声怒吼仿佛穿透这压顶的黑云,引来天地回响。就在刺客带着凛凛杀意的剑锋直刺到秦凤仪咽喉的那一刹那,乌黑的天空被一抹雪亮电光照耀得如同白昼,照亮了刺客那双冷凝平淡的眼睛,紧接着一道霹雳惊雷横贯天地人间,那道雷声之响,简直惊彻天地!秦凤仪都忍不住被这惊雷震得心下一跳,刺客的手有多稳,秦凤仪并不知晓,但此时,这位刺客的手竟也蓦得一抖,剑尖低了一寸,就这一寸,剑锋却被一硬物所挡,硬生生的挡住了这一剑。

有时,时机就在这一瞬。

性命,亦在这一瞬。

而刺客的失手,也只在这一瞬。

不说秦凤仪身边的仅存的几大高手侍卫已纷纷赶来,那位用长鞭的严将军便是寿王身边亲卫将领,永宁大街上,有诸多躲是非的同朝为官的大臣,但,任何人躲,如寿王这样的藩王不能缩脖子躲起来,何况,敢于任事的非寿王一人。

刺客们来得快,逃走时一样的快。

那位终极杀手,终是未刺出第四剑,便如一道疾光,足尖轻点间飞至一畔屋檐,转眼便失了踪迹。平岚张羿等人已纷纷赶过来,诸人身上带着斑斑血迹,但,见秦凤仪平安,皆是露出放松模样。天空又是一声隆隆雷响,转眼间,一场暴雨转瞬即至。

第229章 君臣

这一场险死还生的刺杀, 其实只在片刻之间, 一些胆小怕事的店家都没来得及把店外挂着的灯笼取下来,那些绝顶的刺客们已是纷纷离去, 永宁大街上只余浓重的血腥气, 寿王与裴国公已是带人赶来, 见秦凤仪无事, 均是舒了一口气。这样的绝顶刺客,秦凤仪能捡回一条命,亦多亏他们身边高手相助,严将军与那刀客均受伤不浅,秦凤仪身边的侍卫已去泰半, 余者亦是个个带伤。秦凤仪不过二十一岁,前面二十年都没受过这样的惊吓, 他面色泛白, 眼神难掩一丝惧色。

张羿问,“阿凤,没事吧?”

秦凤仪对上那些关切他的眼神,缓缓的点了点头, “没事。”

诸人大大的松了口气, 秦凤仪定一定神, 问, “侍卫们如何了?”

大家都跑来看秦凤仪安危,就怕秦凤仪被人宰了。侍卫的事,一时真没顾得上。这时, 揽月跑过来,眼神有些悲伤,道,“大爷,死了十个兄弟。”

秦凤仪亦是难掩伤感,又有些意外,他原以为,身边除了这些个高手,其他人都叫刺客杀了。还有揽月,这完全不懂武功的小厮,是怎么活下来的?此时却顾不上问这个,秦凤仪道,“都收敛了,有伤的,先回家看伤,其他的事,回去找大奶奶,大奶奶知道怎么办。”看张羿平岚等也是个个带伤,秦凤仪道,“你们先去处理伤势,我跟着寿王殿下的马车去上朝,这刺客一击不中,不会再来了,我这里不必担心。”

这个时候,没人矫情。

便是张羿的眼睛在秦凤仪颈间血线上停留片刻,看他那伤并无大碍,也便没有多言。

秦凤仪又与裴国公道谢,那位将他从第二剑救下的刀客,便是裴国公的亲随。裴国公摆摆手,“这有何可谢的,既遇着了,我难道还能袖手旁观不成?”说着话,京兆府、九门兵马都到了。平岚与两边的人细说了这次行刺的一些细节,都是从哪里开始打斗的,有几位刺客,刺客武功如何,平岚是习武之人,又与刺客亲自交手,他又是个细致的,自是有一番交待。秦凤仪遇刺不是小事,必要一查到底的。双方人马看秦凤仪平安,俱是在心里念了声佛,又过去同寿王、裴国公见过礼,此方去采集证据去了。

张羿是自己亲家,余者阿乙、以及秦凤仪都不知武功这般高强的陛下赐给他的侍卫,还有岳父给的供奉,都是跟着秦凤仪有些日子了。倒是自己,总得平岚搭救,难免要上前说声谢的。平岚道,“我是奉命行事,此乃我份内之责,无需客气。”

“奉谁的命?”秦凤仪还以为平郡王府发善心要保护他呢,可转念一想,他与平郡王府也没什么交情啊。

平岚道,“自然是陛下之命。”

秦凤仪颇是惊讶,他不过七品小官儿,平岚却是官居五品。此时此地却不是说话的时候,秦凤仪也未多问,只是目露感激,拍拍身上的浮土,便随寿王上了车驾。

寿王到了车上还问秦凤仪,“你身上没伤吧?”

