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金波滟滟作品浮生小记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可是两万石粮食怎么办?”卢八娘问。

“没关系,我有办法。”董夫人很肯定地回答卢八娘。

卢八娘满意地笑了,“我们去见见表妹吧。”

董夫人犹豫了起来,“”祺娘从小没见过外人,也没出过院子,见了外人恐怕会慌张,再者,我也怕她冲撞了王妃。”

“自家表妹,哪有什么冲撞不冲撞的。”

董夫人也明白淮北王妃一定要亲自见见祺娘,便先回去换了被茶水弄湿了的衣服,“还要请王妃移步。”

卢八娘随着董夫人进了薛府后院一处非常偏僻的地方,在修建得非常精致的小院子门前留下了所有陪同的人,走进其间后就见到一个女孩。

一眼看去,这是个非常漂亮的姑娘,乌发如云,远山眉,一双眼睛如儿童般的清澈,身形纤细,体态袅娜。特别之处就是在冬季她还拿着一把扇子,掩住了口鼻。

由于第一次见外人,祺娘看到卢八娘后便像一个小孩子一样躲到了董夫人身后。“过来给王妃行礼。”董夫人拉过那女孩,“这是齐王府上的十七表嫂,先皇钦封的淮北王妃。”

“给王妃请安。”女孩敛衽行礼,虽然还在害羞,但举止却挑不出错来,一看就是正经学过礼仪的,只是声音略有些怪异,大约是她的缺陷造成的。

卢八娘答了礼,眼睛向屋子里只一瞥,就将一切尽扫眼底。小屋收拾得很雅致,体现了主人的情趣,两盆洁白的水仙花散发着幽香,案几上摆着文房四宝,一卷卷的书堆得很高,有一卷摊开着,应该是她们进来前正看着的。窗前放着一张琴,架子上有画轴、棋子,还是个才女呢,只可惜了。

祺娘第一次给外人行礼,虽然按先生教的动作一丝不苟地做了,但心里却很紧张,一张脸已经成了桃红色。拿着纨扇的手也略略有些抖,下意识在把纨扇更紧地贴住了唇,只恐别人看到了她的嘴。

卢八娘拿出了准备好的一块玉佩,递到了祺娘手中,“拿着玩吧。”

这就是说淮北王妃已经看中了祺娘。董夫人一时间百感交集,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最后拍了拍女儿说:“我陪王妃说话,你也别总是看书,多歇歇吧。”

回到了厅里,董夫人才向卢八娘说:“王妃,我只恐现在是做梦,真的能行?”

“不碍的,只要有两万石粮食,王爷那里我去说。”卢八娘保证,她本人也并没有太在意,兔唇是很常见一种畸形,根本不会有什么不吉利的影响。在前世做了手术基本就同正常人一样了,只是在本时代就没有那样幸运,大部分畸形的孩子都被弃养了,只有极少数的人活了下来。

可就是活下来的,也会生活在痛苦之中,他们被社会排斥,男人不能出仕,女人就更惨,哪家也不会愿意娶这样一个怪物!

特别在士族大家,因为要面子,更不会承认有这样的孩子。祺娘之所以活下来,是因为她有一个在薛府做女主人的生母,但董夫人所能做的,也只有保障她优渥的生活,其余的就连给她一个堂堂正正的身份都不可能。

董夫人的内心其实还在激烈的斗争着,一方面,她希望女儿嫁出去,女人只有找到夫家才有真正的归宿;一方面,她又非常担心,女儿这个样子,将来在夫家如何立足?但她已经掉进了淮北王妃的陷井里,根本不可能再爬出来了。

做为女人,董夫人明白淮北王妃的心思。王妃并不想淮北王纳侧妃,可是她又阻止不了,所以就希望纳一个对自己没有威胁的侧妃,祺娘就是最好的选择。当然这也是祺娘的机会。

这样想来,祺娘进了淮北王府,王妃肯定不会苛待她的,当然也别指望王爷的宠爱——但这些对祺娘已经足够好了。而且自己也可以教祺娘一些办法,让祺娘想办法有一个孩子,那么自己就是死也瞑目了!

