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千山茶客作品嫡嫁千金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一片静寂中,刘太妃与永宁公主对峙着,不知道过了多久,她终于叹了口气,道:“你果真心意已决?”

永宁公主道:“绝无二志!”

刘太妃深深地叹了口气,无奈的道:“我答应你。快把刀放下来吧。”

“母妃,”永宁公主放下刀,认真的道:“孩儿并非只是一时冲动,在沈玉容身上,孩儿耗费了太多精力,便是抱着不能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想法,他也必须成为我的驸马。母妃千万莫要认为只要暂时安抚了我就是,倘若一直不成,我这样活着也没意思,总能寻得见死路的。”

这便是毫不掩饰的威胁。

刘太妃几乎有些动怒了,但看着永宁公主执拗的眼神,心又软了下来。罢了,她的女儿,从小就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既然如此,让她嫁一个心爱之人又有何不可?倘若日后不满意,自然有无数法子换了去。反正迟早天下都是他们家的,一个沈玉容又算的了什么?

“你不必威胁我,我既然说到,就一定会做到。”刘太妃硬邦邦的道。

听见刘太妃松口,永宁公主晓得这件事是成了。立马绽开一个灿烂的笑颜,将手中的匕首一丢,站起身跑到刘太妃跟前,抱着刘太妃的胳膊笑道:“母妃最疼我了!我就知道母妃会答应我的要求!”

刘太妃看着永宁公主高兴地模样,一时半会儿生气也不是玩笑也不是,便道:“你为了他,可真是绞尽脑汁了!连自己的母妃都敢威胁!”

“那是因为我知道母妃定然会心疼我,为我着想的。”永宁公主说着坐直身子,对刘太妃道:“母妃,明日就跟皇上提起此事,让皇上赐婚吧。或者让太后赐婚也成。”太后几乎已经不问世事,要说动太后,也是易如反掌之事。至于皇帝他如此看好沈玉容,因为成王的关系,可能倒是不愿意让沈玉容成为永宁的驸马。

“明日?”刘太妃眉头一皱:“这么快?”

“这已经不快了,母妃。”永宁公主道:“我已经十七岁了,再下个月,便是十八岁。寻常的小姐,到了这个年纪,也该出嫁了,何况我是公主?我也沈玉容也纠缠了一年,我不想夜长梦多,还想着若是赐婚,下月就出嫁呢。”

“你”刘太妃皱眉看向永宁公主,“这般着急出嫁,莫不是出了什么事?”

永宁公主心头一慌,面上却是笑道:“没有出什么事,母妃就当我迫不及待的想要成亲,进沈家大门好了!”

“你呀!”刘太妃摇了摇头,最终还是拗不过永宁公主的讨好,答应明日就同太后提起此事。

又说了好一阵子话,中午同刘太妃一起在殿里用了午膳,永宁公主才离开。

出了偏殿,她瞧着自己的小腹,微微一笑。

事情十分顺利,等刘太妃明日与太后说起此事,太后赐婚,这样一来,下个月她嫁入沈家。很快就会传出“喜讯”,这样一来,她肚子里的孩子,便能光明正大的出生。

谁也挑不出毛病。

想着想着,永宁公主就忍不住笑出声来。

刘太妃得了永宁公主的嘱咐,坐在偏殿思考良久,最终还是决定去找太后。

她想过了,一来看样子,永宁公主的确是很喜欢那个叫沈玉容的男人,便是自己不想办法满足她的要求,以永宁公主的脾性,也会使其他手段。与其如此,还不如通过自己的手,还省事一些。

二来是成王之前也同永宁公主一起劝过他,说沈玉容还不错,虽然家世薄了些,人却很有才华。刘太妃怀疑自己女儿是陷入情网所以失去理智,但却相信儿子的眼光。成王既然都称赞了沈玉容,可见沈玉容还是不错的。至于家世薄了些,大不了从这一代开始积累,日后成王称帝,大不了多多提携他就是了。

