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镜鸾沉彩作品盛世独宠之天玑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看到很多留言,很开心O(∩_∩)O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

第017章名门望族煊赫府

楼船启程离开涿州,继续向北。

眼瞧着京城越来越近,青枝和碧蔓都是喜形于色。沈天玑因隔了一世未见父母家人,心头亦是止不住的兴奋激动。倒还是李妈妈沉得住气,开口提点了沈天玑一番。

“四姑娘,虽说咱们离京也只有两载,可两年前姑娘年纪尚小,如今恐有些事情不大记得了。有些事情老奴少不得要跟姑娘唠叨一番。”

她顿了顿,见沈天玑瞧了过来,认真静候下文的模样,这才抿抿唇,继续道:“想必姑娘也晓得,如今咱们敬国公的爵位虽还在太老爷身上,可沈府当家主事的已经是老爷和夫人了。姑娘您是老爷和夫人唯一嫡出的闺女,在沈府甚至是整个大昭都是独一份的,再没有比姑娘出生更贵重的世家小姐了。姑娘在姑苏隐居,吃食用具都喜欢从简,万事也特意不出挑,这本是好的,可若是回了府,就再不能如此,莫教别人看轻了姑娘去。不说外人,就说咱们京城的府里可还有三位姑娘呢!四姑娘身为长房嫡女,可要拿出该有的风度来。京里不同于姑苏,上下可都有人时时盯着,便是言行举止出了一分差错,也会有些碎嘴的编排出极难听的话来。”

一打开话匣子,李妈妈就各种不放心地唠叨半日,沈天玑配合着偶尔点点头,思绪却飘远了。

她沈天玑出自大昭最显赫的世家大族,真真正正的诗礼簪缨之府,钟鸣鼎食之家。

已作古百余载的第一代敬国公沈运之乃是闻名天下流芳千古的书圣,不仅一手笔墨风骨之极,为世代所传诵,且是大昭开朝建国后的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风光无限。历任大理评事、秘书郎、司天丞、左司谏、礼部侍郎、左丞、吏部尚书,以三十二岁就拜尚书右仆射,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个宰相。

沈运之在任期间一心推行富国强兵之法,其中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等都对大昭王朝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当时的□□皇帝将之引为密友,多次与之秉烛夜谈,氐足同榻而眠。沈运之晚年被封为敬国公,世袭罔替,成为大昭少数几位异姓王侯之一。

敬国公沈氏几代以来开枝散叶,封妻荫子,不断繁荣,到如今,沈家官员在朝在野不知凡几,再加上姻亲故旧,门生朋友,大家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今大昭世家无数,唯推姑苏沈氏、汝阳林氏、临安苏氏和襄阳顾氏这四大望族为首。而这四大望族之中,沈府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如今沈府家主沈和清嫡亲的妹妹沈和湄,正是天子亲母,当朝太后。沈府地位显赫,声望鼎盛,由此可见一斑。

两年前,时任朝廷一品中书令的敬国公沈远鲲,以年迈为由,向当今昭武帝递了奏章欲辞官归隐。昭武帝准了奏请,也卸了祖父中书令的职位,但却出乎意料的给了祖父一个太子太保的一品虚衔,这对于致仕之人来说可是莫大的荣宠,代表了帝王和朝廷对官员为官期间政绩的褒扬。可以说祖父这一致仕,不仅没使沈府走入低迷,还使沈府声望愈发的水涨船高,在天下世族大家之中威望欲盛。

自古帝心所向,文武百官自是可命儿地巴结。昭武帝表达了对沈府的信任,天下人焉有不拥戴之礼?祖父回了姑苏本家,远离京城的喧嚣,不问政事,竟真是要过清净日子的派头。此举,前世的沈天玑或许不懂,可现在却也能窥探一二,他老人家正是要为时任吏部尚书的父亲将来的仕途做铺垫。