至于两万石粮食,董夫人并没有特别放在心上,家里有多少粮她当然有数,拿出两万石给自己生的小女儿作嫁妆,是完全应该的。丈夫虽然小气,但她一定要坚持,为了小女儿区区两万石粮食完全是值得。

于是两个女人背着各自的丈夫作出了决定,并且迅速商量好各种细节,尤此可见女人们真想做什么事,执行能力一点也不比男人差,而且她们又能注意到每一个细处,一应的事情很快计划得当。就连祺娘的出现对外的口径也准备好了,她从生下来就患弱症,道士批了命说她一生不能见父母夫婿以外的人,而且还预言她到十八岁身体自然会好,也会有天定的姻缘。

现在祺娘满了十八岁,就如道士所说的身体好了起来,而且淮北王正要在薛家纳侧妃,这正是上天注定的命运。祺娘不但能成为亲王侧妃,还能重新得到了她应该得到的排行,正好也是行六,薛府原来行六的出嫁女改为行七,以下的女孩都依次向后挪了一下。

董夫人又特别要卢八娘答应,将祺娘身边侍候的人都带到淮北,仍然在祺娘身边照顾,保障她的女儿过着优越的生活。至于祺娘的吃穿用度,董夫人自然会为她带去一辈子吃用不尽的财物。

卢八娘慨然应诺,又保证淮北王府对祺娘的供给只仅次于自己,一定会高于别的侧妃。

两人甚至还讨论了成亲时的每一个过程,好在这时候女人出嫁时习俗要用扇子遮住颜面,这样就能保证祺娘的容颜不会被别人看到。到了淮北王府,却扇诗、行礼敬茶之类的完全免掉,祺娘也不必按日子出来请安,王府再为她准备一个独立的院落,只要不见外人,祺娘的缺陷永远都会是秘密。

差不多董夫人提出的所有要求卢八娘都同意了,最后卢八娘只说了一句,“只要表叔和表婶同意陪嫁两万石粮食,我们就可以写下婚书,将王爷留在我这里的请封侧妃的折子发出去,最快能在年前得到京城里的回复,年后送嫁妆,送嫁。”

想到祺娘会有亲王侧妃的封号,董夫人说不出的激动,她这一生再无憾事了,于是她勉强控制住自己的兴奋,说:“今天我就与刺史说,两万石粮食做嫁妆一定没问题!”

第六十五章 签定婚书祺娘请封益州生变春煊报效(一)

卢八娘见董夫人这样痛快地答应了两万石粮食,心里未免有些后悔,自己要的太少了!没想到薛家地处贫瘠的楚州,竟然有这样的家底,随便就能拿出两万石粮食。也许应该要三万石!

但是卢八娘自然不会出尔反尔,知道薛家有粮也是很重要的信息,将来她要是需要用了,总会有办法弄来。她笑着告辞了,总要给董夫人和薛刺史沟通的机会,毕竟两万石粮食,可不是个小数目呢!

卢八娘走后,董夫人准备了酒食,又叫了歌姬舞姬,将薛刺史请到自己的院子。夫妻二人饮酒说笑,见丈夫心情正好,董夫人挥退了身边的人,便将祺娘的事慢慢说了,“淮北王妃手里便有淮北王请封侧妃的折子,我已经看过了,只要添上祺娘的名字,折子就从我们这里发出去,年前祺娘就能得到封号。”

“什么?你将祺娘的事告诉了淮北王妃?难道不怕丢人吗?”薛刺史听了消息非常震惊,不过他震惊的是祺娘的秘密没有保住,“当年我就说不能留着祺娘,可你一定要留,多丢人!”

“怎么说都是从我身上掉下来的肉,丢不丢人我都要把她养大,现把她嫁出去,将来也同别的人一样能享受到子孙万代的香火,我就是死了也瞑目了。”

董夫人一向很温顺,只有在谈到祺娘时便就带了一种执拗,薛刺史也早就知道她的逆鳞,又听董夫人一一说了她想好的细节,能将祺娘的毛病瞒住众人,于是便不再多管,“随便你,多给她些陪嫁送到淮北王府也好。”

“那自然,我的东西多分给祺娘一份,谁也说不出什么来。”董夫人嫁过来时董家还没有破落,自然带着十里红妆,又做了这么多年的薛家当家夫人,手里的财物自然丰厚,她心里也有了规划,只是两万石粮食还是要通过薛刺史的,“现在淮北王妃要祺娘带过去两万石粮食,才肯答应,我想我们家坞堡里粮食足够多了,不如就…”

