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石头与水作品千金记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今日老太太心情大好,再有儿孙们在一畔陪着,老太太愈发开怀。

侍奉完了老太太,小纪氏带着女儿回房用饭。

小纪氏一口气忍了许久,回房方道,“老太太眼里心里,除了言丫头,再没第二个人了。”

宋嘉语对于宋嘉言能去老梅庵的事也心有不爽,不过,她想到庵里竟无人服侍宋嘉言,道,“那庵里,怕就面儿上好罢了。母亲想一想,身边连半个服侍的人都没有,谁过得了那样的日子?”反正她就过不了。

“傻丫头,你也吃了老太太带回来的点心,可比咱们府里的精细一千倍不止。”小纪氏目光微冷,“还有老太太带回来的葡萄、蜜桃、蜜瓜,这些东西,咱们家里都见不着,除了皇家,也不过公门侯府能摸着一个半个。这要是过的不好,哪儿有这许多的好东西。”

宋嘉语无奈,叹道,“这是大姐姐的运道,母亲何必气苦这个。若是能送两个女儿去,爹爹也不会忘了我的。怕是那庵里难进的很,当时的情形,母亲又不是不知道。”她虽然心下小小嫉妒,事理上却并非不明白。父亲对他们兄弟姐妹,向来是一碗水端平,尽管会偏爱宋嘉言一眼,她也不是后爹。这一点,宋嘉语还是有自信的。

小纪氏望着女儿愈发娇美的脸庞,一声长叹,“我就不服怎么那丫头的运道这样好。”若女儿也能去老梅庵住一阵子,凭女儿容貌出身,将来前程定能更进一步。

宋嘉语唤了丫环进来传饭,母女两个安安静静的用了一餐,待用过饭,母女两个坐在榻间说话,宋嘉语道,“母亲,绸缎庄秋季的分红,比去年少了许多。”

小纪氏道,“今年生意难做,南面儿的料子涨钱涨的厉害。库里有些料子没卖完,得想法子处理掉。”

宋嘉语道,“不知道大姐姐铺子里还会不会送皮毛过来。”

“那丫头向来手面儿大,肯定会送的。”

母女两个正说着话,宋嘉诺来了。

小纪氏问,“你父亲呢?”

明知父亲去了常青院,宋嘉诺还是道,“在老太太屋里呢。”想了想,宋嘉诺问,“母亲,二姐姐绸缎庄赚了银子,不用孝敬祖母的吗?”

小纪氏眉心一跳,骂儿子,“个败家小子,老太太什么没有,哪里还差你二姐姐这三瓜俩枣的。那绸缎庄,一年也赚不了多少银子。”

宋嘉诺道,“多多少少的,都是二姐姐的心意。难道给少了,祖母会嫌弃不成?”

宋嘉语脑子转的不慢,问他,“怎么突然说起这个了?”

“没什么,我就是问问。”宋嘉诺并没有把听到的宋嘉言要给老太太两千两的事说出去,二姐姐一年的绸缎庄分红也就二百两。若是说了大姐姐随手一出就是两千两的事,怕二姐姐会心里别扭。

“平白无故的,你问这个做什么?”宋嘉语美眸半眯,精明的问,“是不是大姐姐要从她铺子里给老太太银子?”

宋嘉诺嘟着嘴没说话,有女儿提醒,小纪氏立刻也想到此处,拎了儿子到跟前,问,“你大姐姐要给老太太多少?”有这种事,她也不能叫女儿输那丫头一头。

母姐这般逼问,宋嘉诺伸出两根嫩嫩的手指头。

“二百两啊。”小纪氏松口气,对女儿道,“赶明儿,你也孝敬老太太二百两。”

宋嘉诺实在不忍心打击母亲,还是道,“是两千两。”

小纪氏险些厥过去,不要说两千两,就是二百两,她也是咬着牙割着肉给的。两千两,不如直接要了她的命!

