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凤今作品一品仵作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马氏刚来汴都,对城中还不熟悉,还等着暮青回话。牙婆赶紧拉了她一把,在她耳旁小声告知,马氏的脸色顿时似开了染坊,气得直哆嗦,“好啊!你个小贱蹄子,消遣老娘是吧?”

牙婆吓了一跳!

刘黑子又惊又怒,喝道:“放肆!”

马氏眼神发狠地瞪了刘黑子一眼,忽然哭天抢地地往府外奔去。

刘黑子欲拦,却被暮青制止,眼睁睁地看着马氏奔出了府去。

马氏往大街上一坐,哭丧般的嚎道:“来人哪!快来人哪!堂堂军侯忘恩负义,欺负嫂子啦!”

军侯府紧邻西市,这时辰上街采买的百姓不少,听见哭声便聚了过来,附近府里的小厮闻声也出来打探事由,军侯府外不一会儿便围满了人。

马氏声泪俱下地道:“我的命好苦啊!几年水米养出了白眼狼啊!他刘黑子当了军侯就忘了兄嫂,给他说的亲事他不认,偏要去勾搭寡妇和小贱蹄子!”

“闭嘴!”刘黑子出了府来,双目血红,杀意腾涌。

“怎么?敢做不敢当啊?老娘偏要骂!武义大夫家里那个骚寡妇和你身后那个小贱人,你们有脸干那见不得人的丑事,还怕被人知道?我呸!你真以为你身后那个小贱人看得上你啊?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还是只瘸腿蛤蟆,你也不撒泡尿照照你自己!你要不是皇后娘娘的亲卫,她能看上你?”

“你!”这一刻,刘黑子想杀人。但当街杀嫂乃是死罪,他若伏法,答应过石大哥的事便要食言,若不伏法,身为皇后的亲卫,势必连累她的名声。

刘黑子藏着暗刀,咬牙隐忍,指缝里隐隐渗出了血。

百姓议论纷纷,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马氏之言可不可信谁也不知,但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众人皆露出惊艳之色。

惊艳之后,无不生疑。

这是谁家的姑娘?这等容貌,这等风姿,在汴都城里竟没听说过!泼妇之言本不可信,但见了这姑娘,倒也觉得刘军侯嫂子的话倒有几分可信。

然而,就在多数人信了马氏之言时,暮青忽然开了口,“既然你认定刘黑子与本宫及武义夫人有奸情,想必有铁证在手,骆成!”

血影坐在马车顶上看了好半天的热闹了,听见传唤,鹞鹰般的从人群头顶上掠进了军侯府外的空地上,落地时就势一跪,高声道:“臣在!”

“此案涉及本宫和朝廷命妇,理应由御史台、刑曹及刺史府同审,你先走一趟刺史府,命衙差带告人前去公堂。”

“遵旨!”话音落下,血影长掠而去。

四周一片死寂。

马氏懵了,一时没反应过来。

本宫?

什么本宫?

“民妇参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千岁!”这时,牙婆率先领着一干丫鬟小厮跪了下来,她在府里时就怀疑暮青的身份,因见她未梳妇人的发式而没敢参拜,但现在已经没什么可迟疑的了。

这一喊惊了人群,百姓纷纷跪拜皇后,出来探听事由的小厮们赶忙飞报各府,不多时,各府无不大开府门,主从齐出,拜见凤驾。一层一层的人跪下去,街上很快就跪满了人。

军侯府外,暮青望向马氏。

马氏不知堂堂皇后怎会身无华饰,不知皇后出宫乘坐的马车怎会如此普通,只知道本朝能自称本宫的人极少,少得举国上下,唯有一人。她几乎是滚着翻身跪下的,“民妇马氏参参、参见皇后娘娘!不知娘娘驾到,多有得罪,娘娘饶命!”