“啪!”的一声,薛刺史把手中的杯子扔了出去,砸在墙上,碎成了一片片,酒水沿着墙壁蜿蜒流下,“两万石粮食!不行!”说毕拂袖而去。

董夫人猜到了薛刺史会反驳,但没想他会这样决绝,一点也不念夫妻之情。她让人将酒席收了,躺到了床上,整整想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没有起来。

前来问安的儿媳妇们听说婆婆病了,马上请了医生,又让人找来丈夫,忙乱了半响后,医生只说是肝於气滞,开了一副药马上熬了,可董夫人坚决不吃,这时大家才发现她从昨天就水米未进了。

很快,出嫁的女儿也被找了回来,又有人把董夫人最喜欢的孙子孙女们带进来劝慰,可是不管怎么样,董夫人只是闭目不动,一心求死。

到了这个时候,儿女们都明白肯定有什么事情发生,很快大家就都知道了。

薛刺史也被牵了进来,他对相伴三十多年的夫人还是有感情的,又有三个嫡出的儿子,怎么也不可能真让夫人绝食而死,但是他也很无奈,向着孩子们说:“两万石粮食!祺娘的样子你们见一见,淮北王怎么能和她生儿子,所以两万石粮食就这么白扔了,你们说,我能答应吗?”

确实,如果不论九娘十娘十一娘哪一个嫁过去,总有希望得了淮北王的喜爱,如果生了下了儿子,将来继承淮北王的爵位也是可能的,最不济也能封个爵位,对薛家极有好处。但是祺娘嫁过去,只能得个名份,淮北王肯定连她的屋子都不会进!

所以大家都认为父亲是对的,便轮流来劝董夫人。

董夫人之所以这样坚决,也是经过了一夜分析到了现在的结果。家里知道内情的人对祺娘都冷心冷意,祺娘年满十六后,她就曾想办法把她嫁出去,可是丈夫儿女们都反对,她也怕祺娘到了夫家日子不好过,就默认了。

可现在淮北王妃已经许出了侧妃之位,她无论如何也要给祺娘争到手!不就是两万石粮食吗?家里又不是拿不出来!于是面对所有劝说之词,她一律不开口,当然也不吃饭,不吃药,十足要寻死的样子。

卢八娘居住在薛府的客院,虽然没听到什么消息,但只从刺史府上人来车往的就断定董夫人正在为祺娘争取两万石粮食做陪嫁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薛家就是再财大气粗,两万石粮食也不是小数目,以薛刺史的个性看,根本舍不得拿出来。

但在这种时候,卢八娘要做的只有旁观。她看起来什么也没有发现,依旧在客院里从从容容地带孩子,与楚州上层的女眷们联络,间或看看用首饰换到的粮食以及淮北军的船队把粮送走。

其实卢八娘心里是非常焦急的,自从祺娘出现后,她原本非常痛苦非常难熬的日子过去了,现在的她一心要将祺娘为司马十七郎娶回家。只要想到司马十七郎将要与祺娘欢度良宵,她所受到的所有苦难全都有了回报!

董夫人怎么还没有搞定薛刺史呢?战斗力实在太弱!

过了两天,卢八娘甚至有些后悔了,她不应该要两万石粮食,而是只要一万五千石就行了,或者一万石,只要比五千石高一些就能说得过去了嘛。她恨不得马上跑过去告诉董夫人,自己是可以给她打个折扣的。

当然,对人性无比熟悉的卢八娘知道她不能这做,如果现在降价,反倒可能把这件事搅黄了,她只有继续撑下去。

不过,卢八娘虽然患得患失,但平心静气地再分析一次,还是得出了原来的结论,董夫人一定会让薛刺史答应的。她自己成了母亲后,就知道了母爱的伟大,董夫人是宁死也会为她生来就有缺陷的最小的女儿争得最好的结果!