刘太妃甚至没等明日,到了下去,就去见了太后。

太后的慈宁宫在东边,太皇太后在世的时候,慈宁宫还与一般的慈宁宫一般无二。等太皇太后过世以后,太后搬进了慈宁宫,慈宁宫便几乎成为了一个佛堂。

在宫里,只有慈宁宫一进去,便能闻到浓郁的佛香。

刘太妃进去的时候,太后正在堂前抄经。

她穿的极为朴素,一身秋香色的绸衣,神态安静,虽然不再是娇艳年华,却也并不苍老。日光透过窗户照在她脸上,看起来依稀可见年轻时候的温婉动人。

即便是骄纵的刘太妃,也不得不承认太后是好看的。

说起来,先帝爱美人,宫中的女子没有一个不是好看的。当年还是皇后的太后,温婉动人,刘太妃泼辣美艳,而洪孝帝的生母夏贵妃灵动狡黠,各有各的美,先帝尊敬太后,宠爱刘太妃,但真正欣赏的,却是夏贵妃。

以至于夏贵妃虽然死了,先帝却把洪孝帝养在了太后名下,最后还让他成了帝王。而自己的一双儿女,看似备受宠爱,最后却与高位失之交臂。

刘太妃摇了摇头,抛开脑中的杂念,走到太后面前,道:“姐姐。”

太后手中的笔一顿,看向她:“你来了。”

刘太妃和太后之间的关系,实在算不得热络。先帝在的时候,刘太妃仗着自己的宠爱没少找太后的麻烦。奈何太后娘家势力雄厚,刘太妃也无可奈何。先帝走了后,刘太妃和太后表面相安无事这么多年。但刘太妃才不相信,太后会真的相信自己没有取而代之的心。

事实上,刘太妃一直看不明白太后。替别人养儿子,将别人的儿子扶上皇位,含辛茹苦多年却为她人做嫁衣裳,太后真的甘心?她成日躲在慈宁宫里抄经书又有什么意思?刘太妃不认为太后是一个蠢人,从那个家里出来的人,哪一个不是聪明的。

因此,刘太妃隐隐对太后还有些忌惮。她能在太后面前骄纵,但从不越底线一步。

“今日来,是想请姐姐帮个忙。”刘太妃道:“还请姐姐答应。”

“何事?”

她们二人交谈,连表面上的寒暄都能省则省了。大约是也晓得,无事不登三宝殿,真的没什么事,刘太妃也是不会主动来找太后的。

“永宁这孩子,如今也到了出嫁的年纪。我看好了一门亲事,想请姐姐帮忙,成全了这桩喜事。”刘太妃道。

太后总算是从经书中抬起头,看向刘太妃,问:“你说的是何人?”

“中书舍郎沈玉容沈大人。”

“沈大人?”太后讶然,“沈大人不是有过妻子?”

“是的。”刘太妃笑了笑,“只是之前那门亲事,实在是很委屈沈大人了。我看沈大人身家清白,心地实诚,对他那个不守妇道的亡妻尚且情深义重,可见是个重情重义之人。永宁这孩子从小被娇惯大了,嫁到沈家去,想来沈大人会好好呵护她,不会让她受委屈,我也就放心了。”

刘太妃几乎是含着气说出这一通话的。

“沈大人家世和永宁不匹配。”太后道:“你应当知道这一点。朝中青年才俊,门当户对的还有很多。”

刘太妃笑的极为勉强,她自然是知道,她也希望永宁能嫁一个家世丰厚的人,但天下没有犟的过儿女的父母。

“沈家家世虽然薄了些,却正是我放心将永宁交给他们的原因。他们不会因此轻视了永宁,不说把永宁当披萨一般的供起来,至少也是不敢怠慢吧。姐姐,我晓得你自来也是疼爱永宁的,况且这桩亲事我也问过永宁了。她也认为沈大人是个好人。”

太后看了刘太妃一会儿,点头道:“既然她很满意,如此,哀家会同皇上说说此事的。”

“或者”刘太妃道:“您也可以直接赐婚的。皇上忙于政事,怕是没有太多精力来管这些小女儿家的事。”

皇上可是很喜欢沈玉容,要是沈玉容成了永宁的驸马,就变成了成王一派的人。倘若皇上考虑到这一点,从中作梗怎么办?

