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千山茶客作品重生之将门毒后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可本宫不一样。”她看着自己长长护甲上的红宝石,道:“本宫家中富庶安定,与朝廷之中纷争亦没有矛头,生来无忧。本宫遇着皇上,便觉得,人生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成为他的妻子,与他相携一生。”她手肘撑着脑袋,慢慢的说话,仿佛下一刻就要睡去,然而她还是在说的。

“或许正是因为本宫前半生过的太过无忧,所以才不晓得,成为一个人的妻子,竟是这般艰难的事情。”

沈妙不说话。

显德皇后太苦了,这些日子,她什么都不说话,但是沈妙明白那种滋味。因为诉说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有些时候,能说出来总归是好的。显德皇后眼下愿意说出来,至少比闷在心底更好。

“皇上走了,本宫就不知道做什么了。后宫的女人们也都遣散了,这宫里原先吵吵闹闹,烦不胜烦,如今冷冷清清,让人觉得怪孤单。本宫就想着,若是一开始没有遇着皇上就好了,宁愿如你一样,与皇室搏斗,保护沈家走的小心翼翼,也比这注定悲哀的结局来得好。”

她说的太心酸,太绝望,沈妙安慰她道:“臣妇也是一样的。其实没有人的一生一直都是平安顺遂,自打臣妇出生,除了父母兄长的关切,没有一刻老天赏赐过好光景,臣妇从来不敢去盼望这些,所以事事只得相信自己。遇着殿下是臣妇的福气,可若是没有殿下,臣妇的路就算再艰难,也会走下去。”顿了顿,她道:“皇后娘娘也是一样,就算皇上先离开,可是皇后娘娘也当想想自己,为自己而活,路再难,走下去看看,这也是皇上愿意看到的。”

显德皇后沉默了很久,久到沈妙以为她压根儿没将自己的话听到耳中去,才听到她道:“亲王妃,谢谢你。”

“你说的这些道理,本宫都明白。”

“只是,这太难,太难了。”

那一晚,沈妙和显德皇后坐了很久。她们说的话很少,却又好像说了很多很多。

沈妙离去之后,显德皇后一个人又在宫里坐了很久。

直到陶姑姑来催她上塌休息,显德皇后才起身。亲眼见着她梳洗了上了塌,陶姑姑才离去。

等关上门后,榻上的人却复又坐了起来。

她点起灯,翻箱倒柜的找出衣裳,并非是什么皇后的朝服,而是挑了一件月白色的素裙。她极爱这样简单清爽的颜色,只是成为皇后之后,再也不能穿这些样式,若是不精致隆重,便会“压不住”别的嫔妃。

她看上去大气沉稳,其实她也只是个不爱说话的,内敛的姑娘。

她穿着简单的衣裙,坐在镜子前,轻扫娥眉,淡抹胭脂,竟显得极为俏丽起来。

她又从抽屉里摸出纸笔,开始写信。罢了,将信装进信封。

最后,显德皇后从柜子的最下面,摸出了一个精致的玉匣子。那匣子上头都蒙上了淡淡的灰尘。

她从嫁给永乐帝一开始的时候,就知道永乐帝的病情。嫁给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离世的男人,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可她是御长史府上最勇敢的小姐,最向往英雄,永乐帝大约算不得一个英雄,他玩弄权术,拉拢人心,并不光明磊落,可显德皇后却还是觉得,他大约还是她的英雄。

一开始是,最后也是。

那玉匣子里放着一个细长的小瓶,她将其拿出来,捏在掌心。

嫁给永乐帝的那一日,显德皇后为自己准备了这个药瓶。她对镜子里凤冠霞帔的自己说:晴祯,江湖人士豪杰利落,义字当头,敢爱敢恨,你虽身在官家,却向往江湖。

若有一日他不幸离去,碧落黄泉,你也要跟随。这是你的决定。

这么多年,每一年,显德皇后都要将那药瓶拿出来看看,又很庆幸,这药瓶最终没有被用。每一年,都是她从上天偷的,格外的欢愉时光。

如今,终于到了拿出来的时候。

她很胆小,胆小到在谢炽离开之后,没有勇气去过剩余的日子。

她亦很胆大,胆大到从一开始知道自己也许会有这样的结局,仍旧决然往矣。

“行止,我来见你了。”她轻声道,将那药瓶里的东西一饮而尽。

月亮渐渐从云层里又升出来,高高地挂在柳树枝头,仿佛在微笑着注视着世间的悲欢离合。

圆满的令人想要落泪。

沈妙这一晚歇的很是不舒服,梦里总是格外嘈杂,想要听清楚究竟在嘈杂些什么,却又总是听不明白。

直到惊蛰将她唤醒,沈妙瞧着外头大亮的天光,才起身,一摸额上,竟是涔涔冷汗,心中倏尔划过一丝不安。

罗潭自外头跑了进来,她的眼圈红红的,瞧着沈妙,低声道:“皇后娘娘殁了!”

