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千山茶客作品嫡嫁千金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时日久了,燕京城的百姓们也松懈下来,纷纷认为成王溃败是迟早的事,只要有昭德将军在一日,北燕就不会有叛军作乱。于是街道上行走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日子还是要照常过的,那些人把惶然的心放回了肚子里,每日还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除了一些老人和胆子极小的妇人,大多数人,已经不再受到这些影响。

燕京城的春日,就这么过去了,紧接着而来的是夏日。夏日里的炎热像是一夕间生长出来的,日头火辣辣,街道上的人都显出惫懒来,小贩们挑着担子开始卖消暑的冷食。大户人家的干脆不再出门,在装了冰龙的屋子里躲阴凉。

桐儿一边坐在屋里刺绣一边问姜梨:“姑娘,再过不久,就是您的生辰了。”

姜梨怔住,道:“是么?”

她自己也没察觉,去年这个时候,她还在青城山,没有回京,在青城山,是没有人来为她过生辰的。今非昔比,她又成了姜二小姐,姜家自然要给她过一过生辰。如今已经是七月十二,等到了七月底,姜二小姐就该满十六岁了。

倒是个极好的年纪,仿佛一切都还有新的希望。姜梨想着,大约可以趁这个机会,去叶府一趟。既是她的生辰,姜家人应当不会拦她。这么一想,倒是轻松起来。但对于这个生辰如何过,收到什么贺礼,她并没有特别的期望。

白雪从外面走了进来,道:“姑娘。”

姜梨见她神情有异,就问:“怎么了?”

“外面都在说,成王败了。殷将军拿着成王的脑袋进宫去了,几十万叛军,尽数降灭。血把江水都染成了红色。”

姜梨本是坐着的,闻言一下子站起身,皱眉道:“成王死了,叛军降灭?”

白雪点了点头:“应当是真的。奴婢还听从外面回来的人说,昭德将军回京的时候,百姓们都自发站在街道边相迎。”

姜梨并不在乎殷湛得不得民心,有没有名声。她只是反复想着白雪说的话。成王虽然算不得什么聪明绝顶,但筹谋了这么多年,也算是韬光养晦,很能沉得住气了,既然在现在举事,自然也不是轻易击败的兵马。尽管姜梨之前已经猜到,成王在这场举事里会败,不仅是因为昭德将军,还因为成王低估了他的对手洪孝帝。

但昭德将军居然没有和成王的兵马纠缠,就这么一路仿佛砍瓜切菜的杀过去,就这么…胜了?

这还不到两个月。

姜梨的心里,突然生出一股不寒而栗的感觉。或许先帝当年把夏郡王驱逐到云中去,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先帝是对的,然而如今将夏郡王再次召回京,看上去百姓们得了安居,敌军也消灭,但恐怕是引来了更大的危险。

昭德将军的真正实力,实在是有些恐怖。

白雪和桐儿静静的看着姜梨,姜梨的凝重神色令她们也跟着紧张起来。她们不明白的是,打了生长,自家姑娘何以还是这么一副惊骇的模样。

姜梨看着桌子上,因着是夏日,那一把殷之情送的白玉扇子恰好可以派上用场,她平日里打扇过后,就随手放在桌上。那一把白玉扇子精致可爱,如同将这把扇子送给她的主人,温润而无害,但殷家真的是别无所求,一心为国么?姜梨相信世上有这样的人,但这个殷家,实在是让她觉得太奇怪了。

“白雪,替我磨墨。”姜梨道:“我写信给表哥。”

叶世杰在朝为官,可能会听到一些风声,也许还能知道不少内情。若是不知道,让叶世杰提防一下也好,省得莫名其妙就惹祸上身。

今夜的燕京城分外热闹。

许是得了成王溃败身死,叛军投降的消息,百姓们终于可以放心那颗悬着的心,彻底的安定下来。许多百姓甚至对着夏郡王居住的宅院门前跪拜,表示感谢这位将军保燕京城安康。

夏郡王也应当是个好人,连他们府上的下人逢人也是笑脸相迎,不踩低捧高,倘若有年迈的百姓前来表示感谢,不仅不收他们的谢礼,反而还倒拿一些银子给他们,只说是将军吩咐的。这些日子燕京城混乱,百姓也跟着受苦,日后就不必这样了。

