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伊人睽睽作品青山见我多妩媚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朝中民间传得风言风语,都用一种怪异的眼神看定王殿下。定王与太子面不和,心更不和。太子出事,众人的第一个怀疑对象,就是定王。然他们只是怀疑,没有证据前,无人敢把矛头指向定王。朝中还有传言,程太尉不过是代定王受过

当夜大雾,定王离开东宫,刚在自己宫殿中眯了不到一个时辰的眼,再次被叫起。宫中灯火曲折如龙,张桐衣衫不整地赶到东宫,竟在前殿看到一群道士摆着拂尘在宫殿游走,说定魂啊招魂啊之类听不懂的话。他简直以为自己来到了哪个坑蒙拐骗的巫师圈子里,就见青铜鼎烟雾缭绕,烟雾丝丝缕缕地飘荡在半空中,鼎后,他的父皇也着道士服,坐在蒲团上听道士们念叨着听不懂的话。

道士们卖力十分,皇帝陛下打扮和他们一样,目光平静无比。看似认真,却又像是出神。众人皆不知道这位陛下在想什么。

定王无法批判他父皇把东宫弄得乌烟瘴气,他只请了安,就进后殿见太子了。

进了殿中,满殿皆是凄艾的啜泣声。定王披着厚氅,一路穿梭过他们身边,到了床榻边。太子妃抱起一儿一女,让出了位子。定王跪于榻边,握住自己这位兄长的手腕,提醒他自己到来。

定王此前得到的话,是太子已经不好了,要见他一面,他才急忙赶来。

眼下张桐跪在地上,身后是诸位皇子。太子排名第一,二皇子与四皇子不顶事,张桐排三,张染排五。如今张染与诸皇子跪在一起,诸位兄长一起照顾这个体弱多病的弟弟。而跪到最前方,握住太子手腕的这个人,居然是一直和太子不和的定王。

张桐看着病榻上眼窝深陷发青的兄长,看他眼睛努力地睁着,唇角不住地抖。太子妃让人用参吊着太子的命,太子撑这口气,撑得颇为辛苦。张桐何曾看到他这位兄长这么狼狈的样子?太子是一国储君,什么时候见他们,不都是又君又兄的做派?

太子微微转过脸,看向张桐,吃力道,“你来了”

张桐眼中的泪几乎落下,“殿下”

“叫我阿兄吧,我们已经很久没这么说过话了。”太子话说得很慢,断断续续,每一句都要想好久。他跟自己的身体做着斗争,拼命想再多点时间,再多说几句话。他对张桐露出笑,“一声‘殿下’,我们之间隔了多少东西啊。”

众位皇子眼圈纷纷红了。

“我知道不是你要杀我,”太子眼神微飘,喃喃自语,“你从小就脾气好,从小就别人说什么,你就应什么。你昔年宫中有宫女忤逆你,我说杀了,你还不忍心,偷偷放人出宫你连一个下人都不舍得杀,我不相信你会要杀我这个兄长。”

定王声音哽咽:“我从不想杀你。你是我兄长,我从没有过杀你的念头”

太子淡声:“你没有,别的人有。”

他猛地探身,反手抓住张桐的手。他用力极大,眼睛几乎从眼眶中突出来,为了这口气,他声音都大了,“你现在还对程太尉毫无提防?!你还觉得他是好人?!他也曾是我老师,你且看看他如何待我!你就笃定他不会对你下手吗?!三弟啊,你还不清醒吗?!与虎为谋,你还看不出他的狼子野心吗?!”

定王大恸,说不出话。

他一遍遍被程太尉所打击。从李二郎之事开始,到太尉在城中练兵,再到这次的刺杀太子的喝问在头顶,张桐跪坐下去,浑身冰冷,默然无话。

太子已经又失力,再次倒回了榻上。他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如窒息般。张桐看他唇在动,忍着悲痛之意,将耳凑到他发白的唇边,听到他磕磕绊绊地说,“你动不了太尉你、你要忍你放过李二郎别动他就让他在墨盒待着你不会失望的李二郎从没让孤失望过你、你要想办法拉拢他李二郎是人才比其他人有用的多三郎,这是阿兄唯一求你的。其他事都随你做主意了。你答应我吗?”