暮青怒容未露,冷淡如常地问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你检举奸情,何罪之有?”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闻者无不惊诧。

马氏叫苦不迭,刚才说暮青看上的是刘黑子的身份,这话打得她太疼,疼得已然晕头转向。

暮青却问道:“你当众检举,若不查明实情,何以扬王法?何以明公道?何以正视听?待会儿本宫和武义夫人会与你同去府衙公堂,你既然检举奸情,想必有私相授受的物证亦或捉奸在床的人证,倘若众证定罪,本宫和武义夫人甘受国法处置!”

暮青丝毫不像在开玩笑,她真的打算以皇后之尊受审。

马氏哭了,别说这事儿是她胡说八道,就算真有其事,她怎敢把皇后与人通奸的证据拿出来?那圣上还不得诛她九族?但她要是承认是在胡说八道,那诬蔑皇后的大罪只怕也离诛九族不远了。

这可真应了那句老话——横竖都得死!

马氏没工夫细尝悔青了肠子的滋味儿,她只是怕,怕得回话时连咬了好几下舌头,说话都不清楚了,“民妇没没没、没有…”

“没有什么?”暮青问。

“没!没什么!”马氏猛地摇头,抽手甩了自己一个嘴巴子,她不能说没有证据,不能自断活路!于是,她哀求地看向刘黑子,“因为、因为武义大夫的俸禄比军侯的俸禄高,哪用得着受军侯府的接济?民妇以为…以为…这天底下就没有贫户接济富户的道理,除非有奸!小叔子对武义夫人定然怀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心思,不然怎会甘愿拿出一半的俸禄来养不相干的人?没甜头可尝,干撒银子啊?您仔细思量思量,这里头是不是有奸?”

刘黑子本已不愿再看马氏,听见这话不由悲悯地看来,他清清楚楚地看到马氏眼里的哀求和怂恿——都到这份儿上了,嫂子竟然想求他担下通奸之罪!

暮青的目光如镜湖一般,“即是说,刘军侯与武义夫人通奸之事,你纯属臆测?”

刘黑子闭了闭眼,不想再看马氏的惊讶之色——嫂子以为皇后娘娘是什么人?她断案无数,察事如神,怎会轻易受人迷惑而偏离思路?嫂子就是把通奸说得再合乎常理,皇后娘娘也能一眼就看穿她的心思。

马氏见刘黑子不肯相救,皇后又识破了她的小聪明,不由大乱,一时再难编出理由来。

暮青忽然喝问道:“是与不是?!”

这一问若平地一声雷,吓得马氏胆魄尽失,“娘娘饶命!娘娘饶命!民妇只是怀疑…”

“只是怀疑?只是怀疑,你便当众谩骂当朝武将和朝廷命妇,这与诬蔑何异?!你眼中可有国法!”

“娘娘明鉴!民妇不敢!”

“你诬人通奸之时不曾明鉴,本宫说你有诬蔑之罪,你倒要本宫明鉴了?”

马氏无言以对,急得直哭,她本以为她这一张嘴是出了名的厉害,没想到皇后的嘴可比她厉害多了。

从马氏当街撒泼到现在,暮青一直不见怒色,此刻才抬手指向街上乌压压的人群,怒道:“你让本宫明鉴,本宫今日要把明鉴之权交给汴都城的百姓,本宫相信百姓心中有杆秤,孰善孰恶,苍天可鉴,人心可鉴!”

此话铿锵,如剑出鞘,仿佛能割开人的胸膛,淌出一腔热血。人群里嗡嗡之声如浪般层层传出长街,百姓仰头看着军侯府外立着的女子,用激越的心情,敬仰的目光。

只见暮青指着刘黑子,问马氏道:“你骂他瘸腿,你可知他的腿是怎么瘸的?”