于是大家又大大的称赞了一番,昭德将军是个好人。

酒楼里的说书人将昭德将军战场杀敌的事情编成话本子,来听书的人将酒楼二楼都坐满了,场场如此。在燕京城的茶坊酒肆,青楼赌场,就没有听说过一个队昭德将军不满的,说起昭德将军,就是个心底良善的大英雄,是个天大的好人。

殷府里,殷湛脱下外袍,梳洗过后,走进了书房。

门外有人敲门,殷湛叫她进来,是个中年美妇,她生的也十分娇媚动人,眉眼间和殷之情有些相像,正是殷之情的母亲,殷湛后来娶的夫人,殷夫人。

殷夫人小心翼翼的将手里的石篮放在桌上,从里面将装着冷食的小碗一碗一碗的拿出来,她带着几分讨好的笑:“妾身今日新做的,将军刚从外面回来,想来在宫里吃过了。这些都是清甜解暑的冷茶,吃一盏可以解解腻。”

殷湛看也没看她,只道:“放在桌上吧。”

殷夫人眼里闪过一丝失落,还想说什么,殷湛已经不耐烦的道:“你出去吧,之黎要进来了。”

这是在驱赶她的意思。殷夫人敛下眉眼,提着空了的食篮,温柔的道:“那将军记得吃上一点,妾身刚好做了两碗,世子也用一碗。”

殷湛已经拿起桌上的信来看,没再注意她,殷夫人转过身,收起自己的委屈,出了门。出门的时候,恰好遇着了刚要进来的殷之黎,殷之黎温和的笑道:“母亲。”

殷夫人心中一紧,跟着笑了笑,与殷之黎嘱咐记得吃做好的冷食,这才出了门,又将门带上了。

她这进进出出,也不过片刻的功夫,门口的丫鬟都诧异她何以出来的如此之快。殷夫人低着头走过去,不去看周围丫鬟们的神色,但即便不去看,她也能感觉到背后嘲讽的眼光,如芒刺在背。

但这样的眼光,她竟也默默承受了这么多年。

她是家境一般,也不是什么高官大户的女儿,论家世配殷湛,实在算是高攀。然而众人都以为,殷湛娶她续弦,是因为她生的娇媚貌美,连她爹娘都如此认为,喜气洋洋的将她嫁过去。

一开始,殷夫人也是高兴地。这位将军生的高大英俊,又立下过无数战功。只是有一位先夫人留下来的儿子,给别人当继母,殷夫人一开始还有些不愿意,但殷之黎乖巧温和,对她这个继母也从不刁难,反而客气有礼,令殷夫人也渐渐放下心来。只要一开始如此,日后她掏心掏肺对他们,大家总归是一家人,能过得到一起的。

谁知道,殷家没有问题,殷之黎也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殷湛。一开始,殷湛也对她十分体贴,她也觉得殷湛是喜爱自己,等她怀了身孕,生下了殷之情后,殷湛就一反常态,对她冷落起来。

那时候她们已经离开燕京到了云中,殷夫人不能与娘家诉苦,也实在有苦说不出。她以为是殷湛对她厌烦了,便主动去为殷湛纳小妾,以为这样就能挽留殷湛的心,谁知道殷湛也不看那些小妾。这就令殷夫人不解。

一开始惶恐、不安、乞求原谅,到最后麻木,任命,学会掩耳盗铃,其实也就是几年的功夫。甚至殷夫人还苦中作乐的想,他虽然冷落她,不与她同房,也从不关心她,但他至少也没有去找别的女人,可见还是尊重她的。至少他还给自己留了一个女儿。

在殷之情面前,殷夫人若无其事,于是殷之情竟也没发现,自己的母亲和父亲之间,早已形同陌路,十分反常。

其实有殷之情在的时候还要好些,殷之情不在的时候,殷夫人和殷湛单独相处的时候,殷夫人总觉得自己就像殷湛的奴婢一般,卑微,任他呼来喝去,不敢提出自己的要求,小心翼翼的讨好着,换来他不耐烦的驱逐,就像是刚才那样。