果然如沈远鲲所料,早在今年五月,原左相尹光裕以年迈致仕,沈和清就迁为尚书左仆射,跻身政事堂重臣之列。

如此,沈氏以当朝左相以及当朝太后为首,继续维持着大昭世家大族中最显赫一员的荣耀和地位。

坊间百姓有云,大昭除了天子帝王家的纳兰姓氏外,最显贵的莫过于敬国公府沈姓。

自沈运之传至今,沈府历经数代,每代都是子孙繁盛。旁支暂且不提,就单单说如今承着爵位的沈远鲲这一支。

沈远鲲本是沈府长房嫡长子,他还有两个同母嫡出的胞弟,都在外地任职。另外几个庶出兄弟,也早就分出去单过。沈远鲲的正夫人柳兰绻出自同为勋贵之家的柳氏。

这柳兰绻却是个多子多福的富贵女子,共生育了五子一女。

长子沈和清,如今位及相位,娶的是汝阳林府的嫡女,此女贤良淑惠,持家得当,颇有才干,且育有三子一女,个个都是京城年轻一辈中极出挑的。

次子沈和源,官至大理寺卿,虽不及其兄的身高位重,但为人清贵刚正,颇有贤名。

三子沈和泾,并非柳兰绻所出,是当年沈远鲲一名小妾难产逝去而留下的一名庶子,因自小与嫡出兄弟们一块儿长大,情分不同些,故而仍在沈府大宅内住着。如今是个鸿胪主簿的职位,不甚出挑,但也算安分守己,又有两位兄长的荫蔽,仕途自然也不会差。

四子沈和淳在姑苏任职,是江南一带有名的贤良父母官。

五子沈和淮,当年也是京城中有名的才子,却因急症英年早逝,只留下一子名沈天瑱。柳氏最是怜惜他,将他自小养在自己房中,十分宠爱。

幺女沈和湄,当年入宫嫁给昭文帝为后,育有三子,其中长子自出生起就被尊为皇太子,正是如今统御四海君临天下的昭武帝。

再说说沈府的天字辈。这天字辈一代却真正是男多女少,阳盛阴衰。如今沈府内天字辈光嫡出的少爷统共就有十一位,若是算是庶出的,数目多达二十几个。而嫡庶姑娘加在一起统共也只得五位。

正因为稀少,沈府的姑娘们也异常金贵起来。而四姑娘沈天玑却是贵中之贵,也难怪受宠如此了。

“如今府里正忙着给大姑娘议亲,老奴听京里的信儿啊,那是咱们沈府的门槛儿都快给踏破喽!”李妈妈还在絮叨着府里的种种,眉目间有着自豪的神情,“大姑娘还是二房庶出的呢!京里的勋贵人家都巴巴赶着来说亲,这若是四姑娘您,只怕是更了不得了!”

沈天玑默默听着,心头不由得回想起前世她说亲时的情景,的确十分壮观。只可惜,她那时候铁了心要嫁给苏墨阳,真是一门心思走到黑啊。

李妈妈瞧着沈天玑神色飘忽,抿唇不语,以为她是因为自己提到说亲的事情尴尬不开心了,故而住了嘴,只笑着道:“不管如何,四姑娘如今进了京,日后有老太太和夫人管束着,老奴也可以卸下这个重担了。”

这两年在姑苏,纵有四叔四婶关照,可总是身为客人,隔了一层。祖父虽然宠爱有加,但终究做不到知寒问暖。唯有李妈妈,是又做爹又做妈地随时照应着,的确是费尽心力了。

两人正说着,青枝和碧蔓二人满脸喜色地跑进来,“四姑娘!府里接人的船队来了!您看,就在对面儿呢!”

沈天玑心头一喜,三两步跑到外面,顺着二人指点的方向一看,却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许多船只,中间一只足有五层高的楼船中有猎猎招展的幡子,上面龙飞凤舞写着巨大的“沈”字。

隔世而归,前世最后几年的凄苦黑暗,今生两年的悠闲恬淡,在这一刻都仿佛成了黄粱一梦,雁过无声,水过无痕。

待那船队逐渐靠近,沈天玑瞧见那船头上朝自己招手致意的两个人时,她的眼睛瞬间湿润了。

“是妍儿!果真是妍儿!”

沈天瑱激动地拍了一下沈天珩的肩,眼睛直勾勾盯着对面船头上身形纤弱而窈窕的女子。只觉得这船怎么行得如此之慢呢?

“高了不少,”沈天珩身姿挺立,颇有芝兰玉树的风采,亦微笑道:“果然长大了。”

“也瘦了!”沈天瑱却皱眉道,“也只得祖父,竟然狠心让妍儿在姑苏待那样久!”

沈天珩瞧他一眼,呵呵笑道,“晓得你与四妹妹自小在祖母房中一块儿长大,情分好得很!就不用表现得如此明显了吧?”

沈天瑱哼哼一声不说话,等到两船相遇时,他如灵猴一般第一个跳上去沈天玑的船上,本想着同小时候那般抱她一抱,可当他发现这位自小与自己一起吃一起睡的妹妹如今已经出落为娇丽明艳的大姑娘时,竟一时愣住了。

“瑱哥哥!”

却是沈天玑脱口喊出声,眉眼弯弯朝沈天瑱笑着,“好久不见,不知瑱哥哥的络子打得如何了?”