卢八娘的猜想与实际情况实在是太相符了,相符到她自己也没有料到。

三天没吃没喝的董夫人终于以死把儿女们都吓住了,所有的孩子又都反过来劝薛刺史,“父亲,母亲就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祺娘毕竟是我们的亲妹妹,就用两万石粮食给她换个侧妃的封号吧。”

“北边胡人那么凶猛,淮北王也未必真能在淮北立住脚,薛家就是有了一个能得宠的侧妃,结果也不好说。把祺娘送去,留在家里的几个妹妹还可以与别家联姻,楚州要求娶薛家女的人多着呢,而且有了淮北王侧妃,剩下的妹妹们身价也会又高了。”

“要么把祺娘和九娘一起嫁过去,九娘生了孩子就算是祺娘的,这样两万石粮食也就不用白白浪费了。”

“父亲,如果家里的粮食不够,我们姐妹每人拿出两千石粮食,再让三个嫂子凑上六千石,家里再拿出一万石给淮北军。母亲再这样下去可能就会真的…”

薛刺史其实也被老妻吓到了,真没想到她真一心寻死。到了这个时候,他也知道不可能真让老妻死掉,毕竟是五个,不,六个嫡出子女的母亲,如果就为了两万石粮食与自己生气不活了,将来儿女会怎么看自己这个父亲呢!

可是两万石粮食,还真不甘心!

薛刺史讨厌死淮北王和王妃了,他们到了楚州,淮北王天天鼓动楚州人去淮北收复故国,把楚州年青人说得都心动了,虽然最后真跟着他去淮北的人不多,但总归还是在楚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而淮北王妃呢,拿出从京城带来的首饰换粮食,哄得家里所有的女人个个被那些个金银珠宝迷瞎了眼睛,最后还是他力挽狂澜,硬是压下了三分之一价格。

本来算好将一个庶女嫁过去,是一步好棋,没想到现在又弄成了这个样子。薛刺史叹了一口气,突然灵光一现,有了一个新主意,看看身边的儿女,并不说出来,而是挥挥手,“你们别在这里添乱了,去告诉你们的母亲,就说我答应了。”

董夫人被女儿扶起来喝了半碗粥,便硬撑着起来,换了衣服,盛装打扮,让人写了婚书,拿到薛刺史那里盖上印鉴,扶着两个丫头去了客院。

卢八娘正抱着旭儿在庭院里看腊梅,听到通传,明白事情成了,立即摆出一副悠闲的样子出门迎接。

果然董夫人先是笑着逗了旭儿几句,就拿出婚书来,“大人已经同意了,王妃看看可不可以?”

各项条约在婚书都写得很清楚,包括薛家陪嫁两万石粮食,薛刺史的印鉴也没错,卢八娘点头收下,将自己这边的婚书也让人写好,二人交换后又拿出了司马十七郎留下的请封折子,在上面添了祺娘的名字,干脆直接交给董夫人,“还麻烦表婶将折子通过官驿送到京城。”

白纸黑字,一清二楚,两人都放下了心。

卢八娘免不了关切地问:“看表婶面色不佳,是不是身体欠安?”

“夜里着了凉,病了两天,不过现在都好了。”董夫人笑着说:“今天身子好了些,就赶紧挣扎着过来,就是怕耽误王妃的事呢。”

卢八娘确实要走了,她的首饰已经卖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她只等定下侧妃的事就抛售出去,然后就要回淮北大营了,她必须回去过年,“既然事情已经定好,我就择日回去了。”

“也好,淮北那边是离不得你的。”董夫人踌躇了一下,“原本不应该再提,祺娘是我身上掉下的肉,偏她又生下来与人不同,我难免多疼她几分,但其实我哪里能不心疼儿孙呢,薛礼的亲事还请王妃帮忙。”

第六十五章 签定婚书祺娘请封益州生变春煊报效(二)

对于董夫人这几天的付出,卢八娘有充分的估计。两万石粮食,不只是值几千万钱的东西,在乱世中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即使董夫人是薛家的掌家夫人,但只限于内宅的她还是不如卢八娘深刻认识到这些粮食的价值。

看到董夫人憔悴的脸,生过孩子的卢八娘心软了,她被母爱打动了。“我这就给伯父和父亲写信,请他们看看家里有没有合适的女孩。不过这种事情,我一个出嫁女肯定不能拿主意的,只得看长辈们的意思了。”

“这便好,如此就多谢王妃了。”卢八娘虽然没有直接保媒,但她的信也是非常有用的。

卢八娘肯为自己写信,董夫人投桃报李,指了指旭儿告诉她:“嫡长子养大了,就是你一辈子的依靠。”

董夫人有底气要来两万石粮食的依靠正是她为薛刺史生了三个儿子,卢八娘点头表示明白了。然后她客气地向董夫人辞行,“我明天就打算回淮北了。”

婚书已经换好,董夫人也不再虚留,便说:“我回头让人送点路上用的东西过来。”

正说着,刘家夫人,也是董夫人的长女,司马十七郎的大表姐过来了,一身的锦绣华服,头上戴着几样光彩夺目的首饰,正是从卢八娘这里买的,说是要在明天为卢八娘设宴送行。

卢八娘从来都是极敏感的人,她立刻体会到了这里的恶意,楚州所有的人都知道她的首饰全部卖光了,现在请她赴宴恐怕就是为了看她的笑话?

