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石头与水作品千金记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有宋荣做军师,宋耀又实在死皮赖脸的看上人家了,他也挺有法子,懂得曲线救国,天天上门,门房若不接待,宋耀就说,“你们知道宋荣宋状元吧,那是我哥。”

他有空就去,时间长了,也在方家混了个脸熟。在人家老侯爷面前大拍马屁,打听人家孙女,兼或展示自己优秀的品行以及尚且说得过去的才学,当然,宋耀去安国侯府,必然要换了最漂亮的衣衫,打扮得干净整齐、人物俊秀方肯上门。老侯爷虽然年迈,却不是糊涂人,自然瞧出宋耀那几分小心思。

原本宋耀自觉跟老侯爷相处的不错,已经准备跟老侯爷念叨一下提亲的事了。突然一天,老侯爷给了宋耀个晴天霹雳,明明白白的跟他说了,觉着他不大合适,不准备把孙女嫁他。

宋耀深受打击,然后,他干了一件特流氓特丢人现眼的事儿,也不知他怎么跑到人家内宅去,偷了方氏一件贴身小肚兜出来。还大言不惭,娶不到梦中情人方姑娘,他就留下小肚兜做纪念吧。

方太爷险些没活剐了宋耀,宋荣也深觉弟弟这事儿做的跟臭流氓一般,实在太丢脸。

不过,事已至此,宋荣觉着,方家没把事情闹大,可见还是顾忌着两人呢。宋荣是那种,有万一之可能就要争取的人。关键,这门亲事若能帮弟弟弄到手,实在不算委屈了弟弟。不然,他自己娶了武安侯府的姑娘,若给弟弟弄个破门烂户的婚事,宋荣也不乐意。

宋荣亲自出马,身为宋家大家长,赔礼道歉兼向老侯爷争取婚事。而且,大纪氏早与方氏相熟,宋荣去搞定老侯爷,发动老婆大纪氏走直线救国的路子,找出小叔身上的无数优点,在方氏面前赞美小叔。

终于,在这一家子镌而不舍的攻势下,方太爷最终还是允婚了。

要说宋耀对方氏着实不错,这些年,夫妻感情如胶似漆。只是,在方氏成亲后不到半年,方太爷把爵位的事安排好,就过逝了。

如今,方氏跟着丈夫回了帝都,自然要去安国侯府走一遭。尽管与嗣兄感情不深,那也是正经娘家。

方氏也没带儿子们,当年,方氏跟嗣兄嗣嫂颇有些不愉快,照方氏的话说,“以后有事也指望不上他们,远就远着吧,也不用做那些假惺惺的亲近。”

话还要从方太爷过逝说起,亲祖父死了,又是唯一的亲人了,方氏伤心之余还面临了守孝的事儿。彼时,婆婆宋老太太可没如今的和气,一听小儿媳妇要守好几个月的孝,便把身边的一个丫头给了小儿子,其意,不言自明。

方氏刚死了亲爷爷,接着丈夫就要收小老婆,这如何忍得?方氏当下就暴发了,连带宋耀与小老婆一并打出房去。宋老太太哪里容儿媳妇如此欺负儿子,当下一场婆媳大战,最后,宋荣做主,把那丫头打发掉,接着,又把宋耀打了一顿。

在宋荣看来,搞不定老婆老娘,把家里闹的鸡飞狗跳,就是宋耀的错。

老太太心疼小儿子挨打,又跟大儿子闹,宋兄一句话就把他老娘搞定了,“阿耀房里闹成这样,给御史听闻风声,官儿都没的做了。”

老太太不大信,“御史还管人家家里事?”

宋荣道,“他们连皇上家里的事都管,娘说能不能管得大臣。”

事关小儿子的官儿,老太太顿时不敢再闹了。

其实这件事也就过去了,偏偏方氏的嗣嫂不知从哪儿闻了风声,竟找方氏来报怨,话里话外的抱怨方氏不贤惠,自己守孝不能服侍,竟然也叫男人守着。就给丈夫两个丫头怎么了,也不过是妾。

方氏当下恼怒不已,不过,她为人也有些心机,倒没当着嗣嫂的面儿发作。与老太太闹,不过是自己家里的事儿,若是跟嗣嫂翻脸,嗣嫂可不会给她遮掩,传到外头去,就都是她的错了。

只是,一口气难以下咽,方氏当下命人采买了六个水灵灵的小姑娘,亲自上门儿给嗣兄送了去,还温言笑语地,“大嫂跟我说了,大哥身边缺人服侍,偏大嫂手上又没合适的人,我就给大哥送几个好的来。”