太后温声道:“不可。陛下就算再忙,这都是皇家大事。况且哀家与陛下之家,并无秘密,哀家不能擅作主张。”

刘太妃心里只差没有骂人了。太后这意思是,叫她不要挑拨离间,皇上不希望沈玉容和永宁成亲,太后转头却赐了婚。皇上和太后之间肯定会生出嫌隙。

果然,宫中活下来的人,即便装的无欲无求,心里还是老奸巨猾,刘太妃赌气的想,罢了罢了,便是洪孝帝真的不准,还真的称了她的意,她本就不喜欢沈玉容,无非是拗不过永宁公主。要是永宁公主晓得自己已经尽力,只是皇上不答应,也不会怪责自己的。

想到这里,刘太妃心里竟然轻松了许多。她道:“既然姐姐已经答应了,那妹妹就不打扰姐姐礼佛抄经了。”她站起身,同太后行礼,施施然退了出去。

刘太妃走后,太后并没有继续抄经,只是看着经书不知道在想什么。过了一会儿,她站起来,宫女连忙过来搀扶着她,她道:“拿外裳来。”

“娘娘要去哪里?”

“御书房。”太后回道。

姜元柏手里拿着折子,往御书房走去。

宫里的太监公公们见了他,同他行礼,看起来他仍旧是那个收人尊敬的首辅大人,但姜元柏知道,姜家的事情说不准早就成为这些人的茶余笑料,背地里,不知道他们怎样说他。

但他仍旧摆着淡淡的微笑,颇有风骨的模样。在朝围观,就如戴着面具做人。是高是低,姿态不能不好看。

他此去,是去给洪孝帝送折子。

待走到御书房时,却恰好看见有人从御书房里出来,不是别人,正是太后。太后平日里从不插手政事,何以突然出现在御书房,可是出了什么事?姜元柏心里这般想着,面上仍旧笑着,太后也看见了他,便同他点了点头,姜元柏上前行礼,太后很快就离开了。

公公进去通报,姜元柏走进了御书房。

洪孝帝正在看折子。

年少的小皇帝长成了年轻的君王,他变得勤政爱民,虽然在外人看来,他像是受制于成王,尚且羽翼未丰。但姜元柏知道,这只雏鹰已经渐渐长大了。

他有些感怀。

洪孝帝抬起头来,道:“先生请坐。”

他曾为洪孝帝的太傅,于是私下里,洪孝帝总是叫他先生。这一声“先生”,多年前包含着真心的尊敬,到了如今,有多少真心,姜元柏却是不明白了。

他不可能猜度君王心。

“先生刚才进来的时候,看见母后了吧。”洪孝帝道:“先生可知母后是为何事而来?”

姜元柏疑惑:“臣不知。”

“是为了永宁的亲事。”洪孝帝笑笑,“刘太妃去找了母后,希望母后能为永宁指一门婚事。他们看上了中书舍郎沈玉容,想让沈玉容做永宁的驸马。”

姜元柏一愣,还没来得及说话,洪孝帝就看着他,问:“先生怎么看此事?”

“臣惶恐,不敢妄言。”姜元柏忙道。

“但说无妨。”洪孝帝道:“朕觉得此事重大,想听听先生的意见。”

姜元柏看向洪孝帝,洪孝帝看着他,目光认真,他每每用这种目光看向姜元柏的时候,姜元柏都恍惚回到了多年前,还是孩童的洪孝帝要姜元柏为他指点迷津的模样。

“臣以为,沈大人之前有过妻子,公主嫁过去,便算续弦实在很委屈。要说公主到了适婚年纪,朝中青年才俊众多,沈大人并非最好选择。”姜元柏道。他晓得,洪孝帝必然舍不得沈玉容这么个新贵,白白的送给了成王。他得顺着洪孝帝的心意。

洪孝帝点头:“朕也这么觉得。但除了沈玉容之外,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什么别的人,先生可有好的人选?”