马氏一副懵然之态。

暮青道:“他的腿伤在呼查草原,伤在胡人的机关箭阵下。”

呼查草原闻名天下,因为草原上留下了当今皇后太多传奇的故事,但今日再听见呼查草原,所有人都错愕地看向刘黑子。

英睿皇后从军时帐下有个瘸腿的亲卫,此事天下皆知,但少有人知道这亲卫的腿是何时瘸的。若非亲耳所闻,只怕不少人都以为刘黑子是在保护皇后时受的伤,凭此护驾之功,他才幸运地成为军侯。

怎么?他竟是伤在呼查草原?新军那时可还没到西北边关,一个瘸腿的新兵竟能凭武绩军功获封军侯?

这…这得多难?

“没错,还没到边关,他的腿就瘸了。那一箭射穿了他的脚踝,伤了骨头。时逢边事紧急,大军不得不急行,容不得伤兵静养,稍有不慎,他便会因伤病死于行军途中,是武义大夫用一辆运粮草的推车将他从呼查草原推到了边关!你问问街上的百姓,亦或指一个黄童来问问,此恩该不该报?”

马氏哪敢问,只好磕头认错,“民妇不知,民妇知错!”

“那你都知道些何事?”

“这…”

“你可知道,你家小叔子一出伤兵营就自己请命到了伙头营,宁可老死军中也不打算再回来?你可知道,军中戏称他是瘸腿亲兵,他受了多少非议煎熬?你可知道,他已过了习武的最佳年纪,为了磨练武艺,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每日只歇两个时辰,三年如一日?你可知道,他随本宫夜袭水师大营,曾以一己之力烧过军侯大帐?你可知道,水师练兵严苛,他瘸着一条腿,上船下水,从未落后于人?你可知道,本宫遇刺时身边只带了十四人,九人折于刺客之手,其中便有武义大夫?他重伤弥留之际,刘黑子因腿脚不便不能背着他逃,只能交给身边的战友,武义大夫曾把他从呼查草原推到了边关,他却不能背恩人最后一程,为此自责至今,你可知道?”

马氏神色错愕,街上寂静无声,人们看见皇后眸中的痛意,仿佛看见了西北的烈日黄风,看见了一个瘸腿少年的顽强不屈,看见了军中练兵的枯燥艰苦,看见了生死搏命的惨烈残酷。

刘黑子撇过脸去,声音哑而哽咽,“您别说了…”

暮青却继续问马氏:“你可知道,西北军在江南征了多少兵,回来的有多少?大军南渡,将士们一踏上故土,有多少爹娘在打听自家的儿郎回来了没有?人言道,长嫂如母,想必你也打听过,不然你们夫妻也不会到汴都寻亲。可亲是寻到了,你这个长嫂明明看见小叔子瘸了条腿,却不知他是因何而瘸,反因此腿疾出言羞辱!他从军经历了什么,你一事不知,倒知道他的俸禄有多少,每月又有多少银子没入府。你夫君有时间应酬,有时间打听新宅,你有时间给娘家的妹妹说亲,有时间琢磨买多少仆役,却没时间关怀小叔子,如此这般,竟有颜面以嫂子自居?”

“你说几年水米养了白眼狼,怎不说当年是谁将他赶出家门的?你说他不认亲事,怎不跟这街上的百姓说说,你给小叔子定的人是你娘家的妹妹?你说小叔子欺负你,怎不说你一家三口要九个下人伺候?怎不说你要迎新妇、换大宅,还不许小叔子再奉养恩人的家眷?”

“天下之大,莫过于王法人情,都是清官难断家务事,本宫今儿就请这街上的百姓评评理,刘军侯的家务事可难断?”

这些事,围观的百姓还真是头一回听说,原本寂静的街上渐渐炸了锅。

“竟是这样?”

“天底下怎么会有这样的兄嫂?也太不是东西了!”