沈妙接过惊蛰手上的帕子就“啪”的一下掉在地上。

短短不到一月的时间,永乐帝和显德皇后相继离世,天下大恸。

永乐帝离世,显德皇后以身相殉,令人动容。那些个往日在宫中斗得你死我活的嫔妃们,听闻消息,亦是纷纷赶来。显德皇后做皇后的时候,仁德宽厚,加上永乐帝待她也并不亲近,这些宠妃对显德皇后倒是没什么想法。知晓此事,甚至还有唏嘘感叹的。

显德皇后的父亲,自始至终都显得很平静,或许早就料到了显德皇后会做这个决定,虽然悲伤,却没有无法接受。

沈妙按照皇后墓葬的礼仪,将显德皇后与永乐帝合墓,一同送入皇陵。至此,一带明君贤后,只能永远留在大凉的史书上了。

接踵而来的,却是许多事情。

永乐帝去世,还有显德皇后,显德皇后去世,如今朝堂里做主的该是谁?虽然永乐帝留下传位诏书,但谢景行毕竟还未登基,说起来,如今叫沈妙为皇后可是不行的。但永乐帝也没有别的手足,唯一有血缘关系的就是谢景行了。

没有一个朝堂是完全稳固的,尤其是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

原先开始平定的朝堂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总有一些不安分的朝臣,总是妄图做出点什么。他们有野心没胆子,却也不愿意错手放过这个机会。

沈妙问邓公公:“如今前朝吵得很厉害么?”

邓公公道:“正是。如今前朝正想推举一人,暂时监朝,待亲王殿下回陇邺,再作打算。”

“放肆。”沈妙唇角一扯:“当真是想窃国者诸侯了!”

邓公公噤声。

不知道为何,他总觉得这个年纪轻轻的睿亲王妃,身上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气质,这种气质和原先的显德皇后十分相似,但又比显德皇后更加锋芒毕露一些。平日里看着温和好说话,对什么事也不会深究,一旦冷下脸,总觉得让人生畏。

和睿亲王谢渊的感觉十分肖似。

可是永乐帝走之前也嘱咐过邓公公,等谢景行回来后,便要他辅佐谢景行。邓公公自小就在陇邺的宫里过活,许多事情上也能帮得上忙。如今谢景行还未回来,沈妙嘱咐的事情,邓公公自然不能马虎。

“邓公公,收拾一下吧。我来去前朝。”她道。

邓公公一愣,道:“夫人…”

“朝廷生乱,这个节骨眼儿上,若是传出了不好的留言,陇邺难免人心惶惶,乱则生事。倒不如我来先做个恶人,旁人怎么想都无谓,总要先将这蠢蠢欲动的人心给安抚下来。”

“可是,”邓公公看着沈妙的小腹,他道:“您还怀着身孕呢。”

“正是因为有这个孩子,才能镇得住前朝。”沈妙微微一笑:“皇家血脉,他们纵然要做出什么动作,也要顾虑着名声。我虽然是明齐人,他们也一定会拿这个做文章,但我肚子里的孩子却是有着皇家血脉,无论如何都不敢对我不恭敬。”

邓公公思索了一番,道:“这样的确可以暂时平定,可是这样一来,亲王妃,您怀孕的事情就瞒不住了。”

“我原先瞒下来,只不过是不想让殿下在战场上分心。如今战争已近尾声,尘埃落定,胜利在前,便也不必瞒着什么了。”她看着仍旧皱着眉头的邓公公,笑道:“你是怕这宫中不太平,有人想要害我吧。”

邓公公忙拱起袖子:“奴才一定会保护好亲王妃和小世子的安危!”