姜元柏的心突然狂跳起来。

就在一日前,姜梨来到他的书房,对他说:“父亲,倘若最近朝中有商议永宁公主亲事的事情发生,请父亲一定要表达自己的态度,说出这个人。”

他原以为姜梨这话毫无根据,朝中怎么会突然商议永宁公主的亲事。但这件事,现在就发生在他的眼前。

他不明白姜梨从哪里得来的消息,甚至比他这个首辅来的还快。但姜梨既然说中了,接下来的那位人选,自然也是一样的。况且当时的姜梨,也说服了他。的确,没有一个人比这个人更适合娶永宁公主了。想必洪孝帝也这么认为。

姜元柏面色如常,苦想了一会儿,道:“臣有一人,不知陛下认为如何?”

“说。”

“朝中青年才俊的确不少,但与公主殿下年貌相当,家世匹配的却极少。臣看右相府上的李大公子,倒是十分契合。李大公子一表人才,才华横溢,令人称道,看上去同公主,也是一对璧人,再好不过。”

第163章 第一百六十三章 赐婚

姜元柏从御书房里出来的时候,手心里满是湿漉漉的汗水。他方才说的话,是姜梨那一日告诉她的,他一开始本来报以怀疑的态度,最终也被姜梨说服了。

与其让成王再拉拢一个沈玉容过去,不如让成王和本来就是他的人的李家结亲。等李家和成王结亲后,几乎就是明明白白的昭告天下,右相是成王的人了。

当初李家投靠成王的时候,是偷偷摸摸的。现在虽然朝中上下心照不宣,明面上却没有表现出来。倘若洪孝帝同意,就等于是让右相彻底和成王绑在一块儿。这看起来对成王来说是好事,亲上加亲。可一旦昭告天下,如果有一天,成王举事,成王落败,李家不需要理由,也要陪着成王一起下地狱。

有福同享,有难当然也要同当。

对于洪孝帝来说,应当也是一个省事的决定。

姜元柏这般想着,脚步没停,快步走了出去。话他已经说过了,至于洪孝帝如何抉择,却是他不能左右的了得。

御书房里,洪孝帝正看着面前的折子深思。

苏公公随侍左右,洪孝帝突然问:“右相李家的大公子李显,如今年方几何?”

苏公公忙道:“回避下,苏大公子年方二十三岁。”

“二十三”洪孝帝沉吟道,“沈玉容比他还要年长一岁,既然如此,倒是比沈玉容更相配些。”他道:“朕要拟旨。”

苏公公忙去磨墨,只听得年轻的帝王又道:“赐婚。”

姜元柏离开宫,回到姜府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正在芳菲苑看书的姜梨,将她叫进了自己的书房。

“你如何知道进来宫里打算为永宁公主的婚事操持?”姜元柏问。

姜梨之前说的时候,他并未放在心上,而今证实姜梨所言非虚,这就令姜元柏不得不重视起来。

“父亲可还记得,”姜梨道:“之前季老将军的生辰宴,我曾去过国公府。”姜梨面不改色的将一切推到国公府头上,总归姜元柏也不会去国公府查证,她道:“寿辰宴上,我曾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听到这些。其实那一日我对父亲所说的话,说李显才是最佳人选,也不是我说的,那国公府的那些人说的。只是我认为这些话极有道理,而且父亲成日在宫里走动,也许会被询问此事,若是能帮上忙,就很好了。”

“国公府的人说的?”姜元柏不信,“国公府的人管这些做什么?”姬蘅和成王没有仇怨,和姜家也不亲厚,事实上,整个朝中,除了洪孝帝信赖他以外,其余人,都入不得姬蘅的眼睛。国公府的人这么说,看上去是站在了成王的对立面。虽然这很自然——姬蘅如果支持的是洪孝帝,自然要和成王势同水火。但姜元柏又认为,姬蘅平日里做的这些事,看起来太过暧昧,不值得信任。

“父亲,你问我这些,我就实在答不上来了。”姜梨老老实实道,“只是一顿饭的功夫,我实在不知道更多的。倘若父亲要想知道更多,国公府的人这么说,不如亲自登门国公府,问个明白。”

姜元柏一噎,他如何能登门国公府?传到别人耳中又会怎么想,别人还以为他们姜家和国公府私下有什么往来,帝王本就猜忌,这岂不是火上浇油。

“不过父亲,”姜梨探究的看向他,“您的意思是,莫非宫里真的在准备永宁公主的亲事了?”