宋嘉语微惊,“大姐姐一年赚这么多!”总不会赚的银子全都给老太太的,这只能说明宋嘉言一年赚的银子远在两千两之上。一想到此处,宋嘉语心里实在不是个滋味儿。纵使她离开家去了庵里,还是能在家里压她一头。

宋嘉诺没再把宋嘉言还要拿银子买米做善事的事儿说出来,依宋嘉诺的眼力,母亲连给老太太二百两都百般舍不得,买米什么的,更不用提了。

“我也不知道。大姐姐孝顺,赚的银子都孝敬了老太太呢。”

小纪氏给儿子屁股一巴掌,忍无可忍的骂他,“哦,就你大姐姐孝顺!就她是个好的!”

“我就跟母亲一说,二姐姐赚的银子少,少孝敬一些,同样是孝心,老太太不会说什么的。倒是若大姐姐孝敬了老太太,二姐姐一毛不拔,老太太才会多想呢。”宋嘉诺渐渐长大,十分为母姐的智商着急,明明母亲管家,做事总是不如大姐姐周全,落人一头,也难怪老太太这样喜欢大姐姐。就是他,也喜欢大姐姐。只是,看到母姐行事不上道儿,宋嘉诺也不好不提醒她们一声,不然,岂不是让父亲的心离主院越来越远了么。

小小年纪,宋嘉诺已经颇懂得惆怅滋味了。

或者,根本不是智商的原因。

以往二姐姐跟着女先生学习,比大姐姐学的还要好。他稍一开口,二姐姐便能料到后头的事。这样聪明的二姐姐,就是差大姐姐一步。

或许,并不是二姐姐不够聪明,只是,二姐姐根本没有孝敬老太太的心吧。

主院里鸡飞狗跳,常青院里一惯的安宁。

服侍着宋荣泡过手脚,杜月娘柔声问,“大姑娘在庵里还好么?”

“都好。”

杜月娘道,“我也不知晓老爷要去山上看望大姑娘,若老爷下次再去,跟我说一声。我给大姑娘做了些针线,大姑娘正是长身子的年纪,以前的衣衫定不合适了。”家中小纪氏掌家,杜月娘又少出门,什么消息都是慢一拍。

宋荣还是感怀于杜月娘的用心,拍拍她的手,笑道,“放心吧,庵里什么都不缺。”

“那也不比在家里周全。”

“好,知道了,下次我再去,跟你说一声。”

杜月娘笑笑,这才不说话了。

作者有话要说:至于大家说的什么情敌见面,风起云涌啥的,求你们了,现在,算得上情敌吗?

稍晚还会有一更,不过,大家可以先睡,明早再看是一样的~~~~~~~~

第72章 老梅师太

武安侯夫人看到外孙子送来的这些皮毛物什,欣慰笑道,“言丫头自己挣个脂粉钱,还这样东送西送的,天生的大方,跟你们母亲一个样。”说到早逝的女儿,武安侯夫人总有几分伤感。

韩氏连忙道,“言儿记挂着母亲呢。”

武安侯夫人笑,“挑两块儿好皮子给祖哥儿做件毛斗篷,穿着才好看呢。”

“母亲总是记挂着他。”韩氏今年年头产下一子,取名纪承祖。不过,洗三、满月都未大办。纪文连带着二章姨娘都被送回了老家呆着,武安侯眼不见为净。

“我孙子,我不记挂谁记挂。”武安侯夫人笑的舒心,指望着孙子也比指望着两个庶子强。而且,祖哥儿还小,正该婆媳团结的时候,婆媳关系较以往更是融洽,便是母女也不过如此了。

宋嘉让听着外祖母与舅母说话,韩氏笑问,“言儿在山上可好?”宋嘉言去了老梅庵,韩氏很为宋嘉言高兴,待日后自老梅庵出来,又有宋荣那样的父亲,宋嘉言定能挑得如意郎君。宋嘉言待她这个舅母好,她自然也盼着宋嘉言好。

宋嘉让笑,“高了,人也比以前好看了,有些女孩儿样了。”

武安侯夫人笑斥,“你这还是做哥哥说的话呢,言丫头以往就很好,现在自然是更好了。”

宋嘉让连连道,“是是,就是外祖母说的这样。我还以为那丫头服不了庵里的日子呢,不想她过得还不差,那庵里的点心饭菜做的都好吃。”