“没。”秦凤仪皱眉苦思,寿王看他颈间那条血线,亦不禁为秦凤仪心惊了一回,寿王道,“还是先去药堂裹下伤吧。”

“这没事儿,一点小伤。”秦凤仪别看性子娇纵,为人并不娇气,秦凤仪问寿王,“王爷,你说,谁这么恨我,要派这样绝顶的刺客来杀我啊?”

寿王哪里晓得,寿王道,“你想想自己是不是有什么仇家。”寿王也是生而富贵之人,很见不得秦凤仪脖子上被人划一道的模样,感觉秦凤仪似是随时都要脑袋搬家似的。寿王取出块洁白锦帕,给秦凤仪脖子上裹了,此方顺眼些。就听秦凤仪道,“我现在得罪的就狠的就是宗室了,但也不大可能是他们,我跟顺王打架就打了好几回,顺王在家养脸,闽王在家养病,我跟他们的过节,半朝人都晓得,我有个好歹,第一个怀疑的就得是他们。可不论闽王还是顺王,都不像是会做这种事的人。他们比柳大郎还是要聪明许多的。”

寿王看秦凤仪说的头头是道的,道,“这事有京兆府、九门在查,若是早朝皇兄知晓你遇刺之事,必要让刑部彻查的。”

秦凤仪点点头,他道,“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现在正与我不对付,来个刺客就容易被人怀疑,所以,寻常人的推断,他们派刺客的可能性比较低。正因如此,正常人都这样想,他们若是要逆着来,反是令人意想不到,是不是?”

寿王,“你这疑心病可不是一般的大。”

“这哪里是疑心病,我现在就跟他们不对付,当然会多想了。”秦凤仪解下颈间的小玉虎,见小玉虎身上一点白痕,心疼的摸了又摸,寿王凑过去瞧,“这是什么?”

“最后刺客那一剑,原是躲不过的,天上忽然打了个雷,那刺客的剑一颤,正中我的小玉虎。不然,我就没命了。”秦凤仪亲亲小玉虎,又挂回颈间了。

寿王也听人说起过秦凤仪命大之事,以往只觉人们说话夸大了些,此时眼见方知传闻不虚,寿王道,“你这身上多带几样东西倒也是好的。”觉着秦凤仪真正命大,寿王问,“这小玉虎是不是灵云寺开了光的。”听说灵云寺的香火很灵。

“不是,这是我跟我媳妇的定情信物,她属虎,我属牛,我带着她的小玉虎,她俩着我的小玉牛。”秦凤仪说的寿王身上都麻兮兮的,寿王问,“你们定情信物不是件小镜子么。”对了,据说那面小铜镜也救过秦凤仪的命。

“是啊。”秦凤仪道,“也没人说定情信物就一件啊,我们好几件定情信物哪。”

寿王想着,虽则自己不似秦凤仪这般招人恨,待回家也找王妃要件定情信物才好。

寿王车驾带着秦凤仪去了宫里,大家上朝,向来是先在太宁殿外头侯着,今日有雨,便去了偏殿避雨,秦凤仪遇刺一事虽则只是片刻之事,但血染太宁大街,秦凤仪险死还生,此等惊险之事,已是传遍朝臣之中。见秦凤仪自寿王车驾下来,不论清流还是豪门均纷纷过来问他一句,看他还好,皆露出放心模样。

方家人最是担心秦凤仪,方悦连带方大老爷方四老爷虽不好在这偏殿细问秦凤仪遇刺之事,却也将秦凤仪上上下下看了个遍,知他无事方才放心。方悦见秦凤仪颈间系着帕子,关切问他,“是不是伤着了?”

秦凤仪道,“无妨,就一点。”

待景川侯到了,景川侯的脸直接就是黑的,他出门略晚,经太宁大街时就听说了女婿遇刺之事,景川侯与秦凤仪道,“以后你上朝下朝都与我一道。”

譬如襄永侯府、郦国公府、柏国公府,这些都算是亲戚,自然也各有各的关心。如程尚书、骆掌院俱都问了秦凤仪一回,待愉老亲王过来,还亲自瞧了秦凤仪的伤。当然,也不是没有暗中称愿的,蜀王、康王两个,初闻秦凤仪遇刺之事,心下便是一喜,但,那也只是一瞬,因为他们立刻意识到,秦凤仪遇刺,眼下最叫人怀疑的莫过宗室了!两人顾不得再心下偷乐,俱都过来瞧了秦凤仪一回,虽则他们都是恨不能秦凤仪出门就遭雷霹的,但雷霹与刺杀是两回事啊两回事!