沈妙颔首:“有劳了。”

邓公公退下后,沈妙才舒了口气,坐在椅子上,瞧着窗外的落叶。

显德皇后走的太匆忙了,留下的许多问题便彰显出来。这春日里偌大热闹的宫殿,到了眼下,冷冷清清,竟然生出人走茶凉的萧瑟之感。然而她晓得,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在谢景行归来之前,将这有些混乱的前朝安定下来,是她要做的事情。

“自打你投生到我肚子里来,还真是没有一刻好光景。”沈妙对着自己的小腹轻声道:“不过,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

五日后,前朝传位诏书公立,举朝哗然。有质疑者,重臣一一实证。永乐帝撒手之前,将一切打点的妥当。百官哑口无言。

有好事者称如今群臣无首,要求推举几位臣子共同摄政。却被拒绝,有睿亲王妃沈妙代为处理朝事。

一时间,折子传的到处都是,流言四处翩飞,都说沈妙是明齐人,分明是明齐派来的探子,如今趁着朝堂无人的时候想要篡权,狼子野心。

这个流言传出的很快,平息的也很快,因为沈妙大着肚子出现在前朝。而邓公公以及陶姑姑一干众人也都证明,显德皇后将沈妙接进宫中,就是因为要保护好这个唯一的皇亲血脉。

有了这个孩子,名义上总是无事。加之沈妙出来的当日,手段雷霆,制衡微妙,倒是狠狠地将了那些闹事者一军。她恩威并重,倒让人生出一种感觉,若是在这个时候扯些事端,等谢景行回来,只怕没什么好果子吃。

一半是出于对沈妙的忌惮,一半是出于对谢景行的恐惧。这场风波很快平息下来。

但沈妙也并没有过得很清闲。

说到就要做到,她既是担了这个担子,也不能就是随便说说而已。这些日子以来,她都在看折子。永乐帝离世后,很多折子都积攒了下来,加上显德皇后离世,折子更是堆得老高。她一封封的看,有时候都会看到夜深。

惊蛰几个心疼她,又怎么都劝不动,便只得陪着。

罗潭一边打着盹儿,一边问:“小表妹,何必要自己看呢?你若是信不过那些人,先皇的心腹你总是信得过的。将这些折子都交给他们,让他们看,不是很好么?何必亲力亲为,你如今肚子里还怀着孩子呢。”

沈妙摇头:“人心易变,权力不能乱放。我不是陇邺人,短短的时间里,看不清楚人心如何。更无法预测未来会不会生出变数,这些东西还是自己看吧。出了岔子,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弥补的。”

或许永乐帝原先是有心腹,可是在永乐帝死后,显德皇后死后,这些人心里会不会生出别的思量,谁都无法预料到。如果这是明齐,沈妙对这些人有了解,自然无碍,可这是陇邺,她来陇邺的时间本就不长,更何况在短短的时间里将人的品德完全摸透?

说到底,还是这里没有可以放心信赖的人。

邓公公也在一边服侍着,见状便是赞许的点了点头。沈妙当初放话放的爽快,邓公公心里也难免怀疑,若是只是说说而已,面对这么多朝臣,岂不是打了皇家的脸?女儿家总要娇贵些,原先显德皇后能做的事情,因为显德皇后是皇后,可沈妙以前都没做过这些,如男人一般看折子看到很晚,去操心天下生计,对她来说,也太过勉强了些。

可庆幸的是,沈妙做的还不错。她对于一些事情的处理,甚至称得上圆满。邓公公虽然不懂朝事,可最精通的就是察言观色,那些个朝臣一开始从反对到怀疑,近来已经有所缓和,那就意味着,沈妙做不算太糟,否则这些一开始就鸡蛋里挑骨头的人,不可能到现在都还没找出错来。

邓公公有些欣慰,如果沈妙是这样的人,那么比起显德皇后来不遑多让,或许大凉的江山,真的能如敬贤太后所期盼的那样,绵延百世,万古长青。

“这样究竟太辛苦了。”罗潭道:“不过昨儿个我还听见他们下朝时候议论,说你运气挺好,做的几次决定都很圆满。嘁,”罗潭不屑:“哪里是运气,分明就是真本事好不好。小表妹,你怎么什么都会,就宫里的这些个乱七八糟的折子都能看,还有什么不会的呀?”