“这自不必说,那可是大长公主的居处。”先帝一代的大长公主,就剩宜德大长公主一人了,何况又是先帝嫡亲的姐姐,今上嫡亲的姑姑,非是如此,不能显示出宜德大长公主的尊贵。武安侯夫人道,“我是料着,言丫头不能带丫环进去服侍,怕是初时得吃些苦头儿。现在看她都好,我也能放心。”吃些苦头儿不算什么,只要能在老梅庵住下来,这就很好。否则,若是没住个三两日,被人家撵出来,丢脸不说,就是日后前程也要大受影响。如今看来,宋嘉言果然叫人放心。

“她在哪儿都能过好。”宋嘉让没好把妹妹在庵外偷偷找肉吃的事儿跟外祖母说。

待收到小纪氏送来的绸缎料子,武安侯夫人只说了一句,“样样都要跟言丫头比着,这真心假意啊,一看就知晓。”她自来就看不上庶女的这些小聪明。

韩氏并不多说这些东西,笑道,“我听说言儿东大街上的铺子生意很是不错。”

“那丫头,是个心里有谱儿的人。”武安侯夫人叹道,“她大姨母、她母亲,都不如那丫头。唯一可惜就是生了个女儿身,不然,日后有大出息。”她自己的两个女儿自然是用心调\教的,就是养在她跟前儿的庶女,她也不愧自己的良心,不过,有她教导,还要孩子自己的资质脾性。如今看下来,都比不上宋嘉言的眼光手段。宋嘉言所差者,无非就是一些岁月的经历了。

韩氏笑道,“看母亲说的,言儿有帝都闺秀里也是极出挑的。”

武安侯夫人笑叹,“女人这一辈子,就是在内宅这四方院儿。看着丈夫、公婆、姬妾、儿女过日子。我就盼着她父亲给给她挑个合适的亲事,别委屈了那丫头。”

韩氏笑,“母亲就放心吧,界时言儿的亲事,姐夫那里不必说,是应当的。不过,母亲这个做外祖母的、我这个做舅母的、大姐姐做大姨母的、还有五妹妹做小姨母的,咱们帮着相看一回,也是应该。”

“你说的是。”拍拍女儿的手,武安侯夫人笑,“咱们去瞧瞧祖哥儿,我盘算着,孩子该醒了。”

婆媳两个说说笑笑,一道去了后面。

五姨母纪嫣见到宋嘉让送了东西来,也是万分高兴。倒不是真在乎那些东西,虽然离京郊不远,也要半日快马,大冬天的,外甥来瞧她这个姨母,做姨母的自然开心,更少不了嘘寒问暖的一番问候。

宋嘉让住了几日,同几个表弟玩耍几日方回了帝都。

小纪氏知晓宋嘉让给三家子送皮毛的事还抱怨,“让哥儿也不说一声,你二妹妹这里也有些绸缎要送去。”

宋嘉让平日里都是外头的事忙活,哪里晓得这些内宅中事,大咧咧的说,“哦,我没听太太说啊。要不太太收拾好,反正我也没事,再送一回也不要紧。”

小纪氏笑,“我就一说,哪里用得着你,随便派哪个管事去一趟就得了。”言下之意,还有些笑话宋嘉让,本是奴才干的活,他这个主子倒去干了。

宋嘉让心思疏阔,根本没听懂小纪氏的话中之意,道,“今年我回来的早,若是送年礼什么的,太太只管跟我说。”亲近的人家,送东西,当然要主人家亲自送去才好。这样,方透着亲近。

待宋嘉诺放学,宋嘉让还跟他说了一句,“过些天送年礼,你跟我一道去。”

宋嘉诺应了。

小纪氏说一句,“嘉让,你弟弟还要上学呢。”

宋荣道,“嘉诺跟着一道去。”

小纪氏脸色微滞,宋嘉诺脑子极是灵光,道,“母亲,咱们帝都的亲戚家,父亲的好友家,都要走礼。长辈家里,我跟大哥一道去拜会是应该的。”大哥明明是为他着想,有了好事才会记着他。母亲实在没领会大哥的一番好意。

小纪氏此方一笑,“你们商量着吧,外头的事,我也不大懂。”又对宋嘉让道,“嘉让,你弟弟年纪小,他不懂的,你多教他。”

宋嘉让道,“会的。”他不是很喜欢小纪氏这个继母,对宋嘉诺从来都是很照顾。女人们那些弯弯绕绕的心思,宋嘉让想到就烦。真不知怎样生的一幅肠子,生来就比人多几弯儿怎地?