姜元柏看了一眼姜梨,姜梨好奇的看着她,想着这件事迟早都会被人知道,姜元柏便叹了口气,点头道:“今日皇上还在问我合适的人选是谁,我告诉皇上,认为李大公子和永宁公主十分般配。至于皇上会如何决断,我不知道。”

姜梨道:“皇上一定会为李大公子和永宁公主赐婚的。”

“你如何知道?”姜元柏怀疑的看着她。

“朝中难道还能找出第二个比李大公子更合适的人么?”姜梨说的理所当然。

姜元柏无语了一瞬,才道:“刘太妃希望中书舍郎做永宁公主的驸马。”

姜梨心中冷笑,面上却如常,道:“沈大人家底太薄了些吧。况且皇上这般看好沈大人,怎么会舍得把沈大人拱手让人?想来父亲提出李大公子的瞬间,皇上便决定换个人赐婚了。”

姜元柏叹道:“我也是这般认为。”

“父亲为何闷闷不乐?”

“成王那头,迟早会知道此事有我在其中推波助澜。倘若他们一开始看好的就是沈玉容,由我将此事搅乱,只怕会怨恨我。”

姜梨淡道:“便是没有这件事,成王与咱们姜家,也不是友人的关系。既然如此,管那些作甚,不如好好看清楚谁是主子,专心跟着一人,”她意有所指,“墙头草,最后只会两边不讨好。”

姜元柏自来圆滑,姜梨的话这是在警告他,不要有侥幸心,既然决定了支持洪孝帝,便不要想着能与成王和平相处。姜元柏自然听出了姜梨的言外之意,被自己的女儿教训,他也有些恼火。但看姜梨温和的神情,仿佛真是一心想为他这个父亲,为整个姜家的命运着想,便又将到嘴的斥责咽了下去。

罢了,如今他也只有这么一个在身边的女儿了。

走出姜元柏的书房,姜梨的神情淡了下来。

永宁公主的动作,比姜梨想象的还要快。看来她对这个未出世的“生命”,是十分期盼。因此才会迫不及待的想要促成与沈玉容的亲事。

只是她这个算盘,注定要落空了。

姜梨往前走着,心里又想起叶府薛怀远的事情来。叶明煜令人传来消息,薛怀远还没有醒,不过司徒九月说过,不是什么坏事。姜梨很希望,至少在薛怀远醒来之前,她的计划能够一切顺利。

等薛怀远真正醒来的时候,就能面对的是薛家的罪魁祸首,在逍遥法外了一年以后,终于开始付出真正的代价来。

春日里,万物生长,草木新鲜,燕京城里也发生了许多新鲜事。

只是这一日早上的新鲜事,来得太过突然,令许多人都没有准备。

洪孝帝在上早朝的时候,临近退朝之时,突然下了一道谕旨,赐婚右相府上大公子和成王的妹妹永宁公主,下月完婚。

这道赐婚来的突如其来,当时金銮殿上,李大公子一瞬间脸色就变了。便是后来右相提醒她前去接旨,李大公子接旨的时候,都差点绊了一跤。

成王的脸色也很不好看,这事似乎没有人通知他。想来也是了,自己亲妹妹的终生大事,突然就被决定了,在此之前成王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成王也不能说什么。更何况洪孝帝也根本没有给她说什么的机会,下了这道赐婚,见李大公子接了旨,便笑眯眯的退朝了。

