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金波滟滟作品春花灿烂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春花知道他是哄自己转移注意力,但还是一一说了,心情也缓了过来。转过头去对常妈妈说:“你们也都下去吃吧。我们这里不讲那些规矩,大家方便是最好的。”

常妈妈也看明白了眼下的情况,便带着人下去吃饭不提。

卢梦生和春花吃了早饭,到了外院,今天,勇子和小武在这里陪着外院住的人一起吃早饭,所以就没进来,恰好此时也都吃好了。于是打发了车夫们赏钱,又包了些干粮,送他们离开了。

接着,两人进了东厢房,带人将于夫人送来的林林总总的东西大略整理了一下,又挑了些物品送人。正是过年时节,来拜年、送年礼的人也络绎不绝,这也是每年的固有的活动了。

常妈妈带着人帮着打理,倒省了春花不少的力气,于夫人身边最得力的妈妈,能力自然是极强的。来帮忙的文太太和齐嫂几个人都不知不觉地被她指挥得团团转,再加上家里又多了几个丫环仆妇和管事,招待客人的茶点、饭菜都上了档次。

春花这几天收到了无数惊羡的目光,也有些人直接说了出来,“卢太太打扮得真富贵!”关于她有个当官夫人的姑母的消息也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快地传到了各处。

许多与春花相熟的人,还特别来副千户官署看看那些从没见过的稀罕物件。春花在常妈妈的督促下把一些摆设拿了出来,放在家里的各处。于夫人从小长在富贵窝里,她不知道外面世界的真实情况,给女儿挑的都是最好的东西,她认为,小女儿若吃不上山珍海味,穿不上绫罗绸缎,再没有这些奇珍异宝把玩,日子不会过好的。

堡城里的人纷纷参观了副千户官署里的新东西,几尺高的玉山,上面雕的亭台楼阁就像真的一样,里面的人还能看清眉眼;成对的瓷瓶上面竟然是镂空的,真不知是怎么做出来的;还有那种叫如意的东西,有金的,有玉的,镶着宝石,挂着络子…

所有的人都叹为观止。齐嫂的婆婆也在小红的搀扶下看了一回,副千户太太从来不小气,这些东西让大家随便看,随便摸,老太太看一样赞一样,可最后说:“这些东西好是真好,可能拿着做什么用呢?”

春花抿着嘴看着卢梦生笑了,他恰好也在场,了然地回了一笑,百户所里年纪最大的老人就是有智慧!他们夫妻俩私下里也说过这样的话。

在一旁伺候的常妈妈先是不以为然,可越想,心里越像是明白过来什么似的。

从京城一路行来,天越来越冷,周围越来越荒凉,她的心就像是掉到了冰窟里一样,又冷又沉。夫人从小娇养大的女儿,竟逃到了这样的地方过日子,该有多惨!想来这几年三小姐的眼泪从来都不会干的!

常妈妈一路上不知流了多少泪,夫人在京城要是知道了,还不知要哭成什么样呢!

可是,真的见到了三小姐,情况好像并不是她想的那样。三小姐还是那样鲜活漂亮,唯一的变化就是比过去沉稳了,又添了已婚女人的娇艳丰润。

那个五大三粗的姑爷,在三小姐面前温和而体贴;而这里的人们,对三小姐又恭敬又亲近,一看就是打心眼里折服。

但常妈妈还是没那么容易接受卢梦生,在她的眼里,这个姑爷比探花郎差得远了!时人最重视的是文人,卢梦生虽然有了从五品的官职,但武官和文官还是没法比的。

她表面虽然对姑爷恭恭敬敬的,但心里却有些不以为然。这也不怪她,她是替夫人来的,夫人心里是怎么想的,谁也没有她清楚,她所说的话代表的就是夫人。她来这里,为的是照顾小姐,姑爷那里就是个面子情。

于是常妈妈用了心思,细细地把三小姐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理了一遍,穿什么、吃什么,用什么,务必要三小姐过得舒服。还好,三小姐平时很注意养生,倒没有什么特别要改的,而三小姐也很听话,毕竟又大了好几岁,懂事多了。

只有一样,三小姐姐说什么也不同意,那就是安排人到东面的外间值夜。三小姐说她晚上从不起来,也不用人伺服。偶尔口渴,炕桌上摆着用棉套包着的茶壶,睡前灌上热水,半夜里还是温的。