张桐眼睛赤红,哑声,“喏。”

“三郎你、你要好好的为国为民,为千秋,为万世你别被人蛊惑了你还记得我们小时候一起读书么那时候我母后还活着,我央求她,让我和你偷偷溜出宫。咱们在长安街上走,看杂耍啊,观夜火啊,还听人说书五郎总是生病,咱们出去了好几次,他都赶不上然后你背诵,我提笔,把外面说书的内容誊抄给五郎看五郎还不喜欢看,把我和你冷嘲热讽了一顿五郎从小就那个脾气,到现在还是这样我们把他揍了一顿到现在,我有时候,都很想揍他啊”

张桐喃声:“我也想揍他可是他身体不好”

“所以你要照顾他别人都说我们皇家没亲情有的话也是一瞬可是我怎么,就记得那么多我们小时候的事呢小时候多好啊一起读书一起玩耍一起骗人小时候”

他的声音弱了下去,再也听不到了。

张桐握着太子的手,也感受到了那渐渐逝去的生命。

他心神恍惚,恍觉人生是一场大梦。他和自己的兄长斗了这么多年,兄长临去时,却说了很多他们小时候的事。原来那些往事兄长曾经念念不忘,原来兄长将剑锋对着自己时,也会手抖。

二十来年,恍恍过去下一个二十年,又是谁生,又是谁死呢

那些小时候的笑声,那些尖锐的语言,那些擦肩而过的马车,那些见到对方就烦躁的情绪统统的消失了。

万千国事,人已了去。兄长死后,谁还会记得他?!

定王张桐漠声:“太子去了。”

话落,满殿大哭声。

定王如纸人般,摇摇晃晃地起身,走出宫殿。他站在前殿门口,看到道士们还在作法,他父皇还在冷漠地坐着。内殿的哭声传到这里,这一瞬间,张桐从父皇面上看出了沧桑痛意。

皇帝陛下转过脸,冷冷地看着他。

张桐一身委顿,情绪低落。

陛下说:“皇位给你。你记得这是谁家天下,记得你兄长是怎么死的。”

张桐跪下,给他父皇磕了头。他听到耳边道士们的作法声越来越远,听到了甩衣袖的声音。他再次抬起头时,泪流满面,前殿已空,他父皇已经走了。张桐抬头,望着殿外的星辰。

星辰满空,银光时明时暗。沉夜清清静静,一边是人间的哭丧,一边是星光的流转。一切都会逝去,只有星海无边。星星从古至今,穿越无数年轮,到达他们的眼底。星光铺天,地表清亮,一切皆是命数。

在万星俯照的此刻,太子过世。

太子的丧事办了一个月。一月后,皇帝退位,将皇位传给了定王。朝中大呼新朝将至,人人感念圣上之心。定王张桐接过圣旨,转身时,程太尉带领百官拱手相贺。

程太尉笑道:“陛下,恭喜。”

定王心中若有刀锋,锋锋向着程太尉。看到程太尉,他便想起太子。那些已经成为过往,自己登基,朝中再无人能压制程太尉了。他看到旁边老态龙钟的御使大夫,再看眼笑容可掬、似乎一脸真切的丞相,便知道朝中的风向变了。程太尉彻底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太子身死,程太尉是其中大功臣。程太尉还是自己这边的人,所有的人都看着,难道这位新朝陛下,能做什么寒人之心的事吗?

张桐微笑,一手冷、一手热地扶起了躬身的程太尉,轻声,“国丈多礼了。”

程太尉露出笑,满意张桐的改口。

时长一月,先皇终于做了太上皇,并在新皇登基后,就带着众道士们离了长安,要从终南山开始寻访仙迹。新皇给太上皇派了无数兵马保护,其余的也没什么的了。先皇有多荒唐,众人早已见识。众人早有准备太上皇离京是要寻找仙迹,对此也没有异议。

新皇成了太子被刺一事的利益受益者。太子遇刺一事,也处罚了几个带头之人,就随意结了案。人人像是都得了遗忘症,没人再去说先太子如何如何。

新皇登基,一系列事都要重新商议。按照程序,驻守外地的军队都要回京来,向新皇表忠心。程太尉在朝中提出此议时,得众臣复议。新皇却仁慈,说等元日时再召军进京。现今不过五月,战事吃紧,便不劳累诸将来回奔波了。