年轻的帝王罕见的心情这般好。

徒留与之相关的人面色阴沉,与此同时,站在人群中,自来备受洪孝帝喜爱的沈玉容,此刻也是有些目光沉沉。他自来温文尔雅,无论何时,面上都挂着淡淡的微笑,但今日,这微笑好像维系的很艰难。他也没有在退朝后与交好的同僚寒暄,顿了顿,就大踏步离开,仿佛不能在这里多留一刻似的。

刘太妃得知了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去了慈宁宫找太后理论。

“姐姐,”她看着捻着佛珠的太后,道:“分明我与您说的,是永宁和沈大人的亲事,怎生皇上最后赐婚的却是李大公子?这我如何与永宁交代?姐姐,您莫不是故意的吧?”

太后平静的看向她,声音仿佛一潭死水,激不起半点波澜她道:“哀家没有骗你,哀家与皇上说的,就是沈大人。但皇上不是小孩子,他有自己的决断,哀家也不知皇上的意思。你既然不相信,便去找皇上理论,或许皇上会改变主意也说不定。”

刘太妃又急又气,她如何能去找洪孝帝,洪孝帝心中早就恨透了他们母子,会听她的话才怪了。

“其实换成是李大公子,未必不是好事。”太后慢慢道,“右相李家,比沈家的家世丰厚太多。你最为在意的这一点,对李家来说,什么都不算。”

刘太妃心中一动,这倒是事实。虽然说皇帝胡乱赐婚让她很生气,但刘太妃本来也不喜欢沈玉容,一来从前是平民,二来永宁嫁过去是续弦,她不乐意。而李显不同,右相再不济,也是丞相,李显也是才貌双全,不比沈玉容差。

“可这事永宁并不知道,”刘太妃想着永宁公主的脾性,仍旧觉得不妥,“我如何与她交代?”

太后依旧是那副平静的模样,“姻缘一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自古以来的道理。即便永宁身为公主,也不代表她可以任意挑选驸马。比起远嫁和亲的那些公主,她已经很幸运了。再者,此事错不在你,也不在哀家,这是皇上的旨意。永宁要是不嫁,就是抗旨不尊。”

刘太妃心里也烦闷,成王要是真的一举成事,谁还在乎洪孝帝的旨意,可惜偏偏永宁着急的很,在这个节骨眼上提出赐婚,现在洪孝帝的话,大家还是要听一听的。

“李大公子看上去很不错,永宁也只是眼下执拗几日,等真的嫁过去了,自然就明白你是为她好。不必在此费心许多,”太后道:“再多也是徒劳。哀家言尽于此,你若还是不满,就带着永宁,去找陛下哭诉吧。”说完这句话,太后便闭上眼睛,一副不再愿与刘太妃多说的样子了。

刘太妃心中恨恨,却也明白太后说的并不是假话。她站在太后面前,思来想去,觉得也对,比起沈玉容来,她本来也就更青睐李显。永宁只是一时之间的孩子气,等闹了几日,自然就明白了。她没有多说,转身就往外走,打算先回自己的偏殿,倘若永宁公主要去找她,这会儿就应当在自己的殿里。

刘太妃偏殿里,此刻下人们都跪了一地,宫女们瑟瑟发抖,地上满是狼藉。

永宁公主突然闯进这里要见刘太妃,得知刘太妃不在的时候,便开始砸桌上的东西。她看上去显然是气的狠了,深知这位公主殿下脾性们的宫女则是一句话也不敢说,只盼着刘太妃能赶紧回来。虽然刘太妃平日里也骄横跋扈,但在这个时候,也只有刘太妃能让永宁公主停下来。

永宁公主心里发慌。

无人知道她得知赐婚绳子那一刻的感受。本来以为十拿九稳的事,她甚至听说了太后去见了皇上,想来太后的话,皇上便是为了面子,也不会反驳。谁知道洪孝帝倒好,他的确没有反驳,她却是换了一个人来!

这怎么行!