“武义大夫对刘军侯有恩,恩人的娘亲妻儿岂是不相干之人?此乃奉养,怎是接济?奉养恩亲,与恩亲府上的俸禄多少有何关系?”说这话的是个读书人,周围的人听了纷纷点头,皆道有理。

人群里有个妇人直起身来禀道:“启禀皇后娘娘,臣妾的夫君也在军中奉职,品级与刘军侯相当,府里有仆从四人,一个老家院,丫鬟两人,小厮一人,平日里看家跑腿、洒扫下厨等差事都应付得来。”

妇人之言也是说给周围的百姓听的——和刘黑子官职品级相当的人家,府里养四个仆从足够使了。

暮青见这妇人言谈得体,不由朝她轻轻颔首,妇人一笑,欠身拜了拜。

百姓听了,果然议论了起来。

“听见了没?他们一家三口竟要那么多人伺候!”

“刘军侯是皇后娘娘的亲卫不假,可官职也没那么高,兄嫂这么贪得无厌,怎么养得起哟!”

“当年把小叔子赶出家门,现在非但有脸寻亲,还想把娘家妹子嫁进府来,我呸!谁才是那个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

“势利眼!”

“贪得无厌!”

“泼妇!”

马氏饱受千夫所指,知道若想活命,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小叔子,于是当街爬到刘黑子面前,痛哭流涕地道:“小叔子,嫂子知错了,嫂子贪得无厌有眼无珠,还以为你不满意婚事,故意带个姑娘来府里气嫂子,这才冲撞了皇后娘娘!嫂子嘴贱无心,你的亲事嫂子不管了,下人也不买了,你大人大量,替嫂子求个情,行吗?”

说罢,便自己掌起嘴来,她使出了骂街的泼劲儿,没几下便把自己的脸给打肿了。

刘黑子沉默地看着马氏,眼中有悲有怒,也有挣扎。

不待刘黑子开口,暮青便替他做了主,“不知者不罪,本宫微服出巡,你既然不知本宫的身份,辱骂之罪便免了。”

掌嘴声停下,马氏喜不自胜,连忙磕头谢恩,“谢皇后娘娘不杀之恩!”

头正磕着,却听暮青又道:“但你明知武义夫人是命妇,却当街辱骂,诬蔑朝廷命妇,罪无可赦!依律,杖八十,徒一年,以儆效尤!”

马氏惊呆。

百姓拍手叫好!

这时,长街尽头来了一顶官轿,刺史陆笙由血影带路,领着一班衙役拨开人群匆匆地赶了过来。见暮青果真在军侯府门口,陆笙慌忙行礼:“微臣汴州刺史陆笙,见驾来迟,望皇后娘娘恕罪!”

“陆大人来得真是时候,事情审清了,你也到了。”暮青淡淡地道,语气里并无怪罪之意。

“娘娘断狱如神,微臣五体投地!”陆笙喜形于色,审清了好啊!他正担惊受怕呢!刺史府要是真敢审皇后娘娘,陛下定饶他不得!侍卫来时,他还以为这官儿要做到头了,没想到虚惊一场,哪能不高兴?

暮青道:“犯妇马氏辱骂命妇,现交由刺史府依律严惩。”

“遵旨!刘军侯,得罪了。”陆笙对刘黑子道了声得罪,随即便厉声道,“来人!将犯妇上枷押走!”

“是!”衙差得令,拿着枷锁便往马氏头上套。

马氏一边哭饶,一边试图去抱刘黑子的腿。

这时,只听一人在衙差后头哭喊道:“小宝他娘!”

此时已近晌午,刘黑子的兄长刘大应酬归来,见满街都跪着人,一打听才知自己的媳妇儿竟犯了辱骂皇后的大罪,这段时间以来跟自己称兄道弟的纨绔子弟们纷纷借故离去,他挤不进长街,正巧撞见府衙的官差,就跟在刺史府的人后面一起进来了。

刘大的相貌与刘黑子有几分相似,松青色的锦袍将肤色衬得黑黢黢的,“草民刘大,拜见皇后娘娘,拜见刺史大人!”