可房里的事哪里只有喝水这一件呢?夫妻间恩爱一番后,三小姐还要自己去端水伺候姑爷吗?常妈妈话里露了几分意思,见三小姐脸红了起来,却更是不肯了。

这天,常妈妈睡到半夜听到东屋有声音,就披了衣服起来。东屋内间,油灯已经点亮了,三小姐一人躺在炕上,白着脸,皱着眉头。

“小姐,怎么了?”常妈妈唬了跳,马上问。

春花睁眼看到是常妈妈,勉强笑了笑说:“妈妈怎么起来了?我没事,就是肚子疼。”

常妈妈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知道三小姐特别爱洁,马上说:“我给你找换洗衣服。”

“梦生刚刚找给我,已经换过了。”

“我叫人给你煮姜糖水喝。”

“别再叫人了,副千户已经去煮了。”

男人哪会做这个,常妈妈不放心地去了西厢的厨房,见卢梦生正在灶旁煮姜糖水,做得有模有样的,见插不上手去,常妈妈就让跟着过来的厨娘找出炭来,准备烧个手炉给三小姐暖暖肚子。

卢梦生看出她的意思后,就说:“不用烧手炉了,屋子里不冷。”

“你哪里懂,喝点热热的姜糖水,肚子上再放个手炉,里外都暖了,也就不疼了。”常妈妈告诉他,

卢常驻妈妈看姑爷张了张嘴,却又什么也没说。

第二百一十章

第二天早上,常妈妈不放心,起来的早,进了东屋就看到昨晚她烧好的手炉放在炕边上,她肚子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手炉怎么拿出来了,昨天她亲手放在三小姐的被窝里的!

这时姑爷已经起身了,看到常妈妈进来,就比了个噤声的动作,又指指三小姐。

常妈妈不好说什么,拿了手炉就走,到厨房里重新烧好,又送进屋子放到了三小姐怀里。走近后她看见三小姐正睡得香,小脸红扑扑的,看她舒展的眉眼,就知道肚子一定早就不疼了。

那昨晚没用手炉,是用什么暖的肚子呢?常妈妈想想就明白了,原来昨晚姑爷是想告诉她不用烧手炉的,但见自己不肯听,也就不说了。也是,姑爷一个大男人,怎么也不好意思说他给太太暖身子的事。

然后她自然清楚了,屋子里的事情,姑爷哪里舍得小姐伺侯他,都是他在伺侯小姐。

常妈妈又转到了厨房,对厨娘说给三小姐炖点补汤,齐嫂听了也说:“副千户告诉我今天给太太炖补汤,我已经做上了。”

“姑爷还能想到这些?”常妈妈自言自语地说,家里的老爷夫人是她见过最和睦的夫妻,可是老爷对夫人也没有体贴到这个程度。男人吗,本来就是管外面的大事的,家里这点小事自然不用放在眼里,不过,姑爷好像在外面也很威风。

这边齐嫂听了常妈妈的话,马上就热心地回答:“副千户和太太最恩爱了,两人你惦记我,我惦记你。太太对副千户穿的用的吃的特别精心,还专门学了针钱给副千户做鞋、做衣服,还把嫁妆拿出来给副千户用。”

三小姐在郭家可是万事不操心的,听齐嫂说三小姐有多能干,常妈妈本来不信,但这两天看着三小姐安排过年的事,确实面面俱到,妥当得体。

还有嫁妆的事,当初听胡妈妈说,三小姐到了郭家把嫁妆看得极紧,谢氏一心从三小姐那里弄些嫁妆,可怎么也算不过小姐,仗着婆婆的身份也没用。可眼下给姑爷用倒很大方!

“副千户也一样,得了上面的赏赐,都交给太太,自己一钱银子都不留;看太太做事情,总怕累着了;每次太太身子不舒服,都不忘嘱咐我做点补汤。”

常妈妈听齐嫂一面做饭一面说着,对姑爷的看法一点点地改变了。

她空闲时间重新细细打量这个副千户官署,外院布置得大方稳重,小姐住的内院里则是舒适自在。平时起居的东屋,地上铺了一层漆过清油的木板,擦得干干净净,上面木质的花纹很漂亮。这样铺的地面不仅好看,更主要的是在最冷的冬天里也不会让人足下生寒。