参加隆重的宴会,却连首饰都没有一样,在穿金戴银的女人中间该有多尴尬!刘夫人这样做是因为自己坑了薛家两万石粮食?

参加宴会的人中也许有不想看笑话的,但她们一定也想知道淮北王妃最后会以一种如何的情况离开楚州吧。卢八娘微微一笑,不管今生还是前世,想看她笑话的人一直有,只是她还没有被别人看过笑话呢。

董夫人当然也明白大女儿的心思,便抢先笑着说:“淮北那边没有王妃哪里能行?王妃急着回去呢,宴会以后总有机会的。”

刘夫人却极热情地笑道:“这场宴会是我们大家对淮北王妃的一片心意,不只我一个人,每一家的女眷们都想送送王妃呢,”然后又推着董夫人说:“母亲,您应该帮我们留下王妃才对。”

安排这场宴会,刘夫人确实没安好心,因为前两天的事她对淮北王妃已经心生不快。家里的小妹妹原本这样默默无闻地在小院里过一辈子就好,可是就是因为淮北王妃,母亲拼死要父亲拿出两万石粮食做陪嫁,闹得刺史府上鸡犬不宁。

虽然董家陪嫁两万石粮食与刘夫人关系不大,但是董夫人把自己的家底一下子划出去一半给小妹妹还是让她心里非常地不快。刘夫人还是这次才知道自己有这样一个小妹妹,以前董夫人从没有告诉过她,也没有见过面,更谈不上什么感情。

为了这样一个妹妹,搞得家里鸡犬不宁的,总不能让淮北王妃占了这么大的便宜后再轻松地离开!

差不多所有的人都会有一双富贵眼睛,自从卢八娘卖了所有的首饰,很多妇人对她不再有最初见面时那种诚惶诚恐的感觉了,刘夫人正是其中的一员,除了为父亲出一口气,她也有想演示一下扬眉吐气的感觉。

卢八娘肯定会配合,楚州与淮北相距这么近,她以后未必不再过来,所以在走前给大家留下一深刻的印象是必要的。于是送走董夫人和刘夫人后,她吩咐道:“打开包袱,准备明天的衣服,我们后天再回去.”大家都忙碌起来,关于送别宴会,她们来前还真有准备,卢八娘从来想得都比别人多。

第二天一早,卢八娘还没起床,桃花便跑了进来,“王妃,不知是谁把这匣子首饰放在了院门前!”手里捧着一个匣子,打开给卢八娘看。

卢八娘抬起头略看了看,很普通的一个雕花木匣,里面盛了十几样首饰,论做工略差了些,但金子厚重,宝石大颗,也算得上很贵重,“没看到送的人?”

“应该是半夜送过来的,就放在院门口,我们的人一早开门时就看到了,送到宁姑姑那里打开一看是首饰,我便拿了过来。楚州还真有好人呢!”桃花显然被感动了,在这个时候送首饰真就是雪中送炭了。

“我又详细问了情况,还是没有发现是谁送的。”宁姑姑随后也进来了,“会不会是董夫人?”昨天董夫人很明显是不知道她的大女儿的打算,而且还很帮王妃说话。

“不会,董夫人也未必真心感谢我们。”说起祺娘的事,卢八娘觉得自己和董夫人是互利互惠,各取所需,谈不上谁感谢谁。再说这些首饰也不似董夫人的风格,反倒像是来自一个暴发户之家,“将东西收拾起来吧,我们用不上。”卢八娘平淡地说着,心里又在想这会不会是一个阴谋?