陆笙见刘大根本没有面朝凤驾而拜,心知他指定不知皇后在哪儿,只是见了穿官袍的就拜,不由摇了摇头。刘家祖辈上就没出过文臣武将,骨子里的卑微纵是华袍加身也难掩得住,要是马氏知道东市遍地都是她小叔子这样品级的文吏武夫,估计也就不会拿自己当官亲了。

暮青在此,她未宣平身,陆笙这个刺史自然不敢发话。

马氏哭道:“孩子他爹!快求求小叔子!快啊!”

“黑子…”刘大仰头看向自家兄弟。

话没说完,刘黑子就打断了他,“哥,嫂子犯了国法,俺知道你想求情,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俺是皇后娘娘的亲卫,所以更不能罔顾国法。”

“可、可她是你嫂子啊…”

“正因为她是俺嫂子,所以俺更不能替她求情!”刘黑子目光悲痛,见兄长不解,便缓缓地说道,“当年,朝廷与五胡议和,回朝途中行经越州奉县,当今的七贤之一、古水知县崔大人的娘亲斩杀了议和使李本,案子查清后,崔大人以李本大贪当诛为由求情,崔大人的娘亲却对他说:‘杀人偿命,此乃国法,莫替为娘求情,莫做罔顾国法之人。娘不能再教你,此事便当是最后一次教诲。何谓法理,何谓人情,你自体会吧。’俺说不出那么多的道理,但这番话俺至今都记得,希望兄嫂也能记住,莫做罔顾国法之人。”

崔远的娘亲杨氏如今也封了诰命,在古水县的县衙里与儿女同住,知道她曾服侍过皇后的人不多,但这番话着实令人敬佩。

刘大用陌生的目光看着刘黑子,这是他的弟弟,三年前他离家从军,回来后不但乡音改得了,连气度都跟从前不一样了,简直像变了个人。

刘黑子却很平静,“哥,当年水匪为患,家中生计艰难,你和嫂子赶俺出门,俺没恼过你们,就是觉得爹娘死了,兄嫂也不要俺了,俺没家了。所以…所以俺没有回来的地方,伤了腿以后只能当个伙头兵,老死军中。你们来寻亲,俺一看见小宝就想起小时候,你总护着俺…俺让你们住在府里,就是不想再提以前的事,可你们还是回乡自食其力的好,但俺想把小宝留下来,他年纪还小,俺会请好先生教他,不会让他毁在嫂子手里,如果你放心把他留在府里,俺会让刘家再添一个好男儿。”

“什么?!”马氏一听说要把她和儿子分开,顿时不哭了,“孩子他爹,你可千万不能答应!没有小宝,我也不活了!”

刘大正哭得不能自已,马氏心道不好,刘大耳根子软,平时听她的倒觉得得力,今日怕是要被小叔子说动。

果然,刘大哭道:“黑子,哥对不住你…”

当年把弟弟赶出家门后,他也很后悔,听说他回来了,还当了军侯,他就想来看看他,没想到妻子来了以后就不想走了。他不是不想问问弟弟这些年在军中都经历了啥,但每当他回府,他总不敢看他。其实,他不愿跟着那些纨绔子弟出去吃酒听戏,但他不想在府里待着,妻子总是怂恿他去提宅子和成亲的事,而他心里有愧,不敢开口,只能避开,没想到今天闹出了大事,竟惹怒了皇后娘娘。

“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哥这回听你的。”刘大抬袖抹了抹眼角。

“没门儿!我不答应!我绝不答应!”马氏尖声骂道。

陆笙皱了皱眉头,喝道:“放肆!来人!将犯妇带回府衙,暂且收监!”