沈妙白她一眼:“不会的可多了。”

“比如…。”罗潭兴冲冲的上前。

“比如,不会像你一样,什么事都这么好奇。”

罗潭悻悻,继而又道:“反正…。就快苦尽甘来了,你也快要临盆,姐夫也快打胜仗,到时候姑父和我爹他们应当也会过来,咱们一家团聚,想一想,现在的辛苦都算不得什么了。”

沈妙微微一笑:“是啊。”

现在的辛苦,总归是值得的。

谢景行的消息不日就传来,明齐已灭,秦国见求和无望,秦国皇帝仓皇北逃。如今大凉的军士正往秦国都城赶去,占领都城之后,谢景行一支就要先回大凉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战争已经结束了,现在要等的就是英雄凯旋归来。

这真是进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只是…沈妙叹了口气,谢景行想来已经知道了永乐帝和显德皇后的事情。等他一回大凉,去皇陵见丧,心中又不知是何滋味了。这世上与他有血缘亲情的最后一个人已经离开,从此以后,他便是真的孤家寡人。

不过…倒也不算孤家寡人,至少还有沈妙和孩子。

陶姑姑笑道:“亲王妃的临盆日子,估摸着就是下月初一了。还有十几日,这几日大家都要好好注意些。”

罗潭摩拳擦掌:“我真是太高兴了,就是不知道是小侄女还是小侄儿,可让人心里好奇死了。我猜是小侄女,这么乖,都不闹。”

“那也不一定,”陶姑姑道:“亲王妃的肚子尖尖,瞧着也许是小世子。”

沈妙微笑着听她们猜测,心中却是从来没有过的安稳。

生下孩子,等谢景行回来,或许这一年来的艰难和兵荒马乱就能就此终结了。日后总算是能迎来好时光。

不过,这世上,大约总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便是最后是好结局,中间也一定会十八弯波折,艰难险阻不断,临到头来,还得来些大麻烦添乱。仿佛这样才能彰显好结局的珍贵,幸福的不易。

而沈妙,以为可以畅通无阻的走到美满的时候,便迎来了这么一个大麻烦。

秋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是个难得的好天气。

沈妙坐在院子边上,今日难得的早早看完了折子。罗潭也不知去哪里寻了个风筝来,她倒是童心未减,兀自和宫里女官们玩得开怀,沈妙便是被她的笑声感染,也忍不住露出几分笑容。

却见邓公公自外头快步走进来,神情带了几分罕见的凝重。见了沈妙,示意她往内殿里走。

沈妙见他似有重要话要说,便由惊蛰扶着去了内殿。一到内殿,邓公公就道:“亲王妃,不好了,卢家余孽攻城了!”

“卢家余孽?”沈妙皱起眉:“卢家众人,当初在汝阳的时候,不是已经全部被铲除了么?”

“卢家余孽中,卢二小姐的夫君是武官,其中豢养了一批私兵,当时并未在陇邺,而是在陇邺以外的郊外,扮作寻常人。这些人和叶家有往来。当初叶家出事的时候,叶茂才曾给过这些人一笔巨财。如今这些人车马完备,已经打算攻城,正与城守备交手。”邓公公道。

沈妙凝眉,半晌,冷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卢叶两家为了对付皇室,也真是绞尽脑汁了。”她看向邓公公:“他们是冲着我来的吧。”

邓公公抹了把额上的汗,道:“亲王妃…”

就卢叶二家如今的这点子“残余势力”,是不可能与率领着大军的谢景行相抗衡的。之所以选在现在这个时候攻城,无非就是继承了叶茂才和卢正淳的遗愿,非要来个鱼死网破。如今整个宫中只有沈妙一个可以做主的人,沈妙肚子里还有谢景行的孩子。或许在他们看来,杀了沈妙,失去了孩子,谢景行就会痛不欲生。

对于谢景行来说,这是最好的报复。

这就是叶茂才和卢正淳的手段?人都死了,还要在最后来恶心人一把。

“城里有多少兵马,宫里有多少禁卫?”沈妙问。

“宫中禁卫足够保护亲王妃,但是那些人已经开始屠戮陇邺城外的百姓了。一旦进城,定然随意杀戮。这些人生性凶残,又混在人群中,若是想要对付,须得派出大量人马。这样一来,宫中的人手不够,很容易被人钻了空子。”

沈妙皱眉:“也就是说,宫里和百姓,二者选其一?”

邓公公沉默,这话被这么直白的说出来,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知道了。”沈妙点头:“将禁卫军调出来,先保护百姓吧。”

“亲王妃!”邓公公一愣:“您可不能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若是您有什么危险,奴才怎么同亲王殿下交代!”