她肚子里还有沈玉容的孩子,怎么能嫁给别的人?永宁公主想弄清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她本来还想同沈玉容解释。可下了朝后,宫里居然没有了沈玉容的踪迹。永宁公主找不见他,想着他是不是生气了,心里更慌。可更着急的是,她必须赶紧纠正这个错误。

最直接的办法是让刘太妃出面。

正等的十分不耐的时候,外面宫女来报:“太妃回来了。”

永宁公主“蹭”的站起身,迎上去道:“母妃!”

“你这是在做什么?”刘太妃皱起眉,看着满地狼藉,不悦道:“永宁,你平日里胡闹也就罢了,可这不是你的公主府!”

永宁公主不为所动,眼圈红红道:“母妃,您还心疼这些,我都要被人卖了,你还心疼这些身外之物做什么?”

“什么被人卖了。”刘太妃一边说,一边跨过一个碎花瓶,是以宫女们将这里收拾干净,在座位上坐下来,道:“你可别胡说。”

“赐婚的圣旨!”永宁公主高声道:“我与您说的分明是沈玉容,怎么会变成李显?母妃!我不会嫁给李显的,今生今世,我只会嫁给沈玉容!”

刘太妃赶紧让宫女们都下去,瞪了她一眼,“什么话都敢说,宫里处处是眼线,你不怕被人听了去,我还怕呢。”

见永宁公主一副真要哭出来的模样,刘太妃又解释道:“我的确同太后说了,说是希望能给沈玉容和你赐婚,太后也答应了。这么多年,虽然我瞧不上她,但也知道她不会做阳奉阴违的事,她对宫里的这些又不在意。私自改了人的,是洪孝帝。”说到这里,刘太妃的眼里闪过一丝狠意,“这小狼崽子,逮着机会,便会给我们使绊子。我早就说了,他留着是个祸患!”

“皇上为何要这么做?”永宁公主道:“我不过是想要个驸马,碍着他什么事!”

“谁知道呢,也许就是想与咱们添堵吧。”刘太妃浑不在意道,“永宁,我瞧着,其实李显也不错的,他爹是右相,右相这人,倒是很识抬举,和你大哥也交好。嫁去了李家,他们也不会亏待你。”

“我说过了,”永宁公主语气坚决道:“我不会嫁给李显,我要嫁的人,只能是沈玉容!”

“那你要如何呢?那是圣旨,你若是不遵守,便是抗旨不尊,再说,便是你是公主,什么也不怕,不怕抗旨不尊,那沈玉容呢?沈玉容是臣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沈玉容的生死,还不是拿捏在皇帝的一念之间。便是皇帝顾忌着别的不敢动你,沈玉容,他却是能动的了得。”

永宁一听,立刻慌神道:“他不能对沈玉容下手!”

刘太妃看着她,永宁公主眼中的慌乱之色越来越浓能。的确,也许洪孝帝仗着成王的势力不能拿她怎样,但对于沈玉容,却是可以轻而易举的处置掉。

永宁公主几乎要哭出来了,喃喃道:“那该怎么办?”

她自来狂妄骄横,何尝有过这般脆弱无助的时候,刘太妃看着看着,到底是不忍心,问她:“你可真的想要非沈玉容不嫁?”

永宁公主点头。

“我倒是有一个办法。”

永宁公主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迫不及待的追问:“什么办法?”

“我之前与太后说的时候,并未提出什么时候完婚。想来太后告诉皇帝的时候,也没有提起此事。那圣旨上既然写着择日完婚,我便可以同皇帝说,缓些日子,譬如到今年冬天。到那时”她声音低了下去,“早已改换天地,这封圣旨,谁还会放在心上呢!”

永宁公主一愣,却是明白了刘太妃的意思。

成王很快就要举事了,至少在这个冬天之前。只要举事成功,这封圣旨就是狗屁,皇帝都变了,何况还是圣旨。

这也是刘太妃能想出的唯一办法,让永宁拖着这门亲事,拖到这封圣旨没用的时候,婚约自然就不作数了。

可是永宁公主摇头道:“不行。”

“为何?”刘太妃奇怪。

  如果觉得嫡嫁千金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千山茶客小说全集嫡嫁千金,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