衙役得令,不管三七二十一,给马氏套上刑锁便要拉走,马氏哭叫抓咬踢打不停,衙役们正头疼,只听刘黑子道:“嫂子,小宝就要放午学了,你想被他看见娘亲这副样子就尽管闹。”

马氏一听,哭闹立止,她眼中含泪,怔怔地看向刘黑子,看见他眼里的冷意,仿佛看见了出鞘的刀锋,她知道,眼前之人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寡言腼腆的少年了。

马氏有悔说不出,却再未哭闹,任由衙役带走了。

刘黑子看着远去的嫂子,跪在面前哭得像个孩子的兄长,不由疲惫地闭上眼。他不得不做此决定,兄嫂若不受点教训,迟早会惹大事,皇后娘娘定是有所预见才出面帮他。这本是他的家事,因为他犹豫不决,险些连累石大嫂的名节,而皇后娘娘即将启程前往南图,临走之前还在为他操心,他理应处置好家事,好让她放心南下。

“刘军侯真是心善,他兄嫂那样对他,他竟还替侄子着想。”

“祸不及幼,难能可贵。”

“不知道哪家姑娘能嫁进军侯府,我看哪,刘军侯心善,还不是个任人宰割的,一定既疼媳妇儿,关键时候又能扛事儿!就是出身低了些,腿脚又有些不便。”

“这算事儿?没看见皇后娘娘亲自给刘军侯做主了吗?”

暮青听着百姓的议论,欣慰地松了口气。她的目的达到了,今天之所以由着马氏骂街,就是知道她会把事情闹大,而刘黑子重情,若不逼他,难除大患。他虽然腿脚有些不便,但是个好男儿,她故意把他受伤的原因和这些年的经历当众言说,就是希望此事能够传开,而后能有那么一个姑娘,不介意他的出身和疾患,只看重他难能可贵的品质,与他成个家,恩恩爱爱地过这辈子。

当然,今日之后,只怕会有些人会想借姻亲之事攀附于她,而她在汴都城能待的日子不长了,她会去找个合适的人把关的。

刘黑子却没心情受人赞扬,他拱手谢过街上的百姓,随即便将暮青请进府里稍歇。刺史陆笙带着人回府办差,刘大得了刘黑子的允许才跟着进了府,未得凤驾的宣见,他不敢出门,便将自己关在了厢房里。

暮青在主屋里用了盏茶,直到血影来报,说街上的百姓都散了,她才出府上了马车,临走时没让刘黑子送驾,只留他在府中和兄长好好谈谈。

已是晌午时分,血影驾着马车出了长街,问道:“主子,您回宫?”

“不。”暮青挑开帘子看了看天,道,“去狄王府。”

第十二章 生个孩子

渡江后,汴都城里多了三座王府——瑞王府、瑾王府和狄王府。

步惜晟虽是步惜欢的庶兄,但一脉所出,其嫡子是正经的宗室子弟,于是便封了瑞王,赐居瑞王府。

巫瑾幼时为质,在南图尚无封号,他的王府便仍称瑾王府。

如今,关外虽已无五胡狄部,但呼延查烈是狄王的血脉,便封了狄王,暂居于狄王府。

暮青没许人通禀,径自进了狄王府,在后花园西侧的练武场寻见了呼延查烈。都已经晌午了,小家伙还在练武,他穿着一身黑色的武者袍,手中握着把寒光凛凛的小弯刀,劈划挑刺,有模有样。

“嗬!”只听呼延查烈忽然暴喝一声,刀光掠眼而过,刀痕累累的木桩上顿时飞起一片木屑,擦鬓而过,射落台下。

练武场上布有木桩阵,高低粗细各有不同,一人立在阵中,单足点桩,稳如泰山。那人居高临下地看着呼延查烈,面容冷峻,秋日当头也暖不化一身拒人千里的冷厉气息。

“错了!”月杀冷漠地道,“正午用刀,须忌平直。我教你的刀法,不是熟记招式便可御敌,白天出刀须分晨午,月下用刀须观望朔。只凭蛮勇,不思活用,你就算学会了天下第一的刀法,也不过是花架子。”

呼延查烈本有欣喜之色,听见月杀的话后不由懊恼地皱了皱眉,调整角度,再次出刀。

  如果觉得一品仵作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凤今小说全集一品仵作重生之天才神棍,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