“不是要我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沈妙道:“只是你以为那些人真的只在城外么?只怕城内早就混进了人。他们所做的无非就是引起百姓的恐惧,若是这时候还将禁卫只管着宫里,一旦被他们说几句话,百姓们很容易被煽动。人心不稳,这皇宫就算固若金汤,也得散架。尤其是殿下就要回来了,越是不可以出乱子。”见邓公公仍然不赞同的神情,沈妙道:“况且,我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殿下临走之前,给我留了一些人马,他们会保护我的。”

留在睿亲王府的一些墨羽军,后来也跟着沈妙进了宫。她心中清楚,眼下已经不是可以选择的余地。卢正淳和叶茂才最后的一招,就像是刻意给人恶心似的。若是沈妙只顾着自己不管百姓的死活,此事一过,日后就算谢景行登基,也会落得一个自私冷酷之名。一个帝王在初登帝位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人心的拥护。若是失了天下民心,一开始,基业就不会稳固。

便是为了谢景行,也不能让禁卫军只顾着皇宫。

邓公公见她心中似乎已经有了主意,便不再坚持。依着她的话去安排了。

沈妙却并非看上去那般淡然。她拧紧眉头,若是往日便也罢了,偏生是在这个关头,是在她即将临盆的时候,说不定那些乱党余孽就是瞅准了这个机会。

无论如何,她都要护好肚子里的孩子。

罗潭得了消息赶过来,也是忧心忡忡,劝她道:“小表妹,倒不如眼下你去找个地方,咱们躲起来,等生下孩子之后再说。眼下这宫中也不安全,谁都知道你在宫里,那乱贼们自然也知道。一旦宫中守卫人少,他们必然会对此发动攻击。”

沈妙摇了摇头:“我若是一走,只怕第二日就会被那些人传说自己逃命去了。这皇宫就像是阵地,我先撤,乱贼一上来,皇家的威就怎么都立不起来了。”

“可是…”罗潭还想说话。

“没什么可是的。再坚持一些日子,谢景行就回来了。”沈妙道:“只要挺过这段日子就好。”

果然如同沈妙所料,不出第二日,大街小巷便开始流传出传言,说是睿亲王妃已经自己带了人马先逃走,不管陇邺百姓的死活了。如今大凉朝廷里一个做主的人都没有,乱贼余孽在陇邺城门和城守备军们相斗,指不定哪日就会进城来,到时候陇邺必然血流成河。

百姓们很善良,善良的人就最容易被人利用。无论是言语还是实质,他们所能依靠的,无非就是天子的庇佑。可是如今听闻这则流言,最能做主的人已经自己逃走了,剩下的他们便如刀下鱼肉,只有任人宰割的份。

一时间,大骂皇室无情,沈妙冷酷的话不绝于耳。骂谢景行只顾着自己功勋,不管陇邺百姓性命,骂沈妙毫无仁德,竟会弃城逃走。

沈妙端坐于金銮殿的侧位。她一身紫金长袍,奕奕流光,梳着正统的宫髻,分明是年轻的眉眼,竟然也能将这沉色压住。她道:“上宫城。”

朝臣面面相觑,一人上前道:“亲王妃,此举会不会太过冒险了?”这人当初反对沈妙监朝,反对的最厉害。不过近来些日子,倒是安分了许多。

“要冒险,百姓才会相信在在危难之中不会舍弃他们。”她站起身,惊蛰和谷雨连忙搀扶着她,她如今身怀六甲,走路总有些不方便。

宫城说是城,倒不如说是城楼。沈妙率领百官上楼的时候,底下便聚集了一些百姓,百姓越来越多。莫擎带着墨羽军,宫里的禁卫军都蓄势待发,防止有刺客暗中偷袭。

百姓之中也有认得沈妙的,当即就有人惊呼出来:“是亲王妃!”

不过短短一刻,城楼之下几乎要被挤的水泄不通,只怕陇邺的大半百姓都过来了。沈妙瞧着底下,才慢慢开口。

“诸位百姓,近来诸多传言,卢氏余孽,叶氏乱党,纠缠不绝,更突袭陇邺,意图惑乱人心。”

在风中,她的声音不高不低,似乎带着安抚人的力量,却又充满坚定,令人可以感到她语气中的决然。

“不过,大家勿要轻信。我以睿亲王妃的名义起誓,城在我在,城亡我亡。我与你们同在,更与你们同战!”

城下一片哗然,却有疑惑者,也有相信者。

“大凉的将士在外征伐,我在陇邺,亦是陇邺谢家一份子,谢氏荣光不灭,我亦不逃。武将世家,不出孬种,可以败,不可以逃。更何况,区区余孽,怎可乱朝纲?笑话!”