东屋外间有一铺很大的火炕,炕上正中摆着一个与地板同样木质的炕桌,摆着描花的茶壶茶杯,还有一盆开着红粉色、黄色、白色的兰花,花朵虽然不出奇,但却散发着清幽的香味。炕边上还有一张同样的小炕桌,摆着文房四宝和几本书,看样子是小姐和姑爷常用的。

东面的次间,要小得多,算是内室,装了两幅窗幔,就像床上的帐子似的,放下来能完全挡住窗子,给这间屋子增加了私密性。炕桌上摆了一只浅木盘,盛着清水,一丛淡黄色单瓣的水仙花把整间屋子里都带得俏丽了。

两间屋子里还配了衣架、柜子、箱子、梳妆台等,就是不摆夫人特别挑的硫璃炕屏、宝石盆景等物件,看着也整齐得很,在里面过日子也能很舒服。

官署内院还有一宗好处,就是靠火墙、火炕取暖,就同杨府里冬天用的地龙一样,屋里见不到一点的烟气,但却温暖如春。

再看看三小姐依旧娇嫩的肌肤,还有白皙的小手,常妈妈不觉得暗暗点了点头。她让跟来的管家,把这些都写在信中,请姑爷送了出去,夫人看到后,一定会放下不少的心事。

堡城里人虽然少,也没有京城那么多的活动,可年过得很热闹。各家的孩子们写了对联,都拿来让太太品评,有几个字写得漂亮的,还给太太写了几幅。贴了对联、门神后,打扫屋子,又蒸上了豆包,这是辽东镇的特产,饶是常妈妈几个人见多识广,也是第一次做,只好屈尊给齐嫂打下手。

春花下厨做菜时,真把常妈妈吓坏了,“小、小姐,这可不成,要是烫了可怎么办!”她一急,把称呼春花表小姐的事都忘了,好在不管是跟她来的仆妇还是这边的人,没有一个知道这些隐秘事,也没人在意。

“常妈妈不知道我在定辽前卫开了酒店吗?”春花笑盈盈地说着,围上做饭专用的围裙,熟练地做了几个菜。这几天,因为过年事多,家里又多了两个厨娘,春花就没有下厨,可年夜饭她怎么也得亲手做几个菜,卢梦生特别喜欢吃她做的饭菜。

常妈妈亲眼见到三小姐动手做了好几个菜,尝了尝味道还特别好,眼睛都快瞪了出来,三小姐什么时候学会了做菜!虽然知道三小姐开了酒店,但谁能想到三小姐会亲手做菜!但每天都要见到很多稀奇的事,常妈妈吃惊后又淡定了。

三小姐带着大家一起放烟花,做冰灯,堆雪人,到冻了冰的河面上滑冰车,让这些来自京城的人第一次放开了手脚,过了一个不同平时的春节。

冬天的军屯里很是悠闲,军屯里爱热闹的人组成了秧歌队,不只天天在堡城里扭了几圈,还到附近的商屯和民屯去表演,而商屯和民屯的秧歌队也到了军屯里来,经过官署门前时都专门停下来舞上一会儿,大家听到锣鼓声也都出来看,三小姐每次还要打赏秧歌队的人一大把制钱,图的就是个开心热闹。

初三的时候,温副千户只带着两个随从来拜年,说是得知卢太太的姑母找来的消息,专门来恭喜卢太太。但春花看他的神色,并不是特别在意这些事情。他与卢梦生和文百户等人在一起吃了酒,也不说第二天要离开的话。

卢梦生晚上喝得醉熏熏地进了屋子里对春花说:“我想少喝点,温副千户说什么也不让,要不是樊大虎几个给我挡着点,我都回不来了。”

“怎么了?”春花知道这里面一定有故事。

“温副千户本来说好了要在定辽前卫过年,已经把堡城里的事安排好了,大年三十进了卫城,结果初二和温太太打了一架,赌气出来,又不好意思回堡城让大家知道,就到这里来了。”

“怪不得我看到他右脸上带着一条抓痕。”春花一点也不奇怪,上次温副千户能那样向她哭诉,肯定是压抑得太久了。但是夫妻间的事,她和卢梦生也帮不了什么忙,“既然没地方去,就让他在家里住着吧。”

“当然,他能到这里是把我们当成朋友。可温副千户心里闷,想我让陪他去打猎。”卢梦生看着春花的脸色说:“我没答应,初五前怎么也不能去打猎。”

春花知道卢梦生想陪温副千户打猎,但怕在过年间出门她不高兴,其实她并不太注意这些说法,她笑着说:“打猎倒没什么,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这你就放心吧。”卢梦生安慰她说:“等再过几天,我带他进山里,看看能不能猎到熊。”

“不知道温副千户要住到什么时候?”