她知道府里的丫鬟在背后怎么说她,说她空长了一张娇媚动人的脸,却连个男人也守不住,实在是榆木脑袋。殷夫人只能苦笑以对,俗话说的好,对症下药,对症下药,可殷湛的变化就好像是一夕之间造成的,而她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如何对症下药?也就只有慢慢的看着病入膏肓,得过且过了。

她快步回到了自己的院子。

另一头,书房里,殷之黎端起桌上的茶碗,小心的尝了一口,道:“母亲的手艺很好,爹应该尝一些,免得伤了母亲的心。”

“我在宫里已经吃过了。”殷湛道:“你既然喜欢,就多吃一点,把这一碗也吃了。”

“父亲实在是…对母亲太苛刻了些。”殷之黎笑着摇了摇头,似乎不赞同殷湛的做法。

殷湛道:“这些事你就不要操心了,我和你母亲的事,我们自己知道。”

“是。”殷之黎道:“今日还没来得及恭喜父亲,这回旗开得胜,降灭成王叛军,又立一攻。”

“成王此人,刚愎自用,不值一提,降灭他,并不是件值得骄傲的事。你也切莫自满,这次若非是怕燕京城出事,我就让你跟我一道去了。”

“孩儿也想一道去。”殷之黎笑道:“战场杀敌才是痛快。”说这话的时候,他面上的儒雅之色褪去一些,显出将门才有的血性来。就是这份血性,令他原本和殷湛南辕北辙的气质,忽而变得十分相似。这回看见的人决计就会认为,他们的确是一双父子了。

“这一次宫宴上,陛下可能会论功行赏。爵位和金银,我也不缺,我想同你商量一下,替你求一道圣旨。”

殷之黎问:“什么圣旨?”

“求陛下给你和姜家二小姐赐婚的圣旨。”殷湛道:“战功换来一门亲事,并不亏,你觉得如何,之黎?”

殷之黎愣了一下,一时没有说话,只是看着殷湛。

殷湛道:“怎么?你不喜欢姜家二小姐?”

“不,只是…”殷之黎有些犹豫。

“既然喜欢,就没有什么可是的。”殷湛拍了拍殷之黎的肩,“我也是为了你着想,那姜家二小姐现在已经到了年纪,成王的事情过后,姜家势必崛起,想要和姜家结亲的人家多的很,我不替你争取的话,只怕被人捷足先登。我已经问过姜元柏,我看姜家人的意思,倒也是很喜欢你的。”

“只是这件事,姜二小姐并不知道吧。”殷之黎道:“这对她来说,未免太意外了。”

“你以为姜家二小姐不够聪明?能在燕京城里做出这么多事情来得姑娘,可不是什么普通的姑娘。你这些日子频频造访姜家,就算姜二小姐自己觉察不出,姜家人也会暗示的。她若是没有强烈的拒绝你,我想应当就是默认的意思。我问你,她有没有表示出抗拒这门亲事?”

殷之黎犹豫了一下,道:“没有。”

“我的儿子,是北燕最好的男儿,怎么到现在反而变得优柔寡断,你这么好,姜家二小姐还会看上其他人不成?你就不要瞻前顾后的了,姜二小姐生辰也快到了。等那一日,你好好陪陪她。”

说罢,他就大笑着走出门去,不再看殷之黎了。殷之黎站在原地,看着桌子上两碗晶莹剔透的冷食,脑子里却想起在姜家花园里,姜梨的眼神来。

她的眼神温和清澈,灿烂的动人,但总觉得,隔着一层什么。倘若在还未交心的时候就这样宣布与自己的喜事,姜二小姐会如何?