女人么,都是说别人时大方,轮到自己…就是一样话,两样说了。

反正自此方氏也懒得再登安国府的门。

这就是回了帝都,也是在家里好生歇了一日,方与丈夫去安国侯府。

宋耀一路上劝方氏,“见着大哥大嫂,你可得和软些。”

方氏嗔丈夫一眼,“说八百遍了,我又不聋。”又不是年轻时,脾气暴臊,不肯受半点气。这些年,与丈夫外任,也不是没有艰难的时候。

宋耀笑笑,安国侯官场并不得意。当年之事,他也知道,倒不觉着老婆做错。人都是这样,你软他则强。彼时,安国侯刚承爵位,天大的馅儿饼掉他头上,有些找不着北是正常的。安国侯夫人去找方氏说那些话,无非也就是想在方氏这位正经的安国侯府最后一位嫡支面前,撑起自己嗣嫂的面子而已。

不料,方氏没给她这个面子。

就是宋耀,当初娶方氏的时候绝一没有打算沾安国侯府的意思,他比较像一见钟情,然后使劲浑身解数才把老婆追到手的那种。都真爱无敌了,就表说那些势利扫兴的话了。

再说,方老侯爷过逝后,新一任的安国侯那脾气,宋耀也不爱亲近。

关键,宋耀有个神人大哥,他自己也能干,还真不缺安国侯府这个靠山,何况,这个靠山也不是很稳的样子。

不过,正因为宋家一片欣欣向荣,而安国侯府不那么得意,宋耀才不叫方氏在安国侯面前失礼。

宋耀笑,“以前我常在你家门房,一喝茶就是喝半天,老侯爷才肯见我。”

方氏笑,“那是祖父试你呢,看你心诚不诚。”当年,不是没有高门大户向祖父提亲,甚至,有皇子愿意以侧妃之位相聘。不过,看上多是方家在御前的名声,或是她那一份丰厚的陪嫁。最后,祖父千挑万选,选中了宋耀。

老侯爷曾问过宋耀对日后前程的考虑,宋耀道,“我家根基浅,我跟兄长都是科举晋身。要说前程,估计就是做个小官儿。我也没啥胆子,贪赃枉法的事不大敢干,想着,娶上房媳妇生三五个孩子,好好过日子呗。”

最后,老侯爷私下对孙女道,“这么多人跟我提亲,我看,宋耀是个明白人,会过日子的。”若不是有宋荣绝世之才,宋耀年纪轻轻中了进士,也算少年英才了。结果,就这么悲催的,既生瑜何生亮了。有宋荣这颗闪闪发光的大方钻在前,宋耀就不那么显眼了。

不过,老侯爷也挺喜欢宋耀,不然,凭你一个刚出炉的小进士、七品小翰林,若是侯爷不想见,凭你坐化在人家门房,照样是不见的。

及至后来,宋耀偷了孙女的小肚兜,老侯爷…

想到少年时光,夫妻二人不禁相视一笑。

作者有话要说:美好时光嘤^^

第43章

如今的安国侯府早已经不是两人记忆中的那个充满甜蜜回忆的地方了。

老侯爷在的时候,哪怕安国侯府已无男丁,整个府第依旧是从里到外透出一股精气神来。如今,看着明显苍老的安国侯夫妇与暮气沉沉的侯府,宋耀在心底沉沉的叹了口气。

大家彼此并不太熟,能说的话也不多,寒暄起来无非也就是那几句套话而已。寻个理由,夫妻二人未留午饭,便告辞了。

不过,二人也没有回家,宋耀带着老婆在外头逛了一圈,最后,夫妻二人去太白楼吃过情侣餐,听了满耳朵的八卦趣事,才与老婆甜甜蜜蜜的坐车回家。

回家,嗯,回家画眉去。

宋耀夫妻的恩爱,只要长眼的都能看出来,连宋嘉言都暗暗感慨:嫁人当嫁宋二叔啊。

虽然宋耀官场上不如宋荣锐意进取,深得帝心,光明灿烂。不过,宋耀的日子,肯定比宋荣要舒服。当然,这或许又是一种狭隘的看法,凭宋荣的本事,如果宋荣真的向往,他当然可以过宋耀的生活,结果,宋荣选择的是现在的生活。

可见,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宋嘉让放学后,找到宋嘉言私下问,“杜君是杜姨娘的弟弟啊?”

宋嘉言点点头,“你才知道啊?”