“估计十五之前走不了。”

“那我们去附近几处拜年时怎么办?”

“到时候把温副千户也带过去不就行了吗?”

也只有这样了。

这些日子,卢梦生天天陪着温副千户,连早饭他们都不能在一起吃了。春花见他并不把温副千户带进内院,心里暗笑,知道他还记着温副千户上次喝多了闯进她的屋子里的事。不过,温副千户没有带女眷,安排到外院住是应该的。

但春花还是很用心地给温副千户打点饭菜,被褥用具也都是上好的,又让斐太太帮他做了两身衣服,他当时从家里出来时,什么也没带,连套换洗的衣服都没有。

常妈妈见了温副千户,竟被惊呆了。没想到这样荒凉的地方竟然能有这样的俊秀人物,不逊于探花郎!从副千户和三小姐嘴里漏出的几句话,脑筋灵活的常妈妈很快想明白了温副千户的事。

温副千户天生的好相貌征服了常妈妈,再加上春花的吩咐,常妈妈对这位美少年很关照。温副千户坦然地享受着常妈妈和几个仆妇的照顾,而卢梦生带他上山猎到了一只黑熊,小婶打点着他的饮食,还给他煨了熊掌。他越发觉得小婶家真好,把这里当成他的避风港,直到十五过去了才离开。

过了正月,春花便对常妈妈说:“看看皇历挑个好日子,我送妈妈和大家回京城吧。”

“小姐,我来时夫人说,让我在这里侍候小姐一些日子。”常妈妈说:“跟我来的人是从陪都那边挑的,都没见过小姐,并不知道过去的事,以后就留下来跟着小姐了。”

“我知道,我知道,母亲是惦记我。”春花点着头说:“可你到了这里,也知道了这边的情况,你就亲自回去跟母亲说一说,让母亲也放心。至于你带来的人,我这里也用不上,你就带回去吧。”

“我已经写了好几封信回去,夫人早就知道小姐过得很好了。”

“但写信怎么能及得上你亲自回去当面对母亲说清呢?更何况,我有没有虚词推让你还看不出来吗?”

确实如此,常妈妈最后同意了,“就听小姐的,我回去禀报夫人,但这些仆妇,你一定留下几个,平时也能帮你打点一下家里的事。”

作者有话要说:真心想多更,可最近事情多,卡文又卡得厉害,不过,怎么也能保住每天一更的!

第二百一十一章

最后,春花留下了一个姓陈的妈妈和叫冬青的丫环,这两个人一个是无家无业的寡妇,一个是杨家买的孤女。

自从常妈妈来了后,卢梦生和春花就分别开始打点礼品。卢梦生为杨家的人准备了虎骨、熊掌、鹿茸、各色皮子等,他还拿出了最心爱的两张虎皮送给岳父岳母。春花则是将这些时间攒下的羊绒找人纺了线,织成了几个小毯子,家里每人一个,母亲和父亲每人额外多一个。

别看她养了那么多的羊,其实羊绒产量极低,根本不能成批量的生产东西。但这样纯粹的羊绒,轻柔的品质是任何东西也比不了的。在秋冬季节,身上披上这样一块毯子,又暖和又舒服,是这里没有的新鲜东西。

最后,两人又将军屯里的各种土特产挑上好的各样装上一些,毕竟是他们夫妻亲手种植的东西,表达的就是一份心意。

春花和卢梦生将常妈妈送出堡城很远,才勒住马,与常妈妈最后话别。

常妈妈不顾天气寒冷,将车帘打开,看着与卢梦生并绺驻马的三小姐,心里并不平静。她本想按夫人的吩咐,在这里伺侯三小姐一些时日,也把带来的几个下人调理好了,再回京城的。

可是,她只住了一个多月就回京城了,不是扭不过三小姐,而是觉得三小姐说的在理。

三小姐的日子过得非常好,并不需要有什么改变。另外她还急着回去,亲口对夫人说说三小姐的事。很多事情在信中不好明言,而且也很难写明白。

就比如说,她若是写信告诉夫人,三小姐会骑马了,夫人恐怕会被吓着。但若是自己把三小姐骑在马上那种快活肆意的神态说给夫人听,那就是另外的结果,夫人一定会露出开心的笑容。

几个孩子中,夫人对三小姐最疼爱。除了因为三小姐是最小的孩子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觉得自己没给三小姐缠好脚,害得三小姐长大后一切都不顺利。三小姐“出了事”后,夫人最常念叨的是,“要是我当初狠狠心,把这孩子的脚缠好,是不是就不会这样了?”