至于当朝景安帝如何震怒,直接令刑部主理此案,京兆府、九门协办,限期破案,破不了案全都提头来见!

待得退朝时,景安帝直接把秦凤仪留下了,让御医看了秦凤仪的伤,清洗后上药包扎,又听秦凤仪说了晨间如何遇刺之事,秦凤仪道,“陛下,您怎么还叫平岚保护我啊?还有,您赐给我的侍卫里,有四个侍卫,武功好极了。先时应该与我说一声的,他们武功这样好,肯定不是寻常侍卫。我应该把他们视为供奉才不失礼。”

“平岚那里,朕只是随口说了一句,你们年纪相仿,让他多照应着你些。那孩子,倒是办事牢靠。”景安帝一向喜欢秦凤仪,今看他颈间裹了白布,心里又是心疼又是恼恨,心疼自是心疼秦凤仪,恼恨的便是刺客。天子之都,永宁大街,竟有这等胆大包天的刺客,直接行刺朝廷命官,景安帝如何不恼,如何不怒!景安帝担心秦凤仪受惊,想他小户人家出身,便是先时柳大郎曾谴一些市井流氓想刺杀秦凤仪,秦凤仪却是豪发无伤的,不若今日,脖子那里再略深半点,可就真要了秦凤仪的命了。秦同宠物一起正是年轻,如何经过这等凶险。故而,景安帝只管缓了颜色与他说这其中的关要,景安帝道,“原就是要让他们与寻常侍卫一般打扮才好呢,倘是你先时把他们都视为供俸,那些刺杀你的人打听清楚了你身边的高手有几人,怕今天就不只是九个刺客了。这叫鱼目混珠,明白不?”

秦凤仪道,“可有一点很奇怪,永宁大街上素来人多,若是刺杀我,又是这样的高手,自我家出门,胡同里拐出来便是通济大街。通济大街虽则平日里人也不少,可早上人是极少的,怎么这些刺客未在通济大街埋伏,反是在永宁大街埋伏呢?永宁大街到底人多,还是京城正大街。”

景安帝温声道,“这有什么稀奇,从你开始办宗室改制的差使起,朕就着九门兵马尤其要注意你家附近的防护,他们不论白天晚上都要去好几遭,若是刺客埋伏在你家附近,九门兵马也不是摆着好看的。”

秦凤仪一下子就叫景安帝给感动了,拉着皇帝陛下的手,满眼说不出的情义,秦凤仪道,“我都不晓得,陛下就为我操心至此。”

景安帝拍拍秦凤仪的手,“若不是因着朝廷的事,你焉能招来这般刺客。”

君臣关系一向亲厚,秦凤仪也就有什么说什么了,他问,“会是宗室做的吗?”

“眼下不好说。”景安帝道,“朕料诸藩王不至于此,说不得也是有人浑水摸鱼了。你莫要露出声色,待刑部查一查再说。”叮嘱了秦凤仪一句。

景安帝又留秦凤仪一道用早膳,秦凤仪如今已是从生死线的惊惧中恢复了常态,他还与景安帝道,“以前那些土人说凤凰大神啥的,我都不信。这回,我是真的有些信了。”

“怎么说?”

秦凤仪道,“原本我觉着必死无疑的,最后出现的那个刺客好生厉害,他那一剑都抵住我脖子这里了,我都觉着要完了的。鬼使神差的,我就用南夷土话,喊了一声‘凤凰大神在上’,天上突然一个惊雷,您听到那雷声没,咔嚓一声,我当时都吓了一跳,那刺客肯定是被突如其来的霹雳惊雷吓着了,他的手一颤,剑尖就往下错了一寸,一剑正中我戴着的小玉虎,玉多结实啊,我都觉着我被小玉虎硌得一疼,当时援兵就到了,那刺客没能再给我一剑,跳到房顶上就逃走了。当时要不是有那个雷,我肯定就没命了。”

景安帝听着也颇是惊险,想着秦凤仪年纪尚小,屡经刺杀,亏得秦凤仪胆子不算小,不然,寻常人怕吓都要吓的不敢出门了。景安帝道,“放心吧,朕看你一脸福相,长命百岁的好相貌。”

秦凤仪道,“我算过啦,也就能活八十七。”

景安帝一笑,“八十七也不短了。”