当年沈天玑瞧着编络子好玩,便也同李妈妈讨教学着编,沈天瑱看见了也想要学,却怎么也编不好。后来二人打赌,编的好的那个就给编的差的那个人脸上画一只乌龟,三天不许抹掉。沈天瑱回回比赛回回输,却总也不放弃。后来,这个编络子画乌龟的梗便一直在沈府流传着,成为沈天瑱毕生之耻。沈天玑离开京城去往姑苏那日,沈天瑱曾扬言,下次定也要在沈天玑脸上画一只乌龟!

不想,她这一走,就是两年。

沈天玑一语,让沈天瑱瞬间捡回了过去的亲昵。

“狠心的丫头!只顾着自己在姑苏快活,把我们都给忘了!”沈天瑱嘴上骂着,正欲同小时候般伸手拍向沈天玑的肩,冷不防沈天珩一把将他拽到一边。

“听李妈妈的信儿说,四妹妹才大病初愈,你动什么手?”他皱眉看了沈天瑱一眼,继而回头朝沈天玑微笑:“四妹妹可算回来了!”

沈天玑瞧着眼前五官精致身姿俊逸的男子,心头一阵称赞,也有一阵自豪,笑眯眯道:“三哥哥如今是名副其实的如玉公子了吧?”

沈天珩性情温和,少时被同窗好友们戏称为如玉公子。

如今听沈天玑此言,他扬眉一笑:“瞧着还是同以前一样顽皮!今儿若不是大哥临时奉召进了宫,我才不来迎接你这淘气丫头呢!”

作者有话要说:介绍家谱的。。

第018章膏梁锦绣富贵家

沈府迎接沈天玑回京的船队气派十足排场极大,沿着运河北行半日,便抵达了京城。

这半日里,沈氏兄妹自是有说不完的话,三个人在船中笑语连连,外头候着的青枝碧蔓等一干丫头下人也是高兴不已。

沈天瑱只比沈天玑大一岁,两人又是一起长大的情分,此次才自告奋勇来迎接妹妹,可如今他瞧着眼前这位比花儿还美的少女,总觉得有哪里不一样,却又理不清到底是哪里不一样。但他素来心思粗略,既然理不清也就不再理了,只好好与她说话就是。

沈天珩比两人都略长几岁,看问题自然比沈天瑱深些。他发现这位妹妹不止是脸长开了变漂亮了,更明显的是通身气质的改变。过去虽也伶俐讨喜,可因长辈兄长宠着,言谈举止间总有些骄纵蛮横。如今不过两载,瞧着竟是端庄聪慧落落大方的模样。那双清亮美丽的眸子,闪着慧黠灵动的光,又带着几分深沉稳重,竟是别样的动人。他心中也为沈天玑喝起彩来,只觉得他这嫡亲的妹妹比起府里其它几位妹妹来可是强多了,不愧是他们沈府的长房嫡女。

三人笑着互相问了两年近况,两位公子又免不了询问祖父以及四叔一家人的情况,沈天玑都一一作答。待沈天玑问起祖母的情况时,两人却有些含糊其辞。

待她再逼问时,沈天瑱才略带忧愁道:“祖母身子本是极好的,许是今年秋季来的太快,伺候的丫头婆子们也没注意,祖母就着了一场凉,老人家底子自然比不得年轻人,这半个月来纵有大夫时常来看,也吃了几副药了,但还是没有好转。祖母不许我们报给姑苏那边,大约是怕祖父和四叔知道了记挂。”

“既只是风寒,哪里有半个月都好不了的道理?”沈天玑皱眉道,“请的大夫可靠得住?”

“是太后姑姑从太医院请来的人,医术自是信得过的。”沈天珩宽慰道,“四妹妹也无须过于担忧,祖母如今年纪也大了,难免有些病痛,有太医院的人瞧着,总能好的。祖母时常挂念四妹妹,指不定四妹妹一回府,祖母的病就全好了。”

沈天玑点点头,但心中仍有几分忧虑。

三人正说着,外头就有人来报,说是船靠岸了。

一辆两乘大马车早就等在了岸边,那马车宝盖华顶,四角挂着流苏琉璃盏,气派又华丽。马车旁边立着个衣衫整齐光鲜的小厮,眼见着沈天玑走近,就在车前摆了个朱漆小凳,又擎起手臂好让她借力上车。

沈天玑心头感叹一番自家的排场,微笑着上了车。

马车辘辘而行,从南城门进了京都,沈天玑挑帘往外看,却见屋楼酒肆,鳞次栉比,街道整洁干净,行人熙来攘往。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俱是衣衫光鲜、神色和乐,叫卖声吆喝声不绝于耳,倒真是一副太平盛世的景象。又因是天子脚下,比起姑苏城来更添阜盛繁荣。

外头骑马而行的沈天瑱见沈天玑正看外面街道景象,笑道:“妍儿可还记得这条街叫的什么名儿?”