可三小姐呢?常妈妈看了看春花穿着小羊皮靴子的脚,真不知三小姐是怎么弄的,把一双小脚放成了大脚,就同辽东镇里寻常的妇人们一样。这样的事情要是夫人听了,真不知会怎么想。也许夫人会迈过她心里的这个坎?

回去后要说的事情千头万绪,常妈妈心一直在不停地翻腾,要是能将三小姐带回京城的家里,让夫人看看,该有多好?可是,三小姐要是回京城了,让别人抓住一点把柄,老爷在朝中都会受影响呢!

所以夫人再想小姐,也只是让她来送些东西,并没有想将小姐接回去。想到了这里,常妈妈的眼泪又要下来了,春花提起马缰上前几步,拉住了常妈妈的手,“妈妈回去在母亲身边,多逗母亲开心,就算帮我尽尽孝,我就拜托妈妈了!”

三小姐虽然狠心地离开了家,并且与家里断了联系,但心里一直还惦记着夫人。常妈妈看得很清楚,她一直藏在心里的话就问了出来,“三小姐,你诈死埋名离开了侯府,就一点也不念与郭探花的夫妻之情吗?”

春花知道这也是于夫人心里的想法,在父亲母亲这些人的心里,女子应该从一而终,自己从郭家跑出来,名节肯定是有亏的。她想让家里人彻底打开心里这个结,便坦然地笑着说:“我和郭探花哪里有什么夫妻之情,我们跟本就没圆房,也没在一起说过一句心里话。”

“什么!”常妈妈惊呆了,大家都知道郭探花在洞房之夜到表妹那里过的夜,以后小姐和郭探花间也冷淡得很,但后来,他们成亲快两年的时间,两人竟然还不是夫妻!

“是的。”春花微笑着点头说:“我和卢梦生才是真正的结发夫妻!”

常妈妈看着三小姐,什么也说不出来,她归心似箭,恨不得现在就能将心里的事都说给夫人听,夫人也就不会再纠结于往事了。

看着常妈妈的车子向南远去了,刚刚一直在笑着的春花掉下了眼泪。一直以来,她以为自己离开了杨家,杨家人也会当她真地离世了,毕竟杨家是不可能承认这样一个给家族抹黑的女子的。甚至杨家人可能还会在心里责怪自己,因为自己不肯按他们的想法和安排生活。

她有时也会想起杨府的亲人,虽然伤感,但他们确实渐渐地淡出了自己的生活。可常妈妈的到来,让她认识到杨家人并没有忘了她,他们冒了不少的风险,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再一次认回了自己,并将自己重新置于他们的羽翼下。

不用说,卢梦生和自己这两年顺风顺水的经历一定是有他们暗中帮助。

卢梦生默默地把他的马靠得与流云更近了,他轻轻地拍了拍春花的手,“我们回去吧!”

春花哽咽地说:“我,我是不是太自私、太不孝了?”

“你也是没有办法!”卢梦生替她开解道:“既然重新认亲了,你以后多给岳母写信,等我们有了机会,到京城给两位老人请安。”

在这里去京城一趟可不是容易的事!而且,春花想,自己有可能一辈子也没有机会重新到京城了。

春花消沉了几天,但有卢梦生的细心照顾,有堡城里的大事小情要处理,生意上的事情层出不穷,还有有学校那么多孩子可爱的笑脸,她很快走了心里的阴影,又充满了朝气。

于夫人这样的关心自己,那么,自己过得好她会更开心的!

夏天的时候,常妈妈再一次来看春花,这次带来的车没有上一次多,带来的东西也没有那样华贵,但更偏实用了。而随车而来的,还有一位白胡子的老太医。

春花听常妈妈介绍,这位刘老院使是刘院判的父亲,他在几年前致仕回了家乡,现在一心钻研医学,著书传世,这次他到辽东镇是为了采集药物。

春花知道这是借口。

辽东镇特产丰富,可以采到很多的药材,但刘老院使却用不着亲自来。一定是杨家的人听说她子嗣艰难,才将这位老太医请到这里为自己诊脉!