殷之黎总觉得,只怕姜二小姐并不会多高兴。

六月二十九是姜家二小姐的生辰。

姜梨在一大早,就收到了姜家人送来的各样贺礼,无非都是衣裳首饰,要么就是金银。叶明煜也令人送了东西过来,他送的是银票,告诉姜梨想买什么自己买就是了。薛怀远画了一幅画一道送了过来,姜梨珍而重之的挂在书房的墙上,父亲的画还是从前的模样,却比金银首饰来的令她开心多了。

她今日不能去叶府,因为今日府上有客人来,而这位客人正是殷之黎。

到了现在,殷家的心思已经昭然若揭了,而姜梨对姜家的劝道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大约姜家人认为,殷家的确不失为一个好亲家,而殷之黎本身也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姜梨虽然现在说着抗拒,可是相处的久了,自然就能发现对方身上的长处,也就不会那么抗拒了。

“姑娘今日要穿什么?”桐儿问。

姜梨道:“那就件吧。”她随手指了一件,白雪看了看,欲言又止。那件衣裳平日里穿穿倒也没事,只是在这样的日子穿起来,未免就有些平淡了。但姜梨却没有要改变的意思,桐儿就推了一把白雪:“姑娘说穿什么就穿什么吧,她自己有主意。”

桐儿一心为姜梨考量,眼见着姜梨这些日子为殷家的事情不开心,如果穿什么一副能让自家小姐稍微高兴些,哪怕姜梨说要穿在青城山尼姑庵里穿的缁衣,桐儿也不会阻拦。

天大地大,开心最重要了。

姜梨笑了笑,坐在镜子前,桐儿过来帮她梳头。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姜梨心中却想,姜家人总觉得相处起来时日久了,她的想法会改变。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是多么执拗的人。尤其在眼下,更是不可能慢慢喜欢上殷之黎的。

成王的兵马已经被殷湛给降灭了,近来京城里,和成王有关系的臣子官员全都被抄家灭族,本就是谋逆罪不容饶恕,洪孝帝好容易得了这么个机会,自然要将成王安下的所有钉子都给拔出来,将超体能难过内外洗的干干净净。

但洪孝帝唯独没有动右相。

可能是因为右相势力太大,须得慢慢清除,不能一蹴而就,又或许是洪孝帝还要别的打算。但想来右相的日子不好过,就好比他是野外树林里最大的一棵树,身边其他的书都被砍伐干净,方圆几里,就剩下他这么一棵。他当然晓得自己迟早也会被砍掉,但这么坐以待毙,想来也更难受,更加度日如年。

因此,投靠了右相的三房,现在听闻又开始恳求姜元柏,希望姜元柏能救他们一马。姜元柏当然是断然拒绝了,要是真救了姜元兴,只怕是要连累整个姜家。洪孝帝的手腕,现在众人都看在眼里,那些朝臣像是终于看清楚了帝王的真面目,一个个乖巧的不得了,再也不敢如往日那般作怪。

当然,众人也相信,洪孝帝的眼睛,只怕比所有人还利。姜家三房和右相勾结,未必洪孝帝不晓得。姜家之所以躲过帝王的猜忌,就是因为姜家早已分家,倘若这时候姜元兴又回来,才是给姜家真正带来灭顶之灾。

姜家三房的这些事情,姜梨都是听姜家的下人说起的。她本身并不在意姜家三房,姜元兴太懦弱,杨氏又目光短浅,掀不起什么大风浪。听闻宁远侯府的周彦邦已经在相看续弦了,日后姜玉娥的日子只会更不好过。没有了姜家撑腰的姜家三房,更不会被宁远侯府看在眼中。

不过眼下,也实在容不得姜梨去操心别人家的事情,她自己的事情尚且一团乱麻。

“姑娘,郡王世子和县主已经到了,老夫人让您可以去晚凤堂了。”明月进来道。

“好。”姜梨一边应着,桐儿替她戴好了发簪,镜子里的少女眉清目秀,温软可爱,只是目光里,却不见多欢欣。

桐儿低声叹了口气,心里也为自家小姐可惜。姜梨分明是看中了那位肃国公,论起来,肃国公的容貌、地位也并不比郡王世子差啊,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名声是不怎么好,但和姜梨相处了那么久,也没有伤害过姜梨,还帮了不少忙。

姜老夫人和姜元柏怎么回事,想到了殷公子做姑爷,怎么就没想到肃国公做姑爷呢?倘若是和国公府议亲,那可真是皆大欢喜了。

第二百一十四章 告别

姜梨来到了晚凤堂,果然,殷之黎又在这里了。这一回,殷之情也在,他们送给姜梨的贺礼用匣子装着,姜梨就让桐儿小心收起来。姜老夫人很高兴,问了殷之黎一些殷湛的事情,要知道,如今殷湛在燕京可是民心所向。