既使大部分人都认为是善意的,但卢八娘肯定先从相反的方面出发,这也是习惯使然了。

宴会在刘家举办,卢八娘乘坐的牛车刚驶出刺史府没多久,就有人将一张贴子递了上来。“陈春煊?”卢八娘念着上面的名子,吩咐道:“把车子停在路边,请陈将军过来说话。”

早有人上前挑起车帘,卢八娘就看到了站在一旁的陈春煊,见他的眼睛直接瞄到了自己的头上,便向他微微一笑,明了送首饰的十有□□就是这一位了。

陈春煊虽然做好了准备,但还是怔了一下再上前行礼道:“敢问王妃可是卢氏八娘?”

“正是。”

最初得知淮北王妃是卢氏女时,陈春煊并没有想她会是那位早已经被吴琏神化了的卢氏八娘,但见了淮北王妃的行事,心里便有了疑惑,派人赶紧打探,于昨晚才知道原来淮北王妃就是吴琏口中的那位奇女子。正好听妹妹说刘夫人为淮北王妃设宴送行,有落王妃面子的意思,便半夜里让人将一匣首饰送到了刺史府客院的门前。

没想到淮北王妃一样也没用,但端坐车上的王妃却那样华贵艳绝,让他差一点失神,陈春煊暗暗在衣袖内用手掐了掐自己的腿定了神说:“我一向与吴琏交好,有益州的事情想向王妃禀报。”

卢八娘看了一下,陈春煊独自一人站在自己车前,跟随他的人都在远处瞧着,便轻轻挥了一下手,让车前后自己的随从们退出一定的范围,只留桃花仍在跟前问:“益州怎么了?”

“我与益州那边有不少的生意来往,最近发现那边不许世家富户离开,对往来人等盘查得也特别严,又听有人说,益州氐族新首领齐挺生了不臣之心,现在恐怕会有什么变化。”陈春煊说:“前些天我有一队人去益州,每次我都会给吴琏兄带点东西,但这次回来的人说没有找到吴兄。”

听了这样的消息,卢八娘难免感到震惊,氐族一向强横,但她在益州时觉得他们还肯服从朝廷,没想到时隔六七年,竟然传出了谋反的话来。但再一想也不奇怪,朝廷软弱,对地方控制本就不力,老皇上一去,京里闹了大半年,且新帝威望不足,倒都对得上。

但她脸上的表情没有一丝的变化,笑问:“陈将军怎么认识吴琏的?”

陈春煊明白淮北王妃不可能因为几句话就信任自己,便赶紧从衣服里拿出一个骨质挂件来,“我年少时,家徒四壁,曾四处流浪,在益州结识了吴兄,他教我牧马,后来还赠我财物回乡。我开矿置了家业后,也曾随商队去益州看他。这便是上次他送我的。”

桃花上前接了,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枚狼牙,上面还刻着一个吴字,知道是吴琏的东西,便向卢八娘点了点头,又还了他。

“大约在三个月前,我让吴琏带人前往淮北,然后就失去了他的消息。”卢八娘说:“现在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这样说来,吴兄一定是离开了益州,大约走的是淮南的古道,”陈春煊说:“想来他一定带着大量的牲畜,若走通常的商道,根本出不了益州,只能走那条古道了。”

看卢八娘不明白,他又说:“很多人都不知道,淮南有一条秦汉时留下的古道,多年失修,极其难走,但是那条路上官府并没有设卡。”

“原来如此。”卢八娘问:“陈将军能不派认识古道的人带路,我想派些人去找吴琏。”

“不消王妃吩咐,我会亲自去找吴兄。”陈春煊慨然道。

“不知陈将军何时出发,我也派几个人跟随你。”

“我立刻就出发。”

“那好,”卢八娘点了几个人,让他们走到近前,“随陈将军去接吴琏,告诉他只要人能平安到达淮北就行。”

陈春煊打量了一下那几个异常剽悍的随从,淮北王妃在楚州城里出入,身边一直跟着不少这样的手下,看他们骑的骏马,很明显是来自吴琏的牧场。再想想淮北王妃的话,对吴琏的倚重之情表露无疑。他又深深地看了看卢八娘,这样一个女人,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完全颠覆了他对女人的感觉。陈春煊不知说什么好,眼下也不是说话的地方,便行礼告辞,早有人牵过一匹高头大马,他跃马扬鞭,带人出发了,卢八娘的几位手下马上也跟随他一同离开。

短暂的会晤结束后,桃花上前放下了车帘子,牛车继续向刘家驶去。卢八娘坐在车上,想到了吴琏,原来自己派人去接他,都没有找到他的踪迹,是因为他走的是不为人知的古道。这让卢八娘原本就坚信吴琏会平安回来的想法更加确定了,吴琏有这个能力!