倒是小纪氏差人送给纪嫣的绸缎叫纪嫣气了一场,当然,如今小纪氏是三品侍郎夫人,真发作出来,伤的是宋荣的脸面。自家是乡绅,虽是富足,社会地位比起三品侍郎差的不是一两个档次,若儿子们将来有出息,日后少不得要走宋荣的路子。

这也是小纪氏的小心眼儿了,嫡母与宁安侯府她是不敢这样糊弄的,唯独纪嫣,不过嫁了京郊地主而已。面儿上姐姐妹妹的亲热,于心底,小纪氏很没有将纪嫣放在眼里。

纪嫣强忍了一口气,打赏了前来的管事,私下对丈夫抱怨,“我这四姐姐,做事一日不比一日。难道我差这几匹缎子?去年的花色,今年又送来了?说不得是她库里没人要的呢。”

陈继宗安慰妻子,“定是不提防的,你不喜欢,打赏婆子丫环的就是了,不值当为这个生气。”又道,“前儿让哥儿送来的皮子,你不是喜欢的紧么?有没有做件衣裳穿。”

纪嫣将小嘴儿一撇,“若不是言姐儿给咱们送东西,四姐姐且连这些破烂货也舍不得呢。我正交给了裁缝,叫给他们兄弟做几件大毛衣裳。言姐儿是个有心人,弄个铺子就记着这个想着那个的,断不是那等眼皮子浅的。”

“前些日子咱们去帝都,我恍惚听到说是姐夫把言姐儿送去了庵里面住着了。”

“哦,老梅庵,那可是个好去处。”陈继宗乡绅出身,并不晓得帝都这些弯弯绕绕,只觉着宋嘉言一个小姑娘被送到庵里过活,当真是苦的很,方提了一句。

纪嫣便将老梅庵的来历与丈夫说了,笑道,“待过两年言姐儿回了家,往姐夫家里提亲的人得踩断宋家的大门槛儿呢。”

陈继宗笑,“言姐儿那孩子大方懂事的很,这都是言姐儿的福报。”

“谁说不是呢。”纪嫣叹口气,“我二姐姐也是极好的一个人,当初,父亲相中了二姐夫,说他有本事,把二姐姐嫁给了他。二姐姐是我们府里的嫡女,那时,往府里提亲的好人家不是没有。二姐姐嫁过去几年,二姐夫的母亲十分难缠,二姐姐过的并不快活,不想生嘉言的时候又这样无福,年纪轻轻的就去了。”

姐妹一场,纵使嫡庶有别,纪嫣做姑娘时不是没有酸过两个嫡姐。只是,她到底是养在嫡母膝下,如今她日子过的极好,再想到二姐姐的事,难免心酸,不禁红了眼眶。陈继宗温柔的为妻子拭去眼泪,道,“看嘉让与嘉言都是有出息的孩子,二姐姐在地下也能安心。”

“话是这样说。”纪嫣眼睛微红,道,“我们姐妹五个,我与大姐姐、二姐姐都是养在母亲屋里的,经了二姐姐的事,母亲也看透了,给我议亲事,就格外的留心。我这几个姐姐,嫁的都是高门大户、、少年才郎,我却觉着,日子过起来,我是真心的感激母亲的。”

丈夫体贴,公婆宽厚,儿女绕膝,纵使别的上面差一些半些。纪嫣觉着,她已是福气深厚之人了。这样的日子若再不知足,真就该天打雷霹了。

******

就是李睿回家,李太太也问了一声宋嘉言在山上可好。

更不必提秦家,秦老尚书跟自己老妻商量着,年下单备一份厚实些的礼物叫孙子给宋荣带去。秦老太太道,“这是应该的。”给宋家单独备礼,叫孙子带过去,实不仅是为了宋荣,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宋嘉言。尤其宋荣手眼通天的将宋嘉言送到老梅庵后,在这老夫妻心里,再没有比宋嘉言更适合他们孙子了。