“丫头,你也不跟我说一声。”宋嘉让戳妹妹的脑门儿,不懂事的丫头。要是早知道杜君是杜姨娘的弟弟,以前他肯定得对杜君好一些啊。

“我也是过年的时候才知道的。”宋嘉言道。

“哦,难怪了,年下就是他病了。”杜姨娘弟弟生病求到府里的事,宋嘉让是知道的,只是没想到杜姨娘的弟弟竟然是他的同窗杜君。

宋嘉言笑问,“现在他还总吃萝卜么?”

“没有了,起码现在吃的是白饭,也有两样菜,一荤一素。”宋嘉让心肠向来很不错,“如果早知道那啥,起码不会看着他那样苦嗖嗖的过日子。”

看来犟种还不算傻到家,宋嘉言笑,“理他呢。吃萝卜还是爱吃肉,都是自己作的。”这些不过小钱而已。难道杜君成日萝卜粗粮,就不是花用的自己姐姐的月钱吗?简直是掩耳盗铃,不知所谓!真正有本事的人,并不怕接受别人的施恩。说句不客气的话,别人肯施恩,还是福气呢。就怕一个人连被施恩的价值都没有!杜君年纪尚小,一时钻牛角尖儿,宋嘉言才肯理他,不然,随他去死!

“哥,我的铺子准备卖丝绸布料,你要不要入股啊?”

“入什么股,没银子就直接说。”宋嘉让对这些没兴趣,所以,庄子铺子之间,他选了庄子打理,就为了省事儿。跟妹妹道,“你就把铺子租出去吃租子好了,一年也有几百两呢。”

“那你可不要后悔。”宋嘉言深觉自己一片好心。

“入吧入吧。”其实宋嘉让也没啥私房,他的银子都是武安侯夫人私下给他的,怕男孩子手里没银子不方便,到如今也有几百两,权当哄妹妹玩儿了。宋嘉让笑道,“等我一会儿拿银子给你。别全赔光啊。”

宋嘉言撅嘴,“你就等着数钱数到手抽筋吧。”

宋嘉让哈哈大笑,“那我可得等着。”

宋嘉言等宋荣落衙回府去老太太屋里请安的时候,跟宋荣说,“爹爹,一会儿你有空没,我有事想跟爹爹商量?”

宋老太太问,“什么事啊?”

宋嘉言笑嘻嘻地,“现在不能说,等我办成了再跟祖母说。”

宋老太太丝毫不恼,笑,“那可得记得跟我说啊。”

“到时肯定第一个跟祖母说。”

倒是小纪氏忽然问方氏,“弟妹,你们自南面儿回来,我看你给语儿她们的料子很是不错,那边儿的丝绸生意好做不?”

小纪氏此话一出,宋嘉言愣了一下。

方氏并不知其中内情,笑道,“这要怎么说呢,那边儿产丝绸,听说许多商人都是自南边儿贩了丝绸到北地卖,赚取其中差价。大嫂问这个,莫不是想做丝绸买卖?”

“倒不是我。”方氏看了女儿一眼,笑道,“她们姐妹都大了,该学着理家了。年前,你大哥就给了言姐儿个铺子,叫言姐儿学着管呢。姐妹差不多的年纪,筝姐儿比言姐儿还大一岁呢。我跟你大哥商量了,我当初也陪嫁了几个铺子,也拿出一个来叫语儿筝姐儿跟着学吧。她们小女孩儿,可做什么好呢?看到弟妹给她们的丝绸料子,我倒是动了心,看她们,也是乐意做这个的。”

方氏笑,“我们在苏州住了三年,那边儿倒是熟的。还有几个得用的奴才,若是大嫂用得着,我送给大嫂使。”

小纪氏笑对宋嘉语辛竹筝道,“还不谢谢你们二婶。”

二人脸色微红,起身行了一礼。方氏笑道,“自家人,哪里用这么客气。倒是言姐儿,你跟语姐儿、筝妹妹一道吗?”