而殷湛似乎和右相有些龃龉,现在右相已经成了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下,有殷湛坐镇,想来姜家也就不必担心什么了。

姜家希望姜梨能与殷之黎多相处一些日子,就让姜梨陪着这对兄妹去院子里走走。姜景睿和姜景佑留在晚凤堂照顾姜丙吉。

明晓得是姜家的安排,姜梨也没有反驳,她向来面上都是温顺的接受了的。殷之黎走在前面,殷之情和姜梨落在后面。

早晨的院子倒也不是很热,树荫下还是很凉爽的,夏日的风一吹,绿浪滔滔,看着人的心也安宁下来。殷之情走着走着,突然扯了一下姜梨的袖子,小声的道:“姜二小姐,你曾经去过国公府吗?”

姜梨惊诧,看向殷之情。

殷之情今日也穿着一件大红的薄纱长裙,这样的衣裳,穿的不好便是轻浮,然而她穿起来,倒是恰到好处的衬托了她的明丽。将姜梨看着她,殷之情道:“之前我曾在宫里见到过肃国公。”

姜梨听到此处,忍不住停下脚步。

“那位肃国公应当是刚刚从宫里出来,我们在御花园见到了。我想我们见过一次的,就主动同他打招呼。他也回了招呼,我本来想与他多说两句,但他好像很忙碌,很快走了。”

“如此。”姜梨的心有些微妙。

“我听闻国公府搜集了世间各种奇花,是燕京城风景最好的地方,可惜从没去看过。姜二小姐既然和肃国公相识,也曾去过国公府吗?”她笑嘻嘻的盯着姜梨,语气里却有几分不易察觉的试探。

姜梨却立刻察觉到了,大约是因为有关姬蘅的事,她格外敏感,又可能是姜梨本就提防着殷家人。她几乎没有犹豫的就摇头道:“没有,我没有去过国公府,不知道里面是何种境况。”

“你也没有去过国公府。”殷之情语气有些失望,但神情分明是轻松了起来。

“县主好像对肃国公的事很感兴趣?”姜梨反问。

“算是吧,我在燕京城听到了许多有关他的传闻,不过没见过他几次面,总觉得这个人很神秘。”殷之情笑道:“但日后想来还会有见面的机会,倒也不急于一时。”

她说的话可谓是十分直白爽朗了,也许云中那边的女子惯来就是这样的性子。但姜梨听在耳中,却有些不舒服。

“哎,我们都落后哥哥好远了,先过去吧。”殷之情拉着姜梨走到了殷之黎身边,殷之黎已经发现落在了他们后面,站在葡萄藤架下等她们。殷之情把姜梨往殷之黎面前一推,笑道:“我突然觉得有些口渴,哥哥,姜二小姐,你们在此说说话吧,我带丫鬟去茶坊里喝点茶解渴,北燕比云中夏日热的太多了。”说完,不等姜梨回答,殷之情就带着丫鬟们走远了。

姜梨看着她们的背影,哭笑不得。

“对不起,”殷之黎也有些尴尬,同姜梨道歉道:“我妹妹没有什么坏心,她很单纯,做事不会考虑很多。”

姜梨道:“没事的,殷公子不必跟我解释。我倒是看县主和殷公子兄妹情深,县主和殷公子,似乎是同父异母的兄妹?”

其实姜梨平日里说话,总是温软委婉,极少有这般直白的时候。但殷之黎不一样,因他总是温和大度,让人不禁想要看一看他的底线在什么地方,他什么时候会发怒。所以姜梨问了这么个尖锐的问题,倘若姜元柏在这里,只怕要说她没规矩了。

但殷之黎也只是稍稍愣了一下,随即笑道:“是,我的生母走的很早,记事起几乎就不在了。后来…母亲待我很好,视如己出,我和之情从小也并不生分。”

姜梨仔细的观察殷之黎说话时候的眼睛,看他样子似乎没有说谎,说明至少殷夫人的确没有苛待过殷之黎,他们母子关系才会如此和谐。

姜梨道:“真叫人羡慕。”

殷之黎笑了笑,道:“姜二小姐也有姐妹兄弟。”