此时南方战役四起。

先皇辞位,民间震动。太子过世,定王得位。民间不知道演变了多少闲话,连郡国诸王都观望着,对新皇持诚惶诚恐的态度。诸王试探着问是否要进京,都被新皇用元日作借口推辞了。大家纷纷说新皇仁善,民间一些倭匪,却开始借机生事,揭竿起义。

以徐州的郑山王为首,郑山王一呼百应,南方大乱。

新皇焦头烂额要处理南方战事时,朝中大臣们正在对付闻家。闻家被得利益的程家打压,程太尉开始清算旧日之账。闻家在朝中,颇有过街老鼠的地位。程太尉将矛头也对上了宁王,言宁王与旧太子私下不知做了多少谋害新皇的事,新皇定要警惕。

程太尉网了无数莫须有的罪,都加到了宁王头上。

新皇在廷议上大怒,言宁王无罪。

私下里,程太尉劝说张桐,“陛下,您莫要太心软了。旧太子一行人,昔日如何针对你,你都忘了吗?”

张桐嘴里发苦,道,“让宁王回去平陵就好了”

程太尉说:“宁王非池中之物,绝不能给他反扑的机会。”

张桐根本压制不住程太尉,他这个皇帝,当得颇为辛苦。若非江三郎还能帮他出谋划策,他真的不知道这个皇帝到底是谁在当。程太尉众人在朝上一日日抨击宁王,新皇却迟迟不肯下旨。程太尉等人愈加嚣张,某日朝会上,竟当着宁王的面,数落宁王数罪,要求宁王自己认下来。

宁王张染淡漠地听着。

对方臣子执笏而立,说的口若悬河,似乎宁王挖了他祖坟一般。

张染漠然而听,皇帝已经听得站了起来,斥责那位臣子胡言乱语。张染目光冷冰冰地看着对方,他这种阴鸷的眼神,看得对方往后退一步,咽口唾沫,“殿下、殿下你要干什么?莫非老臣说的不对,你还要上前动手不成?”

张染客气道:“我一步也不动,也不会对你动手。”

“但我一样对付得了你们。”

天边炸雷轰响,电光照得殿中大亮。亮光在天边交织,乃是无雨之雷电。

“殿下!”

“五弟——!”

众人惊叫声中,宁王抽了旁边侍卫腰间的长剑,果决地刎向自己的脖颈。鲜血漫流,映着他倨傲的、带着讽意的眼睛

雷电乍亮。

李家中,闻蝉姊妹在府上挑选粽叶。闻姝教妹妹怎么包粽子,说道,“马上到端午了,你姊夫最喜欢吃这种小粽子了。他”

电光飞下来,弥漫四空,像是从天边扑入湖中。

闻姝忽然停了口,手上的玉镯无故从腕上脱落。

砰——!

响声清脆,绿玉碎开。

第132章 109

宁王殿下当堂自刎,剑上寒光震住周围一众大臣。多少大臣被这位殿下的决然骇得脸色大变,连原本神色如常的程太尉,在看到宁王殿下横剑于脖颈时,都忍不住神色微瞠,不由自主地往前了几步。

幸而能在御殿前护卫的宿卫军们反应都很快,血溅了出来,他们也及时上前夺过了剑,救了宁王一命。

皇帝陛下从席子上站起,赤红大带蔽膝撞开了身前方案,他几步到了倒在地上的宁王面前。他想到了之前的太子,不觉身子颤抖。好像看到自己的兄弟们一个个都被这样逼死——一个个!全都不能幸免!

自己坐稳这个位置,难道必须要踩着他们的鲜血么?!

红色血丝瞬间漫上了这位年轻陛下的眼底。

陛下发抖的手抱住宁王,声音沙哑大喊,“侍医!侍医呢!让宫中侍医们都过来!谁不过来朕杀谁!”

他抓着青年冰凉的手,另一手重重压住对方大失血的脖颈。青年气息微弱地躺在他怀中,双眸微眯,明明呼吸已经很弱了,却用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看着他。皇帝陛下勉强露出安抚的笑,他比宁王张染本人还要紧张,不断地重复,“没事的,没事的!你不会有事!朕不会让你出事的!”