小纪氏笑,“若是这样,就更加和睦了。”

宋嘉言已经恢复冷静,笑道,“我没二妹妹、表姑这么灵的心思,我还没想好做什么呢。”

方氏温声道,“若是有要我跟你二叔帮忙的,尽管跟我们说。”

“好。”

大家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的用过晚饭,又说了会儿话,看时候不早,便散了。

宋嘉诫说,“娘,我晚上要跟大哥念书。”

方氏一听这话就笑了,连宋耀都忍不住敲儿子的脑袋瓜,训他,“真个笨,想去前院儿直接说,没那个脑子,还学人家撒谎呢。”宋嘉让是出了名的不喜念书,全家没人不知道。

见父母允了,宋嘉诫欢喜的恨不能手舞足蹈,“那我就跟大哥去了啊。”

方氏与宋耀都懒得理他。

宋荣道,“嘉言,你不是有事跟我说么,跟我去书房。”

宋嘉言便跟着宋荣去了。

住前院的男孩儿们与宋荣都是一路,宋嘉诫过去扯宋嘉言的袖子,低声笑道,“大姐姐,明天你还去校场不?咱们比试比试。”大伯父好生威严,宋嘉诫在宋荣面前也不敢高语。

宋嘉言的心情已经恢复一些,吊着眼睛看他,笑悠悠的问,“怎么,挨揍没挨够呢?”

宋嘉诫嘿嘿嘿,“大哥已经说了,传我几招,明早定能打败大姐姐的。”

孩子们小声说着话,出了二门就各回各院儿,宋嘉言随宋荣去了书房。

宋荣随意的坐了,问,“什么事啊?”

“我想爹爹派个管事给我。”宋嘉言跟着坐下,道,“爹爹把母亲的铺子给了我许久,我都没想好要做什么营生才好。毕竟,我很少出门,也不大了解帝都各行各市的行事。而且,以后我也不能总是出去亲自看着店铺,所以,想找个懂得做生意的生意人来,帮我打理铺子。”

宋荣问,“想要什么样的人哪?”他手下倒有几个不错的,若是女儿需要,匀一个出来不是不可以。

“生意人。”

宋荣失笑,“真个呆子,生意人也不一样啊,有做丝绸布料的,有做粮食马匹的,有做瓷器茶叶的,各行各业,多了去。”

宋嘉言正色道,“我要找的,是有生意眼光的人。只会做丝绸买卖,或只会做粮食马匹买卖的,不过是精通一行,充其量不过是个熟手而已,中规中矩的做生意,说是生意人都勉强。爹爹说那种人,任何一个店铺的伙计,干上十年,都可以。”

“人说仕农工商,是把商人归于一个种类,而不是特别分出布商、粮商、瓷商、药商…商人,起码像吕布韦,像陶朱公一样,才能称为商人。”

宋荣问,“你在说梦话吧,就算有吕布韦、有陶朱公,那样的人也不会为你所用。”个丫头片子,口气大过天。

“我也没打算找那种人啊。”宋嘉言一笑,“总之,爹爹派个管事给我,我得找个能干的人来。等我有要帮忙的时候,会跟爹爹说的。”

“叫方家三小子在二门听你差谴,如何?”

“爹爹也把铺子的地契给我吧。”不待宋荣问,宋嘉言先抢白,“说给我铺子,不给地契,那算什么给?爹爹可不要想着糊弄我。”说着,一脸精明相的望着宋荣。

宋荣无奈,笑,“好,明天我差人给你送去。”叮嘱宋嘉言,“不许乱来!”

宋嘉言挑挑眉毛,起身道,“那我就等着了。爹爹休息吧,女儿不打扰了。”

宋嘉言带着丫环到二门,宋嘉让正在那儿等着呢。

“这是怎么回事啊?”宋嘉让问,明明吃饭前妹妹才跟她要开绸缎庄的,如今怎么又变成二妹妹和表姑要做这个了?

宋嘉言冷笑,“没事。就是被截了和而已。”她虽然想做绸缎生意,只是因先时没准备好,一直没有说,也就没人知道。今天瞧小纪氏的模样,定是先一步跟宋荣打过招呼了。

“哥,你别担心,我有办法。”见宋嘉让眉心微锁,宋嘉言笑笑,“怪冷的,三弟又专门找你一块儿睡觉,哥,你回去吧,我已经有办法了。”再者,这也不是说话的地方。

宋嘉让看妹妹的脸色的确比在老太太屋里时从容多了,说,“有事派人出来告诉我。”