她说话掷地有声,又并不喧华,众人仰头看那女子,着紫金长袍。她微抬下巴,恍惚间却是让人瞧见在外征战的年轻亲王,亦是狂傲,却有资格。

“所以,勿信,勿言,勿畏,勿怯。”

“我便在这皇宫之中,看谁敢来?”

紫色披风在风里猎猎作响,身后旗帜高扬。

楼下百姓静默一刻,便又一同欢呼起来,呼声震天而响,似要冲破云霄!

没有人不喜欢胜利的,百姓需要安抚,更需要霸气的誓言。君主不在,这女子能承担起大业,亦有勇气和胆量,教人佩服,也叫人安心。

竟是十分拥护的模样。

而站在她身后的文武百官们,见此情景,皆是动容。

言语的力量即是如此,这女子好似很能挑动人心,她挑着人心最热烈的那一部分,让人们的血沸腾起来,便无形之中,将陇邺城的城门又牢固了一层。

沈妙转身离去。

接下来的几日,陇邺的流言算是平息了。便是有好事者挑拨,百姓也会立刻反驳。毕竟那一日,沈妙在这般危险的情况下亲自登了宫楼,一番话说的鼓舞人心,百姓们只要安定下来,人心的力量就能显示出来了。

不过,卢叶乱党却在城外变本加厉的发动进攻,竟是十分疯狂的模样。

沈妙一边要看着平日里的折子,一边要安排禁卫军去增援城守备那头,整日忙的团团转。她更是怀着身子,倒是觉得有些力不从心起来。

这一日,她才起了个大早,就见罗潭跑了进来。见着她就道:“小表妹,有人来看你了。”

沈妙皱眉:“谁?”她在宫里,如今除了平日上朝的时候与那些个朝臣说两句话,便也没人特意来看她。在陇邺更是无甚亲朋好友,最好的,也就都在宫里了。

“我扶你出去看。”罗潭道。

罗潭扶着沈妙出去,到了正厅,便见有一人坐在桌前,惊蛰正在与那人倒茶。来人一身青衫猎猎,还是如记忆中清傲一般。

沈妙失声道:“裴先生?”

裴琅转过头。

一别近一年,一年里发生了太多事情。当初裴琅选择离开,从某些方面来说,也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毕竟在前生的记忆下,谁都不知道彼此应该用怎样的心情来面对对方。

他见了沈妙,反是微微一笑:“听闻陇邺有难,宫中危况。我虽然没什么特别的本事,至少能分担一些。”

沈妙蹙眉,一时间没有开口。

裴琅一笑:“不用想太多,我是明齐人,在大凉,至少便是同乡。况且当初毕竟有师生之谊,也不算全无交情。此次权当是我来帮着乡邻了。”

他瞧着微笑自若,好似所有的事情都没发生过一般。沈妙仔细打量着他,见他神情坦然,仿佛已经放下了过去,心中不由得轻松起来。

对于沈妙来说,那一段过去,如今几乎是很久远的事情了。她更看重于以后,裴琅的出现,的确可以为她分担很多难题。

她道:“我又要欠你一个人情了。”上一次,也是裴琅替她挡了一刀。

裴琅轻声道:“欠?”复又笑了,道:“能这么想,也挺好的。”再抬起头看向沈妙时,就道:“不要浪费时间了,现在开始处理一下,陇邺最要紧的事情吧。”

陇邺最要紧的事情如今是什么,自然是清理乱党余孽,保护城内百姓安危。四处因为征战而各样朝事,折子数之不绝。光靠如今怀了身子的沈妙来打理,本就十分勉强。况且她临盆在即,确实吃不消这般大动静。

裴琅来了后,沈妙身上的担子就轻了一些。

裴琅原先就是傅修宜的幕僚,自然对这些朝事有所了解。况且他本就在这一方面天赋禀然,面面俱到。即便是第一次入主大凉的朝廷,也做的得心应手。

不过却也有一个困难,就是陇邺的人手,要守护城内百姓尚且可以,要分出余力去清缴乱党,就有些顾头不顾尾了。谁也不敢冒这个险,但这么僵持着下去总归不是办法。

  如果觉得重生之将门毒后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千山茶客小说全集重生之将门毒后重生之贵女难求重生之嫡女祸妃盛世王妃将门嫡女之定乾坤嫡嫁千金,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