只是,想到宋嘉言有这样的运道,又有些担心宋家会瞧不上秦峥了。

秦老太太道,“言丫头实在是个有福气的。”

“不必担心,只要阿峥争气,我自有办法。”秦老尚书相当稳得住,他对宋荣很有些了解,依宋荣的脾气,宋荣的眼睛看到的不是门第、出身、富贵,很简单,宋荣看到的是实惠。只要子弟能干,什么样的家业挣不下来。宋荣自己就是寒门出身,赤手空拳的有了今日。若想入宋荣的眼,还得秦峥自己争气。

诸人各有心思,便是吴双吴玉兄弟对于宋嘉言也有了新的认识。

吴玉问他哥,“帝都的女孩子都这样能干么。我看言妹妹说起一两千银子,就跟吹口气似的。哥,这肯定是她自己的银子,不然,她不能这样随意的分配。”

“是言妹妹和李睿一道做什么生意吧。”

“实在看不出来,平日里总在咱们这儿吃喝,那样有银子,怎么也不见她给咱们些银子。”

吴双挑眉瞧向弟弟,问,“若是她给你银子,你收不?”

吴玉同样一挑眉,与兄长一模一样的表情,“我给她摔脸上去!”银子的事儿,不过说笑。宋嘉言来吃饭,虽然吃的比较多,他也不会小气到不肯叫她吃。但是,若是宋嘉言拿银子砸人,他是绝对一口肉都不会给她吃的!

吴双微微一笑,俊美的脸上,风华无限。

宋嘉言正在院里扫雪,一场大雪落下,不扫出路来等结了冰容易摔跤。把自己院里扫出来,宋嘉言又抗着扫帚去帮别的女尼扫,老梅庵占地颇广,人手也够,只是扫雪什么的,就要大家一道出力了。

庵里扫出来,还要去扫外头去梅林的路,说是一会儿老梅师太要去梅林赏景。

老梅师太什么时候去赏梅林雪景宋嘉言不知晓,她热出一头的白毛汗,到厨下与如玉她们一道吃素锅子。芝麻酱里调上酱豆腐、香菜、辣椒油,把涮的热热的山菇啊、木耳啊、金针菇啊、黄花菜、冻豆腐等捞出来沾了酱料吃,实在是人间美味。

宋嘉言第二次见到老梅师太是她刚吃完热锅子,帮着把碗筷厨房收拾好,准备回自己的小院儿里看会儿书,走出膳厨院刚出月亮门,正远远瞧见老梅师太一行人自外头回来。宋嘉言没敢闹出什么动静,远远的行了一礼,并未近前,待老梅师太一行过去,宋嘉言方回了自己院子。

待大年三十,宋嘉言早上去给老梅师太请安时,老梅师太身边的知善女尼请她进去了。

宋嘉言实在受宠若惊,虽然她每日都来给老梅师太请安,不过,老梅师太这种身份,不要说一个宋嘉言,就是整个宋家也不够人家瞧一眼的。她从来不曾希冀老梅师太能多瞧她两眼,宋嘉言觉着她能平平安安的在老梅庵住上几年,就可以了。

老梅师太的屋里暖若三春,知善女尼引她进去,宋嘉言给老梅师太磕了个头,声音不高不低,“给师太请安。”

老梅师太微微颌首,一双眼睛有说不出的淡然出尘又深邃如海,道,“今天是年三十,你陪我过年吧。”

作者有话要说:晚安啦,我的心肝儿们~~

第73章 落雪

其实,宋嘉言想了许久,都没想明白,为啥老梅师太要她一起过年。最后,宋嘉言得出一个结论,大约是老梅师太看她吃饭比较有食欲吧。

这也是经过知善女尼亲口验证过的,知善去膳厨房打赏的时候说,“今天菜做的不错,师太多用的几筷子。”

要宋嘉言说,老梅师太的菜色,那叫一个…啧啧啧,好吃哟。

绝对不比荤腥味儿差。

如今,宋嘉言饮食仪态上很能过关,又面对这么丰盛的早餐,她这人有一大优点,放得开,面前再高高在上的人,她也不紧张。就算陪着老梅师太一道用早膳,她也没有委屈到自己,优雅万分的吃了个肚皮溜圆。