第六十六章 迎王妃淮北军欢呼划郡县卢八娘裂土(一)

卢八娘乘坐的牛车一直到内院门前才停下,她扶着桃花的手迈步下来,刘夫人带着家里的女眷们在内院门前迎接,在看淮北王妃的一霎间,她呆住了!

卢八娘仪态万千地向她打了个招呼,脚步没有一丝停滞从大家面前走过去,众人反倒都落在了后面,只好有如众星捧月般地跟过去。

到了待客的厅堂,又是一片的轰动。

盛唐时华贵的宫廷女装超越了这个时代,淮北王妃如簪花仕女图中的女子一样,高高挽起的头发上簪了一朵大红描金牡丹花,花瓣是用不知什么样的锦缎所做,如同真花般的褶皱和质感,边缘用金线描了一圈,无比地富丽堂皇。

她身上穿着大红蜀锦对襟长袍,上面绣着千姿百态色彩绚丽的杜丹,腰间束着宽宽的腰带,上面也是一朵朵的盛开的牡丹花,外面披着金百蝶纱衣,透明的轻纱如同无物,只有金丝线绣成的蝴蝶在杜丹花丛中翩跹飞舞。

华贵的装束本身就是一种威压,但淮北王妃通身上下更散发着一种气势,有如日月星光,从天上向下俯视着,压倒了所有穿金戴银的女人们。

卢八娘缓步走上了主座,睨视着众人,带着她一贯的高傲神态微笑着向大家说:“路上耽搁了一会儿,来得晚了。”

确实是晚了,想到楚州的女眷们一定会早早到刘家来见自己,卢八娘本就想晚到一点产生更突出的效果,偏偏陈春煊又占用了些时间,但谁又能责备王妃晚了呢,有人便回答:“没晚。”

也有人说:“我们为王妃饯行,正应该先到等候王妃。”

所有的人完全被卢八娘的气势压倒了,甚至说话的声音都小了下来,卢八娘就举起面前的酒杯说:“这次本王妃到楚州为淮北军筹集军粮,幸而得到大家鼎力相助,借刘夫人的酒,本王妃向大家致谢了!”

淮北王妃挥洒自如的举止将刚刚有些压抑的气氛活跃起来了,原本有些小心思的贵妇们重新把自己那颗不安分的心放回了原处。淮北王妃不是她们能挑战的人物,她的出身,她的才气,她的见识,永远都会凌驾在她们之上!

席间,大家谈到了薛家的六娘,这个突然的小女孩吸引了无数的好奇心,每个人都特别想见见她,但正在备嫁的她自然不可能出头露面到参加宴会。

对于薛家与淮北王结为姻亲,楚州很多人家都极为艳羡,也有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隐隐提到想把自家的女儿送进淮北王府上,卢八娘一笑置之,她的神态让大家都明白了,以他们的身份就是多置嫁妆也根本不可能把女儿送进淮北王府。

送别酒宴之后,卢八娘就离开了楚州,但她在楚州留下了人手,与陈春煊保留联络,等待接应吴琏。

就在卢八娘的船到淮北军大营时,不免被岸边隆重的场面惊了一下,前世国家元首出访时应该就是这样的吧。好在她是见惯大场面的,神态间依旧从从容容的,缓步在欢呼声中走下船。

下船前,卢八娘换了翟衣冠服,恰好与穿着亲王服饰来接她的淮北王相配,他们并肩前行,对行礼的一众人点头示意,身后是穿梭不绝搬运粮食的军士。

淮北军上下都知道王妃把所有的首饰都拿去为他们换了军粮,他们发自内心地感谢王妃,司马十七郎对于军中对王妃的崇敬之情一向都是是持支持态度的,特别嘱意下面的人热情欢迎王妃的回来,也是为了让卢八娘看到因为她的大度,能得到多少的人的敬爱。

  如果觉得浮生小记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金波滟滟小说全集春花灿烂浮生小记万里随波行枇杷花开戏凰女医学博士的爱情和婚姻十样锦,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