“倒是。”

景安帝还担心吓着秦凤仪,好在,秦凤仪早膳也吃了不少。用过早膳,景安帝还说,“今日放你一日假,回去休息一日吧。”

如今,秦凤仪已是心神大定,秦凤仪道,“陛下放心,我并没事,且,经这一回刺杀,短时间内想必刺客不会再来的。我这回遇刺,是不是宗室,他们现在恐怕自己都会怀疑自己。正好趁他们军心不稳,把书院的事谈下来!陛下得再给我几个侍卫,我的人死了十来个,其他的都受伤了。”

景安帝大手一挥,给了秦凤仪一个卫队。

第230章 刺杀风云

有时候很多东西的改变都是无声无息的, 就譬如秦凤仪, 这一向是个大惊小怪的性子,有事没事总要乍乎一回的, 还爱作怪, 冲动, 鲁莽…上一回秦凤仪也遭受过前大驸马今流犯柳大郎指使的所谓的“江湖高手”的刺杀, 但彼此,不要说秦凤仪,就秦凤仪的侍卫,也没伤着半点儿,就伤着了秦凤仪的一匹马, 秦凤仪都念叨了足有半年之久,到处吹牛, 说自己如何勇武, 直听得人耳朵里起茧子。这一回,秦凤仪脖子上的伤就不提了,那血染永宁大街的事,可不是做假的, 许多有阅历的大佬们都认为, 就秦凤仪这年纪, 这胆量, 怕得回家养一养了,结果,没想到秦凤仪又过来继续与宗室谈宗室书院的条款了。

秦凤仪脖子那里由先时的锦帕换了裹伤的白布, 离近了还有淡淡药香,便知他伤处是处理过了。内阁大佬与宗室大佬纷纷表示了对秦凤仪的关心,尤其宗室大佬,蜀王康王皆是明白人,他们对秦凤仪关心更显真挚,这可着实不是他们干的啊,起码,不是他俩的人做的。至于是不是宗室其他人,那他们也是无法保证的。

但在此时,对秦凤仪表现出一些关心善意,总是没错的。

内阁虽然对秦凤仪的感情一向有些复杂,但在宗室书院谈判的过程中,秦凤仪表现出来的霸气,那等撕破脸、互殴、对骂、御前评理也绝不会让步半分的坚持,哪怕以往对秦凤仪的人品存疑,这些日子以来,内阁多是对秦凤仪表示认可的。尤其卢尚书,认为秦凤仪在大节上很有原则,他老人家现在对秦凤仪的观感好的不得了,见秦凤仪又来了,还说呢,“如何又过来了,当在家好生养伤。”

愉亲王、二皇子、三皇子亦是与秦凤仪交情不错的,也是这般意思。秦凤仪道,“我又没什么大碍。而且,我当时险被杀时,脑子里都在想,我这要是死了,宗室书院的事都没谈完,真个死也不能瞑目的!”

凭谁死了十来个侍卫,心情都不能太好的。秦凤仪虽然说的轻松,但表现出的姿态,那就是,我就是死,也得把宗室书院的事谈下来。

原本宗室里,最年高德劭的闽王就没来,自从被秦凤仪在御前气厥后,闽王就身子不大好,一直在家休想。性子最火爆的顺王也没来,顺王给秦凤仪在脸上咬了一口,一直在家养脸。这宗室谈判便少了两员大将,今日秦凤仪遇刺,宗室诸人面儿上都是一幅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模样,但心下如何就不晓得了。尤其秦凤仪拿出,我就是死,也得把这书院的事谈下来的架式,这人要是连死都不怕,便是宗室诸王也拿秦凤仪没法子了。

待谈判结束,蜀王私下还与康王说呢,“以往我还说,那些个书呆子,纵是刻板着,总是惜名惜身的。这个秦翰林,瞧着也是个正常人,你说说,做出的事,就是那些个书呆子也没他这么不怕死的啊!”

康王道,“这人要是豁出去了,就啥都不怕了。”

蜀王叹口气,摇摇头,想着他们宗室怎地这般命歹,竟然遇到了个不怕死的神经病!

秦凤仪是与宗室谈判结束,方回的家。

愉亲王、二皇子、三皇子都与他一道说了些话,无非就是让秦凤仪保重身体。便是大皇子,这一向与秦凤仪不睦的,看秦凤仪遇刺,也要说几句关怀臣子的话的。

  如果觉得龙阙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石头与水小说全集龙阙皇帝难为欢喜记红楼之林家谨玉和珅嫡子难为元配野心家红楼之开国风云,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