有个人陪着,尤其陪你吃饭的人胃口一流,吃啥都是一幅天下美味的享受模样,正常人瞧着,都会很有胃口。于是,这天早上,老梅师太就多用了几筷子。

用过早饭,知善女尼特意叮嘱宋嘉言,“宋姑娘今天不要出门了,你得了师太的眼缘,说不得师太什么时候会叫你。”起码只有看顺眼的人,才会很有食欲吧。

宋嘉言乖乖点头。

果然,中午晚上,老太师太都叫她一道过去用膳。

话都不说一句,就吃东西,而且都是好吃的,只要吃相优雅,保持仪态,不要惹老梅师太讨厌就行了。这对于宋嘉言而言,并不困难。

到晚上用过晚膳,宋嘉言正想告退,老梅师太忽然问她,“想家吗?”

宋嘉言道,“有点想,不过,在庵里过年也挺好的。自从我来了庵里,师父们都很照顾我。”这个时候,千万别假惺惺的说,不想,一点儿不想,能在庵里陪师太过年是福气啥啥的。

你骗鬼呢。

这位老梅师太自幼出身宫廷,那是啥地方,人精子扎堆儿的地方。想一想老梅师太如今的地位,老梅师太绝对是人精子里的战斗机,在她面前抖机伶,纯粹找死。

老梅师太目光柔和,问她,“你在家里过年什么样?”

宋嘉言微微垂着头,目光看地面儿,说,“兄弟姐妹们说说笑笑,父亲会发银子给我们,叫我们陪着祖母打牌取乐,等到了子时,就一起出去放烟火。”

“抬起头来说话吧,看你胆子挺大的,怎么这样拘谨呢?”

宋嘉言此方抬起头来,说,“我很担心在师太面前失礼。”

老梅师太微微一笑,“你如今的礼仪很不错了。”

宋嘉言抿嘴一笑,“是庵里的师父们指点我,我学到了许多以往不知道的东西。”

“哦,都谁指点过你,跟我说说,我赏她们?”

宋嘉言面露难色,道,“这就太多了,有许多师父都教过我梳头、穿衣打扮,什么样的发髻适合什么样的衣衫,相应的要用什么样的首饰。还有,如何走路走的好看,用膳时怎样的吃相漂亮。还有,保养皮肤、保养头发,收拾屋子,整理院子。七月份时,我从外头山上移了许多野花到院子里,开始花总是种不活,后来才学会了怎样料理花草。我院子里还有两株梨树,结了许多的果子,我还会学了如何压榨出梨子汁来喝。还有学做一些点心果脯腌菜酱菜,怎样升火起炉灶,泡茶的一些技巧。反正,还有许多事,我一时也想不起来了。”

“看来,是学到了许多本领啊。”老梅师太道。

“其实我刚学到一些皮毛,许多还做不大好,不过,会也会了。”现在就是叫她一个人住山里,她也绝对饿不死。

老梅师太笑问,“明天想吃什么?”

“明天是大年初一,吃饺子。”

“你喜欢吃什么馅儿的?”

“我没有忌口的东西,而且,从师太这里吃到的东西,都很好吃。还有许多我以前从未吃到过的,师太问我,我也说不好。”其实宋嘉言最喜欢猪肉大葱馅儿,她一顿能吃两碗。

老梅师太点点头。

第二日,宋嘉言吃到了许多好吃的饺子。

而且,给师太拜年后,她还收到了个大红包。宋嘉言心里美滋滋的。自此之后,她每日晨间去请安,都会陪老梅师太说上几句话,偶尔师太也会留她一道用饭。

不过,在宋嘉言隔两日出去吃一回肉的日子,老梅师太是不会叫她的。

宋嘉言于内心深处非常感激老梅师太的慈悲心,能让一个嗜肉如命的人能偶尔出去吃回肉,在宋嘉言看来,这就是天底下莫大的慈悲了。

  如果觉得千金记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石头与水小说全集千金记千山记美人记龙阙皇帝难为欢喜记红楼之林家谨玉和珅嫡子难为元配野心家红楼之开国风云,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