姜梨但笑不语,如果说是薛芳菲,自然有个感情深厚的弟弟,并且愿意为了彼此付出性命。如果说是姜梨,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是没有了。只有姜幼瑶姜玉娥这些姐妹,却处处都是心机,恨不得要自己的命,哪里称得上是感情深厚。

殷之黎大约也晓得姜家的情况,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面上有些红,正想岔开话头,冷不防看见姜梨手里的扇子。那把扇子还是殷之情送给姜梨的,因着近来天热,姜梨也就用了起来。扇子的扇柄握在手里冰冰凉凉的,而且扇起的风也带着凉意,用着舒服。

“姜二小姐已经在用这把扇子了?”殷之黎笑道,“我还以为姜二小姐不会用。”

“这把扇子很好,用起来也很舒服,还要多谢县主。”姜梨回答。她说了“县主”,不管这把扇子究竟是不是殷之黎挑选的,但是以殷之情的名义相送,姜梨用起来就没有任何负担,也不会有什么名声上的不对。

她也是在提醒殷之黎。

不晓得殷之黎是根本没听懂,还是听懂了却装作没听懂,殷之黎笑了笑,道:“姜二小姐喜欢就好。日后姜二小姐要是有什么需要的,也可以找我或是之情,能帮忙的,我们都不会推辞。”

姜梨好笑的看着他:“殷公子实在客气了,这样旁人会指责的吧。”

“应当不会。”殷之黎道:“因为姜二小姐是我和之情的朋友。”

他含笑说话,性情温柔,专注的看着姜梨的目光,带着暖意,十分澄澈似的。姜梨被他的目光看的不自在,只好别过了头,她沉默者没有接殷之黎的话,因为也实在是不知道如何接话。但心里却倏而紧张起来,殷之黎和她不多的几次见面中,每一次都是恪守礼仪,虽然姜梨晓得殷家和姜家都表示看好这门亲事,但殷之黎本身,一直看不出来他的态度。

他对姜梨好,但好也不过分,就像对朋友一般,维持在一个很舒服的距离里。因此姜梨才愿意和他说话。而且从他的下棋来看,殷之黎是一个聪明的人,前几次姜梨明里暗里的表示出了对这桩亲事的抗拒,想来殷之黎是看到了。如果殷之黎是个骄傲的人,应该不会继续靠近。

但是今日,姜梨能感觉到,他的态度比前面几次明显了些,他非但没有退后,反而往前打垮了一步。

这是为何?

难道殷家那边已经有了其他的主意,即刻就要开始筹谋了?但现在才堪堪见过几次,不会这么快吧。说起来今日就是姜二小姐十六岁的生辰,十六岁的生辰过后,燕京城的贵女们,大多都是在这个年纪嫁人的。姜梨到现在连亲事都没定,已经算是很晚了。

她勉强维持着温和的笑容,一直等到晚上,殷之黎兄妹从姜家离开。

这一回,姜老夫人总算是没让姜梨送走这对兄妹后到晚凤堂说话,可能也晓得对于姜梨的劝导,姜梨根本听不下去,索性也就不叫了。

姜梨回到了芳菲苑。

白雪把今日殷家兄妹送的两个匣子抱了过来,问姜梨道:“姑娘,这是平阳县主和郡王世子送的东西,要不要打开?”

姜梨道:“打开吧。”

白雪依言打开,殷之情送的是一副宝石头面,一看便价值不菲,姜梨猜测也许是昭德将军从前得的先帝的赏赐里的东西,这样的头面,商铺里是买不到的,殷之情倒是很大手笔了。

殷之黎送的则是一本书,看着平平无奇,姜梨翻开来看,是前朝大儒留下来的手抄孤本,有价无市。这本书,却是比殷之情的礼物来的更贵。

姜梨看了一眼之后,就道:“收到箱子里去吧。”她并没有要翻开这本书,戴上这幅头面的意思,白雪依言把东西放了回去。姜梨四处没看到桐儿的身影,就问:“桐儿去哪了?”

“她说去厨房给姑娘端点冷食,不过去了有一阵子了,不知道怎么到现在还没回来。姑娘,要不要奴婢去看看?”