程太尉等大臣一脸凝重,有大臣颤声,“何至于此?!”“宁王殿下实在是、实在是”

若是闹出当殿逼死宁王的笑话来,他们这几个臣子,还如何有脸面待在朝堂上?!即使陛下不说,他们也会辞官退去。恐怕就连程太尉都要大受其害

此日朝会仓促中断。皇帝陛下没有心思跟众臣扯嘴皮子,直接上辇回后宫,命侍医前来救宁王殿下。

没有雨点,天边却炸雷无数。

长安城中多少黎民百姓仰起头,神色凝重地看天上的雷光。忽听“驾”声,打眼看去,街头出现了一位骑马女郎。女郎驭马,直走路中间皇亲国戚才敢走的大道。她驭马极快,天上雪亮电光刺下来的瞬间,她就骑着马,从街的另一头,跃过了这一头。

拐弯的时候撞上执金吾,几人差点与高马撞上。女郎驭马从他们头顶飞跃而过,马发出嘹亮振奋的嘶鸣声。四蹄飞溅,跑得更加快了。

闻姝骑着马,一路往未央宫赶去。

她行在电闪雷鸣中,握着马缰的手不住加力。上身伏在马上,却只想快,更快一些。她听不到四周的声音,眼睛只能看到前方。她脑海里不停地想起方才在妹妹家中得到的通报。

黄门哭丧着脸跪在她面前,她当时差点就踹下去了。

张染怎么会出事?!

他怎么会?!

他怎么敢?!

“吁——!”宫门前,闻姝下了马。下马眼黑的刹那时间,她咽下去喉腔里的铁锈般血味。递了玉符腰牌之物,黄门早已等在宫门后相迎。宁王妃进宫,他们忙去牵了王妃的马,领王妃一路往后宫去。

闻姝进了宫,过了甬道,直奔自己的目的地。

听到她来,皇帝定定神,亲自出来。他才称呼一声“五弟妹”,他的五弟妹就寒着脸与他擦肩而过,往后方宫殿大步走去。其身上的凌厉之势,让皇帝都往后躲闪了一下。内侍正要呵斥,好脾气的皇帝陛下摆了摆手,示意宁王妃从来就这个样子,不要紧。

闻姝走入内殿时,再路过宁王的母亲王美人。她依然是脸如冰霜,走得飞快。带着一阵小风从抹泪的王美人身旁经过,空气好像都随着她的经过而结了一层冰。宫女们目瞪口呆,王美人倒是如皇帝一般,早习惯了自己儿媳妇的这个脾气——早年她也很生气,觉得闻姝眼中没有自己。不过闻姝对她儿子极为用心,又为宁王生儿育女

王美人忽然想起来,问道,“对了,阿姝进宫了,怎么没把阿糯带进来?”

宫女招来一路尾随、跑得喘着粗气的内侍,内侍上气不接下气地答,“王妃将娘子交给舞阳翁主了,她说让舞阳翁主照顾娘子两天。等她闲下来了再说。”

王美人愕了一下:怎么就把阿糯交给小蝉了?

小蝉才多大?!

在王美人的眼中,闻姝的妹妹闻蝉,一直是个非常漂亮、性情柔软的小美人。从小到大,小美人一路美到大,被一众人宠得天真无邪。连嫁人都嫁得好,嫁给了她表哥,她表哥和她父母一样,可劲儿宠着她。就这样的小美人,不管活多大,看起来都年纪小,都不经事。

况且闻蝉也没有生养过。

阿糯又只有三岁舞阳翁主能顾得来?

王美人心忧,简直想立刻命人出宫,把自己的孙女带回宫,自己亲自抚养。然她的命令才到口边,便想到如今一团乱麻的状态。所有人都一堆事务缠身,新皇刚立,百废待兴,谁也不知道下一个倒霉的是谁。这个时候,也许不那么重要的舞阳翁主身边,才是最安全的。

罢了,就让那个小娘子照顾他们家阿糯两天吧。

  如果觉得青山见我多妩媚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伊人睽睽小说全集重生之我的侍卫大人我的锦衣卫大人我把男主千刀万剐庶女青山见我多妩媚女主我们来谈谈人生名门闺秀与杀手嫡女之花开富贵宠妃重生小户史怎敌她千娇百媚我可能没有演技她从瑶光来师叔你这样很容易失去我却爱她嫁给暗恋我的路人更爱美人纤阿,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