沈天玑想了想,道:“该是云华街吧?”

这里是京城最繁荣的街道之一,街中一座云华楼,是京中最有名的酒楼,京中勋贵公子,贵族小姐们,最爱在那里聚会吃酒。此街也因此而得名。

沈天瑱却呵呵道:“妍儿这回可说错了!这街原是云华街,今年咱们征北军大胜凯旋归京,走的就是这条路,如今百姓们管这里叫昭宁街。”

昭宁,是大昭安宁的意思么?倒也是个好名字。

马车走过昭宁街,又转了两道弯,不一会儿就到了一处幽静的巷子。巷子两侧都是一溜儿朱垣粉墙,里面深宅大院,树木蓊蓊郁郁,其中露出凌厉飞翘的檐角,雕甍画栋的楼台,一看就是繁华鼎盛之家的府邸。

转至正门时,眼前豁然开朗,却见一左一右两只威武高大的石狮子,后面是三间气势宏伟的朱红色铜钉大门,兽头辅首在日光的照耀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透着世家豪门的显贵之气。门上一只巨大鎏金牌匾,上面苍劲有力的“沈府”二字,正是当年书圣沈运之亲手所书。

这里就是她曾经住了十四年的家了。

时隔多年,重返府门,沈天玑忍不住心潮澎湃。

在苏府孤苦无依凄凉冷寂的日子里,她多想回到这个家,回到父母亲人的关爱宠溺之中,可她拉不下那个脸,最后竟是与府里断了来往,落得个被逼惨死的结局。

如今一切回到了最好的时候,她心头满满都是满足,只觉得,得此重生,实在感念上苍。

沈天玑进了府门,又换了一抬软轿,走过数道垂花门,轿子停下时,她还不及掀开帘子,就听得外头一阵脚步声,接着是一个中年女子带了几分哭腔的声音。

“我的儿啊!可回来了!”

沈天玑一听这久违的声音,眼泪就啪嗒一声掉下来了!

“娘亲!”

轿帘子一挑开,一对母女竟是丝毫顾不得在场众人,抱在一起就哭起来了。

林氏今年已是四十有四,但却保养得宜,瞧着不过三十来岁,又因掌管沈府内务多年,眉眼间颇有几分威严气度。她一身大红色缕金牡丹凤凰刺绣衫子,外罩一件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头戴金丝八宝挂珠钗,通体富贵,满身华丽,透着股稳重端方又精明能干的劲儿,不愧是沈府的当家女主人。

这林氏本就出自大昭四大望族的汝阳林府,十六岁就嫁给了沈和清,后来三个儿子相继出世,及至进沈府的第八个年头才好不容易得了个女儿,名唤沈天璇。不想世事难料,林氏宝贝到骨子里的闺女儿,却在一岁时因一场天花夭了,这林氏伤心的病了大半年。及至三十岁高龄时,又得了沈天玑,却真真是当命根子般疼着了。如今久别重逢,哪里能不激动?这会子却是连主母的端庄形象也顾不得了,只搂着女儿痛哭。

沈天玑则是因重生而来第一次见到母亲,再加上前世的愧疚,如今重逢,心头自是酸涩难耐,怎么也忍不住泪水。

这一来一回的,母女二人约好了一般,双双流泪不止。

几个贴身伺候的婆子丫头们百般劝慰,林氏才好不容易止了哭,只拉着女儿上下看了几遍,这才激动的一叠声儿道:“大了!大了!两年不见,我儿真是长大了!”

“女儿长大了,娘亲却是瞧着比以前年轻了呢!”沈天玑一边接过李妈妈递过来的帕子擦了泪,一边又笑道。

“我儿就会哄娘开心!”林氏笑着捏了捏她的手,忽然想到什么一般,眉目忽然失了笑意,边说话边拉着沈天玑往松鹤堂走去。

“你祖母这些日子病着,今儿她晓得你要到,精神头倒是好了不少,一直念叨着你呢。我晓得你一路劳顿,定然累了。我儿姑且忍忍,先去看看你祖母,再行歇息。”