“没事。”姜梨摇头,“许是有什么事耽误了,我也没什么事,只是问问她而已。”

姜梨坐在桌前,随手找了一本书在眼前翻,不知为何,她的心一直跳的很快,总觉得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似的。近在眼前的书一页也看不下去,心烦意乱的厉害。她按住额头,正要揉一揉,突然间,外头有人敲门,白雪问了一声,桐儿的声音从外面响了起来。

白雪把门打开,桐儿进来,白雪看着她空空如也的双手,奇道:“你不是给姑娘端冷食去了吗?怎么什么都没有。”

桐儿支吾了两句,姜梨见她如此,就道:“有什么话你直说就是了,都是自己人,不必担心。”

“不、不是担心这个…”桐儿犹豫了一会儿,看向姜梨,姜梨对他点了点头,桐儿才像是得了勇气,把嘴里的话说出口,她道:“姑娘,老爷要把你嫁给殷公子了!”

即便桐儿说这话的声音压的很低很低,姜梨和白雪还是被她吓了一跳,白雪道:“你在说什么?怎么突然说起这事了。”

“桐儿,你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别害怕,你告诉我,我来想主意。”姜梨安慰她道。

她的声音温和,从开头的震惊过后,立刻恢复了平静,像是被姜梨的从容所影响了似的,桐儿这才渐渐镇定下来。她道:“奴婢晚上本来是想要去厨房给姑娘端冷食的。那会儿天热,奴婢想从晚凤堂后面的屋子绕一绕,那里路近些,谁知道从窗户底下走的时候,恰好听到老夫人和老爷正在说话。”

桐儿和府里的小丫鬟不同,府里的丫鬟深知规矩,平日里也循规蹈矩的办事。桐儿却和姜梨在青城山呆了八年,心思跳脱的很。加之姜梨平日里又惯着她,桐儿便经常做抄近路这回事。

“奴婢听到老爷对老夫人说…殷将军这回打了胜仗,陛下必然要论功行赏,陛下论功行赏的时候,就请求陛下赐一道圣旨,给姑娘和郡王世子赐婚。”

姜梨和白雪都是一愣,以战功换一门亲事?这或许对别人家的小姐来说,是一件面上有光的是,显得自己金贵,得夫家看重。然而听在姜梨眼中,炎炎夏日,如同一桶凉水兜头盖脸浇下来,让她从头到脚都冷成冰块。

殷湛还真是一条活路都不给人留,如果是洪孝帝赐婚,这门亲事就再无转圜余地。就如当年飞扬跋扈的永宁公主,还不是圣旨一下,只能乖乖嫁入李家?

殷家不惜牺牲战功也要让自己嫁入门,看来是非要和姜家做个亲家不可了。

桐儿道:“奴婢听老夫人的意思,还像是很高兴似的。说姑娘嫁入殷家也是有福了,日后高枕无忧,不必操心什么。唯一担心的就是殷家会不会日后回云中去。但是殷将军这回降灭成王有功,皇上应当不会再让他回西北了。而且和咱们府上做了亲家,老爷和二老爷也会劝着皇上,想办法让殷家留下来的。”

姜梨忍不住冷笑:“殷家还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桐儿被姜梨的脸色吓了一跳,她的姑娘,自来都是和和气气,温温柔柔,便是生气,也是生的不露痕迹,不像现在,分明是被气的狠了,整个脸色都沉下来,看着教人害怕。

但听到的话还是要继续说下去,桐儿继续道:“老爷还说,如今姑娘已经过了十六岁生辰,陛下赐婚下去,今年冬日就可以完婚的。奴婢还想再听一些,那边就有人的脚步声过来了,只好逃走了。奴婢想着回来告诉您这件事,倒是忘了去小厨房端冷食。”

这都什么时候了,谁还在乎一碗冷食。白雪扯了一下桐儿的袖子,桐儿却是满面担忧的盯着姜梨。

两个丫鬟都看的出来,姜梨分明属意的是肃国公,这姜家怎么能乱点鸳鸯谱,让姜梨和殷公子成亲。白雪想了想,道:“姑娘要不要去找老爷,说个明白。既然姑娘认为殷家不妥,说出理由,老爷毕竟是您的父亲,只要姑娘说的有理,也会听进去的。”