待宋嘉言进了二门,宋嘉让才回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截和啊截和…

第44章

利益,才是最好的朋友。

小纪氏不过是平日里照顾辛竹筝些饮食起居周全些,又让辛竹筝同宋嘉语一道打理马上要开张的绸缎铺子,恐怕将来连绸缎庄的利润花红都会分给辛竹筝一部分。

银子不会太多,但,辛家人怎么会不感激小纪氏呢。

相对于宋嘉言以往所做的那些,简直天上地下。县官还不如现管呢,这么好的表嫂,周全、细致、大方,多么难得。

这一局,到此处,宋嘉言已经输了。

倒是翠蕊来请安,话里话外的打听宋嘉言要不要做药草生意。宋嘉言笑笑,还是拒绝了。

宋嘉言先唤来宋荣派给她使唤的方家老三,名子就叫方三宝。十二岁,个头不高不矮,模样不丑不俊,穿着统一的家中男仆的青衣。宋嘉言道,“小春儿,给三宝二十两银子,叫他去买梳子。”

方三宝正在静听主子吩咐,不一时小春儿这银子捧到面前了,方三宝连忙接了,问,“不知大姑娘要什么样的梳子?”梳子的种类也多了呢。

“你看着买吧,多买几把回来。”

方三宝早上得了他爹的吩咐,叫他专门听大姑娘的命令差误,方管家尤其叮嘱了小儿子几句,道,“大姑娘素来有气派,她说叫你往东,你不要往西!若是出半点儿差错,看不打折你的狗腿!”

哪怕他爹啥都不说,方三宝也没胆子敷衍宋嘉言的差使。宋嘉言早就代小纪氏管过家事,她的厉害,家中奴才深知。

方三宝不敢再多问,捧着银子出去给宋嘉言买梳子。

方三宝干活倒也认真,到傍晚,给宋嘉言拉了半车的梳子回来。当然,银子也花完了。

不过,方三宝不愧是管家的儿子,这么多梳子,他一样一样的记了细账,连梳子带账,一并交给了宋嘉言。

这回,不必宣传,大家也知道了,大姑娘这是准备卖梳子呢。

方三宝晚上回家跟家里说,“大姑娘叫我买了半车梳子,这,这就算要卖梳子,也不是这样卖法啊!人家卖梳子的店铺,都是便宜大量的买了梳子来,再高价卖出去。大姑娘高价买回来,这卖也卖不出去啊。”

方管家跟在宋荣身边日久,偶尔猜宋荣的脾气还能猜透几分,不过,听三儿子说了宋嘉言诡异的所作所为后,方管家想半天也想不透宋嘉言这是何用意。最后,方管家瞪儿子一眼,斥道,“主子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再敢聒噪,看不大板子抽你!”

方三宝哼吱两声,不说话了。

第二日,方三宝果然有了新差使,宋嘉言拿出一把梳子给方三宝,“去把个铺子里问,这样的梳子,我要五千把,多少钱一把?”

方三宝看大姑娘开了窍,忙高兴的应了,颠颠儿跑去打听价钱。

一番价钱对比,讨价还价后,五千把梳子的订单已经下去了。连老太太都耳闻了风声,跟宋嘉言念叨,“言丫头,你要做生意卖梳子么?”

“还没想好呢。”宋嘉言笑眯眯地。

老太太大吃一惊,“你不是已经让人去做了五千把梳子么?”

“是啊。”

“掌柜请了没啊?”老太太一千个不放心,“还有伙计,账房…事儿多着呢,柜台啊,柜子啊,都得去做呢。”

宋嘉言笑,“这个不急。”

瞧着宋嘉言悠哉悠哉的模样,老太太自己都要急死了,说,“我叫你爹爹给你安排个妥当人管铺子啊,别再叫人给骗了。”

辛老太太也跟着说,“还是叫个实诚人看着点儿好。”

辛竹筝柔声道,“言儿,咱们一道做丝绸生意吧,有二嫂给的熟手,熟门熟路的。”辛竹筝并不笨,自从她与小纪氏、宋嘉语走的近了,宋嘉言待她便有些远了。只是,有些事,她也要为自己考虑啊…

宋嘉言搂着老太太的胳膊,笑道,“放心吧,祖母,我心里有数。”

一府里大小主子,心里有数的估计就宋嘉言一个。宋嘉让指点她,“卖梳子也得多进些种类,怎么能就卖一样梳子呢?哪里会有人买哦。”愁死了。

宋嘉谦说,“江南胭脂水粉也很有名,大妹妹做胭脂生意也不错。”

“是啊。”就是被宋嘉言揍到服气的宋嘉诫也觉着卖梳子这事儿不靠谱,说,“起码大姐姐再弄些镜子一块儿卖呢。”

宋嘉言笑而不语,一幅神秘的模样。

  如果觉得千金记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石头与水小说全集千金记千山记美人记龙阙皇帝难为欢喜记红楼之林家谨玉和珅嫡子难为元配野心家红楼之开国风云,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