春花知道刘院判医术高,听说刘老院使还有着更加丰富的经验和见识,春花原本对怀孕已经失去了信心,现在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这次卢梦生反倒淡定了,“宝宝,我们有了孩子自然开心,但凡事不可强求,随缘吧。”

“好,”春花爽快地答应了,“我不会像以前那样急着要孩子,闹出笑话了。”其实她心里还是急切得很。作为不能生育的一方,就是卢梦生再体贴,她内心还是有遗憾的。

刘老院使闭目细细地给她诊脉,大约过了一盅茶功夫,换了一只手腕。最后,他放下手说:“卢太太身子本就弱,而且以前受过寒,又有失调养,就坐下了病。”

春花想起了很久之前,胡妈妈曾对她说过女人着凉会影响子嗣的话,自己确曾在郭家挨过冻,而刚到辽东镇开靖远楼时,每天早起晚睡,也免不了受寒,她便说:“正是这样,刘老院使,您看开个什么方子合适?”

“太太去年在广宁府看了医生,说的与老院使差不多,但开的药,吃了几天后就吐得厉害,能不能不要再开那样伤胃的药?”卢梦生插言道。

“噢,你还记得那时的方子吗?”

“那方子我收着呢。”卢梦生就出去了找了方子送给刘老院使看。

刘老院使看了方子,便说:“要我说,太太这身子不必吃药,还是以调养为宜。想去病根,不能急于一时,要细水长流。每天早上用艾叶、红糖煮上一个鸡蛋,当作早饭吃了,平时注意保养,日子久了,子嗣上还是有希望的。”

这倒很简单,春花吃了,觉得味道也好,她完全可以接受。

卢梦生亲自陪着刘老院使进了深山采药,老院使虽然是碍不过杨阁老的面子才到这里来的,但真的来了,他自然要去深山里采些珍稀药材。这一行人请了黄家屯的一个最熟悉大山的人做向导,在山里转了五六天,竟然带着大批的收获出来,刘老院使一直笑着说不虚此行。

歇了几天,刘老院使又进了一次山,竟采到一支全须全尾的七叶人参!春花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带着茎和叶的新鲜人参,好奇得很,堡城里的人也是一样。大家空守着宝山,却不会寻参,这次跟着刘老院使都学会了方法,以后,偶有人能采到人参。

常妈妈这次来了后,不像上次那样,看到哪里都带着审视的感觉,而真有些像到小辈家里串门的长者,脸上的笑意一看就是从心底发出来的。

她告诉春花,“老爷夫人听老奴回去讲了三小姐的事,知道你在这里过得好,高兴极了,还借着三月三开了家宴,把大小姐请回去吃酒。老爷还吃多了呢!老奴有二十多年没见到老爷吃多了酒了!”

“夫人这半年胖了,又特别喜欢三小姐送的毯子,说是从没用过这样的好东西。从冬天一直用到初夏,爱惜得很,到了天热用不上收起来时,亲自看着人洗好晾干,又亲自折好,挑了个上好的包袱皮包了,放到了香樟木箱子里,也不送库房,就放在起居的屋子里。”

“大小姐倒没说什么,老奴来之前,特别吩咐让把这帐册子给三小姐,说是这是前几年的利,都给三小姐攒着呢,以后的也是三小姐的。”

春花接过来看了,原来是她陪嫁的绸缎商铺的帐册。那家商铺换了名目重新开业后没多久,她就“离世”了,当时她将商铺交还了杨家,想来是由琼花替她打理的吧。

常妈妈又讲了杨府里很多的事,大多数是日常的小事杂事,但春花听得津津有味,想来,父亲和母亲在家里也是这样听常妈妈讲她这里的生活细节吧。

虽然见不到面,但听着常妈妈惟妙惟肖的传话,春花觉得好像见到了父亲和母亲,感受到他们的亲切。

从这以后,每年常妈妈都要从京城到辽东来上一两次,而年前,春花也会打发人去京城给她的姑母请安,送年礼。

第二百一十二章

  如果觉得春花灿烂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金波滟滟小说全集重生农家幺妹春花灿烂浮生小记万里随波行枇杷花开戏凰女医学博士的爱情和婚姻十样锦,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