“和他说话没什么用,”姜梨道:“父亲也要为姜家着想,况且殷家来者不善,手段还高明,我就算与父亲说了,他也不会信。”

“那…要去找国公爷帮忙吗?”桐儿小心翼翼的问。

白雪看了桐儿一眼,桐儿无辜的回望她。在桐儿心中,自家姑娘要是有什么麻烦,都是可以去国公府解决的。实在不行,让肃国公去和殷家商量啊,肃国公那么能耐,想来可以让殷家人不战而退的。

姜梨的手抵在桌上,忍不住紧握成拳。殷家的动作很快,而且还是用这种不入流的方法,让她找不到一个可以拒绝的机会。因为女儿家的亲事根本由不得自己做主,殷家掌握了主动权,姜梨就处在一个非常被动的位置。

难怪了,难怪今日殷之黎对她的态度不一样,可见殷之黎已经提前知道,在庆功宴上,殷湛会向洪孝帝讨一个赐婚。他们把自己当做瓮中之鳖,只等着任人宰割。一瞬间,姜梨心中的戾气暴涨,死过一次后,她最讨厌的就是被人控制,逆来顺受的感觉。

想要她,她偏偏不让!

既然明着不能拒绝,暗中她有的是办法。姜家这出戏,她也是本本分分想好善始善终,但却不想被人当做皮影,成为别人的掌中傀儡。这出戏她不看了,这局棋也不下了,她要跳出棋盘,至此也不当别人的棋子。

姜梨站起身,披上外裳,道:“等夜深的时候,我们走吧。”

白雪问:“姑娘去哪?”

“国公府。”姜梨道,她从腰间把那只瓷做的哨子去了下来。这只哨子,她已经很久没吹了,虽然赵轲好像已经没有在姜府,姜梨决定还是赌一次,到了深夜,吹响这只哨子,看看结果会如何。如果没有人来,她就自己前去,想办法走一趟国公府。

桐儿眼睛一亮,道:“姑娘是要和肃国公…这样会不会太冒险了?”她真是半喜半忧,喜的是姜梨去找心上人解决问题,忧的是世人不都是说,私奔没有好下场,那些富家小姐和穷小子私奔的故事,到最后,都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富家小姐被抛弃的凄惨结局。

不过…自家姑娘暂时不缺银子,肃国公更不穷,这样的话,应该也不是问题吧。

她还没来得及思考这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姜梨的声音就传来,她说:“不是。我去见他,和他告别。”

告别?白雪和桐儿看着姜梨,惊得说不出话来。

姜梨心里,却是由一开始的犹疑,慢慢变得坚定起来。看上去她似乎没有办法更改这件事情了,唯一能做的就是离开姜家。当姜元柏发现自己不见以后,自然会想法子拒绝这门亲事。只是在离开之前,姜梨还须得带上薛怀远。她准备明日去叶家同薛怀远坦白身份,也同叶明煜好好地道别。毕竟相交一场,姜梨没有舅舅,也早已被叶明煜当做了自己的亲舅舅。

她夜里去见姬蘅,除了和姬蘅告别,算是不枉和对方相识一场外,还想恳求姬蘅,若是可以,在她和薛怀远离开燕京城的路上,稍微帮上一点小忙。要避开姜元柏也许不难,但若是殷家也来搜寻她的下落,姜梨并没有把握能完全脱身。到时候真要被抓住,只怕还会连累薛怀远,他们也会好奇,非亲非故的,姜梨为何单单带上薛怀远。

她是非走不可了。

夜色渐渐笼罩下来,院子里越来越近,白雪和桐儿在院子门口张望了一会儿,也确定府里的人几乎都睡着了。姜梨站在窗户前,摊开掌心,掌心里躺着那枚哨子,她把哨子放在唇边,轻轻吹响。

清脆的哨音在夜里,还是分外清晰,即便姜梨已经用手挡着,遮住了一些声音,在无人说话的院子里,还是能听得清楚。桐儿和白雪站在姜梨身后,亦是有些紧张的注意着窗外。

  如果觉得嫡嫁千金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千山茶客小说全集嫡嫁千金,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