林氏这话说得沈天玑倒是愣了半刻。

先去探望祖母本是天经地义的,可林氏这话却让她瞬间回想起,前世她贪玩任性,事事只顾着自己一个人开心,着实从未在意过这样的孝悌礼数。

若是过去,此刻她的确会直接回自己院中歇息,不愿意去探望祖母。可如今的她,却再不是那颗天真不识世事的心了。

只林氏不晓得,还用以前的思维来与她说话。

松鹤堂是沈府老夫人柳氏的居处,因今日沈天玑回府,柳氏早早就起了身,坐在了厅堂中央的金丝楠木嵌螺钿蝙纹雕刻罗汉榻上候着。四周簇拥了许多衣衫光鲜的丫头婆子。

那榻上铺了一层厚厚的猩红色金钱蟒毛毯,另有同色大引枕、薄褥等。老人虽发色银白,又是病着,这会子人逢喜事精神爽,脸色倒还不错。旁边两位衣着华贵的妇人正陪着说话,正是二房和三房的夫人。

沈老夫人不知是第几次朝门口探去时,正见大媳妇儿亲昵地拉了个娇俏美丽的少女进来。一时瞪大了眼睛,只觉得整个屋子都骤然亮了起来。

可不是呢,今日沈天玑穿了桃红色五彩线绣撒花对襟上襦,下着烟霞色绣满紫藤花百褶裙,眸光清亮,唇间含笑,顾盼生辉,衬着通身的娇艳色彩,可不正比三月春光还要来得明媚?

“祖母!”

沈天玑娇娇喊了一声,三两步走到榻边,拉着老夫人的手又欲垂泪。

柳氏亦是激动不已,上上下下端详良久,才抹泪道:“总算是把这丫头给盼回来了!”

“妍儿回府本是喜庆事儿,祖母您就别伤心了!”一直陪在沈天玑身边的沈天瑱笑道,“方才大伯母在外头就拉着妍儿哭了一场,如今祖母也哭,若是阖府上下的人都哭上一场,那咱们沈府可不真成水漫金山了!”

“竟说混话!”柳氏骂了一句,但言语间满是疼爱。她又拉着沈天玑的手,满目慈爱地问道:“这两年在姑苏可还好?”

沈天玑点点头,笑着回道:“好是极好的,只是时常挂念祖母、爹娘还有京城的家人。”

柳氏点点头,又问了些别的事情,沈天玑都一一作答。三言两语下来,柳氏只觉得这丫头竟比两年前懂事了不少,谈吐大气,进退有据,心中微微诧异。可转念一想,四丫头如今都十四了,明年就及笄了,比过去懂事些也是自然的。她沈府一门显赫,沈府的女儿就应该有这副气度。这么一想,柳氏心里头又异常高兴起来,瞧着沈天玑的眼里也更添满意和怜爱。

说到一半时,屋外有人来回说大姑娘和六姑娘来了。

话音刚落,就见一个身穿连枝红牡丹刺绣镶边橘黄交襟上襦,抹茶色灯笼裙的少女进了屋,这少女约摸十五六岁,梳了个小双髻,发间别着几朵簇拥在一处的嫩黄色丝绢海棠,容貌已然长开,透着少女初成的清丽和端庄。这女孩儿正是沈府天字辈的第一个姑娘,二房庶出的沈天姒。

沈天玑自小在府中颇为任性骄纵,与府里的姐妹们关系不过泛泛。沈天姒又系二房庶出,更是为那时的沈天玑所瞧不起。这两年沈天玑不在府中,沈天姒总觉得上头没有了压着她的人,倒是自在多了。如今再次见到沈天玑,心里着实谈不上多高兴。

这会子她和六姑娘沈天婵二人对长辈们行了礼,礼貌性地问候了沈天玑几句,便回到二夫人身后站着了。

六姑娘沈天婵年不过九、十岁,乃三房所出,亦步亦趋跟在沈天姒身后。一身月白色小袄,肩背处绣着雏菊叶纹,下着雪青色百褶裙,梳着丫髻。五官清秀,一双眼如清泉一般透亮。两年前太小,她对这位府里地位最高的四姐姐着实没太多印象,这会子一双黑白分明的眼将沈天玑瞧着,带着几分天真和好奇。

沈天玑见她那双透亮的眸子,心中倒是生出几分喜欢来。

“怎么不见五丫头?”柳氏问道。

一旁立着的婆子回到:“说是同清姑娘一起去了别庄了。”

“清丫头来了府里了?我怎么没听说这回事儿呢?”柳氏好奇道。

“不是柳府的那位清姑娘。”那婆子犹豫了片刻,略压低了声音,这才续道:“是前儿不久二老爷收的干女儿,西风巷搬来的,叫宁清意的。”

  如果觉得盛世独宠之天玑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镜鸾沉彩小说全集盛世独宠之天玑三生烟火一世迷离乱世绝宠辰晨若梦贵女娇宠记,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